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科学属性及核心

第24卷, 第3期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Vol. 24 No. 32007年6月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J un. ,2007

设计的科学属性及核心

侯悦民1,2, 11

(1.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和机械学系, 北京[1**********]5)

摘 要:, 回顾西蒙(Simon ) 关于人工科学的几个重要观点。。在创制科学语境下, 基于人工制品的二重性提出设计的三重性; , 提出设计的核心是为功能结构匹配提供尽可能精确的解释。最后。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创制科学; 三重性; 宏设计框架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80(2007) 03-0023-06

引言

什么是设计的核心问题? 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精确地对此问题给予陈述的一种途径是寻求哲学的帮助。这类研究可以归类为设计的哲学。依据Per

G alle , 设计的哲学的特征是思辩设计的内在特性[1]。Love 进

行为描述事物对其所处的环境的反应;

目的是依据人的价值和效用考虑人工制品的功能; 结构是构成一个物体的组织安排。因此, 结构是人工制品在给定物理环境下的状态, 在此环境下结构展现特定行为, 这些行为产生各种各样的功能, 功能依照特定社会———文化环境的价值被诠释为实现特定目的[3]。

其次考察设计的定义。设计通常被定义为将功能转化为形式, 但是这个概念过于模糊。一些文献从不同视角给出不同定义, 具有代表性的有:

设计(Design ) :

a ) 意指制作一个特定的人工制品或理解一个特定的活

一步将设计的哲学和设计哲学加以区分, 后者是对设计方法进行哲学研究, 前者则关注设计的普遍性质[2]。

哲学主要关注概念和语言, 借以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对“设计”进行哲学分析的目的在于界定“设计”的概念, 从而清晰表述“设计”的内涵, 对“设计”的研究范畴进行哲学定位, 从而凸现“设计”最本质的特质。在设计的哲学方面, 国内尚未见到有关文献。

本文从哲学角度讨论设计的性质。首先澄清设计的定义, 回顾Simon 关于人工科学的几个重要观点:系统可分离性和决策属性。然后根据亚里士多德科学分类将设计定位为创制科学。在创制科学语境下, 分析人工制品的特点, 比较自然科学研究和设计研究的异同, 分析设计的核心。最后分析一般设计方法的不足, 提出一种新的创制科学语境下的宏设计框架。

动的计划或者安排[4]。

b ) 是用知识连接功能和结构[5]。c ) 是一种社会性的调解活动[6]。

d ) 转换需求为设计描述, 需求一般被称为功能, 此功能

具体表达所设计的人工制品的目的[7]。

e ) 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 使用认知过程转换人类需

求和意图为物化的实体[8]。

f ) 将想法转化为现实。是复杂的问题求解活动。对一

个特定的项目寻找最好的可能解。以最好的可能方式满足

一 设计定义

首先澄清“功能”和“结构”的概念。功能是行为的结果; 【收稿日期】 2006-12-04

【基金项目】 国防航天技术支撑基金资助(J04-2004-0410-8)

特定需要的智力尝试[9]。

  g ) 是通过理解和应用自然定律, 缓解人类条件的匮乏的

【作者简介】 侯悦民(1962-) , 女, 工学博士,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认知和计算;

季林红(1962-) , 男, 工学博士,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设计理论、康复工程; 金德闻(1938-) , 女,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康复工程、机械动力学。

23

创造和实现活动[10]。

h ) 是一种由设计代理(设计者) 为获得在设计状态下以

织, 每一层次上, 系统行为只依赖于对下面一个层次上的系统进行的非常粗略简化和抽象的特征概括。一个特定系统能否实现特定的目标或能否适应环境, 只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少许几个特征, 而与外部环境的细节根本无关; (3) 理解现象的第一步是理解这些现象包含哪些种事物———即分类学;

(4) 设计的两个核心问题:在众多方案中合理选择的效用理

及其相关设计过程的知识变化而进行的活动或认知过程, 以达到某个设计目标。设计代理关注的主体是目标、行动和知识[11]。

i ) 是推理性认知活动, 被分解为更小的步骤、过程、和/或

阶段[12]。

做设计(Designing ) :

a ) 是一种导向产生一种设计的非常规人类活动[13]。b ) 与思考和感知等同的原始人类功能[14]。

c ) 是一种特殊的活动, 依次以计划、目的和实际的推理

论和决策理论; 。

(二) 设计作为创制科学

Simon 。事实上, 关于人

, 。按照亚里士多德

(, 显然另外还要有实践的科

描述[15]。

d ) 是大的计划设计过程, , 即科学分为三类, 自然科学、创制科学、实践科学? natural science (phusikos episteemee ) , productive sci 2

ence (poieetikee episteemee ) , and practical science (praktikos episteemee ) ? [22][23][24]自然科学依靠人类的思辩探索支配自

具有预定的用途[16]。

e ) 面向目标的、, 活动背

统的描述[17]。

f ) [18]。

然的定律, 自然本身是研究对象。自然科学研究那些在自身之内具有本原的, 属于思辩的, 原理和思想就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综合和分析, 观察、发现、归纳, 再回到个体演绎、证实。“在创制科学中, 如若撇开质料, 就以实体及是其所是

[25]为对象”。“在创制科学那里, 运动的本原在创制者中, 而

设计的定义非常宽泛, 但是可以概括地说, 设计是思考如何连接功能和实体; 而做设计是实现思考的行动, 包括绘图、计算等。换句话说“, 设计”指概念设计“做设计”, 侧重指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概念设计的物化过程, 是设计思想的量化描述。

进一步考察设计, 设计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G ero 称为常规和非常规设计[19]。常规设计指对现有设计做少量改动, 非常规设计指与现有设计有显著差别。非常规设计可以进一步被分为创新设计和创造性设计。前者被定义为变量取值范围的约束环境改变导致产生原先无法实现的新结果; 后者被定义为在设计中引入新变量。Love 将设计过程限定为非常规过程, 既设计仅指具有创造性的设计, 并且为首次设计。

因而, 设计又概括为三种:模仿、创新和创造。当发现或创造了新的功能和结构的影射关系时(引入新变量) 可称为创造性设计; 当对此做微小改动加以应用时可成为模仿; 当应用同样的原理实现不同的功能则称为创新。在设计科学的语境下, 研究对象主要为产生创造设计的设计思考。

设计又可依据抽象程度分为不同层次。Eekels and

Roozenburg 将设计分为5个层次:科学哲学; 工程设计哲学(包括设计认知论和存在论) ; 工程设计科学(包括设计现象

不在被创制者中”。这种本原或者是某种技术, 或者是其他的潜能。潜能的意思是运动和变化的本原、存在于他物之中或在自身中作为他物。实践科学也是这样, 在这里运动不在实践事物中, 而更多的在实践者中[26]。

希腊词“poieetikee ”, 与生成generating (genesis ) 和思想

thought (noeesis ) 对应,poieetikee 指制作making , 所有的制作

或者出于思想或者出于技术潜能[27][28]。Poieetikee 在英语中被译为productive 。Merriam -Webster ’s Collegiate Dictio 2

nary 给出productive 下列定义[29]:

1:having the quality or power of producing especially in abundance (具有生产的特性或具有生产的能力, 特别是大量

生产) ;2:effectivein bringing about (有效的产出) ;3a :yielding

results , benefits , or profits (产生结果、利益或利润) ; b :yield 2ing or devoted to the satisfaction of wants or the creation of util 2ities (产生或致力于愿望的满足或效用的创造) ……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给出productive 下列解释

[30]:

From Greek poi ētikos ,creative ,from poi ēt ēs , maker ,from poiein ,to make. (源于希腊语创造的、制作者和制作)

学和方法学) ; 工程设计方法论(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 2

ics ) ; 工程设计实践[20]。

在中文中,poieetikee 被译为创制[31][32]。创制意为创造和制作。

如在第一部分所述, 设计是思考如何创造物品实现特定功能。如果所有的思考或是实践的或是创制的或是思辩的, 那么如同物理学必然是思辩的, 设计必定为创制科学。

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为设计作为创制科学的语境下, 见图1。

  亚里士多德认为, 每种科学或多或少或是推理的或是原本就是寻求其目标的特定原理和原因的推理[33][34][35]。科

二 设计的科学属性

(一) 设计是人工科学

Herbert Simon 将设计定义为人工科学[21]。Simon 提出

几个重要论点:(1) 设计问题的特征是内部系统组成部分的基本行为规律是已知的, 难点在于这些组成部分的总体将如何表现; (2) 系统可分离性。所有复杂系统都具有程度不等的可分离性。依照某种层次联系法则逐级构成上一层的组

