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和中国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综述

2006年第4期经济经纬 ECONOMICSURVEYNo.4 2006

欧美和中国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综述

王咏梅,付宝印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鉴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影响,各国学者都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

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决策参考。欧美发达国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祥地,也最早从事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早在19世纪60年代,欧共体就意识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限制作用,并于1969年制定了5消除商品贸易中技术性壁垒的一般性纲领6,第一次提出了在国际贸易中制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规则。美国随之向GATT建议拟定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协议。我国虽然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案例早已有之,但真正开始关注这方面问题还是在入世以来的这些年。

thyE.Josling(1999)等人也进行过详尽的研究,他们分别从政策工具、措施影响范围和政策实施的目标这三个方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分类。从政策工具的角度分类,TBT可以分为进口禁止、技术规范说明和信息补救三类;从措施影响范围的角度分类,TBT可以分为对国内国外都有影响的措施、只对进口产品有影响的措施、只对特定来源的进口产品有影响的措施三类;从政策实施目标的角度分类,TBT可以分为社会

[3](P8-12)福利型、风险降低型和非风险降低型三类。有些学者还专门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表现形式之一的技术标准进行了分类,例如JohannesMoenius(1999)按照标准的起源不同将其

分为:事实标准,即在市场过程中演化形成的;法定标准,即通过法律来实施的;机构标准,即通过协会和标准化机构(如国

[4](P4)

际标准化组织)协调产生的。

欧美许多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技术标准的贸易保护

一、欧美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研究

欧美学术界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特点、性质、分类以及形成原因等基础性问题的探讨;另一方面是采用各种方法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成本、社会福利等经济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的深层次、综合性探讨。

1.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基础性问题的研究

欧美学者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内涵的研究方面,有的是直接给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例如DonnaRoberts在1999年发表的5农产品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挑战与机遇6一文中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为:/能够管制外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法规和标准,并且这些法规和标准的表面目的是为了纠正与这些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相联系的外部作用产生的市场无效。0[1](P337)该定义中使用了/表面目的0一词,说明他们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用校正市场无效的目的来遮掩其贸易保护的实质。有的学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而是将其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加以阐述。例如美国学者SuzanneThornsbury在他1998年提交的关于技术法规壁垒的博士论文中指出,非关税壁垒是由或然性保护措施、国内税收、管理壁垒和贸易限制法规构成的,技术性贸

[2](P22)

易壁垒则是其中贸易限制法规的一种形式。同样,另一些美国学者如RobertE.Baldwin(1970)、AlanO.Sykes(1995)也都将技术性贸易壁垒视为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

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类方面,DonnaRoberts,Timo2

作者简介:王咏梅(1960-收稿日期:2006-05-31

主义特性,并由此解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他们

普遍认为贸易保护才是政府制定标准的唯一目的。KeithE.Maskus、JohnS.Wilson和TsunehiroOtsuki(200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标准成为贸易壁垒的五条原则:一是某个标准的执行纯粹只是在增加成本;二是设定的标准高于其要实现的特定政策目标;三是某个标准在国内和国外企业的应用中存在歧视性;四是所选标准是否是现有可选措施中对贸易的破坏性最小的;五是标准的强制性要求与科学或可靠的风

[5](P21)

险措施相比更加谨慎。AlessandraCasella(1996)在5无边界的产品标准联盟6中提出了对传统观点的质疑,即国际

贸易中标准的制定是政府的行为。他认为产品标准可以在产业层面上形成,具体来说就是标准可以在国际企业联盟的活

[6](P12)

动中形成。SuzanneThornsbury(1998)则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原因,他认为技术性

贸易壁垒的实施取决于理性经济个体的偏好及其政治影响的效力与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均衡过程。

2.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研究

近年来,欧美地区许多学者都在从事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研究,并逐步从理论分析转向深层次的实证分析。特别是关于如何量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课题越来越成为当前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而且不少学者也相应地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量化方法。以下主要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角度介绍一下欧美经济学家在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女,河南郑州人,中南

),女,北京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付宝印(1981-

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55#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理论分析主要是从政府的标准化选择方面进行分析。例如,NeilGandal和OzShy(2001)在5标准化政策与国际贸易6中研究了政府标准化政策的选择问题。当标准和技术法规的网络效应和转换成本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他们认为在网络效应背景下,标准化政策有益于全世界的消费者都使用兼容性产品,也有利于促进消费,但网络效应却无形中增加了外国公司进入本国市场的标准转换成本。他们的结论是:假设政府政策被局限于认可所有外国标准或不认可任何外国标准这两种情况,则当网络效应相对显著时,所有国家都会相互认可所有标准;当(标准)转换成本相对显著时,两国之间会形成一个标准化联盟,并且该联盟不认可第

[7](P379)

