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瓦解反戈一击原因何在 解放军应警惕

2015-01-12 09:47:16 来源: 解放军报(北京)

2460

近600万现役军人,手中握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核武器,甚至能用火炮发射核弹头……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这支军队与500多万纳粹军队浴血奋战。它是唯一能够与美军抗衡的力量。但是,这支看似强大无敌的军队却在赋予其生命的政党最危难之时,选择缄默不语,甚至有的还反戈一击。

1/41

苏联倒塌23周年。

|

分享到

新闻图片中心  |

查看图集  |

“拔根去魂”的历史镜鉴

——读《苏联军队的瓦解》

黄昆仑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贾谊《过秦论》) ——题 记

近600万现役军人,2500万后备军,手中握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核武器,甚至能用火炮发射核弹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这支军队与500多万纳粹军队浴血奋战,为二战的结束立下了不朽功勋;在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它是唯一能够与美军抗衡的力量。但是,这支看似强大无敌的军队却在赋予其生命的政党最危难之时,选择缄默不语、袖手旁观,甚至有的还反戈一击,不仅直接导致苏联分崩离析、苏共红旗落地,而且最后自身也土崩瓦解,给后人留下“数百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喟叹。

1998年,曾任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的威廉·奥多姆撰写的《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Military》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引进并组织翻译出版了这本书,书名译为《苏联军队的瓦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如此书封面所言:“本书的观点未必完全正确,但其揭示的经验教训却值得我们深刻警醒”。

威廉·奥多姆是美国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和军事学者,他运用大量专访材料、史实资料和数据,在苏联的经济政治改革和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对苏军“为什么”和“怎样”瓦解的过程和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从他的阐释中可以发现,苏军在短短6年之内土崩瓦解,除了经济、政治及社会等方面的外部因素外,内部出现的各种溃败是主要原因。

苏联解体后,时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飞到莫斯科,他以胜利者的姿态在红场宣称:“我们知道,无论施加经济压力还是进行军备竞赛,甚至用武力也拿不下来。只能通过内部爆炸来毁灭它。”

“内部爆炸”是一个让人“细思恐极”的说法。如果在内部安放大量炸弹,并自己亲手引爆,再固若金汤的堡垒也会不攻自破。当领导人对主义的信仰和对道路的信念发生动摇的时候,一枚枚无形的炸弹就会被不设防地放在堡垒中那些腐朽脆弱的地方,覆亡解体的悲剧就难以避免了。

在苏联解体这一宏大的历史悲剧中,真正值得总结的,首先便是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选择造成的根本性的错误”。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鼓吹的“新思维”、“军队非党化”及其混乱无序的改革,抽空了苏军的建军之本。正是“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军队的瓦解”,“他用他的政策使军队逐渐遭到破坏”。

在《苏联军队的瓦解》开篇,作者就特别分析了“苏联的战争观”,提出源自马克思主义、并由列宁发展成熟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苏联军队的建军之本。因此,想要瓦解苏联军队,首先要瓦解其“军魂”。作者写道:“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他的新‘防御性学说’与上述战争观长期形成的自然统治地位、与军队和党的教育中对此的刻意阐述都发生了冲突”,军队和党的意识形态专家不得不“拼凑了一些被扭曲的论点来设法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思想同以‘新思维’及‘人类利益’为重的观点统一起来”。因此,苏军瓦解首要的原因,就是苏联最高领导人质疑或放弃了本应坚持的社会主义道路。说到底,就是不再相信在党旗下说过的誓言,不再热爱自己所领导的国家,并且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政治权力,有意无意地促使更多的人质疑或放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最终,苏军的瓦解、苏联的解体便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现实。

西方国家对共产主义阵营的意识形态渗透一直都是“蛮拼的”。作者对此亦不讳言:“美国也加强了意识形态斗争,卡特总统的人权政策和里根总统的‘罪恶帝国’演说使莫斯科处于守势”。但是,面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攻,采取“守势”就是缺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表现。戈尔巴乔夫所发起的苏联体制的“公开性”改革和公众大辩论,使苏军几十年的积弊在短期内被媒体释放呈现,加上在当时深陷阿富汗占领困境的影响,最终导致苏军的公众形象“一夕坍塌”,军队内部的思想混乱、军心涣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更有甚者,还有人以“新思维”、“公开性”为名,在党的头号理论刊物上批评党对军队的领导,“军队非党化”的鼓噪甚嚣尘上。这更是一种“不战而降”。

与信念丧失、军魂动摇相伴的,还有随处可见的腐败:“几位将军向一些集体农庄提供了大量部队‘免费’劳动力,以换取经理们回赠给将军们的丰厚‘礼物’。在苏联国内,人们对这种普遍的腐败一般采取默许的态度”。在苏联解体前,主要的军事资源被用于供养高级军官,基层军官和士兵的待遇很差,甚至出现军人酗酒、吸毒、开小差和倒卖武器装备的现象。军队腐败、尤其是高级军官的腐败使得苏联政治危机来临时,军队以更快、更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瓦解。

