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中的养生智慧(春季篇)

     人类生息于天地之间,日月之下,随着四季寒暖更替、旦暮演变,体内阴阳消长,气血流注,津液代谢,脏腑活动等生理功能亦都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人体亦因之有了生,长,化、收、藏的变化。古代养生、医学家指出,“春要促其生,夏必助其长,秋须守其收,冬务保其藏”,强调治疗或调补必须顺应四季的不同要求才能收到显效。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四季养生谚语,无不以平朴的语言印证了上述深奥的理论,很多谚语在今天看来仍然值得借鉴。      春天,气候转暖,阳气初生升发,是一个生机蓬勃,充满了生命力的季节。天地间阴阳交合,春气调和,冬眠动物开始复苏,万物新生。《素问》指出,人们应早起晚睡,多去庭院活动,使情绪舒畅,避免抑郁,才能与“春生”之机相应,符合春季养“生”的道理。      天气多变   * “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   * “百草出芽,百病发作”   * “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   《素问》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此时的气候特点是“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气温多变换,忽热又忽寒”。   春天气候潮湿多雨,气候乍暖还寒,容易受凉感冒,发生上呼吸道疾病。春天,又是传染病多发季节,且易引起旧病复发,所谓“百草出芽,百病发作”。   故在养生学上,古人提倡“春捂”。天气“寒暄(热)不一,不可顿去棉衣,多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衣服要增减,莫令胸背受寒。预防得感冒、伤风和肺炎”。这就是俗话说的:“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      防病养肝   * “菜花黄,病人狂”   * “三月桃花疯,躁郁易发病”   *“春(宜)养肝”   中医学重视“人与天地相应”,认为春、夏、长夏、秋、冬分别内应人体之肝、心、(脾)、肺、肾,故民间亦有谚语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是气象医学形象而规律的反映。   春气内应肝木。肝气疏泄、条达、舒畅,是肝的生理特点之一。春天多风,易动善变,春气升腾,肝阳、肝火、肝风每易随春气上升,或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同时,情绪变化,肝气易郁,抑郁、急躁、易怒都可使肝郁阴伤,故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肝炎、高血压、眩晕、失眠等消化、精神系统的疾病容易复发。精神分裂症亦易发作,故民间有“菜花黄,病人狂”、“三月桃花疯,躁郁易发病”等谚语,应引起大家的警觉。   春天用药,宜顺应阳气升发、养肝、柔肝、疏肝等特性,药性宜清灵宣透,清轻升发,温养阳气。但应升而不散,温而不热,不宜过用辛热或升散韧伐肝阴之品,如附子、肉桂、芜活、独活、细辛等。选药组方要兼顾加入疏肝理气(如柴胡、佛手片、郁金、陈皮)、平肝和阳(如珍珠母、龙骨、牡蛎、滁菊)、清肝宁神(如赤白芍、丹皮、淡芩、枣仁)、柔肝和脾(如当归、白芍、川石斛、沙参、谷芽)等药,故曰“春(宜)养肝”。      清淡食疗   * “春天多吃蒜,神爽体质健”   * “初春早韭,秋末晚菘(白菜)”   *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春季膳食,应由冬季的膏梁厚味转为清温平淡,多采用时鲜蔬菜,如春笋(皮肤病、哮喘等过敏不宜)、菠菜、芹菜、胡萝卜、花菜、青椒、韭菜、大蒜、荠菜等。   如大蒜,蒜头、苔、嫩叶都可入菜。大蒜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及治病祛邪之功,《本草纲目》早有记载。近代研究证明,大蒜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预防、辅助治疗多种急、慢性呼吸道及全身的细菌、真菌感染性疾病,还可降血脂,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且有抗癌防癌作用,故民谚“春天多吃蒜,神爽体质健”确有其科学道理。   又如韭菜,又称起阳草、长生韭。叶扁平而厚,嫩叶、韭黄(避光软化而成)为蔬菜珍品。初春头刀韭味更馨香,鲜嫩、柔润,受人喜爱。自古有“初春早韭,秋末晚菘(白菜)”之说,据说清乾隆帝更将韭黄肉饺列为御膳。据《本草纲目》记载,韭菜治疗病证广泛,涉及噎膈呕吐、肠炎痢疾,消渴吐衄、跌打损伤、痔漏脱肛、遗精带下,又有减肥通便之功。近代研究发现,韭菜还有抗突变之功,能抑制癌细胞。韭菜汁加入牛奶煮沸饮用,可治食道癌、胃癌,故曰:“早春韭菜一束金”,物贱功高。   又如荠菜,又称护生草。春天,茎叶清香,风味鲜美。荠菜营养丰富,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等功效,可降血压,治消化不良,腹泻、鼻衄、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痢疾、乳糜尿、尿感等,常吃可预防中风,延年益寿,故古书中称荠菜为“面岁羹”。