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教学大纲

现代农业基层技术人员培训教学大纲(玉米育种部分)

玉米品种选育部分

一、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单位及现状

现阶段参与玉米育种的单位之多,人数之广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育种单位

达150多家。种子竞争从生产、经营上扩大到了育种领域,企业研发新品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致使玉米育种队伍不断膨胀,育种规模小型化。大的育种单位10-20人,小的单位1-2人。由于受人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绝大多大数单位做着相同的低水平重复工作,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育种效率低,根本无法与国际大公司抗衡。急功近利严重,模仿剽窃流行。为了生存或获取更高利益,不遵守职业道德,甚至违法情况时有发生。窃取亲本材料、套牌种子等现象已严重扰乱了育种秩序。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科研单位如:

● 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作物所

●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 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所

● 八一农垦大学植科院

二、选用玉米品种的原则

1、熟期

当地的热量资源直接影响玉米生育期的长短,一般生育期长的品种丰产性能

好、增产潜力较高,但是当地的热量资源应符合该品种完全成熟的需要。一般中、低纬度,中、低海拔地区热量充足,宜选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以使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反之,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热量不足,则应选用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如果过于追求高产而选用生长期过长的品种,将会导致玉米不能充分成熟,籽粒不够饱满,产量、商品性状及内在品质都会降低。

一般而言,要求在霜前5天以上正常生理成熟或达到目标性状要求速冻玉米

能加工、青贮玉米则达到乳熟末期或腊熟初期。

2、抗逆性

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因而比较稳产。这类品种往往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

抗倒伏能力,同时在较高的肥水条件下又具有较好的结实性。年际间产量波动不大。它既反映品种丰产性能,又体现该品种对当地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对当地自然灾害和主要病虫害的抗性。

3、产量

这是我们种植玉米主旨,无论是籽粒产量,还是生物产量(主要指青贮玉米

含玉米穗、茎、叶全株),都要求有很好的丰产性。即使对不同品质要求的专用玉米生产,其前提条件也是以丰产为基础。采用良种良法配套措施,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最大的增产作用。

4、品质

要考虑最终产品的优质性。可根据不同的生产用途选定不同用途的玉米品

种。这些品种主要包括: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爆裂玉米、

笋玉米等等。如以籽实为目的,则注重商品品质要求:如容重、色泽等;工业加工淀粉及演生产品是以加工品质淀粉含量高为主;加工玉米面、食青玉米穗或速冻、上市则考虑其食用品质。

此外,农民在购玉米种时还要注意:

1充分了解有关法律知识。特别是对《种子法》相应条款的了解,购种者应

从不同角度考察经营者合法性,是否具有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种子标识,含标签是否合法,防止受骗上当。

2到有合法经营权、场所固定、信誉较好的经销商处购种,防“种托”的欺

诈行为,不要过分追求种子价位低。

3货比三家,多方咨询。充分了解所购品种种性。选择成熟度好,色泽好,整齐一致畸形粒少、种子大小均匀且价位适中的购买。

4索要发票。既是购种的证据,也是将来种子出现问题时自我保护的凭证和

对经营者的监督。

5注意保存,回家后立即试芽。

5、形态特征

玉米属早熟禾科(Poaceae)玉蜀黍族(Maydeae)一年生谷类植物,学名Zea

mays ,起源于北、中、南美洲。植株高大,茎强壮,挺直。叶窄而大,边缘波状,于茎的两侧互生。雄花花序穗状顶生。雌花花穗腋生,成熟后成谷穗,具粗大中轴,小穗成对纵列后发育成两排籽粒。谷穗外被多层变态叶,称作包皮。籽粒可食。

玉米的根属须根系,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茎节长出的称

地下节根, 一般4~7层;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气生根,一般2~3层。地下节根是根系的主体,入土深度一般30~50厘米, 也有深达2米以上的。地上节根入土角度陡,伸入土中后能支持植株,也具有吸收水分、养分和合成氨基酸等作用。株高1~4.5米,秆呈圆筒形,髓部充实而疏松,富含水分和营养物质。玉米除上部4~6节外,其余叶腋中都能形成腋芽。地上部的腋芽通常只有最上部的1~2个能发育成果穗。地下部的腋芽发育成分蘖,一般不结穗,栽培上要求及早除去。一般全株有叶15~22片。叶身宽而长,叶缘常呈波浪形。叶鞘厚而坚硬,紧包茎秆,与叶身连接处有叶舌。也有不具叶舌的变种。

