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教学大纲

《训诂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训诂体式、训诂条例、读注和作注、训

诂简史等知识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词义,读懂古籍,继承文化遗产; 学会辨析词义,增强运用词语的准确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训诂”、“训诂学”等名词的含义,常用术语,文献正文里的训诂和随文释义的注疏,明确训诂学的任务和目的,理解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及其与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掌握研究训诂学的基本方式,了解常见训诂学著作。 三、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

1.明确训诂学的学习目的;

2.了解训诂与训诂学; 3.认识训诂学业的任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研究训诂学的方法;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 难点: 训诂学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 1. 训诂与训诂学 2.训诂学的任务及其目的

3.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及其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 4. 研究训诂学的方法

第二章 训诂体式(上)

【教学目的】

1.了解训诂正文中的训诂形式; 2.熟悉十三经注疏的体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训诂的内容; 难点:注疏的运用。 【主要教学内容】 1.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 2.随文释义的注疏

第三章 训诂体试(下)

【教学目的】 1.了解训诂专著

2.熟悉《尔雅》、《经典释文》等专著训释的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尔雅》的体例 难点:《说文解字》具体运用 【主要教学内容】 1. 通释语义的专著 2杂考笔记中的训诂

第四章 训诂条例

【教学目的】

1.了解训诂行文的格式; 2. 理解训诂释义的方法 3. 掌握重点训诂术语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掌握释义的方法 难点: 学会运用训诂术语 【主要教学内容】 1. 释义的方法 2.行文的格式 3.常用的术语

第五章 训诂的运用

【教学目的】

1.运用训诂知识阅读古书 2.熟悉训诂与古籍整理之间的关系 3.编纂辞书的功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训诂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难点:运用训诂整理古籍的实践工作 【主要教学内容】 1. 用于阅读古书 2.用于整理古籍 3.用于编纂辞书 4. 用于其他方面

第六章 读注和作注

【教学目的】 1.熟悉读注的方法 2.作注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读注的方法 难点:如何给古籍作注 【主要教学内容】 1. 读注 2.作注

第七章 训诂源流

【教学目的】

1.了解训诂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 2.熟悉各时期训诂的体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汉时期训诂的特点 难点:探索训诂学未来发展的趋势

【主要教学内容】

1. 萌芽时期——先秦的训诂 2.兴盛时期——两汉的训诂

3.沿袭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训诂 4. 变革时期——宋代的训诂 5. 衰落的元期——元、明两代的训诂 6. 复兴时期——清代的训诂

7. 更新时期——“五四”以来的训诂

五、本大纲尚须说明的问题

1. 本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 2. 本大纲编制依据是:

① 学院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② 我院设备及师资现有条件。

执笔教师:赵国华 教研室主任:厉芹 教学单位主任:周国瑞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训诂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训诂体式、训诂条例、读注和作注、训

诂简史等知识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词义,读懂古籍,继承文化遗产; 学会辨析词义,增强运用词语的准确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训诂”、“训诂学”等名词的含义,常用术语,文献正文里的训诂和随文释义的注疏,明确训诂学的任务和目的,理解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及其与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掌握研究训诂学的基本方式,了解常见训诂学著作。 三、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

1.明确训诂学的学习目的;

2.了解训诂与训诂学; 3.认识训诂学业的任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研究训诂学的方法;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 难点: 训诂学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 1. 训诂与训诂学 2.训诂学的任务及其目的

3.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及其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 4. 研究训诂学的方法

第二章 训诂体式(上)

【教学目的】

1.了解训诂正文中的训诂形式; 2.熟悉十三经注疏的体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训诂的内容; 难点:注疏的运用。 【主要教学内容】 1.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 2.随文释义的注疏

第三章 训诂体试(下)

【教学目的】 1.了解训诂专著

2.熟悉《尔雅》、《经典释文》等专著训释的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尔雅》的体例 难点:《说文解字》具体运用 【主要教学内容】 1. 通释语义的专著 2杂考笔记中的训诂

