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风物与镜花缘中的茶文化

农业考古2016·22016

年第2期

海州风物与《镜花缘》中的茶文化

闫茂华

陆长梅

摘要:海州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海景观秀丽,风土人情浓郁,这些风物为李汝珍创作《镜花缘》所取资。作为一部博物体小说,《镜花缘》蕴含了丰富的茶文化内容,体现作者的茶文化观。

关键词:《镜花缘》;李汝珍;海州风物;茶文化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35(2016)02-0054-04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为国饮,是中国人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还是百姓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均离不开茶。茶入小说,俯拾皆是,如《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等都有大量茶事活动的描写,反映出茶文化对文学创作的重大影响。[1]

(P99)

时茶文化的普及。作为恃才小说,《镜花缘》第61回以整章篇幅介绍茶,借人物对话,详尽地讲述了茶学知识,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是各种茶书典籍的汇集和概括,尽显茶文化内涵,也为小说增添一抹亮色。把茶文化作为纯粹素材描写,在古典小说中绝无仅有,开辟文学作品新方式。

清中叶出现的长篇小说《镜花缘》是一部大量

[2](P64)

1.茶树特性介绍,以显茶学知识:茶不移本,

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

[3](P292)

取资海州风物,借海外异域的奇谈怪论批判社会现实丑恶、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旷世奇作。其中茶事活动描写既有贵族高雅的茶文化,也有市井世俗的茶文化,《镜花缘》无疑是研究中国小说中茶文化的一部典籍,其作者即是久寓海州板浦的直隶大兴人李汝珍。

一、《镜花缘》中的茶文化

作为一部博物体小说,《镜花缘》中的茶文化描写内容丰富。百回中就有31回关于茶的描写,且涉及面广。既有单纯的品茶活动,也有借饮茶从事其他活动,还有“庵堂茶”、“寺庙茶”等佛教活动。《镜花缘》描写的虽是唐代社会背景,但引用的材料却是清代社会现实。其中多处出现的“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为聘”反映了当

2.介绍“茶”字来源,引经据典,以显考据学:

直以“古音读荼,今音读茶”最为简截。郭璞言早采为茶,晚采为茗;《茶经》有一茶、二槚、三踜、四茗、五羈之称,今都称为茶,与古不同。

[1](P100)

3.论述饮茶利弊,以显中医学:茶有提神醒

脑、清肝明目、益寿延年之药效。但嗜茶过度易致病。即使真茶,若贪饮无度,未有不元气暗损之。上古之人多寿,近世寿不长者,皆因茶酒。因而谓之“毒橄榄”。

[1](P100)

4.揭露假茶危害,以显茶业学:江、浙等处以

柳叶作茶;吴门也有数百家以泡过茶叶晒干,妄加药料制造,竟与新茶无二。所用药料:熟石膏、

闫茂华,男,硕士,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为茶文化教学及营养与健康;陆长梅,女,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植物生理生化。

54

海州风物与《镜花缘》中的茶文化

雌黄、青鱼胆、花青、柏枝汁等,泡制之茶,其色艳、其味香、其性淫,若饮之,则患涨满、作酸、呕吐、腹痛等症。

[1](P100)

为中心,兼及其它。康熙中叶后控制两淮盐务,淮盐销售极畅,盐商获利甚丰,两淮盐务随进入全盛期[7](P92)。李汝珍的老师凌廷堪、妻弟许乔林、许桂林等都是定居在板浦的徽商,在板浦徽商逐渐形成汪、程、许、吴四大家族。徽商家里多有出海商船,李汝珍时常与二许兄弟乘船出海观光,谈古论今,叙奇说异,其言行为《镜花缘》的儒商形象提供了创作素材。

[5](P24)

5.介绍代茶饮品,以显养生学:世人皆知菊

花、桑叶可以当茶,那知柏叶、槐角之妙用?柏叶苦平无毒,作茶常服,益气轻身,补阴杀虫,须发皆黑,令人耐寒暑。至于槐角,扁鹊葛洪皆有乌发明目、延年益气之方,盖槐角属苦寒无毒之品,禀纯阴之质,为虚星之精也。鲜叶,汲水烹茶,供人品酌。

[1](P100)

除了盐以外,众多商人拥居海州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茶。盐商在海州经商,往往兼作茶叶生意。“茶之为利甚博,京师若须海州茶者,入见缗五十五千,陕西须海州茶者,纳物实直五十二千。其他皆不得射海州茶。”[8](P4481)“海州、荆南茶善而易售,商人愿得之,故入钱之数厚于他州。”[8](P4483)有需求就有贸易,品茗一开始在贵族阶层流行。文人雅士跟风附雅,品茗之风盛行一时,以此为高雅的精神享受。富家子弟竞相攀比,皆以能喝上珍奇茶品为荣,甚至嗜茶如命而致病有之。随着民间代茶饮品不断开发,陆续出现别样茶、养生茶等,茶坊、茶肆也慢慢在市井中普及开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逐渐形成极具海州地域特色的茶文化。

