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贡献之儒家思想的发展

论董仲舒的贡献之儒家思想的发展

内容摘要 : 董仲舒是儒家思想发展历程中非常关键的人物,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他在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一度遭受重创成为打击对象之后,直至汉朝面对西汉大一统的政治要求,建立了以儒家人道义理架构为基础,吸收各家思想,前所未有、兼容并包的新儒学体系,对儒学的理论建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促进和巩固了汉朝的政治和思想的统一,使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了长达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影响中国政治文明两千年。

关 键 字 : 董仲舒 新儒学 贡献 影响 评价

一、为什么说董仲舒是儒家思想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呢?

因为董仲舒对于新儒学的理论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儒墨并称为两大显学,但是儒家的理论思想一直受到诸子百家的挑战。春秋战国的统治者虽然对儒生礼遇有加,但是一直不曾真正采纳过儒家的理论,诸侯多数是为了招纳人才而做出礼贤下士的姿态而已。即在政治实践上,春秋战国诸侯大都是法家学说的信徒,而秦最终统一六国,依靠的也不是儒家,而是法家。儒家思想在秦统一之后更一度遭受重创,坑儒使儒家的理论学说现实的成为打击的对象。好在秦朝的统治不久,汉朝迅速取而代之。至汉武帝时,在董仲舒的努力之下,儒家才真正的击败了道家和法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长达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董仲舒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为关键,开创了一个儒学的新时代。 董仲舒面对西汉社会大一统的政治要求,以儒家人道义理架构为基础,义春秋公羊学为依据,发挥其微言大义,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将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兼容百家的新儒学体系。同时也形成了适应汉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极具包容性,独具时代魅力的董子政治儒学,对当时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政治、社会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有效性应对和对治行回答,成为汉代的官方意识形态,讲政治儒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也正是这些突出的贡献使董仲舒成为儒学发展史中的一位里程碑的人物,他的新儒学的理论建构与贡献可概括为:一个基础、一个实质、四项精要、四大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立学之基:春秋公羊学的儒家义理体系。

(二)、实 质:大一统的王道政治。

主张“大一统”的思想是董仲舒政治思想的实质、中心、核心内容,其“大一统”的思想包括政治上的统一和思想上的统一。

董仲舒的全部政治思想都是为了汉王朝封建专制统治而创立理论上的根据的。董仲舒说:“《春秋》之道,奉天而法古„„先王之遗道,亦天下之规矩六律已„„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①。董仲舒认为为了适应当时已经形成的封建一统的政治局面,“一统”是古今社会共同的追求,为了巩固“一统”,在政治上就必须推行君主的专制统治,即“尊君”。他认为要巩固封建一统的专制统治,就必须“尊君”,即要建立起君主的权威,他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②。即他的政治思想核心:“屈民伸君,屈君伸天”,发展了儒家思想又对法家思想进行了批判和继承适应了历史的发展,有助于汉朝的“大一统”,形成新儒学体系的一部分。

其次就是思想上的统一。董仲舒为了适应当时一统的封建专制统治要求,他在向汉武帝的《对策》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统一思想的重要性,要求封建统治者“摆出百家,独尊儒术”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从董仲舒开始,将孔子神化,孔子被推为素王,在封建社会中具有教主的意义。从此以后孔子被封建社会奉为圣人,具有绝对的权威。儒家思想也取得了意识形态中主流的正统地位。所以,这成为董仲舒之所以是儒家思想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代表人物的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

(三)、四项精要:

1、政治理想:正而天下和美

董仲舒说:“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正朝迁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五谷熟而草木茂,天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徕臣„„”。这个的“正”正的是“名”,名师决定是非的标准,是非应该由“名”来决定,这就是董仲舒的“正名”思想。

董仲舒的“正名”思想这里同孔子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制的。即他所说的“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侯奉之天子也。号为大夫者,宜厚其忠信,孰其礼仪,使善大于匹夫之义,足以此也。士者,事也。民者,暝也。”③他要求封建制各个等级都根据“名”来确定其地位,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无非是为着封建等级制的巩固而已。

2、政治哲学:“天人感应”