三国即非成员国的标准。Marie-HeleneJeanneret和ThierryVerdier(1996)通过考察外国和本国公司在国内市场

门的进口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而对制造业部门的进口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专门针对出口的标准与大多数产品的贸易量都存在积极的正效应。除此之外,很多学者尝试用引力模型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的限制作用,如TsunehiroOtsuki、JohnS.Wilson和MirvatSewadeh(2001)。(3)运用局部均衡法分析TBT影响的研究。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研究TBT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学者:DawnD.Thilmany和ChristopherB.Barrett(1997)通过分析供需曲线的变化,研究了技术法规对美国向其他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出口奶制品的贸易影响。他们发现进口规则会增强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的信心,这就避免了柠檬问题或对国外产品的不信任。如果法规要求不提供给消费者选择有关产品的信息,这就会使消费者的福利受损,但信息法规会纠正市场无效并

[12](P105-107)

增加社会福利。BarryKrissof,fLindaCalvin和上的垂直差异化模型,研究了贸易政策和标准化决策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假设在某国的国内市场上,外国公司与本国公司进行竞争,并且外国公司销售的是高质量产品,本国公司销售

的是低质量产品,政府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8](P267)

那么,如果标准化能使产品的质量差距增大,则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者就越有动力向消费者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同时也有利于增

加高质量产品的进口。

[8](P269)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实证分析主要是通过调查法、

计量经济模型、局部均衡模型和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这四种常用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1)运用调查法分析TBT影响的研究。运用调查法的主要是一些研究机构,例如,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于1999年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对三个部门的55家公司开展了一项调查,目的是研究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对贸易的限制程度。结论是:合格评定程序中的相互认可协议能够降低贸易成本;小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的信息资源,而且不能通过大批量出口来分摊这些成本,因此,他们往往因为成本的增加

而减少出口。[9](P36)

再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8年就标准在信息技术产业中对贸易的限制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

美国、欧盟、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多个国家展开。但该调查的研究者只能提供说明性的陈述而没有对其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类。另外,WTO中的TBT委员会于2002年对OECD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在1995-2001年期间与农产品相关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TBT协议的执行情况来评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2)运用引力模型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TBT影响的研究。运用引力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考察标准对贸易的影响是目前TBT测度技术中相对来说最为客观、最有启发性,

也是最有拓展潜力的一个方向。[10](P66)

PeterSwann等人对1985-1991年期间英国的净出口、出口、进口与本国的标准数目及英国和德国认可的国际标准数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英国的标准对其出口和进口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这些标准既向出口国提出了质量要求,又增加了英国国

内的进口需求。[11](P1301-1305)

他们还发现,单个国家制定的标准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国际标准,并由此得出国际标准的

影响小是因为以较高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平衡了与减少产

品多样性相联系的贸易。JohannesMoenius对PeterSwann等人的研究进行了改进,他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了1980-1995年期间来自12个国家的471个行业的国家特定标准与双边共享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双边共享标准对贸易量有显著的正效应;专门针对进口的标准对非制造业部

#56#

DeniceGray(1997)采用静态局部均衡模型研究了美国苹果在

日本、韩国、墨西哥这三个不同市场面临的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并计算出了限制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等价关税率以及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贸易的限制程度。虽然他们承认技术性贸易措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模型中没有说明进口国在取消贸易限制后对产品的影响情况。DanielSumner和HyunokLee(1997)的研究则细致到市场营销各个环节上发生的成本。他们通过分析亚洲针对美国蔬菜的进口规则问题,指出法规能以不同方式在销售链的不同点上增加成本,并且这些法规会影响到国内外的价格水平、外汇流量和贸易

量。

[13](P279)(4)运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法分析TBT影响的研究。运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来考察TBT影响效果的代表性成果有:MichaelGaiorek,AlasdairSmith和AnthonyJ.Venables(1992)对欧盟规模收益递增的几个部门建立了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他们假定协调标准可以使欧盟的贸易成本下降2.5%,并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不同的欧盟国家,市场可以因为其他因素而被分割,允许公司根据当地需求来制定价格;第二种情况是市场被整合在一起,公司通过整个欧盟

地区的需求来统一定价。[5](P29)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当欧盟内部地区生产的产品代替了欧盟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则含有一个实质性的贸易转移,这种效应在一体化市场背景下会更加明显。GlennW.Harrison(1996)等人对上述研究作了进一步拓展,增加了从需求方面来解释协调标准带来的收益。他们认为协调的标准应该可以提升消费者购买外国产品的信心,

增加国内外产品间的替代弹性。

[14](P336)

二、国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研究

国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起步较晚,叶柏林和陈志田在1992年著的5技术引进与进出口商品的标准化6一书,通常被看作是国内最早进行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的标志。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随着国内产品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增多,各地方政府开始加强关注这方面问题,大量学者也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以下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方面来介绍国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研究成果。

