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费:动辄收费收税将陷国家于何地?

□    薄文军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公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提到的拥堵费引起广泛热议。9月7日召开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有最新消息显示,国家的空气行动计划将于下周公布,包括交通拥堵费在内的多项分解任务将在全国范围内施行。(2013年9月8日东南快报)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在国家和社会管理问题上,要耐得住性情,急不得,武断不得,折腾不得。国家管理是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不能各自为政,不能将更多常规工作上升到非常规层面。

同样是国家机关、部门单位,你分管的问题不好处理,就忽悠政府用收税、收费、罚款来解决。别的部门单位遇到棘手的问题也想以收税、收费、罚款来解决,那老百姓的负担该有多重?还怎么继续生活?动辄用收税、收费、罚款来解决问题,将陷国家于何地?当年我党领导全国人民闹革命,不就是因为旧中国社会分配不公、底层承担的税费太重,老百姓难以承担、怨声载道吗?那些无所事事的官员、喜欢拍脑袋的专家,三天两头给国家出主意增加收税、收费、罚款,到底想做什么?

不容否认,许多问题是可以通过也是需要通过收税、收费、罚款的办法来解决的。但在收税、收费、罚款的许可问题上,要有一个权威部门统一管理,不能政出多门。我们需要有一个机关(比如全国人大),将各部门提报的针对基层群众的收税、收费、罚款项目都摆到桌面上,看看老百姓的负担到底有多少,还能不能继续增加,还能不能轻松承担。不但如此,以后每有新的收税、收费、罚款项目提报上来,都要先把以前有的、正在实行的项目找出来,累计一下,看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还能不能增容?其他一些省市级政府部门出台的地方政策,也要如法进行,由同级人大机关把针对基层的全国、全省、全市性的收税、收费、罚款项目先摆到桌子上,看看眼前的桌面到底还能不能再摆开新的收税、收费、罚款项目。

正如前些年有些评论所说的,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城市征收“交通拥堵费”,是建立在人家整个城市公车极少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们的国家,各级政府机关、部门单位拥有大量公车。如果收取交通拥堵费,那么这些公车由于是由单位埋单会成为道路上的“特权阶层”,收不收费对他们毫无影响。甚至于,因为“交通拥堵费”会纳入政府非税收入(预算外收入),那些公车所有单位可能一方面在照章缴纳“交通拥堵费”,另一方面却在以另一种形式享受这一非税收入的二次分配。或者因为缴纳“交通拥堵费”造成增支,而得到相应财政补贴。如果按照这样的轨迹发展,所谓“交通拥堵费”最终由谁来埋单?私家车,中等收入家庭。在公车数量庞大的情况下征收交通拥堵费,必然会形成道路资源利用的一种不公平,必然会让私家车主寒心。毫无疑问,征收“交通拥堵费”,真正受伤的是主要那些正在上升中的“中等收入阶层”,而且目前我们更多的收税、收费、罚款都是针对这个阶层的。不要以为“中等收入阶层”不是底层老百姓,这个人群区间正是我们构建橄榄型社会的人口聚集区,是底层老百姓个人发展、奋斗的方向,是建设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流砥柱。如果这个群体经常受到压榨、受到盘剥、受到误伤、受到重创,底层老百姓就会迷失奋斗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就会失去富裕自强的信心,我们的社会将会变成无序发展,我们的全面小康和中国梦追求将会遭遇“负能量”。

退一步讲,许多政策出台,针对大城市可能是可行的,但针对中小城市则有可能是没必要的。我们现在的一些大城市,因为聚集了更多的部门单位,聚集了更多的教育、卫生、文化、科技资源,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去办事,甚至会有人长住京城、省城等待批文、陪老人看病、陪孩子读书。因为资源配置的不公平,这些特大型城市其实已经是在畸形发展。而我们的许多官员、许多专家学者整天就是生活在这种畸形的生存空间里。他们耳闻目睹的信息,跟全国大多数地区的老百姓生活并不对称。只拿北京、上海的道路、社区印象为全国制订普适性的政策,当然不合理,也不科学。以“交通拥堵费”为例,完全可以不搞什么全国性的“一刀切”的政策,哪个城市确实拥堵得没有办法了,就在哪个城市实行好了。这样还能促使社会资源和人口往中小城市流动,把大城市的高校资源、医疗卫生资源、文化艺术资源、项目资金资源往中小城市转移一部分,有效促进全国范围内的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

