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   陈书亚(1968.01-),籍贯:江苏盐城 职称: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企业经济管理。   摘 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民营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今,民营企业早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民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研究民营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并与时俱进,进行制度创新,有助于改变解决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现状与改革   我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发展,这些民营企业不仅包括化为、联想等大型民营企业,还包括众多初具规模的企业,这些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分子,经济地位在不断提升,很好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一些民营企业由于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在进行扩张的过程中会走向错误的道路,导致企业破产,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探索并优化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1.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缺陷   1.1企业股权单一,企业管理家族化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着产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的现象,企业管理一般以家族为中心,企业内的厂长、经理以及高层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来自一个家族,因此企业的控制权会牢牢掌握在一个家族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控制权的稳定,但是也使企业内一些真正有领导才能的人难以发挥其作用,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实行过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度,但是这样的制度并没有改变家族控权的实质,企业每年都会聘用一些有能力的管理人才,但是数量很少,管理权限也十分有限,大多是公司日常事务的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家族制的控制管理模式使得一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决策权掌握在拥有最多所有权的人手里,而不是授予最有能力的人,这就使得企业内部的优质资源难以整合并并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十分排斥投资者参股来分享利益,十分抵触企业产权结构向多元化转变,这样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合作者多为亲朋好友,默契度与信任度等都较好,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排他性的管理模式就会给民营企业的融资造成困难。此外,家族制的管理模式会导致企业的封闭性,使民营企业的分工管理与现代化企业专业的分工管理不适应,难以实现市场化,渐渐与市场脱节,并最终被市场所抛弃,也会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   1.2决策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决策机制   管理是一门十分高深的学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营企业将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如何进行科学决策,为企业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是每个企业领导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决策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家族式的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决策权牢牢掌握在少数几个家族成员甚至一个人手中,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企业主和总经理是进行企业决策的重要人员,而非家族成员很难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此外,家族式的企业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在企业决策中经常凭借经验或者感觉,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在外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家族成员拥有的有限经验以及知识储备已经难以应对,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将逐渐显现,不科学、不明智的决策可能会使企业错过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真是会使企业走向灭亡。   1.3缺乏创新的动力与活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不断发展的支撑力,如今,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民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果因循守旧就会使企业走向灭亡的深渊。但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缺乏创新热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会面临较大的风险;二来民营企业在资金、市场、人才等方面存在缺陷,缺少创新资本;三是很多民营企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没有危机意识,因而阻碍了企业的创新与成长。   2.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制度创新   2.1继续产权制度的创新   民营企业单一的股权制和家族制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的封闭与落后,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甚至使企业走向灭亡,因此企业需要实行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一方面扩大融资渠道,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一方面为企业引进更多的管理人才,为企业带来活力,并使民营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制定更加透明化与民主化,使民营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找到正确的航向。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增资扩股、出让产权、资产转让等吸引外界投资者,这需要企业分出自己的一部分股权给对企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使人力资本成为企业的真正股东,并通过合作经营实现闲散资金的联合,然后将资金以入股、借贷等方式投资到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从而真正实现民营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发展,解决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   2.2决策机制的创新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战略部署,在充分了解企业自身情况以及市场发展趋势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决策。针对民营企业决策机制不完善的缺陷,有必要对管理者继续权力制约,打破家族制高度权利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实行一套权力制约机制并保证其正常运转,以权利来压制权利。民营企业要进行合理的权力配置,合理分权、适当放权,将决策权交给具有较高管理经验并对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人;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权责机制,实行监督管理制度,使各个掌权者互相制约、互相监督、互相配合并实现权责机制的协调运转;民营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建议,整合大家的智慧进行科学决策,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的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   2.3采取激烈机制,鼓励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民营企业需要调动管理者与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建立有效的激烈机制,促进企业创新。民营企业通过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和收入分配体制,以收入、股权、期权激发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的生存发展联系在一起;运用契约的方式明确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关系,明确两者的利益关系,激励职业经理人为企业奋斗;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外部市场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权责利制度,进行职责规划,提高管理效率。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民营企业需要打造文化软实力,建立企业合作共生文化、创新性文化、诚信文化、开放融合的文化以及学习型的文化,努力构建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凝聚力,使文化成为大家共同的信仰,并对企业管理员和员工产生很强的道德约束力,使企业坚守公平、公正、守法和信守合同的原则,并能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民营企业在传统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精华,形成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建立一种全新的融合了家族文化精髓的现代企业文化,使民营企业更好发展。   结语:   从理论上来讲,民营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模式各有优劣,但是不能一成不变,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谋发展,就必须要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断调整发展策略,结合自身的管理特性,探索适合的管理模式。现代民营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必须要正确衡量所处的发展阶段,选择灵活多变的管理模式,不断赋予管理模式以新的内容,才能更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求。(作者单位:江苏苏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晓晶,民营经济与中国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 生产力研究,2004(08): 24-27.   [2] 刘和平,企业管理模式理论及中国企业管理模式方向分析. 企业活力, 2003(1): 146-148.

