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就业

  内容摘要: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分析探讨大学生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以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在就业过程中不容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如何调试心理状态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就业      汉仕提出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它们共同组成广义的心理素质的内在结构。各因素间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和条件。心理素质居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其各方面分别构成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   心理素质应当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方面。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往往会影响或决定一个人的其他素质。尤其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心理素质更是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现状及表现   (一)自卑心理。自卑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无法达成目标时的无力感,无助感及对自己失望的心态。在大学生群体中则表现为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其他人的消极的主观体验。部分大学生在生活中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与不良因素,在面对竞争的压力时,不去努力争取机会,只一味认为自己不如他人,或埋怨家庭和环境。他们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丧失就业机会。   (二)偏执心理。偏执在心理学中称为偏执型人格障碍,其特征是对挫折过分敏感,对侮辱不能原谅,猜疑,将别人中性或友善的行动错误地重构,歪曲为敌意或蔑视,对个人权益具有好斗而坚决护的意识。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或过分地认为自己重要,经常有过分的自我援引。这种心理在大学生就业中更有突出的表现:他们追求绝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往往将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归结于社会的不公平,这是对公平的偏执。   (三)从众心理。许多大学生从小缺乏独立能力,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差,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在择业时缺乏主动性,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凭着感觉随大流走,盲目从众。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就业的关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就业压力大越来越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根据有关部门估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将达到600万,比2008年增加近50万人,创历史新高,而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岗位的有限增长、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规模增长的问题逐步显现。   在这种特殊的就业环境下更需要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心理素质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只有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一切困难来临时沉着应对,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冷静处理随时遇到的问题。   三、大学生就业常见的心理障碍   (一)就业压力与焦虑心理。目前,我国城镇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000万人,另外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求就业机会,但新增就业岗位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劳动就业存在巨大压力。这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更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大学生在就业时越来越感到焦虑与恐惧。   (二)承受挫折能力差。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在求职时能一次成功是每个大学生所希望的,然不少大学生会遭受挫折,这时他们就会一蹶不振,陷入苦闷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怨天尤人。他们对求职中的挫折既缺乏估计也缺乏承受能力,不能很好调节自己的心态,也不会通过总结求职中的经验教训来获得下一次的成功。在遭遇一次次挫折后渐渐失去信心,于是就有人出现求职恐惧症,当机会来时却犹豫不决,顾虑重重,不能真正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才能而被淘汰。   (三)就业的心理期望过高。大学生都有一种骄傲心理,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因此对就业的期望相当高。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的工作,过分讲究福利以及专业是否对口问题,并一厢情愿地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比较弱,因而可能处于失落中不能振作,丧失许多的就业机会。   四、大学生应调试心理状态以适应社会发展   就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生对社会认识的过程,因而在此过程中遇到困难,遇到心理冲突与困惑都是正常现象。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在合适的心理状态下寻求正确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对自己充满自信。自信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在就业过程中应对自己充满自信,在面对困难时才能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才不会轻易就被打败。要相信困难只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而已,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二)合理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值。大学生在就业前应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定位,确立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在就业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望值,以达到用人单位和自身均满意的“双赢”局面。   (三)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在就业过程中总不可避免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在面对这些挫折时,大学生应调整自我心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用冷静坦然的心态来面对挫折,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以达到提高自身的目的。   结语:综上所述,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肖汉仕.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中国教育学刊,1999,4:26-29   [2]梁宝勇.关于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思考.心理学,2005,5B4:27-30   [3]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4]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内容摘要: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分析探讨大学生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以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在就业过程中不容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如何调试心理状态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就业      汉仕提出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它们共同组成广义的心理素质的内在结构。各因素间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和条件。心理素质居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其各方面分别构成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   心理素质应当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方面。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往往会影响或决定一个人的其他素质。尤其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心理素质更是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现状及表现   (一)自卑心理。自卑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无法达成目标时的无力感,无助感及对自己失望的心态。在大学生群体中则表现为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其他人的消极的主观体验。部分大学生在生活中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与不良因素,在面对竞争的压力时,不去努力争取机会,只一味认为自己不如他人,或埋怨家庭和环境。他们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丧失就业机会。   (二)偏执心理。偏执在心理学中称为偏执型人格障碍,其特征是对挫折过分敏感,对侮辱不能原谅,猜疑,将别人中性或友善的行动错误地重构,歪曲为敌意或蔑视,对个人权益具有好斗而坚决护的意识。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或过分地认为自己重要,经常有过分的自我援引。这种心理在大学生就业中更有突出的表现:他们追求绝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往往将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归结于社会的不公平,这是对公平的偏执。   (三)从众心理。许多大学生从小缺乏独立能力,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差,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在择业时缺乏主动性,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凭着感觉随大流走,盲目从众。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就业的关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就业压力大越来越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根据有关部门估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将达到600万,比2008年增加近50万人,创历史新高,而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岗位的有限增长、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规模增长的问题逐步显现。   在这种特殊的就业环境下更需要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心理素质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只有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一切困难来临时沉着应对,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冷静处理随时遇到的问题。   三、大学生就业常见的心理障碍   (一)就业压力与焦虑心理。目前,我国城镇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000万人,另外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求就业机会,但新增就业岗位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劳动就业存在巨大压力。这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更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大学生在就业时越来越感到焦虑与恐惧。   (二)承受挫折能力差。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在求职时能一次成功是每个大学生所希望的,然不少大学生会遭受挫折,这时他们就会一蹶不振,陷入苦闷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怨天尤人。他们对求职中的挫折既缺乏估计也缺乏承受能力,不能很好调节自己的心态,也不会通过总结求职中的经验教训来获得下一次的成功。在遭遇一次次挫折后渐渐失去信心,于是就有人出现求职恐惧症,当机会来时却犹豫不决,顾虑重重,不能真正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才能而被淘汰。   (三)就业的心理期望过高。大学生都有一种骄傲心理,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因此对就业的期望相当高。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的工作,过分讲究福利以及专业是否对口问题,并一厢情愿地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比较弱,因而可能处于失落中不能振作,丧失许多的就业机会。   四、大学生应调试心理状态以适应社会发展   就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生对社会认识的过程,因而在此过程中遇到困难,遇到心理冲突与困惑都是正常现象。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在合适的心理状态下寻求正确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对自己充满自信。自信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在就业过程中应对自己充满自信,在面对困难时才能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才不会轻易就被打败。要相信困难只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而已,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二)合理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值。大学生在就业前应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定位,确立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在就业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望值,以达到用人单位和自身均满意的“双赢”局面。   (三)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在就业过程中总不可避免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在面对这些挫折时,大学生应调整自我心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用冷静坦然的心态来面对挫折,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以达到提高自身的目的。   结语:综上所述,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肖汉仕.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中国教育学刊,1999,4:26-29   [2]梁宝勇.关于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思考.心理学,2005,5B4:27-30   [3]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4]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内容

