阅读指导课教案:西游记对社会现实的影射

阅读指导课教案:

《西游记》对社会现实的影射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原文,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著作阅读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教学重点: 体会西游记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课文《猴王出世》导入。(1分钟)

同学们,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段描写选自我过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在中国无论老少都知道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并且都对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在课余时间,有的阅读过了《西游记》这本原著,有的同学看过电视剧《西游记》,有的同学看过《西游记》的小人书或者连环画。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

二、读书汇报。(14分钟)

(课前指导:第一组搜集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简介。第二组总结西游记故事的梗概。第三组总结概括西游记人物简介。第四组搜集有关西游记的各方面的趣事) 据我所知,我们班大部分的学生读过《西游记》,并且对其中的精彩章节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就可以讲出许多有趣的故事。相信同学们对《西游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同学们来回答这些选择题,看谁的>知识最丰富。

(一)选择题:

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A、玄奘 B、玄明 C、唐三藏

2、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

A、弼马温 B、天蓬元帅 C、卷帘将

3、《西游记》一书共有——

A、八十回 B、九十回 C、一百回

4、唐僧的坐骑小白马原本是——

A、东海龙王的儿子 B、西海龙王的儿子 C、南海龙王的儿子

5、《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是指——

A、孙悟空、猪八戒、小龙马 B、孙悟空、哪吒、沙和尚

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6、孙悟空一个筋斗能飞——

A、十万八千里 B、十万三千里 C、十万里

7、沙和尚的法号是——

A、沙悟净 B、沙悟能 C、猪刚鬃

8、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指——

A、《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

B、《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C、《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

9下面我们有请第一组的代表来介绍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简介,第二组总结西游记故事的梗概,第三组总结概括西游记人物简介,第四组搜集有关西游记的各方面的趣事。

(二)我的读书心得

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听了刚才同学的汇报,你一定有许多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大家交流。现在你们自己出题,检查大家的读书情况,看谁的题目最有意义,看谁的题目最有新意,看谁的题目最出人意料。

三 西游记对现实的影射

(1)西游记的社会意义——现实事态的讽刺批判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西游记》小说写神的世界,就意味着写现实的世界,上到玉皇大帝,下到天兵天将,和现实社会中的上到皇帝,下到各级官吏,两者之间构成一个对应的关系。玉皇大帝只是皇帝的一种象征,是皇帝的一种抽象化的符号。其他的仙官仙吏、天兵大将也都一样,都是现实社会中各级官吏的抽象、象征。所以凡是对玉皇大帝、对神将仙卿的调侃、揶揄、讽刺,实际上都是对现实社会中皇帝、官吏的调侃、揶揄、讽刺。《西游记》中描写的玉皇大帝、神将仙卿,一个个昏庸无能,奴颜媚骨,尸位素餐,作威作福,这实际上是明代那些荒淫腐朽的世俗帝王及其文武群臣的投影。

另一方面,《西游记》中写西行路上经过了许多国家,这些国家有个特点,就是很混乱。这些国度里的国王,不是怯弱昏庸,就是荒淫无度。在他们统治下的王国,大部分都是社会混乱、政治黑暗,奸佞当权,荼毒百姓。比丘国的例子我们最熟悉了。比丘国王追求长生不老,有个妖怪变的南极仙翁献了一个很美丽的女子给国王作为王后,他就被封为“国丈”了。而且这位“国丈”还给国王献上一副长生不老的“仙方”,即要用1111个小儿的心肝熬成汤做药引子,然后炼这副药。这种做法是非常荒淫残暴的。这种荒淫无道的国王本性无疑有一种鲜明的现实指向性,是用夸张的手法讽刺明代的皇帝。明代的弘治、嘉靖两个皇帝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迷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在皇宫里建道教的祭坛,在祭坛上作法,把皇宫里弄得乌烟瘴气。成为小说中对迷恋道教的那些国王的夸张描写,因此有了影射现实的特点。

再比如第九十三回写猪八戒狼吞虎咽,沙僧告诉他:你吃东西要斯文点。猪八戒就说:“斯文!斯文!肚里空空!”连一向老实的沙僧也禁不住笑了。古代“斯文”有两个含义,一个指做事要文雅一点,还有一个指文人,文人就是斯文。很少说笑话的沙僧这时就说:“二哥,你不晓得,天下多少‘斯文’,若论起肚子里来,正替你我一般哩。”这就辛辣地讽刺了天下的秀才,天下的读书人。《西游记》的作者本身应该是个读书人,他讽刺的不是自己,不是哪个朋友,而是对当时一班只知作时文八股的读书人的嘲笑。