首先,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WTO中TBT协议内容的阐释、对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情况的介绍以及结合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业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等。国内有许多学者致力于WTO/TBT协议的研究,同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例如,叶柏林(1992)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为,那些确定工业产品或消费品的某些特性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规定、标准和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和确定产品质量及适用性能的认证、审批和试验程

[15](P38-43)序。中国商务部(2003)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对进口产品适用不合理的技术法规、标准,设置复杂的认证、认[16](P2)可程序。更多的学者是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限制特性进行定义的。例如,王荣艳(2002)认为,技术性贸易

研究方法上也作了新的尝试。例如冯宗宪和柯大钢(2001)使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由于产业的相互影响,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某一产业实施保护时必须要全面权衡这种波

[21](P30)

及效应。周锦秀(2005)的硕士论文中使用引力模型定量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农产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如果我国质量标准体系与设置壁垒国的标准体系接近,则出口不易受阻,如果相差较远,则出

[22](P44)

口容易受阻。上海财经大学的鲍晓华(2004)利用局部均衡分析框架对SPS措施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她尝试利用线形的供给需求函数,设计出一个逐步放宽假设条件,层层推进的局部均衡的分析框架,来观察不同假设条件下SPS措施的不同收益和成本结果以及贸易量限制、价格和福利变化,从

[23](P23)而做出最优的政策选择。她的分析为国内在该领域的壁垒是指出口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和经济安全、国民健康以

[17](P30)

及环境保护制定的一些强制性的标准。魏华祥(2002)和孙敬水(2002)也都分别作了类似的定义,还将非强制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包括进来,并强调其贸易限制作用。另有些学者结合各家观点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综合性定义,如张海东(2004)指出:/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限制措施或法规,这些措施或法规主观或客观地成为外国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0[18](P23)可以说,国内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的研究是对WTO/TBT协议有益的补充,因为该协议没有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明确的定义。近年来,国内出现不少学者从事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研究。例如,张锡嘏(2004)指出:/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凭借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设置了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市场准入设置了极为严格的条件。0[19](P137)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世贸组织和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体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协议和措施。张海东(2004)也作了类似的研究,在5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6一书中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王志刚(2001)和李志军(2003)各自研究了韩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介绍了韩国利用WTO/TBT协议的情况。金德有和韩建平(2005)对美国、欧盟、日本、德国、英国和韩国执行WTO/TBT

的情况都作了详细的分析。[20](P137-263)

国内很多文献还在分析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应对策略。张锡嘏(2004)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可采取的对策,如政府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预警机制等;企业应积极申请认证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金德有和韩建平(2005)指出,从长远发展战略来看,构建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他们还设计了该体系应包含的内容。王金南和夏友富(2002)分析了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内容之一的绿色壁垒对中国外贸产生的影响,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阐述了对策建议。冯宗宪和柯大钢(2001)认为发展中国家还可以通过引进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的方式来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周文同(2001)则从法律角度提出我国如何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其次,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化的分析,特别是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方面,大多是举例式的简单介绍,很少进行深入的定量化研究,这使得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要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是,近些年随着国内学术界对实证研究的关注,一些学者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

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另有些学者对国外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

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这对国内今后的研究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南开大学的谢娟娟(2005)教授对目前国外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实证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进行了整理归类,并对一些具体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

总结。[24](P29-34)

上海交通大学的周伟民(2005)博士也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测度方法和结果分别做了概要性介绍,并对其

有效性进行了评述。

三、对欧美和中国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情况的评价

通过以上对欧美和中国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的系统归纳可以看到,欧美地区在该领域的研究不但起步早,而且发展快,不论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要先进于中国国内的研究。尽管如此,欧美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中国国内现阶段以定性化为主的研究将为今后的深入分析打下坚实基础。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欧美和中国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评述。

1.整体来看,欧美和中国的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都呈现出逐渐详细和深入的过程,同时,这个渐进深入的过程是伴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过程逐步展开的。欧美和中国的学者在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一致的结论。例如,他们都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着贸易保护的特性,而且其/合理的表面目的0往往会遮掩贸易限制的实质。

2.欧美地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两大特点:一方面,欧美国家的某些经济组织或国际协会经常围绕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展大型的市场调研活动,从而有利于当地学者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实际问题展开深层次的分析,这是欧美地区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定量化研究方面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欧美地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多集中在农产品方面,缺乏对其他产业的分析。再加上技术性贸易壁垒自身的复杂性、隐蔽性以及数据收集的困难性,使得欧美学者在当前的研究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阻力,特别是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测度方法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有效的测度方法仍处于探索之中。

3.中国国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表现出的特点是:虽然研究方法简单,但发展空间很大。尽管国内目前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以定性化分析为主,但也在这些定性化研究

#57#

上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而且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这都将推动国内今后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的发展。参考文献:

[1]DonnaRoberts.Analyzingtechnicaltradebarriersinagricul2

turalmarkets:challengesandpriorities[J].Agribusiness,1999,(15).