  作者简介:   陈书亚(1968.01-),籍贯:江苏盐城 职称: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企业经济管理。   摘 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民营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今,民营企业早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民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研究民营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并与时俱进,进行制度创新,有助于改变解决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现状与改革   我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发展,这些民营企业不仅包括化为、联想等大型民营企业,还包括众多初具规模的企业,这些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分子,经济地位在不断提升,很好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一些民营企业由于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在进行扩张的过程中会走向错误的道路,导致企业破产,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探索并优化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1.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缺陷   1.1企业股权单一,企业管理家族化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着产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的现象,企业管理一般以家族为中心,企业内的厂长、经理以及高层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来自一个家族,因此企业的控制权会牢牢掌握在一个家族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控制权的稳定,但是也使企业内一些真正有领导才能的人难以发挥其作用,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实行过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度,但是这样的制度并没有改变家族控权的实质,企业每年都会聘用一些有能力的管理人才,但是数量很少,管理权限也十分有限,大多是公司日常事务的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家族制的控制管理模式使得一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决策权掌握在拥有最多所有权的人手里,而不是授予最有能力的人,这就使得企业内部的优质资源难以整合并并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十分排斥投资者参股来分享利益,十分抵触企业产权结构向多元化转变,这样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合作者多为亲朋好友,默契度与信任度等都较好,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排他性的管理模式就会给民营企业的融资造成困难。此外,家族制的管理模式会导致企业的封闭性,使民营企业的分工管理与现代化企业专业的分工管理不适应,难以实现市场化,渐渐与市场脱节,并最终被市场所抛弃,也会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   1.2决策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决策机制   管理是一门十分高深的学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营企业将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如何进行科学决策,为企业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是每个企业领导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决策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家族式的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决策权牢牢掌握在少数几个家族成员甚至一个人手中,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企业主和总经理是进行企业决策的重要人员,而非家族成员很难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此外,家族式的企业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在企业决策中经常凭借经验或者感觉,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在外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家族成员拥有的有限经验以及知识储备已经难以应对,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将逐渐显现,不科学、不明智的决策可能会使企业错过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真是会使企业走向灭亡。   1.3缺乏创新的动力与活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不断发展的支撑力,如今,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民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果因循守旧就会使企业走向灭亡的深渊。但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缺乏创新热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会面临较大的风险;二来民营企业在资金、市场、人才等方面存在缺陷,缺少创新资本;三是很多民营企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没有危机意识,因而阻碍了企业的创新与成长。   2.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制度创新   2.1继续产权制度的创新   民营企业单一的股权制和家族制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的封闭与落后,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甚至使企业走向灭亡,因此企业需要实行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一方面扩大融资渠道,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一方面为企业引进更多的管理人才,为企业带来活力,并使民营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制定更加透明化与民主化,使民营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找到正确的航向。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增资扩股、出让产权、资产转让等吸引外界投资者,这需要企业分出自己的一部分股权给对企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使人力资本成为企业的真正股东,并通过合作经营实现闲散资金的联合,然后将资金以入股、借贷等方式投资到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从而真正实现民营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发展,解决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   2.2决策机制的创新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战略部署,在充分了解企业自身情况以及市场发展趋势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决策。针对民营企业决策机制不完善的缺陷,有必要对管理者继续权力制约,打破家族制高度权利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实行一套权力制约机制并保证其正常运转,以权利来压制权利。民营企业要进行合理的权力配置,合理分权、适当放权,将决策权交给具有较高管理经验并对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人;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权责机制,实行监督管理制度,使各个掌权者互相制约、互相监督、互相配合并实现权责机制的协调运转;民营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建议,整合大家的智慧进行科学决策,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的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   2.3采取激烈机制,鼓励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民营企业需要调动管理者与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建立有效的激烈机制,促进企业创新。民营企业通过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和收入分配体制,以收入、股权、期权激发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的生存发展联系在一起;运用契约的方式明确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关系,明确两者的利益关系,激励职业经理人为企业奋斗;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外部市场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权责利制度,进行职责规划,提高管理效率。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民营企业需要打造文化软实力,建立企业合作共生文化、创新性文化、诚信文化、开放融合的文化以及学习型的文化,努力构建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凝聚力,使文化成为大家共同的信仰,并对企业管理员和员工产生很强的道德约束力,使企业坚守公平、公正、守法和信守合同的原则,并能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民营企业在传统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精华,形成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建立一种全新的融合了家族文化精髓的现代企业文化,使民营企业更好发展。   结语:   从理论上来讲,民营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模式各有优劣,但是不能一成不变,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谋发展,就必须要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断调整发展策略,结合自身的管理特性,探索适合的管理模式。现代民营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必须要正确衡量所处的发展阶段,选择灵活多变的管理模式,不断赋予管理模式以新的内容,才能更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求。(作者单位:江苏苏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晓晶,民营经济与中国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 生产力研究,2004(08): 24-27.   [2] 刘和平,企业管理模式理论及中国企业管理模式方向分析. 企业活力, 2003(1): 146-148.


