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一)

  德兰修女,又译作特雷莎修女,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从18岁到87岁去世,把一生献给了穷人中的穷人。

  看《德兰修女传》搞清楚了一个问题,爱与一般的慈善之间是有区别的。爱必须是面对面给予和服务,是亲手去抚慰这一个和照料那一个,而不仅仅是一张支票,一张冰冷的没有体温的支票。

  任何事,无不是从一个开始的。只有先对具体的这一个有意义,然后才有可能对许多以至整体有意义。没有开始的这一个,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许多个,以至于无限个,也就没有整体。

  我确实是个慈善精神不足的人,每次看到慈善晚会上把受捐助的人弄上台,大家带着高他一等的心态捐钱捐物,可怜他、怜悯他,我认为都不如你去跟他生活两天,陪他说话,给他讲讲故事,听他倒出心里话,温暖他的心。

  一个本来贫穷的人,突然间因为某个新闻报道而受到关注,获得大量捐赠,就像一个就要溺水的人被突然拉上豪华游艇,本来通过挣扎能学会游泳,在恶劣的环境中获得阳光心态,成长为红高粱一样健壮的劳动者,现在上了游艇,好奇、自卑、不适应,甚至无法获得平衡、进而心灵扭曲。

  所以,我更敬佩德兰修女和她的教会所提倡的,对每个人微笑,拥抱他,就算一句话不说坐在他身边陪伴他,为他清洗伤口。她和她的修女们就是这样一个一个救护穷人,不但在印度获得了大量的追随者,也在全世界建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她,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

  我们不必羡慕别人去乡村支教,长期资助贫困生等等,我们就从身边小事做起,你给小区里的老人扶门了吗,你对收垃圾的人说谢谢了吗,你尊重交通协管员听从他们的指挥了吗,你和卖菜的大姐聊家常了吗?让你周围的人感到被尊重,感到愉悦,给他们爱,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而做慈善,我觉得要非常慎重,没有好的方式我宁可不做。

  书中215页,“家是爱的源泉,爱是一切美德的灵魂”。我们当中有一些人,向远方的人表达爱心很积极,比如热情地参加各种慈善募捐、志愿者活动等等,却对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很冷漠。有个作家把这种行为称作“远程爱心”。如果你连身边的人都不爱,你又怎么可能真的爱远方的人呢,你所做的,不过是为了成就一种个人的功名而已。西方富裕社会,很多孩子和老人,得不到父母子女的关怀,焦虑、疑惑、孤独、寂寞,德兰修女说这是贫穷的另外一种面貌。

  能够彼此相爱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我在贫困的人身上看到这份爱。他们爱自己的子女,爱自己的家庭,他们虽然贫乏,甚至一无所有,但他们却是快乐的。所以她认为家庭应该是爱的源泉,除非这个泉眼里涌流出源源不绝的活水,否则我们无法保证我们的善心总不干涸。

  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是为了成就个人功名吧。一个家暴的人,突然要我佛慈悲皈依佛教,还高喊造福大众,你可知他的真实面目了。

  作者在127页有句话,我觉得特别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心理:我们也许只能在这种巨大的苦难和同样巨大的爱面前,惊讶地出神,除此之外,我们无法表述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

  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读这本书,看德兰修女在爱中行走的这一生,我只能惊讶地出神,也无法表述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二)

  在阅读德兰修女传时,刚开篇就提到她在1979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当时觉得很奇怪啊以前都听说是授予给政治人物,德兰修女不是政治人物怎么会获得这个奖项那?诺贝尔评选委员会的公报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她的答辞是:“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在读完整篇文章时觉得德兰嬷嬷确实是位值得尊敬的人物,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穷人,她把自己的爱播撒到了人类社会最底层的穷人,正像歌词唱响的那样—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德兰嬷嬷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的最高境界。

  首先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德兰嬷嬷;她创建的组织有四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捐款给她;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并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可是,她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仅有三套,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便是以潜心细腻的文墨,描述了她令人惊叹的一生,她是我们成长的榜样。

  德兰嬷嬷出生在一户普通的人家里,但是在她小的时候就经常念这样一首小诗:“要相信爱,无论你遇到了什么,是仇恨,还是毁灭?是被抛弃,还是被掠夺?无论你遭遇到了什么,都要相信:一切都会消逝,但爱会留下来。”,心中逐渐升起一个炽热的愿望:“我不能只为自己活着,我要为这个世界贡献一点什么。”一天早晨,当她在路边看到一个身形悲苦的老人向她虚弱地喊道:“我很渴,我很渴!”她突然明白:穷人渴望的不是食品和衣物,而是爱!于是,她便走出了修道院,创建了仁爱传教修女会,先后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儿童之家、贫民之家和收容中心等,共计1000多所。哪里有苦难,哪里需要爱,她就出现在哪里。