《西游记》里讽刺调侃的对象往往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尊贵的对象也常常被置于被调侃的位置。比如小说第九十八回里,唐僧师徒历尽艰难,好不容易到了

西天,如来佛的两个侍者阿难、迦叶居然公开索要贿赂。这能使人联想到明代宰相府里的门丁比七品县令还要大,因为门丁有特殊的权力,想见到宰相必须要通过他那道门,要贿赂他才能见到当官的。如来佛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经是很重要的东西,哪可以随便就给你呢?上次众比丘僧下山到赵长老家里念了一通经,“保他家生还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忑卖贱了”,把我这个经书卖得太便宜了。小说中把如来佛写得这么势利,念经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说得不客气一点,的确是有点亵渎神圣了。

现在很多寺庙,和尚借念经来谋取一定的经济收入,大量寺庙的经营都是非常好的,寺庙的高僧们收入一般都很高。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这种现象自古有之,现在仍有。小说借如来佛形象来讽刺社会,是抽象的讽刺。再怎么样的得道高僧都可能有不良品质,都可能有谋求财务的心态,这样就摘掉了圣人身上的光环。不管怎样神圣的人,也许在其见不得人的背后也有乌七八糟的东西,也有凡俗的心理,也有跟普通百姓一样谋求功名利禄的心理,千万不要为其身份、地位所蒙蔽。【北京师范大学郭英德教授著作《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2)西游记的象征意义——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西游记》的核心故事是英雄寻宝,一僧三徒所寻求的宝物是与宗教联系起来的“真经”;而他们之所以寻求真经,则是因为对现实秩序不满,想通过寻求真经,以重建理想的秩序。小说中,如来佛总论南赡部洲时说:

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狂,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第九十八回)

由此可见,现实社会已陷入混乱不堪的无序状态。小说理想中的秩序或者说作者理想的社会秩序,则是封建圣王唐太宗治下的大唐帝国,“一天瑞气,万道祥光。仁风轻淡荡,化日丽非常。„„介福千年过舜禹,升平万代赛尧汤”(第十二回)。为了重建这样的秩序,不仅要发扬儒教的忠孝仁义,还要遵佛教,问善缘,援佛入儒,取经救世。

所以,一僧三徒西行途中的杀伐除恶,既平自然灾害,又除人间患难,其寓意可以理解为,通过杀伐,通过死亡,通过除恶,企图重建风调雨顺的自然秩序与和谐安乐的人文秩序,这是通过神话故事表现出来的深层的象征意义。

其次,《西游记》还构置了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体系,以启发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小说围绕着取真经、成正果的中心,设计情节,展开想象,构成了一个假定性的整体形象,一个开放式的象征体系。如果说“真经”象征着真理,“正果”象征着理想,那么,西行取经则传达出人生进取的顽强品格和人类文明的探求精神,以及这种精神背后所隐藏的艰辛与痛苦、希望与成功。

例如,在小说中,唐僧和孙悟空的师徒关系是因取经而建立的,他们的目标在于求取真经、劝人为善,而唐僧一念西行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是取经队伍中的任何人包括孙悟空也不能与之相比的。孙悟空之所以师礼唐僧,拜伏在唐僧脚下,根本上就是因为对至善理想的虔诚崇拜。然而,在如何达到“劝人为善”的目的这一问题上,唐僧与孙悟空之间存在着重大分歧,因而衍生出种种矛盾冲突。唐僧“微生不损,见苦就救”,“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企图以“善”的手段求善,以致人妖颠倒,善恶不分,受尽妖精折磨。而孙悟空则

主张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主动出击,除恶务尽,是以“不善”的手段求善,终于降伏一切妖魔,取得真经,成为“斗战胜佛”。小说实际上否定了唐僧的迂阔冬烘,肯定了孙悟空的顽强进取。

再从局部象征看,《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大致分为四大类:一类是表现自然力和象征自然力的难,一类是象征社会种种邪恶势力的难,一类是直接来自最高统治这的难,一类是取经人生观错误造成的难。既要扫除自然灾害,又要战胜社会邪恶;既要抵抗外来的磨难,又要克服自身的弱点。小说构成的这种自然与社会、外在与内在的多重象征体系,共同指向人生进取与文明探求这一潜在的哲理寓意。