董仲舒把汉代的封建制说成是“天道”、“天意”的体现。他继承了西周以来关于“天道”、“天命”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吸收了春秋战国以来阴阳五行家的神秘主义思想,通过解释发挥《春秋公羊传》的“微言大义”将天命、天道、阴阳、五行思想结合为一个紧密联系互相感应的统一体,建立“天人感应”论。

降“天”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赋予道德属性,成为有意志,知觉,能主宰人世命运的人格神。为“君权天授”和“君权神圣”立论。把天体运行说成是一种道德意识和目的的体现,自然现象成为神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为“灾变谴告”和“民权天制”立论。

3、政治伦理:“三纲五常”

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伦理道德关系的重视。而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同时,又对先秦儒家所提出的伦理准则进行系统核对和修正,进而提出以“三纲五常”为基本内容的伦理学说。

他认为“天地之常理一阴一阳,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阳主生,阴主杀;阳贵而阴溅,天之制定”。儒家认为,在人的诸多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种关系最为基本。而按照董仲舒的阴阳论,在这三队关系中就是君为阳,臣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必须一方服从另一方为前提,这种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就是“三纲”。具体言之,“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并且,董仲舒用天意来说明三纲的合理性,“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④即王道的三纲又与“阴阳”同处一理。

而所谓的“五常,是指人在处理人伦关系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尊则,具体包括仁、义、礼、知、信。”董仲舒说:“仁、义、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专修饰也,王者修饰,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业。”

由此看来,“五常”不仅有道德意义,而且还有政治意义,是统治者能够永享天命的根本保证。

“三纲五常”的思想史中国社会政治的伦理思想,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社会之所以长期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4、政治主张和对策:“天人三策”

对策一:承天更化。汉继秦兴应进行“更化”,承天意行王道,“任德教而不任刑”,“去其陈迹而崇教化”,修饰“五常之道”。“五德修饰,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⑤

对策二:养士求贤“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之士”;要求百官“贡贤”,“尽心于求贤”。“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

对策三:尊儒一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无以持一统„„诸不再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经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四)、四大特点:

1、经学化,保持了儒学的人文精神和义理内核,坚守根基,不变风骨。

2、伦理化,形成了儒学的“五常”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强化了儒学的实践性、生活性、经世效用性。

3、神学化,大胆吸收时代影响较大的阴阳、五行、宗教、天命等思想,为我所用,实现了忧强联合,体现其开放的学术胸怀。

4、权威化,适应汉初“大一统”的时代政治思想需要,取得独尊地位,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

通过“四化”形式推动儒学理论革新,深入政治实践。以上是对董仲舒新儒学体系建构 的贡献。除此之外,董仲舒还有许多与传统儒学大不相同的地方,体现了其对儒家思想的延 伸,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比如说他的“性三品”论,他不再像孟子,荀子那样把人性分 为“善”或“恶”的单性论,而是把人性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圣人之性,中人之性,斗肖 之性。圣人之性事最高级很难达到的境界;中人之性事中等的是可以被改造也是可以通过教 化上升为圣人之性的;而斗肖之性则是最低级的是顽固不化改不了的。董仲舒的人性三品学

说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不再是先秦时的“单性论”,对新儒学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董仲舒之所以成为儒家思想史上里程碑人物,就是因为他对儒学的贡献使前 所未有的,开创了一个新儒学的时代。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大拜年之久的儒家 文化,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它们整合为一 个崭新的思想体系。他的著作后来都汇集在《春秋繁露》一书中。他的“大一统”,“天人感 应”,“三纲五常”等思想,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治的工具,他的“人性三品说” 不同于孟子、荀子,主张君王要顺天之意来完成对人民得教化。他提出的重教化,“防欲” 比先秦思想家只讲“节欲”,“寡欲”更为深刻。

二、董仲舒思想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董仲舒第一次将儒家思想思想成功地运用于中国的政治实践,推动汉王朝建立“大一统” 的基本政治格局和礼乐行政制度,影响中国中国政治文明近两千年。

(一)、为汉初的政治,社会新秩序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成功地解决了时代面临的政治合法性的问题,维护了封建政权统一和稳固,保障了国家长治久安。