  她曾这样说过:“人们不讲道理,理想错谬,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你做善事,人们会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做善事;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你所做的,总是会被别人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去做;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打击,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你耗费多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你帮助他们时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将你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却可能被踢掉门牙,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当读到这段时,我非常的激动,因为我认为我们曾经为爱所付出的所有代价都是值得的,就是应该不求回报的博爱。

  贫穷是一个多么刺耳的词汇,它伴随着人类的文明从遥远的史前走来。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来就没有过为了消除贫苦而奋斗,但是德兰嬷嬷给我们找到了一条新的消除贫困的道路,德兰嬷嬷告诫我们人类缺少爱心,是导致世界贫穷的根本原因。而贫穷是我们拒绝与他人分享的结果。如果你怀着喜悦给予,你将会得到更多。一颗伟大的心来源于一颗燃烧着爱的心。快乐不须探寻;就在你我的身边,若以爱待之,旋即得之。我们每个人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所以我们应该在爱中一起成长。把我们的爱心奉献给身边的每个人,去给予,直到成功。爱是没有界限的,生命就在这里。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三)

  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有人像她这样活着。我崇拜《海贼王》里的路飞,因为他能为梦想和伙伴牺牲一切,但他毕竟是漫画里的人物,就像超人和蜘蛛侠一样都是不存在的。她不同,她是实实在在的人物,有史以来最没有争议的诺贝尔获得者之一。从出生到终老,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主,使众人能因为她而感受到神的存在。她是一朵小花,喜悦了上帝也温暖了世界,她的名字叫龚沙,以后的德兰修女。(m.lz13.cn)她让上帝的爱跨越了宗教、种族和国界,她让上帝的光同样照耀在世界最阴暗的地方,给他们温暖。她曾说自己只是神的工具,她不为自己而作,而是为神而作,是他的一支铅笔,那么,神肯定是想用这铅笔在世界上写下仁爱,好让我们知道他是多么迫切的想让我们知道上帝的爱,并且多么迫切的希望我们能彼此相爱。

  这是一则写在封皮上的故事,我必须先写在这里: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

  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不管其他人能从这个小故事里面得到什么,我看到的只有‘彼此互爱’(耶稣基督给我们最后的命令)。孔子讲“仁爱”,孙中山先生讲“博爱”,而基督就是爱。德兰修女说:“世界上有许多人渴望着一块面包,却有更多的人渴望着一点点爱。西方世界的贫穷是一种不一样的贫穷——不仅因为孤寂而贫穷,也因为心灵的贫乏和精神的困顿而贫穷。”而关于如何去爱,我十分赞同德兰姆姆“从一个开始”的观点,“我不同意好高骛远的行事态度——爱得从一个人身上开始”,称之为整体的东西太过抽象,只有先对具体的这一个有意义,然后才有可能对许多以至于整体有意义。所以,先从身边的人开始,慢慢把爱拓展,好让众人看到我们就能看到基督,让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我们身上感觉到神的存在。

* 活着读后感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一)

  德兰修女,又译作特雷莎修女,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从18岁到87岁去世,把一生献给了穷人中的穷人。

  看《德兰修女传》搞清楚了一个问题,爱与一般的慈善之间是有区别的。爱必须是面对面给予和服务,是亲手去抚慰这一个和照料那一个,而不仅仅是一张支票,一张冰冷的没有体温的支票。

  任何事,无不是从一个开始的。只有先对具体的这一个有意义,然后才有可能对许多以至整体有意义。没有开始的这一个,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许多个,以至于无限个,也就没有整体。

  我确实是个慈善精神不足的人,每次看到慈善晚会上把受捐助的人弄上台,大家带着高他一等的心态捐钱捐物,可怜他、怜悯他,我认为都不如你去跟他生活两天,陪他说话,给他讲讲故事,听他倒出心里话,温暖他的心。

  一个本来贫穷的人,突然间因为某个新闻报道而受到关注,获得大量捐赠,就像一个就要溺水的人被突然拉上豪华游艇,本来通过挣扎能学会游泳,在恶劣的环境中获得阳光心态,成长为红高粱一样健壮的劳动者,现在上了游艇,好奇、自卑、不适应,甚至无法获得平衡、进而心灵扭曲。

  所以,我更敬佩德兰修女和她的教会所提倡的,对每个人微笑,拥抱他,就算一句话不说坐在他身边陪伴他,为他清洗伤口。她和她的修女们就是这样一个一个救护穷人,不但在印度获得了大量的追随者,也在全世界建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她,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