24

制机制、驱动方式、零件设计等。如此设计过程与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表述一致。

图1 研究范围

学是探索支配自然的法则, 即对自然现象寻找解释。与科学的角色类比, 探索连接功能和实体的法则应为设计的本质。简言之, 设计作为创制科学应探索连接功能和结构的尽可能精确的解释。如此, 仅创造性设计有可能属于创制科学, 因为它提供了新的解释。然而, 和概括, 仍然不能作为创制科学创制科学区分开来。

(三) 2 , , 暂时不能证伪, , 如进化论、相对论。在, 设计应表述为:程序由实体体, , 如物理学、、力学等, 实体“必须为新”, 建构方法应具备一般性。可见, 设计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具有反向相似性。但是程序为“新”为必要前提。

per 的科学方法观。

[36]

:分析/综合; 猜想/综

合。, 后者根源于K arl Pop 2

分析/综合研究方法(A. B Wolfe ) :观察记录所有事实, 不加选择, 没有偏好; 对事实进行分析、比较、分类, 不加假设; 通过分析, 归纳概括; 回到事实, 根据前述归纳推导演绎, 给出预测, 对现象进行解释。

Popper 的猜想/综合模型:猜想和反驳; 大胆提出理论;

三 设计的三重性

考察设计的本质需要首先考察人工制品的特性。

(一) 人工制品二重性

亚里士多德对人工制品是这样定义的“:在生成的东西当中,

有些因自然生成, 有些因人工生成, 有些因自发生成。所有生成的东西, 或者被某物所生, 或者出于某物, 又成为某

[39]物。因人工生成的称为人工制品, 或技术品”。

尽最大努力证明这些理论的谬误; 无法证明则假设其为正确。

决定论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过程导向的, 关注于特定的过程, 合理的科学重构, 对一个设想的程序进行描述, 程序由合理的确定步骤组成, 这些步骤必然产生一种确定的结果与实际过程产生的结果相同。设计方法学是面向过程的, 研究方法是描述性的, 产品导向的。设计方法学主要集中在描述真实而非想象的过程, 这些过程由真实的步骤组成,

最后能产生出更好的结果。不同之处在于:设计方法学致力于改进设计实践[37]。而科学是对支配自然的规律的研究[38]。

因此, 设计方法学与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过程相似性, 但是本质不同。前者是描述性的, 后者是思辩性的。设计作为创制科学不同于设计方法学, 应比后者具备更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设计作为创制科学应具备科学研究方法的特质:是思辩性的, 是对设计过程的解释, 是合理的科学重构。

(四) 设计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

人工制品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物理对象, 另一方面是意图的对象。以往的研究关注设计过程, 而对技术品本身的性质研究不多[40]。第一, 人工制品的突出特点是他们可以用功能和目的表征。因此功能成为意图和物理对象的连接桥梁。第二, 作为物理对象, 人工制品具有一定程度不确定性。按照普郎克的原子理论, 不存在从此岸到彼岸的必然性。因为在目前的知识基础上, 个别原子事件是不适合于用因果解释的, 而只受概率规律控制[41]。

因而, 对人工制品, 当建构了某个实体或组合去实现某种预定功能时, 实际上更严格的表述是在某种概率下或者在理想状态下实现某种预定功能。而设计的目标是提高实现的概率, 或使实体更好地接近理想状态。

(二) 设计的三重性

设计的结果为由实体体现的人工制品, 人工制品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是物理对象, 一方面是意图对象。作为物理对象, 与其他自然物一样, 其性能、性质有未知之处, 对其的研究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作为意图对象, 其标识性能是通过人为设计必须达到的, 即通过构建实体实现预定功能, 这个过程的描述属于设计理论和方法, 对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属于创制科学。在这里, 将这种意义上的构建称为设计。另一方面, 设计是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具体通过实体复现, 如风车、摆钟是力学原理的复现, 在这层意义上, 设计属于实践科学。

设计的三重性决定了设计具有不同的层次:第一层, 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层次, 将人工制品视为研究对象, 研究某

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表述为:观察、归纳、演绎、验证。科学的发现是通过设想一个过程Procedure , 从设定的起点Start 出发, 经过Procedure , 必然获得结果End 。设想这个过程即为发现一个新的理论, 与已有理论相比, 能够获得与结果更完美的吻合或更简洁的表达。见图2。

设计过程可以概括为:基于自然科学的研究, 遵循自然科学的法则, 设想一个程序, 程序由几个步骤组成, 在这样一个程序下确保达到预定的功能。这样一个程序由具体的实体体现, 如机械系统, 具体过程包括材料选择、机构选择、控

25

个特性, 如摩擦、热力学特性、接触特性、微结构特性等。第二层, 创造新的方式实现某种特定功能, 属于创制科学。第三层, 研究更好的方式(包括管理) 实现预定功能, 属于实践科学。设计的三重性使设计活动跨越三类科学, 见图3

思考和提供解释精确性。同时, 将抽象特性物化为实体必然有多种选择(否则, 意味着仅存在惟一的实体实现某种特性) , 因此存在决策和优化阶段。

第七, 设计程序层次性。设计作为一个系统可分离为阶层不等的层次, 每一层次的特性只取决于上一层次的简单的抽象特征。

因此, 作为创制科学, 设计的核心是尽可能精确地匹配功能和结构, 。这种思想导, 逐步:, 结构、材料、

, 功能与结构之间存在联系吗?

, 但是, 在结构和行

图3 为之间存在联系[46]。

至于结构与行为的关系, 进化论被大多数科学家接受。进化论告诉我们, 适者生存, 交叉和变异是进化的前提, 即自然界的生物之所以是现在的样子是因为漫长的环境作用使然, 生物和环境漫长的交互作用是使其所是的原因。有多漫长? 至少5000年前, 各种现存的动物就是他们现在的样子。进化计算利用计算机加快了进化进程, 将进化时间缩短在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内。通过在方案阶段引入调整基因(一般遗传算法则无此项) , 进化设计能够生成有限的不同形式的产品家族[47]; 或者利用连杆分类学技术, 随机匹配求优可以生成不同的机构方案。但是初始形态与优化形态本质上通常不会产生出乎意料的差异, 实际是在已知的形态集合中自动或人工搜索最满意的形态。由此似乎可以认为, 计算机能够处理的(同时人可以忍受的) 时间长度不足以产生类似使人从类人猿到现代人的那种进化, 更不用说从混沌开初到现代生物的那种进化。另一方面, 人工制品的寿命通常为几年至多几百年(建筑物可能达几百年, 机械、电子产品一般5

-10年) , 其历经基本不变的可以预测的环境作用。因此, 应

四语境下研究设计的本质问题。

第一, 设计核心问题是功能-结构匹配原理和规则。如亚里士多德所说, 感性经验告诉我们事物存在的形态如何, 而科学致力于探究和揭示事物何以是这样。

第二, 设计研究具备科学属性, 即设计程序具备可解释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知识的本质是概括, 进一步说, 概括也就是解释的本质[42]。设计作为创制科学比一般设计方法学具备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性, 并提供更加精确的解释。即提供规范的、可形式化、可分析、可传递、可传授、可重复的科学程序。

第三, 设计研究具备科学研究方法。亚里士多德认为, 解释是通过对事物的本原或本质的理智了悟和理性思辩解决的, 每种科学或多或少或是推理的或是原本就是寻求其目标的特定原理和原因的推理然的本质

[44]

[43]

。因此思辩和推理是设计研

该有比进化论更有效的途径研究人工制品设计。

由于有机体的特性是期望人工制品所具有的, 有机体的发育是渐进内生的, 所以借鉴生物胚胎发育探索功能和结构匹配的规则是一条可能的途径。依照佩利(1802) 的观点, 有机体的每一部分都是按照功能设计的[48][49]。康德认为, 有机体的各个部分并不是由一种外在于它们的计划而联系起来的, 其形成力量在于有机体本身的内部[50]。近200多年后的哲学家道金(1986) 也如是说:生物学是至少从表面上看为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复杂事物的研究[51]。因此, 一个可能的途径是, 通过胚胎发育学和神经发育学类比, 探求生成结构的规则以描述功能到结构的映射。