1945年,黄炎培先生在延安问毛泽东主席,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高兴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我们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因为我们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于是一个伟大的国度能够红红火火发展到今天。而今,借着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的语境,笔着斗胆提出一个同样问题:我们的党和国家在今后发展中必须努力避免两个怪圈,走出历史宿命论。一是要强化意识形态工作,防止陷入“起于宣传,终于宣传”的怪圈;二是要轻徭薄赋,防止陷入“起与抗税,终于抗税”的怪圈。

□    薄文军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公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提到的拥堵费引起广泛热议。9月7日召开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有最新消息显示,国家的空气行动计划将于下周公布,包括交通拥堵费在内的多项分解任务将在全国范围内施行。(2013年9月8日东南快报)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在国家和社会管理问题上,要耐得住性情,急不得,武断不得,折腾不得。国家管理是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不能各自为政,不能将更多常规工作上升到非常规层面。

同样是国家机关、部门单位,你分管的问题不好处理,就忽悠政府用收税、收费、罚款来解决。别的部门单位遇到棘手的问题也想以收税、收费、罚款来解决,那老百姓的负担该有多重?还怎么继续生活?动辄用收税、收费、罚款来解决问题,将陷国家于何地?当年我党领导全国人民闹革命,不就是因为旧中国社会分配不公、底层承担的税费太重,老百姓难以承担、怨声载道吗?那些无所事事的官员、喜欢拍脑袋的专家,三天两头给国家出主意增加收税、收费、罚款,到底想做什么?

不容否认,许多问题是可以通过也是需要通过收税、收费、罚款的办法来解决的。但在收税、收费、罚款的许可问题上,要有一个权威部门统一管理,不能政出多门。我们需要有一个机关(比如全国人大),将各部门提报的针对基层群众的收税、收费、罚款项目都摆到桌面上,看看老百姓的负担到底有多少,还能不能继续增加,还能不能轻松承担。不但如此,以后每有新的收税、收费、罚款项目提报上来,都要先把以前有的、正在实行的项目找出来,累计一下,看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还能不能增容?其他一些省市级政府部门出台的地方政策,也要如法进行,由同级人大机关把针对基层的全国、全省、全市性的收税、收费、罚款项目先摆到桌子上,看看眼前的桌面到底还能不能再摆开新的收税、收费、罚款项目。

正如前些年有些评论所说的,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城市征收“交通拥堵费”,是建立在人家整个城市公车极少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们的国家,各级政府机关、部门单位拥有大量公车。如果收取交通拥堵费,那么这些公车由于是由单位埋单会成为道路上的“特权阶层”,收不收费对他们毫无影响。甚至于,因为“交通拥堵费”会纳入政府非税收入(预算外收入),那些公车所有单位可能一方面在照章缴纳“交通拥堵费”,另一方面却在以另一种形式享受这一非税收入的二次分配。或者因为缴纳“交通拥堵费”造成增支,而得到相应财政补贴。如果按照这样的轨迹发展,所谓“交通拥堵费”最终由谁来埋单?私家车,中等收入家庭。在公车数量庞大的情况下征收交通拥堵费,必然会形成道路资源利用的一种不公平,必然会让私家车主寒心。毫无疑问,征收“交通拥堵费”,真正受伤的是主要那些正在上升中的“中等收入阶层”,而且目前我们更多的收税、收费、罚款都是针对这个阶层的。不要以为“中等收入阶层”不是底层老百姓,这个人群区间正是我们构建橄榄型社会的人口聚集区,是底层老百姓个人发展、奋斗的方向,是建设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流砥柱。如果这个群体经常受到压榨、受到盘剥、受到误伤、受到重创,底层老百姓就会迷失奋斗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就会失去富裕自强的信心,我们的社会将会变成无序发展,我们的全面小康和中国梦追求将会遭遇“负能量”。

