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及防治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及防治

一、术中并发症

(一)与血管穿刺或切开有关的并发症

1.气胸和血气胸

预防措施包括:①尽可能选用头静脉切开术;②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成功率;③穿刺成功后,引入扩张鞘管前,一定要确认指引导丝能经右房到达下腔静脉处,以证实指引导丝确实在静脉系统内;④如果有胸部畸形或穿刺标志异常患者,应先行外周静脉造影,使锁骨下静脉显影并指导穿刺。

2.误穿锁骨下动脉

一定要确认指引导丝在静脉系统内才能引入扩张鞘管。

3.气体栓塞

锁骨下静脉穿刺主要是在拨出静脉鞘管内芯置换电极导线时发生。此时应嘱病人屏气、或术者以手指堵闭静脉鞘尾端时可防止其发生。

4.动静脉瘘

穿刺针尾端所接注射器应尽量处于排空状态,一旦进入锁骨下动脉或静脉时,可根据未被稀释的血液颜色来判断是否误入锁骨下动脉。

5.臂丛神经损伤与胸导管损伤

两者均罕见,多因穿刺方法不当所引起,胸导管损伤可引起乳糜胸。

(二)与电极定位与置放有关的并发症

1.心律失常

在置放电极导线时动作必须尽可能轻柔,必须密切观察心电图改变,并将备好一条静脉通道以利抢救。对起搏依赖患者,最好术中开始时,即应放入一临时心内膜起搏电极。

2.心肌穿孔

心肌穿孔可经过心电图、X 光胸片、心脏超声加以确诊。确诊后应立即拨出电极导线。导线拨出后,一般不会产生心包积血和心包填塞的后果。因此术后置放电极时应尽可能动作轻柔。

3.电极导线损坏

置入术中电极导线外绝缘层的破裂可即刻进行修补。确定破损的部分后,将特殊粘合胶抹在破损处,外套一段塑料套管然后结扎两端。对破损严重无法修复者,只有更换新的电极导线。

二、术后并发症

(一)与囊袋有关的并发症

1.囊袋出血或血肿 经探查仅有暗红色的陈旧性血液或凝血块时,可用较大的注射针头抽吸或用手轻轻挤压囊袋,将积血从切口处挤出,然后行加压包扎。囊袋积血不易消除时,可用中药芝硝外敷疗法,其方法为中药芝硝50~200g平铺于两层纱布上,然后贴于肿胀的皮肤上,每日更换一次,直至肿胀消退,皮肤颜色恢复正常为止。

2.囊袋皮肤坏死 发生囊袋皮肤坏死后,应尽早在囊袋尚未破溃或感染的情况下,进行清创手术,切除坏死组织,修复囊袋,此时仍可使用起搏系统。

3.囊袋感染

对于囊袋感染的治疗,原则上应尽早采取外科清创手术,摘除被感染的整个起搏系统,在远离原感染病灶的部位或对侧胸壁重新植入新的起搏器[。

(二)与电极导线有关的并发症

1.电极断裂 电极导线断裂后,应重新更换。如果是双极电极导线出现部分断裂,可体外程控为单极起搏方式,以暂时获得正常的起搏,而后择期进行更换。

2.电极脱位 一旦发生电极头脱位,应及时切开囊袋,取出起搏器,并将其与起搏电极分离然后拆开固定电极的结扎线,游离电极,再在X 线透视下重新安置电极头的位置,直至获得满意的效果为止。

3.电极导线感染 一旦发生电极导线的感染,必须加以积极处理。

4.心外肌肉抽动

轻者可采用颠茄合剂、普鲁本辛等解痉剂或通过体外程控方法调整电压,脉宽等参数来缓解症状。症状严重者需重新调整电极头位置。

5.静脉血栓栓塞和闭塞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急性期首选静脉溶栓和抗凝治疗,如无效则需外科手术清除血栓和纤维组织[42]。

(三)与起搏器有关的并发症

1.起搏功能障碍 心房起搏障碍时,检查和处理的程序及方法与心室起搏障碍相同。

2.感知功能障碍

1)心房感知过度 电极与起搏器连接不紧或有松脱,或电极有脱位、微脱位,必要时需手术探查。

2)心室感知过度,通过降低心室感知灵敏度,如电极极性可调,将单极程控为双极,若T 波被误感知,亦可延长心室不应期,使T 波落于心室不应期内而不被感知。

3)心室感知不足 对于不明原因的心室感知不足或同时伴有起搏功能障碍,应尽早手术探查,寻找原因。

3.起搏器综合征(pacemaker syndrome ) 为预防发生起搏综合征,在术前应酌情行电生理及血流动力学检查,对于有室房传导或血流动力学异常者,或有潜在心功能不全及心功能不全者,应考虑行生理性起搏。对于已明确诊断起搏综合征的病人,应尽量减慢起搏频率,争取维持更多的自身心率,若无效或起搏器依赖型病人,则应改为生理性起搏。