另一个问题接着产生。是否存在可资利用的技术资源实现从功能到结构的影射关系? 结构、材料、控制、驱动等渐进内生的设计模式是否具有技术实施可能性? 激光辅助制造技术、设计的材料、机敏材料、MEMs 、多功能结构、构型优化、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现代技术提供了传统材料和制造技术无法达到的更为宽广的设计空间。因此更为精确地匹配功能和结构在材料和制造以及算法上成为可能。

究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 康德认为, 纯粹理性无法把握自

。对设计尤其如此。因此, 猜想和分析成为从

[45]

功能到实体的另一个可能桥梁。Popper 的C/A 模型是所

有设计活动的概括。首先设想某种结构, 然后分析是否能够产生需要的结果。然而, 当用结构替代了理论时, 科学方法退化为设计方法, 因为这种方法缺乏功能和结构影射的精确性。其缺陷是先天的:反复迭代修改和大量计算成本。设计作为创制科学与一般设计方法的区别在于通过理性思辩和推理将猜想和分析抽象和概括从而形成合理的科学重构。

第四, 设计程序与科学研究具有过程反向相似性, 即从结果到原因。因此设计研究应是始于功能终止于结构的规范程序。

第五, 抽象层次转换。由于人工制品的双重性, 存在主观功能到客观特性的转换以及客观特性到具体结构的转换。即主观到客观、抽象到具体两个转折。

第六, 设计程序的阶段性。由于设计的三重性, 设计过程具备明确阶段性, 其中至少存在一个阶段能够容纳创造性

26

五 作为创制科学的宏设计框架

(一) 一般设计过程分析

形式, 质料为市场可供材料, 形式为结构、连接、驱动、控制等, 然后分析在给定质料和形式下的组合是否满足预定性能指标, 若不满足, 则通过优化策略重新选择, 如此循环直至达到预定指标。如图4

在设计作为创制科学的语境下考察传统的设计过程。以机械产品为例, 传统的设计过程为:首先, 选择质料和

图4 传统设计程序

(二) 作为创制科学的宏设计框架  , 是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但是因为在设计过程中应用的解释(材料、机构、控制等) 通常是可替代的, 并不具备必然性。从本质上, 这种框架下的设计不属于创制科学。首先, 初步选择材料和实体以及连接形式即属于感性经验层次, 而为什么会是这样, 科学研究已经提供了部分解释, 并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 知识的本质是概括, 把有关系的因素从无关系的因素中分离出来, 即是知识的开始[52]。设计是实现预定功能的某种新的解释, 这种解释不只适用于个案, 而是能够用科学语言概括某一类现象。初步选择材料、实体、连接、驱动、控制等属于经验层次, 不具备解释的一般性。在此, 解释的含义如自然科学解释的含义, 不同之处在于设计的解释最终必须物化为实体或实体的描述。

实际上, 现代设计早已超越了上述框架。如引入构型优化技术可使材料和构型同时确定

, 通过反复迭代寻优; 引入进化计算可通过交叉、变异、相转换等概念扩大设计空间; 引入设计的材料的概念可根据特性设计材料的微结构; 引入优化技术可建立特性目标搜寻最优结构参数和材料等; 引入基于激光的层加工技术可以完成材料和实体的同步加工等等。即在低层设计局部设计方面已经具备了一个更为科学的程序(即解释) 。更进一步的工作是建立一个从功能到结构整个设计过程的更为科学的程序。

如前所述, 设计科学是提供从功能到结构的规范程序, 应具备解释精确性。基于这种指导思想, 本文提出一种功能驱动的宏设计框架(Macro Framework of Design ) , 如图5。

图5 功能驱动的宏设计框架

27

  宏设计框架将设计中与创造性有关的因素和无关的因素分离开, 例如, 功能分布、连接特性、材料特性都可以基于功能通过计算获得, 不是对实现预定功能的“新的解释”, 因此是与创造性无关的因素。

其次, 将感性的或经验性的知识与创造性分开, 例如, 预先选定材料、结构等, 包括通过优化方法每次迭代选取不同的结构参数或材料参数, 都是基于经验知识或计算, 不属于“新的解释”。

第三, 将分析和设计区分。基于自然科学原理通过计算获得实现预定功能所需要的实体特性, 主要任务是分析。依据这些特性, 遵循自然科学的原理, 提出“新的实现功能的方式或形式”。即设计的核心为新的解释。

第四, , 将研究聚焦在对运动本原的思考, 原因, 53], “运动的本原和原因”, 不同之处在于, , 是一种可观察的过程, 是一种实际可获得的结果。这种解释比以前的解释能够以更高的概率实现预定的性能, 或者能够实现原先无法实现的功能, 或者能够以更加简洁的形式达到预定的功能。

第五, 将运动本原和实现运动实体的数字特征区分, 按照亚里士多德, 数目也不是运动的本原

[54]

本文讨论作为创制科学的设计, 分析其科学属性和内涵。设计作为创制科学应探索连接功能和结构的尽可能精确的解释, 提供规范的、可形式化、可分析、可传递、可传授、可重复的科学程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宏设计框架。此框架将感性知识或经验知识从科学研究中分离, 将与新的解释无关的形式从设计中分离, 将分析和设计区分, 将运动本原和能够实现运动原理的形式区分, 实体的数字特征区分, , 。

考 文 献】

]Philosophy of design :aneditorial introduction [J].Design Studies ,2002,23(3) :211-218.

[2][5]LoveT. Constructing a Coherent Crossdisciplinary Body of Theory about Designing and Designs :some philosophical issues[J].Design Studies ,2002,23(3) :345-361.

[3][8]Rosenman MA , G ero J S. Purpose and Function in De 2

sign :fromthe socio -cultural to the techno -physical [J].Design Studies ,1998,19(2) :161-186.

[4][15]LoveT. Philosophy of Design :ametatheoretical struc 2ture for design theory[J].Design Studies ,2000,21(3) :293-313.

[6]LiddamentT. The Com putationalist Paradigm in Design Re 2search[J].Design studies ,1999,20(1) :41-56.

[7][13][26]G ero J S.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Design Process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00,64(2) :183-196.

[9][10][11]K im H ,Querin OM ,Steven GP. On the Develo p 2ment of Structural Optimisation and Its Relevance in Engi 2neering Design[J].Design studies ,2002,23(1) :85-102. [12]SiangK ok Sim ,Alex HB. Duffy. A formalism for a G eneric

Design Activity , Evolving a Model of Learning in Design [J].Research in Engineering Design ,2004,15:40-61. [14][16][17]G alle P. Design as Intentional Action :aconceptu 2

al analysis[J].Design Studies ,1999,20(1) :57-81. [18]BucciarelliLL. Between Thought and Object in Engineer 2

ing design School of Engineering[J].Design Studies ,2002, 23(3) :219-231.

[19][46][47]

G ero J S. Creativety , Emergency ,and Ev olution in

Design[J].K nowledge -Based System ,1996,9:435-448. [20]Eekels and Roozenburg. A Treatise on Order in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J ].Research in Engineering Design , 2004,15:155-181.

[21]SimonHA. 人工科学[M ].武夷山译. 北京:北京商务印

, 对已有的形式赋

予不同的数目(例如, 参数优化) 是解释的具体化。

第六, 由功能到实体“从没有体积的东西, , 怎样生成体积和连续呢”

[55]

? 传统的方法是猜想和分析验证。本章提

出的框架基于前述提出的思想:一种功能驱动方法学, 即基于诱导规则, 逐步从功能导出结构。简言之:结构是渐进内生的。结构、材料、控制和驱动等应该同步渐进生成。首先, 功能转化为特性, 特性分化演变为局部特性, 根据局部特性基于力学原理、控制原理等推导出局部结构参数。即从功能到局部特性再到整体逐步完成实体构造, 并且材料、控制、驱动等同时逐步并行设计, 体现了结构由功能渐进发展演变的特质。

如此, 创制意义下的设计是对实现某种特性的本原的新的物化解释, 物化解释的形式和数目不是预先设定的, 形式和数目仅仅是物化的表述方式。这种解释能够更加精确地或者更加简洁地实现预定功能, 或者能够实现新的功能。形式和数目非预先设定意味着材料可以是非均匀, 连接方式可以是非传统的, 驱动和控制也可以是非常规的, 例如设计的材料, 柔性铰链, 分布式驱动,smart 材料和结构等。

六 结论

设计的对象是人工制品, 人工制品具有物理对象和意图对象的双重性, 这种双重性使设计的研究方法有别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方法。人工制品的双重性使设计具有三重性, 在不同层次上属于自然科学、创制科学、和实践科学。

书馆,1987.