花为单性,雌雄同株。雄穗着生于植株的顶端,为圆锥花序;雌穗着生于植

株中部的叶腋内,为肉穗花序。雄穗开花一般比雌穗吐丝早3~5天。雄穗的主轴和分枝上成对排列的每个雄小穗有颖片包住两朵雄小花。每朵雄小花有内稃、外稃和3个雄蕊, 花药多为黄色,也有的为紫、粉红或绿色,每个花药内约有2000个花粉粒。雌穗外为多数叶状总苞片所包裹,穗轴粗大, 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雌小穗。每个雌小蕊有2朵小花,1朵结实。结实雌花有内稃、外稃、2片鳞被和1个雌蕊。花柱和柱头细长,合称“花丝”,黄色、浅红或紫红色,其上密生茸毛, 能接受花粉。雌穗上的雌小穗成对排列,每1雌小穗只结1个子粒, 所以果穗(俗称“棒子”)上的子粒行数都成双。子粒为颖果,色黄、白、紫、红或呈花斑等。生产上栽培的以黄、白色者居多。胚约占子粒重的10~15%, 胚乳占80~85%,果皮占6~8%)。

商业等级主要根据籽粒的类型划分,分为马齿种、硬质种、粉质种、爆裂种

及糯玉米、甜玉米等。

玉米用作饲料、食物和工业原料,在许多地区作为主要食物,但营养价值低

于其他谷物,蛋白质含量也低,并缺乏菸草酸,若以玉米为主要食物则易患糙皮

病。玉米的谷蛋白质低,不适于制做面包。在拉丁美洲,玉米广泛用作不发酵的玉米饼。美国各地均食用玉米,做成煮(或烤)玉米棒子、奶油玉米片、玉米糁(在南方制成玉米粗粉) 、玉米布丁、玉米糊、玉米粥、烤饼、玉米肉饼、爆玉米花、糕饼等各式食品。

除食用外,玉米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籽粒加工方式有多种︰湿

磨法是将籽粒在稀的亚硫酸溶液中浸泡40~60小时;乾磨法是用喷雾或蒸汽使籽粒短期濡湿;发酵法是将淀粉转化为糖,又加酵母使糖转变为酒精。植株的其它部分用途也相当广泛:玉米秆用于造纸和制墙板;包皮可作填充材料和草艺编织;玉米穗轴可作燃料,也用来制工业溶剂,茎叶除用作牲畜饲料外,还是沼气池很好的原料。

6、生理特性

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要求日平均温度18℃

以上。从抽雄到开花期要求日平均温度为26—27℃。籽粒灌浆和成熟阶段要求保持在20—24℃,以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温度低于16℃和高于25℃时,淀粉酶的活动受到影响,导致籽粒灌浆不良。玉米品种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3类,其积温要求分别为2000—2300℃、2300—2500℃和2500—2800℃。

玉米为短日照作物,在12小时以内的日照条件下,植株生长矮小,抽雄和

成熟期提早。如给以长日照条件,则植株生长高大,茎叶繁茂,但发育缓慢,开花延迟,甚至不能形成果穗。一般早熟品种对光照长短的反应较迟钝,晚熟品种则较灵敏。光合作用为四炭途径,属四炭作物。能有效利用强光,在弱光和低CO2浓度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适宜的土壤pH 为5—8,以6.5—7.0

最适。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的为害较大。

玉米苗期是典型的营养生长阶段,其生育特点是:生根、长叶、分化茎节,

是决定叶数和节数的时期。生长中心从全株来说是根系,从地上部来说是叶片。鉴于这一时期玉米生长量小,吸收能力差,合成的营养物质少,根系发育与地上部生长争夺养分的矛盾突出,因而适当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发育非常重要。

玉米苗期耐旱、怕涝,适当干旱有利于促根壮苗。土壤中水分过多,土壤养

分缺乏,玉米苗易发黄、发紫,形成芽涝而影响产量,因此苗期要注意防涝,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为宜。

