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隋唐到明清对中国美术史的贡献

作业题目:《浅析唐宋到明清对中国美术史的贡献》 学 院: 艺术与服装学院

专业班级: 环设1402班

谢振男(1410540207)

时 间: 2016年 12月1日

浅析唐宋到明清对中国美术史的贡献

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创造多种称之为美术的人工造物。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个性和深厚内涵。中国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丰富多样的形态和深远厚实的内涵,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而整个美术史上最瑰丽绚烂的一页便是唐宋到明清的美术。

中国美术在初唐和盛唐获得全面发展,呈现蓬勃向荣的欣欣景象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发达的经济,使得隋唐工艺美术具有舒展博大的气势、 精巧圆婉的装饰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而中国美术具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则是出现在了宋代,宋代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及审美意识,它的创造原则至今也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元代美术的风格则是粗犷、豪放和刚劲。中国美术在明朝又是一个强盛的时代,各类美术都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继承了宋代以来对美学的追求,并向程式化和完善化发展,具端正、简约、健实等特点。而中国美术在清代更加趋于完善化,其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手法丰富,远远地超越了前代,出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大局面。但在1840年得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美术的生产格局、产品结构、工艺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呈现出新面貌。

隋唐五代是美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唐代,国运昌盛,世风浩荡,思想文化的活跃,中外交流的增强,进一步促进了美术的繁荣,美术至此全面走向成熟,绘画领域不断扩大,分科日趋明显,各类渐成独立画科。也是壁画的鼎盛时期,其创作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可谓空前绝后。而其代表作就是各公主王侯的墓画。主要分为墓室壁画、壁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五代花鸟画、画学论著等。

隋唐山水画不但独立出来,而且形成了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种风格迥异的流派。青绿山水以展子虔、李思训父子为代表,水墨山水以王维、张璪为代表,五代则以荆浩、董源等为代表。隋唐洛阳、长安等寺庙道观壁画非常兴盛,创作规模宏大,名家高手云集,较有名的如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录》,朱景玄的《唐朝名画记》,段成式的《寺塔记》,李嗣真的《画后品》等。而到了宋代,比较有名的书法家们——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柳凝式,有名的画家有,善于画山水画的李成、范宽、王十元、许道宁、王希孟、赵伯驹等,南宋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唐代手工业发达, 工艺美术呈现新水平, 陶瓷、染织、金银器、漆器、铜镜等在设计和制作上呈现出造型精巧、色彩华丽、纹样新颖活泼、品种丰富的特点。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 瓷窑分布范围广, 规模大。青瓷以南方浙江的“越窑”为代表, 白瓷以北方河北“邢窑”为最佳, 邢窑与越窑齐名, 因而有“南青北白”之说。唐瓷器形趋于圆浑饱满, 多仿瓜形、花形的造型, 并且日渐向实用化发展。唐代瓷器纹饰以花卉为主, 装饰方法繁多, 有印花、洒花、堆贴、釉

下彩和绞釉绞胎等。装饰纹样既有本民族特色, 又大胆吸收融合外来精华, 花鸟瑞兽题材占有重要位置。其中釉下彩是先在素胎上画彩, 然后上釉, 这是迈向彩绘装饰的开创性一步, 在陶瓷装饰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朝的彩陶艺术也有了很大发展, 最大的成就是人们后来所熟知的“唐三彩”。 特别是“唐三彩”塑像, 驰誉世界。从已经见到的“唐三彩”作品来看, 体态健美, 造型逼真, 色彩辉煌艳丽, 确实是工艺品的佳作。唐三彩, 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 以高岭土做胎料, 经过挑选、舂料、淘洗、沉淀、侵润、揉捏等工序后, 清除杂质, 塑造出形象。器型施釉后入窑经过800~900℃的高温焙烧, 彩釉和各种着色剂因高温熔化并向四周扩散流动, 形成斑驳灿烂而富有变化的彩色釉。

从现代的陶瓷史上认为, 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因为在唐以前, 只有单色釉, 最多就是两色釉的并用, 在我国的汉代, 已经有了两色, 就是黄色和绿色的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那么到了唐代以后, 就是说这种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得到了运用。唐代以后的各类低温釉和釉上彩瓷, 大部分都是在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上发展起来的, 如宋三彩, 辽三彩等。

宋代则是贞观古代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皇家“五大官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在唐、五代就有“南青北白”之说,在此基础上宋代陶瓷有所改进和创新,形成自由奔放、雅俗共赏的时代风格,开创了“南北各异”“官民有别”的多元格局。宋代推崇“文治”,历代帝王雅好文艺,使书法更为盛行。与前代讲究法度书风不同,在文人的推动下,宋代书法更注重意境的表达,强调要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尚意”而“韵胜”的独特风格。

