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教育启示录

  《西游记》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名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这本书还蕴含着深刻的教育道理和实用的教育方法,值得父母细心品读。

  在看《西游记》的过程中,很多人并没有太关注唐僧是如何教育弟子的,只是注意了他取经路上的种种表现,结果就得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观点:唐僧除了会念紧箍咒、折腾孙悟空等弟子之外一无所能。这显然有失偏颇。

  唐僧是一个凡人,一个胆子不大但意志坚定的凡人,正是他,把徒弟们领进了成功的大门。

  1、要有一个伟大的理想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心中有个理想是任何一个家长必须做到的。千万不可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有理想了。每个人做事只要带着目标就会尽心尽力,如果没有目的地去做事就会心存懈怠。在很多家庭中,家长只会告诉孩子好好学习,口头禅是“给我看书去”“给我完成作业去”之类的话,这样很容易就让孩子觉得他们在为家长学习。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只知道埋头读书,他们怎么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每个家庭应该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的,而且一直要贯彻下去。

  《西游记》中唐僧的伟大理想,就是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取经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多难的危险,唐僧都是矢志不渝的。在大双叉岭差点被吃掉,也没有改变他取经的决心;在金兜洞差点被蒸也未改西行的意念,回回遇难,次次惊险,但是他始终朝着理想进发,百折不挠。这种精神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2、为人处世当以礼让为先

  在唐僧西行路上第一难之后,借宿刘伯钦家。唐僧对刘伯钦的救命之恩是拜谢,对刘伯钦之母则是奉拜。收完悟空之后借宿陈老汉家时,他的借宿词是:“我贫僧是唐朝来的,往西天拜佛求经。适路过此间,天晚,特造檀府借宿一宿,明早不犯天光就行。万望方便一二。”这话不仅简洁明了,态度诚恳,而且礼数周到。在通天河畔的陈家庄,唐僧在教导、训斥悟空兄弟时说:“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这都是育子懂礼的经典之语。

  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一点也是父母应该时刻为孩子做好榜样的。恰恰有些父母就不懂得这一点,当前新闻中的某些缺少家教的“官二代”“富二代”的行径就是明证。难道是孩子的错吗?显然不是,完全是父母教育失误造成的。

  3、培养孩子像放风筝

  怎样培养孩子才是合适的呢?其实我们应该从放风筝的学问中找找答案。放风筝和教育孩子都是要讲究艺术和技巧的。放风筝的人靠的是一根线来掌握风筝,这根线可以决定风筝的舞姿甚至是去留。放风筝的人要想放好风筝需要一定的技巧,还要选择合适的环境,教育孩子何尝不是这样呢?家长是用一颗心来引导孩子的,不使他远离航向,既不能管得太紧,也不能放得太开。就和放风筝一样,一旦线绷得太紧了就要松松,一旦松得太过了,风筝就容易偏离,甚至翻跟头,这时又要紧紧。至于风筝在空中飞得是否精彩,那就看放风筝的人掌控得好坏了。同样,孩子的未来是否精彩,就看家长的教育水平了。

  在《西游记》里,唐僧对悟空兄弟的教育、引导就是如此,看似平时由悟空、八戒和沙僧各自任意发展,可一旦出现是非问题的时候,他总会说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刚收服八戒时,八戒觉得辛苦想要休息,悟空只会说他是想回高老庄。唐僧立刻说道:“你怕吃苦,看来你不是取经之人,那你回去吧”,吓得八戒立刻跪下求饶,乖乖跟着上路。

  悟空在打六贼时,唐僧及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要动不动就取人性命。这对悟空是最有帮助的。如果唐僧对悟空的行为默认,悟空就会以为自己的做法没有任何错误,就会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思想为标准,这是最要不得的。就如父母教育孩子一样。儿童自3岁左右形成自我意识,一切都以自己为基准点,自己喜欢的就要,自己愿意的就做,自己不高兴、不满意了就通过哭闹来表达情绪,这个时候如果父母纵容孩子的行为,那无异于在毁孩子。通过唐僧不断的教育,悟空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狮驼岭抓住白象怪的时候,八戒由于吃了亏,上去抡钉耙就要打妖怪,悟空立刻制止住他说:“你要是打伤了他,他就会流血,这是师父最不愿看到的。”

  这些行为体现了唐僧该“紧”的时候就要“紧”的教育成果。

  那么什么时候该“松”呢?在万寿山五庄观和镇元大仙化解了矛盾后,唐僧没有急于赶路,而是休整了六七天;取回真经后又在通天河畔陈家庄休息了几天。这两次就是正确的调整。第一次休息其实就是向名师学习好的方法,边玩边学也是乐事;第二次是学业有成回归母校,这都是有意义的“松”。

