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探讨

  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活动程序。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在此笔者拟谈一谈在生物课堂中讲授新知识的教学结构设计思路体会。  一、巧妙设计课堂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课堂中提出有关教学内容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度的理想气氛。提出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立刻想知道的欲望。  2.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有好新奇、盼肯定、爱表扬、争强好胜的心态。提出问题要考虑学生能否直接推理得到、是否是动态思维、是否贴近生活实践以及思维转折次数多少等因素,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要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相呼应。  教师要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的境界。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并与本节新知识相衔接的问题,经过学生自学找到问题的答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二、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寻求解题方式。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摄取知识的主体就必须让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对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深刻,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1.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预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别对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很好的鞭策机会。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或课前预习过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做好课后练习或知识归纳小结。  2.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学时的空白时间。  教师在黑板上写好本节课的板书要点后,要“巡逻”于学生之间,做到“有请”即赴,有问即到,送教到人,当好咨询,同时搜集探索“情报”,主动启发引导。  3.亲身体验过的知识要比从他人处听到的深刻。  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就记忆强度而言,这比教师直接传授的知识要强得多。  三、明确问题答案,交流点拨,归纳知识。  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体验、个人探索的基础上,发表各自的见解,并相互之间展开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师生通过共同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要以肯定、鼓励为主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不能任其自流,无休止必须适可而止。  1.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小结能力。  学生预习到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他们只会归纳自己理解的知识点,而不理解的知识点就难以归纳。因此,教师要在知识归纳中起指导作用,让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要处理好“空白”教学,即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自己留有发挥的余地,不把学生的思路拘禁在教师设置的教案框框内,问题讲到关键处有意卡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2.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对于性格内向、不敢举手的学生要注意观察其表情,尽量创造机会让其发言,消除其胆怯心理。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按教材的语言来表达时,教师要逐渐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答案。  四、学生出题,教师答题,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当学生的智力活动处于积极状态时,就能为传授和巩固知识奠定基础。学生出题,能极大地促使学生思考所学知识,积极设计问题,想方设法问难老师,使其过一把“当家做主”的瘾,从而大大激发其学习运用知识的兴趣。教师答题,能激发教师积极思考学生所提问题,以免被学生给难住,提高其业务素质。学生出题由教师来作答的方式可以使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1.有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  在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中,可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为教师今后讲授知识时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依据。  2.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使之主动积极地运用知识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这样能促进学生积极联想,丰富想象力,训练思维,可使教学民主化,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3.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自己解答,教师运用“点化”的教学艺术,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于不同观点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答题中要不断渗透各种学习方法和解题技能,如查阅资料、关注文化传媒、提出假设、实践调查、亲身实验、多观察周围的事物等。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问题进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高效率,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成绩。    (作者单位:河南省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

  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活动程序。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在此笔者拟谈一谈在生物课堂中讲授新知识的教学结构设计思路体会。  一、巧妙设计课堂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课堂中提出有关教学内容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度的理想气氛。提出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立刻想知道的欲望。  2.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有好新奇、盼肯定、爱表扬、争强好胜的心态。提出问题要考虑学生能否直接推理得到、是否是动态思维、是否贴近生活实践以及思维转折次数多少等因素,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要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相呼应。  教师要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的境界。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并与本节新知识相衔接的问题,经过学生自学找到问题的答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二、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寻求解题方式。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摄取知识的主体就必须让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对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深刻,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1.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预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别对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很好的鞭策机会。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或课前预习过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做好课后练习或知识归纳小结。  2.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学时的空白时间。  教师在黑板上写好本节课的板书要点后,要“巡逻”于学生之间,做到“有请”即赴,有问即到,送教到人,当好咨询,同时搜集探索“情报”,主动启发引导。  3.亲身体验过的知识要比从他人处听到的深刻。  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就记忆强度而言,这比教师直接传授的知识要强得多。  三、明确问题答案,交流点拨,归纳知识。  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体验、个人探索的基础上,发表各自的见解,并相互之间展开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师生通过共同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要以肯定、鼓励为主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不能任其自流,无休止必须适可而止。  1.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小结能力。  学生预习到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他们只会归纳自己理解的知识点,而不理解的知识点就难以归纳。因此,教师要在知识归纳中起指导作用,让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要处理好“空白”教学,即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自己留有发挥的余地,不把学生的思路拘禁在教师设置的教案框框内,问题讲到关键处有意卡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2.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对于性格内向、不敢举手的学生要注意观察其表情,尽量创造机会让其发言,消除其胆怯心理。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按教材的语言来表达时,教师要逐渐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答案。  四、学生出题,教师答题,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当学生的智力活动处于积极状态时,就能为传授和巩固知识奠定基础。学生出题,能极大地促使学生思考所学知识,积极设计问题,想方设法问难老师,使其过一把“当家做主”的瘾,从而大大激发其学习运用知识的兴趣。教师答题,能激发教师积极思考学生所提问题,以免被学生给难住,提高其业务素质。学生出题由教师来作答的方式可以使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1.有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  在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中,可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为教师今后讲授知识时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依据。  2.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使之主动积极地运用知识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这样能促进学生积极联想,丰富想象力,训练思维,可使教学民主化,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3.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自己解答,教师运用“点化”的教学艺术,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于不同观点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答题中要不断渗透各种学习方法和解题技能,如查阅资料、关注文化传媒、提出假设、实践调查、亲身实验、多观察周围的事物等。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问题进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高效率,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成绩。    (作者单位:河南省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


相关内容

  • 关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探讨
  •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全面实行,高中教育始终围绕着新课程.新理念开展.为了响应新课标课程改革的内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遵循新课改基础性.开放性.民主性和个性化的原则,努力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观念:教学情境 高中生物是一门突显自 ...

  •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 [摘要]设计一个基于探究的实验活动对于一般的实验教学来说,只要能在两方面加以改变,就可以将验证式的实验转变成开放性探究实验.一是改变实验活动在整个教学中的优先次序,不要将实验活动安排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在实验前还不知道实验的结果:第二是将以往只注重验证课本理论的一些典型实验项目,改变成比较重视探究过 ...

  • 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总结
  • 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总结 在人的所有潜能中,最宝贵的当属创新的潜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 过: 据有关创造能力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 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健康个性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探索和尝试,认为生物创新教学可以要求如下 : 一.改革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创新教 ...

  • 2013年中小学教师赴内地参加双鱼培训个人总结
  • 2013年中小学教师赴内地参加双鱼培训个人总结 阿不都米吉提.买买提明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很荣幸有机会和来自各地的优秀教师一起参加省骨干教师学习.这次培训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集中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进行为期10天的理论学习(2012年6月26日-7月5日),第二阶段是在深圳第二高级中学梁光明名师 ...

  • 2009年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一学三抓”,提高学科教师的素质,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结合个性特长、学科特点形成教学特色,把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xxx市生物教育教学更好地面向生物科学领先的二十一世纪。 ...

  •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 ...

  •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氨基酸与蛋白质教学设计
  •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教学设计 一. 内容分析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物,在细胞及生物体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结构物质.催化.免疫.信息传递.运输等功能,所以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生物性状的体现者.本节内容与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知识 ...

  •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海南省文昌中学 张永炳 海南省文昌市教育局教研室 蔡运武 引言: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生物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实现各种资源整合的必要前提,有了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才能使学生摆脱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才能更 ...

  • 浅谈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教学方法
  • 摘 要: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高中生物教学也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课堂的固定格局,创新教学及评价方法,从而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焕发出新一轮强劲的生命力. 关键词:高中 遗传与变异 生物教学 新课改 生物学习是一个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创新和理解能力的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