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第二章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与地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通过地图,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 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情况,通过阅读统计图表和中国地形图,归纳出我国的地形具有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3. 能结合自己认知,谈出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农业生产、人口分布、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层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识别地形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对中国地形地势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思想。

重点:地形各级阶梯的特征及其影响。

突破重点法:我们可以通过地图册和课本资料来了解并与学生讨论探讨的方法化解问题

难点:地形三级阶梯对我国的影响

处理难点法:可以通过课本相关内容和其他资料来解释 教学方法:讲授,探讨思考法,与同学们对话探究的方法 教学工具:课本,地图册,地形图。

三分钟教育: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并讲述

首先让同学阅读课本的第27页到第36页内容并与与地图册一起来看图读图探讨及思考这些问题,围绕着这些内容来让同学们掌握这节课知识内容。

(1)有没有同学知道,在地球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2)我们为什么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呢?他们呈现出什么特点? 答:①类型齐全。

②纵横交错、相互交织。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间夹着山脉,山脉间又镶嵌着平原、高原、盆地。

③在每一种地形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我国各地形分布情况:

(1)高原: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贵高原在西南,黄土高原在北方,内蒙古高原在黄土高原北面。

(2)平原:集中在东部,这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如东南丘陵,地形起伏和缓,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这里。

(4)盆地:主要位于群山环抱中。主要的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山地、高原占有很大比例,如果再加上丘陵,比例可以达到70%.这说明山区在我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1)我国山脉的走向主要有哪几个方向?

(生答)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2)在几个主要方向上有哪几条山脉?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③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⑤弧形走向的有喜马拉雅山。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球陆地表面地形类型,掌握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 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情况,通过阅读统计图表和中国地形图,归纳出我国的地形具有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农业生产、人口分布、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巩固练习:

问:有没有同学知道,在地球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答: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问:我国山脉的走向主要有哪几个方向?

答: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板书设计: 地形与地势

地球陆地表面有地形类型

为什么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呢?他们呈现出什么特点?

我国各地形分布情况

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布置作业:

内容: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地理填充册的第13页到第17页 要求:比较充分回忆学习内容

目的:让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纠正一些错误

检查方法:抽查,提问,打分,总结

组长签字:

课后反思

第二节, 气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通过对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读图分析,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3. 在图中掌握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其依据,掌握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教学过程与方法:以同学们一起为主的学习探讨我国气候特征和老师主导教学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来比较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2. 认同地理学习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

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2、在图中掌握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其依据,掌握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突破重点法: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和看课本里面相关图和地图册 难点:在图中掌握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其依据。

处理难点法:通过读图并结合让同学们解释并知道,然后提问,比赛的方式来讲解。

教学方法:讲授,探讨思考法,与同学们对话探究的方法 教学工具:课本,地图册。地球仪和相关书面资料

三分钟教育: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并讲述

首先让同学阅读课本的第页到第页内容并与与地图册一起来看图读图探讨及思考这些问题,围绕着这些内容来让同学们掌握这节课知识内容。随着科学发展的脚步,手机也进入了互联时代,今年春节在阿勒泰的买买提和在和田上学的姐姐用可视手机互通了电话,这是两人手机上的画面,请大家看一看,这两幅图片导入新课。运用课件播放阿勒泰冰雕艺术和和田春季开花的人民来导入新课。还有我们国家其他地方。如,今年春节在黑龙江小娜和在海南省上学的姐姐用可视手机互通了电话,这是两人手机上的画面,请大家看一看,这两幅图片导入新课。

方法2. 运用课件播放哈尔滨冰雕艺术节的录像和海南岛的人们在大海中嬉戏的录像,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方面从感性材料入手,感受南北气温冬季景观和人们活动的差异,从而引出气温的差异。另一方面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地理。

《1》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

《2》比较一下,在冬至日,三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

《3》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

《4》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这往往意味着什么?

