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自我分析

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自我分析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 ,简称SWB )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关于SWB 的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感是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质量作出的判断的程度;积极情感是指乐观、愉快、自尊、合群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它不仅会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消极情感是指抑郁、焦虑、紧张、厌倦、自我否定等消极的情感体验,它不仅会减弱免疫系统的功能,而且还有可能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越多消极情感越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就越强。

以下我将就影响我自己主观的幸福感的几点进行自我分析。

一、客观原因

就我个人而言,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以下对我的情况作简单的介绍:父母都是该镇的中学教师,家中与爷爷奶奶同住。父母的性格都很安静,家教传统,自小父母对我的生活不多干涉,尤其是学习方面,基本都是靠自觉性。自十三岁后,我大部分的事都由自己决定,父母只参与讨论。上学一路都很顺利,上高中住校以后,开始懂了父母的用心,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着世界上,可以互相帮助,但绝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让别人帮你,总有一些事是自己的。由于是老师的孩子,难免被拿来比较,所以我的自尊心比较强。性格方面总体来说是比较活泼的。另外,我是独生子女,不是很懂关心别人,这点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发现了,就我身边的同学而言,几乎所有的独生子女都会比较自私,由于家里的宠爱,而不太会去关心别人。总体来说,生活较安定,有稳定的物质保障,较少感受到来来自外界的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有归属感较少感受到孤立无援,对未来充满希望而不是对未来感到希望渺茫或绝望,对所感受或负载的内外信息复杂程度可以承受,而不是因为信息负载过重或所感受到的信息过少而感到无法预测、控制或体验到不安、焦虑与紧张等。

其次是社会因素。由于住在小镇里,比较安全,所以从小就于很多同龄人一起玩,父母也都很放心。小镇流动人口不大,出门都是熟人,经常会一路跟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打招呼。在我的印象里,家乡很少有“案件”,对于小孩子,大人们也都比较放心。不断成长、自由健康的发展,不断地自我完善与进化,同时也包括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并不断成长,是我与许多朋友们的共同特征。总的来说朋友、同事、邻里、社会团体或组织等方面的人际心理支持,包括身体与心理健康的支持,适宜的身体应激系统的支持,满意的生活环境的支持,有安全保障的支持,是我成长的保证。

二、主观原因

1. 人格。对于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时间是相当稳定的,它与稳定的人格特质高度相关。人格的五因素,即:开放性、公正性、宜人性、神经质性和外倾性,它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不同。在吴利国和闫荣双的研究中,神经质和外倾分别与主观幸福感有较高的正相关,而其他三因素不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因此,近年来各国许多理论和实验工作都集中于研究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和外倾之间的相关关系。国内有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表明,主观幸福感与外倾正相关,与神经质负相关。

2. 自尊。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在众多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指标中,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度的最佳指标之一。随着对自我的关注加强,自尊就成为影响其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我自己而言,认为自己比较出色,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缺点,对自我较为满意,自我接纳与和谐程度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较多,消极情感较少。

3. 自我价值感。个体的价值取向(内部取向或外部取向) 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Kennon.M.Sheldon 等的研究表明,对于成人来说,内部价值(如自我成长、自我目标实现、

自我接受等)比外部价值(如健康、财富、地位、形象等)更有可能使人体验到主观幸福感。对于我来说,内部价值(自我目标的实现、学习能力、道德水平等)表现为自我目标的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等。但是,对于自我控制能力, 我还是不能满意。希望能够更有自我约束力。

以上仅为我个人的自我分析。我觉得决定我们幸福与不幸,快乐与否的,不在于我们是谁,我们在什么地方,我们有什么,我们正在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怎么想,所以,追求着便是幸福着。毕淑敏说,“一个人的生命,即使在遭受无比痛苦的折磨,即使是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依然可以感知人间的温暖与幸福。人的精神是任何化验单都无法呈现的,幸福无处不在,只要精神屹立,死亡也为之匍匐。”