  •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 本章学习要点 1. 了解心理素质的基本知识 2. 了解就业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 3. 知晓常见就业心理问题 4. 拓展就业心理准备的相关知识 本章学习要求 1. 结合实际,了解影响健康就业心理素质的因素,避免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 2. 拓展知识,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3. 实践练习, ...

  • 大学生就业机会_内涵的回归与就业准备
  • ◎ 大学生就业机会的两种理解及内涵的回归 ◎ 大学生就业准备的内容和要求◎ 大学生职业规划 按照流行的说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了"大众教育"阶段.自1990年以来,除了1994年的招生人数略有减少之外,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的人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

  • 大学生如何在未来的就业中做好准备
  • 大学生如何在未来的就业中做好准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科研,理论,工程技术等不同领域的人才供应有了长足的改观,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实施大幅度扩招.但是,由于投入跟不上以及大学生择业的误区,高校扩招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 ...

  •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教学大纲(王凤桥)
  • 蒙城县职教中心<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大纲> (试 用) 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是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具有教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应用型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中 ...

  •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问答题3
  • 就业知识竞赛题――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 1. 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志 答:(1)智力正常:(2)意志健全:(3)情绪稳定:(4)行为适度:(5)人格统一:(6)人际关系和谐. 2. 心理素质对确定择业目标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心理素质对确定择业目标起着重要作用,它决定求职者能否客观.正确地分析自我.认识自 ...

  • 不同学历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 不同学历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摘 要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择业渠道不够畅通,在充满激烈竞争的求职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从而对就业造成心理障碍,文章介绍了各种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并结合社会.学校.学生本人等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 ...

  •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编制--以贵州省高校为例
  • 第33卷第3期2012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Vol.33No.3 Mar.2012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编制 ---以贵州省高校为例 刘敏芳 (贵州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550003) 摘要:本研究以贵州 ...

  • 就业指导心得体会
  • 作为全国高等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我深切地感受到所面对的就业压力.学校分办组织的就业指导课正好为和我一样迷茫着的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让我对就业有了新的认识,并就会开始为就业做准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进,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被摆在了首要位置.各大媒 ...

  • 浅谈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 [摘要]在就业危机严峻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大学生产生了各种就业心理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调适方法,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困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成功走向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