[2]SuzanneThornsbury.Technicalregulationsasbarrierstoag2

riculturaltrade[D].PhDDissertation,Blacksburg,Virginia:

VirginiaPolytechnicInstituteandStateUniversity,1998.[3]DonnaRoberts,TimothyE.Josling,DavidOrden.Aframe2workforanalyzingtechnicaltradebarriersinagricultural

markets[R].Marketandtradeeconomicdivision,economicresearchservice,U.S.departmentofagriculture,technicalbulletinNo.1876,1999.[4]JohannesMoenius.Informationversusproductadaptation:theroleofstandardsintrade[R].Manuscript,1999.[5]KeithE.Maskus,JohnS.Wilson,TsunehiroOtsuk.iQuantif2

yingtheimpactoftechnicalbarrierstotrade:aframeworkfor

analysis[R].WorldBank,2001.

[6]AlessandraCasella,ProductStandardsCoalitionsinamarket

withoutborders[C].NBERWorkingpaperNo.5853,1996.[7]NeilGanda,lOzShy.Standardizationpolicyandinternationaltrade[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2001,53.[8]Marie-HeleneJeanneret,ThierryVerdier.Standardization

andprotectioninaverticaldifferentiationmodel[J].Euro2

pean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6,12.[9]OECD.Anassessmentofthecostsforinternationaltradeinmeetingregulatoryrequirements[C].TD/TC/WP(99)8/FINAL,1999.

[10]周伟民.如何有效测度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测度实践方法介绍和评述[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5).[11]PeterSwann,PaulTemple,MarkShurmer.Standardsand

tradeperformance:theUKexperience[J].EconomicJour2

nal1996,(106).

[12]DawnD.Thilmany,ChristopherB.Barrett.Regulatorybarri2

ersinanintegratingworldfoodmarket[J].Reviewofagri2

culturaleconomics,1997,19.[13]DanielA.Sumner,HyunokLee.Sanitaryandphytosanitarytradebarriersandempiricaltrademodeling[C].Inunder2

standingtechnicalbarrierstoagriculturaltrade,proceedingsofaconferenceoftheinternationalagriculturaltradere2searchconsortium(IATRC),DavidOrdenandDonnaRo2berts(eds.),1997.[14]GlennW.Harrison,ThomasF.Rutherford,DavidG.Tarr.Increasedcompetitionandcompletionofthemarketinthe

EuropeanUnion:staticandsteadystateeffects[J].Journalofeconomicintegration,1996,3.

[15]叶柏林,陈志田.技术引进与进出口商品标准化[M].北

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6]中国商务部.北京: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3.[17]王容艳.WTO框架下的技术壁垒与技术性贸易壁垒[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2,(12).[18]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9]张锡嘏.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应对[M].北京:对外

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20]金德有,韩建平.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策略[M].北

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21]冯宗宪,柯大钢.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变动

效应、影响分析、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2]周锦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

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23]鲍晓华.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择优:一个局部均衡的分

析框架[J].财贸研究,2004,(5).[24]谢娟娟.关于贸易的技术性壁垒的实证研究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5,(6).

(编校:薛平)

ASummaryoftheResearchesofTechnicalBarrierstoTradeinEU,AmericaandChina

WANGyong-me,iFUBao-yin

(BusinessSchoo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83,China)

Abstract:Technicalbarrierstotrade(TBT)isthehotissueinthefieldofInternationaltradeatpresent.Inordertobetterappreciate

TBTanditsgreatinfluence,thispapersummarizesTBTstudiesfromdevelopedcountries(Europe,America)andChina,comparestheirdifferentresearchmethodsandcommentstheirmainideasaswel.lKeywords:Technicalbarrierstotrade;standard;Internationaltrade;influence

#58#

2006年第4期经济经纬 ECONOMICSURVEYNo.4 2006

欧美和中国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综述

王咏梅,付宝印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鉴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影响,各国学者都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

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决策参考。欧美发达国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祥地,也最早从事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早在19世纪60年代,欧共体就意识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限制作用,并于1969年制定了5消除商品贸易中技术性壁垒的一般性纲领6,第一次提出了在国际贸易中制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规则。美国随之向GATT建议拟定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协议。我国虽然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案例早已有之,但真正开始关注这方面问题还是在入世以来的这些年。

thyE.Josling(1999)等人也进行过详尽的研究,他们分别从政策工具、措施影响范围和政策实施的目标这三个方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分类。从政策工具的角度分类,TBT可以分为进口禁止、技术规范说明和信息补救三类;从措施影响范围的角度分类,TBT可以分为对国内国外都有影响的措施、只对进口产品有影响的措施、只对特定来源的进口产品有影响的措施三类;从政策实施目标的角度分类,TBT可以分为社会

[3](P8-12)福利型、风险降低型和非风险降低型三类。有些学者还专门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表现形式之一的技术标准进行了分类,例如JohannesMoenius(1999)按照标准的起源不同将其