总之,作为大学生,虽然心智和生理已经成熟,但是由于还处在学习阶段,社会经历还很浅薄,人际交往还很简单,因此主观幸福感的良差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工作表现和人际交往,自然也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

下面的一段话,是我觉得很有道理的一段话,现在将其摘录在这,作为结尾,希望,幸福来的很简单,来的很满。

一个饿得头昏眼花的人,给他一碗饭,他就觉得很快乐了,这是浅层次的快乐,来的快去的快。因为等肚子不饿了,他又发现太多人吃得比自己更好更高档。

如果一个博览天下精彩,有条件锦衣玉食的人,仍让自己经常为一些小快乐而打动:享受顶级旅游的欢乐,也体味朴实生活的宁静;懂得欣赏名牌的精致,也用得简易手工的原汁原味。这样的快乐就会更丰富,更有定力,也更容易持久。

我希望自己追求后一种的幸福,这与学历和智商基本无关。

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自我分析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 ,简称SWB )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关于SWB 的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感是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质量作出的判断的程度;积极情感是指乐观、愉快、自尊、合群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它不仅会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消极情感是指抑郁、焦虑、紧张、厌倦、自我否定等消极的情感体验,它不仅会减弱免疫系统的功能,而且还有可能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越多消极情感越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就越强。

以下我将就影响我自己主观的幸福感的几点进行自我分析。

一、客观原因

就我个人而言,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以下对我的情况作简单的介绍:父母都是该镇的中学教师,家中与爷爷奶奶同住。父母的性格都很安静,家教传统,自小父母对我的生活不多干涉,尤其是学习方面,基本都是靠自觉性。自十三岁后,我大部分的事都由自己决定,父母只参与讨论。上学一路都很顺利,上高中住校以后,开始懂了父母的用心,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着世界上,可以互相帮助,但绝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让别人帮你,总有一些事是自己的。由于是老师的孩子,难免被拿来比较,所以我的自尊心比较强。性格方面总体来说是比较活泼的。另外,我是独生子女,不是很懂关心别人,这点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发现了,就我身边的同学而言,几乎所有的独生子女都会比较自私,由于家里的宠爱,而不太会去关心别人。总体来说,生活较安定,有稳定的物质保障,较少感受到来来自外界的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有归属感较少感受到孤立无援,对未来充满希望而不是对未来感到希望渺茫或绝望,对所感受或负载的内外信息复杂程度可以承受,而不是因为信息负载过重或所感受到的信息过少而感到无法预测、控制或体验到不安、焦虑与紧张等。

其次是社会因素。由于住在小镇里,比较安全,所以从小就于很多同龄人一起玩,父母也都很放心。小镇流动人口不大,出门都是熟人,经常会一路跟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打招呼。在我的印象里,家乡很少有“案件”,对于小孩子,大人们也都比较放心。不断成长、自由健康的发展,不断地自我完善与进化,同时也包括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并不断成长,是我与许多朋友们的共同特征。总的来说朋友、同事、邻里、社会团体或组织等方面的人际心理支持,包括身体与心理健康的支持,适宜的身体应激系统的支持,满意的生活环境的支持,有安全保障的支持,是我成长的保证。

二、主观原因

1. 人格。对于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时间是相当稳定的,它与稳定的人格特质高度相关。人格的五因素,即:开放性、公正性、宜人性、神经质性和外倾性,它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不同。在吴利国和闫荣双的研究中,神经质和外倾分别与主观幸福感有较高的正相关,而其他三因素不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因此,近年来各国许多理论和实验工作都集中于研究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和外倾之间的相关关系。国内有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表明,主观幸福感与外倾正相关,与神经质负相关。

2. 自尊。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在众多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指标中,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度的最佳指标之一。随着对自我的关注加强,自尊就成为影响其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我自己而言,认为自己比较出色,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缺点,对自我较为满意,自我接纳与和谐程度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较多,消极情感较少。

3. 自我价值感。个体的价值取向(内部取向或外部取向) 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Kennon.M.Sheldon 等的研究表明,对于成人来说,内部价值(如自我成长、自我目标实现、

