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呼兰河传有感

读呼兰河传有感

平生无憾事,唯有不知书,回想起寒假的这一段时间真的深深切切的觉得是白过了,许多时间都在自我颓废中度过,三十多天中竟然没有抽出多少时间去阅读,记得一位文学家曾说过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那对于我来说恐怕要憎恶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不过好歹在闲遣中也读了那么一两本,可聊以自我安慰了,读的便是我早已心心念念、思之如狂的呼兰河传——一部萧红的名小说,关于萧红是早就知晓了的,一个东北籍作家,鲁迅先生的得意门生,在初中便学过她的几篇文章,的确不错,尤其印象深刻的便是她叙写鲁迅先生的那一篇,生动传神,可见含了很大情意在其中。也就是在那时知道了她的呼兰河传,她的那个心中的小城,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当时就没有来得及拜读,之后学业繁忙,也没有刻意的去求,直到两个月前文院办的那个悦享经典读书分享会,一位选手将它推荐给了我们,这才又燃起了我心中对它的那把火,便买来一读,不得不说,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慢慢读来当真是渐入佳境,愈陷愈深,偶尔在其中发现了一些在别处早已读到过的片段,便觉内心一喜,如同宝玉初见黛玉一般,这个妹妹我原是见过的,欢喜过后又生感慨,恨当初没有读,如今竟觉得有些迟了,可问为什么迟了,迟在哪里,又不好说上来。尤其是火烧云那段,描写相当精彩的,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便可见作者功力,让人闭眼就可在脑海中浮出这画面,金灿灿的,红彤彤的,老人,小孩,都在眼前活了过来,就连夏日傍晚庭院里的凉凉微风都能感受到。作为一名农村的孩子真的能够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与作者产生深入内心的共鸣。

和林海音女士的城南旧事差不多,这部小说(在我看来一定程度上可称之为自传)同样是以孩童的视角、以不带任何滤镜的方式直白的观察进而描绘那个她们所处的世界,抑或称之为环境。不同的是两人的童年生活经历,林海音的文笔给人的感觉是童真宁静温暖,而萧红的则又带上了一些悲哀甚至凄惨,当然这个凄惨并不是她的遭遇,而是她的环境以及处于这个愚昧麻木的环境里的愚昧麻木的人们,在读者看来和作者视角的深层次表现中这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路上的那个没人想去填补的大坑(虽然它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还是不知道哪里来的廉价猪肉(其实他们心知肚明),还有小团圆媳妇儿,以及王大姑娘——那个冯歪嘴子的媳妇,萧红将这座小城的所有所有用一个个零碎的小小的片段囊括到了她的笔下,一点一点的将这里的人,如祖父、有二伯,这里的事如庙会、跳大神,这里的景如我的后院和谐地融在一起了,这里有祖父的慈爱,自我的童真,人个体的生机还有人性的阴暗-——归根到底于愚昧的黑暗,这些并不是相互割裂的,是融为一体的,一种可悲的融为一体,茅盾先生将之称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俗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很对的。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的背景,大家都知道有的小说是极注重背景的,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是以抗日战争为大背景进而描写战争的小说撕裂了純善与纯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时间跨度更长。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的命运沉浮,这些在小说里表现的都很彻底,但是呼兰河传不一样,它更像是没有背景的,这个小城里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种种行为是放之千年皆为准的,一日三餐,浑浑噩噩,近日被虐待、跳大神以及活活烫死的是小团圆媳妇儿,往日可能有一个乃至几个老团圆媳妇儿也遭了这等罪,今日校长的公子被淹是龙王爷降灾,以前龙王爷怕已是降灾给了许多人,现在被人议论的是冯歪嘴子的媳妇,以前指不定哪家媳妇儿被人指指点点,不同的只不过是没有一个天真的叙事的小女孩和一个在四邻八里中有威望的慈爱的祖父罢了。这里的人们一直都是沿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不得有半丝改变。而改变的后果也很鲜明。

可是这些又能怎么办呢?这些人邪恶吗?不邪恶,他们不杀人(尽管有人还是死了),不放火,并没有自害或者害人的意思,他们平平凡凡的生活,不惹是非,生活虽平淡单调,但

也勉强可以过去,有一点要说到的是,茅盾先生以为小丫头的生活也是单调的,这我不太同意。在我看来,与现今相比,这种生活真的是很足了,而萧红也一定对这种生活有很大的留恋,因为萧红的一生真的很苦,无论是成年之后的漂泊,还是她的感情生涯,至于是喜欢多一点还是憎恶多一点,我想恐怕是憎恶吧,当然这也可以留待以后再说。

读呼兰河传有感

平生无憾事,唯有不知书,回想起寒假的这一段时间真的深深切切的觉得是白过了,许多时间都在自我颓废中度过,三十多天中竟然没有抽出多少时间去阅读,记得一位文学家曾说过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那对于我来说恐怕要憎恶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不过好歹在闲遣中也读了那么一两本,可聊以自我安慰了,读的便是我早已心心念念、思之如狂的呼兰河传——一部萧红的名小说,关于萧红是早就知晓了的,一个东北籍作家,鲁迅先生的得意门生,在初中便学过她的几篇文章,的确不错,尤其印象深刻的便是她叙写鲁迅先生的那一篇,生动传神,可见含了很大情意在其中。也就是在那时知道了她的呼兰河传,她的那个心中的小城,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当时就没有来得及拜读,之后学业繁忙,也没有刻意的去求,直到两个月前文院办的那个悦享经典读书分享会,一位选手将它推荐给了我们,这才又燃起了我心中对它的那把火,便买来一读,不得不说,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慢慢读来当真是渐入佳境,愈陷愈深,偶尔在其中发现了一些在别处早已读到过的片段,便觉内心一喜,如同宝玉初见黛玉一般,这个妹妹我原是见过的,欢喜过后又生感慨,恨当初没有读,如今竟觉得有些迟了,可问为什么迟了,迟在哪里,又不好说上来。尤其是火烧云那段,描写相当精彩的,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便可见作者功力,让人闭眼就可在脑海中浮出这画面,金灿灿的,红彤彤的,老人,小孩,都在眼前活了过来,就连夏日傍晚庭院里的凉凉微风都能感受到。作为一名农村的孩子真的能够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与作者产生深入内心的共鸣。