便捷的运盐通道是板浦成为盐都的重要因素之一。海州运盐河穿板浦中心而过,经淮安大运河直达扬州,从而形成海州板浦———淮安清江浦———扬州这条运盐黄金水道。茶叶及茶文化也随盐运、货运而兴起。往来盐商船只带来大量信息和奇趣传闻,使李汝珍增添了不少见识。他也曾跟随兄长到淮南、淮北盐场及扬州一带游历,结交一批盐商子弟。在盐都他洞察时弊,听到许多官场腐败传闻,了解不少当地风俗民情。如“穿海州、吃板浦、南城土财主”、“海州的辣黄酒特养生,云台山的葛藤粉最解酒,云台山的山螃蟹能接骨”等等。海州地区的古迹史乘、乡土俚语他更是烂熟于心。再加上李汝珍精通诗词、经学、音韵、书法、棋谱等等,以致《镜花缘》“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人物花鸟,音韵书法,医卜星相,无一不备”。这部被称为“异境天开、花样全翻”,“与《万宝全书》相邻比”(鲁迅语)的奇书一经问世,产生巨大影响,也引起了成书之地海州地区

6.创新茶叶冲泡方法,以显茶艺学:采茶树

[1](P100)

总之,《镜花缘》小说为茶文化搭建了一个有利平台和发展空间,丰富的茶业知识也为小说故事情节锦上添花,二者相得益彰。因此,鲁迅将《镜花缘》归于“以小说见才学者”,属于“博物多识之作”。

二、海州风物之一———以盐兴茶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产生,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镜花缘》也不例外。作者李汝珍(1763—1830)是一个科举上不曾得志的秀才,长期生活在海州,海州的风物对《镜花缘》的创作有莫大影响。

[4](P514)

乾隆48年(1783)十九岁

的李汝珍随兄李汝璜来到海州所辖重镇板浦任盐课司大使,任职达16年之久,至1799年(嘉庆四年)其兄卸任,仍居板浦。李汝珍曾2次到河南做县丞,但时间均不长,主要居住地仍在板浦,其一生与海州结下了不解之缘。板浦位于海州东南18公里,是海州府管理盐务的机构,淮北原盐主要集散地,属开放商埠口岸之一。载这里“有海盐之饶”。

[5](P23)

[2](P66)

海州自

古拥据“山海之利,以盐茶为大端”。据《史记》记

《宋史·食货志》载:

“海州板浦、惠泽、洛要三场,岁鬻盐四十七万七千余石”,板浦的盐产量稳居淮北之首。据《明史》记载:“淮盐惟纳米麦,浙盐兼收豌豆、青稞。因淮盐直贵,商多趋之。”[6](P1973)

《史记·货殖列传》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逐利益是商人的本性。徽商的加入使板浦迅速成为“十里长街连市井”的大镇。从明代崛起的徽商开始主要经营文房四宝、生漆、木材和茶叶。至清代前期,以盐业经营

55

农业考古2016·2

的震荡。

三、海州风物之二———云雾茶

《镜花缘》第79回中“成氏夫人因宝云的奶公才从南边带来两瓶云雾茶,命人送来给诸位才女各烹一盏。盏内俱现云雾之状。众人看了,莫不称奇。”[3](P387)这里的云雾茶就出自海州的云台山。

云台山自古有“东海第一胜境”之称,是《镜花缘》“小蓬莱的背景”。云台山出产云雾茶,历史悠久,其名称经历了“海州茶———东海茶———云雾茶———连云港云雾茶地理标志茗茶”的嬗变。《宋史·食货志》记载:“海州乃榷茶之所。”宋景德二年(1005)朝廷下诏:“海州茶善而易售,故八钱之数厚于他州”。并责令知府:“海州上贡之食货,唯茶叶一两不能少。”[9](P6)“细篓精采云雾茶,经营唯贡帝王家”。据《金史》记载:“广四年三月(1199)于淄、密、宁、海、茅州,各置一方造新茶,依南方例,每斤为袋,值六百文”。明代顾乾《云台山志》记载:“在宿城山顶,庵多茶树。东海茶以此地为最,风味不减武彝也,其名曰:‘云雾茶’”。清嘉庆年间,海州知州唐仲冕把评选出的云雾茶茶王命名为“龙团凤饼”,并作诗赞美曰:“深涧护田多旅谷,寒云养洞有团茶。”(《宿城早发》)[9](P6)新中国成立后,云雾茶因炒制工艺精巧,色、香、味、形俱佳,具有“味醇、色秀、香馨、液清”等特点,连云港云雾茶与太湖碧螺春、南京雨花茶被评为江苏三大名茶。“连云港云雾茶”更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0](P55)