自我接受等)比外部价值(如健康、财富、地位、形象等)更有可能使人体验到主观幸福感。对于我来说,内部价值(自我目标的实现、学习能力、道德水平等)表现为自我目标的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等。但是,对于自我控制能力, 我还是不能满意。希望能够更有自我约束力。

以上仅为我个人的自我分析。我觉得决定我们幸福与不幸,快乐与否的,不在于我们是谁,我们在什么地方,我们有什么,我们正在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怎么想,所以,追求着便是幸福着。毕淑敏说,“一个人的生命,即使在遭受无比痛苦的折磨,即使是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依然可以感知人间的温暖与幸福。人的精神是任何化验单都无法呈现的,幸福无处不在,只要精神屹立,死亡也为之匍匐。”

总之,作为大学生,虽然心智和生理已经成熟,但是由于还处在学习阶段,社会经历还很浅薄,人际交往还很简单,因此主观幸福感的良差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工作表现和人际交往,自然也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

下面的一段话,是我觉得很有道理的一段话,现在将其摘录在这,作为结尾,希望,幸福来的很简单,来的很满。

一个饿得头昏眼花的人,给他一碗饭,他就觉得很快乐了,这是浅层次的快乐,来的快去的快。因为等肚子不饿了,他又发现太多人吃得比自己更好更高档。

如果一个博览天下精彩,有条件锦衣玉食的人,仍让自己经常为一些小快乐而打动:享受顶级旅游的欢乐,也体味朴实生活的宁静;懂得欣赏名牌的精致,也用得简易手工的原汁原味。这样的快乐就会更丰富,更有定力,也更容易持久。

我希望自己追求后一种的幸福,这与学历和智商基本无关。


相关内容

  • 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SHANDONG 2007年第52卷第1期(总第210期) andSocial NORMALUNIVEIIb'rrY(I-lmnanitiesSdemes) 2307 V01.52No.1(General No.210) 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及其相 ...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
  • 心理与行为研究2<黼,4(1):49-54 stlld耙s蟛Psycholog:yamtBehavior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 吉 楠 李幼穗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天津300074) 摘要根据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文献和已有的研究经验,编制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

  •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3)
  • 2009年第6期(总第168期) 广西社会科学 GUANGXISHEHUIKEXUE NO.6,2009 (Cumulatively,NO.168) 主观幸福感研究信达① [美国]威廉・佩沃特1著李莹2译 (1.美国西南明尼苏达州立大学,苏达州马歇尔布55199:2.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天津3 ...

  • 积极的心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关系探析
  • 积极的心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关系探析 作者:王晓敏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13期 摘 要: 本研究以处在适应与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广州地区784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考察了其主观幸福感和社会适应行为的基本状况,并对社会适应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予以实证分析.研究发现: ...

  • 本科生论文范本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高三与大一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王桂平 所在学院 学院 专 业 心理学 班级(届) 2007 级 完成日期 2011 年 5 月 10 日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前言„„„„„„„„„„„„„„„„„„„„() ...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教育心理学>2009年01月12日 星期一 15:59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 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 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 ...

  • 韩雅雯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开题报告
  • 廊 坊 师 范 学 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 加副标题以某小学为例 学生姓名:韩雅雯 指导教师:张学仁 二级学院:教育学院 专 业:教育学 年 级:2012级 学 号:[1**********] 完成日期:2015年8月30日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一. ...

  • 积极组织心理学
  • 积极组织行为学 积极组织行为学是组织行为学科在21世纪才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 由鲁森斯于2002年正式提出, 强调对人类心理优势的开发与管理.与传统组织行为学将研究领域的重点放在解决管理者和员工的机能失调.冲突.工作压力等问题上所不同的是, 积极组织行为学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采取积极的方法和怎样发挥员 ...

  • 中国人的人格与心理健康
  •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2):234~240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中国人的人格与心理健康* 崔 红1,3 王登峰2,3 (1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北京100853) (2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3天津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