退一步讲,许多政策出台,针对大城市可能是可行的,但针对中小城市则有可能是没必要的。我们现在的一些大城市,因为聚集了更多的部门单位,聚集了更多的教育、卫生、文化、科技资源,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去办事,甚至会有人长住京城、省城等待批文、陪老人看病、陪孩子读书。因为资源配置的不公平,这些特大型城市其实已经是在畸形发展。而我们的许多官员、许多专家学者整天就是生活在这种畸形的生存空间里。他们耳闻目睹的信息,跟全国大多数地区的老百姓生活并不对称。只拿北京、上海的道路、社区印象为全国制订普适性的政策,当然不合理,也不科学。以“交通拥堵费”为例,完全可以不搞什么全国性的“一刀切”的政策,哪个城市确实拥堵得没有办法了,就在哪个城市实行好了。这样还能促使社会资源和人口往中小城市流动,把大城市的高校资源、医疗卫生资源、文化艺术资源、项目资金资源往中小城市转移一部分,有效促进全国范围内的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

1945年,黄炎培先生在延安问毛泽东主席,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高兴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我们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因为我们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于是一个伟大的国度能够红红火火发展到今天。而今,借着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的语境,笔着斗胆提出一个同样问题:我们的党和国家在今后发展中必须努力避免两个怪圈,走出历史宿命论。一是要强化意识形态工作,防止陷入“起于宣传,终于宣传”的怪圈;二是要轻徭薄赋,防止陷入“起与抗税,终于抗税”的怪圈。


相关内容

  • 018-45-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框架设计及重点要素分析
  • 交叉创新与转型重构--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框架设计及重点要素分析 祝超 鹿璐 孙明正 周凌 [摘要]近年来,交通需求管理逐步在国内城市得到研究和应用.基于对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概念的理解,并对国内外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经验进行简要概述,从狭义.广义等多个层面,提出交通需 ...

  • 节假日高速路免费利大于弊辩论材料
  • 一政策 12012年 7月30日下午,国土资源部机关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高速公路将在今后的节假日实行免费.发布<国务院关于批转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红头文件.由交通运输部.发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联合制定,该文件内容 ...

  • 一种发布道路信息和检测车辆行驶情况及属性的装置
  • 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严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虽然城镇化扩张的趋势不能改变,但科技的创新还是能够最大可能突破困境.提高效率――创新没有建设道路,但创新能提高现有道路的利用率. 一直致力于交通信号控制创新探索的刘伟南称,现在广泛使用的定时方式控制的交通信号控制机,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交通控制的要求. ...

  • 城市交通问题访谈录
  • 12月1日<世博进行时>: 未来城市发展中遇到的交通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探讨(上) 本文来源:中国绿色建筑网 http://www.cngbn.com 主题:未来城市发展中遇到的交通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探讨(上) 播出时间:2007年12月1日14时(中波792.调频89.9) 嘉宾:华东师范大 ...

  • 拥挤收费在缓解城市交通问题中的可行性分析
  • CityExploitation l城市开发l 征正统的文化内涵.到了后来,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城市格局的演变,已经不仅仅是其基于生存需要的古老意义,而往往代表着某一时期的文化取向与时代氛围.同时"封闭型格局"也是中国古代都城所具有的特点.而"封闭性" ...

  • 节假日高速免费通行方案各方反应
  • 专家:高速路节假日免费通行存拥堵隐忧 发布时间:2012-08-02 15:06:51 [我要纠错] [字号 大 默认小][打印][关闭] 人民网北京8月2日电 (记者 李叶)近日,交通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表示,关于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方案目前正按规定程序报批,批准后将尽快出台实施.专家在接受人民 ...

  • 昆明市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市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姓名:李云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公共管理 指导教师:严丹屏 2005042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城市交通是城市管理的重要问题,城市交通拥堵是目前许多大中城市普遍面临 的城市顽症.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广 ...

  • 2013北京申论题目及答案
  • 2013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填写上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 2.考生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试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 ...

  • 北京制定交通拥堵收费方案鼓励个人购新能源车
  • 北京制定交通拥堵收费方案 鼓励个人购新能源车 亚商地板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昨天发布,规划中提出将研究制定重点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方案,鼓励居民选择公交出行. 规划提出,将着力强化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淘汰老旧机动车40万辆,力争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