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材料探究题训练

1、阅读文章《藏羚羊跪拜》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1)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中学生知识画报》)

(2)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中国国防报》2002.5.28)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2)在某一上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长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3.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下面是有关这方面情

4.请根据右边图表中的有关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年来的变化情况和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不得超过40字。

5.根据提供的图表和文字回答问题:

扬州农村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1993年国家正式批准建设扬州高科技农业示范区。

①根据右面图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扬州农业发展的情况。(不超过16个字)

1992年到1998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根据上面的文字和图表,试写一则—句话新闻(不超过28个字) 。

【答参考案】

做探究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材料之间大致存在两种情形:

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1、分析:仔细阅读提供的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提供的材料中有一段“藏羚羊性怯懦„„”,而另有一段“(向人)挥蹄致意„„”。这两段文字之间前后存在矛盾。为什么藏羚羊的习性会有变化?,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这道题是要我们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找到藏羚羊发生这巨大变化的原因。这原因也肯定在材料中。材料中哪些词句给我们启发呢,很显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归纳提升一下,答案就应该是政府加大的保护力度,群众提高了觉悟,使藏羚羊的数量增加了,藏羚羊的生活习性也有了改变。这一题共3分,第一点是很重要的。

二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就要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或个性。

2、阅读这两则材料,我们发现命题者是要考生首先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研读原材料,材料1中的老船长让船负重后船反而行的更稳了,材料2中的导游也是让旅客负重后,旅客反而安全了。这就是它们的相似点。在发现了相似点之后,我们还要将它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一般说来,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阅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应该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材料探究题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那就是图表题,解这类题目关键是:扣题旨、找规律、善表达,这是解答图表题三步曲。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可是同学们由于缺乏解题技巧,常常理不出头绪。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高效地答题呢?

一、明确要求扣题旨。题干不仅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还常常显示答题区域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暗示性。所以读懂题干,明确答题要求,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获得解题要领,是解答图表题的基本条件和准则。

3、此题要求具体明了,题干的要旨比较容易把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统计结果”,不仅要把图表的内容叙述清楚,还隐含另一层意思:从时间、土地沙漠化面积、沙尘暴发生次数和典型受灾情况四方面概括,如果只是逐一说明表格内容,就不合要求。明白了这一道理,答案就不难得到:7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越来越大,沙尘暴发生次数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二、仔细读图找规律。如果说紧扣题干明确要求,是解题的基本准则;那么认真读图,把握规律,实行图文转换,则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图表题是通过图画和表

格来“说话”的,它在简明直观地把现象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同时,也会把问题的本质隐藏起来。这样,我们就必须按图索骥,从材料中发现图表蕴涵的规律。具体地说,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

4、依据有关的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两点情况(一是20年来的变化情况,二是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 是本题的具体要求。在明确答题要求后,我们就要上下观照,前后比较,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留心图表的符号、文字、数字和附注,然后逐步地把重点转移到图表下方的数据(1979年7.2+2000年20.4—2005年22) ,就会茅塞顿开: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断增加(或“逐年增加”等) 。

既然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有较大增加,那么,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在世界上又处于什么位置? 就只要再看一看图表上方的5组文字和数据,并与下方的两组数字(2000年20.4+2005年22) 比较,答案就是:目前已达到(或略超过) 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或标准) 。

三、准确归纳善表达。规律的发现,还不过是把图表转化为文字的胚胎和雏形。要想真正“长大成材”,还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因此,我们在解答图表题时,还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包括字数) ,把捕捉到的规律(即图表的本质和要旨) 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做到没有错别字,语言准确、简洁、连贯,符合客观实际。

5、这是一道渗透着数学知识的图表题:从命题意图看,题干简洁,要求明确;再从这幅柱形图看,图表所要说明的内容也很清晰:从1990年到1992年,扬州市的农业总产值呈稳定态势;而从1992年到1998年,扬州市的农业总产值连年迅猛提高,特别1993年建成国家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后,总产值连续5年有了大幅度提高。现在关键的是如何把获得的信息用简明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