民间尤喜食用,既利健康又防病,故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人类生息于天地之间,日月之下,随着四季寒暖更替、旦暮演变,体内阴阳消长,气血流注,津液代谢,脏腑活动等生理功能亦都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人体亦因之有了生,长,化、收、藏的变化。古代养生、医学家指出,“春要促其生,夏必助其长,秋须守其收,冬务保其藏”,强调治疗或调补必须顺应四季的不同要求才能收到显效。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四季养生谚语,无不以平朴的语言印证了上述深奥的理论,很多谚语在今天看来仍然值得借鉴。      春天,气候转暖,阳气初生升发,是一个生机蓬勃,充满了生命力的季节。天地间阴阳交合,春气调和,冬眠动物开始复苏,万物新生。《素问》指出,人们应早起晚睡,多去庭院活动,使情绪舒畅,避免抑郁,才能与“春生”之机相应,符合春季养“生”的道理。      天气多变   * “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   * “百草出芽,百病发作”   * “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   《素问》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此时的气候特点是“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气温多变换,忽热又忽寒”。   春天气候潮湿多雨,气候乍暖还寒,容易受凉感冒,发生上呼吸道疾病。春天,又是传染病多发季节,且易引起旧病复发,所谓“百草出芽,百病发作”。   故在养生学上,古人提倡“春捂”。天气“寒暄(热)不一,不可顿去棉衣,多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衣服要增减,莫令胸背受寒。预防得感冒、伤风和肺炎”。这就是俗话说的:“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      防病养肝   * “菜花黄,病人狂”   * “三月桃花疯,躁郁易发病”   *“春(宜)养肝”   中医学重视“人与天地相应”,认为春、夏、长夏、秋、冬分别内应人体之肝、心、(脾)、肺、肾,故民间亦有谚语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是气象医学形象而规律的反映。   春气内应肝木。肝气疏泄、条达、舒畅,是肝的生理特点之一。春天多风,易动善变,春气升腾,肝阳、肝火、肝风每易随春气上升,或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同时,情绪变化,肝气易郁,抑郁、急躁、易怒都可使肝郁阴伤,故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肝炎、高血压、眩晕、失眠等消化、精神系统的疾病容易复发。精神分裂症亦易发作,故民间有“菜花黄,病人狂”、“三月桃花疯,躁郁易发病”等谚语,应引起大家的警觉。   春天用药,宜顺应阳气升发、养肝、柔肝、疏肝等特性,药性宜清灵宣透,清轻升发,温养阳气。但应升而不散,温而不热,不宜过用辛热或升散韧伐肝阴之品,如附子、肉桂、芜活、独活、细辛等。选药组方要兼顾加入疏肝理气(如柴胡、佛手片、郁金、陈皮)、平肝和阳(如珍珠母、龙骨、牡蛎、滁菊)、清肝宁神(如赤白芍、丹皮、淡芩、枣仁)、柔肝和脾(如当归、白芍、川石斛、沙参、谷芽)等药,故曰“春(宜)养肝”。      清淡食疗   * “春天多吃蒜,神爽体质健”   * “初春早韭,秋末晚菘(白菜)”   *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春季膳食,应由冬季的膏梁厚味转为清温平淡,多采用时鲜蔬菜,如春笋(皮肤病、哮喘等过敏不宜)、菠菜、芹菜、胡萝卜、花菜、青椒、韭菜、大蒜、荠菜等。   如大蒜,蒜头、苔、嫩叶都可入菜。大蒜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及治病祛邪之功,《本草纲目》早有记载。近代研究证明,大蒜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预防、辅助治疗多种急、慢性呼吸道及全身的细菌、真菌感染性疾病,还可降血脂,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且有抗癌防癌作用,故民谚“春天多吃蒜,神爽体质健”确有其科学道理。   又如韭菜,又称起阳草、长生韭。叶扁平而厚,嫩叶、韭黄(避光软化而成)为蔬菜珍品。初春头刀韭味更馨香,鲜嫩、柔润,受人喜爱。自古有“初春早韭,秋末晚菘(白菜)”之说,据说清乾隆帝更将韭黄肉饺列为御膳。据《本草纲目》记载,韭菜治疗病证广泛,涉及噎膈呕吐、肠炎痢疾,消渴吐衄、跌打损伤、痔漏脱肛、遗精带下,又有减肥通便之功。近代研究发现,韭菜还有抗突变之功,能抑制癌细胞。韭菜汁加入牛奶煮沸饮用,可治食道癌、胃癌,故曰:“早春韭菜一束金”,物贱功高。   又如荠菜,又称护生草。春天,茎叶清香,风味鲜美。荠菜营养丰富,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等功效,可降血压,治消化不良,腹泻、鼻衄、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痢疾、乳糜尿、尿感等,常吃可预防中风,延年益寿,故古书中称荠菜为“面岁羹”。民间尤喜食用,既利健康又防病,故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相关内容