分为:事实标准,即在市场过程中演化形成的;法定标准,即通过法律来实施的;机构标准,即通过协会和标准化机构(如国

[4](P4)

际标准化组织)协调产生的。

欧美许多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技术标准的贸易保护

一、欧美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研究

欧美学术界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特点、性质、分类以及形成原因等基础性问题的探讨;另一方面是采用各种方法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成本、社会福利等经济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的深层次、综合性探讨。

1.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基础性问题的研究

欧美学者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内涵的研究方面,有的是直接给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例如DonnaRoberts在1999年发表的5农产品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挑战与机遇6一文中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为:/能够管制外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法规和标准,并且这些法规和标准的表面目的是为了纠正与这些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相联系的外部作用产生的市场无效。0[1](P337)该定义中使用了/表面目的0一词,说明他们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用校正市场无效的目的来遮掩其贸易保护的实质。有的学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而是将其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加以阐述。例如美国学者SuzanneThornsbury在他1998年提交的关于技术法规壁垒的博士论文中指出,非关税壁垒是由或然性保护措施、国内税收、管理壁垒和贸易限制法规构成的,技术性贸

[2](P22)

易壁垒则是其中贸易限制法规的一种形式。同样,另一些美国学者如RobertE.Baldwin(1970)、AlanO.Sykes(1995)也都将技术性贸易壁垒视为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

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类方面,DonnaRoberts,Timo2

作者简介:王咏梅(1960-收稿日期:2006-05-31

主义特性,并由此解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他们

普遍认为贸易保护才是政府制定标准的唯一目的。KeithE.Maskus、JohnS.Wilson和TsunehiroOtsuki(200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标准成为贸易壁垒的五条原则:一是某个标准的执行纯粹只是在增加成本;二是设定的标准高于其要实现的特定政策目标;三是某个标准在国内和国外企业的应用中存在歧视性;四是所选标准是否是现有可选措施中对贸易的破坏性最小的;五是标准的强制性要求与科学或可靠的风

[5](P21)

险措施相比更加谨慎。AlessandraCasella(1996)在5无边界的产品标准联盟6中提出了对传统观点的质疑,即国际

贸易中标准的制定是政府的行为。他认为产品标准可以在产业层面上形成,具体来说就是标准可以在国际企业联盟的活

[6](P12)

动中形成。SuzanneThornsbury(1998)则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原因,他认为技术性

贸易壁垒的实施取决于理性经济个体的偏好及其政治影响的效力与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均衡过程。

2.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研究

近年来,欧美地区许多学者都在从事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研究,并逐步从理论分析转向深层次的实证分析。特别是关于如何量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课题越来越成为当前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而且不少学者也相应地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量化方法。以下主要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角度介绍一下欧美经济学家在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女,河南郑州人,中南

),女,北京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付宝印(1981-

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55#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理论分析主要是从政府的标准化选择方面进行分析。例如,NeilGandal和OzShy(2001)在5标准化政策与国际贸易6中研究了政府标准化政策的选择问题。当标准和技术法规的网络效应和转换成本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他们认为在网络效应背景下,标准化政策有益于全世界的消费者都使用兼容性产品,也有利于促进消费,但网络效应却无形中增加了外国公司进入本国市场的标准转换成本。他们的结论是:假设政府政策被局限于认可所有外国标准或不认可任何外国标准这两种情况,则当网络效应相对显著时,所有国家都会相互认可所有标准;当(标准)转换成本相对显著时,两国之间会形成一个标准化联盟,并且该联盟不认可第

[7](P379)

三国即非成员国的标准。Marie-HeleneJeanneret和ThierryVerdier(1996)通过考察外国和本国公司在国内市场

门的进口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而对制造业部门的进口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专门针对出口的标准与大多数产品的贸易量都存在积极的正效应。除此之外,很多学者尝试用引力模型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的限制作用,如TsunehiroOtsuki、JohnS.Wilson和MirvatSewadeh(2001)。(3)运用局部均衡法分析TBT影响的研究。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研究TBT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学者:DawnD.Thilmany和ChristopherB.Barrett(1997)通过分析供需曲线的变化,研究了技术法规对美国向其他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出口奶制品的贸易影响。他们发现进口规则会增强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的信心,这就避免了柠檬问题或对国外产品的不信任。如果法规要求不提供给消费者选择有关产品的信息,这就会使消费者的福利受损,但信息法规会纠正市场无效并

[12](P105-107)

增加社会福利。BarryKrissof,fLindaCalvin和上的垂直差异化模型,研究了贸易政策和标准化决策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假设在某国的国内市场上,外国公司与本国公司进行竞争,并且外国公司销售的是高质量产品,本国公司销售

的是低质量产品,政府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8](P267)

那么,如果标准化能使产品的质量差距增大,则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者就越有动力向消费者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同时也有利于增

