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人的信仰习俗

2013-09-29 20:04:21 作者:阳化杰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515 网友评论 0 条

蒙古族人的信仰习俗

崇拜天地

蒙古崇拜天地族对天地十分崇拜,喻天地为父母。以为天是伟大而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支配着世间的一切。大地哺育万物,是万物生长之源。因此,在一些重大活动乃至日常生活中,对天地很崇敬,如熬好奶子,首先向天地泼洒敬祭;喝酒时,用无名指蘸酒,朝天地弹洒后,才能自饮;吃咒发誓时,向天地表明心意等等。如遇干旱无雨或人畜疾病流行,要祭祀天地,请求天地保佑,开恩赐福。

祭山神

蒙古族以为山有山神,掌管一个地区的风雨和福祸。在蒙古族地区,高山的山尖和牙豁立有峨博,每年定时举行祭祀峨博的仪式,祈求山神保佑人畜两旺,水草丰盛。

祭海神

蒙古语称海为“尔迪尼达赖”,意为世界上最大的神圣之物。以为大海是无比纯洁的,不能往海里倒脏水,扔脏东西,也不能乱动海水或打捞海生物。他们认为海里有海王,海王神通广大,掌管着海水的涨落,假若不慎惹怒海王,就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所以,人们对海进行祭祀。

火神祟拜

火有神灵的概念存在于青海蒙古族中,他们以为火有驱逐邪恶之功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传统观念里,它也是一家之主——灶神的化身,主一家之兴衰。平时在饮酒或吃肉时,向火中点撒一些,以敬火神。过年时专门设供品敬祭。分家另过的夫妻回父母家时,妻子首先向灶神叩拜。禁忌往火里倒水、用刀子等尖硬物捅火。

发誓

解放前,蒙古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审判方法。即设坛供佛,被告人向佛发誓,驳辩指控,即可认定无罪。”发誓“是古代民族生活习惯的残余,当时的人们相信语言有魔力,承认并相信万物都有它主宰的神,都有灵魂,所以它适应于当时的社会。人们在结交、结拜、结盟、约会、约定某个事时都要发誓,并且把发誓看作是一种神圣的举动,不得反悔,若有失誓言者,他将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使他在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拜神佛

蒙古族是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对宗教领袖和活佛,特别尊敬和崇拜。老人们认为人间最伟大、最值得尊敬的人,便是宗教领袖和活佛;活佛天生就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知识、出众的才华,知道现在,还能知道过去和未来,是人间最万能的人。如果平民能受到他们的摩顶,就会得到幸福和平安。因此,老人们克服一切困难到活佛所住的地方顶礼膜拜,向佛爷虔诚地敬献出一切珍贵的东西。

搏齐

蒙古族最早时,信仰原始宗——萨满教。主持教仪的人,蒙古语称为“博”或者“博齐”,意为男巫。据说蒙古族最早期的法师是由女人充当的,称其为“萨玛干”。现代蒙古语词汇中“萨玛干”一词的意思是指老年妇女。“博齐”和“萨玛干”有专门的法器和法衣。平常为人“驱邪治病”,其方式是,口念咒语,手舞足蹈,装出鬼神附身的样子。蒙古族萨满教巫师所念的咒语,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最后发展成为蒙古族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一一蒙古族民间祝赞词。

2013-09-29 20:04:21 作者:阳化杰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515 网友评论 0 条

蒙古族人的信仰习俗

崇拜天地

蒙古崇拜天地族对天地十分崇拜,喻天地为父母。以为天是伟大而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支配着世间的一切。大地哺育万物,是万物生长之源。因此,在一些重大活动乃至日常生活中,对天地很崇敬,如熬好奶子,首先向天地泼洒敬祭;喝酒时,用无名指蘸酒,朝天地弹洒后,才能自饮;吃咒发誓时,向天地表明心意等等。如遇干旱无雨或人畜疾病流行,要祭祀天地,请求天地保佑,开恩赐福。

祭山神

蒙古族以为山有山神,掌管一个地区的风雨和福祸。在蒙古族地区,高山的山尖和牙豁立有峨博,每年定时举行祭祀峨博的仪式,祈求山神保佑人畜两旺,水草丰盛。

祭海神

蒙古语称海为“尔迪尼达赖”,意为世界上最大的神圣之物。以为大海是无比纯洁的,不能往海里倒脏水,扔脏东西,也不能乱动海水或打捞海生物。他们认为海里有海王,海王神通广大,掌管着海水的涨落,假若不慎惹怒海王,就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所以,人们对海进行祭祀。

