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三)

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三)

大汶口文化玉器

41、玉钺。高18㎝,宽9㎝,厚0.8㎝。江苏邳县大墩子。南京博物院藏。这件玉钺仍保留着南方玉钺的模样,长梯形,圆口,但器身较薄,是礼兵。

42、玉钺: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长19厘米、厚0.7厘米。1959年山东省宁阳县大汶口文化遗址1号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这件玉钺已形成了大汶口文化的特色,龙山文化的玉钺后来多照这个样子发展。

43、玉串饰。大汶口文化,山东邹县野店出土。山东省博物馆藏。这是典型的大汶口作品之一,可以看到红山文化双联璧的影子。

  44、玉方镯,大汶口文化。6.1*6.4*2.2。山东荏平城关镇尚庄村。山东省考古研究所藏。从形状上看,可能是一只玉琮改制。

  45、玉人面饰。3.2*3.9。山东省滕县大汶口出土。山东省滕县博物馆。 有着浓重的东北文化因素。

  46、玉坠饰2件。长4.63、宽1.05-1.7、厚0.3-0.55厘米。安徽省怀远县龙王庙遗址出土,现藏于怀远县文物管理所。这是良渚文化的东西,上面刻着良渚式的猪龙,可能是一只破碎的蚩尤环改制。

  47、玉双璧,大汶口文化。长3.8、宽1.9、厚0.2厘米。安徽省蒙城县尉迟寺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这也是红山文化南传的证明。

  48、玉钺,南式的。长21.1、刃宽10.6、厚7.2、孔径1.2厘米。安徽省五河县申集乡台子山遗址出土,现藏于五河县文物管理所。

  49、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长11、宽0.7厘米。安徽省毫州市傅庄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

  50、玉刀,大汶口文化。长13.45、宽6.6、厚0.10-0.82厘米。安徽省萧县皇藏峪金寨遗址出土,现藏于萧县博物馆

  51、绿松石串饰。大汶口文化,典型的大汶口文化饰物,出土于一座高等级大墓。安徽省萧县皇藏峪金寨遗址出土。现藏于萧县博物馆。

山东古大陆,是一个多元文化汇聚之地。以泰沂古陆为中心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红山文化,曾通过海路向这里传播。远古之时,山东泰沂地区曾被海洋和大片的沼泽所包围,形同孤岛。后来黄河所夹带的大量泥沙,流散以及填埋于华北大沼泽,而华北平原逐渐由沼泽转变为湖沼以及平原相间的地区。由于地势平缓,黄河在华北平原横冲直闯,其河道不知改变过多少次,也不知淹没了多少生灵。黄河创造了华北平原,也创造了古中国东西南北各民族新的生息之地。炎帝集团的人群曾先一步由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到达这里,与当地的古东夷人相融合;而黄帝集团的人群后来也顺着黄河达到达山东、河北。于是,从太行山以东至于山东黄海海滨,成为五帝时期的民族大舞台。

  52、江苏省高邮市龙虬庄遗址出土的玉石器。大汶口文化。看看这些璜和钺,便知是长江流域的南方人群到达这里。

  53、玉钺。大汶口文化。长15、宽10.1、厚0.5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

  54、黄玉铲。长17.8、宽7.2、厚0.4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稍后龙山文化的玉圭,就是由这种玉铲演变出来的。

  55、玉笄或玉锥形器。长8.9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

  56、玉臂环。直径9.8、厚0.5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这种扁平的璧环,也是北方传来的。

  57、镶绿松石骨雕筒。典型的大汶口文化作品。高7.7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这种骨雕筒被认为是良渚玉琮的前身。

  58、玉三联璧。大汶口文化。明显是红山文化的南传。

59、介于璇玑和蚩尤环之间的饰品。大汶口文化。1999年山东平阴周河遗址出土。山东大学博物馆藏。本博认为,璇玑与蚩尤环同源。良渚文化无璇玑但有蚩尤环,大汶口文化反之。关于蚩尤环将在后续章节介绍。

60、玉璇玑,大汶口文化晚期,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

  61、玉璇玑,大汶口文化晚期,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

  62、玉璇玑,大汶口文化晚期,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这是年代最早的璇玑,出土于胶州湾。所以,三里河是中国史前璇玑的发源地。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基本上与此物无关。因为“璇玑玉衡”原指北斗。日本人曾在辽东挖走了大量的璇玑,取名“牙璧”。一部分台湾及香港学者从之,大陆亦有唱和者,而本博不以为然。日本人的汉学基础太差,底蕴不足,没有资格为这么一种重要的中国史前文物取名。本博认为璇玑与蚩尢环原本是同一物,发源于蚩尤族故地,即山东半岛海滨。帝颛顼在东海之滨取代少昊之后,夏民族的祖先在蚩尤故地继承了此物,并将它带到了黄河流域以及中原地区。关于璇玑,本博以前有专文详细介绍。

