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高一化学: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第1单元 课时3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从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角度理解不同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了解影响它们转化的因素。

2. 通过抓住硫元素化合价相同或不同物质间的转化,整理归纳含硫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依据物质的内在联系整理归纳化学知识的能力。

3. 通过对含硫物质的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循环过程,学会逻辑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构建知识网络图。

三、设计思路

本课试图由 构建知识网络”,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从元素观的角度认识和把握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教学内容以“硫元素的存在形式”为开始,通过“交流与讨论1”根据硫的不同价态列举含硫物质,在此基础上,引出“交流与讨论2”学习常见的含硫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讨论其中的转化规律,重点强调“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相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接着提出“如何实现从硫单质制备硫酸钠”的问题,对转化规律进行实际运用后,进一步利用教材的“整理与归纳1”完善知识网络图的构建。

四、教学过程

[引入](ppt2)我们已经学习了SO 2和H 2SO 4这两种重要的含硫化合物,你还知道在自然界中哪些物质中存在硫元素吗?在这些物质中硫元素以什么形式存在?

[回答]火山喷口附近、含硫矿物、石膏(CaSO4·2H 2O) 、芒硝(Na2SO 4·10H 2O) 等。(ppt 3)

[板书]一、硫元素的存在形式

[视频](ppt4)硫元素的存在形式

[板书]存在形式 游离态

[提问]硫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哪些?列举一些含硫元素的物质,并按硫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类。

(学生完成教材93页交流与讨论1)

[小结]主要化合价有:-2 、0 、+4 、+6 (ppt5)

S S S S

H 2S

Na 2S

HgS S SO 2 H 2SO 3 Na 2SO 3

-2 0 +4 +6 SO 3 H 2SO 4 Na 2SO 4

CuSO 4

[设问] 人类对硫元素的利用,从本质上看,就是实现硫与含硫化合物的相

互转化,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转化呢?

[板书] 二、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ppt6)

(学生完成教材94页交流与讨论2,教师给予适当讲解、指导)

[小结](1)S + Hg = HgS

硫化汞没有毒性,可以用硫处理散落在地上的汞,这样就可以防止汞中毒了。

(2)工业上或实验室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Na 2SO 3+H2SO 4=Na2SO 4+SO2↑+H2O

(3)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亚硫酸钠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钠,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Na 2SO 3+O2=2Na 2SO 4 ,Na 2SO 3应密封保存。

(4)实验室常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尾气,生成亚硫酸钠。 2NaOH+SO2=Na2SO 3+H2O

[讨论](ppt7)请同学们判断以上四个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如果从化合价的角度来考虑,物质什么时候具有氧化性,什么时候具

有还原性?(以硫元素为例)

[回答]元素处在最高价(+6) 只有氧化性,处在最低价(-2) 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0、+4) 既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追问]怎样实现相同或不相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的转化?

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相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

[交流与讨论3] (ppt8)某地区盛产硫磺,如何实现从硫单质制备硫酸钠? (学生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制备路线,教师小结) Na 2SO 3 Na 2SO 4

S SO 2 SO 3 H 2SO 4

[分组竞赛](ppt9~10)教材第94页“整理与归纳1”。

写出实现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如果是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请写出离子方程式。注意反应的条件。

[提示]探讨物质的反应类型,可以从酸碱型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氧还型反应、特殊反应出发进一步研究。比如SO 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发生酸碱型反应,同时SO 2中的硫元素是的价态是+4,化合价可升也可降,故也可以发生氧还型反应。

点燃

① S + Hg = HgS ② S + O2 = SO 2

③ 2SO 2+O2 催化剂2SO 3 ④ SO 3 + H2O = H2SO 4 ⑤ 2NaOH+SO2=Na2SO 3+H2O 2OH -+SO2 = SO32-+H2O ⑥ H 2O+SO2 H 2SO 3

⑦2Na 2SO 3+O2=2Na 2SO 4

⑧2NaOH+H2SO 4 = Na2SO 4+H2O H ++OH- = H2O

⑨BaCl 2+H2SO 4 = BaSO4↓+2HCl Ba 2++SO42- = BaSO4↓

[整理与归纳2](ppt 11)硫与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在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举例说明。

(复习接触法制硫酸的原理)

[课堂练习](ppt12)

1. 下列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 2S 2 B. H2SO 4 2

C. SO42- 4 D. SO32- 2

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酸是( )

A. 碳酸 B. 亚硫酸

C. 硫酸 D. 高氯酸

答案:1.A ;2.B 。

第1单元 课时3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从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角度理解不同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了解影响它们转化的因素。

2. 通过抓住硫元素化合价相同或不同物质间的转化,整理归纳含硫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依据物质的内在联系整理归纳化学知识的能力。

3. 通过对含硫物质的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循环过程,学会逻辑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构建知识网络图。

三、设计思路

本课试图由 构建知识网络”,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从元素观的角度认识和把握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教学内容以“硫元素的存在形式”为开始,通过“交流与讨论1”根据硫的不同价态列举含硫物质,在此基础上,引出“交流与讨论2”学习常见的含硫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讨论其中的转化规律,重点强调“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相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接着提出“如何实现从硫单质制备硫酸钠”的问题,对转化规律进行实际运用后,进一步利用教材的“整理与归纳1”完善知识网络图的构建。

四、教学过程

[引入](ppt2)我们已经学习了SO 2和H 2SO 4这两种重要的含硫化合物,你还知道在自然界中哪些物质中存在硫元素吗?在这些物质中硫元素以什么形式存在?