《5》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老师的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和对同学们的指导:

1. 由于我国疆域分布面积大二宽,我国国土面积纬度差异很大,而且高原面积也很大,有的地方有沙漠 有的地方濒临海洋由此而来我国南北东西温度,降水等气候有很大的差异。

2. 学生:冬至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

3. 学生: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愈往北去,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时间愈短)

4. 学生:白昼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接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

5.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和地形等。

总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的差异和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明白了冬夏气温的分布与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有关,也与地形的地势影响有关,不同的温度带有不同的地面植被,有不同的作物熟制和农作物,民居的建筑特色也不同,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巩固练习:

1. 冬季一月份, 我国北方的哈尔滨已是-30℃, 而我国南方的海南岛却还是25℃, 这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 , 影响这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

A. 纬度影响 B. 海拔高度 C. 洋流影响 D. 海陆位置

2. 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是因为(d )

A. 国土广大

B. 平原面积辽阔

C. 地形复杂多样

D. 气候复杂多样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布置作业:

内容: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地理填充册的第 页到第 页

要求:比较充分回忆学习内容

目的:让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纠正一些错误

检查方法:抽查,提问,打分,总结

组长签字:

课后反思

第三节 河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黄河的源流及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2. 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3. 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4. 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重点: 1.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突破重点法:让同学们阅读课文和看图并结合老师的解读的方式来了解原因。

难点:1.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处理难点法: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更和老师的讲解来解释。 教学方法:讲授,探讨思考法,与同学们对话探究的方法 教学工具:课本,地图,学生地图册。

三分钟教育: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并讲述

首先让同学阅读课本的第52页到第66页内容并与与地图册一起来看图读图探讨及思考这些问题,围绕着这些内容来让同学们掌握这节课知识内容。

首先,让同学们简单的提问一下我国河流的情况,然后我来带大家看地图册介绍我国河流与河流利用情况。

让同学们读课本第52,53页的内容,

老师问:我国河流流域方向与地形特点?

学生回答并老师总结:由于我国地形西部高,东部低,大部分的河流从西往东流,最后流入太平洋。西南部地区的有些河流往南部流经印度洋。新疆北部的鄂尔奇河流入北冰洋,像这样的最后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河。

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了外河,那什么样和河流叫做内河?.

学生回答并老师总结:我国有些河流最终流入内湖,有些河流的水分沿路蒸发并流入地下,最终消失在沙漠,像这样的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河。

老师提问:河流的水文特点?

学生会并老师总结:河流的水量,水位,流速,潮汐期间,含沙量,结冰期叫做河流的水文特点。

我国重要的地理划时代意义的地理地名是秦岭淮河。

然后给同学们见到的介绍京杭运河并让他们回家后查资料来了解京杭运河。

管理与开发长江流域

首先让同学们读课本第55页长江诗词,然后让他们看图第56页图34.2并阅读课文内容。

老师:长江的流域起始点与终点?

学生回答并老师总结:长江由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开始,流入到东海。

重点介绍长江: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总长6300km ,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据我国我国国土面积的20%。他的分流多,流域地方的降水量多。年流量大9500亿平方k ㎡, 是我国流量最多的河流。

长江的分流大部分分布在温带所以没有结冰期。 老师提问:长江河流对我国提供能源状况? 学生回答并老师总结,长江河流水能方面提供我国总储备量的近1/3多,在这俩面可开发的水能占1/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我国对长江流域不断地开发研究为我国人民提供着清洁能源。

根据我有的资料尽可能地让同学们来了解三峡工程: 其次讲解长江流域交通情况

长江是我国东西部交通的重要通道。长江干流从东部往西分布,大部分地区可以一年四季通航,长江干,分流占据我国水上交通的2/3部分。所以人民把长江称之为黄金水路。

管理与开发黄河流域

首先让同学们描述有关黄河流域相关知识。然后都课本第61页,打开地图册相关页并老师问题:黄河流域情况?

黄河主要流过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比较少,蒸发量多,流量较少,年丢流量只有660亿㎡,仅有 长江的1/15. 老师问:黄河形成了那些平原?

黄河上游在宁夏,内蒙古边境内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下游形成了华北平原。 老师问:为什么黄河流域的含沙量最多?

学生回答并总结:黄河中游流过黄土高原,分流比较多,由于黄土高原图层比较薄,植物植物覆盖面积被严重破坏。每次降雨大部分泥沙流入黄河由此形成黄河含沙量的之高。 老师问:黄河流域导致的灾难原因?

