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综合医院感染科建设

如何加强综合医院感染科建设 医学论坛报 2013-12-20 发表评论 分享

针对我国感染学科定位不明确,“感染病”、“传染病”概念不清,多数综合医院感染科业务范畴局限等现状,多位专家就如何加强综合医院感染科建设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中日友好医院徐潜教授:

不要将感染科从临床科室中脱离出来

从感染学科发展和医疗服务的需求发展来看,感染科过分强调“独立”可能未必是好事。例如,有没有必要因为强调所谓的“传染性”,一定要给感染科建单独的楼?给传染病建独立的医院?

目前的现状是,我们常常将收住在普通病区、病房并不会导致疾病传播的乙肝、丙肝、布氏杆菌病、出血热、甚至艾滋病患者等隔离起来,而一些确实有传染性的患者由于不了解自己患何种疾病,往往首先选择综合医院非感染科就诊,此时,或因非感染科医师对感染防控意识不够,或因病例不典型导致延迟诊断,而将一些传染性强的疾病(例如肺结核、支原体肺炎、诺如病毒感染、艰难梭菌感染、严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收到普通病区、病房。

从国际感染病领域的发展和当今我国感染科实际发展需求来说,现在的趋势不是将传染病专科医院建得越大越好,将感染科越远离综合医疗中心越好,将所谓的传染病患者远远地隔离起来,而是将传染病医院发展成综合医院(或可只保留结核病院),综合医院特别是大型综合医院建好感染科。

通过会诊,感染科医师可及时发现并收治感染性疾病患者,仅将其中可能有传染性的患者视情况收在单间或负压病房。

同时,感染科还要做好医院内感染防控的专业指导。感染科也是临床科室之一,不要将其特殊脱离出来,这对于可能患有不同系统疾病患者个体得到更全面高水平的综合服务,以及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歧视也是有益的。

综合医院感染科医师应该全面发展,应该掌握所有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应该具备微生物及检测相关知识,还应该学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

从疾病角度讲,感染学科讲求病因诊断、病原学诊断,感染病学的很多基本概念(例如是否存在感染?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何种情况下是定植、病原体携带的?)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

医学学科多数按照系统来划分,但感染性疾病会出现在各个系统。感染科医师不用担心综合医院各个临床科室都会收治感染性疾病患者。因为其他科室医师与感染科医师的诊治思路是不同的。对于感染性疾病诊治,感染科医师应起到指导作用。

例如,因系统疾病收治到其他临床科室的伴有感染问题的患者,可以通过感染科会诊,由感染科医师进行诊治指导。感染科医师一定要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感染科也要在实践中发展。

因此,当务之急是感染学科和感染科医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建立基础的准入、考核以及培训制度等等,提高感染科医师的综合能力。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

改变感染科现状,一定要改变完全市场化的医疗模式

我国的感染学科走到今天,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在当前中国大陆市场化医疗背景下,不同级别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患者类型差异显著,例如,有些三级医院感染科水平较高,可以收治一些疑难感染性疾病患者,而很多二级医院,收治的患者主要还是肝炎、肝病患者。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感染科医师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医院感染科在各自医院中的地位也千差万别。

要改善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完全市场化的医疗模式,让感染科不要因市场化的医疗模式影响其发展。同时,也要更多地将临床微生物学家、抗菌药物使用专家邀请到感染病学会中,或一起组织相关学组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会、学组在大感染病概念上的水平。

此外,一定要加强培训,由学会牵头,举办全国范围的系列培训,切实提高感染科医师的能力和水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吕晓菊教授:

在实践中提高感染科医师能力

对于感染科建设和感染科医师能力提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从学会角度,目前看来要成立新的学会委员会难度很大,而现有感染学会的委员会中,4/5都是肝病领域专家,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虽然肝炎在过去乃至现在均在感染病学领域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在委员会中增加研究其他感染病(例如病原菌感染或寄生虫感染)的专家势在必行。

第二,从医院体制上来说,要保证感染科医师队伍稳定以及感染病防控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改变目前医院自负盈亏的现状。应该从体制上着手,解除医师为了薪酬而不得不对该专业望而却步或随时想要离开的后顾之忧。一个国家的卫生与文教水平与国民健康和文化素质息息相关,政府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而不应该由市场来调控。