穗期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其生育特点是:植株的根、茎、叶旺盛生长,雌雄穗进行分化发育。这一时期是决定穗数、每穗小花数和成熟期早晚的关键时期,因此主攻目标是促叶、壮秆,争取穗大、粒多。

穗期由于两种生长并进,需要吸收大量养分,所以水、肥齐攻是这一时期管

理的重点。在措施上要巧施、重施攻秆肥与攻穗肥,灌好攻穗水,防止抽雄前后的“卡脖子旱”。

花粒期为生殖生长阶段,其生育特点是:茎叶等营养器官的体积已达最大

值,并停止生长,植株进入以开花结实为中心的生殖生长阶段。此间,茎、叶及其他营养器官内的营养物质不断向果穗输送,种子的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玉米籽粒干重的增长,绝大部分是灌浆过程中叶片的光合产物。抓好后期管理,最大限度地保持绿叶面积,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尽量延长灌浆时间,是实现高产的关键。而脱肥、倒折、伤叶、旱涝灾害、过早收获以及叶斑病、蚜虫危害等削弱光合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籽粒灌浆,降低粒重,造成减产。因此,在管理

措施上,要紧紧围绕防止茎叶早衰、促进灌浆、增加粒重这个中心,补施粒肥,增灌粒水,防止旱、涝、病、虫等危害。

三、玉米育种、试验、品种审定

1育种方法与途径

1.1玉米育种的特点

玉米最主要的特征是天然异花传粉,天然授粉群体的田间组成处于高度的异

质状态,个体的基因型处于高度的杂合状态,这决定了在玉米天然授粉的群体中,株间表现型比较意义不大,必须通过一定的基因型选择过程才能正确地决定取舍;同时,由于个体基因型高度杂合,造成表型选择不可靠,必须对大量个体做测交或后代鉴定,才能确认表型是否真实遗传。由于这些原因,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多代的选择比较才能育成新的自交系或品种。

现代玉米育种的主流是杂种优势育种,基本途径是先选育纯合的亲本自交

系,再将亲本自交系杂交,选育出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种。生产上利用的是F1代的杂种优势。自交系的选育不但要求本身性状优良,还要求配合力高。对自交系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的选择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不可偏废。这就大大提高了育种的难度,延长了育种的周期。不仅如此,自交系的性状同杂交种的性状虽然有关系,但仍然有距离,在杂交种水平上还要对农艺性状进行选择鉴定,同时对主要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势水平进行比较,最终育成优良杂交品种。

1.2玉米自交系的选育

1.2.1农艺性状好。植株性状:主要包括株型和抗倒性。植株性状一般根据

穗上部叶片伸展的姿态分为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平展型;根据株高分为高秆、中秆、矮秆、半矮秆等。

穗部性状:穗部性状一般由穗型、粒型、穗行数等构成。穗型的划分有很多

种,最明显的是长穗型、粗穗型、筒型、锥型、纺锤型等;粒型分为马齿型和硬粒型及其各种过渡类型。自交系选育中最好兼顾长穗型和粗穗型的选择。长穗型的行粒数较多,但粒行数较少;粗穗型的粒行数较多,但行粒数不可能很多。自交系的粒行数一般10~20行。12~14行的比较适中。粒型的选择要根据育种目标确定,一般偏硬粒型的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商品性好,偏马齿容易组配出的杂交种产量和淀粉含量比较高。此外,籽粒的大小、粒重和粒色的一致性也需要考虑。

抗逆性:对主要的玉米病害和自然灾害性条件要有一定的抗性或耐受性,以

确保种子生产的稳定性和杂种优势的稳定发挥。整齐一致性:要求农艺性状在外观上要整齐一致,体现在基因型上要基本纯合。

1.2.2配合力高。配合力是指杂交亲本在其杂种后代的杂种优势中发挥作用

的潜在能力。自交系配合力的高低决定着未来育成杂交种的增产能力和利用价值,因而是自交系最重要的性状。配合力分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前者的遗传基础是来源于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后者决定于亲本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二者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在自交系的选育上二者不可偏废。

1.2.3种子生产性能强。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杂交种能否推广或者成为主

栽品种,很重要的条件是要具备优良的种子生产性能。包括亲本种子发芽力和发芽势强,幼苗长势好,易于保苗,雌雄协调;父本散粉好,花粉量大,花期较长;母本雄穗柄长,抽雄容易,吐丝快而整齐,结实性好,籽粒均匀,产量高;父母本光温反应小,花期协调容易,制种易于成功。