人将大麦洗净,晒干,放在干净铁锅中用文火均匀翻炒,直到表皮焦黄并出糊味为止,晾凉后密闭储存。夏天消暑时,喜欢将炒熟大麦用沸水冲泡,得棕红色、澈亮透明、色彩鲜亮、气味清香的大麦茶。该茶风味独特与咖啡相近,被称为“东方咖啡”,具有健脾消食、清热止渴、利尿通便功效(《本草纲目》)。虽然海州当地盛产云雾茶,又有盐商经销茶叶,但价格低廉的大麦茶仍是最受民众欢迎的“大众茶”、“夏天茶”。

2.槐角茶:槐角又称槐实,为豆科植物槐的

成熟干燥果实。槐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寒、味苦,归肝、大肠经,用于治疗肠热便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是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槐角中富含槐角苷等多种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氧化、降血脂、消炎,防治骨质疏松等作用。

[11](P419)

海州人就

有将干净槐角用文火均匀翻炒20分钟,炒至质地疏松,外皮焦黄,取出放凉备用。每到夏季,老百姓煮茶时放少许槐角,煮开后茶汤色鲜亮如红茶,酸甜味醇,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等功效,是夏季祛暑的保健茶。

3.柏叶茶:云台山峰峦起伏、云遮雾绕,草木

葱茏,古树参天,侧柏自古就分布其中。侧柏为常绿乔木,有寿中之王美誉。其叶用作中药,其味苦涩,微辛,清香,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生发、祛痰止咳功效,历来被列为上品。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写到“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12](P1357)《本草纲目》记载

“柏叶滋五脏,令

人耐寒暑。止饥,聪耳明目,延年益寿。”现代医学证明:侧柏叶含黄酮类、香橙素、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较好的降脂、降压、抗癌作用。

[12](P1358)

因此,李汝珍把云雾茶写进《镜花

缘》也就顺理成章,可见云雾茶对其影响之大。

四、海州风物之三———代茶饮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然板浦的盐商富甲一方,奢靡成风,具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做派,但板浦的百姓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富人品茗高档云雾茶,民间只能寻找低廉的代茶饮。在海州地区出现许多别样茶、养生茶作为代茶饮,丰富了海属地域的茶文化。

海州民间自古就有利用侧柏叶制作柏叶茶的习俗。色泽澄清、淡绿色、具有清凉芳香的风味柏叶茶。被认为具有滋补、延年益寿之功效。

4.金银花茶:连云港的花果山群峰耸翠,郁

郁葱葱,植被茂密。“百里青山聚灵气,千种仙草藏奇峰”。春夏时节,漫山遍野盛开金银花,芳香四溢。金银花忍冬科半常绿藤本植物,“一蒂两花,花初开者,花瓣白色,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故名金银花”(《本草纲目》)。作为中药,其味甘微

1.大麦茶:大麦是一种古老的粮食作物,在

我国许多地方均有栽种。由于板浦周边地区地势低洼,十年久涝,当地民众多种植大麦度荒。直到上世纪初,海州地区仍以大麦为主要粮食。海州

56

海州风物与《镜花缘》中的茶文化

苦,性寒无毒,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痈肿疖疮、丹毒、喉痹、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本草纲目》)。现代医药研究表明:金银花中主要成分是绿原酸、黄酮类物质,具有广谱抑菌、抵抗病毒、降低血脂、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等多种功效。[13](P224)《镜花缘》第30回也有:忍冬汤(金银藤伍两、生甘草壹两)和大归汤(全当归捌钱贰分、金银花陆钱、净连翘伍钱、生黄芪叁钱、蒲公英叁钱、生甘草壹钱捌分)用来专治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肿毒的药方。

[3](P137)

雪”章节详写品茶过程,在“小才女亭内品茶”一章则侧重女性论茶,详细探讨茶的学术问题;而且还独辟蹊径创新“鲜叶泡茶法”,其构思颇具匠心。

[16](P185)

总之,海州一带的山海景观、奇山异水、风物民情、乡土方言,给李汝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李汝珍撷取所有生活素材“海市蜃楼”般地映射在小说《镜花缘》中。使这部“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创作的小说弥漫着浓郁的乡风民俗,海气氤氲,散发着独特的海属地域茶文化的芳香,成为中国茶文化传播史上的灿烂一章。