第三,医院应帮助感染专业从业人员增加培训机会,包括国内和国外的培训。

第四,感染科医师自身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尤其是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此外,借鉴国外经验,应将感染科医师的继续教育作为强制性手段,提高继续教育学分的约束力,以切实提高感染科医师临床技能和诊疗水平。

第五,感染科医师能力的提升不能只靠理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因此,从感染科构建上,一定要设立门诊、病房、研究室等等,使医师能力得到综合提升。

第六,要提高感染科医师的会诊能力。会诊不是简单地审批其他临床科室医师抗菌药物的使用,而是要真正通过询问与检查患者,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给出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

第七,感染科医师除了要有感染性疾病诊治和临床微生物知识外,还要不断学习药学相关知识,才能全面参与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对于感染科医师来说,患者、微生物、药物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王明贵教授:

感染学科发展首先要转变观念

我觉得感染病学科的发展,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对感染学科的认识,最终实现名称的改变。经过多年的宣传,这块做得相对较好。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感染科医师能力建设和培养。一方面,对于新进入感染科的医师,可以借鉴美国、香港的培训模式,例如,采用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培训的模式等,进行规范化培训,在上海已开始实行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在感染科工作的医师,除了通过参加学习班、加强理论培训外,还要从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例如,可以让二级医院感染科医师到三级感染科进修,三级医院感染科年轻医师到国外学习或到国内感染病学科基础较好的三级医院交流学习。所谓“看病”,一定要实实在在看些感染病患者,才会有能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曹彬教授:

感染学科的发展,准确定位是关键

目前,感染科学科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正名。这其实涉及到感染学科定位的问题,一定要对感染性疾病学科做出准确定位。落实在临床工作上,感染科要开展一系列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侵入人体造成的疾病的诊断、治疗和临床研究工作。

落实在教学工作上,要建立真正的“感染病学”教材和教学体系,“感染病学”教材应按系统介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等;教学内容除肝炎外,还应包括细菌感染、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新的抗感染药物、新的耐药机制、真菌和寄生虫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发热原因待查、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等内容。

感染学科定位准确,才真正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学科人才培养。

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尚佳教授:

综合医院感染科要走“大感染”之路

以我们科室为例,作为一个综合性医院的感染科,为了维持科室的正常运转,目前收治的是以肝炎为主的患者,但在未来,我们意识到必须要走“大感染”的路。

在人才培养方面,虽然我已经开始引导我们科室的医师多参与肝炎以外感染领域的会议和学习,例如2013年“第二届京港感染医师论坛”我们科就派8名感染科医师参会。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诸如资金匮乏等困难。若想发展感染学科,我想还需要政府、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支持。

烟台毓璜顶医院蒲增惠教授:

基层医院感染科建设更加任重而道远

前面各位专家从大医院角度讨论了感染科的建设问题,我就从基层医院角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科室架构问题。在地市级医院,感染科医师数量通常较少,若要面面俱到涉猎各细化领域,就可能出现1名医师负责一个专业方向的情况,实际上很难实施。

我也曾参与二级医院感染科建设情况评估,我认为评估标准中的很多具体规定在二级医院实际推广更加困难,临时凑人应付检查的情况时有发生。

其次,职称晋升问题。目前在感染科工作的医师专业背景各异。由于尚无感染病学专业,感染科医师只能参加已脱离的原专业的职称考试,使得职称晋升等切身利益问题受到很大影响。出于此方面的顾虑,医师选择进入感染科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再次,工资待遇问题。感染科医师不仅要承担本科室的临床工作,还要承担其他院内及社会工作,例如,参与医院感染检查、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

在感染性疾病大规模流行时,感染科医师是冲在临床工作最前线的,但政府拨款却往往主要流向疾病控制系统及传染病专科医院。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制定相关规定,加大对感染科的支持力度,考虑其专业特殊性,促进医院对感染性疾病科绩效考核的合理化,均衡综合医院感染科与其他临床科室医师的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和工资待遇问题是保证感染性疾病专业人才质量基本条件。

最后,教育和培训问题。近些年来,我能够切身地感受到,对感染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在不断加强,感染科医师的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目前,我们医院感染科有4位固定医师,均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并在发展较好的其他医院感染科进修学习,现在我们科的院内外会诊量约600 人次/月,说明了其他科室及医院对我们能力的肯定。此外,也希望新的感染病学教科书能够在学科专业方向上起到引领作用。