1.2.4选育自交系的基础材料。从根本上说,玉米杂交种强大的杂种优势来

源于亲本间充分大的遗传差异。因此,选育自交系的基础材料必须来源多样,遗传基础广泛。选系材料的来源大体有4个方面:第一种是地方种质,包括老的地方品种群体,或者来源于地方品种的自交系等。在一些特殊的生态条件下可能存在优良抗源、或优良品质材料,应该特别注意收集。第二种是杂交种,主要指生产上应用的或者引进的杂交种,也包括用自交系有目的组配的用于选系的杂交种,其中应用最大的是单交种。一般认为,采用当地或异地生产上广为利用的杂交种选系是育成优良自交系的捷径,这些选系一般农艺性状好,配合力比较高。第三种是综合种或轮回改良的群体,这些群体一般优良基因的频率和优良基因型的重组率都比较高,但有利基因的聚合程度可能不如单交种,在选系过程中通常要加大选择量。第四种是远缘杂种后代。玉米的野生近缘种很多,其中含有丰富的优良性状,但由于种间杂交困难,后代不育或分离严重,稳定慢,直接用于选育自交系难度大,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1.2.5选育自交系的方法。

1.2.5.1常规选育法。这种选育方法就是在一个分离的原始群体中选择个体

自交系,经若干世代按目测自交选择之后,进行配合力的测定,最终选出优良的自交系。常规选系法的问题是早期入选的规模很难界定。目前,有的育种者在早期世代不分穗行种植,而是将入选的果穗的等量混合种植,到晚代才严格选择单株种成穗行,进行配合力测定。这种方法有效地增加了入选基因型的数目,同时增加了对单株的选择压力,可能对提高抗性和获得目标基因型有帮助。在育种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常规选育法,更多地依靠育种者的经验。

1.2.5.2单倍体选系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自然或人工的诱发、培育的单倍

体植株经过人工的染色体加倍或自然加倍获得纯合的二倍体,然后再从中选育优良的单株,成为自交系。单倍体育种一般只需两年就能获得纯合的自交系,比常规方法缩短了育种的周期,对育种家有很大的吸引力。不过,单倍体选育省略了大田选择的步骤,对诸如抗性等性状通常还要进行加倍的选择。

1.2.5.3辐射与化学诱变选系法。辐射诱变选系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产生

的辐射能量甚至宇宙射线诱发染色体产生结构变异或等位基因突变,根据表型变异选择有用的个体育成自交系。此种方法的诱变机理主要以损伤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发现有利的变异,因而在选择原始材料上要兼顾遗传基础丰富和抗损伤能力强,在选系过程中要注意淘汰各种畸形株和不利变异,选择突变性状明显的健康的植株。这种方法近年来被有些人移植为航天育种或太空育种。

1.2.5.4分子选系法。所谓分子选系法是在DNA 水平上开展的自交系选育,

包括转基因选系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系法。转基因选系就是借助遗传转化技术,将一些其他动植物有利的外源基因导入自交系或杂交种内,育成有外源基因控制性状的优良自交系,这种方法对于改造玉米基因库中不具备的某些目标性状是致关重要的。分子标记辅助选系是首先对某些优良基因确定的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然后以这些分子标记为间接选择性状对目标性状进行选择,最后育成优良自交系。

1.2.5.5自交系的改良。某些自交系在育成后发现有些必须克服的缺点,有

些自交系在应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某些重要的性状发生退化,或发生了新的病害生理小种的侵染,或者不适应新的推广区域的环境,这时解决问题的捷径是对原有自交系的个别性状进行改造,育成新的改良系。

改良自交系最常用的方法是回交转育法。回交转育法就是以被改良的自交系

为轮回亲本,以目的基因供体亲本为非轮回亲本,经过5代以上的回交改良和1~2代的自交稳定后,就可以育成新的改良自交系。回交效果的好坏同目标性状的遗传方式有关,一般回交法对简单性状或单基因控制的性状以及细胞质遗传性状最有效,对复杂性状效果差。回交法在选择供体亲本时要注意主要的目标性状不要有连锁累赘,还要注意选择具有相同杂种优势取向的优良自交系,防止改良了原有的不良性状又带来了新的不良性状,以及造成配合力下降等问题发生。回交后代也应该进行配合力测定,在不同的秭妹系中选择配合力高的应用。