  63、玉璧,大汶口文化,山东省广饶县傅家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4、玉镯,大汶口文化,山东省广饶县傅家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5、玉坠,大汶口文化,山东省广饶县傅家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6、玉坠,大汶口文化,山东省广饶县傅家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7、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锥形器是大汶口文化的典型玉器之一,此物后来传到良渚,刻上了神象,又成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与良渚玉琮齐名。本博曾根据此物的流传,推断良渚古国的建立者,其实来自山东。

  68、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9、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70、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71、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72、玉铲,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73、玉铲,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仕阳出土。现藏于莒县博物馆。

  74、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墓地出土。现藏于莒县博物馆。

  75、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墓地出土。现藏于莒县博物馆。

  76、玉钺,大汶口文化晚期,山东省莒县棱阳河出土。现藏于莒县博物馆。

  77、玉方璧,大汶口文化晚期,山东省莒县杭头遗址出土。现藏于莒县博物馆。这也是一件红山系的作品。

  78、玉饰片,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墓地出土。现藏于莒县博物馆。在晚于良渚文化的浙江好川墓地中,也出土了一套与此极相似的玉片,它们都是镶嵌于原始漆器上的装饰物。这种玉片的形状,与良渚玉璧上常见的“鸟立坛柱”图案高度一致,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具有神秘的宗教意义。

  79、玉璧,大汶口文化。安徽省萧县藏峪金寨贵址出土。现藏于萧县博物馆。如果不加说明,这个玉璧其实与良渚常见的玉璧相同。在安徽以及江苏,常可见到大汶口文化与良渚文化的交流。

  80、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安徽亳州市傅庄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81、玉镯。大汶口文化。安徽亳州市傅庄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82、玉锥形器一组,大汶口文化。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83、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84、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江苏新沂花厅遗址,曾在同一地点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此地位于江苏省的最北部而邻近于山东东海县,羽山就在此地不远。羽山,传说大禹的父亲鲧被祝融杀死于此,三年不腐,剖其腹而大禹出焉。这些当然是神话,据本博研究,鲧其实比大禹要早三百年以上,是大禹的祖先。鲧死后被当地渔民奉为东海之神,立庙祭礼,因其死于治水,故渔人怀之。后世传说鲧化为玄鱼,潜于东海,族人奉牙璋面朝东海以祭之,牙璋者,玄鱼之尾也。

  85、玉双联璧,大汶口文化,江苏省海安县青墩遗址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86、玉瑗,大汶口文化。江苏省新沂县花厅遗址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三)

大汶口文化玉器

41、玉钺。高18㎝,宽9㎝,厚0.8㎝。江苏邳县大墩子。南京博物院藏。这件玉钺仍保留着南方玉钺的模样,长梯形,圆口,但器身较薄,是礼兵。

42、玉钺: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长19厘米、厚0.7厘米。1959年山东省宁阳县大汶口文化遗址1号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这件玉钺已形成了大汶口文化的特色,龙山文化的玉钺后来多照这个样子发展。

43、玉串饰。大汶口文化,山东邹县野店出土。山东省博物馆藏。这是典型的大汶口作品之一,可以看到红山文化双联璧的影子。

  44、玉方镯,大汶口文化。6.1*6.4*2.2。山东荏平城关镇尚庄村。山东省考古研究所藏。从形状上看,可能是一只玉琮改制。

  45、玉人面饰。3.2*3.9。山东省滕县大汶口出土。山东省滕县博物馆。 有着浓重的东北文化因素。

  46、玉坠饰2件。长4.63、宽1.05-1.7、厚0.3-0.55厘米。安徽省怀远县龙王庙遗址出土,现藏于怀远县文物管理所。这是良渚文化的东西,上面刻着良渚式的猪龙,可能是一只破碎的蚩尤环改制。

  47、玉双璧,大汶口文化。长3.8、宽1.9、厚0.2厘米。安徽省蒙城县尉迟寺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这也是红山文化南传的证明。

  48、玉钺,南式的。长21.1、刃宽10.6、厚7.2、孔径1.2厘米。安徽省五河县申集乡台子山遗址出土,现藏于五河县文物管理所。

  49、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长11、宽0.7厘米。安徽省毫州市傅庄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