(3)《西游记》中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的哲理。这个“人”是大写的人。“成人不自在”,就是说你要真正成为大写的人,首先要接受社会的规范,不自在,不能够是一种极端的自由。“自在不成人”,如果过分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就成不了大写的人,就会沦落为欲望的奴隶,就丧失了自由——实际上精神的自由。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就会发现,一方面希望个体有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作为一个人面临着种种的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处理这种两难的处境当中找到一种最佳的位置。找到这样的位置意味着什么呢?要追求“成人”的建功立业,就不能不丧失某些“自在”的人身自由;追求“自在”的我行我素,则不可能实现“成人”的人生价值。最高的追求就是“成人”的“自在”或是“自在”的“成人”。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同样的,唐僧、猪八戒亦是成功的。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有了一种象征的意义。像孙悟空这样,把个人对自由的追求融入到群体对自由的追寻的事业中,才能找到精神的真正意义上的归宿,因为群体精神自由的实现可以造就个人精神自由最终的实现,这就是小说给我们的人生意义或说人生哲理。

五、总结拓展(1分钟)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几百年来,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许多经典故事人人口耳相传,老师希望还没读完《西游记》的同学继续读下去,同学不妨再多读几遍,或许每一次你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西游记中各种妖精的出身,看看你会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阅读指导课教案:

《西游记》对社会现实的影射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原文,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著作阅读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教学重点: 体会西游记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课文《猴王出世》导入。(1分钟)

同学们,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段描写选自我过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在中国无论老少都知道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并且都对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在课余时间,有的阅读过了《西游记》这本原著,有的同学看过电视剧《西游记》,有的同学看过《西游记》的小人书或者连环画。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

二、读书汇报。(14分钟)

(课前指导:第一组搜集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简介。第二组总结西游记故事的梗概。第三组总结概括西游记人物简介。第四组搜集有关西游记的各方面的趣事) 据我所知,我们班大部分的学生读过《西游记》,并且对其中的精彩章节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就可以讲出许多有趣的故事。相信同学们对《西游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同学们来回答这些选择题,看谁的>知识最丰富。

(一)选择题:

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A、玄奘 B、玄明 C、唐三藏

2、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

A、弼马温 B、天蓬元帅 C、卷帘将

3、《西游记》一书共有——

A、八十回 B、九十回 C、一百回

4、唐僧的坐骑小白马原本是——

A、东海龙王的儿子 B、西海龙王的儿子 C、南海龙王的儿子

5、《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是指——

A、孙悟空、猪八戒、小龙马 B、孙悟空、哪吒、沙和尚

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6、孙悟空一个筋斗能飞——

A、十万八千里 B、十万三千里 C、十万里

7、沙和尚的法号是——

A、沙悟净 B、沙悟能 C、猪刚鬃

8、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指——

A、《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

B、《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C、《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

9下面我们有请第一组的代表来介绍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简介,第二组总结西游记故事的梗概,第三组总结概括西游记人物简介,第四组搜集有关西游记的各方面的趣事。

(二)我的读书心得

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听了刚才同学的汇报,你一定有许多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大家交流。现在你们自己出题,检查大家的读书情况,看谁的题目最有意义,看谁的题目最有新意,看谁的题目最出人意料。

三 西游记对现实的影射

(1)西游记的社会意义——现实事态的讽刺批判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西游记》小说写神的世界,就意味着写现实的世界,上到玉皇大帝,下到天兵天将,和现实社会中的上到皇帝,下到各级官吏,两者之间构成一个对应的关系。玉皇大帝只是皇帝的一种象征,是皇帝的一种抽象化的符号。其他的仙官仙吏、天兵大将也都一样,都是现实社会中各级官吏的抽象、象征。所以凡是对玉皇大帝、对神将仙卿的调侃、揶揄、讽刺,实际上都是对现实社会中皇帝、官吏的调侃、揶揄、讽刺。《西游记》中描写的玉皇大帝、神将仙卿,一个个昏庸无能,奴颜媚骨,尸位素餐,作威作福,这实际上是明代那些荒淫腐朽的世俗帝王及其文武群臣的投影。

