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篇[口技][核舟记]比较阅读

《核舟记》、《口技》比较赏析

同出自张潮笔记小说《虞初新志》的两则文言文:《核舟记》和《口技》,虽一则是说明文,一则是笔记小说;一则绘形,一则摹声,但二者在结构组织和内容表达的艺术技巧上都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无不体现作者独特的匠心和编选者独具的慧眼。通过这两篇课文的教学,受益匪浅。现从三个方面来比较赏析,谈谈自己教育的感受。

一、一线串珠,前呼后应;脉络清晰,层次井然。《口技》开篇即云:“京中有善口技者”,以“善”字概述口技人技艺非凡。而“善”字又统挈全篇,下面具体描绘三个场景和宾客们的表现无不紧扣“善”字,开头以“一人、一桌„„”概述道具之简,显其“善

二、借物显意,侧面烘托;摹声状态,形神兼备。口技表演者的道具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道具之简,可窥一斑,王叔远雕刻的“大苏泛赤壁”所用的仅是“径寸之核桃”用料体积之小,令人叹为观止。可恰恰是这么简的道具,却表演了出神入化的生活物景,使人身临其境,宾客们各具情态,又正是这么狭小的桃核却雕刻上五人、八扇、篷、楫、炉、壶、34个字这么多内容,艺人技艺之高超已不言自明了。而这都得力于作者巧借物具来侧面烘托,从而表现文章的主旨,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了行文的生硬、呆板。两篇文章的生动形象之处,还得力于作者细腻的描绘,摹神状态,使人物栩栩如生,场景逼真自然。如《口技》中先创设典型的生活场景,“深巷犬吠—儿啼—夫斥—妇乳—鼠闹”使人似乎来到充满田园气息的乡村,侧耳倾听着这一人家的平凡琐事,而宾客们的“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又表现出听众的心情详和,既而突出大火场景——“儿大哭、犬狂吠、人狂奔、狂风烈火”场景的陡变,听者心境也就陡变了,因而宾客的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表现也就不足为怪了。人物的动作、心理、形态融为一体。使人物栩栩如生。而《核舟记》中对人物的描绘更是形神俱备。“峨冠而多髯”的苏东坡,“袒胸露乳”的佛印,以貌显人。而苏东坡、黄鲁直的“共阅”“各微侧”“如有所语”的专注和佛印的“卧”“诎”“竖”“倚”的超然,则通过其形体动作而传其神。而船后二舟子,一个以“攀右趾”的动作显其粗犷,“若啸呼”的神态显其闲散,一以“视端容寂”显其神态平静“若听茶声然”的心理显其专心,使人物呼之欲出,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三、异曲同旨,匠心独运。这两则文言文的作者各借不同的事、物,却表出出同一主旨:赞叹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可谓异曲同旨。而张潮把这两篇在内容和结构上有着许多相同匠心的文章编入这部集子可谓慧眼独具。

(一)《核舟记》与《口技》选段练习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

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将甲段中空缺的文字补充完整。

2、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B、东坡现右足 现:表现。

C、 其两膝相比者 比:挨着。 D、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很。

3、下面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B、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屠自后断其股(蒲松龄《狼》)

C、不能名其一处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刘禹锡《陋室铭》)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4、在(甲)文中找出佛印独特神态的句子,然后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个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子突出他什么特点。

(1)佛印独特神态的句子是:

(2)译文:

(3)上面这个句子突出他 的特点。

5、(乙)段从 、 和心理三方面描写了听众的强烈反应,侧面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

6、选文中提到的口技和微雕都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选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答:(1)喜欢的民间技艺:

(2)喜欢的理由: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题。

(甲)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

(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1、填空。(4分)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甲文段以“________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会宾客大宴会:_________②罔不因势象形罔: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

4、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一:1、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 2、B 3、B 4、(1)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2)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3)不拘礼节、放浪形骸 5、神态 动作 6、(1)民间技艺如:捏泥人;剪纸;踩高跷;舞狮子;赛龙舟„„

(2)如: “赛龙舟”过端午节,悼屈原。比赛场面热烈,气氛热闹。

参考答案二:1.张潮《虞初新志》善奇巧2.适逢,正赶上无,没有3.(1)全场子立刻肃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2)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核舟记》、《口技》比较赏析

同出自张潮笔记小说《虞初新志》的两则文言文:《核舟记》和《口技》,虽一则是说明文,一则是笔记小说;一则绘形,一则摹声,但二者在结构组织和内容表达的艺术技巧上都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无不体现作者独特的匠心和编选者独具的慧眼。通过这两篇课文的教学,受益匪浅。现从三个方面来比较赏析,谈谈自己教育的感受。

一、一线串珠,前呼后应;脉络清晰,层次井然。《口技》开篇即云:“京中有善口技者”,以“善”字概述口技人技艺非凡。而“善”字又统挈全篇,下面具体描绘三个场景和宾客们的表现无不紧扣“善”字,开头以“一人、一桌„„”概述道具之简,显其“善