  50、玉刀,大汶口文化。长13.45、宽6.6、厚0.10-0.82厘米。安徽省萧县皇藏峪金寨遗址出土,现藏于萧县博物馆

  51、绿松石串饰。大汶口文化,典型的大汶口文化饰物,出土于一座高等级大墓。安徽省萧县皇藏峪金寨遗址出土。现藏于萧县博物馆。

山东古大陆,是一个多元文化汇聚之地。以泰沂古陆为中心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红山文化,曾通过海路向这里传播。远古之时,山东泰沂地区曾被海洋和大片的沼泽所包围,形同孤岛。后来黄河所夹带的大量泥沙,流散以及填埋于华北大沼泽,而华北平原逐渐由沼泽转变为湖沼以及平原相间的地区。由于地势平缓,黄河在华北平原横冲直闯,其河道不知改变过多少次,也不知淹没了多少生灵。黄河创造了华北平原,也创造了古中国东西南北各民族新的生息之地。炎帝集团的人群曾先一步由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到达这里,与当地的古东夷人相融合;而黄帝集团的人群后来也顺着黄河达到达山东、河北。于是,从太行山以东至于山东黄海海滨,成为五帝时期的民族大舞台。

  52、江苏省高邮市龙虬庄遗址出土的玉石器。大汶口文化。看看这些璜和钺,便知是长江流域的南方人群到达这里。

  53、玉钺。大汶口文化。长15、宽10.1、厚0.5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

  54、黄玉铲。长17.8、宽7.2、厚0.4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稍后龙山文化的玉圭,就是由这种玉铲演变出来的。

  55、玉笄或玉锥形器。长8.9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

  56、玉臂环。直径9.8、厚0.5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这种扁平的璧环,也是北方传来的。

  57、镶绿松石骨雕筒。典型的大汶口文化作品。高7.7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这种骨雕筒被认为是良渚玉琮的前身。

  58、玉三联璧。大汶口文化。明显是红山文化的南传。

59、介于璇玑和蚩尤环之间的饰品。大汶口文化。1999年山东平阴周河遗址出土。山东大学博物馆藏。本博认为,璇玑与蚩尤环同源。良渚文化无璇玑但有蚩尤环,大汶口文化反之。关于蚩尤环将在后续章节介绍。

60、玉璇玑,大汶口文化晚期,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

  61、玉璇玑,大汶口文化晚期,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

  62、玉璇玑,大汶口文化晚期,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这是年代最早的璇玑,出土于胶州湾。所以,三里河是中国史前璇玑的发源地。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基本上与此物无关。因为“璇玑玉衡”原指北斗。日本人曾在辽东挖走了大量的璇玑,取名“牙璧”。一部分台湾及香港学者从之,大陆亦有唱和者,而本博不以为然。日本人的汉学基础太差,底蕴不足,没有资格为这么一种重要的中国史前文物取名。本博认为璇玑与蚩尢环原本是同一物,发源于蚩尤族故地,即山东半岛海滨。帝颛顼在东海之滨取代少昊之后,夏民族的祖先在蚩尤故地继承了此物,并将它带到了黄河流域以及中原地区。关于璇玑,本博以前有专文详细介绍。

  63、玉璧,大汶口文化,山东省广饶县傅家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4、玉镯,大汶口文化,山东省广饶县傅家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5、玉坠,大汶口文化,山东省广饶县傅家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6、玉坠,大汶口文化,山东省广饶县傅家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7、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锥形器是大汶口文化的典型玉器之一,此物后来传到良渚,刻上了神象,又成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与良渚玉琮齐名。本博曾根据此物的流传,推断良渚古国的建立者,其实来自山东。

  68、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9、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70、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71、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72、玉铲,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73、玉铲,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仕阳出土。现藏于莒县博物馆。

  74、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墓地出土。现藏于莒县博物馆。

  75、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墓地出土。现藏于莒县博物馆。

  76、玉钺,大汶口文化晚期,山东省莒县棱阳河出土。现藏于莒县博物馆。

  77、玉方璧,大汶口文化晚期,山东省莒县杭头遗址出土。现藏于莒县博物馆。这也是一件红山系的作品。

  78、玉饰片,大汶口文化,山东省莒县陵阳河墓地出土。现藏于莒县博物馆。在晚于良渚文化的浙江好川墓地中,也出土了一套与此极相似的玉片,它们都是镶嵌于原始漆器上的装饰物。这种玉片的形状,与良渚玉璧上常见的“鸟立坛柱”图案高度一致,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具有神秘的宗教意义。