学生回答并老师总结:黄河流入下游时河床变宽,流速变慢,河流里面的泥沙自动沉下来,由此推高河床,导致人们的不断提高大坝高度,而且导致河流会不同方向流水并形成各种自然灾难。 最后让同学们读课本的第64页,让同学们放学以后查资料更深一步了解长江和黄河的流域管理与开发。

内容: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地理填充册的第页到第页

要求:比较充分回忆学习内容

目的:让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纠正一些错误

检查方法:抽查,提问,打分,总结

组长签字:

课后反思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和如何防灾减灾。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图和表格,归纳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特点。展示图片资料、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的意识

突破重点法:阅读课文,看地图册相关的图片并解老师自己的知识来解释。

难点: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

处理难点法:通过课文阅读和看图的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经历来解释 教学方法:探讨法,合作性学习法

教学工具:中国灾害分布图,教材,多媒体。

三分钟教育: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并讲述

首先让同学阅读课本的第67页到第75页内容并与与地图册一起来看图读图探讨及思考这些问题,围绕着这些内容来让同学们掌握这节课知识内容。 (一)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1. 展示图片,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图片。学生观察讨论,区分自然灾害的两个种类: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1)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狂风有很大的摧毁力,使海轮、建筑物、通

讯设施遭受损失;特大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风暴潮更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但台风带来的降水能缓解旱情。

(2)干旱,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3)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4)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现象的过程。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是寒潮对我国青藏高原、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地区影响较小。原因是地势高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地质灾害:

(1)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地面震动,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破坏性强,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2)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破坏或淹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3)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对森林、农田、道路、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4)火山喷发,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物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危害性很大,造成生命财产等损失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 学生通过读图2.48和图2.49, 说出我国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台风从低纬度海洋浸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以分布在东南沿海。

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华北地区降水量少,但是人口集中,工农业用水量大尤其是春季降水少,所以容易引发旱灾。

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我国降水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夏季风来自东南部辽阔的海洋,带来大量降水。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地形坡度大,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的显著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三)防灾减灾

1. 我国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面对灾害我国做了哪些防灾减灾的工作? 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本, 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我国在多方面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通过遥感卫星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在西北和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营造了防护林;建设了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在灾害发生时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这些都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2. 学生讨论:当灾害来临时,要怎样做,才可以有效避灾? ①洪水应急措施: 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和山丘等, 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被倒塌电杆上的电线击中。 ②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③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④大雾和沙尘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尘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5. 课堂小结

灾难来临时,我们首先要冷静沉着、迅速有序地撤离,自我救护时要沉着应对。虽然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但人们相互救助的温情可以减轻灾区人们的伤痛。

巩固练习:

在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答: 他们分别是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台风是什么? 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狂风有很大的摧毁力,使海轮、建筑物、通讯设施遭受损失;特大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风暴潮更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但台风带来的降水能缓解旱情。

我国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面对灾害我国做了哪些防灾减灾的工作? 通过遥感卫星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在西北和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营造了防护林;建设了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在灾害发生时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这些都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板书设计:

第四节,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三,防灾减灾

布置作业:

内容: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地理填充册的第28页到第33页 要求:比较充分回忆学习内容

目的:让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纠正一些错误

检查方法:抽查,提问,打分,总结

组长签字:

课后反思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与地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通过地图,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 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情况,通过阅读统计图表和中国地形图,归纳出我国的地形具有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3. 能结合自己认知,谈出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农业生产、人口分布、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层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识别地形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对中国地形地势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思想。

重点:地形各级阶梯的特征及其影响。

突破重点法:我们可以通过地图册和课本资料来了解并与学生讨论探讨的方法化解问题

难点:地形三级阶梯对我国的影响

处理难点法:可以通过课本相关内容和其他资料来解释 教学方法:讲授,探讨思考法,与同学们对话探究的方法 教学工具:课本,地图册,地形图。

三分钟教育: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并讲述

首先让同学阅读课本的第27页到第36页内容并与与地图册一起来看图读图探讨及思考这些问题,围绕着这些内容来让同学们掌握这节课知识内容。

(1)有没有同学知道,在地球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2)我们为什么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呢?他们呈现出什么特点? 答:①类型齐全。

②纵横交错、相互交织。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间夹着山脉,山脉间又镶嵌着平原、高原、盆地。

③在每一种地形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我国各地形分布情况:

(1)高原: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贵高原在西南,黄土高原在北方,内蒙古高原在黄土高原北面。

(2)平原:集中在东部,这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如东南丘陵,地形起伏和缓,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这里。

(4)盆地:主要位于群山环抱中。主要的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山地、高原占有很大比例,如果再加上丘陵,比例可以达到70%.这说明山区在我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1)我国山脉的走向主要有哪几个方向?