[参考文献]

[1]胡长春.镜花缘里的茶文化[J].农业考古,2001,

海州地区老百姓则

将金银花的花蕾晒干或烘干制成金银花茶。开水冲泡后,汤色翠绿透亮,入口鲜浓,“香于九畹芳兰气”。海州人“喝了金银花,不想别的茶”。

至于海州人还普遍饮用的菊花茶、桑叶茶、莲心茶等这里不再赘述。所有这些代茶饮都能在古代典籍中找到证据。李汝珍把海州的风物习俗与古代药典交互呈现在《镜花缘》小说中,海州风物对《镜花缘》的影响可见一斑。

五、海州风物之四———经典小说

海州地处齐鲁之地与吴楚之地交汇处,受齐文化影响较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海州一带向有重学的传统,饱学之士甚多,是明清小说创作最繁荣的地区,被称为神话故乡。纵观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六大名著,几乎每一部都与海州有关。其中,花果山是《西游记》创作的原型,小蓬莱是《镜花缘》写作的背景。不论是花果山还是小蓬莱都是云台山脉的一部分,从这层意义上说海州大地上孕育了这两部中国古典浪漫主义的经典名著。另外《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曾随父在海州所属的赣榆县任县学教谕九年,在赣榆留下《观海》诗及“赛诗台”等大量文化古迹。可以说,《儒林外史》的创作也与海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西游记》全书100回中有61回中有关于茶事活动的简略描写。

[14](P40)

(2).

[2]张蕊青.李汝珍与海州风物[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3](清)李汝珍.镜花缘[M].北京:中华书局,2013.[4]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上海:上海书店,

1980.

[5]李传江.镜花缘与海州地域文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6](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7]李明友.淮楚气息与齐莒风概背景研究[J].明清小说研究,1999,(4).

[8](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9]郑淼松,柳青,王辉.连云港市云雾茶产业发展的探索[J].吉林农业,2010,(7).

[10]朱其太,刘天鸿.依托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云雾茶知名品牌[J].中国检验检疫,2012,(7).

[11]韦华梅,王剑波.陕西省道地药材槐角的资源调查[J].西北药学杂志,2010,(6).

[12]刘茜,宋睿璞.柏叶汤中凉血止血药配伍意义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6).

[13]贾文杰.金银花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2012,(8).[14]赵国栋.西游记中以茶构建的生活世界[J].中国茶叶,2012,(12).

[15]赵国栋,于转利,刘华.儒林外史中茶的社会文化[J].兰台世界,2011,(9).

[16]詹颂.红楼梦

镜花缘与九云记中的品茶与茶

论[J].红楼梦学刊,2012,(6).

镜花缘成书时代

《儒林外史》中关于茶

[15](P55)

事活动的记述有50处,也多简写。《红楼

梦》中全书谈到茶的文字多达262处。《镜花缘》深受《西游记》、《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小说的影响。李汝珍借鉴《西游记》、《儒林外史》的略写茶事活动,将品茶过程中的茶艺、茶礼、茶具描写则一笔带过;借鉴《红楼梦》中“栊翠庵茶品梅花

责任编辑:王建平

57

农业考古2016·22016

年第2期

海州风物与《镜花缘》中的茶文化

闫茂华

陆长梅

摘要:海州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海景观秀丽,风土人情浓郁,这些风物为李汝珍创作《镜花缘》所取资。作为一部博物体小说,《镜花缘》蕴含了丰富的茶文化内容,体现作者的茶文化观。

关键词:《镜花缘》;李汝珍;海州风物;茶文化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35(2016)02-0054-04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为国饮,是中国人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还是百姓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均离不开茶。茶入小说,俯拾皆是,如《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等都有大量茶事活动的描写,反映出茶文化对文学创作的重大影响。[1]

(P99)

时茶文化的普及。作为恃才小说,《镜花缘》第61回以整章篇幅介绍茶,借人物对话,详尽地讲述了茶学知识,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是各种茶书典籍的汇集和概括,尽显茶文化内涵,也为小说增添一抹亮色。把茶文化作为纯粹素材描写,在古典小说中绝无仅有,开辟文学作品新方式。

清中叶出现的长篇小说《镜花缘》是一部大量

[2](P64)

1.茶树特性介绍,以显茶学知识:茶不移本,

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

[3](P292)

取资海州风物,借海外异域的奇谈怪论批判社会现实丑恶、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旷世奇作。其中茶事活动描写既有贵族高雅的茶文化,也有市井世俗的茶文化,《镜花缘》无疑是研究中国小说中茶文化的一部典籍,其作者即是久寓海州板浦的直隶大兴人李汝珍。