北京地坛医院蒋荣猛医师:

关于感染科建设,一些建设性意见很重要

首先就是要为感染科正名,希望能把医师执照上的“传染病”改为“感染病”科。目前在学科、职称申报时,包括研究生报考,还没有感染科这一项,这件事情一定要先解决。

其次是待遇问题,感染科医生的待遇在内科系统应处于中上等,这个应该明确提出来。 最后是培训,若要发挥感染科医生在手卫生、医院感染和抗生素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要提高感染科医生的能力。

个人觉得会议集中培训的效果不够理想,在感染科发展较好的医院建立感染科医生培训基地,将感染科医生送到这些培训基地进行进修是比较好的培训方式。当然在培训完成后,还要进行严格考核,必须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感染科杨文杰主任:

目前感染科主要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年轻医师的晋升问题。现在没有感染病专业,感染科医师晋升副高和正高级职称不知道该“靠”在哪个专业上。

第二,研究生导师问题。现在感染学科研究生导师是划在传染病专业范畴里,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会影响感染科研究生导师数量和感染专科研究生的培养。

第三,感染科设立亚专科问题。目前很多三级医院感染科规模比较小,床位数少,医师数量也少,如何能够覆盖多个感染亚专科?

此外,希望各位专家能够提供一些建议,是否各医院感染科诊疗项目中都应该有肝病和艾滋病专业?

福建省立医院感染科林医师:

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难满足综合医院感染科发展

我们医院的感染科成立于2007年,主要收治发热待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关于感染科医师能力提升问题,上课培训是很好的办法之一,尤其对于像我们这样大型综合医院感染科医师,参加培训学习理论,在临床上能够有机会实践,因此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快的。

但对于传染病专科医院和二级医院感染科的医师而言,由于收治病种的限制,即使上课学习了相关理论,没有机会进行临床实践,也难以真正提高自身能力。我认为,基层医院的问题一定要从顶层设计时就考虑到。

此外,我认为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价体系对我们综合医院感染科不是非常有利,例如,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基本上不收治艾滋病或其他一些传染病患者,因此在我们这里轮转的医师还是需要再到传染病专科医院去轮转,这样无形中减少了感染科的轮转时间而影响培训效果。当然,职称晋升问题也是感染科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北京地坛医院蒋荣猛医师:

关于感染科建设,一些建设性意见很重要

首先就是要为感染科正名,希望能把医师执照上的“传染病”改为“感染病”科。目前在学科、职称申报时,包括研究生报考,还没有感染科这一项,这件事情一定要先解决。

其次是待遇问题,感染科医生的待遇在内科系统应处于中上等,这个应该明确提出来。 最后是培训,若要发挥感染科医生在手卫生、医院感染和抗生素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要提高感染科医生的能力。

个人觉得会议集中培训的效果不够理想,在感染科发展较好的医院建立感染科医生培训基地,将感染科医生送到这些培训基地进行进修是比较好的培训方式。当然在培训完成后,还要进行严格考核,必须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感染科杨文杰主任:

目前感染科主要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年轻医师的晋升问题。现在没有感染病专业,感染科医师晋升副高和正高级职称不知道该“靠”在哪个专业上。

第二,研究生导师问题。现在感染学科研究生导师是划在传染病专业范畴里,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会影响感染科研究生导师数量和感染专科研究生的培养。

第三,感染科设立亚专科问题。目前很多三级医院感染科规模比较小,床位数少,医师数量也少,如何能够覆盖多个感染亚专科?

此外,希望各位专家能够提供一些建议,是否各医院感染科诊疗项目中都应该有肝病和艾滋病专业?