董仲舒把阴阳、五行家的形而上学根据与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立“君权天授”、“君权神圣”观,为王权的合法性进行了哲学上和神学上的有力论证。同时,将君臣、父子、夫妇关系和“仁义礼知信”五德与天地、阴、阳、五行联姻,为“三纲五常”找到了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哲学和神学依据,使其具有神秘性、神圣性,增强了权威性和说服力,“三纲”由于强调主体对于从属体的绝对权威,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巩固了封建王朝政权,促进了国家长治久安,避免国家分裂引发战乱带给人民得生存之威胁,生活之痛苦,在宏观上保障了民生。

(二)、对抑制王权、官僚特权,保障民权,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董仲舒生活的时代,一方面皇帝至高无上,顺心所欲施展王权;另一方面官僚、贵族、侯王凭借封建特权,掠夺兼并土地,明争暗抢社会资源,阶级矛盾日益剧烈。针对这些情况,董仲舒政治儒学一方面讲王权的神圣性,另一方面又以

说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不再是先秦时的“单性论”,对新儒学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董仲舒之所以成为儒家思想史上里程碑人物,就是因为他对儒学的贡献使前 所未有的,开创了一个新儒学的时代。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大拜年之久的儒家 文化,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它们整合为一 个崭新的思想体系。他的著作后来都汇集在《春秋繁露》一书中。他的“大一统”,“天人感 应”,“三纲五常”等思想,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治的工具,他的“人性三品说” 不同于孟子、荀子,主张君王要顺天之意来完成对人民得教化。他提出的重教化,“防欲” 比先秦思想家只讲“节欲”,“寡欲”更为深刻。

二、董仲舒思想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董仲舒第一次将儒家思想思想成功地运用于中国的政治实践,推动汉王朝建立“大一统” 的基本政治格局和礼乐行政制度,影响中国中国政治文明近两千年。

(一)、为汉初的政治,社会新秩序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成功地解决了时代面临的政治合法性的问题,维护了封建政权统一和稳固,保障了国家长治久安。

董仲舒把阴阳、五行家的形而上学根据与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立“君权天授”、“君权神圣”观,为王权的合法性进行了哲学上和神学上的有力论证。同时,将君臣、父子、夫妇关系和“仁义礼知信”五德与天地、阴、阳、五行联姻,为“三纲五常”找到了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哲学和神学依据,使其具有神秘性、神圣性,增强了权威性和说服力,“三纲”由于强调主体对于从属体的绝对权威,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巩固了封建王朝政权,促进了国家长治久安,避免国家分裂引发战乱带给人民得生存之威胁,生活之痛苦,在宏观上保障了民生。

(二)、对抑制王权、官僚特权,保障民权,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董仲舒生活的时代,一方面皇帝至高无上,顺心所欲施展王权;另一方面官僚、贵族、侯王凭借封建特权,掠夺兼并土地,明争暗抢社会资源,阶级矛盾日益剧烈。针对这些情况,董仲舒政治儒学一方面讲王权的神圣性,另一方面又以

“灾变谴告”和“君权天制”论,对王权进行限制,用圣人和天意把自己的政见神圣化。对不仁道的王权进行抨击和讲谏。五常之道中的“仁义礼智信”的推行,兴学养士贤之策的实施,正直仁义士大夫的涌现,以及在董仲舒政治儒学主张框架下提出的“限民名田”、废除盐铁官营,节约民力,保证农时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官僚、贵族、侯王的封建特权,保障了平民利益,有效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稳定。

(三)、为“大一统”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成功范式,影响,造福中国和中华民族近两千年。

以“天人感应”进行哲学、神学立论,以“三纲五常”进行伦理化的董子儒学已经汉初政治实践便取得了极大成功,很快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及整个社会的欢迎,基本思想和模式一传就是两千年。而董仲舒本来也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人物。原因何在?外裹着经学、伦理、科学、权威形式,而实质在行大一统的王道政治。王道政治是一种优秀的政治文明,是符合人道,天道的政治智慧。能延续近二千之久,保障中国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就是以说明了她的优秀性。中国古人一点不比我们今天的人笨,不优秀的话早就将之丢弃了。过去左倾主义盛行时所批判的儒学是专制的“帮凶”,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政治儒学的核心理念王道政治中包含有很强的民主性、法制性。