4. 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pacer-mediated tachycardia, PMT)

用上述转换成磁铁频率的方法,或将其程控为DVI 或VVI 起搏模式,便可控制心动过速。

5.电池提前耗竭

当起搏器电池提前耗竭时,体外程控无法进行,严重时可出现完全不起搏现象,此时需及时更换起搏器,如果术中发现电极导线有破损或断裂时,亦应同时更换。

6.起搏器频率奔放

发生起搏器频率奔放时,应立即终止起搏器工作,需立即快速取出体内起搏器。

7.旋转综合征

预防的方法是所成形的皮囊不宜过大。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及防治

一、术中并发症

(一)与血管穿刺或切开有关的并发症

1.气胸和血气胸

预防措施包括:①尽可能选用头静脉切开术;②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成功率;③穿刺成功后,引入扩张鞘管前,一定要确认指引导丝能经右房到达下腔静脉处,以证实指引导丝确实在静脉系统内;④如果有胸部畸形或穿刺标志异常患者,应先行外周静脉造影,使锁骨下静脉显影并指导穿刺。

2.误穿锁骨下动脉

一定要确认指引导丝在静脉系统内才能引入扩张鞘管。

3.气体栓塞

锁骨下静脉穿刺主要是在拨出静脉鞘管内芯置换电极导线时发生。此时应嘱病人屏气、或术者以手指堵闭静脉鞘尾端时可防止其发生。

4.动静脉瘘

穿刺针尾端所接注射器应尽量处于排空状态,一旦进入锁骨下动脉或静脉时,可根据未被稀释的血液颜色来判断是否误入锁骨下动脉。

5.臂丛神经损伤与胸导管损伤

两者均罕见,多因穿刺方法不当所引起,胸导管损伤可引起乳糜胸。

(二)与电极定位与置放有关的并发症

1.心律失常

在置放电极导线时动作必须尽可能轻柔,必须密切观察心电图改变,并将备好一条静脉通道以利抢救。对起搏依赖患者,最好术中开始时,即应放入一临时心内膜起搏电极。

2.心肌穿孔

心肌穿孔可经过心电图、X 光胸片、心脏超声加以确诊。确诊后应立即拨出电极导线。导线拨出后,一般不会产生心包积血和心包填塞的后果。因此术后置放电极时应尽可能动作轻柔。

3.电极导线损坏

置入术中电极导线外绝缘层的破裂可即刻进行修补。确定破损的部分后,将特殊粘合胶抹在破损处,外套一段塑料套管然后结扎两端。对破损严重无法修复者,只有更换新的电极导线。

二、术后并发症

(一)与囊袋有关的并发症

1.囊袋出血或血肿 经探查仅有暗红色的陈旧性血液或凝血块时,可用较大的注射针头抽吸或用手轻轻挤压囊袋,将积血从切口处挤出,然后行加压包扎。囊袋积血不易消除时,可用中药芝硝外敷疗法,其方法为中药芝硝50~200g平铺于两层纱布上,然后贴于肿胀的皮肤上,每日更换一次,直至肿胀消退,皮肤颜色恢复正常为止。

2.囊袋皮肤坏死 发生囊袋皮肤坏死后,应尽早在囊袋尚未破溃或感染的情况下,进行清创手术,切除坏死组织,修复囊袋,此时仍可使用起搏系统。

3.囊袋感染

对于囊袋感染的治疗,原则上应尽早采取外科清创手术,摘除被感染的整个起搏系统,在远离原感染病灶的部位或对侧胸壁重新植入新的起搏器[。

(二)与电极导线有关的并发症

1.电极断裂 电极导线断裂后,应重新更换。如果是双极电极导线出现部分断裂,可体外程控为单极起搏方式,以暂时获得正常的起搏,而后择期进行更换。

2.电极脱位 一旦发生电极头脱位,应及时切开囊袋,取出起搏器,并将其与起搏电极分离然后拆开固定电极的结扎线,游离电极,再在X 线透视下重新安置电极头的位置,直至获得满意的效果为止。

3.电极导线感染 一旦发生电极导线的感染,必须加以积极处理。

4.心外肌肉抽动

轻者可采用颠茄合剂、普鲁本辛等解痉剂或通过体外程控方法调整电压,脉宽等参数来缓解症状。症状严重者需重新调整电极头位置。

5.静脉血栓栓塞和闭塞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急性期首选静脉溶栓和抗凝治疗,如无效则需外科手术清除血栓和纤维组织[42]。

