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日关系史论文

近现代中日关系史

——甲午中日战争分析

计算机学院 唐礼威 U201414813

1.背景分析:

日本方面: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标的实现。

中国方面: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2.军备分析: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而在此期间的中国,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当时北洋水师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人。

甲午开战时,清朝陆军总兵力达96万人,而日军总兵力为24万人,清军与日军的兵力之比达到4:1;然而,清军一线战场实际参战部队主要以淮军为主,只有十余万人(有说法是最多20万人),实际参战兵力可能还不如日军(17万人)。

3.战后影响:

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签订《马关条约》对中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是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其次是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甲午战争失败也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但另一方面,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

4.失败原因: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国力不断变得强盛,反观清朝,贪污腐败不计其数,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还拿军需来筹备60大寿,清朝内部也是斗争不断,中日两国国力相差悬殊,加上清朝统治者缺乏预见性,远远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额降临,北洋舰队军官的不成熟,战略意识不足,战争的失败也在意料之中。

5.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修订版

2.《甲午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版

近现代中日关系史

——甲午中日战争分析

计算机学院 唐礼威 U201414813

1.背景分析:

日本方面: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标的实现。

中国方面: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2.军备分析: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而在此期间的中国,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当时北洋水师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人。

甲午开战时,清朝陆军总兵力达96万人,而日军总兵力为24万人,清军与日军的兵力之比达到4:1;然而,清军一线战场实际参战部队主要以淮军为主,只有十余万人(有说法是最多20万人),实际参战兵力可能还不如日军(17万人)。

3.战后影响:

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签订《马关条约》对中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是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其次是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甲午战争失败也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但另一方面,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

4.失败原因: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国力不断变得强盛,反观清朝,贪污腐败不计其数,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还拿军需来筹备60大寿,清朝内部也是斗争不断,中日两国国力相差悬殊,加上清朝统治者缺乏预见性,远远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额降临,北洋舰队军官的不成熟,战略意识不足,战争的失败也在意料之中。

5.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修订版

2.《甲午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版


相关内容

  • 蔡建国简介
  • 蔡建国.海外学人中的佼佼者 蔡建国说,有人预测下一个世纪是亚洲的世纪,这里面不能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含义.我们当前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要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灿烂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精华有机融合,使其成为世界文化中的多彩篇章. 他认为,能否在世界上确立中国文化大国的格局,关系到中国在未来世界居于何种地位. ...

  • 近代史结课论文
  • 如何看待当今中日关系 姓名:轩钰茗 院系:徐海学院信电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2014-3班 学号:22140258 [摘 要]当今社会,对各个国家来说,最主要问题还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没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外交关系,各国不能正常的发展自己的经济.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政治讨论的热点.从古 ...

  • 论中日文化差异与大学日语文化教学
  • 论中日文化差异与大学日语文化教学 张怀云张秀清 [摘要]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必须要融入文化教学.中日两国的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性.文章针对大学日语教学的现状,通过分析比较中日文化的差异,指出大学日语教学必须加强文化差异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 ...

  •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 zp.china.com.cn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钓鱼岛问题是当前中国和日本关系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也是中国和日本必须长期面对的难题.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二战后美国的日本政策与钓鱼岛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因素是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中的关键因素 ...

  •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中国周边环境
  •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浅析 学院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与国际上有了更多的交流,得到了许多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同在,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中国周边环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度,而是一个开放开明的国家. 中国 ...

  • 关于中国海权问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 关于中国解决海权问题的思考 内容摘要: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面临着极为复杂和艰巨的 ...

  • Ilib搜索_孤独症( 会议论文)
  •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现代医学观 作者:静进, 中图分类:R749.94 > 儿童精神病 本文对孤独症谱系障碍进行了研究.孤独症概念及其分类.孤独症发病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孤独症合并症及鉴别诊断.学龄期以后的发展及其对策.孤独症治疗等进行了论述. 会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 ...

  • 中国的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
  • 中国的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 徐蓝 牛大勇 载<中国历史学30年(1978-2008)> 论著选载157 一 中国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1980-1991)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美正式建交以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学者能够从海外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料 ...

  • 索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导航作用
  • 索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导航作用 傅德华 (复旦大学历史系 上海 200433)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凡从事某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都离不开查阅与此相关的索引信息资料,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和掌握前人在同类问题上已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大到国家项目,次到写本学术专著,小到写一篇学术文章,概莫例外.否则花了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