[22][35]Aristotle. Metaphysics [M ].Translated by W. D.

Ross. Written 350B. C. E. website :classics. mit. edu/Browse/browse -Aristotle. html.

(下转第61页)

28

ment by Design :Review of Life Cycle Design and Related Approaches[J ].Air and Waste (Journal of the Air and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 ,May 1994. 649.

[9](瑞士) 苏伦・埃尔克曼. 工业生态学[M ].北京:经济日报

[18]肖峰. 从技术的人文定位想到的[N ].北京:中华读书报,

1998-05-13(03) .

[19]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选集[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6. 933.

[20]肖国飞, 任春晓. 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哲学理论研究

[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5) :58-62.

[21]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M ].北京:,1971. 158

-160.

[22]作为“[M ].上海:学

出版社,1999. 序.

[10]Robert A. Frosch. Industrial Ecology :A Philosophical In 2

troduc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 2ences ,USA. February 1992. 800-803.

[11]Peter Kroes &Anthonie Meijers. The Empirical Turn in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M ].Amsterdam :Elsever Science Ltd. ,2000.

[12]Hans Achterhuis. American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Empirical Turn [M ].Indianapolis :Press ,2001.

[13][14]Hans Technolo 2

gy :The :Indiana Univer 2sity Press xix ,28.

[16]北京大学哲学系, 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西方哲学原

]. C ].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

拉格兹. 人类的内在限度———对当今价值、文

化和政治异端的反思[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2-6.

[25]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0. 81.

[26]詹姆斯・E ・麦克莱伦第三, 哈罗德・多恩. 世界史上的科

著选读(上卷)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88.

[17]WinnerL. Autonomous Technology :Technics -out -of -Control as a Theme in Political Thought [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77. 278.

学技术[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9.

[27](美) 欧文・拉格兹. 人类的内在限度———对当今价值、文

化和政治异端的反思[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5.

(责任编辑 董 华)

(上接第28页)

[23][25][27][31][32][34][42][43]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methodology in architecture [J].Design Studies ,2002,23(3) :245-261.

[37]PeterKroes. Design methodology and the nature of techni 2

cal artifacts[J].Design Studies ,2002,23(3) :287-302. [38][22][41][52]Hans. Reichenbach. 科学哲学的兴起[M ].

卷[M ].苗力田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4][28][33][39][53][54][55]苗力田主编. 古希腊哲学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9]Merriam -Webster ’s Collegiate Dictionary [M ].Deluxe

Audio Edition ,2000.

[30]The American Heritage (r )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 2

guage[M ]:Fourth Edition. 2000.

[36][45]Bamford G. From analysis/synthesis to conjecture/

analysis:a review of K arl Popper ’s influence on design

伯尼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0][44][48]Brooke,John Hedley. 科学与宗教[M ].苏贤贵

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9][50][51]Bateson P. Design , Development and Decisions

[J].Strd. Hist. Biol. &Biomed. Sci ,2001,32(4) :635-646.

(责任编辑 魏屹东)

(上接第56页)

[15]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82.

[16]陈昌曙. 技术哲学引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45、252.

[17][24][25][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M ].北京:

1974. 53.

[20]黄顺基. 自然法辩证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0-73.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5.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120.

[23]刘大椿.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出版

人民出版社,1972. 517,519,520,519.

[18]陈昌曙. 技术哲学引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52-253.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社,2001. 224、228.

(责任编辑 董 华)

61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Vol. 24,No. 3,J un. ,2007

ABSTRACTS

The N ature Loses Its Complexit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ZHAN G Hui -wu  ・5・

The nature is simple or complicated ? The traditional studies on this question were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o 2

ry of knowledge.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development on ontology and by the potentiality. Simplicity and complexity exist in the natural world not to tie the na 2ture to one of them ,we should master the nature of losing its the process.

Bioethics :F acing Public H ealth ’s SHI J un  ・8・

The fundamental is individualism ,so it gives individual rights high priority. However ,in 2dividual need to be intervened or restricted for the benefit of population ’s health in emphasis of common good in public health gives a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bioethics , and this bioethics ’diversification.

Complex R elationship bet w een R eligion and Science L I Xiao -hua  ・14・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science from three as pects :embryology,cultural

and sociology. It ’s helpful to analysis historical relations of religion and science in ancient china , promote dialogue of each other ,and discuss religion ’s position and function to Chinese culture develo pment in future.

Merton ’s Thesis for the Doctorate :Establishment of collective biography method and content analyt 2ical method WAN G Cheng -hai ,et al  ・18・

In the thesis for the Doctorate ,Merton regards science as a kind of social system ,and uses the collective biography method and content analytical method to understand it. Merton opens a kind of normal form with scientific new under 2standing. However ,these two kinds of methods are because of other disci p lines. Finally ,how did Merton shift them from other places and apply to scientific sociology successfully ? Or one step was said even more , how was Merton ’s scientific sociology basic research approach established ? Have not seen the article related to thisquestion issued yet so far. This thesis aims at answering the question.

N ature and Core of Design in T erms of Science Classif ication HOU Yue -min ,et al  ・23・

Philosophy of design concerns concept and language ,while the design methodology concerns design process. We focus

on the nature of design a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design process. This paper commences by reviewing definitions of de 2sign and designing ,and viewpoints of Simon on artificial science. The reminder of the paper investigates design in terms of the science classification of Aristotle. The main points concluded are :(1) desig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productive science ; (2) design has triple nature because it encom passes three type of science ,natural science ,productive science and practical science ; (3) the core of design is mapping function and structure as accurate as possible. A macro framework of design is proposed to focus design thinking on new explanation to map function and structure.

The Limit of the Scientif ic T ext and the R eading of Its Meaning WU Lin  ・29・

When we take the conception of the text into the natural scienc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ext will chan ge accordingly :

all of the scientific practice made the scientific text as its researching object. The scientific text ,on one

hand ,im plicates the context of the science ;on the other hand ,bears the flourishin g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then ,the scientific text shows itself thre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systematicality,certainty and historicality. Upon that ,this essay will discuss further the read 2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scientific text.

On SSK -Challenge Tow ards the Theory of Merton Ethos 110

WAN G Yan -yu ,et al  ・32・

第24卷, 第3期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Vol. 24 No. 32007年6月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J un. ,2007

设计的科学属性及核心

侯悦民1,2, 11

(1.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和机械学系, 北京[1**********]5)

摘 要:, 回顾西蒙(Simon ) 关于人工科学的几个重要观点。。在创制科学语境下, 基于人工制品的二重性提出设计的三重性; , 提出设计的核心是为功能结构匹配提供尽可能精确的解释。最后。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创制科学; 三重性; 宏设计框架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80(2007) 03-0023-06

引言

什么是设计的核心问题? 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精确地对此问题给予陈述的一种途径是寻求哲学的帮助。这类研究可以归类为设计的哲学。依据Per

G alle , 设计的哲学的特征是思辩设计的内在特性[1]。Love 进

行为描述事物对其所处的环境的反应;

目的是依据人的价值和效用考虑人工制品的功能; 结构是构成一个物体的组织安排。因此, 结构是人工制品在给定物理环境下的状态, 在此环境下结构展现特定行为, 这些行为产生各种各样的功能, 功能依照特定社会———文化环境的价值被诠释为实现特定目的[3]。

其次考察设计的定义。设计通常被定义为将功能转化为形式, 但是这个概念过于模糊。一些文献从不同视角给出不同定义, 具有代表性的有:

设计(Design ) :

a ) 意指制作一个特定的人工制品或理解一个特定的活

一步将设计的哲学和设计哲学加以区分, 后者是对设计方法进行哲学研究, 前者则关注设计的普遍性质[2]。

哲学主要关注概念和语言, 借以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对“设计”进行哲学分析的目的在于界定“设计”的概念, 从而清晰表述“设计”的内涵, 对“设计”的研究范畴进行哲学定位, 从而凸现“设计”最本质的特质。在设计的哲学方面, 国内尚未见到有关文献。

本文从哲学角度讨论设计的性质。首先澄清设计的定义, 回顾Simon 关于人工科学的几个重要观点:系统可分离性和决策属性。然后根据亚里士多德科学分类将设计定位为创制科学。在创制科学语境下, 分析人工制品的特点, 比较自然科学研究和设计研究的异同, 分析设计的核心。最后分析一般设计方法的不足, 提出一种新的创制科学语境下的宏设计框架。

动的计划或者安排[4]。

b ) 是用知识连接功能和结构[5]。c ) 是一种社会性的调解活动[6]。

d ) 转换需求为设计描述, 需求一般被称为功能, 此功能

具体表达所设计的人工制品的目的[7]。

e ) 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 使用认知过程转换人类需

求和意图为物化的实体[8]。

f ) 将想法转化为现实。是复杂的问题求解活动。对一

个特定的项目寻找最好的可能解。以最好的可能方式满足

一 设计定义

首先澄清“功能”和“结构”的概念。功能是行为的结果; 【收稿日期】 2006-12-04

【基金项目】 国防航天技术支撑基金资助(J04-2004-0410-8)

特定需要的智力尝试[9]。

  g ) 是通过理解和应用自然定律, 缓解人类条件的匮乏的

【作者简介】 侯悦民(1962-) , 女, 工学博士,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认知和计算;

季林红(1962-) , 男, 工学博士,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设计理论、康复工程; 金德闻(1938-) , 女,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康复工程、机械动力学。

23

创造和实现活动[10]。

h ) 是一种由设计代理(设计者) 为获得在设计状态下以

织, 每一层次上, 系统行为只依赖于对下面一个层次上的系统进行的非常粗略简化和抽象的特征概括。一个特定系统能否实现特定的目标或能否适应环境, 只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少许几个特征, 而与外部环境的细节根本无关; (3) 理解现象的第一步是理解这些现象包含哪些种事物———即分类学;

(4) 设计的两个核心问题:在众多方案中合理选择的效用理

及其相关设计过程的知识变化而进行的活动或认知过程, 以达到某个设计目标。设计代理关注的主体是目标、行动和知识[11]。

i ) 是推理性认知活动, 被分解为更小的步骤、过程、和/或

阶段[12]。

做设计(Designing ) :

a ) 是一种导向产生一种设计的非常规人类活动[13]。b ) 与思考和感知等同的原始人类功能[14]。

c ) 是一种特殊的活动, 依次以计划、目的和实际的推理

论和决策理论; 。

(二) 设计作为创制科学

Simon 。事实上, 关于人

, 。按照亚里士多德

(, 显然另外还要有实践的科

描述[15]。

d ) 是大的计划设计过程, , 即科学分为三类, 自然科学、创制科学、实践科学? natural science (phusikos episteemee ) , productive sci 2

ence (poieetikee episteemee ) , and practical science (praktikos episteemee ) ? [22][23][24]自然科学依靠人类的思辩探索支配自

具有预定的用途[16]。

e ) 面向目标的、, 活动背

统的描述[17]。

f ) [18]。

然的定律, 自然本身是研究对象。自然科学研究那些在自身之内具有本原的, 属于思辩的, 原理和思想就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综合和分析, 观察、发现、归纳, 再回到个体演绎、证实。“在创制科学中, 如若撇开质料, 就以实体及是其所是

[25]为对象”。“在创制科学那里, 运动的本原在创制者中, 而

设计的定义非常宽泛, 但是可以概括地说, 设计是思考如何连接功能和实体; 而做设计是实现思考的行动, 包括绘图、计算等。换句话说“, 设计”指概念设计“做设计”, 侧重指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概念设计的物化过程, 是设计思想的量化描述。

进一步考察设计, 设计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G ero 称为常规和非常规设计[19]。常规设计指对现有设计做少量改动, 非常规设计指与现有设计有显著差别。非常规设计可以进一步被分为创新设计和创造性设计。前者被定义为变量取值范围的约束环境改变导致产生原先无法实现的新结果; 后者被定义为在设计中引入新变量。Love 将设计过程限定为非常规过程, 既设计仅指具有创造性的设计, 并且为首次设计。

因而, 设计又概括为三种:模仿、创新和创造。当发现或创造了新的功能和结构的影射关系时(引入新变量) 可称为创造性设计; 当对此做微小改动加以应用时可成为模仿; 当应用同样的原理实现不同的功能则称为创新。在设计科学的语境下, 研究对象主要为产生创造设计的设计思考。

设计又可依据抽象程度分为不同层次。Eekels and

Roozenburg 将设计分为5个层次:科学哲学; 工程设计哲学(包括设计认知论和存在论) ; 工程设计科学(包括设计现象

不在被创制者中”。这种本原或者是某种技术, 或者是其他的潜能。潜能的意思是运动和变化的本原、存在于他物之中或在自身中作为他物。实践科学也是这样, 在这里运动不在实践事物中, 而更多的在实践者中[26]。

希腊词“poieetikee ”, 与生成generating (genesis ) 和思想

thought (noeesis ) 对应,poieetikee 指制作making , 所有的制作

或者出于思想或者出于技术潜能[27][28]。Poieetikee 在英语中被译为productive 。Merriam -Webster ’s Collegiate Dictio 2

nary 给出productive 下列定义[29]:

1:having the quality or power of producing especially in abundance (具有生产的特性或具有生产的能力, 特别是大量

生产) ;2:effectivein bringing about (有效的产出) ;3a :yielding

results , benefits , or profits (产生结果、利益或利润) ; b :yield 2ing or devoted to the satisfaction of wants or the creation of util 2ities (产生或致力于愿望的满足或效用的创造) ……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给出productive 下列解释

[30]:

From Greek poi ētikos ,creative ,from poi ēt ēs , maker ,from poiein ,to make. (源于希腊语创造的、制作者和制作)

学和方法学) ; 工程设计方法论(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 2

ics ) ; 工程设计实践[20]。

在中文中,poieetikee 被译为创制[31][32]。创制意为创造和制作。

如在第一部分所述, 设计是思考如何创造物品实现特定功能。如果所有的思考或是实践的或是创制的或是思辩的, 那么如同物理学必然是思辩的, 设计必定为创制科学。

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为设计作为创制科学的语境下, 见图1。

  亚里士多德认为, 每种科学或多或少或是推理的或是原本就是寻求其目标的特定原理和原因的推理[33][34][35]。科

二 设计的科学属性

(一) 设计是人工科学

Herbert Simon 将设计定义为人工科学[21]。Simon 提出

几个重要论点:(1) 设计问题的特征是内部系统组成部分的基本行为规律是已知的, 难点在于这些组成部分的总体将如何表现; (2) 系统可分离性。所有复杂系统都具有程度不等的可分离性。依照某种层次联系法则逐级构成上一层的组

24

制机制、驱动方式、零件设计等。如此设计过程与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表述一致。

图1 研究范围

学是探索支配自然的法则, 即对自然现象寻找解释。与科学的角色类比, 探索连接功能和实体的法则应为设计的本质。简言之, 设计作为创制科学应探索连接功能和结构的尽可能精确的解释。如此, 仅创造性设计有可能属于创制科学, 因为它提供了新的解释。然而, 和概括, 仍然不能作为创制科学创制科学区分开来。

(三) 2 , , 暂时不能证伪, , 如进化论、相对论。在, 设计应表述为:程序由实体体, , 如物理学、、力学等, 实体“必须为新”, 建构方法应具备一般性。可见, 设计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具有反向相似性。但是程序为“新”为必要前提。

per 的科学方法观。

[36]