  79、玉璧,大汶口文化。安徽省萧县藏峪金寨贵址出土。现藏于萧县博物馆。如果不加说明,这个玉璧其实与良渚常见的玉璧相同。在安徽以及江苏,常可见到大汶口文化与良渚文化的交流。

  80、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安徽亳州市傅庄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81、玉镯。大汶口文化。安徽亳州市傅庄遗址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82、玉锥形器一组,大汶口文化。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83、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84、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江苏新沂花厅遗址,曾在同一地点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此地位于江苏省的最北部而邻近于山东东海县,羽山就在此地不远。羽山,传说大禹的父亲鲧被祝融杀死于此,三年不腐,剖其腹而大禹出焉。这些当然是神话,据本博研究,鲧其实比大禹要早三百年以上,是大禹的祖先。鲧死后被当地渔民奉为东海之神,立庙祭礼,因其死于治水,故渔人怀之。后世传说鲧化为玄鱼,潜于东海,族人奉牙璋面朝东海以祭之,牙璋者,玄鱼之尾也。

  85、玉双联璧,大汶口文化,江苏省海安县青墩遗址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86、玉瑗,大汶口文化。江苏省新沂县花厅遗址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相关内容

  • 论尧舜禹的传说与唐虞时代
  • 论尧舜禹的传说与唐虞时代 2016-01-30 mrb8 阅 237 转 3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中国古代多以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和帝舜为"五帝",尧.舜是五帝中的后两位.由于尧为陶唐氏,舜为有虞氏,于是人们又称尧舜所在的时代为唐虞时代.<尚书>中有< ...

  • [转载]国家宝藏--龙山文化时代的黄河玉器文明(二)
  • 国家宝藏--龙山文化时代的黄河玉器文明(二) 芮城清凉寺墓地出土的玉器 璧.璜以及钺. 被强迫殉葬的女奴,左手仍保持着挣扎的姿态,这是活埋. 这名奴隶以跪姿殉葬,双手反绑面对着墓主,一直跪了四千多年.孔子说尧舜时代是"尧天舜日",太平盛世.现代学者说是大禹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

  • 良渚"神徽"背后的历史.传说和故事 [猫眼鉴宝]
  • 良渚"神徽"背后的历史.传说和故事 谁来拍砖 于 2013-7-8 8:31:50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鉴宝 良渚"神徽"背后的历史.传说和故事 来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cfc5aaa0101mlcf ...

  • 大禹出生地考实
  • 陈剩勇/文 大禹是我们中华国家的立国之祖,是古代史上少数几个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伟人.从历史的角度看,大禹对于中国历史的主要贡献,一是立国,二是治水.作为立国之祖,大禹在公元前21世纪长江.黄河流域万邦林立争夺混战之世,通过"逼舜"."征苗"等一系列战争 ...

  • 浅谈中国玉文化(原文)
  • 简谈玉文化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来源:孔雀之乡网 时间:2009-06-04 09:14 编辑::孔雀之乡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昆仑-祁连山.东北-内蒙.秦岭.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喜马拉雅山及东南沿海等地是 ...

  • 良渚美玉 | 凭什么说中华文明有五千年?
  • 这是一个尚存争议的问题. 在我看来,"五千"应该是个大约的数目,我们真正想知道的其实是另外两个更加具体的问题:商代之前的夏代是否真实存在?夏代之前的尧舜禹时代乃至炎黄时代是否属于"文明时代"? 对于这样的问题,下面这个展览或许能提供一些启发. 长管和三叉形器, ...

  • 中国佛教起源
  • 对佛教起源的再思考--佛教:从中国传到印度经中亚.西域再回到中国 张如柏* 张玉玉 刘天祐 杨庆林 缪迅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 610051) 张善云 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 (成都 612001) 摘 要:大量的佛像出现在四川广汉古蜀国的玉器上(玉壁.玉牙璋.玉镯等).象牙上.以及重约数十公斤. ...

  • 新石器问题
  • 1.假圈足 陶瓷器足部形式之一.器物外壁看似有圈足,但实为平底,足与腹壁界限分明,足底一般无釉,直接放于窑具上烧制而成. 2.还原焰 还原焰就是燃烧时生成还原性气体的火焰,在燃烧过程中,由于氧气供应不足,而使燃烧不充分,在燃烧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等还原性气体,火焰中没有或者含有极少量的氧分子.这种还原 ...

  • 中国古代玉文化
  • 博大辉煌的中国古代玉文化 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中国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角闪石亦称软玉,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 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属于角闪石的一种.角闪石的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