  4、唐僧也有犯错的时候

  既然说唐僧是个好师父,那么他是不是就完美无瑕呢?他的做法都是至真至善的吗?显然不是。唐僧是凡人,他和我们一样也有着种种不足,比如心急、盲从、武断等。他最大的不足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教育弟子之初急于求成,忽视了弟子的感受;二是一开始的时候教育弟子不太注意方式方法;三是弟子在进步,而自己的进步有点慢,也就是不能够与时俱进;四是随着弟子的进步,忽视了自我的控制。做父母的要汲取唐僧的这4个教训,努力做个好家长。

  编辑 王淑娟 [email protected]

  《西游记》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名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这本书还蕴含着深刻的教育道理和实用的教育方法,值得父母细心品读。

  在看《西游记》的过程中,很多人并没有太关注唐僧是如何教育弟子的,只是注意了他取经路上的种种表现,结果就得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观点:唐僧除了会念紧箍咒、折腾孙悟空等弟子之外一无所能。这显然有失偏颇。

  唐僧是一个凡人,一个胆子不大但意志坚定的凡人,正是他,把徒弟们领进了成功的大门。

  1、要有一个伟大的理想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心中有个理想是任何一个家长必须做到的。千万不可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有理想了。每个人做事只要带着目标就会尽心尽力,如果没有目的地去做事就会心存懈怠。在很多家庭中,家长只会告诉孩子好好学习,口头禅是“给我看书去”“给我完成作业去”之类的话,这样很容易就让孩子觉得他们在为家长学习。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只知道埋头读书,他们怎么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每个家庭应该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的,而且一直要贯彻下去。

  《西游记》中唐僧的伟大理想,就是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取经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多难的危险,唐僧都是矢志不渝的。在大双叉岭差点被吃掉,也没有改变他取经的决心;在金兜洞差点被蒸也未改西行的意念,回回遇难,次次惊险,但是他始终朝着理想进发,百折不挠。这种精神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2、为人处世当以礼让为先

  在唐僧西行路上第一难之后,借宿刘伯钦家。唐僧对刘伯钦的救命之恩是拜谢,对刘伯钦之母则是奉拜。收完悟空之后借宿陈老汉家时,他的借宿词是:“我贫僧是唐朝来的,往西天拜佛求经。适路过此间,天晚,特造檀府借宿一宿,明早不犯天光就行。万望方便一二。”这话不仅简洁明了,态度诚恳,而且礼数周到。在通天河畔的陈家庄,唐僧在教导、训斥悟空兄弟时说:“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这都是育子懂礼的经典之语。

  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一点也是父母应该时刻为孩子做好榜样的。恰恰有些父母就不懂得这一点,当前新闻中的某些缺少家教的“官二代”“富二代”的行径就是明证。难道是孩子的错吗?显然不是,完全是父母教育失误造成的。

  3、培养孩子像放风筝

  怎样培养孩子才是合适的呢?其实我们应该从放风筝的学问中找找答案。放风筝和教育孩子都是要讲究艺术和技巧的。放风筝的人靠的是一根线来掌握风筝,这根线可以决定风筝的舞姿甚至是去留。放风筝的人要想放好风筝需要一定的技巧,还要选择合适的环境,教育孩子何尝不是这样呢?家长是用一颗心来引导孩子的,不使他远离航向,既不能管得太紧,也不能放得太开。就和放风筝一样,一旦线绷得太紧了就要松松,一旦松得太过了,风筝就容易偏离,甚至翻跟头,这时又要紧紧。至于风筝在空中飞得是否精彩,那就看放风筝的人掌控得好坏了。同样,孩子的未来是否精彩,就看家长的教育水平了。

  在《西游记》里,唐僧对悟空兄弟的教育、引导就是如此,看似平时由悟空、八戒和沙僧各自任意发展,可一旦出现是非问题的时候,他总会说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刚收服八戒时,八戒觉得辛苦想要休息,悟空只会说他是想回高老庄。唐僧立刻说道:“你怕吃苦,看来你不是取经之人,那你回去吧”,吓得八戒立刻跪下求饶,乖乖跟着上路。