:分析/综合; 猜想/综

合。, 后者根源于K arl Pop 2

分析/综合研究方法(A. B Wolfe ) :观察记录所有事实, 不加选择, 没有偏好; 对事实进行分析、比较、分类, 不加假设; 通过分析, 归纳概括; 回到事实, 根据前述归纳推导演绎, 给出预测, 对现象进行解释。

Popper 的猜想/综合模型:猜想和反驳; 大胆提出理论;

三 设计的三重性

考察设计的本质需要首先考察人工制品的特性。

(一) 人工制品二重性

亚里士多德对人工制品是这样定义的“:在生成的东西当中,

有些因自然生成, 有些因人工生成, 有些因自发生成。所有生成的东西, 或者被某物所生, 或者出于某物, 又成为某

[39]物。因人工生成的称为人工制品, 或技术品”。

尽最大努力证明这些理论的谬误; 无法证明则假设其为正确。

决定论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过程导向的, 关注于特定的过程, 合理的科学重构, 对一个设想的程序进行描述, 程序由合理的确定步骤组成, 这些步骤必然产生一种确定的结果与实际过程产生的结果相同。设计方法学是面向过程的, 研究方法是描述性的, 产品导向的。设计方法学主要集中在描述真实而非想象的过程, 这些过程由真实的步骤组成,

最后能产生出更好的结果。不同之处在于:设计方法学致力于改进设计实践[37]。而科学是对支配自然的规律的研究[38]。

因此, 设计方法学与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过程相似性, 但是本质不同。前者是描述性的, 后者是思辩性的。设计作为创制科学不同于设计方法学, 应比后者具备更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设计作为创制科学应具备科学研究方法的特质:是思辩性的, 是对设计过程的解释, 是合理的科学重构。

(四) 设计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

人工制品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物理对象, 另一方面是意图的对象。以往的研究关注设计过程, 而对技术品本身的性质研究不多[40]。第一, 人工制品的突出特点是他们可以用功能和目的表征。因此功能成为意图和物理对象的连接桥梁。第二, 作为物理对象, 人工制品具有一定程度不确定性。按照普郎克的原子理论, 不存在从此岸到彼岸的必然性。因为在目前的知识基础上, 个别原子事件是不适合于用因果解释的, 而只受概率规律控制[41]。

因而, 对人工制品, 当建构了某个实体或组合去实现某种预定功能时, 实际上更严格的表述是在某种概率下或者在理想状态下实现某种预定功能。而设计的目标是提高实现的概率, 或使实体更好地接近理想状态。

(二) 设计的三重性

设计的结果为由实体体现的人工制品, 人工制品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是物理对象, 一方面是意图对象。作为物理对象, 与其他自然物一样, 其性能、性质有未知之处, 对其的研究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作为意图对象, 其标识性能是通过人为设计必须达到的, 即通过构建实体实现预定功能, 这个过程的描述属于设计理论和方法, 对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属于创制科学。在这里, 将这种意义上的构建称为设计。另一方面, 设计是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具体通过实体复现, 如风车、摆钟是力学原理的复现, 在这层意义上, 设计属于实践科学。

设计的三重性决定了设计具有不同的层次:第一层, 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层次, 将人工制品视为研究对象, 研究某

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表述为:观察、归纳、演绎、验证。科学的发现是通过设想一个过程Procedure , 从设定的起点Start 出发, 经过Procedure , 必然获得结果End 。设想这个过程即为发现一个新的理论, 与已有理论相比, 能够获得与结果更完美的吻合或更简洁的表达。见图2。

设计过程可以概括为:基于自然科学的研究, 遵循自然科学的法则, 设想一个程序, 程序由几个步骤组成, 在这样一个程序下确保达到预定的功能。这样一个程序由具体的实体体现, 如机械系统, 具体过程包括材料选择、机构选择、控

25

个特性, 如摩擦、热力学特性、接触特性、微结构特性等。第二层, 创造新的方式实现某种特定功能, 属于创制科学。第三层, 研究更好的方式(包括管理) 实现预定功能, 属于实践科学。设计的三重性使设计活动跨越三类科学, 见图3

思考和提供解释精确性。同时, 将抽象特性物化为实体必然有多种选择(否则, 意味着仅存在惟一的实体实现某种特性) , 因此存在决策和优化阶段。

第七, 设计程序层次性。设计作为一个系统可分离为阶层不等的层次, 每一层次的特性只取决于上一层次的简单的抽象特征。

因此, 作为创制科学, 设计的核心是尽可能精确地匹配功能和结构, 。这种思想导, 逐步:, 结构、材料、

, 功能与结构之间存在联系吗?

, 但是, 在结构和行

图3 为之间存在联系[46]。

至于结构与行为的关系, 进化论被大多数科学家接受。进化论告诉我们, 适者生存, 交叉和变异是进化的前提, 即自然界的生物之所以是现在的样子是因为漫长的环境作用使然, 生物和环境漫长的交互作用是使其所是的原因。有多漫长? 至少5000年前, 各种现存的动物就是他们现在的样子。进化计算利用计算机加快了进化进程, 将进化时间缩短在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内。通过在方案阶段引入调整基因(一般遗传算法则无此项) , 进化设计能够生成有限的不同形式的产品家族[47]; 或者利用连杆分类学技术, 随机匹配求优可以生成不同的机构方案。但是初始形态与优化形态本质上通常不会产生出乎意料的差异, 实际是在已知的形态集合中自动或人工搜索最满意的形态。由此似乎可以认为, 计算机能够处理的(同时人可以忍受的) 时间长度不足以产生类似使人从类人猿到现代人的那种进化, 更不用说从混沌开初到现代生物的那种进化。另一方面, 人工制品的寿命通常为几年至多几百年(建筑物可能达几百年, 机械、电子产品一般5

-10年) , 其历经基本不变的可以预测的环境作用。因此, 应

四语境下研究设计的本质问题。

第一, 设计核心问题是功能-结构匹配原理和规则。如亚里士多德所说, 感性经验告诉我们事物存在的形态如何, 而科学致力于探究和揭示事物何以是这样。

第二, 设计研究具备科学属性, 即设计程序具备可解释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知识的本质是概括, 进一步说, 概括也就是解释的本质[42]。设计作为创制科学比一般设计方法学具备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性, 并提供更加精确的解释。即提供规范的、可形式化、可分析、可传递、可传授、可重复的科学程序。

第三, 设计研究具备科学研究方法。亚里士多德认为, 解释是通过对事物的本原或本质的理智了悟和理性思辩解决的, 每种科学或多或少或是推理的或是原本就是寻求其目标的特定原理和原因的推理然的本质

[44]

[43]

。因此思辩和推理是设计研

该有比进化论更有效的途径研究人工制品设计。

由于有机体的特性是期望人工制品所具有的, 有机体的发育是渐进内生的, 所以借鉴生物胚胎发育探索功能和结构匹配的规则是一条可能的途径。依照佩利(1802) 的观点, 有机体的每一部分都是按照功能设计的[48][49]。康德认为, 有机体的各个部分并不是由一种外在于它们的计划而联系起来的, 其形成力量在于有机体本身的内部[50]。近200多年后的哲学家道金(1986) 也如是说:生物学是至少从表面上看为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复杂事物的研究[51]。因此, 一个可能的途径是, 通过胚胎发育学和神经发育学类比, 探求生成结构的规则以描述功能到结构的映射。

另一个问题接着产生。是否存在可资利用的技术资源实现从功能到结构的影射关系? 结构、材料、控制、驱动等渐进内生的设计模式是否具有技术实施可能性? 激光辅助制造技术、设计的材料、机敏材料、MEMs 、多功能结构、构型优化、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现代技术提供了传统材料和制造技术无法达到的更为宽广的设计空间。因此更为精确地匹配功能和结构在材料和制造以及算法上成为可能。

究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 康德认为, 纯粹理性无法把握自

。对设计尤其如此。因此, 猜想和分析成为从

[45]

功能到实体的另一个可能桥梁。Popper 的C/A 模型是所

有设计活动的概括。首先设想某种结构, 然后分析是否能够产生需要的结果。然而, 当用结构替代了理论时, 科学方法退化为设计方法, 因为这种方法缺乏功能和结构影射的精确性。其缺陷是先天的:反复迭代修改和大量计算成本。设计作为创制科学与一般设计方法的区别在于通过理性思辩和推理将猜想和分析抽象和概括从而形成合理的科学重构。