明清五百年间的美术有很大发展,取得了丰富而卓越的成就。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和水墨写意花鸟画,有很大发展。揭示自然物象的美和通过山水花鸟画艺术以寄情寓性以及对笔墨的状物抒情的追求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绘画中的木版插图和木版年画相应也得到蓬勃发展。

明清两代都建都在北京,其文化艺术承前代并继续发展,不断提高,同时个少数民族文化不断接触,对中国美术产生了一些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这一时期,不断与东南亚各国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相接触,不断引入外国文化,是指与中国美术巧妙结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时代风貌。

在宋王朝统一中国后,继前朝设立画院并不断加以扩大,宋代的画院成为全国绘画创作的中心。《清明上河图》更是世界美术史中的一颗明星,它历经八九百年的沧桑岁月,饱经劫难,最终幸免于难,得以保存下来。“元四家”是黄公望、倪瓒、吴镇和王蒙,他们的山水画代表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高峰。自元代以后,江南苏州一带,成为文人荟萃之地,许多著名画家云集苏州。清代扬州八怪,是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实际上当时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重要画家不止八人,约有十六、七人,“八”并非确数。之所以称他们为怪,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墨守成规,他们离经叛道,奇奇怪怪,

而且大多个

性很强,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成为“八怪”。

敦煌莫高窟,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清单”。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至唐代是达到最盛,到武则天时期则已超过千窟,且一直延续到元代。场面宏伟庄严真切,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版画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分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其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得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和地位。而一些优秀作品也跻身世界美术之中,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到中国明清时期,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市民文学的繁荣,而区域繁荣昌盛。

从唐宋到明清,中国各门各类的美术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许多类美术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个长时期内,出现了无数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美术史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美术史上一颗颗闪亮的明星,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与地位。

中国美术如同中国历史一般灿烂,波澜壮阔。上完这一学期的中国美术史课程,我对中国美术的了解又多了一些,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总结如下:

1. 美是共通的,如古典美术和现代美术,西方美术和东方美术,虽然风格各异,但欣赏时的心情大致是相同的;

2. 在雕塑和陶瓷等方面,很多现在的作品和古代作品很是相像,应该也是取自古人的灵感,这也是老师在课上一再提到的;

3. 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也容易形成流派;

4. 尽管大部分美术作品都具备某个时代共同的特征,但艺术家本人的性格也不可忽视,很多艺术家本身的修养和艺术风格对其作品的影响更为明显;

5. 中国的封建社会很封闭,制度方面发展甚慢,对文化的包容做得也不够好,正因如此,能流传到今的高成就艺术作品不是很多。

滕固著. 唐宋绘画史[M]. 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 1958

王祥. 隋唐时期宗教文化与政治制度对书画传承的影响[J]. 齐齐哈尔大学 2015 薛永年等著. 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牛志远. 浅析由唐到宋的仕女画风格流变[J]. 大众文艺. 2012(21)

作业题目:《浅析唐宋到明清对中国美术史的贡献》 学 院: 艺术与服装学院

专业班级: 环设1402班

谢振男(1410540207)

时 间: 2016年 12月1日

浅析唐宋到明清对中国美术史的贡献

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创造多种称之为美术的人工造物。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个性和深厚内涵。中国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丰富多样的形态和深远厚实的内涵,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而整个美术史上最瑰丽绚烂的一页便是唐宋到明清的美术。

中国美术在初唐和盛唐获得全面发展,呈现蓬勃向荣的欣欣景象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发达的经济,使得隋唐工艺美术具有舒展博大的气势、 精巧圆婉的装饰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而中国美术具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则是出现在了宋代,宋代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及审美意识,它的创造原则至今也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元代美术的风格则是粗犷、豪放和刚劲。中国美术在明朝又是一个强盛的时代,各类美术都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继承了宋代以来对美学的追求,并向程式化和完善化发展,具端正、简约、健实等特点。而中国美术在清代更加趋于完善化,其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手法丰富,远远地超越了前代,出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大局面。但在1840年得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美术的生产格局、产品结构、工艺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呈现出新面貌。

隋唐五代是美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唐代,国运昌盛,世风浩荡,思想文化的活跃,中外交流的增强,进一步促进了美术的繁荣,美术至此全面走向成熟,绘画领域不断扩大,分科日趋明显,各类渐成独立画科。也是壁画的鼎盛时期,其创作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可谓空前绝后。而其代表作就是各公主王侯的墓画。主要分为墓室壁画、壁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五代花鸟画、画学论著等。