2试验审定

2.1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种子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农作物。

第二章 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四条 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

第五条 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委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每届任期5年。品种审定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3名。

第六条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七条 品种审定委员会按作物种类设立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由9-13人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八条 在具有生态多样性的地区,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可以在设区

的市、自治州设立审定小组,承担适宜于在特定生态区域内推广应用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初审工作。各审定小组由7-11人组成,设组长1名,副组长1-2名。

第九条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主任委员会,由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各审定小组组长,办公室主任组成。

第三章 申请和受理

第十条 申请品种审定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可以直接向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品种审定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国种子科研、生产、经营机构代理。

第十一条 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农业部确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

实行国家或省级审定,申请者可以申请国家审定或省级审定,也可以同时申请国家审定和省级审定,也可以同时向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申请审定。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省级审定。

从境外引进的农作物品种和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审定权限按国务院有关规

定执行。

第十二条 申请审定的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

(二)与现有品种(本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种)有明显区别;

(三)遗传性状相对稳定;

(四)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

(五)具有适当的名称。

第十三条 申请品种审定的,应当向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者名称、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电话号码、传真、国籍;

(二)品种选育的单位或个人;

(三)作物种类和品种暂定名称。品种暂定名称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规定;

(四)建议的试验区域和栽培要点;

(五)品种选育报告,包括亲本组合以及杂交种的亲本血缘、选育方法、世代和特性描述;

(六)品种(含杂交种亲本)特征描述以及标准图片。

转基因品种还应当提供农业转移基金生物安全证书。

第十四条 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在收到申请书2个月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者。

对于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者在1个月内交纳试验费和试验种子。对于交纳试验费和试验种子的,由办公室安排品种试验。逾期不交纳试验费或者试验种子的,视同撤回申请。

对于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不予受理。申请者可以在接到通知2个月内陈述意见或者予以修正,逾期未答复的视同撤回申请;修正后仍然不合格的,驳回申请。

第四章 品种试验

第十五条 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转基金品种的试验应当在农业转移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确定的安全种植区域内安排。具体试验办法由品种审定委员会制定并发布。

第十六条 每一个品种的区域试验在同一生态类型区不少于5个试验点,试验重复不少于3次,试验时间不少于两个生产周期。

区域试验应当对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 第十七条 每一个品种的生产试验在同一生态类型区不少于5个试验点,一个试验点的种植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不大于3000平方米,试验时间为一个生产周期。

生产试验是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证,同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

第十八条 抗逆性鉴定、品质检测结果以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测试机构的结果为准。

第十九条 每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3个月内,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将品种试验结果汇总并及时通知申请者。

第五章 审定与公告

第二十条 对于完成品种试验程序的品种,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在3个月内汇总结果,并提交品种审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或者审定小组初审。专业委员会(审定小组)应当在2个月内完成初审工作。

第二十一条 专业委员会(审定小组)初审品种时应当召开会议,到会委员达到该专业委员会(审定小组)委员总数2/3以上会议有效。对品种的初审,根据审定标准,采用无计名投票表决,赞成票数超过该专业委员会(审定小组)委员总数1/2以上的品种,通过初审。

第二十二条 初审实行回避制度。专业委员会主任(审定小组组长)认为可能影响初审结果公正性的,可以要求有关人员回避。

专业委员会主任(审定小组组长)的回避,由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决定。 专业委员会(审定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邀请申请者到会介绍品种。

第二十三条 初审通过的品种,由专业委员会(审定小组)在1个月内将初审意见及推荐种植区域意见提交主任委员会审核,审核同意的,通过审定。主任委员会应当在1个月内完成审定工作。

第二十四条 审定通过的品种,由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颁发证书,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编号为审定委员会简称、作物种类简称、年号、序号,其中序号为三位数。

省级品种审定公告,应当报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

审定公告在相应的媒体上发布。审定公告公布的品种名称,为该品种的通用名称。

第二十五条 审定未通过的品种,由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在15日内通知申请者。申请者对审定结果有异议的,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原品种审定委员会或者上一级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复审。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复审理由、原审定文件和原审定程序进行复审,在6个月内作出复审决定,并通知申请者。