三、对董仲舒为儒家思想贡献的评价

董仲舒的思想,是西汉皇朝总结历史经验,经历几十年的选择而定下来的官方哲学,对巩固其统治秩序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董仲舒不仅是正宗神学的奠基者,有事著名的经学家。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思想家,也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中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思想家。

注释:

①《春秋繁露·楚庄王》中华书局辑印《四部备要》本,1936年版

②《汉书·董仲舒传》,《二十五书》(一)第599页

③《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华书局辑印《四部备要》本,1936年版 ④《春秋繁露·基义》中华书局辑印《四部备要》本,1936年版

⑤《举贤良对策一》载《汉书·董仲舒传》《二十五史》(一)弟599页

参考文献:

5 ①《中国政治思想史》 曹本德编 ○

②《中国政治哲学发展史》 刘恐恕著 ③《中国政治思想史》 陶希圣著 ④《董学探微·前言》 周贵钿著 5《两汉思想史》第二卷,徐复观著 ○

⑥《中国古代哲学史论》李振刚著

论董仲舒的贡献之儒家思想的发展

内容摘要 : 董仲舒是儒家思想发展历程中非常关键的人物,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他在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一度遭受重创成为打击对象之后,直至汉朝面对西汉大一统的政治要求,建立了以儒家人道义理架构为基础,吸收各家思想,前所未有、兼容并包的新儒学体系,对儒学的理论建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促进和巩固了汉朝的政治和思想的统一,使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了长达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影响中国政治文明两千年。

关 键 字 : 董仲舒 新儒学 贡献 影响 评价

一、为什么说董仲舒是儒家思想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呢?

因为董仲舒对于新儒学的理论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儒墨并称为两大显学,但是儒家的理论思想一直受到诸子百家的挑战。春秋战国的统治者虽然对儒生礼遇有加,但是一直不曾真正采纳过儒家的理论,诸侯多数是为了招纳人才而做出礼贤下士的姿态而已。即在政治实践上,春秋战国诸侯大都是法家学说的信徒,而秦最终统一六国,依靠的也不是儒家,而是法家。儒家思想在秦统一之后更一度遭受重创,坑儒使儒家的理论学说现实的成为打击的对象。好在秦朝的统治不久,汉朝迅速取而代之。至汉武帝时,在董仲舒的努力之下,儒家才真正的击败了道家和法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长达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董仲舒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为关键,开创了一个儒学的新时代。 董仲舒面对西汉社会大一统的政治要求,以儒家人道义理架构为基础,义春秋公羊学为依据,发挥其微言大义,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将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兼容百家的新儒学体系。同时也形成了适应汉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极具包容性,独具时代魅力的董子政治儒学,对当时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政治、社会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有效性应对和对治行回答,成为汉代的官方意识形态,讲政治儒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也正是这些突出的贡献使董仲舒成为儒学发展史中的一位里程碑的人物,他的新儒学的理论建构与贡献可概括为:一个基础、一个实质、四项精要、四大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立学之基:春秋公羊学的儒家义理体系。

(二)、实 质:大一统的王道政治。

主张“大一统”的思想是董仲舒政治思想的实质、中心、核心内容,其“大一统”的思想包括政治上的统一和思想上的统一。

董仲舒的全部政治思想都是为了汉王朝封建专制统治而创立理论上的根据的。董仲舒说:“《春秋》之道,奉天而法古„„先王之遗道,亦天下之规矩六律已„„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①。董仲舒认为为了适应当时已经形成的封建一统的政治局面,“一统”是古今社会共同的追求,为了巩固“一统”,在政治上就必须推行君主的专制统治,即“尊君”。他认为要巩固封建一统的专制统治,就必须“尊君”,即要建立起君主的权威,他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②。即他的政治思想核心:“屈民伸君,屈君伸天”,发展了儒家思想又对法家思想进行了批判和继承适应了历史的发展,有助于汉朝的“大一统”,形成新儒学体系的一部分。

其次就是思想上的统一。董仲舒为了适应当时一统的封建专制统治要求,他在向汉武帝的《对策》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统一思想的重要性,要求封建统治者“摆出百家,独尊儒术”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从董仲舒开始,将孔子神化,孔子被推为素王,在封建社会中具有教主的意义。从此以后孔子被封建社会奉为圣人,具有绝对的权威。儒家思想也取得了意识形态中主流的正统地位。所以,这成为董仲舒之所以是儒家思想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代表人物的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