隋唐山水画不但独立出来,而且形成了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种风格迥异的流派。青绿山水以展子虔、李思训父子为代表,水墨山水以王维、张璪为代表,五代则以荆浩、董源等为代表。隋唐洛阳、长安等寺庙道观壁画非常兴盛,创作规模宏大,名家高手云集,较有名的如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录》,朱景玄的《唐朝名画记》,段成式的《寺塔记》,李嗣真的《画后品》等。而到了宋代,比较有名的书法家们——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柳凝式,有名的画家有,善于画山水画的李成、范宽、王十元、许道宁、王希孟、赵伯驹等,南宋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唐代手工业发达, 工艺美术呈现新水平, 陶瓷、染织、金银器、漆器、铜镜等在设计和制作上呈现出造型精巧、色彩华丽、纹样新颖活泼、品种丰富的特点。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 瓷窑分布范围广, 规模大。青瓷以南方浙江的“越窑”为代表, 白瓷以北方河北“邢窑”为最佳, 邢窑与越窑齐名, 因而有“南青北白”之说。唐瓷器形趋于圆浑饱满, 多仿瓜形、花形的造型, 并且日渐向实用化发展。唐代瓷器纹饰以花卉为主, 装饰方法繁多, 有印花、洒花、堆贴、釉

下彩和绞釉绞胎等。装饰纹样既有本民族特色, 又大胆吸收融合外来精华, 花鸟瑞兽题材占有重要位置。其中釉下彩是先在素胎上画彩, 然后上釉, 这是迈向彩绘装饰的开创性一步, 在陶瓷装饰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朝的彩陶艺术也有了很大发展, 最大的成就是人们后来所熟知的“唐三彩”。 特别是“唐三彩”塑像, 驰誉世界。从已经见到的“唐三彩”作品来看, 体态健美, 造型逼真, 色彩辉煌艳丽, 确实是工艺品的佳作。唐三彩, 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 以高岭土做胎料, 经过挑选、舂料、淘洗、沉淀、侵润、揉捏等工序后, 清除杂质, 塑造出形象。器型施釉后入窑经过800~900℃的高温焙烧, 彩釉和各种着色剂因高温熔化并向四周扩散流动, 形成斑驳灿烂而富有变化的彩色釉。

从现代的陶瓷史上认为, 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因为在唐以前, 只有单色釉, 最多就是两色釉的并用, 在我国的汉代, 已经有了两色, 就是黄色和绿色的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那么到了唐代以后, 就是说这种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得到了运用。唐代以后的各类低温釉和釉上彩瓷, 大部分都是在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上发展起来的, 如宋三彩, 辽三彩等。

宋代则是贞观古代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皇家“五大官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在唐、五代就有“南青北白”之说,在此基础上宋代陶瓷有所改进和创新,形成自由奔放、雅俗共赏的时代风格,开创了“南北各异”“官民有别”的多元格局。宋代推崇“文治”,历代帝王雅好文艺,使书法更为盛行。与前代讲究法度书风不同,在文人的推动下,宋代书法更注重意境的表达,强调要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尚意”而“韵胜”的独特风格。

明清五百年间的美术有很大发展,取得了丰富而卓越的成就。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和水墨写意花鸟画,有很大发展。揭示自然物象的美和通过山水花鸟画艺术以寄情寓性以及对笔墨的状物抒情的追求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绘画中的木版插图和木版年画相应也得到蓬勃发展。

明清两代都建都在北京,其文化艺术承前代并继续发展,不断提高,同时个少数民族文化不断接触,对中国美术产生了一些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这一时期,不断与东南亚各国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相接触,不断引入外国文化,是指与中国美术巧妙结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时代风貌。

在宋王朝统一中国后,继前朝设立画院并不断加以扩大,宋代的画院成为全国绘画创作的中心。《清明上河图》更是世界美术史中的一颗明星,它历经八九百年的沧桑岁月,饱经劫难,最终幸免于难,得以保存下来。“元四家”是黄公望、倪瓒、吴镇和王蒙,他们的山水画代表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高峰。自元代以后,江南苏州一带,成为文人荟萃之地,许多著名画家云集苏州。清代扬州八怪,是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实际上当时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重要画家不止八人,约有十六、七人,“八”并非确数。之所以称他们为怪,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墨守成规,他们离经叛道,奇奇怪怪,

而且大多个

性很强,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成为“八怪”。

敦煌莫高窟,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清单”。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至唐代是达到最盛,到武则天时期则已超过千窟,且一直延续到元代。场面宏伟庄严真切,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版画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分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其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得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和地位。而一些优秀作品也跻身世界美术之中,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到中国明清时期,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市民文学的繁荣,而区域繁荣昌盛。