第二十六条 审定通过的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可克服的缺点,由原专业委员会或者审定小组提出停止推广建议,经主任委员会审核同意后,由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

第二十七条 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农业部确定的主要农作物的品种审定标准,由农业部制定。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审定标准,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农业部备案。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承担品种试验、审定的单位及有关人员未经申请者同意,不得以非品种试验目的扩散申请者申报品种的种子。

第二十九条 承担品种试验的单位弄虚作假的,取消承担品种试验资格,并依法追究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从事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人员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在品种试验和品种审定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审定通过的品种,原申请者对其个别性状进行改良的,品种名称不得使用原名称,但应明确表明与原品种有关。经营、推广前应当报经原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委员会可不另行安排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仅就改良性状作1至2个生产周期的试验进行验证。

第三十三条 特殊用途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审定可以缩短试验周期、减少试验点数和重复次数,具体要求由品种审定委员会规定。

第三十四条 农作物品种审定所需工作经费和区域试验经费,列入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财务专项经费预算。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农业部1997年10月10日发布的《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章程》同时废止。

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的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2.2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

2.2.1 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在生产中未发现重大缺点,并有继续推广使用价值。

2.2.2 经过连续两年或两个以上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一年或一年以上生产试验的品种,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

2.2.2.1 产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或经统计分析达到显著水平,且综合性状不低于对照;

2.2.2.2 产量与对照相当,综合性状不低于对照,在熟期、抗病(虫)性、品质、抗逆性等具有一至多项性状表现突出。

2.2.3 特用玉米,如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特用淀粉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青饲玉米、爆裂玉米等,符合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第三条3款的申报条件,证明在产量或品质等某一个方面明显优于现有同类品种。

2.2.4 已审定品种经过改良,诸如普通玉米转育为不育化制种,或用姊妹系生产改良单交种,或向亲本转入特定基因后继续以原品种名称在生产上使用的,须重新试验,证明其产量和抗性等主要性状不低于原品种,并在改良性状上确有显著提高,须作为原品种的改良种申报。

2.3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制度

2.3.1责任单位:

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室)

2.3.2责任人

局长 康忠宝 技术室副主任 周彦春

承办人(主办人A 角郭丽芳、协办人B 角王羡国、李峰)

咨询电话:0451-86030773

2.3.3行使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 《黑龙江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

●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2001年2月26日农业部令第44号发布)。

2.3.4申报条件

2.3.4.1试验申报条件:

● 凡是申请参加试验的品种必须是遗传性稳定、典型性一致、与现有推广

品种相比具有特异性的品种;

● 经系统选育方法育成的品种,必须附有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室

(以下简称技术室)组织有关专家出具的田间技术鉴定意见;

● 相邻省(内蒙、吉林)审定的品种需在我省有1年三点以上引种试验结

果,经技术室审查合格后报专业委员会批准可直接参加生产试验(试验

期限两年)。

2.3.4.2审定申报条件:

● 试验数据达标;

● 抗性、品质达标;

● 田间鉴评达标;

● 田间纯度检验达标。

2.3.5申报材料

● 黑龙江省预备试验申请表;

● 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申报书。

2.3.6审批程序(附:流程图)

2.3.6.1每年11月30日前填写《黑龙江省预备试验申请表》,可在黑龙江种业信息网www.hljseed.com 下载。由省种子管理局行政许可受理窗口技术室承办人受理,分管副主任审核。

2.3.6.2完成试验过程且试验数据、抗性、品质、田间鉴评、田间纯度检验达标后,填写《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申报书》,可在黑龙江种业信息网www.hljseed.com 下载。报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进行审查。

2.3.6.3审查通过后,上报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进行审定。

2.3.7监督检查

种子管理局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自检自查;农委产业政策与法规处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半年不少于一次;通过公开公示的形式接受社会监督;接受人大、政协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省纪委监察厅驻省农委纪检组监察室对本制度的执行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2.3.8责任追究

科以下(含科级)有关责任人违反本制度规定,情节较轻的,由农委产业政策与法规处责令改正,进行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依法给予相应处分,并调离现有工作岗位,一年内不得从事与该岗位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处级有关责任人违反本制度规定,情节较轻的,由省纪委监察厅驻省农委纪检组监察室责令改正,进行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并调离现有工作岗位,一年内不得从事与该岗位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副厅级以上有关责任人违反本制度的,依据有关规定处理。上述责任人违反本制度规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农垦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玉米品种简介