事实上,由于第①题只需要概括1992年到1998年的扬州农业发展的情况,因此在这以前的情况就不必考虑,这样正确的答案为:扬州农业总值连年迅猛提高。

第②题是要求我们把文字和图表揭示的内容写成一则新闻,而对新闻的概括必须把握记叙的要素,所以我们在表达时,既要涵盖新闻要素,又要做到简明扼要。这样就对准确归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题能用最经济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在把握要素的前提下,进行多次的“删、合、换”,直到完全符合题意:扬州建成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后,农业总产值连续5年大幅度提高。

材料探究题训练

1、阅读文章《藏羚羊跪拜》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1)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中学生知识画报》)

(2)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中国国防报》2002.5.28)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2)在某一上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长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3.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下面是有关这方面情

4.请根据右边图表中的有关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年来的变化情况和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不得超过40字。

5.根据提供的图表和文字回答问题:

扬州农村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1993年国家正式批准建设扬州高科技农业示范区。

①根据右面图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扬州农业发展的情况。(不超过16个字)

1992年到1998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根据上面的文字和图表,试写一则—句话新闻(不超过28个字) 。

【答参考案】

做探究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材料之间大致存在两种情形:

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1、分析:仔细阅读提供的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提供的材料中有一段“藏羚羊性怯懦„„”,而另有一段“(向人)挥蹄致意„„”。这两段文字之间前后存在矛盾。为什么藏羚羊的习性会有变化?,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这道题是要我们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找到藏羚羊发生这巨大变化的原因。这原因也肯定在材料中。材料中哪些词句给我们启发呢,很显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归纳提升一下,答案就应该是政府加大的保护力度,群众提高了觉悟,使藏羚羊的数量增加了,藏羚羊的生活习性也有了改变。这一题共3分,第一点是很重要的。

二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就要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或个性。

2、阅读这两则材料,我们发现命题者是要考生首先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研读原材料,材料1中的老船长让船负重后船反而行的更稳了,材料2中的导游也是让旅客负重后,旅客反而安全了。这就是它们的相似点。在发现了相似点之后,我们还要将它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一般说来,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阅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应该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材料探究题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那就是图表题,解这类题目关键是:扣题旨、找规律、善表达,这是解答图表题三步曲。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可是同学们由于缺乏解题技巧,常常理不出头绪。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高效地答题呢?

一、明确要求扣题旨。题干不仅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还常常显示答题区域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暗示性。所以读懂题干,明确答题要求,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获得解题要领,是解答图表题的基本条件和准则。

3、此题要求具体明了,题干的要旨比较容易把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统计结果”,不仅要把图表的内容叙述清楚,还隐含另一层意思:从时间、土地沙漠化面积、沙尘暴发生次数和典型受灾情况四方面概括,如果只是逐一说明表格内容,就不合要求。明白了这一道理,答案就不难得到:7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越来越大,沙尘暴发生次数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二、仔细读图找规律。如果说紧扣题干明确要求,是解题的基本准则;那么认真读图,把握规律,实行图文转换,则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图表题是通过图画和表

格来“说话”的,它在简明直观地把现象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同时,也会把问题的本质隐藏起来。这样,我们就必须按图索骥,从材料中发现图表蕴涵的规律。具体地说,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

4、依据有关的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两点情况(一是20年来的变化情况,二是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 是本题的具体要求。在明确答题要求后,我们就要上下观照,前后比较,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留心图表的符号、文字、数字和附注,然后逐步地把重点转移到图表下方的数据(1979年7.2+2000年20.4—2005年22) ,就会茅塞顿开: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断增加(或“逐年增加”等) 。

既然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有较大增加,那么,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在世界上又处于什么位置? 就只要再看一看图表上方的5组文字和数据,并与下方的两组数字(2000年20.4+2005年22) 比较,答案就是:目前已达到(或略超过) 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或标准) 。

三、准确归纳善表达。规律的发现,还不过是把图表转化为文字的胚胎和雏形。要想真正“长大成材”,还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因此,我们在解答图表题时,还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包括字数) ,把捕捉到的规律(即图表的本质和要旨) 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做到没有错别字,语言准确、简洁、连贯,符合客观实际。