  • 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
  • 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 长河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传统文化.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农业.智慧而又勤劳 ...

  • 春季养生的基本要点
  • 春季养生的基本要点 春季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应不吃大补少食盐,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兼顾滋养阴.气.脾.胃.肾,以达到养生保健之功效.现将春季养生的基本要点,衣.食.住.行.防"五要诀"以及饮食药 ...

  • 每月的养生
  • 一月:养肾防寒 气候特点:一月包括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大寒.小寒表示冰冷的水平,从字面了解,大冰冷于小寒,但在气候记载中,小寒却比大冰冷. 西医以为,寒为夏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养生准绳:"秋冬养阴"(<黄帝内经>) . ...

  • 立春养生应以养肝保暖防病抗病为原则
  • 立春养生应以养肝保暖防病抗病为原则 一.立春养生读懂"5字诀" 衣:立春过后还得"捂" 虽然立春意味着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至少需要10天~15天的过渡时间.如果过早脱掉冬装换春装,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 ...

  • 春节过后养生攻略
  • 粗细搭配,以粗为主 为了平衡节日期间过多摄入的油脂,主食最好以谷类粗粮为主,如玉米.燕麦.小米.豆类等,节后几天要减少精制米.面.糖果.糕点的摄入.因为谷类粗粮富含可溶解性纤维,能够在肠内与脂肪结合而降低血压,减少烦躁情绪. 多吃素菜和水果,因为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血清素,可以降低人的攻击性.同时调 ...

  • 谚语里的养生智慧
  • "早喝盐汤如参汤, 晚喝盐汤如砒霜" 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成分.可是怎样补充盐分,这是有讲究的.如果出汗较多,体内部分钠离子.钾离子流失,出现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就需要补充钠和钾.一般的方式就是饮用淡盐水和含钾较高的食品或饮料.可是,不少人多是在出汗之后,出现疲乏无力.口干.晕眩. ...

  • 睿智的母亲生动的谚语
  • <母亲的谚语>通过母亲妙语如珠的谚语,描画出一个勤俭持家.见多识广.通情达理.乐观向上.教子有方的贤淑的农村母亲形象.本文中的母亲堪称一个谚语脱口秀,她说出的谚语通俗练达.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又不失机智俏皮,思之而受益匪浅. 其实,"稀粥烂饭不伤人""吃稀饭 ...

  • 谷雨节气有哪些习俗
  • 谷雨节气有哪些习俗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公历每年4月19~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节气,其名源于古人"雨生百谷"的之说.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夏季的脚步已经不远了. 在我国,谷雨节气有 ...

  • 惊蛰节气养生 重在护肝健脾
  • 惊蛰节气养生 重在护肝健脾.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立春"以后,滚滚春雷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过冬的虫卵开始孵化.惊蛰时期,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易动怒,易患眩晕.中风等疾病.所以在这个疾病多发的季节要做好护肝健脾的养生保健工作. 惊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