第四, 设计程序与科学研究具有过程反向相似性, 即从结果到原因。因此设计研究应是始于功能终止于结构的规范程序。

第五, 抽象层次转换。由于人工制品的双重性, 存在主观功能到客观特性的转换以及客观特性到具体结构的转换。即主观到客观、抽象到具体两个转折。

第六, 设计程序的阶段性。由于设计的三重性, 设计过程具备明确阶段性, 其中至少存在一个阶段能够容纳创造性

26

五 作为创制科学的宏设计框架

(一) 一般设计过程分析

形式, 质料为市场可供材料, 形式为结构、连接、驱动、控制等, 然后分析在给定质料和形式下的组合是否满足预定性能指标, 若不满足, 则通过优化策略重新选择, 如此循环直至达到预定指标。如图4

在设计作为创制科学的语境下考察传统的设计过程。以机械产品为例, 传统的设计过程为:首先, 选择质料和

图4 传统设计程序

(二) 作为创制科学的宏设计框架  , 是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但是因为在设计过程中应用的解释(材料、机构、控制等) 通常是可替代的, 并不具备必然性。从本质上, 这种框架下的设计不属于创制科学。首先, 初步选择材料和实体以及连接形式即属于感性经验层次, 而为什么会是这样, 科学研究已经提供了部分解释, 并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 知识的本质是概括, 把有关系的因素从无关系的因素中分离出来, 即是知识的开始[52]。设计是实现预定功能的某种新的解释, 这种解释不只适用于个案, 而是能够用科学语言概括某一类现象。初步选择材料、实体、连接、驱动、控制等属于经验层次, 不具备解释的一般性。在此, 解释的含义如自然科学解释的含义, 不同之处在于设计的解释最终必须物化为实体或实体的描述。

实际上, 现代设计早已超越了上述框架。如引入构型优化技术可使材料和构型同时确定

, 通过反复迭代寻优; 引入进化计算可通过交叉、变异、相转换等概念扩大设计空间; 引入设计的材料的概念可根据特性设计材料的微结构; 引入优化技术可建立特性目标搜寻最优结构参数和材料等; 引入基于激光的层加工技术可以完成材料和实体的同步加工等等。即在低层设计局部设计方面已经具备了一个更为科学的程序(即解释) 。更进一步的工作是建立一个从功能到结构整个设计过程的更为科学的程序。

如前所述, 设计科学是提供从功能到结构的规范程序, 应具备解释精确性。基于这种指导思想, 本文提出一种功能驱动的宏设计框架(Macro Framework of Design ) , 如图5。

图5 功能驱动的宏设计框架

27

  宏设计框架将设计中与创造性有关的因素和无关的因素分离开, 例如, 功能分布、连接特性、材料特性都可以基于功能通过计算获得, 不是对实现预定功能的“新的解释”, 因此是与创造性无关的因素。

其次, 将感性的或经验性的知识与创造性分开, 例如, 预先选定材料、结构等, 包括通过优化方法每次迭代选取不同的结构参数或材料参数, 都是基于经验知识或计算, 不属于“新的解释”。

第三, 将分析和设计区分。基于自然科学原理通过计算获得实现预定功能所需要的实体特性, 主要任务是分析。依据这些特性, 遵循自然科学的原理, 提出“新的实现功能的方式或形式”。即设计的核心为新的解释。

第四, , 将研究聚焦在对运动本原的思考, 原因, 53], “运动的本原和原因”, 不同之处在于, , 是一种可观察的过程, 是一种实际可获得的结果。这种解释比以前的解释能够以更高的概率实现预定的性能, 或者能够实现原先无法实现的功能, 或者能够以更加简洁的形式达到预定的功能。

第五, 将运动本原和实现运动实体的数字特征区分, 按照亚里士多德, 数目也不是运动的本原

[54]

本文讨论作为创制科学的设计, 分析其科学属性和内涵。设计作为创制科学应探索连接功能和结构的尽可能精确的解释, 提供规范的、可形式化、可分析、可传递、可传授、可重复的科学程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宏设计框架。此框架将感性知识或经验知识从科学研究中分离, 将与新的解释无关的形式从设计中分离, 将分析和设计区分, 将运动本原和能够实现运动原理的形式区分, 实体的数字特征区分, , 。

考 文 献】

]Philosophy of design :aneditorial introduction [J].Design Studies ,2002,23(3) :211-218.

[2][5]LoveT. Constructing a Coherent Crossdisciplinary Body of Theory about Designing and Designs :some philosophical issues[J].Design Studies ,2002,23(3) :345-361.

[3][8]Rosenman MA , G ero J S. Purpose and Function in De 2

sign :fromthe socio -cultural to the techno -physical [J].Design Studies ,1998,19(2) :161-186.

[4][15]LoveT. Philosophy of Design :ametatheoretical struc 2ture for design theory[J].Design Studies ,2000,21(3) :293-313.

[6]LiddamentT. The Com putationalist Paradigm in Design Re 2search[J].Design studies ,1999,20(1) :41-56.

[7][13][26]G ero J S.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Design Process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00,64(2) :183-196.

[9][10][11]K im H ,Querin OM ,Steven GP. On the Develo p 2ment of Structural Optimisation and Its Relevance in Engi 2neering Design[J].Design studies ,2002,23(1) :85-102. [12]SiangK ok Sim ,Alex HB. Duffy. A formalism for a G eneric

Design Activity , Evolving a Model of Learning in Design [J].Research in Engineering Design ,2004,15:40-61. [14][16][17]G alle P. Design as Intentional Action :aconceptu 2

al analysis[J].Design Studies ,1999,20(1) :57-81. [18]BucciarelliLL. Between Thought and Object in Engineer 2

ing design School of Engineering[J].Design Studies ,2002, 23(3) :219-231.

[19][46][47]

G ero J S. Creativety , Emergency ,and Ev olution in

Design[J].K nowledge -Based System ,1996,9:435-448. [20]Eekels and Roozenburg. A Treatise on Order in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J ].Research in Engineering Design , 2004,15:155-181.

[21]SimonHA. 人工科学[M ].武夷山译. 北京:北京商务印

, 对已有的形式赋

予不同的数目(例如, 参数优化) 是解释的具体化。

第六, 由功能到实体“从没有体积的东西, , 怎样生成体积和连续呢”

[55]

? 传统的方法是猜想和分析验证。本章提

出的框架基于前述提出的思想:一种功能驱动方法学, 即基于诱导规则, 逐步从功能导出结构。简言之:结构是渐进内生的。结构、材料、控制和驱动等应该同步渐进生成。首先, 功能转化为特性, 特性分化演变为局部特性, 根据局部特性基于力学原理、控制原理等推导出局部结构参数。即从功能到局部特性再到整体逐步完成实体构造, 并且材料、控制、驱动等同时逐步并行设计, 体现了结构由功能渐进发展演变的特质。

如此, 创制意义下的设计是对实现某种特性的本原的新的物化解释, 物化解释的形式和数目不是预先设定的, 形式和数目仅仅是物化的表述方式。这种解释能够更加精确地或者更加简洁地实现预定功能, 或者能够实现新的功能。形式和数目非预先设定意味着材料可以是非均匀, 连接方式可以是非传统的, 驱动和控制也可以是非常规的, 例如设计的材料, 柔性铰链, 分布式驱动,smart 材料和结构等。

六 结论

设计的对象是人工制品, 人工制品具有物理对象和意图对象的双重性, 这种双重性使设计的研究方法有别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方法。人工制品的双重性使设计具有三重性, 在不同层次上属于自然科学、创制科学、和实践科学。

书馆,1987.

[22][35]Aristotle. Metaphysics [M ].Translated by W. D.

Ross. Written 350B. C. E. website :classics. mit. edu/Browse/browse -Aristotle. html.

(下转第61页)

28

ment by Design :Review of Life Cycle Design and Related Approaches[J ].Air and Waste (Journal of the Air and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 ,May 1994. 649.

[9](瑞士) 苏伦・埃尔克曼. 工业生态学[M ].北京:经济日报

[18]肖峰. 从技术的人文定位想到的[N ].北京:中华读书报,

1998-05-13(03) .

[19]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选集[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6. 933.