福建省立医院感染科林医师:

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难满足综合医院感染科发展

我们医院的感染科成立于2007年,主要收治发热待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关于感染科医师能力提升问题,上课培训是很好的办法之一,尤其对于像我们这样大型综合医院感染科医师,参加培训学习理论,在临床上能够有机会实践,因此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快的。

但对于传染病专科医院和二级医院感染科的医师而言,由于收治病种的限制,即使上课学习了相关理论,没有机会进行临床实践,也难以真正提高自身能力。我认为,基层医院的问题一定要从顶层设计时就考虑到。

此外,我认为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价体系对我们综合医院感染科不是非常有利,例如,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基本上不收治艾滋病或其他一些传染病患者,因此在我们这里轮转的医师还是需要再到传染病专科医院去轮转,这样无形中减少了感染科的轮转时间而影响培训效果。当然,职称晋升问题也是感染科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

学科定位、人才培养、国家政策、科室设置,全方位加强感染科建设

李兰娟院士“感染病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的介绍非常全面,本次议题的主要内容均涵盖其中,有关目前学科的定位与发展现状、对感染科医师的要求以及如何提高其能力等方面在宏观上已比较清晰。我们应主要讨论细节方面的问题:如何将以上所讲的各方面落实、做细,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有关刘正印教授提出的成立“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分会”一事,之前曾有过尝试,但未获通过。钟南山院士曾经说过:若感染病学分会不能发挥相应作用,则应坚持申请成立微生物学分会。对此,我们现在不断强调“大感染”的概念,感染病学分会也一直坚持吸收在微生物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

就实际操作而言,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做得比较好;但由于受到相关规定的限制,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微生物学专家的人数仍较少,我们也正在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

此次讨论,各位专家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香港同道也介绍了他们的宝贵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为我们未来的感染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此,我针对议题作以下小结。

第一,学科定位与现状。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均属感染科业务范畴。

目前,各医院的感染科业务内容参差不齐,新成立的感染科多以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为主,而由传统传染科转型而成的感染科,一部分以病毒性肝炎的诊治为主,一部分为病毒性肝炎与其他感染性疾病兼顾,另有北京协和医院较为特殊,保持其以感染性疾病诊治为主的特色,兼顾病毒性肝炎的诊治。目前大部分感染科的发展不均衡,业务范围有所偏颇,状况有待改善。

第二,人才队伍建设。一名合格的感染科医师,应具备感染病学相关领域的知识与能力,在原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强化传染病应急、病毒性肝炎诊治、抗菌药物使用等能力。

对此,我们应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目前正在进行中的“感染科医师抗菌药物应用临床实践能力提升项目”正旨于此。另外,科室应注重全面、均衡发展,注意各细化领域人才的培养。

第三,国家政策。在市场化背景下,经济效益较差的学科难以得到上级部门及相关医药企业的重视,很多学术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办法》的出台,使前述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我们应抓住机遇,发挥主导作用,加速学科建设。

此外,我们还要继续呼吁,希望国家能够在政策上对感染科有更多倾斜,增加对感染科的投入与支持,提高感染科医师待遇,推动感染科的发展。

另外,还要继续向相关部门提请,从临床科室名称、专业名称、教科书名称及诊疗科目名称等多方面为感染病学及感染科“正名”。

第四,科室设置。综合医院感染科的科室设置应有别于传染病专科医院。目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正计划在大兴院区建造感染性疾病病房楼,建筑设计不同于传统的传染病病房,取消了双通道、双走廊等不必要的设置,建立可应对感染性疾病大暴发的负压病房等。

关键词: 感染病 传染病

如何加强综合医院感染科建设 医学论坛报 2013-12-20 发表评论 分享

针对我国感染学科定位不明确,“感染病”、“传染病”概念不清,多数综合医院感染科业务范畴局限等现状,多位专家就如何加强综合医院感染科建设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中日友好医院徐潜教授:

不要将感染科从临床科室中脱离出来

从感染学科发展和医疗服务的需求发展来看,感染科过分强调“独立”可能未必是好事。例如,有没有必要因为强调所谓的“传染性”,一定要给感染科建单独的楼?给传染病建独立的医院?