(三)与起搏器有关的并发症

1.起搏功能障碍 心房起搏障碍时,检查和处理的程序及方法与心室起搏障碍相同。

2.感知功能障碍

1)心房感知过度 电极与起搏器连接不紧或有松脱,或电极有脱位、微脱位,必要时需手术探查。

2)心室感知过度,通过降低心室感知灵敏度,如电极极性可调,将单极程控为双极,若T 波被误感知,亦可延长心室不应期,使T 波落于心室不应期内而不被感知。

3)心室感知不足 对于不明原因的心室感知不足或同时伴有起搏功能障碍,应尽早手术探查,寻找原因。

3.起搏器综合征(pacemaker syndrome ) 为预防发生起搏综合征,在术前应酌情行电生理及血流动力学检查,对于有室房传导或血流动力学异常者,或有潜在心功能不全及心功能不全者,应考虑行生理性起搏。对于已明确诊断起搏综合征的病人,应尽量减慢起搏频率,争取维持更多的自身心率,若无效或起搏器依赖型病人,则应改为生理性起搏。

4. 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pacer-mediated tachycardia, PMT)

用上述转换成磁铁频率的方法,或将其程控为DVI 或VVI 起搏模式,便可控制心动过速。

5.电池提前耗竭

当起搏器电池提前耗竭时,体外程控无法进行,严重时可出现完全不起搏现象,此时需及时更换起搏器,如果术中发现电极导线有破损或断裂时,亦应同时更换。

6.起搏器频率奔放

发生起搏器频率奔放时,应立即终止起搏器工作,需立即快速取出体内起搏器。

7.旋转综合征

预防的方法是所成形的皮囊不宜过大。


相关内容

  • 麻醉科应急预案
  • 大面积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的应急程序 1.接到通知之际做好迎接病人的一切准备工作. 2.患者进入手术室迅速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吸氧.备血,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 3.通知麻醉医师与有关科室的手术医师立即到达. 4.做好一切抢救准备,备好抢救药品及麻醉机,积极配合抢救. 5.准备手术所需的各种 ...

  • [脑复苏]
  • <脑复苏> 随着心肺复苏术的普及和提高,心跳.呼吸骤停的复苏率明显提高.但仍有相当的存活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不能恢复正常生活,幸存者中约有20%遗留永久性脑损害,约40%意识不能恢复及至死亡.因此,脑复苏是后成败的关键.1961年国际复苏研究委员会将心肺复苏(CPR )的概念扩展到心肺脑 ...

  • 急诊医学重点
  • 一.总论: 1. 急诊医学概念: 对直接危及生命或对于预知的急性伤病立即进行抢救的所有合理手段的救命救急体制. 2. 急诊医学的范畴:①.院前急救 ②.院内急救 ③.急危重症监护 ④.急诊医疗体系 管理学 ⑤.急性毒物学 ⑥.灾害医学 3.急诊病人的特点: (1)病情及临床表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2) ...

  • 麻醉师应急手册
  • 前 言 麻醉术前访视和麻醉突发事件应急作为麻醉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适应我院麻醉科工作制度和满足医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麻醉医生术前访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我们组织全科人员收集整理国内外资料,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编写了麻醉术前访视及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手册. 本手册写作体例新颖,内容 ...

  • 妇幼竞赛必答题
  • 医疗必答题(29道) 1.一位孕妇妊娠25周前检查均正常,26周出现水肿,30周出现头晕.眼花,检查血压213/146kPa(160/110mmHg) ,水肿(+++),尿蛋白(++),应诊断为? 答案:先兆子痫 2.子宫破裂的病因: 答案:1.梗阻性难产,2.瘢痕子宫,3.子宫收缩药物使用不当,4 ...

  • 考研外科总论 名词解释.问答题总结
  • 外科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外科基础总论 1.休克: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因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使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受损,微循环障碍为特点的病理过程. 2.休克指数:即脉率与收缩压(mmHg)的比值.比值为0.5提示无休克:1.0-1.5提示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 3 ...

  • 急救护理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 第一.二章 名词解释 1EMSS: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院外急救:指各种遭受危机生命的急危重症病人自发病或受伤开始至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 3反应时间:急救中心调度室接 ...

  • 自考03202内科护理学(二)自考重点资料自考新版笔记
  • 03202 内科护理学(二)(2009年版)<内科护理学(二)>( 2009年版)姚景鹏 主编 北京医学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第四节 肺炎第五节 肺结核 第六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第七节 肺血栓栓塞症 第八节 呼吸 ...

  • 3272+内科护理学(1)
  • 2012年秋期成人教育(专科) <内科护理学(1)>期末复习指导 2012年12月修订 第一部份 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和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对内科护理学认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临床思考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