(生答)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2)在几个主要方向上有哪几条山脉?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③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⑤弧形走向的有喜马拉雅山。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球陆地表面地形类型,掌握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 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情况,通过阅读统计图表和中国地形图,归纳出我国的地形具有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农业生产、人口分布、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巩固练习:

问:有没有同学知道,在地球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答: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问:我国山脉的走向主要有哪几个方向?

答: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板书设计: 地形与地势

地球陆地表面有地形类型

为什么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呢?他们呈现出什么特点?

我国各地形分布情况

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布置作业:

内容: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地理填充册的第13页到第17页 要求:比较充分回忆学习内容

目的:让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纠正一些错误

检查方法:抽查,提问,打分,总结

组长签字:

课后反思

第二节, 气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通过对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读图分析,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3. 在图中掌握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其依据,掌握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教学过程与方法:以同学们一起为主的学习探讨我国气候特征和老师主导教学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来比较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2. 认同地理学习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

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2、在图中掌握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其依据,掌握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突破重点法: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和看课本里面相关图和地图册 难点:在图中掌握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其依据。

处理难点法:通过读图并结合让同学们解释并知道,然后提问,比赛的方式来讲解。

教学方法:讲授,探讨思考法,与同学们对话探究的方法 教学工具:课本,地图册。地球仪和相关书面资料

三分钟教育: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并讲述

首先让同学阅读课本的第页到第页内容并与与地图册一起来看图读图探讨及思考这些问题,围绕着这些内容来让同学们掌握这节课知识内容。随着科学发展的脚步,手机也进入了互联时代,今年春节在阿勒泰的买买提和在和田上学的姐姐用可视手机互通了电话,这是两人手机上的画面,请大家看一看,这两幅图片导入新课。运用课件播放阿勒泰冰雕艺术和和田春季开花的人民来导入新课。还有我们国家其他地方。如,今年春节在黑龙江小娜和在海南省上学的姐姐用可视手机互通了电话,这是两人手机上的画面,请大家看一看,这两幅图片导入新课。

方法2. 运用课件播放哈尔滨冰雕艺术节的录像和海南岛的人们在大海中嬉戏的录像,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方面从感性材料入手,感受南北气温冬季景观和人们活动的差异,从而引出气温的差异。另一方面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地理。

《1》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

《2》比较一下,在冬至日,三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

《3》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

《4》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这往往意味着什么?

《5》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老师的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和对同学们的指导:

1. 由于我国疆域分布面积大二宽,我国国土面积纬度差异很大,而且高原面积也很大,有的地方有沙漠 有的地方濒临海洋由此而来我国南北东西温度,降水等气候有很大的差异。

2. 学生:冬至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

3. 学生: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愈往北去,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时间愈短)

4. 学生:白昼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接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

5.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和地形等。

总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的差异和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明白了冬夏气温的分布与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有关,也与地形的地势影响有关,不同的温度带有不同的地面植被,有不同的作物熟制和农作物,民居的建筑特色也不同,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巩固练习:

1. 冬季一月份, 我国北方的哈尔滨已是-30℃, 而我国南方的海南岛却还是25℃, 这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 , 影响这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

A. 纬度影响 B. 海拔高度 C. 洋流影响 D. 海陆位置

2. 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是因为(d )

A. 国土广大

B. 平原面积辽阔

C. 地形复杂多样

D. 气候复杂多样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布置作业:

内容: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地理填充册的第 页到第 页

要求:比较充分回忆学习内容

目的:让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纠正一些错误

检查方法:抽查,提问,打分,总结

组长签字:

课后反思

第三节 河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黄河的源流及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2. 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3. 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4. 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重点: 1.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突破重点法:让同学们阅读课文和看图并结合老师的解读的方式来了解原因。

难点:1.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处理难点法: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更和老师的讲解来解释。 教学方法:讲授,探讨思考法,与同学们对话探究的方法 教学工具:课本,地图,学生地图册。

三分钟教育: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并讲述

首先让同学阅读课本的第52页到第66页内容并与与地图册一起来看图读图探讨及思考这些问题,围绕着这些内容来让同学们掌握这节课知识内容。

首先,让同学们简单的提问一下我国河流的情况,然后我来带大家看地图册介绍我国河流与河流利用情况。

让同学们读课本第52,53页的内容,

老师问:我国河流流域方向与地形特点?

学生回答并老师总结:由于我国地形西部高,东部低,大部分的河流从西往东流,最后流入太平洋。西南部地区的有些河流往南部流经印度洋。新疆北部的鄂尔奇河流入北冰洋,像这样的最后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河。

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了外河,那什么样和河流叫做内河?.

学生回答并老师总结:我国有些河流最终流入内湖,有些河流的水分沿路蒸发并流入地下,最终消失在沙漠,像这样的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河。

老师提问:河流的水文特点?

学生会并老师总结:河流的水量,水位,流速,潮汐期间,含沙量,结冰期叫做河流的水文特点。

我国重要的地理划时代意义的地理地名是秦岭淮河。

然后给同学们见到的介绍京杭运河并让他们回家后查资料来了解京杭运河。

管理与开发长江流域

首先让同学们读课本第55页长江诗词,然后让他们看图第56页图34.2并阅读课文内容。

老师:长江的流域起始点与终点?

学生回答并老师总结:长江由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开始,流入到东海。

重点介绍长江: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总长6300km ,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据我国我国国土面积的20%。他的分流多,流域地方的降水量多。年流量大9500亿平方k ㎡, 是我国流量最多的河流。

长江的分流大部分分布在温带所以没有结冰期。 老师提问:长江河流对我国提供能源状况? 学生回答并老师总结,长江河流水能方面提供我国总储备量的近1/3多,在这俩面可开发的水能占1/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我国对长江流域不断地开发研究为我国人民提供着清洁能源。

根据我有的资料尽可能地让同学们来了解三峡工程: 其次讲解长江流域交通情况

长江是我国东西部交通的重要通道。长江干流从东部往西分布,大部分地区可以一年四季通航,长江干,分流占据我国水上交通的2/3部分。所以人民把长江称之为黄金水路。

管理与开发黄河流域

首先让同学们描述有关黄河流域相关知识。然后都课本第61页,打开地图册相关页并老师问题:黄河流域情况?

黄河主要流过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比较少,蒸发量多,流量较少,年丢流量只有660亿㎡,仅有 长江的1/15. 老师问:黄河形成了那些平原?

黄河上游在宁夏,内蒙古边境内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下游形成了华北平原。 老师问:为什么黄河流域的含沙量最多?

学生回答并总结:黄河中游流过黄土高原,分流比较多,由于黄土高原图层比较薄,植物植物覆盖面积被严重破坏。每次降雨大部分泥沙流入黄河由此形成黄河含沙量的之高。 老师问:黄河流域导致的灾难原因?

学生回答并老师总结:黄河流入下游时河床变宽,流速变慢,河流里面的泥沙自动沉下来,由此推高河床,导致人们的不断提高大坝高度,而且导致河流会不同方向流水并形成各种自然灾难。 最后让同学们读课本的第64页,让同学们放学以后查资料更深一步了解长江和黄河的流域管理与开发。

内容: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地理填充册的第页到第页

要求:比较充分回忆学习内容

目的:让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纠正一些错误

检查方法:抽查,提问,打分,总结

组长签字:

课后反思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和如何防灾减灾。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图和表格,归纳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特点。展示图片资料、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的意识

突破重点法:阅读课文,看地图册相关的图片并解老师自己的知识来解释。

难点: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

处理难点法:通过课文阅读和看图的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经历来解释 教学方法:探讨法,合作性学习法