目前的现状是,我们常常将收住在普通病区、病房并不会导致疾病传播的乙肝、丙肝、布氏杆菌病、出血热、甚至艾滋病患者等隔离起来,而一些确实有传染性的患者由于不了解自己患何种疾病,往往首先选择综合医院非感染科就诊,此时,或因非感染科医师对感染防控意识不够,或因病例不典型导致延迟诊断,而将一些传染性强的疾病(例如肺结核、支原体肺炎、诺如病毒感染、艰难梭菌感染、严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收到普通病区、病房。

从国际感染病领域的发展和当今我国感染科实际发展需求来说,现在的趋势不是将传染病专科医院建得越大越好,将感染科越远离综合医疗中心越好,将所谓的传染病患者远远地隔离起来,而是将传染病医院发展成综合医院(或可只保留结核病院),综合医院特别是大型综合医院建好感染科。

通过会诊,感染科医师可及时发现并收治感染性疾病患者,仅将其中可能有传染性的患者视情况收在单间或负压病房。

同时,感染科还要做好医院内感染防控的专业指导。感染科也是临床科室之一,不要将其特殊脱离出来,这对于可能患有不同系统疾病患者个体得到更全面高水平的综合服务,以及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歧视也是有益的。

综合医院感染科医师应该全面发展,应该掌握所有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应该具备微生物及检测相关知识,还应该学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

从疾病角度讲,感染学科讲求病因诊断、病原学诊断,感染病学的很多基本概念(例如是否存在感染?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何种情况下是定植、病原体携带的?)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

医学学科多数按照系统来划分,但感染性疾病会出现在各个系统。感染科医师不用担心综合医院各个临床科室都会收治感染性疾病患者。因为其他科室医师与感染科医师的诊治思路是不同的。对于感染性疾病诊治,感染科医师应起到指导作用。

例如,因系统疾病收治到其他临床科室的伴有感染问题的患者,可以通过感染科会诊,由感染科医师进行诊治指导。感染科医师一定要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感染科也要在实践中发展。

因此,当务之急是感染学科和感染科医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建立基础的准入、考核以及培训制度等等,提高感染科医师的综合能力。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

改变感染科现状,一定要改变完全市场化的医疗模式

我国的感染学科走到今天,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在当前中国大陆市场化医疗背景下,不同级别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患者类型差异显著,例如,有些三级医院感染科水平较高,可以收治一些疑难感染性疾病患者,而很多二级医院,收治的患者主要还是肝炎、肝病患者。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感染科医师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医院感染科在各自医院中的地位也千差万别。

要改善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完全市场化的医疗模式,让感染科不要因市场化的医疗模式影响其发展。同时,也要更多地将临床微生物学家、抗菌药物使用专家邀请到感染病学会中,或一起组织相关学组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会、学组在大感染病概念上的水平。

此外,一定要加强培训,由学会牵头,举办全国范围的系列培训,切实提高感染科医师的能力和水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吕晓菊教授:

在实践中提高感染科医师能力

对于感染科建设和感染科医师能力提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从学会角度,目前看来要成立新的学会委员会难度很大,而现有感染学会的委员会中,4/5都是肝病领域专家,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虽然肝炎在过去乃至现在均在感染病学领域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在委员会中增加研究其他感染病(例如病原菌感染或寄生虫感染)的专家势在必行。

第二,从医院体制上来说,要保证感染科医师队伍稳定以及感染病防控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改变目前医院自负盈亏的现状。应该从体制上着手,解除医师为了薪酬而不得不对该专业望而却步或随时想要离开的后顾之忧。一个国家的卫生与文教水平与国民健康和文化素质息息相关,政府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而不应该由市场来调控。

第三,医院应帮助感染专业从业人员增加培训机会,包括国内和国外的培训。

第四,感染科医师自身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尤其是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此外,借鉴国外经验,应将感染科医师的继续教育作为强制性手段,提高继续教育学分的约束力,以切实提高感染科医师临床技能和诊疗水平。

第五,感染科医师能力的提升不能只靠理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因此,从感染科构建上,一定要设立门诊、病房、研究室等等,使医师能力得到综合提升。

第六,要提高感染科医师的会诊能力。会诊不是简单地审批其他临床科室医师抗菌药物的使用,而是要真正通过询问与检查患者,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给出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

第七,感染科医师除了要有感染性疾病诊治和临床微生物知识外,还要不断学习药学相关知识,才能全面参与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对于感染科医师来说,患者、微生物、药物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王明贵教授:

感染学科发展首先要转变观念

我觉得感染病学科的发展,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对感染学科的认识,最终实现名称的改变。经过多年的宣传,这块做得相对较好。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感染科医师能力建设和培养。一方面,对于新进入感染科的医师,可以借鉴美国、香港的培训模式,例如,采用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培训的模式等,进行规范化培训,在上海已开始实行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在感染科工作的医师,除了通过参加学习班、加强理论培训外,还要从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例如,可以让二级医院感染科医师到三级感染科进修,三级医院感染科年轻医师到国外学习或到国内感染病学科基础较好的三级医院交流学习。所谓“看病”,一定要实实在在看些感染病患者,才会有能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曹彬教授:

感染学科的发展,准确定位是关键

目前,感染科学科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正名。这其实涉及到感染学科定位的问题,一定要对感染性疾病学科做出准确定位。落实在临床工作上,感染科要开展一系列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侵入人体造成的疾病的诊断、治疗和临床研究工作。

落实在教学工作上,要建立真正的“感染病学”教材和教学体系,“感染病学”教材应按系统介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等;教学内容除肝炎外,还应包括细菌感染、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新的抗感染药物、新的耐药机制、真菌和寄生虫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发热原因待查、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等内容。

感染学科定位准确,才真正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学科人才培养。

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尚佳教授:

综合医院感染科要走“大感染”之路

以我们科室为例,作为一个综合性医院的感染科,为了维持科室的正常运转,目前收治的是以肝炎为主的患者,但在未来,我们意识到必须要走“大感染”的路。

在人才培养方面,虽然我已经开始引导我们科室的医师多参与肝炎以外感染领域的会议和学习,例如2013年“第二届京港感染医师论坛”我们科就派8名感染科医师参会。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诸如资金匮乏等困难。若想发展感染学科,我想还需要政府、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支持。

烟台毓璜顶医院蒲增惠教授:

基层医院感染科建设更加任重而道远

前面各位专家从大医院角度讨论了感染科的建设问题,我就从基层医院角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科室架构问题。在地市级医院,感染科医师数量通常较少,若要面面俱到涉猎各细化领域,就可能出现1名医师负责一个专业方向的情况,实际上很难实施。

我也曾参与二级医院感染科建设情况评估,我认为评估标准中的很多具体规定在二级医院实际推广更加困难,临时凑人应付检查的情况时有发生。

其次,职称晋升问题。目前在感染科工作的医师专业背景各异。由于尚无感染病学专业,感染科医师只能参加已脱离的原专业的职称考试,使得职称晋升等切身利益问题受到很大影响。出于此方面的顾虑,医师选择进入感染科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再次,工资待遇问题。感染科医师不仅要承担本科室的临床工作,还要承担其他院内及社会工作,例如,参与医院感染检查、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

在感染性疾病大规模流行时,感染科医师是冲在临床工作最前线的,但政府拨款却往往主要流向疾病控制系统及传染病专科医院。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制定相关规定,加大对感染科的支持力度,考虑其专业特殊性,促进医院对感染性疾病科绩效考核的合理化,均衡综合医院感染科与其他临床科室医师的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和工资待遇问题是保证感染性疾病专业人才质量基本条件。

最后,教育和培训问题。近些年来,我能够切身地感受到,对感染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在不断加强,感染科医师的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目前,我们医院感染科有4位固定医师,均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并在发展较好的其他医院感染科进修学习,现在我们科的院内外会诊量约600 人次/月,说明了其他科室及医院对我们能力的肯定。此外,也希望新的感染病学教科书能够在学科专业方向上起到引领作用。

北京地坛医院蒋荣猛医师:

关于感染科建设,一些建设性意见很重要

首先就是要为感染科正名,希望能把医师执照上的“传染病”改为“感染病”科。目前在学科、职称申报时,包括研究生报考,还没有感染科这一项,这件事情一定要先解决。

其次是待遇问题,感染科医生的待遇在内科系统应处于中上等,这个应该明确提出来。 最后是培训,若要发挥感染科医生在手卫生、医院感染和抗生素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要提高感染科医生的能力。

个人觉得会议集中培训的效果不够理想,在感染科发展较好的医院建立感染科医生培训基地,将感染科医生送到这些培训基地进行进修是比较好的培训方式。当然在培训完成后,还要进行严格考核,必须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感染科杨文杰主任:

目前感染科主要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年轻医师的晋升问题。现在没有感染病专业,感染科医师晋升副高和正高级职称不知道该“靠”在哪个专业上。

第二,研究生导师问题。现在感染学科研究生导师是划在传染病专业范畴里,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会影响感染科研究生导师数量和感染专科研究生的培养。

第三,感染科设立亚专科问题。目前很多三级医院感染科规模比较小,床位数少,医师数量也少,如何能够覆盖多个感染亚专科?