和林海音女士的城南旧事差不多,这部小说(在我看来一定程度上可称之为自传)同样是以孩童的视角、以不带任何滤镜的方式直白的观察进而描绘那个她们所处的世界,抑或称之为环境。不同的是两人的童年生活经历,林海音的文笔给人的感觉是童真宁静温暖,而萧红的则又带上了一些悲哀甚至凄惨,当然这个凄惨并不是她的遭遇,而是她的环境以及处于这个愚昧麻木的环境里的愚昧麻木的人们,在读者看来和作者视角的深层次表现中这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路上的那个没人想去填补的大坑(虽然它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还是不知道哪里来的廉价猪肉(其实他们心知肚明),还有小团圆媳妇儿,以及王大姑娘——那个冯歪嘴子的媳妇,萧红将这座小城的所有所有用一个个零碎的小小的片段囊括到了她的笔下,一点一点的将这里的人,如祖父、有二伯,这里的事如庙会、跳大神,这里的景如我的后院和谐地融在一起了,这里有祖父的慈爱,自我的童真,人个体的生机还有人性的阴暗-——归根到底于愚昧的黑暗,这些并不是相互割裂的,是融为一体的,一种可悲的融为一体,茅盾先生将之称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俗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很对的。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的背景,大家都知道有的小说是极注重背景的,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是以抗日战争为大背景进而描写战争的小说撕裂了純善与纯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时间跨度更长。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的命运沉浮,这些在小说里表现的都很彻底,但是呼兰河传不一样,它更像是没有背景的,这个小城里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种种行为是放之千年皆为准的,一日三餐,浑浑噩噩,近日被虐待、跳大神以及活活烫死的是小团圆媳妇儿,往日可能有一个乃至几个老团圆媳妇儿也遭了这等罪,今日校长的公子被淹是龙王爷降灾,以前龙王爷怕已是降灾给了许多人,现在被人议论的是冯歪嘴子的媳妇,以前指不定哪家媳妇儿被人指指点点,不同的只不过是没有一个天真的叙事的小女孩和一个在四邻八里中有威望的慈爱的祖父罢了。这里的人们一直都是沿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不得有半丝改变。而改变的后果也很鲜明。

可是这些又能怎么办呢?这些人邪恶吗?不邪恶,他们不杀人(尽管有人还是死了),不放火,并没有自害或者害人的意思,他们平平凡凡的生活,不惹是非,生活虽平淡单调,但

也勉强可以过去,有一点要说到的是,茅盾先生以为小丫头的生活也是单调的,这我不太同意。在我看来,与现今相比,这种生活真的是很足了,而萧红也一定对这种生活有很大的留恋,因为萧红的一生真的很苦,无论是成年之后的漂泊,还是她的感情生涯,至于是喜欢多一点还是憎恶多一点,我想恐怕是憎恶吧,当然这也可以留待以后再说。


相关内容

  • 读[呼兰河传]有感作文
  • 读<呼兰河传>有感作文(1) 这世上有一本书.它如诗,如画,如歌.它既幽默,又讽刺.这本书叫<呼兰河传>.这世上曾有一位女作家.她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天才而又短命.她叫萧红,现代着名女作家,<呼兰河传>的作者.这个假期我有幸拜读了这本书,而这本书也使我感受颇 ...

  • 读〈呼兰河传〉有感
  • 读<呼兰河传>有感 XXX第一小学 XXX 暑期中读了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呼兰河传>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章节体小说,甚至有人评论根本不算是小说.无论如何,萧红在这本书中传达给我的信息,就算是21世纪,读来也是和蔼可亲的. 萧红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
  •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盱眙县桂五镇中心小学 王方婷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 ...

  • 7祖父的园子教案
  • 7祖父的园子 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 ...

  • 我和祖父的园子
  •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教材分析: <我与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课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1.2 ...

  • 祖父和我教案
  • <祖父和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掌握叠词的形式 4.感受文章语言的形象生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从色彩,形状,声音等多角度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2. 学会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细节 ...

  • 读悲剧心理学有感
  • 现代文学中的悲剧的净化 --读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悲剧心理学>是我国较早的一部研究现代戏剧美学的专著.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悲剧快感的审美本质及其特性问题.他运用西方现代美学的知识与观念,广泛考察了从亚里斯多德到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欧洲各种关于悲剧快感的理论 ,批驳了违背 ...

  • 19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邮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赵凤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 ...

  •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
  • 呼兰河传(节选) 教材解读: 本文用新鲜诗意的语言,写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美丽的,自由的,快乐的,是充满爱与生机的.这一切,缘于童年作者的自由无拘和快乐自在.祖父的园子,可以说是现实生活中无家可归者--萧红的精神家园,它蕴含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它的核心教学价值主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