二、借物显意,侧面烘托;摹声状态,形神兼备。口技表演者的道具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道具之简,可窥一斑,王叔远雕刻的“大苏泛赤壁”所用的仅是“径寸之核桃”用料体积之小,令人叹为观止。可恰恰是这么简的道具,却表演了出神入化的生活物景,使人身临其境,宾客们各具情态,又正是这么狭小的桃核却雕刻上五人、八扇、篷、楫、炉、壶、34个字这么多内容,艺人技艺之高超已不言自明了。而这都得力于作者巧借物具来侧面烘托,从而表现文章的主旨,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了行文的生硬、呆板。两篇文章的生动形象之处,还得力于作者细腻的描绘,摹神状态,使人物栩栩如生,场景逼真自然。如《口技》中先创设典型的生活场景,“深巷犬吠—儿啼—夫斥—妇乳—鼠闹”使人似乎来到充满田园气息的乡村,侧耳倾听着这一人家的平凡琐事,而宾客们的“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又表现出听众的心情详和,既而突出大火场景——“儿大哭、犬狂吠、人狂奔、狂风烈火”场景的陡变,听者心境也就陡变了,因而宾客的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表现也就不足为怪了。人物的动作、心理、形态融为一体。使人物栩栩如生。而《核舟记》中对人物的描绘更是形神俱备。“峨冠而多髯”的苏东坡,“袒胸露乳”的佛印,以貌显人。而苏东坡、黄鲁直的“共阅”“各微侧”“如有所语”的专注和佛印的“卧”“诎”“竖”“倚”的超然,则通过其形体动作而传其神。而船后二舟子,一个以“攀右趾”的动作显其粗犷,“若啸呼”的神态显其闲散,一以“视端容寂”显其神态平静“若听茶声然”的心理显其专心,使人物呼之欲出,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三、异曲同旨,匠心独运。这两则文言文的作者各借不同的事、物,却表出出同一主旨:赞叹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可谓异曲同旨。而张潮把这两篇在内容和结构上有着许多相同匠心的文章编入这部集子可谓慧眼独具。

(一)《核舟记》与《口技》选段练习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

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将甲段中空缺的文字补充完整。

2、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B、东坡现右足 现:表现。

C、 其两膝相比者 比:挨着。 D、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很。

3、下面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B、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屠自后断其股(蒲松龄《狼》)

C、不能名其一处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刘禹锡《陋室铭》)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4、在(甲)文中找出佛印独特神态的句子,然后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个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子突出他什么特点。

(1)佛印独特神态的句子是:

(2)译文:

(3)上面这个句子突出他 的特点。

5、(乙)段从 、 和心理三方面描写了听众的强烈反应,侧面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

6、选文中提到的口技和微雕都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选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答:(1)喜欢的民间技艺:

(2)喜欢的理由: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题。

(甲)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

(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1、填空。(4分)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甲文段以“________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会宾客大宴会:_________②罔不因势象形罔: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

4、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一:1、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 2、B 3、B 4、(1)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2)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3)不拘礼节、放浪形骸 5、神态 动作 6、(1)民间技艺如:捏泥人;剪纸;踩高跷;舞狮子;赛龙舟„„

(2)如: “赛龙舟”过端午节,悼屈原。比赛场面热烈,气氛热闹。

参考答案二:1.张潮《虞初新志》善奇巧2.适逢,正赶上无,没有3.(1)全场子立刻肃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2)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相关内容

  • [口技]教学反思
  • 篇一: <口技>教学反思 <口技>此文记叙的是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的是一个口技人高超的技艺,根据这一内容及情感,我将此课的教学的情感.价值观目标定位于: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精妙,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精髓的激情.基于这点,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 ...

  •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相近.形式相似的课文放在一起阅读.有课文内容的比较.有词语意思的比较.有写作特色的比较.有文学常识的比较等.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

  • _口技_课堂教学实录_向元茂
  • <口技>课堂教学实录 向元茂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口技>.预习的时候,大家读了几遍课文? 生:四遍.生:五遍.生:我也读了四遍. 师:很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口技"吗? 生:是用嘴模仿鸟叫的声 ...

  • 初中语文古文复习之五----文言文主题分类汇总
  • 初中语文古文复习之五----文言文主题分类汇总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多以课内名篇为阅读材料,只有少数省市选取浅显易懂的课外段落.所占分值一般在全卷的10%-15%,从课内文言文中的基本篇目选取语段,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断句.字词的理解.难句 ...

  • 口技对比阅读
  • (一)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直挟猫儿同至寓.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 ...

  • 口技练习题
  • <口技>专题 1 5.绝:(1)极点(以为妙绝)(2)停止,消失(群响毕绝) 6.名:(1)命名.起名(遂以名楼)(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 7.乳:⑴动词,喂奶⑵名词,乳头 八.重点词语解释 1.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 2.施八尺屏障 施:设置,安放 3.众宾团坐 团:聚集,集合 ...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教案设计
  • 口 技 宁夏彭阳县冯庄九年制学校 祁 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5.使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和引导学生自学古 ...

  •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
  • 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二班共有37人,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 ...

  • 15[口技]导学案(有答案)
  • 18<口技>导学案 主备人:周洁 备课组:初一语文备课组 审查人:孙萌 [目标与问题] 目标: 1.了解<虞初新志>及林嗣环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3.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