第四章 训诂条例

【教学目的】

1.了解训诂行文的格式; 2. 理解训诂释义的方法 3. 掌握重点训诂术语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掌握释义的方法 难点: 学会运用训诂术语 【主要教学内容】 1. 释义的方法 2.行文的格式 3.常用的术语

第五章 训诂的运用

【教学目的】

1.运用训诂知识阅读古书 2.熟悉训诂与古籍整理之间的关系 3.编纂辞书的功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训诂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难点:运用训诂整理古籍的实践工作 【主要教学内容】 1. 用于阅读古书 2.用于整理古籍 3.用于编纂辞书 4. 用于其他方面

第六章 读注和作注

【教学目的】 1.熟悉读注的方法 2.作注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读注的方法 难点:如何给古籍作注 【主要教学内容】 1. 读注 2.作注

第七章 训诂源流

【教学目的】

1.了解训诂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 2.熟悉各时期训诂的体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汉时期训诂的特点 难点:探索训诂学未来发展的趋势

【主要教学内容】

1. 萌芽时期——先秦的训诂 2.兴盛时期——两汉的训诂

3.沿袭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训诂 4. 变革时期——宋代的训诂 5. 衰落的元期——元、明两代的训诂 6. 复兴时期——清代的训诂

7. 更新时期——“五四”以来的训诂

五、本大纲尚须说明的问题

1. 本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 2. 本大纲编制依据是:

① 学院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② 我院设备及师资现有条件。

执笔教师:赵国华 教研室主任:厉芹 教学单位主任:周国瑞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相关内容

  • [古代汉语词汇学]教学大纲
  • <古汉语词汇学>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古代汉语词汇学是对我国丰富的古代书面语词汇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古代汉语词汇学是为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发展课程,是一门对古代汉语词汇进行总结的理论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古代汉语词汇的各种规律,了解古今汉语词汇方面的内在联 ...

  • 2010浙江1月自考训诂学试题
  • 浙江省2010年10月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声训 2.义界 3.当作 4.反训 5.连文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将古代的话加以解 ...

  • 训诂学复习资料
  • 训诂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 "当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 ...

  • 重庆[训诂学]自考题型和考试技巧
  • 重庆<训诂学>自学考试题型和考试技巧 (共3个要点) 第一,你必须知道考试题型. 重庆自考有:单项选择题(30个30分):多项选择题(5个10分):名词解释题(2个10分):简答题(4个20分):论述题(2个30分).2015年训诂后面大题主要涉及音训和注音方面的知识.1.论述说文解字的 ...

  • 自考训诂学复习资料
  • 填空单选题 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2.‚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段玉裁注说‚说教才,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诂‛字<说文>解释为‚训故言‛,段玉裁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人前言也. 3.<毛诗诂训传>和<尔雅> ...

  • 训诂学集锦
  • <训诂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 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 "当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qu ...

  • 2010年高考语文必备技巧:"卮酒"与"玉玦"
  • 2010年高考语文必备技巧: "卮酒"与"玉玦" "字求其训,句索其旨."这是前人对训诂的基本要求.今天,我们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为避免望文生义.似是而非的诠释,就必须对文中一些关键字.词作出正确的解释,力求达到对文章更透彻.更深入的理解. ...

  • 训诂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 <训诂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以下著作,兼注音义的是() A.<尔雅>B.<经传释词>C.<经典释文>D.<释名> 2.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 ...

  • 古汉语研究(1988-1998)
  • 一九八八年第一期(创刊号) 吕叔湘.朱德熙先生题 词(封二) 发刊词 裘锡圭 张玉金 邵荣芬 李维琪 虞万里 何九盈 江蓝生 王云路 郭锡良 何乐士 唐钰明 王 显 董志翘 周秉钧 林金保 (1) 说金文"引"字的虚词用法(1) 甲骨卜辞中"惠"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