(三)、四项精要:

1、政治理想:正而天下和美

董仲舒说:“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正朝迁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五谷熟而草木茂,天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徕臣„„”。这个的“正”正的是“名”,名师决定是非的标准,是非应该由“名”来决定,这就是董仲舒的“正名”思想。

董仲舒的“正名”思想这里同孔子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制的。即他所说的“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侯奉之天子也。号为大夫者,宜厚其忠信,孰其礼仪,使善大于匹夫之义,足以此也。士者,事也。民者,暝也。”③他要求封建制各个等级都根据“名”来确定其地位,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无非是为着封建等级制的巩固而已。

2、政治哲学:“天人感应”

董仲舒把汉代的封建制说成是“天道”、“天意”的体现。他继承了西周以来关于“天道”、“天命”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吸收了春秋战国以来阴阳五行家的神秘主义思想,通过解释发挥《春秋公羊传》的“微言大义”将天命、天道、阴阳、五行思想结合为一个紧密联系互相感应的统一体,建立“天人感应”论。

降“天”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赋予道德属性,成为有意志,知觉,能主宰人世命运的人格神。为“君权天授”和“君权神圣”立论。把天体运行说成是一种道德意识和目的的体现,自然现象成为神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为“灾变谴告”和“民权天制”立论。

3、政治伦理:“三纲五常”

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伦理道德关系的重视。而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同时,又对先秦儒家所提出的伦理准则进行系统核对和修正,进而提出以“三纲五常”为基本内容的伦理学说。

他认为“天地之常理一阴一阳,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阳主生,阴主杀;阳贵而阴溅,天之制定”。儒家认为,在人的诸多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种关系最为基本。而按照董仲舒的阴阳论,在这三队关系中就是君为阳,臣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必须一方服从另一方为前提,这种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就是“三纲”。具体言之,“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并且,董仲舒用天意来说明三纲的合理性,“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④即王道的三纲又与“阴阳”同处一理。

而所谓的“五常,是指人在处理人伦关系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尊则,具体包括仁、义、礼、知、信。”董仲舒说:“仁、义、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专修饰也,王者修饰,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业。”

由此看来,“五常”不仅有道德意义,而且还有政治意义,是统治者能够永享天命的根本保证。

“三纲五常”的思想史中国社会政治的伦理思想,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社会之所以长期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4、政治主张和对策:“天人三策”

对策一:承天更化。汉继秦兴应进行“更化”,承天意行王道,“任德教而不任刑”,“去其陈迹而崇教化”,修饰“五常之道”。“五德修饰,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⑤

对策二:养士求贤“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之士”;要求百官“贡贤”,“尽心于求贤”。“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

对策三:尊儒一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无以持一统„„诸不再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经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四)、四大特点:

1、经学化,保持了儒学的人文精神和义理内核,坚守根基,不变风骨。

2、伦理化,形成了儒学的“五常”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强化了儒学的实践性、生活性、经世效用性。

3、神学化,大胆吸收时代影响较大的阴阳、五行、宗教、天命等思想,为我所用,实现了忧强联合,体现其开放的学术胸怀。

4、权威化,适应汉初“大一统”的时代政治思想需要,取得独尊地位,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

通过“四化”形式推动儒学理论革新,深入政治实践。以上是对董仲舒新儒学体系建构 的贡献。除此之外,董仲舒还有许多与传统儒学大不相同的地方,体现了其对儒家思想的延 伸,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比如说他的“性三品”论,他不再像孟子,荀子那样把人性分 为“善”或“恶”的单性论,而是把人性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圣人之性,中人之性,斗肖 之性。圣人之性事最高级很难达到的境界;中人之性事中等的是可以被改造也是可以通过教 化上升为圣人之性的;而斗肖之性则是最低级的是顽固不化改不了的。董仲舒的人性三品学

