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诗词曲五首]教案

八年级语文 课题: 《诗词曲五首》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齐读这首诗。

(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

(三)《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3.齐读这首诗。

当堂检测题:

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业: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八年级语文 课题: 《诗词曲五首》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

(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e4) 绮户(qi3) 婵娟(chan2)

2.解题。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

提问:

①什么语气?

要点提示:反诘埋怨。

②怀念谁?

要点提示:弟弟子由。

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 ③提问:用什么语气、态度?

要点提示: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④提问: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要点提示: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当堂检测题:

默写《水调歌头》、《山坡羊·潼关怀古》

作业:

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八年级语文 课题: 《诗词曲五首》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齐读这首诗。

(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

(三)《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3.齐读这首诗。

当堂检测题:

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业: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八年级语文 课题: 《诗词曲五首》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

(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e4) 绮户(qi3) 婵娟(chan2)

2.解题。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

提问:

①什么语气?

要点提示:反诘埋怨。

②怀念谁?

要点提示:弟弟子由。

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 ③提问:用什么语气、态度?

要点提示: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④提问: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要点提示: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当堂检测题:

默写《水调歌头》、《山坡羊·潼关怀古》

作业:

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相关内容

  • 语文版语文八下24[诗词五首]教案2
  • <采薇><十五从军征><送别><清平乐·村居><朝天子·咏喇叭>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 一.教学目标 (一)调动学生古诗朗读技巧方面的积累,恰当划分诗词曲的朗读停顿. (二)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提升审美情趣. ( ...

  • 苏教语文八下6.26古代诗词三首教案检测3
  • 八年级语文下册<悼念玛丽 居里>同步练习 苏教版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真zhì( ) yì( )郁 钦佩( ) 公正不阿( ) 2.了解"悼词"这种文体的特点. 悼词,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辞.它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1)介绍死者逝 ...

  •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活动目标] 1.查询有关母爱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了解母爱的多种形式,继续培养查询资料和整合资料的能力:继续培养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活动,多侧面地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3. 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情,学 ...

  • 人教版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默写及赏析1
  • 人教版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默写及赏析 <赠从弟(其二)> 1.名句默写 (1)诗中赞颂松柏挺立不倒,经严寒而不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以松为喻,借松的高洁品性赞"从弟"品格高洁的诗句: ____________ ...

  • 八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
  •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 [1]赠从弟(其二)(汉末)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 ...

  • 人教版新版八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
  • 赠从弟(其二) 刘桢(zhēn)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 ...

  • 八下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 学情分析.分析上期期末考卷发现,学生在书写.基础积累.修辞.会话交流.文言 词语积累.文章阅读.文字信息提取与归纳总结半命题作文: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优秀率不到百分之二,及格率不到百分之六十,平均分不及格,成绩令人揪心.由此看来,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应 ...

  • 人教版中考语文课内古诗词背诵默写汇总
  • 中考古诗词背默汇总 一.课内诗词背默: 1.七上<次北固山下>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构图精美,意境开阔. 物中"的生活哲理,透露出诗人乐观积极的感情. 2.七上< ...

  • 语文版语文八下10[钦差大臣]教案2
  • 第十课 钦差大臣[节选] 果戈理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戏剧冲突反映的社会现实.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揣摩漫画式人物个性化语言,学习辛辣.幽默的语言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对腐朽.黑暗的沙俄制度的憎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