加高质量产品的进口。

[8](P269)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实证分析主要是通过调查法、

计量经济模型、局部均衡模型和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这四种常用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1)运用调查法分析TBT影响的研究。运用调查法的主要是一些研究机构,例如,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于1999年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对三个部门的55家公司开展了一项调查,目的是研究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对贸易的限制程度。结论是:合格评定程序中的相互认可协议能够降低贸易成本;小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的信息资源,而且不能通过大批量出口来分摊这些成本,因此,他们往往因为成本的增加

而减少出口。[9](P36)

再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8年就标准在信息技术产业中对贸易的限制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

美国、欧盟、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多个国家展开。但该调查的研究者只能提供说明性的陈述而没有对其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类。另外,WTO中的TBT委员会于2002年对OECD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在1995-2001年期间与农产品相关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TBT协议的执行情况来评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2)运用引力模型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TBT影响的研究。运用引力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考察标准对贸易的影响是目前TBT测度技术中相对来说最为客观、最有启发性,

也是最有拓展潜力的一个方向。[10](P66)

PeterSwann等人对1985-1991年期间英国的净出口、出口、进口与本国的标准数目及英国和德国认可的国际标准数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英国的标准对其出口和进口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这些标准既向出口国提出了质量要求,又增加了英国国

内的进口需求。[11](P1301-1305)

他们还发现,单个国家制定的标准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国际标准,并由此得出国际标准的

影响小是因为以较高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平衡了与减少产

品多样性相联系的贸易。JohannesMoenius对PeterSwann等人的研究进行了改进,他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了1980-1995年期间来自12个国家的471个行业的国家特定标准与双边共享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双边共享标准对贸易量有显著的正效应;专门针对进口的标准对非制造业部

#56#

DeniceGray(1997)采用静态局部均衡模型研究了美国苹果在

日本、韩国、墨西哥这三个不同市场面临的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并计算出了限制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等价关税率以及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贸易的限制程度。虽然他们承认技术性贸易措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模型中没有说明进口国在取消贸易限制后对产品的影响情况。DanielSumner和HyunokLee(1997)的研究则细致到市场营销各个环节上发生的成本。他们通过分析亚洲针对美国蔬菜的进口规则问题,指出法规能以不同方式在销售链的不同点上增加成本,并且这些法规会影响到国内外的价格水平、外汇流量和贸易

量。

[13](P279)(4)运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法分析TBT影响的研究。运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来考察TBT影响效果的代表性成果有:MichaelGaiorek,AlasdairSmith和AnthonyJ.Venables(1992)对欧盟规模收益递增的几个部门建立了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他们假定协调标准可以使欧盟的贸易成本下降2.5%,并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不同的欧盟国家,市场可以因为其他因素而被分割,允许公司根据当地需求来制定价格;第二种情况是市场被整合在一起,公司通过整个欧盟

地区的需求来统一定价。[5](P29)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当欧盟内部地区生产的产品代替了欧盟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则含有一个实质性的贸易转移,这种效应在一体化市场背景下会更加明显。GlennW.Harrison(1996)等人对上述研究作了进一步拓展,增加了从需求方面来解释协调标准带来的收益。他们认为协调的标准应该可以提升消费者购买外国产品的信心,

增加国内外产品间的替代弹性。

[14](P336)

二、国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研究

国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起步较晚,叶柏林和陈志田在1992年著的5技术引进与进出口商品的标准化6一书,通常被看作是国内最早进行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的标志。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随着国内产品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增多,各地方政府开始加强关注这方面问题,大量学者也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以下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方面来介绍国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研究成果。

首先,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WTO中TBT协议内容的阐释、对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情况的介绍以及结合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业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等。国内有许多学者致力于WTO/TBT协议的研究,同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例如,叶柏林(1992)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为,那些确定工业产品或消费品的某些特性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规定、标准和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和确定产品质量及适用性能的认证、审批和试验程

[15](P38-43)序。中国商务部(2003)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对进口产品适用不合理的技术法规、标准,设置复杂的认证、认[16](P2)可程序。更多的学者是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限制特性进行定义的。例如,王荣艳(2002)认为,技术性贸易

研究方法上也作了新的尝试。例如冯宗宪和柯大钢(2001)使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由于产业的相互影响,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某一产业实施保护时必须要全面权衡这种波

[21](P30)

及效应。周锦秀(2005)的硕士论文中使用引力模型定量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农产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如果我国质量标准体系与设置壁垒国的标准体系接近,则出口不易受阻,如果相差较远,则出

[22](P44)

口容易受阻。上海财经大学的鲍晓华(2004)利用局部均衡分析框架对SPS措施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她尝试利用线形的供给需求函数,设计出一个逐步放宽假设条件,层层推进的局部均衡的分析框架,来观察不同假设条件下SPS措施的不同收益和成本结果以及贸易量限制、价格和福利变化,从

[23](P23)而做出最优的政策选择。她的分析为国内在该领域的壁垒是指出口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和经济安全、国民健康以