说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不再是先秦时的“单性论”,对新儒学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董仲舒之所以成为儒家思想史上里程碑人物,就是因为他对儒学的贡献使前 所未有的,开创了一个新儒学的时代。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大拜年之久的儒家 文化,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它们整合为一 个崭新的思想体系。他的著作后来都汇集在《春秋繁露》一书中。他的“大一统”,“天人感 应”,“三纲五常”等思想,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治的工具,他的“人性三品说” 不同于孟子、荀子,主张君王要顺天之意来完成对人民得教化。他提出的重教化,“防欲” 比先秦思想家只讲“节欲”,“寡欲”更为深刻。

二、董仲舒思想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董仲舒第一次将儒家思想思想成功地运用于中国的政治实践,推动汉王朝建立“大一统” 的基本政治格局和礼乐行政制度,影响中国中国政治文明近两千年。

(一)、为汉初的政治,社会新秩序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成功地解决了时代面临的政治合法性的问题,维护了封建政权统一和稳固,保障了国家长治久安。

董仲舒把阴阳、五行家的形而上学根据与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立“君权天授”、“君权神圣”观,为王权的合法性进行了哲学上和神学上的有力论证。同时,将君臣、父子、夫妇关系和“仁义礼知信”五德与天地、阴、阳、五行联姻,为“三纲五常”找到了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哲学和神学依据,使其具有神秘性、神圣性,增强了权威性和说服力,“三纲”由于强调主体对于从属体的绝对权威,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巩固了封建王朝政权,促进了国家长治久安,避免国家分裂引发战乱带给人民得生存之威胁,生活之痛苦,在宏观上保障了民生。

(二)、对抑制王权、官僚特权,保障民权,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董仲舒生活的时代,一方面皇帝至高无上,顺心所欲施展王权;另一方面官僚、贵族、侯王凭借封建特权,掠夺兼并土地,明争暗抢社会资源,阶级矛盾日益剧烈。针对这些情况,董仲舒政治儒学一方面讲王权的神圣性,另一方面又以

说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不再是先秦时的“单性论”,对新儒学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董仲舒之所以成为儒家思想史上里程碑人物,就是因为他对儒学的贡献使前 所未有的,开创了一个新儒学的时代。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大拜年之久的儒家 文化,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它们整合为一 个崭新的思想体系。他的著作后来都汇集在《春秋繁露》一书中。他的“大一统”,“天人感 应”,“三纲五常”等思想,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治的工具,他的“人性三品说” 不同于孟子、荀子,主张君王要顺天之意来完成对人民得教化。他提出的重教化,“防欲” 比先秦思想家只讲“节欲”,“寡欲”更为深刻。

二、董仲舒思想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董仲舒第一次将儒家思想思想成功地运用于中国的政治实践,推动汉王朝建立“大一统” 的基本政治格局和礼乐行政制度,影响中国中国政治文明近两千年。

(一)、为汉初的政治,社会新秩序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成功地解决了时代面临的政治合法性的问题,维护了封建政权统一和稳固,保障了国家长治久安。

董仲舒把阴阳、五行家的形而上学根据与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立“君权天授”、“君权神圣”观,为王权的合法性进行了哲学上和神学上的有力论证。同时,将君臣、父子、夫妇关系和“仁义礼知信”五德与天地、阴、阳、五行联姻,为“三纲五常”找到了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哲学和神学依据,使其具有神秘性、神圣性,增强了权威性和说服力,“三纲”由于强调主体对于从属体的绝对权威,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巩固了封建王朝政权,促进了国家长治久安,避免国家分裂引发战乱带给人民得生存之威胁,生活之痛苦,在宏观上保障了民生。

(二)、对抑制王权、官僚特权,保障民权,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董仲舒生活的时代,一方面皇帝至高无上,顺心所欲施展王权;另一方面官僚、贵族、侯王凭借封建特权,掠夺兼并土地,明争暗抢社会资源,阶级矛盾日益剧烈。针对这些情况,董仲舒政治儒学一方面讲王权的神圣性,另一方面又以

“灾变谴告”和“君权天制”论,对王权进行限制,用圣人和天意把自己的政见神圣化。对不仁道的王权进行抨击和讲谏。五常之道中的“仁义礼智信”的推行,兴学养士贤之策的实施,正直仁义士大夫的涌现,以及在董仲舒政治儒学主张框架下提出的“限民名田”、废除盐铁官营,节约民力,保证农时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官僚、贵族、侯王的封建特权,保障了平民利益,有效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稳定。