  我们不必羡慕别人去乡村支教,长期资助贫困生等等,我们就从身边小事做起,你给小区里的老人扶门了吗,你对收垃圾的人说谢谢了吗,你尊重交通协管员听从他们的指挥了吗,你和卖菜的大姐聊家常了吗?让你周围的人感到被尊重,感到愉悦,给他们爱,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而做慈善,我觉得要非常慎重,没有好的方式我宁可不做。

  书中215页,“家是爱的源泉,爱是一切美德的灵魂”。我们当中有一些人,向远方的人表达爱心很积极,比如热情地参加各种慈善募捐、志愿者活动等等,却对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很冷漠。有个作家把这种行为称作“远程爱心”。如果你连身边的人都不爱,你又怎么可能真的爱远方的人呢,你所做的,不过是为了成就一种个人的功名而已。西方富裕社会,很多孩子和老人,得不到父母子女的关怀,焦虑、疑惑、孤独、寂寞,德兰修女说这是贫穷的另外一种面貌。

  能够彼此相爱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我在贫困的人身上看到这份爱。他们爱自己的子女,爱自己的家庭,他们虽然贫乏,甚至一无所有,但他们却是快乐的。所以她认为家庭应该是爱的源泉,除非这个泉眼里涌流出源源不绝的活水,否则我们无法保证我们的善心总不干涸。

  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是为了成就个人功名吧。一个家暴的人,突然要我佛慈悲皈依佛教,还高喊造福大众,你可知他的真实面目了。

  作者在127页有句话,我觉得特别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心理:我们也许只能在这种巨大的苦难和同样巨大的爱面前,惊讶地出神,除此之外,我们无法表述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

  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读这本书,看德兰修女在爱中行走的这一生,我只能惊讶地出神,也无法表述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二)

  在阅读德兰修女传时,刚开篇就提到她在1979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当时觉得很奇怪啊以前都听说是授予给政治人物,德兰修女不是政治人物怎么会获得这个奖项那?诺贝尔评选委员会的公报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她的答辞是:“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在读完整篇文章时觉得德兰嬷嬷确实是位值得尊敬的人物,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穷人,她把自己的爱播撒到了人类社会最底层的穷人,正像歌词唱响的那样—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德兰嬷嬷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的最高境界。

  首先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德兰嬷嬷;她创建的组织有四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捐款给她;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并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可是,她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仅有三套,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便是以潜心细腻的文墨,描述了她令人惊叹的一生,她是我们成长的榜样。

  德兰嬷嬷出生在一户普通的人家里,但是在她小的时候就经常念这样一首小诗:“要相信爱,无论你遇到了什么,是仇恨,还是毁灭?是被抛弃,还是被掠夺?无论你遭遇到了什么,都要相信:一切都会消逝,但爱会留下来。”,心中逐渐升起一个炽热的愿望:“我不能只为自己活着,我要为这个世界贡献一点什么。”一天早晨,当她在路边看到一个身形悲苦的老人向她虚弱地喊道:“我很渴,我很渴!”她突然明白:穷人渴望的不是食品和衣物,而是爱!于是,她便走出了修道院,创建了仁爱传教修女会,先后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儿童之家、贫民之家和收容中心等,共计1000多所。哪里有苦难,哪里需要爱,她就出现在哪里。

  她曾这样说过:“人们不讲道理,理想错谬,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你做善事,人们会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做善事;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你所做的,总是会被别人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去做;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打击,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你耗费多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你帮助他们时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将你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却可能被踢掉门牙,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当读到这段时,我非常的激动,因为我认为我们曾经为爱所付出的所有代价都是值得的,就是应该不求回报的博爱。

  贫穷是一个多么刺耳的词汇,它伴随着人类的文明从遥远的史前走来。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来就没有过为了消除贫苦而奋斗,但是德兰嬷嬷给我们找到了一条新的消除贫困的道路,德兰嬷嬷告诫我们人类缺少爱心,是导致世界贫穷的根本原因。而贫穷是我们拒绝与他人分享的结果。如果你怀着喜悦给予,你将会得到更多。一颗伟大的心来源于一颗燃烧着爱的心。快乐不须探寻;就在你我的身边,若以爱待之,旋即得之。我们每个人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所以我们应该在爱中一起成长。把我们的爱心奉献给身边的每个人,去给予,直到成功。爱是没有界限的,生命就在这里。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三)