  悟空在打六贼时,唐僧及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要动不动就取人性命。这对悟空是最有帮助的。如果唐僧对悟空的行为默认,悟空就会以为自己的做法没有任何错误,就会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思想为标准,这是最要不得的。就如父母教育孩子一样。儿童自3岁左右形成自我意识,一切都以自己为基准点,自己喜欢的就要,自己愿意的就做,自己不高兴、不满意了就通过哭闹来表达情绪,这个时候如果父母纵容孩子的行为,那无异于在毁孩子。通过唐僧不断的教育,悟空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狮驼岭抓住白象怪的时候,八戒由于吃了亏,上去抡钉耙就要打妖怪,悟空立刻制止住他说:“你要是打伤了他,他就会流血,这是师父最不愿看到的。”

  这些行为体现了唐僧该“紧”的时候就要“紧”的教育成果。

  那么什么时候该“松”呢?在万寿山五庄观和镇元大仙化解了矛盾后,唐僧没有急于赶路,而是休整了六七天;取回真经后又在通天河畔陈家庄休息了几天。这两次就是正确的调整。第一次休息其实就是向名师学习好的方法,边玩边学也是乐事;第二次是学业有成回归母校,这都是有意义的“松”。

  4、唐僧也有犯错的时候

  既然说唐僧是个好师父,那么他是不是就完美无瑕呢?他的做法都是至真至善的吗?显然不是。唐僧是凡人,他和我们一样也有着种种不足,比如心急、盲从、武断等。他最大的不足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教育弟子之初急于求成,忽视了弟子的感受;二是一开始的时候教育弟子不太注意方式方法;三是弟子在进步,而自己的进步有点慢,也就是不能够与时俱进;四是随着弟子的进步,忽视了自我的控制。做父母的要汲取唐僧的这4个教训,努力做个好家长。

  编辑 王淑娟 [email protected]


相关内容

  • 唐僧启示录2:难忘的职场经历
  • 自从进入大唐化妆品公司后,唐僧还从未出过国.这次海外考察,是天国集团CEO玉帝和大唐分公司董事长李世民批准,且亲自点名要唐僧参加的,并任命他为四人考察小组的组长.唐僧从未受到过如此重视和厚重待遇,有点受宠若惊. 这一切似乎昭示着唐僧的未来一片锦绣.他回到自己的出租屋里,心情异常兴奋.是夜,他彻夜未眠 ...

  • 中考[西游记]名著考点
  • 中考名著<西游记> 一.填空题 1.<西游记>,长篇 章回体神话 小说,是 神话小说 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 玄奘远出西域取经 的事件.在<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中,对此事有详 ...

  • 西游记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 <西游记>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3 [参考答案]为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战胜一切敌人. <西游记>具体写了四十来个故事.作者想像丰富,妙笔生花,许多故事给读者印象极深. 请概述某一故事,并说说从中你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如大闹天宫,孙悟空不满玉皇 ...

  • [西游记]习题及答案汇编
  • <西游记>习题及答案汇编 1.文学名著.(3分)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最 为人熟知.流传最为广泛的一 部名著.唐僧师徒四人形象鲜 明,性格各异,一定给你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你印象最深的 是哪一个?请你写出他的名字 和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同时 谈谈你从他身上获得的人生启 示. ...

  • 大话西游团队(2)
  • 您所在的位置:大话西游团队: 打造高绩效团队的奥秘>正文回目录 开营式 Blog.xiaobin.net 谭晓珊 花香风气暖,云淡日光新,杨柳舒青眼,滋生万象春,到处是一派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光.这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四人奉盛唐公司董事长李世民之命,到万寿山五庄村接受一项为期一个月的新 ...

  • 读西游记有感600字
  • 文/黄文龙 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着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 ...

  • 经典诵读测试题
  • <西游记>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 1.花果山水帘洞位于( ),大唐位于( ),大雷音寺位于( ). A .东胜神洲 B.西牛贺洲 C.南瞻部洲 D.北俱芦洲 2.孙悟空的金箍棒重( ). A .一万零六百斤 B.一万三千五百斤 C .一万三千六百斤 D.一万三千八百斤 3.孙悟空在 ...

  • 论唐僧的领导艺术
  • 引 言 领导科学是以领导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科学揭示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形成关于领导活动的科学理论.领导科学研究的应当是领导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根据当前我国各级各类领导活动的实际情况,我们把领导定义为:领导是由特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领导者影响 ...

  •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西游记]及参考答案
  •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西游记>参考答案 1.为<西游记>中的故事补全题目.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大圣一调芭蕉扇 . 2.<西游记>是我国古代长篇神魔小说, 代 作者 .写 大闹天宫和护送 往西天取经的故事,生动地塑造了 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