一、《镜花缘》中的茶文化

作为一部博物体小说,《镜花缘》中的茶文化描写内容丰富。百回中就有31回关于茶的描写,且涉及面广。既有单纯的品茶活动,也有借饮茶从事其他活动,还有“庵堂茶”、“寺庙茶”等佛教活动。《镜花缘》描写的虽是唐代社会背景,但引用的材料却是清代社会现实。其中多处出现的“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为聘”反映了当

2.介绍“茶”字来源,引经据典,以显考据学:

直以“古音读荼,今音读茶”最为简截。郭璞言早采为茶,晚采为茗;《茶经》有一茶、二槚、三踜、四茗、五羈之称,今都称为茶,与古不同。

[1](P100)

3.论述饮茶利弊,以显中医学:茶有提神醒

脑、清肝明目、益寿延年之药效。但嗜茶过度易致病。即使真茶,若贪饮无度,未有不元气暗损之。上古之人多寿,近世寿不长者,皆因茶酒。因而谓之“毒橄榄”。

[1](P100)

4.揭露假茶危害,以显茶业学:江、浙等处以

柳叶作茶;吴门也有数百家以泡过茶叶晒干,妄加药料制造,竟与新茶无二。所用药料:熟石膏、

闫茂华,男,硕士,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为茶文化教学及营养与健康;陆长梅,女,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植物生理生化。

54

海州风物与《镜花缘》中的茶文化

雌黄、青鱼胆、花青、柏枝汁等,泡制之茶,其色艳、其味香、其性淫,若饮之,则患涨满、作酸、呕吐、腹痛等症。

[1](P100)

为中心,兼及其它。康熙中叶后控制两淮盐务,淮盐销售极畅,盐商获利甚丰,两淮盐务随进入全盛期[7](P92)。李汝珍的老师凌廷堪、妻弟许乔林、许桂林等都是定居在板浦的徽商,在板浦徽商逐渐形成汪、程、许、吴四大家族。徽商家里多有出海商船,李汝珍时常与二许兄弟乘船出海观光,谈古论今,叙奇说异,其言行为《镜花缘》的儒商形象提供了创作素材。

[5](P24)

5.介绍代茶饮品,以显养生学:世人皆知菊

花、桑叶可以当茶,那知柏叶、槐角之妙用?柏叶苦平无毒,作茶常服,益气轻身,补阴杀虫,须发皆黑,令人耐寒暑。至于槐角,扁鹊葛洪皆有乌发明目、延年益气之方,盖槐角属苦寒无毒之品,禀纯阴之质,为虚星之精也。鲜叶,汲水烹茶,供人品酌。

[1](P100)

除了盐以外,众多商人拥居海州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茶。盐商在海州经商,往往兼作茶叶生意。“茶之为利甚博,京师若须海州茶者,入见缗五十五千,陕西须海州茶者,纳物实直五十二千。其他皆不得射海州茶。”[8](P4481)“海州、荆南茶善而易售,商人愿得之,故入钱之数厚于他州。”[8](P4483)有需求就有贸易,品茗一开始在贵族阶层流行。文人雅士跟风附雅,品茗之风盛行一时,以此为高雅的精神享受。富家子弟竞相攀比,皆以能喝上珍奇茶品为荣,甚至嗜茶如命而致病有之。随着民间代茶饮品不断开发,陆续出现别样茶、养生茶等,茶坊、茶肆也慢慢在市井中普及开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逐渐形成极具海州地域特色的茶文化。

便捷的运盐通道是板浦成为盐都的重要因素之一。海州运盐河穿板浦中心而过,经淮安大运河直达扬州,从而形成海州板浦———淮安清江浦———扬州这条运盐黄金水道。茶叶及茶文化也随盐运、货运而兴起。往来盐商船只带来大量信息和奇趣传闻,使李汝珍增添了不少见识。他也曾跟随兄长到淮南、淮北盐场及扬州一带游历,结交一批盐商子弟。在盐都他洞察时弊,听到许多官场腐败传闻,了解不少当地风俗民情。如“穿海州、吃板浦、南城土财主”、“海州的辣黄酒特养生,云台山的葛藤粉最解酒,云台山的山螃蟹能接骨”等等。海州地区的古迹史乘、乡土俚语他更是烂熟于心。再加上李汝珍精通诗词、经学、音韵、书法、棋谱等等,以致《镜花缘》“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人物花鸟,音韵书法,医卜星相,无一不备”。这部被称为“异境天开、花样全翻”,“与《万宝全书》相邻比”(鲁迅语)的奇书一经问世,产生巨大影响,也引起了成书之地海州地区

6.创新茶叶冲泡方法,以显茶艺学:采茶树

[1](P100)