  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有人像她这样活着。我崇拜《海贼王》里的路飞,因为他能为梦想和伙伴牺牲一切,但他毕竟是漫画里的人物,就像超人和蜘蛛侠一样都是不存在的。她不同,她是实实在在的人物,有史以来最没有争议的诺贝尔获得者之一。从出生到终老,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主,使众人能因为她而感受到神的存在。她是一朵小花,喜悦了上帝也温暖了世界,她的名字叫龚沙,以后的德兰修女。(m.lz13.cn)她让上帝的爱跨越了宗教、种族和国界,她让上帝的光同样照耀在世界最阴暗的地方,给他们温暖。她曾说自己只是神的工具,她不为自己而作,而是为神而作,是他的一支铅笔,那么,神肯定是想用这铅笔在世界上写下仁爱,好让我们知道他是多么迫切的想让我们知道上帝的爱,并且多么迫切的希望我们能彼此相爱。

  这是一则写在封皮上的故事,我必须先写在这里: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

  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不管其他人能从这个小故事里面得到什么,我看到的只有‘彼此互爱’(耶稣基督给我们最后的命令)。孔子讲“仁爱”,孙中山先生讲“博爱”,而基督就是爱。德兰修女说:“世界上有许多人渴望着一块面包,却有更多的人渴望着一点点爱。西方世界的贫穷是一种不一样的贫穷——不仅因为孤寂而贫穷,也因为心灵的贫乏和精神的困顿而贫穷。”而关于如何去爱,我十分赞同德兰姆姆“从一个开始”的观点,“我不同意好高骛远的行事态度——爱得从一个人身上开始”,称之为整体的东西太过抽象,只有先对具体的这一个有意义,然后才有可能对许多以至于整体有意义。所以,先从身边的人开始,慢慢把爱拓展,好让众人看到我们就能看到基督,让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我们身上感觉到神的存在。

* 活着读后感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相关内容

  • 用带光的行走温暖世界
  • 河北大城一中     杨明章 第一次听到德兰修女的名字是在1997年.那一年的秋天,两位伟大的女性一周内相继离世.在为美丽王妃戴安娜香消玉殒叹惋不已的同时,那位个头瘦小.其貌不扬的修女以其带光行走的一生照亮了我的内心,从此我牢牢记住了一个名字:德兰修女. 三年后的一个秋日,从当地新华书店购得一本德兰 ...

  • 爱,直到成伤--读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 爱, 直到成伤 读德 兰修女传< 爱 中行走 > 在 李 冰 心 她瘦弱矮小 , 苍老的脸 上布满皱纹 , 身着一件 白 色粗布纱丽, 只穿凉鞋 , 没有袜子.然而 , 伟大与神圣 并不流于外表 , 这位看起来很普通的老人就是诺贝尔 和平奖的获得者--德兰修女 (90 19 ) 德兰修 ...

  • 医院义工活动心得体会
  • 心得一:医院义工活动心得体会 昨日下午,市人民医院21位爱心志愿者齐聚该院门诊大楼11楼,在经历了近两周的义工工作后,在此交流心得,记者有幸聆听了他们的心声. 大爷义工: 做义工是种享受 今年,市人民医院爱心志愿者中有位年长的老人,他叫余毛蓬,今年已经68岁了.最初,很多人都担心他吃不消这份工作,但 ...

  • 德兰修女立场诗
  • 立场诗 德兰修女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 ...

  • 德兰修女格言
  • 德兰修女格言 1. Love until it hurts.爱直至成伤. 2. Mother Teresa said: "I have found the paradox that if I love until it hurts, then there is no hurt, but o ...

  • 基督教祷告词
  • 耶稣基督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godlive.net提供.首页 新闻 健康 人际职业 讲章 更多导航↓讲道 主日学 文艺 读经 祷告 灵修 福音 人际职业 教牧 电影 婚恋 论坛 图片 首页 基督教祷告词 如何祷告 每日祷告 精美图库 [祷告]将哀哭变为喜乐 [为 ...

  • 坚守心中的道德律
  • 坚守心中的道德律 山东省肥城市第三中学 班级: 高二·四班 姓名 :孔晓俊 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阔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青年文摘&g ...

  • "生命与化妆"话题作文写作示例
  •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资深的化妆师曾作过这样的总结:"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 ...

  • 同圣女小德兰一起退省- 五 圣女小德兰与天主圣神-灵修书籍-天主教图书中心
  • 五 圣女小德兰与天主圣神 "凡受天主圣神引导的--就是天主的子女."(罗8:14)圣女小德兰具有教友家孩子的特点:她的"神婴小道"也称"婴仿小道",具体地说,就是圣经所说的"天主儿女"的典型.圣保禄说得更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