此外,希望各位专家能够提供一些建议,是否各医院感染科诊疗项目中都应该有肝病和艾滋病专业?

福建省立医院感染科林医师:

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难满足综合医院感染科发展

我们医院的感染科成立于2007年,主要收治发热待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关于感染科医师能力提升问题,上课培训是很好的办法之一,尤其对于像我们这样大型综合医院感染科医师,参加培训学习理论,在临床上能够有机会实践,因此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快的。

但对于传染病专科医院和二级医院感染科的医师而言,由于收治病种的限制,即使上课学习了相关理论,没有机会进行临床实践,也难以真正提高自身能力。我认为,基层医院的问题一定要从顶层设计时就考虑到。

此外,我认为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价体系对我们综合医院感染科不是非常有利,例如,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基本上不收治艾滋病或其他一些传染病患者,因此在我们这里轮转的医师还是需要再到传染病专科医院去轮转,这样无形中减少了感染科的轮转时间而影响培训效果。当然,职称晋升问题也是感染科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北京地坛医院蒋荣猛医师:

关于感染科建设,一些建设性意见很重要

首先就是要为感染科正名,希望能把医师执照上的“传染病”改为“感染病”科。目前在学科、职称申报时,包括研究生报考,还没有感染科这一项,这件事情一定要先解决。

其次是待遇问题,感染科医生的待遇在内科系统应处于中上等,这个应该明确提出来。 最后是培训,若要发挥感染科医生在手卫生、医院感染和抗生素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要提高感染科医生的能力。

个人觉得会议集中培训的效果不够理想,在感染科发展较好的医院建立感染科医生培训基地,将感染科医生送到这些培训基地进行进修是比较好的培训方式。当然在培训完成后,还要进行严格考核,必须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感染科杨文杰主任:

目前感染科主要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年轻医师的晋升问题。现在没有感染病专业,感染科医师晋升副高和正高级职称不知道该“靠”在哪个专业上。

第二,研究生导师问题。现在感染学科研究生导师是划在传染病专业范畴里,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会影响感染科研究生导师数量和感染专科研究生的培养。

第三,感染科设立亚专科问题。目前很多三级医院感染科规模比较小,床位数少,医师数量也少,如何能够覆盖多个感染亚专科?

此外,希望各位专家能够提供一些建议,是否各医院感染科诊疗项目中都应该有肝病和艾滋病专业?

福建省立医院感染科林医师:

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难满足综合医院感染科发展

我们医院的感染科成立于2007年,主要收治发热待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关于感染科医师能力提升问题,上课培训是很好的办法之一,尤其对于像我们这样大型综合医院感染科医师,参加培训学习理论,在临床上能够有机会实践,因此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快的。

但对于传染病专科医院和二级医院感染科的医师而言,由于收治病种的限制,即使上课学习了相关理论,没有机会进行临床实践,也难以真正提高自身能力。我认为,基层医院的问题一定要从顶层设计时就考虑到。

此外,我认为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价体系对我们综合医院感染科不是非常有利,例如,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基本上不收治艾滋病或其他一些传染病患者,因此在我们这里轮转的医师还是需要再到传染病专科医院去轮转,这样无形中减少了感染科的轮转时间而影响培训效果。当然,职称晋升问题也是感染科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

学科定位、人才培养、国家政策、科室设置,全方位加强感染科建设

李兰娟院士“感染病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的介绍非常全面,本次议题的主要内容均涵盖其中,有关目前学科的定位与发展现状、对感染科医师的要求以及如何提高其能力等方面在宏观上已比较清晰。我们应主要讨论细节方面的问题:如何将以上所讲的各方面落实、做细,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有关刘正印教授提出的成立“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分会”一事,之前曾有过尝试,但未获通过。钟南山院士曾经说过:若感染病学分会不能发挥相应作用,则应坚持申请成立微生物学分会。对此,我们现在不断强调“大感染”的概念,感染病学分会也一直坚持吸收在微生物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