火神祟拜

火有神灵的概念存在于青海蒙古族中,他们以为火有驱逐邪恶之功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传统观念里,它也是一家之主——灶神的化身,主一家之兴衰。平时在饮酒或吃肉时,向火中点撒一些,以敬火神。过年时专门设供品敬祭。分家另过的夫妻回父母家时,妻子首先向灶神叩拜。禁忌往火里倒水、用刀子等尖硬物捅火。

发誓

解放前,蒙古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审判方法。即设坛供佛,被告人向佛发誓,驳辩指控,即可认定无罪。”发誓“是古代民族生活习惯的残余,当时的人们相信语言有魔力,承认并相信万物都有它主宰的神,都有灵魂,所以它适应于当时的社会。人们在结交、结拜、结盟、约会、约定某个事时都要发誓,并且把发誓看作是一种神圣的举动,不得反悔,若有失誓言者,他将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使他在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拜神佛

蒙古族是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对宗教领袖和活佛,特别尊敬和崇拜。老人们认为人间最伟大、最值得尊敬的人,便是宗教领袖和活佛;活佛天生就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知识、出众的才华,知道现在,还能知道过去和未来,是人间最万能的人。如果平民能受到他们的摩顶,就会得到幸福和平安。因此,老人们克服一切困难到活佛所住的地方顶礼膜拜,向佛爷虔诚地敬献出一切珍贵的东西。

搏齐

蒙古族最早时,信仰原始宗——萨满教。主持教仪的人,蒙古语称为“博”或者“博齐”,意为男巫。据说蒙古族最早期的法师是由女人充当的,称其为“萨玛干”。现代蒙古语词汇中“萨玛干”一词的意思是指老年妇女。“博齐”和“萨玛干”有专门的法器和法衣。平常为人“驱邪治病”,其方式是,口念咒语,手舞足蹈,装出鬼神附身的样子。蒙古族萨满教巫师所念的咒语,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最后发展成为蒙古族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一一蒙古族民间祝赞词。


相关内容

  • 论蒙古族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习俗
  • 摘要: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热情好客.贡献卓著的民族.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的蒙古族约有5981840人.蒙古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一个带有有传奇色彩的少数民族,中国草原地区大部分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印记,同时具有着"马背上的民族"以及&quo ...

  • 敖包的文化价值
  • 敖包的文化价值 --以鄂托克敖包为例 敖包是具有显著草原民族特征的原生型信仰文化截体.从相关的考古学资料看,早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在高山顶部或台地上建造圆形,方形祭坛祭典天地,祖先诸神的信仰习俗.这种"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在"高处"设坛祭祀的天地 ...

  • 十三个名族
  • 维吾尔族 简介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维吾尔"是 ...

  • 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民俗文化的影响
  • 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民俗文化的影响 摘要:宗教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与任何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都是分不开的.伊斯兰教自十世纪传入新疆后,逐步深入到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对于维吾尔文化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等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伊斯兰教对整 ...

  • "一带一路":认识蒙古国文化的新起点
  • [摘要]"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复杂的新格局下提出的战略构想,对蒙古国的文化研究是构筑"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目前学界对蒙古国文化研究多着重于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不足.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标签,蒙古国文化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草原文 ...

  • 中国的民族与民俗
  • 导游基础知识-a (总分250,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 1. 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______个为少数民族. 2. 汉族是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______时形成的统一与稳定的民族. 3. 秦汉______的建造,无疑是汉民族形成的重要标志. 4. 汉人的信仰观念以______为核心,同 ...

  • 回族的风俗禁忌
  • 由于回族是由公元7世纪中叶的波斯与阿拉伯商人和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而迁徙的西域人,以及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的一个统一民族. 又因为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到过重要作用,所以大多数回族人都信奉伊斯兰教,且在较集中的聚居地都建有伊斯兰教清真寺. 在生活上,回族人的衣食住行都 ...

  • 敖包祭祀与草原文化
  • 2010年5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May.2010 箜堑鲞箜圣塑 』唑望趟丛!婴壁垒垒婴趔遮型遁!墅i!Y虹丛丛i型i!i堕f墅生墅塑堂>]型:圣鱼盥Q:圣 敖包祭祀与草原文化+ 王其格,塔娜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敖包和敖包祭 ...

  • 第三民族风俗
  • <导游基础>章节练习题 第三章 中国主要节庆及少数民族习俗 1.元旦据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他以农历为元,为旦. 2.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到 ,其中以 为高潮,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起 源于 . 3.国际劳动节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2月将每年的 4.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