从唐宋到明清,中国各门各类的美术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许多类美术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个长时期内,出现了无数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美术史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美术史上一颗颗闪亮的明星,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与地位。

中国美术如同中国历史一般灿烂,波澜壮阔。上完这一学期的中国美术史课程,我对中国美术的了解又多了一些,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总结如下:

1. 美是共通的,如古典美术和现代美术,西方美术和东方美术,虽然风格各异,但欣赏时的心情大致是相同的;

2. 在雕塑和陶瓷等方面,很多现在的作品和古代作品很是相像,应该也是取自古人的灵感,这也是老师在课上一再提到的;

3. 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也容易形成流派;

4. 尽管大部分美术作品都具备某个时代共同的特征,但艺术家本人的性格也不可忽视,很多艺术家本身的修养和艺术风格对其作品的影响更为明显;

5. 中国的封建社会很封闭,制度方面发展甚慢,对文化的包容做得也不够好,正因如此,能流传到今的高成就艺术作品不是很多。

滕固著. 唐宋绘画史[M]. 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 1958

王祥. 隋唐时期宗教文化与政治制度对书画传承的影响[J]. 齐齐哈尔大学 2015 薛永年等著. 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牛志远. 浅析由唐到宋的仕女画风格流变[J]. 大众文艺. 2012(21)


相关内容

  • 中国文化史概要电子书
  • 目录 目录 第一编 历代典章 制度 第一章 古代礼制 李学勤 礼的内容和意义 礼制举例 关于宗法 关于姓氏 第二章 古代法制 刘海年 夏商周法制 战国秦汉法制 魏晋隋唐法制 宋元明清法制 古代法制的特点 第三章 历代官制 谭家健 周秦两汉官制 魏晋南北朝官制 隋唐官制 宋辽金元官制 明清官制 中华民 ...

  • 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论文选题
  • 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论文选题 乔健 1. 戴震研究: 2.章学诚与<文史通义>研究: 3.冯友兰研究: 4.钱穆研究: 5.唐君毅研究: 6.徐复观研究: 7.余英时研究: 8.牟宗三研究: 9.杜维明研究: 10.林毓生研究: 11.许倬云研究: 12.刘述先研究: 13.现代新儒家研究 ...

  • 略说佛教对隋唐美术发展的影响
  • 略说佛教对隋唐美术发展的影响 一.佛教对隋唐时期绘画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美术中,不论是建筑.雕刻,还是绘画,凡是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无不与佛教渊源深厚.其中,尤其是佛教绘画在我国绘画史上更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绘画空前繁荣,凡从事绘画的艺术家几乎都能创作佛画,佛画已然成了绘画的中心,历代艺术评 ...

  •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考研初试历年试题总结
  • 1.画像石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唐三彩 2.<历代名画记> 1.石窟艺术 2.元四家 1.青铜艺术 2.吴带当风 3.扬州八怪 1.岩画 2.马踏匈奴 3.步辇图 1.飞天 2.唐三彩 3.马踏飞燕 4.吴门四家3.哥特式艺术4.立体主义艺术3.威尼斯画派4.印象派5.浪漫主义绘 ...

  • 中国古代文化1
  • 三.中国古代文化史 [专题线索梳理] 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时期重要的思想.科学技术.宗教.史学.文学.艺术等内容.其中思想.科学技术.文学是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1.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发展.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等内容. ①百家争鸣:春秋时老子着有< ...

  • 201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导学案
  • 隆兴乡初级中学校导学案 1.掌握考试范围内的基本知识点. 2.培养分类归纳知识的能力. 3.培养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分类归纳知识并记住.学习难点:运用考点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预习案] (一)明确七年级下册中考范围并在教材目录上勾划好 2课: "贞观之治" 7课 ...

  • 浅析中国古代宰相制度
  • 浅析中国古代宰相制度 李佳晔 (中央民族大学固际教育学院,100081) [摘要]尽管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谋求我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但中国政治改革始终举步维艰.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不仅需要不断的自我创新来加以改善.吏需要善于借鉴已有的历史经验来加以推动.宰相制度作,9职官制度的典型.不仅历史 ...

  • 中国美术史笔记 口诀_
  • 第一章 原始美术 (一)原始陶器艺术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彩陶代表 ...

  • 中国史研究百期总目
  • 1979年第1期(总1期) 毛泽东同志给郭沫若同志的信(手迹) 有关<易经>的信 郭沫若 治史遗简及晋长沙王刈卒年考 陈垣 批判封建主义,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不懈 本刊评论员 "四人帮"神化秦始皇驳议 周年昌.李祖德.谢桂华 清官海瑞 刘重日.曹贵林 论农民的皇权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