就实际操作而言,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做得比较好;但由于受到相关规定的限制,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微生物学专家的人数仍较少,我们也正在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

此次讨论,各位专家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香港同道也介绍了他们的宝贵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为我们未来的感染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此,我针对议题作以下小结。

第一,学科定位与现状。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均属感染科业务范畴。

目前,各医院的感染科业务内容参差不齐,新成立的感染科多以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为主,而由传统传染科转型而成的感染科,一部分以病毒性肝炎的诊治为主,一部分为病毒性肝炎与其他感染性疾病兼顾,另有北京协和医院较为特殊,保持其以感染性疾病诊治为主的特色,兼顾病毒性肝炎的诊治。目前大部分感染科的发展不均衡,业务范围有所偏颇,状况有待改善。

第二,人才队伍建设。一名合格的感染科医师,应具备感染病学相关领域的知识与能力,在原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强化传染病应急、病毒性肝炎诊治、抗菌药物使用等能力。

对此,我们应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目前正在进行中的“感染科医师抗菌药物应用临床实践能力提升项目”正旨于此。另外,科室应注重全面、均衡发展,注意各细化领域人才的培养。

第三,国家政策。在市场化背景下,经济效益较差的学科难以得到上级部门及相关医药企业的重视,很多学术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办法》的出台,使前述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我们应抓住机遇,发挥主导作用,加速学科建设。

此外,我们还要继续呼吁,希望国家能够在政策上对感染科有更多倾斜,增加对感染科的投入与支持,提高感染科医师待遇,推动感染科的发展。

另外,还要继续向相关部门提请,从临床科室名称、专业名称、教科书名称及诊疗科目名称等多方面为感染病学及感染科“正名”。

第四,科室设置。综合医院感染科的科室设置应有别于传染病专科医院。目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正计划在大兴院区建造感染性疾病病房楼,建筑设计不同于传统的传染病病房,取消了双通道、双走廊等不必要的设置,建立可应对感染性疾病大暴发的负压病房等。

关键词: 感染病 传染病


相关内容

  • 感染控制方案
  • XX医院X年感染控制方案 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医院等级复审(评审)和升级达标中有关医院感染控制项目和指 标,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一.医 ...

  • 产科质量汇报材料
  • **人民医院产科出生医学证明. 产科建设和母乳代用品工作自查报告 产科医疗保健.诊治水平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母亲 和婴儿的健康,同时也是影响到一个医疗保健机构能否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如何搞好产科建设,不断提高产科质量,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更有效地 ...

  • 县人民医院年度工作总结
  • x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院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营思路及经营理念,主动适应医疗市场需求,力求科学定位市场,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转变观念,树立品牌 ...

  • 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竞聘演讲稿
  • 今天参与竞聘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这一职务,非常荣幸。我认为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同时我也十分热爱这项工作,愿意为医院领导分忧,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尽一份力量。竞聘院感科科长我有四个方面的优势条件:一是对两院院感工作基本熟悉。首先,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从结核病医院到传染病医院从事院感工作近一年,对 ...

  • 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总结
  • 按照卫生部和重庆市卫生局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区从xx年5月起在全区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区各级医院内涵建设,改进了医院服务,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和谐了医患关系。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 ...

  • 业务副院长述职报告
  •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一年来,在院长的领导和全院职工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爱岗敬业,克已奉公,全身心投入到医疗管理实践中,同全院同志一道,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参加先进性教育,认真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 ...

  • 医院中医科2012年工作总结
  • 在我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2012年里,我科在院领导正确的领导下,围绕我院2011年的工作主题开展各项工作,在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创建平安医院、医疗护理技术创新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科全体医护人员以医院制定的“核心制度”为指引,锐意创新,奋发图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培养人才,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

  • 医院中医科2013年工作总结
  • 在我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xx年里,我科在院领导正确的领导下,围绕我院xx年的工作主题开展各项工作,在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创建平安医院、医疗护理技术创新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科全体医护人员以医院制定的“核心制度”为指引,锐意创新,奋发图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培养人才,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圆满 ...

  • 2012年中医科工作总结
  • 2012年中医科工作总结 在我院快速发展的2012年里,我科在院领导正确的领导下,围绕我院2012年的工作主题开展各项工作,在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迎接二甲复审与中医科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我科全体医护人员与院班子保持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