总之,《镜花缘》小说为茶文化搭建了一个有利平台和发展空间,丰富的茶业知识也为小说故事情节锦上添花,二者相得益彰。因此,鲁迅将《镜花缘》归于“以小说见才学者”,属于“博物多识之作”。

二、海州风物之一———以盐兴茶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产生,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镜花缘》也不例外。作者李汝珍(1763—1830)是一个科举上不曾得志的秀才,长期生活在海州,海州的风物对《镜花缘》的创作有莫大影响。

[4](P514)

乾隆48年(1783)十九岁

的李汝珍随兄李汝璜来到海州所辖重镇板浦任盐课司大使,任职达16年之久,至1799年(嘉庆四年)其兄卸任,仍居板浦。李汝珍曾2次到河南做县丞,但时间均不长,主要居住地仍在板浦,其一生与海州结下了不解之缘。板浦位于海州东南18公里,是海州府管理盐务的机构,淮北原盐主要集散地,属开放商埠口岸之一。载这里“有海盐之饶”。

[5](P23)

[2](P66)

海州自

古拥据“山海之利,以盐茶为大端”。据《史记》记

《宋史·食货志》载:

“海州板浦、惠泽、洛要三场,岁鬻盐四十七万七千余石”,板浦的盐产量稳居淮北之首。据《明史》记载:“淮盐惟纳米麦,浙盐兼收豌豆、青稞。因淮盐直贵,商多趋之。”[6](P1973)

《史记·货殖列传》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逐利益是商人的本性。徽商的加入使板浦迅速成为“十里长街连市井”的大镇。从明代崛起的徽商开始主要经营文房四宝、生漆、木材和茶叶。至清代前期,以盐业经营

55

农业考古2016·2

的震荡。

三、海州风物之二———云雾茶

《镜花缘》第79回中“成氏夫人因宝云的奶公才从南边带来两瓶云雾茶,命人送来给诸位才女各烹一盏。盏内俱现云雾之状。众人看了,莫不称奇。”[3](P387)这里的云雾茶就出自海州的云台山。

云台山自古有“东海第一胜境”之称,是《镜花缘》“小蓬莱的背景”。云台山出产云雾茶,历史悠久,其名称经历了“海州茶———东海茶———云雾茶———连云港云雾茶地理标志茗茶”的嬗变。《宋史·食货志》记载:“海州乃榷茶之所。”宋景德二年(1005)朝廷下诏:“海州茶善而易售,故八钱之数厚于他州”。并责令知府:“海州上贡之食货,唯茶叶一两不能少。”[9](P6)“细篓精采云雾茶,经营唯贡帝王家”。据《金史》记载:“广四年三月(1199)于淄、密、宁、海、茅州,各置一方造新茶,依南方例,每斤为袋,值六百文”。明代顾乾《云台山志》记载:“在宿城山顶,庵多茶树。东海茶以此地为最,风味不减武彝也,其名曰:‘云雾茶’”。清嘉庆年间,海州知州唐仲冕把评选出的云雾茶茶王命名为“龙团凤饼”,并作诗赞美曰:“深涧护田多旅谷,寒云养洞有团茶。”(《宿城早发》)[9](P6)新中国成立后,云雾茶因炒制工艺精巧,色、香、味、形俱佳,具有“味醇、色秀、香馨、液清”等特点,连云港云雾茶与太湖碧螺春、南京雨花茶被评为江苏三大名茶。“连云港云雾茶”更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0](P55)

人将大麦洗净,晒干,放在干净铁锅中用文火均匀翻炒,直到表皮焦黄并出糊味为止,晾凉后密闭储存。夏天消暑时,喜欢将炒熟大麦用沸水冲泡,得棕红色、澈亮透明、色彩鲜亮、气味清香的大麦茶。该茶风味独特与咖啡相近,被称为“东方咖啡”,具有健脾消食、清热止渴、利尿通便功效(《本草纲目》)。虽然海州当地盛产云雾茶,又有盐商经销茶叶,但价格低廉的大麦茶仍是最受民众欢迎的“大众茶”、“夏天茶”。

2.槐角茶:槐角又称槐实,为豆科植物槐的

成熟干燥果实。槐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寒、味苦,归肝、大肠经,用于治疗肠热便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是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槐角中富含槐角苷等多种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氧化、降血脂、消炎,防治骨质疏松等作用。

[11](P419)

海州人就

有将干净槐角用文火均匀翻炒20分钟,炒至质地疏松,外皮焦黄,取出放凉备用。每到夏季,老百姓煮茶时放少许槐角,煮开后茶汤色鲜亮如红茶,酸甜味醇,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等功效,是夏季祛暑的保健茶。