在作者眼中,戈尔巴乔夫“偷偷摸摸”地进行的军事改革,也是导致苏军瓦解的重要原因。在那场引爆苏联全方位混乱的所谓“改革”中,戈氏迫不及待地单方面裁军与投降般地削减战略核武器、中短程导弹,使军队瞬间产生了大规模指挥紊乱和大量没有预案的工作任务,这导致“荣誉感、自信心和尊严丧失殆尽,苏军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整体政治力量不复存在”。在改革中为体现“民主化”思想,苏共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中,逐步削减了各级政治机关和约8万名政治工作军官,并在《苏共组织在武装部队中的工作条例》中规定,“苏共组织及其机构不得干预行政人员和军事指挥机关的工作”,更使军队的思想政治基础被釜底抽薪。由此,苏军内部刮起了“退党风”,特别是年轻军官的主动退党“最终汇成洪流,包括空军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也弃党而去”。在改革中,比既得利益者更可怕的是组织崩溃,因为这将导致党、军队和国家无可挽回的失败。

瓦解,“同战争一样可怕”。曾经强盛一时的苏军也许从未想过,“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会是它最后的谢幕。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和忧患,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铸牢听党指挥的军魂,对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常抓不懈,科学有序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在党中央、习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强军目标的指引下,我军永远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解放军报》2015年1月12日 06版)

本文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NN082

2015-01-12 09:47:16 来源: 解放军报(北京)

2460

近600万现役军人,手中握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核武器,甚至能用火炮发射核弹头……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这支军队与500多万纳粹军队浴血奋战。它是唯一能够与美军抗衡的力量。但是,这支看似强大无敌的军队却在赋予其生命的政党最危难之时,选择缄默不语,甚至有的还反戈一击。

1/41

苏联倒塌23周年。

|

分享到

新闻图片中心  |

查看图集  |

“拔根去魂”的历史镜鉴

——读《苏联军队的瓦解》

黄昆仑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贾谊《过秦论》) ——题 记

近600万现役军人,2500万后备军,手中握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核武器,甚至能用火炮发射核弹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这支军队与500多万纳粹军队浴血奋战,为二战的结束立下了不朽功勋;在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它是唯一能够与美军抗衡的力量。但是,这支看似强大无敌的军队却在赋予其生命的政党最危难之时,选择缄默不语、袖手旁观,甚至有的还反戈一击,不仅直接导致苏联分崩离析、苏共红旗落地,而且最后自身也土崩瓦解,给后人留下“数百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喟叹。

1998年,曾任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的威廉·奥多姆撰写的《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Military》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引进并组织翻译出版了这本书,书名译为《苏联军队的瓦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如此书封面所言:“本书的观点未必完全正确,但其揭示的经验教训却值得我们深刻警醒”。

威廉·奥多姆是美国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和军事学者,他运用大量专访材料、史实资料和数据,在苏联的经济政治改革和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对苏军“为什么”和“怎样”瓦解的过程和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从他的阐释中可以发现,苏军在短短6年之内土崩瓦解,除了经济、政治及社会等方面的外部因素外,内部出现的各种溃败是主要原因。

苏联解体后,时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飞到莫斯科,他以胜利者的姿态在红场宣称:“我们知道,无论施加经济压力还是进行军备竞赛,甚至用武力也拿不下来。只能通过内部爆炸来毁灭它。”

“内部爆炸”是一个让人“细思恐极”的说法。如果在内部安放大量炸弹,并自己亲手引爆,再固若金汤的堡垒也会不攻自破。当领导人对主义的信仰和对道路的信念发生动摇的时候,一枚枚无形的炸弹就会被不设防地放在堡垒中那些腐朽脆弱的地方,覆亡解体的悲剧就难以避免了。

在苏联解体这一宏大的历史悲剧中,真正值得总结的,首先便是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选择造成的根本性的错误”。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鼓吹的“新思维”、“军队非党化”及其混乱无序的改革,抽空了苏军的建军之本。正是“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军队的瓦解”,“他用他的政策使军队逐渐遭到破坏”。

在《苏联军队的瓦解》开篇,作者就特别分析了“苏联的战争观”,提出源自马克思主义、并由列宁发展成熟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苏联军队的建军之本。因此,想要瓦解苏联军队,首先要瓦解其“军魂”。作者写道:“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他的新‘防御性学说’与上述战争观长期形成的自然统治地位、与军队和党的教育中对此的刻意阐述都发生了冲突”,军队和党的意识形态专家不得不“拼凑了一些被扭曲的论点来设法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思想同以‘新思维’及‘人类利益’为重的观点统一起来”。因此,苏军瓦解首要的原因,就是苏联最高领导人质疑或放弃了本应坚持的社会主义道路。说到底,就是不再相信在党旗下说过的誓言,不再热爱自己所领导的国家,并且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政治权力,有意无意地促使更多的人质疑或放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最终,苏军的瓦解、苏联的解体便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现实。