[回答]火山喷口附近、含硫矿物、石膏(CaSO4·2H 2O) 、芒硝(Na2SO 4·10H 2O) 等。(ppt 3)

[板书]一、硫元素的存在形式

[视频](ppt4)硫元素的存在形式

[板书]存在形式 游离态

[提问]硫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哪些?列举一些含硫元素的物质,并按硫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类。

(学生完成教材93页交流与讨论1)

[小结]主要化合价有:-2 、0 、+4 、+6 (ppt5)

S S S S

H 2S

Na 2S

HgS S SO 2 H 2SO 3 Na 2SO 3

-2 0 +4 +6 SO 3 H 2SO 4 Na 2SO 4

CuSO 4

[设问] 人类对硫元素的利用,从本质上看,就是实现硫与含硫化合物的相

互转化,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转化呢?

[板书] 二、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ppt6)

(学生完成教材94页交流与讨论2,教师给予适当讲解、指导)

[小结](1)S + Hg = HgS

硫化汞没有毒性,可以用硫处理散落在地上的汞,这样就可以防止汞中毒了。

(2)工业上或实验室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Na 2SO 3+H2SO 4=Na2SO 4+SO2↑+H2O

(3)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亚硫酸钠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钠,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Na 2SO 3+O2=2Na 2SO 4 ,Na 2SO 3应密封保存。

(4)实验室常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尾气,生成亚硫酸钠。 2NaOH+SO2=Na2SO 3+H2O

[讨论](ppt7)请同学们判断以上四个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如果从化合价的角度来考虑,物质什么时候具有氧化性,什么时候具

有还原性?(以硫元素为例)

[回答]元素处在最高价(+6) 只有氧化性,处在最低价(-2) 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0、+4) 既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追问]怎样实现相同或不相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的转化?

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相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

[交流与讨论3] (ppt8)某地区盛产硫磺,如何实现从硫单质制备硫酸钠? (学生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制备路线,教师小结) Na 2SO 3 Na 2SO 4

S SO 2 SO 3 H 2SO 4

[分组竞赛](ppt9~10)教材第94页“整理与归纳1”。

写出实现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如果是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请写出离子方程式。注意反应的条件。

[提示]探讨物质的反应类型,可以从酸碱型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氧还型反应、特殊反应出发进一步研究。比如SO 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发生酸碱型反应,同时SO 2中的硫元素是的价态是+4,化合价可升也可降,故也可以发生氧还型反应。

点燃

① S + Hg = HgS ② S + O2 = SO 2

③ 2SO 2+O2 催化剂2SO 3 ④ SO 3 + H2O = H2SO 4 ⑤ 2NaOH+SO2=Na2SO 3+H2O 2OH -+SO2 = SO32-+H2O ⑥ H 2O+SO2 H 2SO 3

⑦2Na 2SO 3+O2=2Na 2SO 4

⑧2NaOH+H2SO 4 = Na2SO 4+H2O H ++OH- = H2O

⑨BaCl 2+H2SO 4 = BaSO4↓+2HCl Ba 2++SO42- = BaSO4↓

[整理与归纳2](ppt 11)硫与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在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举例说明。

(复习接触法制硫酸的原理)

[课堂练习](ppt12)

1. 下列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 2S 2 B. H2SO 4 2

C. SO42- 4 D. SO32- 2

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酸是( )

A. 碳酸 B. 亚硫酸

C. 硫酸 D. 高氯酸

答案:1.A ;2.B 。


相关内容

  • 11集体备课教案
  • 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2014.12.05 地点:田家炳中学A区四楼小会议室 备课组:高一化学组 主备人:石显芳 课题: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反馈上周集体备课实施情况 上周集体备课内容为<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张芳老师对于整个教学的流程做了大致地讲解 ...

  • 高一化学反应在高考无机框图推断题中的体现
  • 高一化学反应在高考无机框图推断题中的体现 隆林中学高一化学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无机框图推断题突破的一般策略. 2.让学生学会挖掘隐信息,学会应用特殊的化学反应形式思考突破. 3. 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化学反应结合某些性质进行归类,有序贮存以备检索. 4.培养学生发散.联想.归纳.整合.提 ...

  • 模块综合检测
  • 模块综合检测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2014·四川新津中学高一月考) 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F 的结构示意图: - B .CH 4分子的比例模型: C .CCl 4的电子式: D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 答案: ...

  • 名师支招4:给准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建议
  • 给准高一学生学好化学的几点建议 一.化学学科的特点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对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进行探究并找出其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是以实验为依据的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科学.它是自然学科,不是人文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或不常见的物质.所以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学 ...

  • 专题一 走近细胞.细胞的分子组成
  • 专题一  走近细胞.细胞的分子组成 考点解读 1.内容: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Ⅰ (2)多种多样的细胞 Ⅱ (3)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Ⅱ (4)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Ⅱ (5)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Ⅰ 2.解读: 本单元是生物的物质基础,知识点难度较低,主要是基础知识,蛋白质的相关计算及氨 ...

  • 高一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 综合能力检测(四) (第四章)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Cl 2B .N 2NO 2 C D 解析 Cl 2属反应,A 与O 2反应可生成NO ...

  • 高一化学必修二讲义
  •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1.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 长周期(第4.5.6周期) 周期表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 ...

  • 高一必修一化学期末推断题专练
  • 专题 推断题解题技巧 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 2.CuO .Fe 3O 4.C .FeS (硫化亚铁) 蓝色:CuSO 4•5H 2O .Cu (OH )2 ...

  •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
  •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 .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 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