3.柏叶茶:云台山峰峦起伏、云遮雾绕,草木

葱茏,古树参天,侧柏自古就分布其中。侧柏为常绿乔木,有寿中之王美誉。其叶用作中药,其味苦涩,微辛,清香,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生发、祛痰止咳功效,历来被列为上品。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写到“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12](P1357)《本草纲目》记载

“柏叶滋五脏,令

人耐寒暑。止饥,聪耳明目,延年益寿。”现代医学证明:侧柏叶含黄酮类、香橙素、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较好的降脂、降压、抗癌作用。

[12](P1358)

因此,李汝珍把云雾茶写进《镜花

缘》也就顺理成章,可见云雾茶对其影响之大。

四、海州风物之三———代茶饮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然板浦的盐商富甲一方,奢靡成风,具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做派,但板浦的百姓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富人品茗高档云雾茶,民间只能寻找低廉的代茶饮。在海州地区出现许多别样茶、养生茶作为代茶饮,丰富了海属地域的茶文化。

海州民间自古就有利用侧柏叶制作柏叶茶的习俗。色泽澄清、淡绿色、具有清凉芳香的风味柏叶茶。被认为具有滋补、延年益寿之功效。

4.金银花茶:连云港的花果山群峰耸翠,郁

郁葱葱,植被茂密。“百里青山聚灵气,千种仙草藏奇峰”。春夏时节,漫山遍野盛开金银花,芳香四溢。金银花忍冬科半常绿藤本植物,“一蒂两花,花初开者,花瓣白色,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故名金银花”(《本草纲目》)。作为中药,其味甘微

1.大麦茶:大麦是一种古老的粮食作物,在

我国许多地方均有栽种。由于板浦周边地区地势低洼,十年久涝,当地民众多种植大麦度荒。直到上世纪初,海州地区仍以大麦为主要粮食。海州

56

海州风物与《镜花缘》中的茶文化

苦,性寒无毒,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痈肿疖疮、丹毒、喉痹、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本草纲目》)。现代医药研究表明:金银花中主要成分是绿原酸、黄酮类物质,具有广谱抑菌、抵抗病毒、降低血脂、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等多种功效。[13](P224)《镜花缘》第30回也有:忍冬汤(金银藤伍两、生甘草壹两)和大归汤(全当归捌钱贰分、金银花陆钱、净连翘伍钱、生黄芪叁钱、蒲公英叁钱、生甘草壹钱捌分)用来专治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肿毒的药方。

[3](P137)

雪”章节详写品茶过程,在“小才女亭内品茶”一章则侧重女性论茶,详细探讨茶的学术问题;而且还独辟蹊径创新“鲜叶泡茶法”,其构思颇具匠心。

[16](P185)

总之,海州一带的山海景观、奇山异水、风物民情、乡土方言,给李汝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李汝珍撷取所有生活素材“海市蜃楼”般地映射在小说《镜花缘》中。使这部“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创作的小说弥漫着浓郁的乡风民俗,海气氤氲,散发着独特的海属地域茶文化的芳香,成为中国茶文化传播史上的灿烂一章。

[参考文献]

[1]胡长春.镜花缘里的茶文化[J].农业考古,2001,

海州地区老百姓则

将金银花的花蕾晒干或烘干制成金银花茶。开水冲泡后,汤色翠绿透亮,入口鲜浓,“香于九畹芳兰气”。海州人“喝了金银花,不想别的茶”。

至于海州人还普遍饮用的菊花茶、桑叶茶、莲心茶等这里不再赘述。所有这些代茶饮都能在古代典籍中找到证据。李汝珍把海州的风物习俗与古代药典交互呈现在《镜花缘》小说中,海州风物对《镜花缘》的影响可见一斑。

五、海州风物之四———经典小说

海州地处齐鲁之地与吴楚之地交汇处,受齐文化影响较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海州一带向有重学的传统,饱学之士甚多,是明清小说创作最繁荣的地区,被称为神话故乡。纵观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六大名著,几乎每一部都与海州有关。其中,花果山是《西游记》创作的原型,小蓬莱是《镜花缘》写作的背景。不论是花果山还是小蓬莱都是云台山脉的一部分,从这层意义上说海州大地上孕育了这两部中国古典浪漫主义的经典名著。另外《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曾随父在海州所属的赣榆县任县学教谕九年,在赣榆留下《观海》诗及“赛诗台”等大量文化古迹。可以说,《儒林外史》的创作也与海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西游记》全书100回中有61回中有关于茶事活动的简略描写。

[14](P40)

(2).

[2]张蕊青.李汝珍与海州风物[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3](清)李汝珍.镜花缘[M].北京:中华书局,2013.[4]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上海:上海书店,

1980.