(三)、为“大一统”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成功范式,影响,造福中国和中华民族近两千年。

以“天人感应”进行哲学、神学立论,以“三纲五常”进行伦理化的董子儒学已经汉初政治实践便取得了极大成功,很快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及整个社会的欢迎,基本思想和模式一传就是两千年。而董仲舒本来也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人物。原因何在?外裹着经学、伦理、科学、权威形式,而实质在行大一统的王道政治。王道政治是一种优秀的政治文明,是符合人道,天道的政治智慧。能延续近二千之久,保障中国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就是以说明了她的优秀性。中国古人一点不比我们今天的人笨,不优秀的话早就将之丢弃了。过去左倾主义盛行时所批判的儒学是专制的“帮凶”,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政治儒学的核心理念王道政治中包含有很强的民主性、法制性。

三、对董仲舒为儒家思想贡献的评价

董仲舒的思想,是西汉皇朝总结历史经验,经历几十年的选择而定下来的官方哲学,对巩固其统治秩序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董仲舒不仅是正宗神学的奠基者,有事著名的经学家。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思想家,也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中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思想家。

注释:

①《春秋繁露·楚庄王》中华书局辑印《四部备要》本,1936年版

②《汉书·董仲舒传》,《二十五书》(一)第599页

③《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华书局辑印《四部备要》本,1936年版 ④《春秋繁露·基义》中华书局辑印《四部备要》本,1936年版

⑤《举贤良对策一》载《汉书·董仲舒传》《二十五史》(一)弟599页

参考文献:

5 ①《中国政治思想史》 曹本德编 ○

②《中国政治哲学发展史》 刘恐恕著 ③《中国政治思想史》 陶希圣著 ④《董学探微·前言》 周贵钿著 5《两汉思想史》第二卷,徐复观著 ○

⑥《中国古代哲学史论》李振刚著


相关内容

  • 浅谈司马迁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 浅谈司马迁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北方民族大学 支晓亮 摘要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司马迁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的贡献卓著.影响深远.他以恢宏的气势,旷代的奇才,惊人的意志,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千古不朽的<史记>,谱写了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篇章.司马迁作为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极为 ...

  • 高一历史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教学设计 张洪彬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激烈的社会大变革之中,各种学派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极大地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到了西汉,随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的确立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qu ...

  • 董仲舒生平
  • 一.董仲舒生平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讲授国学经典导论第三章,董仲舒与朱熹第一节,董仲舒生平. 纵观人类历史,那些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因缘际会中都有可能产生堪称精神丰碑的伟大思想家.他们最有良知,他们思考.论述.坚守.传播着该民族恒久的主体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并能够最终成为该民 ...

  • 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文献综述
  • 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起始于西汉,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的漫长发展与完善终于在唐代完成.中国法律的儒家化植根于深刻的历史文化,基于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制现实之需要.它的实质在于儒法结合,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它对中国古代法制的进程.中华法系的形成和特点.中国历史政治的发展趋势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所 ...

  • 中国哲学史论文正
  • 中国哲学史论文 论 文 题 目:以孔子和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哲学 姓 名: 郝纳 学 院: 法律与政治学院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年 级 . 学 号: 12031041 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印制 一.儒家哲学的概述 ........................................... ...

  • 试论西汉新儒学理论体系的生成
  • 2008年11月第24卷第6期 唐都学刊Tangdu Journa l N ov . 2008V o. l 24 N o . 6 试论西汉新儒学理论体系的生成 蒙鸿波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为了大一统政治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董仲舒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孔孟儒学 ...

  •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课标内容: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汉武帝的"大一统",这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次"大 一统",对以后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治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尤其是思想 ...

  • 论儒家思想的特点
  • 论儒家思想的特点 学院:人文学院 班级:社会21班 姓名:李韵秋 学号:2121108007 [摘要] "儒"字本是古代对学者的尊称,字义是"雅"."优"及"和"的意思,从"人"从"需&qu ...

  • 历史必修三期中试题
  • 反封建主干道的河流"准确的理解是( ) 历史必修三试题 A.共同倡导文学革命 B.共同在北大担任教授 C.共同领导五四运动 D.共同创办<青年杂志>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3."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