相关内容

  • 福建师范大学会计学毕业论文题目
  • 福建师范大学会计学毕业论文题目 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分析 2 无形资产涉税问题的研究 3 保险业分析及其保险综合经营研究 4 我国增值税转型问题及对策研究 5 企业融资机制浅析 6 我国增值税征收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与启示 7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8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的评析和选 ...

  • 财务舞弊的防范与治理
  • 最新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基于多元化经营视角的企业财 ...

  • 电子商务论文题目
  • 电子商务论文题目汇总(参考) 电子货币的风险与研究 浅析电子商务在中国酒店业的应用 浅探网络品牌的误区 浅谈网上书店的顾客忠诚度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 计算机行业中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 电子商务下零售业顾客忠诚的建立 中国网络营销市场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国内三大门户网站的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 国内专 ...

  • 某太阳能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

  • 大专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企业经营现状和对策分析 3.××企业的营销渠道管理策略分析 4.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的探讨 5.外资零售业市场准入与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对策 6.谈中国百货超市化的动因和出路 7.当前我国服装业发展态势及建议 8.我国服装业存在的问题及其结 ...

  • 我国税务系统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 最新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个人理财误区及解决途径研究 ...

  • 经济管理系论文题目
  • 经济管理系论文选题 ( 这个范围好广啊.....) 企业管理方面的:企业管理有规律可循--企业运行轨道的探索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 张康宁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7-05-15 期刊 0 24 2 转型经济中的企业管理--第六届企业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 赵曙明; 李乾文; 王文宇 经济管理 ...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33
  •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选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3.企业人力资源动态战略规划研究 4.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与核心人才培养 5.不同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6.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7.基于文化差异的跨国公司人力资 ...

  • 财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集锦
  • 对我国电算化审计发展的思考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目标 税务筹划有关问题探讨 论如何加强民营企业会计监督 金融衍生工具下的财务会计创新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中国汽车工业的成本管理创新战略 我国会计电算化普及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企业偷逃增值税现象的思考 长虹四十亿应 ...

  •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1 浅谈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 2 民营(或 家族)企业成长的实质和原因分析 3 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改进的思考 4 我国现阶段企业绩效考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 浅析当前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6 网络营销及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7 浅议商业银行管理创新 8 浅析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9 探讨深化国企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