西方国家对共产主义阵营的意识形态渗透一直都是“蛮拼的”。作者对此亦不讳言:“美国也加强了意识形态斗争,卡特总统的人权政策和里根总统的‘罪恶帝国’演说使莫斯科处于守势”。但是,面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攻,采取“守势”就是缺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表现。戈尔巴乔夫所发起的苏联体制的“公开性”改革和公众大辩论,使苏军几十年的积弊在短期内被媒体释放呈现,加上在当时深陷阿富汗占领困境的影响,最终导致苏军的公众形象“一夕坍塌”,军队内部的思想混乱、军心涣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更有甚者,还有人以“新思维”、“公开性”为名,在党的头号理论刊物上批评党对军队的领导,“军队非党化”的鼓噪甚嚣尘上。这更是一种“不战而降”。

与信念丧失、军魂动摇相伴的,还有随处可见的腐败:“几位将军向一些集体农庄提供了大量部队‘免费’劳动力,以换取经理们回赠给将军们的丰厚‘礼物’。在苏联国内,人们对这种普遍的腐败一般采取默许的态度”。在苏联解体前,主要的军事资源被用于供养高级军官,基层军官和士兵的待遇很差,甚至出现军人酗酒、吸毒、开小差和倒卖武器装备的现象。军队腐败、尤其是高级军官的腐败使得苏联政治危机来临时,军队以更快、更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瓦解。

在作者眼中,戈尔巴乔夫“偷偷摸摸”地进行的军事改革,也是导致苏军瓦解的重要原因。在那场引爆苏联全方位混乱的所谓“改革”中,戈氏迫不及待地单方面裁军与投降般地削减战略核武器、中短程导弹,使军队瞬间产生了大规模指挥紊乱和大量没有预案的工作任务,这导致“荣誉感、自信心和尊严丧失殆尽,苏军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整体政治力量不复存在”。在改革中为体现“民主化”思想,苏共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中,逐步削减了各级政治机关和约8万名政治工作军官,并在《苏共组织在武装部队中的工作条例》中规定,“苏共组织及其机构不得干预行政人员和军事指挥机关的工作”,更使军队的思想政治基础被釜底抽薪。由此,苏军内部刮起了“退党风”,特别是年轻军官的主动退党“最终汇成洪流,包括空军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也弃党而去”。在改革中,比既得利益者更可怕的是组织崩溃,因为这将导致党、军队和国家无可挽回的失败。

瓦解,“同战争一样可怕”。曾经强盛一时的苏军也许从未想过,“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会是它最后的谢幕。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和忧患,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铸牢听党指挥的军魂,对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常抓不懈,科学有序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在党中央、习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强军目标的指引下,我军永远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解放军报》2015年1月12日 06版)

本文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NN082


相关内容

  • 揭密中苏边界武装冲突
  • 1969年中苏边界出现的武装冲突及由此引起的中苏两国的紧张对峙,是全国解放后军事斗争的重要一页,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人民解放军在边界上进行的还击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这一事件带来的全国性的战备规模之大和耗费之多,超过建国后的历次军事斗争.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努力和双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 阿富汗战争
  • 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战争在历史上有两次,第一次阿富汗战争发生在1979年,是指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的长达10年的战争.这次入侵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发生在2001年,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阿富汗盖达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为美国对九一一 ...

  • 评职称的公开课教案(一)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九连中学 刁宇晋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 2.思想教育:<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 ...

  •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史
  • 二十世纪的主要战 争与和平发展 一.一战的背景(原因) 1.背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间:20世纪初) 2.原因:a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矛盾实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矛盾表现:三对主要矛盾:法德矛盾.英 ...

  • 恩怨交织:解放初期中国引进苏联武器的史实回顾
  • 中国与北面最大邻国交往的历史,是一幅悲喜交集且又宛如万花筒般变幻不定的图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异同变幻,造成毁誉和恩怨交织. 中国与北面最大邻国交往的历史,是一幅悲喜交集且又宛如万花筒般变幻不定的图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异同变幻,造成毁誉和恩怨交织.从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60年代初,中苏两国在共同 ...

  • 高中历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一战爆发背景 ⑴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⑵欧洲列强间矛盾加剧: ①英德矛盾:世界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英:大陆均势政策 :德:重新刮分世界). ②法德矛盾:欧洲大陆霸权. ③俄奥矛盾:巴尔干问题. ⑶欧洲出现了两个对 ...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为轴心国一方,以三巨头美国.英国.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国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 ...

  • "巴巴罗萨"行动(上)
  •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许.德军经过精心策划和长期准备后,首先出动约2 000架飞机,编成3个航空队,突然袭击了苏联西部66个机场.以及其他军事基地.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并以数千门火炮猛轰苏联西部边境地区.德军像平时训练一样从容,计划中的大部分预定目标被摧毁.整齐排列着战机的机场是德军突袭的重点 ...

  • 高中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战.二战年表整理(重新整理)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年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的世界,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全球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背景). ★ 动荡的根源: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 列强间矛盾的实质? ★ 三对矛盾:法德矛盾(欧洲大陆霸权).英德矛盾(世界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英:大陆均势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