5、这是一道渗透着数学知识的图表题:从命题意图看,题干简洁,要求明确;再从这幅柱形图看,图表所要说明的内容也很清晰:从1990年到1992年,扬州市的农业总产值呈稳定态势;而从1992年到1998年,扬州市的农业总产值连年迅猛提高,特别1993年建成国家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后,总产值连续5年有了大幅度提高。现在关键的是如何把获得的信息用简明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

事实上,由于第①题只需要概括1992年到1998年的扬州农业发展的情况,因此在这以前的情况就不必考虑,这样正确的答案为:扬州农业总值连年迅猛提高。

第②题是要求我们把文字和图表揭示的内容写成一则新闻,而对新闻的概括必须把握记叙的要素,所以我们在表达时,既要涵盖新闻要素,又要做到简明扼要。这样就对准确归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题能用最经济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在把握要素的前提下,进行多次的“删、合、换”,直到完全符合题意:扬州建成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后,农业总产值连续5年大幅度提高。


相关内容

  • 从科学探究过程看高考生物实验题的分类及解
  • 从科学探究过程看高考生物实验题的分类及解题策略例析 [摘要]实验和探究能力是高考理科综合能力考试目标之一,生物实验题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和生物单科考试最重要的题型之 一.由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笔者通过对高考生物实验题进行详细研究,结合2009年生物学科考试大纲中"实验和探究能力 ...

  •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湖南祁东二中    邹小艳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是一种考查学生能力的综合性题型.这种试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它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发展学生能力的能力检测题,也是高考中选拔人才的选拔性题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虽然都考了,但同学们的得分率并不高.不是思路不清就是步骤不可行.现就高中生物实 ...

  • 数学新编教学论
  • [新编数学教学论] 选择填空 数学活动有三类:1数学研究活动 2数学认识活动 3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活动的想象:1几何想象 2类几何想象 3数觉想象 4心理图像 施瓦布课程四要素:1教师 2学生 3教材 4环境 数学课程论的研究内容: 1数学课程目标 2数学课程内容 3课程编制 4数学课程的实施 5数 ...

  • 初中思想品德常备解题技巧
  • 初中思想品德常备解题技巧 思想品德应试须知: 把握审题速度,做好知识转换:稿纸简列提纲,分值不能忘记. 理论实际造句,卷面分条作答:遇到难题不死抠,临时想起不回头. 牢记老师教诲,拼搏取得佳绩!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选择题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选择题是中考思想品德学科中客观题重要的组 ...

  • 08届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 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题型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提出要考查学 生"探究内容"的能力.在02.03年各地的中考中出现了大量的 适应这一考查目标的试题,这些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探究.发现 能力的考核,不仅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和研究问题. ...

  • 谈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解题思路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解题思路 作者:严莉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84期 摘 要: 近些年来,国内教育界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模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活动中 ...

  • 高三二轮复习策略[1]
  • 高三二轮复习策略 ▲ 语文 一.以综合训练为主,专题训练为辅,训练中发现薄弱环节,再编写针对性专题巩固知识点. 二.复习重点要变,具体根据阶段复习情况进行变化,注意新增题型"探究题"的训练,各类题都要化时间细心地审题,不在不该失分的地方丢分. 三.在理解的大前提下,必须训练学生答 ...

  • 数据图表类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 数据图表类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表格题是命题者设置一个或几个图表(图表材料有:表列.方框.梯状或柱状图,折线图等,含注释)提供相关数据,要求学生从纵向和横向及其图表之间的联系中去分析数据,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发现问题,提示规律,从中归纳正确的结论的一种题型.这类试题一般出现在分析说明题里,选择题 ...

  • 中考备考方案(语文英语物理化学)
  • 目录 教学方案 1 1 3 5 6 7 2008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2008年数学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2008年英语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2008年物理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2008年化学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教学方案 2008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一.理清复习思路,三大阶段任务分步完成 1.感悟与积累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