[20]肖国飞, 任春晓. 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哲学理论研究

[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5) :58-62.

[21]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M ].北京:,1971. 158

-160.

[22]作为“[M ].上海:学

出版社,1999. 序.

[10]Robert A. Frosch. Industrial Ecology :A Philosophical In 2

troduc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 2ences ,USA. February 1992. 800-803.

[11]Peter Kroes &Anthonie Meijers. The Empirical Turn in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M ].Amsterdam :Elsever Science Ltd. ,2000.

[12]Hans Achterhuis. American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Empirical Turn [M ].Indianapolis :Press ,2001.

[13][14]Hans Technolo 2

gy :The :Indiana Univer 2sity Press xix ,28.

[16]北京大学哲学系, 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西方哲学原

]. C ].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

拉格兹. 人类的内在限度———对当今价值、文

化和政治异端的反思[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2-6.

[25]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0. 81.

[26]詹姆斯・E ・麦克莱伦第三, 哈罗德・多恩. 世界史上的科

著选读(上卷)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88.

[17]WinnerL. Autonomous Technology :Technics -out -of -Control as a Theme in Political Thought [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77. 278.

学技术[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9.

[27](美) 欧文・拉格兹. 人类的内在限度———对当今价值、文

化和政治异端的反思[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5.

(责任编辑 董 华)

(上接第28页)

[23][25][27][31][32][34][42][43]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methodology in architecture [J].Design Studies ,2002,23(3) :245-261.

[37]PeterKroes. Design methodology and the nature of techni 2

cal artifacts[J].Design Studies ,2002,23(3) :287-302. [38][22][41][52]Hans. Reichenbach. 科学哲学的兴起[M ].

卷[M ].苗力田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4][28][33][39][53][54][55]苗力田主编. 古希腊哲学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9]Merriam -Webster ’s Collegiate Dictionary [M ].Deluxe

Audio Edition ,2000.

[30]The American Heritage (r )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 2

guage[M ]:Fourth Edition. 2000.

[36][45]Bamford G. From analysis/synthesis to conjecture/

analysis:a review of K arl Popper ’s influence on design

伯尼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0][44][48]Brooke,John Hedley. 科学与宗教[M ].苏贤贵

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9][50][51]Bateson P. Design , Development and Decisions

[J].Strd. Hist. Biol. &Biomed. Sci ,2001,32(4) :635-646.

(责任编辑 魏屹东)

(上接第56页)

[15]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82.

[16]陈昌曙. 技术哲学引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45、252.

[17][24][25][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M ].北京:

1974. 53.

[20]黄顺基. 自然法辩证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0-73.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5.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120.

[23]刘大椿.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出版

人民出版社,1972. 517,519,520,519.

[18]陈昌曙. 技术哲学引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52-253.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社,2001. 224、228.

(责任编辑 董 华)

61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Vol. 24,No. 3,J un. ,2007

ABSTRACTS

The N ature Loses Its Complexit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ZHAN G Hui -wu  ・5・

The nature is simple or complicated ? The traditional studies on this question were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o 2

ry of knowledge.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development on ontology and by the potentiality. Simplicity and complexity exist in the natural world not to tie the na 2ture to one of them ,we should master the nature of losing its the process.

Bioethics :F acing Public H ealth ’s SHI J un  ・8・

The fundamental is individualism ,so it gives individual rights high priority. However ,in 2dividual need to be intervened or restricted for the benefit of population ’s health in emphasis of common good in public health gives a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bioethics , and this bioethics ’diversification.

Complex R elationship bet w een R eligion and Science L I Xiao -hua  ・14・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science from three as pects :embryology,cultural

and sociology. It ’s helpful to analysis historical relations of religion and science in ancient china , promote dialogue of each other ,and discuss religion ’s position and function to Chinese culture develo pment in future.

Merton ’s Thesis for the Doctorate :Establishment of collective biography method and content analyt 2ical method WAN G Cheng -hai ,et al  ・18・

In the thesis for the Doctorate ,Merton regards science as a kind of social system ,and uses the collective biography method and content analytical method to understand it. Merton opens a kind of normal form with scientific new under 2standing. However ,these two kinds of methods are because of other disci p lines. Finally ,how did Merton shift them from other places and apply to scientific sociology successfully ? Or one step was said even more , how was Merton ’s scientific sociology basic research approach established ? Have not seen the article related to thisquestion issued yet so far. This thesis aims at answering the question.

N ature and Core of Design in T erms of Science Classif ication HOU Yue -min ,et al  ・23・

Philosophy of design concerns concept and language ,while the design methodology concerns design process. We focus

on the nature of design a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design process. This paper commences by reviewing definitions of de 2sign and designing ,and viewpoints of Simon on artificial science. The reminder of the paper investigates design in terms of the science classification of Aristotle. The main points concluded are :(1) desig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productive science ; (2) design has triple nature because it encom passes three type of science ,natural science ,productive science and practical science ; (3) the core of design is mapping function and structure as accurate as possible. A macro framework of design is proposed to focus design thinking on new explanation to map function and structure.

The Limit of the Scientif ic T ext and the R eading of Its Meaning WU Lin  ・29・

When we take the conception of the text into the natural scienc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ext will chan ge accordingly :

all of the scientific practice made the scientific text as its researching object. The scientific text ,on one

hand ,im plicates the context of the science ;on the other hand ,bears the flourishin g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then ,the scientific text shows itself thre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systematicality,certainty and historicality. Upon that ,this essay will discuss further the read 2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scientific text.

On SSK -Challenge Tow ards the Theory of Merton Ethos 110

WAN G Yan -yu ,et al  ・32・


相关内容

  • 面向服务的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与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 面向服务的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与机制 起止年限: 依托部门:研究 刘韵洁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12.1-2016.8 中国科学院 首席科学家: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现行互联网是基于TCP/IP体系结构建立的,其假设用户和终端是可信和智能的,网络本身仅仅需要提供尽力而为的数 ...

  • 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 第21卷第3期 2002年9月<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XinjiangNormalUniversity (NaturalSciencesV01.21,No.3Sub.2002Edition) 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杨雪峰 (新疆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

  • 1.4设艺的双重属性
  • 1.4艺术设计心理学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8页. 论述设计艺术心理学科学性之前,首先应简单讨论一下什么是科学,而这本身就个旷日持久被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定义"科学"的标准包括:维尔纳学派的石里克等人提出的"逻辑经验论",排除 ...

  • 陈如平新样态学校
  • 陈如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院学术委员,访问学者导师,主要从事教育领导与管理.学校创新.区域教育规划等方面研究,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教育文件编制. 打造学校课程新样态 建设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是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 商业地产运营原则
  • 商业项目基本操作程序 商业项目操作分成七个步骤: 1.市场调查及分析定位:针对本地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商业地产市场状况.项目所在区域商业市场环境实施深度的市场调查,以此对商业宏观市场进行全面.准确.细致的了解和掌握,同时结合本项目所在区域市场环境特点,进行区域市场分析和定位,为项目商业的定位提供科学的 ...

  •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3知识点
  •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考试内容:技术对人类的价值: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 ...

  • 模型:现代科学的核心方法)
  • 模型:现代科学的核心方法 转帖按:从模型角度认识中医理论,找到它的原型以及今天科技条件下中医模型建立和使用的方法,关于中医是否科学的那些争论就会烟消云散 模型:现代科学的核心方法[N]. 学习时报, 2007孙小礼. 模型:现代科学的核心方法(一)--天然模型和人工模型 模型:现代科学的核心方法(二 ...

  • 基于学术属性的现代大学组织结构
  • 第31卷第2期 20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VbL31.Nb.2Apr.20100年4月TSINGHUAJOURNALOFEDUCATl0N 基于学术属性的现代大学组织结构 何淳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政办公室,安徽合肥230026) 摘要:在对现代大学组织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中外大学组织结构的差异. ...

  • 怎样确定项目的商业体量
  • 按所在城市人均商业面积推算--这只是最基本的一个参考数据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 1.城市属性(商贸中心城市.旅游城市.工业城市.省会城市等) 2.城市人口数.项目区域人口密度和人口数 3.居民年人均收入.人均年消费性支出 4.城市人均商业面积 5.项目所处商圈在城市中所处的地位--A 级.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