[5]李传江.镜花缘与海州地域文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6](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7]李明友.淮楚气息与齐莒风概背景研究[J].明清小说研究,1999,(4).

[8](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9]郑淼松,柳青,王辉.连云港市云雾茶产业发展的探索[J].吉林农业,2010,(7).

[10]朱其太,刘天鸿.依托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云雾茶知名品牌[J].中国检验检疫,2012,(7).

[11]韦华梅,王剑波.陕西省道地药材槐角的资源调查[J].西北药学杂志,2010,(6).

[12]刘茜,宋睿璞.柏叶汤中凉血止血药配伍意义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6).

[13]贾文杰.金银花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2012,(8).[14]赵国栋.西游记中以茶构建的生活世界[J].中国茶叶,2012,(12).

[15]赵国栋,于转利,刘华.儒林外史中茶的社会文化[J].兰台世界,2011,(9).

[16]詹颂.红楼梦

镜花缘与九云记中的品茶与茶

论[J].红楼梦学刊,2012,(6).

镜花缘成书时代

《儒林外史》中关于茶

[15](P55)

事活动的记述有50处,也多简写。《红楼

梦》中全书谈到茶的文字多达262处。《镜花缘》深受《西游记》、《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小说的影响。李汝珍借鉴《西游记》、《儒林外史》的略写茶事活动,将品茶过程中的茶艺、茶礼、茶具描写则一笔带过;借鉴《红楼梦》中“栊翠庵茶品梅花

责任编辑:王建平

57


相关内容

  • 大型文艺演出主持词
  • (片头:大型文艺晚会<连云港颂> (乐声起,大幕徐徐开启,现<在海一方>男女歌舞演员造型,起舞,叠印整屏字幕:序 在海一方 (歌舞演员退场过程中,四位主持人流光溢彩,情绪饱满,自两侧上,至前台中央. 女一:尊敬的各位领导, 男二:各位来宾, 女二:女士们,先生们, 男二:电视 ...

  • 连云港继续教育考试连云港市情试题及答案
  • 1. (AA.大伊山石棺葬)遗址是号称"华夏之最.域外无双"的研究古人类 文化的重要实证. 2. (BB.2006)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荣获"中国旅游竞争力 百强城市"称号 3. (CC.2007)年3月1中共江苏省委在南京召 ...

  • 第二届中国开幕式主持词
  • 序:介绍出席领导与嘉宾. 领导宣布桃花节开幕. 音乐声中,全场锣鼓喧天.群鸽飞翔.礼花飘舞. 百名桃花仙子手持气球涌上舞台欢呼"春来了",放气球升空后,在舞台上摆成"春"字造型. 开场锣鼓止,节目锣鼓音乐起. 观众席里四只雄狮.两条巨龙穿行而出,跑上舞台表演, ...

  • 驻马店嵖岈山和连云港花果山哪个更接近[西游记]花果山的原型?
  • 嵖岈山位于河南省遂平县境内,景区面积148平方公里,可游面积52平方公里,海拔786米.嵖岈山系伏牛山东缘余脉,又名玲珑山.石猴仙山,山势嵯峨,怪石林立.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砥足而立,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奇特秀丽的风光画卷.花果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南云台山中麓. ...

  • 明清白话小说功能略谈
  • 明清白话小说功能略谈 作者:王同舟<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4日 08版) <红楼梦><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最流行的三部小说,恰好代表了中国古代三种主要小说类型.<阅微草堂笔记>代表着笔记小说这种体式最古的小说类型,& ...

  • 盐城导游词
  • 盐城,东临黄海,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815万,具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以"东方湿地.水绿盐城"而闻名. 盐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县以来,2100多年历史,给古老的盐阜大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盐城 ...

  • 大型晚会主持词
  • 在《千禧龙娃》欢快喜悦的尾声与观众的掌声中,四位主持人流光溢彩,精神饱满,自两侧上) 女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一:女士们,先生们, 女二:连云港和无锡的父老乡亲们, 男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合:新世纪好! 男一:新的世纪,新的千年,万顷太湖与浩瀚黄海,共同托起了一轮新的太阳! 女一:新的 ...

  • 春节文艺节目主持词
  • 在<千禧龙娃>欢快喜悦的尾声与观众的掌声中,四位主持人流光溢彩,精神饱满,自两侧上) 女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一:女士们,先生们, 女二:连云港和无锡的父老乡亲们, 男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合:新世纪好! 男一:新的世纪,新的千年,万顷太湖与浩瀚黄海,共同托起了一轮新的太阳! ...

  • 一.doc水文化
  • 一:带水字的古诗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