[17](P30)

及环境保护制定的一些强制性的标准。魏华祥(2002)和孙敬水(2002)也都分别作了类似的定义,还将非强制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包括进来,并强调其贸易限制作用。另有些学者结合各家观点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综合性定义,如张海东(2004)指出:/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限制措施或法规,这些措施或法规主观或客观地成为外国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0[18](P23)可以说,国内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的研究是对WTO/TBT协议有益的补充,因为该协议没有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明确的定义。近年来,国内出现不少学者从事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研究。例如,张锡嘏(2004)指出:/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凭借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设置了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市场准入设置了极为严格的条件。0[19](P137)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世贸组织和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体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协议和措施。张海东(2004)也作了类似的研究,在5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6一书中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王志刚(2001)和李志军(2003)各自研究了韩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介绍了韩国利用WTO/TBT协议的情况。金德有和韩建平(2005)对美国、欧盟、日本、德国、英国和韩国执行WTO/TBT

的情况都作了详细的分析。[20](P137-263)

国内很多文献还在分析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应对策略。张锡嘏(2004)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可采取的对策,如政府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预警机制等;企业应积极申请认证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金德有和韩建平(2005)指出,从长远发展战略来看,构建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他们还设计了该体系应包含的内容。王金南和夏友富(2002)分析了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内容之一的绿色壁垒对中国外贸产生的影响,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阐述了对策建议。冯宗宪和柯大钢(2001)认为发展中国家还可以通过引进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的方式来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周文同(2001)则从法律角度提出我国如何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其次,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化的分析,特别是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方面,大多是举例式的简单介绍,很少进行深入的定量化研究,这使得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要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是,近些年随着国内学术界对实证研究的关注,一些学者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

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另有些学者对国外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

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这对国内今后的研究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南开大学的谢娟娟(2005)教授对目前国外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实证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进行了整理归类,并对一些具体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

总结。[24](P29-34)

上海交通大学的周伟民(2005)博士也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测度方法和结果分别做了概要性介绍,并对其

有效性进行了评述。

三、对欧美和中国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情况的评价

通过以上对欧美和中国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的系统归纳可以看到,欧美地区在该领域的研究不但起步早,而且发展快,不论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要先进于中国国内的研究。尽管如此,欧美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中国国内现阶段以定性化为主的研究将为今后的深入分析打下坚实基础。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欧美和中国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评述。

1.整体来看,欧美和中国的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都呈现出逐渐详细和深入的过程,同时,这个渐进深入的过程是伴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过程逐步展开的。欧美和中国的学者在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一致的结论。例如,他们都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着贸易保护的特性,而且其/合理的表面目的0往往会遮掩贸易限制的实质。

2.欧美地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两大特点:一方面,欧美国家的某些经济组织或国际协会经常围绕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展大型的市场调研活动,从而有利于当地学者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实际问题展开深层次的分析,这是欧美地区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定量化研究方面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欧美地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多集中在农产品方面,缺乏对其他产业的分析。再加上技术性贸易壁垒自身的复杂性、隐蔽性以及数据收集的困难性,使得欧美学者在当前的研究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阻力,特别是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测度方法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有效的测度方法仍处于探索之中。

3.中国国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表现出的特点是:虽然研究方法简单,但发展空间很大。尽管国内目前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以定性化分析为主,但也在这些定性化研究

#57#

上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而且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这都将推动国内今后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的发展。参考文献:

[1]DonnaRoberts.Analyzingtechnicaltradebarriersinagricul2

turalmarkets:challengesandpriorities[J].Agribusiness,1999,(15).

[2]SuzanneThornsbury.Technicalregulationsasbarrierstoag2

riculturaltrade[D].PhDDissertation,Blacksburg,Virginia:

VirginiaPolytechnicInstituteandStateUniversity,1998.[3]DonnaRoberts,TimothyE.Josling,DavidOrden.Aframe2workforanalyzingtechnicaltradebarriersinagricultural

markets[R].Marketandtradeeconomicdivision,economicresearchservice,U.S.departmentofagriculture,technicalbulletinNo.1876,1999.[4]JohannesMoenius.Informationversusproductadaptation:theroleofstandardsintrade[R].Manuscript,1999.[5]KeithE.Maskus,JohnS.Wilson,TsunehiroOtsuk.iQuantif2

yingtheimpactoftechnicalbarrierstotrade:aframeworkfor

analysis[R].WorldBank,2001.

[6]AlessandraCasella,ProductStandardsCoalitionsinamarket

withoutborders[C].NBERWorkingpaperNo.5853,1996.[7]NeilGanda,lOzShy.Standardizationpolicyandinternationaltrade[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2001,53.[8]Marie-HeleneJeanneret,ThierryVerdier.Standardization

andprotectioninaverticaldifferentiationmodel[J].Euro2

pean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6,12.[9]OECD.Anassessmentofthecostsforinternationaltradeinmeetingregulatoryrequirements[C].TD/TC/WP(99)8/FINAL,1999.