教学工具:中国灾害分布图,教材,多媒体。

三分钟教育: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并讲述

首先让同学阅读课本的第67页到第75页内容并与与地图册一起来看图读图探讨及思考这些问题,围绕着这些内容来让同学们掌握这节课知识内容。 (一)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1. 展示图片,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图片。学生观察讨论,区分自然灾害的两个种类: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1)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狂风有很大的摧毁力,使海轮、建筑物、通

讯设施遭受损失;特大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风暴潮更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但台风带来的降水能缓解旱情。

(2)干旱,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3)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4)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现象的过程。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是寒潮对我国青藏高原、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地区影响较小。原因是地势高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地质灾害:

(1)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地面震动,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破坏性强,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2)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破坏或淹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3)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对森林、农田、道路、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4)火山喷发,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物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危害性很大,造成生命财产等损失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 学生通过读图2.48和图2.49, 说出我国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台风从低纬度海洋浸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以分布在东南沿海。

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华北地区降水量少,但是人口集中,工农业用水量大尤其是春季降水少,所以容易引发旱灾。

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我国降水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夏季风来自东南部辽阔的海洋,带来大量降水。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地形坡度大,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的显著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三)防灾减灾

1. 我国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面对灾害我国做了哪些防灾减灾的工作? 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本, 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我国在多方面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通过遥感卫星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在西北和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营造了防护林;建设了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在灾害发生时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这些都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2. 学生讨论:当灾害来临时,要怎样做,才可以有效避灾? ①洪水应急措施: 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和山丘等, 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被倒塌电杆上的电线击中。 ②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③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④大雾和沙尘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尘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5. 课堂小结

灾难来临时,我们首先要冷静沉着、迅速有序地撤离,自我救护时要沉着应对。虽然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但人们相互救助的温情可以减轻灾区人们的伤痛。

巩固练习:

在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答: 他们分别是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台风是什么? 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狂风有很大的摧毁力,使海轮、建筑物、通讯设施遭受损失;特大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风暴潮更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但台风带来的降水能缓解旱情。

我国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面对灾害我国做了哪些防灾减灾的工作? 通过遥感卫星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在西北和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营造了防护林;建设了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在灾害发生时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这些都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板书设计:

第四节,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三,防灾减灾

布置作业:

内容: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地理填充册的第28页到第33页 要求:比较充分回忆学习内容

目的:让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纠正一些错误

检查方法:抽查,提问,打分,总结

组长签字:

课后反思


相关内容

  •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1~3
  • <教与学整体设计·全品学练考>教学资源光盘目录 新课标 人教版 地理必修1~3 整理人: 尹家国 必修1 教案 1.第一章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2.第一章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4.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5.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6. ...

  • 七年级地理下册新编导学案
  • 学校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地理学案 七年级 姓名: 赵 炜 日期: 2014-1-12 编号: No.1 自学促能力形成! 展示让魅力飞扬! 课题: 第一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 课型设置[自研·互动30分钟+展示10分钟] 一.[学习目标] (1分钟)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 ...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下册
  • 2013-2014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玉门市油城学校 乔志斌 2014. 2 相对于七年级上册而言,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地理时要轻松了许多.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另一方面是因为七年级下册地理相对于七年级上册而言,难度要小了许多,内容上也更具体.更 ...

  • 湘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 ...

  •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地理教研活动计划
  •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精神,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质量,特制定本教研活动计划. 1.探索学科教学规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化,并通过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把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本学期由王辛勤老师和顾轶群老师开展校本培训:韦军老师开设蚌埠市高一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进行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 ...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朱登兰 一. 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2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计划二个课时.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 ...

  • 2016八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
  • 科目:八年级地理 班级: 姓名: 授课日期:2015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总 第 课时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科目:八年级地理 班级: 姓名: 授课日期:2015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总 第 课时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科目:八年级地理 班级: 姓名: 授课日期: ...

  •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 2014年秋季学期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八(3)科任,李初光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 和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 ...

  • 珠兰示范学校九年级地理中考备考计划
  • 九年级地理中考备考计划 一. 分析现状,目标. 今年本年级地理学习现状为: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读图能力差,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不够.且复习时间短,内容多.所以既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复习好中考要求的考点.同时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这样才有望在今年中考中取得较好成绩,在全面分析课程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