另一方面,《西游记》中写西行路上经过了许多国家,这些国家有个特点,就是很混乱。这些国度里的国王,不是怯弱昏庸,就是荒淫无度。在他们统治下的王国,大部分都是社会混乱、政治黑暗,奸佞当权,荼毒百姓。比丘国的例子我们最熟悉了。比丘国王追求长生不老,有个妖怪变的南极仙翁献了一个很美丽的女子给国王作为王后,他就被封为“国丈”了。而且这位“国丈”还给国王献上一副长生不老的“仙方”,即要用1111个小儿的心肝熬成汤做药引子,然后炼这副药。这种做法是非常荒淫残暴的。这种荒淫无道的国王本性无疑有一种鲜明的现实指向性,是用夸张的手法讽刺明代的皇帝。明代的弘治、嘉靖两个皇帝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迷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在皇宫里建道教的祭坛,在祭坛上作法,把皇宫里弄得乌烟瘴气。成为小说中对迷恋道教的那些国王的夸张描写,因此有了影射现实的特点。

再比如第九十三回写猪八戒狼吞虎咽,沙僧告诉他:你吃东西要斯文点。猪八戒就说:“斯文!斯文!肚里空空!”连一向老实的沙僧也禁不住笑了。古代“斯文”有两个含义,一个指做事要文雅一点,还有一个指文人,文人就是斯文。很少说笑话的沙僧这时就说:“二哥,你不晓得,天下多少‘斯文’,若论起肚子里来,正替你我一般哩。”这就辛辣地讽刺了天下的秀才,天下的读书人。《西游记》的作者本身应该是个读书人,他讽刺的不是自己,不是哪个朋友,而是对当时一班只知作时文八股的读书人的嘲笑。

《西游记》里讽刺调侃的对象往往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尊贵的对象也常常被置于被调侃的位置。比如小说第九十八回里,唐僧师徒历尽艰难,好不容易到了

西天,如来佛的两个侍者阿难、迦叶居然公开索要贿赂。这能使人联想到明代宰相府里的门丁比七品县令还要大,因为门丁有特殊的权力,想见到宰相必须要通过他那道门,要贿赂他才能见到当官的。如来佛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经是很重要的东西,哪可以随便就给你呢?上次众比丘僧下山到赵长老家里念了一通经,“保他家生还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忑卖贱了”,把我这个经书卖得太便宜了。小说中把如来佛写得这么势利,念经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说得不客气一点,的确是有点亵渎神圣了。

现在很多寺庙,和尚借念经来谋取一定的经济收入,大量寺庙的经营都是非常好的,寺庙的高僧们收入一般都很高。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这种现象自古有之,现在仍有。小说借如来佛形象来讽刺社会,是抽象的讽刺。再怎么样的得道高僧都可能有不良品质,都可能有谋求财务的心态,这样就摘掉了圣人身上的光环。不管怎样神圣的人,也许在其见不得人的背后也有乌七八糟的东西,也有凡俗的心理,也有跟普通百姓一样谋求功名利禄的心理,千万不要为其身份、地位所蒙蔽。【北京师范大学郭英德教授著作《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2)西游记的象征意义——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西游记》的核心故事是英雄寻宝,一僧三徒所寻求的宝物是与宗教联系起来的“真经”;而他们之所以寻求真经,则是因为对现实秩序不满,想通过寻求真经,以重建理想的秩序。小说中,如来佛总论南赡部洲时说:

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狂,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第九十八回)

由此可见,现实社会已陷入混乱不堪的无序状态。小说理想中的秩序或者说作者理想的社会秩序,则是封建圣王唐太宗治下的大唐帝国,“一天瑞气,万道祥光。仁风轻淡荡,化日丽非常。„„介福千年过舜禹,升平万代赛尧汤”(第十二回)。为了重建这样的秩序,不仅要发扬儒教的忠孝仁义,还要遵佛教,问善缘,援佛入儒,取经救世。

所以,一僧三徒西行途中的杀伐除恶,既平自然灾害,又除人间患难,其寓意可以理解为,通过杀伐,通过死亡,通过除恶,企图重建风调雨顺的自然秩序与和谐安乐的人文秩序,这是通过神话故事表现出来的深层的象征意义。

其次,《西游记》还构置了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体系,以启发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小说围绕着取真经、成正果的中心,设计情节,展开想象,构成了一个假定性的整体形象,一个开放式的象征体系。如果说“真经”象征着真理,“正果”象征着理想,那么,西行取经则传达出人生进取的顽强品格和人类文明的探求精神,以及这种精神背后所隐藏的艰辛与痛苦、希望与成功。