[10]周伟民.如何有效测度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测度实践方法介绍和评述[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5).[11]PeterSwann,PaulTemple,MarkShurmer.Standardsand

tradeperformance:theUKexperience[J].EconomicJour2

nal1996,(106).

[12]DawnD.Thilmany,ChristopherB.Barrett.Regulatorybarri2

ersinanintegratingworldfoodmarket[J].Reviewofagri2

culturaleconomics,1997,19.[13]DanielA.Sumner,HyunokLee.Sanitaryandphytosanitarytradebarriersandempiricaltrademodeling[C].Inunder2

standingtechnicalbarrierstoagriculturaltrade,proceedingsofaconferenceoftheinternationalagriculturaltradere2searchconsortium(IATRC),DavidOrdenandDonnaRo2berts(eds.),1997.[14]GlennW.Harrison,ThomasF.Rutherford,DavidG.Tarr.Increasedcompetitionandcompletionofthemarketinthe

EuropeanUnion:staticandsteadystateeffects[J].Journalofeconomicintegration,1996,3.

[15]叶柏林,陈志田.技术引进与进出口商品标准化[M].北

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6]中国商务部.北京: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3.[17]王容艳.WTO框架下的技术壁垒与技术性贸易壁垒[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2,(12).[18]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9]张锡嘏.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应对[M].北京:对外

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20]金德有,韩建平.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策略[M].北

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21]冯宗宪,柯大钢.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变动

效应、影响分析、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2]周锦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

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23]鲍晓华.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择优:一个局部均衡的分

析框架[J].财贸研究,2004,(5).[24]谢娟娟.关于贸易的技术性壁垒的实证研究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5,(6).

(编校:薛平)

ASummaryoftheResearchesofTechnicalBarrierstoTradeinEU,AmericaandChina

WANGyong-me,iFUBao-yin

(BusinessSchoo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83,China)

Abstract:Technicalbarrierstotrade(TBT)isthehotissueinthefieldofInternationaltradeatpresent.Inordertobetterappreciate

TBTanditsgreatinfluence,thispapersummarizesTBTstudiesfromdevelopedcountries(Europe,America)andChina,comparestheirdifferentresearchmethodsandcommentstheirmainideasaswel.lKeywords:Technicalbarrierstotrade;standard;Internationaltrade;influence

#58#


相关内容

  • 2015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15届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刘立平 0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03.中俄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4.中韩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5.中印经贸关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6.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现状.问题 ...

  •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及现实意义
  •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探索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及现实意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数学学院 岳馨 摘 要:通过对理论观点的综述,看到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既存在互补性,也具有相互替代性,这与中 ...

  • 我国面临的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应对策略
  • 编号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学院 专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二年六月 摘要 摘 要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逐步深入, 当前国际贸易壁垒的趋势已由以关税和非关税为主的传统国际贸易壁垒转变为以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为核心的新型国际贸易壁垒.这种隐形贸易保护的措施已 ...

  • 浙江省纺织业现状及其发展
  • 浙江省纺织业现状及其发展 内容摘要 本文从浙江纺织产业在这个后配额时代中的存在问题情况为出发点,了解浙江纺织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人民币的升值.欧美对我国纺织品各种的限定.壁垒.技术发展.创新能力较弱等,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政策等,从技术角度考虑解决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加强人 ...

  •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国内研究综述
  • <经济师>2010年第10期 ●经济观察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国内研究综述 ●叶佳怡 摘要:愈来愈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为了适应并融入中国而选择本土化战略.文章从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以及文化因素这四个方面为切入点,对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国内研究进行综述.通过综述现有的 ...

  •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的毕业论文
  •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的地位日益增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状,之后从我国较低的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弱.农产品出 ...

  • 蓝色贸易壁垒
  • 蓝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及跨越策略 --政治经济学视角 [摘要]当前,蓝色贸易壁垒成为继绿色贸易壁垒之后又一对我国出口造成潜在负面影响的贸易 保护方式,其产生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关系失衡的一种调整,同时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本文在归纳和总结蓝色贸易壁垒基本内容的同时,用政治经济 ...

  •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010届毕业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要求: 1.每人限选一题,相互不得重题,但是可以自行拟定题目: 2.请每位同学把自己的学号.姓名.联系方式.电子邮箱地址.论文题号及论文题目等项目填写清楚,具体格式见附表1(EXCEL格式): 3.论文选题结束后,请班长将选题结果 ...

  • 非关税贸易壁垒及其经济效应研究综述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非关税贸易壁垒及其经济效应研究综述 作者:贾秋农 周茜 来源:<科技与企业>2014年第03期 [摘要]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国际贸易形势下,非关税壁垒已经成为传统关税的重要替代工具,由非关税壁垒引起的贸易摩擦与纠纷也日益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