例如,在小说中,唐僧和孙悟空的师徒关系是因取经而建立的,他们的目标在于求取真经、劝人为善,而唐僧一念西行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是取经队伍中的任何人包括孙悟空也不能与之相比的。孙悟空之所以师礼唐僧,拜伏在唐僧脚下,根本上就是因为对至善理想的虔诚崇拜。然而,在如何达到“劝人为善”的目的这一问题上,唐僧与孙悟空之间存在着重大分歧,因而衍生出种种矛盾冲突。唐僧“微生不损,见苦就救”,“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企图以“善”的手段求善,以致人妖颠倒,善恶不分,受尽妖精折磨。而孙悟空则

主张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主动出击,除恶务尽,是以“不善”的手段求善,终于降伏一切妖魔,取得真经,成为“斗战胜佛”。小说实际上否定了唐僧的迂阔冬烘,肯定了孙悟空的顽强进取。

再从局部象征看,《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大致分为四大类:一类是表现自然力和象征自然力的难,一类是象征社会种种邪恶势力的难,一类是直接来自最高统治这的难,一类是取经人生观错误造成的难。既要扫除自然灾害,又要战胜社会邪恶;既要抵抗外来的磨难,又要克服自身的弱点。小说构成的这种自然与社会、外在与内在的多重象征体系,共同指向人生进取与文明探求这一潜在的哲理寓意。

(3)《西游记》中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的哲理。这个“人”是大写的人。“成人不自在”,就是说你要真正成为大写的人,首先要接受社会的规范,不自在,不能够是一种极端的自由。“自在不成人”,如果过分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就成不了大写的人,就会沦落为欲望的奴隶,就丧失了自由——实际上精神的自由。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就会发现,一方面希望个体有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作为一个人面临着种种的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处理这种两难的处境当中找到一种最佳的位置。找到这样的位置意味着什么呢?要追求“成人”的建功立业,就不能不丧失某些“自在”的人身自由;追求“自在”的我行我素,则不可能实现“成人”的人生价值。最高的追求就是“成人”的“自在”或是“自在”的“成人”。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同样的,唐僧、猪八戒亦是成功的。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有了一种象征的意义。像孙悟空这样,把个人对自由的追求融入到群体对自由的追寻的事业中,才能找到精神的真正意义上的归宿,因为群体精神自由的实现可以造就个人精神自由最终的实现,这就是小说给我们的人生意义或说人生哲理。

五、总结拓展(1分钟)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几百年来,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许多经典故事人人口耳相传,老师希望还没读完《西游记》的同学继续读下去,同学不妨再多读几遍,或许每一次你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西游记中各种妖精的出身,看看你会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相关内容

  • "初中语文课内拓展阅读课型应用模式"课题研究教案汇编
  • 上>等.1937年初归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 ...

  • 格列佛游记教案
  • <格列佛游记>教案 主备教师:张志平 备课时间:2014.10.20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 2.引导学生用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3.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用略读与精读相 ...

  • [格列佛游记]题目及答案
  • <格列佛游记>名著阅读 [名著概要] 作者是英国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小说共分为四卷,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游历,反映了当时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了主人公格列 ...

  • 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
  • 第三章 <西 游 记> <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它同<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也是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与作家个人创作才能相结合的产物,成书于明代中叶. 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的故事源于唐代高僧 ...

  • 格列佛游记精选阅读50题
  • 班级: 座号: 姓名: 一.填空题:1.<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游历了"________"."________"." "和" " 等四个国家.(江苏省泰州市2006年中考题)[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马国(慧骃 ...

  • 名著阅读资料之[格列佛游记]
  • 名著阅读资料之<格列佛游记> 第一卷写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国(利里浦特)的遭遇,格列佛与利里浦特人的大小比例为十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们捆了起来,但后来由于他表现温顺并答应接受某些条件,小人国国王同意恢复他的自由. ...

  •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 六店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 课 题:名著导读: 班 级: 执教人:李本学 时 间: <西游记> 702班 2008.4.18第四节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无为县六店初级中学 李本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 ...

  •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 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 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3.初步感受作品中主要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现实意义和精神 ...

  • 解析_格列佛游记_中的_黑色幽默_特点
  • 借鉴与比较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0No.2 解析<格列佛游记>中的"黑色幽默"特点 黄琰丁礼明 摘要作为一种文学流派,黑色幽默盛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但作为一种幽默艺术,它却有着深远的历史渊 本文从黑色幽默的艺术内涵入手,通过挖掘斯威夫特讽刺性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