4.1垦粘1号

品种来源:1993年2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98

年荣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16天,活动积温2370℃。株高239厘米,穗位高99厘米,穗长19.4厘米,穗粗5.3厘米,穗行数18行,百粒重32克,籽粒率:77~80%。籽粒浅黄色,粒顶黄白色,轴白色。

籽粒含蛋白10.39%,粗淀粉71.2%,支链淀粉100%,赖氨酸0.41%。青食果穗粘度高,微甜,粒大皮薄,适口性好。是加工食品(速冻玉米、玉米片、粘豆包、汤圆等) 、加工粘淀粉和变性淀粉等的优质、高效品种。

栽培要点:该品种前期耐低温,可适时早播,公顷保苗5万株左右。种植鲜穗玉米公顷保苗4.2万株左右。较喜肥水,适于在中上等肥力水平下栽培,拔节期追一次肥,公顷施肥(纯量)150公斤,氮磷比为1.5~2. 0:1,适当增施锌肥,可获每公顷9000公斤产量。为使青食果穗提早上市,采用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栽培,可分期播种延长青食采收期。

注意事项:糯质玉米种植要与普通玉米隔离200-400m 以上。

适应区域:黑龙江第二积温带做好籽实类型种植,做青食玉米品种可在全国各地种植。现已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4.2垦粘5号(适口性好、粗馇率达75%、馇子柔软)

增产效果: 2002、2004两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981.3公斤,较对照垦粘1号平均增产6.22%。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14天,生育期活动积温2300℃左右,株高240厘米,穗位高84厘米,穗长21.9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7粒左右,百粒重32.6克,穗轴白色,中硬粒型。

籽粒含粗蛋白10.61%,粗脂肪5.5%,淀粉69.65%,赖氨酸0.34%。支链淀粉(占总淀粉)100%。该品种青食穗粘度高,微甜,粒宽大种皮薄,穗长不秃尖,加工馇子出馇率达75%,馇子柔软,适口性好。

栽培要点:适用于中上等肥力的地块种植。苗期耐低温,杆强,抗倒伏。较适宜的施肥量(商品量):种肥每公顷磷酸二铵165公斤, 氯化钾45公斤, 追肥尿素181公斤。适宜密度每公顷4.7万株左右。

注意事项:糯质玉米种植要与普通玉米隔离200-400m 以上。

适应区域:黑龙江第二、三积温带干粒和鲜食栽培种植。

4.3垦粘6号(早熟、皮薄、口感好、商品率高)

品种来源:原代号:佳试90,白糯玉米单交种。2008年1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增产效果: 2005-2006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443.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3.82%,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298.1公斤,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4.56%。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为113天左右,活动积温2300℃左右。幼苗期第一叶鞘深紫色,株高228厘米、 穗位高82厘米,果穗柱型,穗轴白色,穗长20.1厘米、穗粗5.1厘米,穗行数14~18行。

籽粒粗蛋白11.5-8.29%,粗脂肪5.52-5.69%,淀粉70.04-73.66%,赖氨酸0.33-0.28%。支链淀粉(占总淀粉)99.0-98.93%。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13.3-16.9%。。

栽培要点:机械化施肥,分期施肥和一次性肥均可。施肥量(商品量):种

肥磷酸二铵每公顷160kg, 氯化钾74kg, 追肥尿素257kg , N:P :K 比为2:1:0.5。适宜密度每公顷5万株左右。粒用5月8日左右播种,做青食可在4月下旬地膜覆盖播种。5月8日以后可分期直播延长采收期,可在腊熟初期收获。

注意事项:糯质玉米种植要与普通玉米隔离200-400m 以上。

适应区域:粒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青食可在1-4积温带种植。

4.4垦单5号(抗旱、丰产性高)

增产效果:1997~1998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384.5公斤,比对照东农248平均增产13.5%,199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920.2公斤,比对照东农248平均增产17.3%。在栽培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可获得公顷产量12000公斤以上。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12天左右,生育期活动积温2350℃左右。叶鞘微紫色、叶色深绿,株型收敛,叶片挺直,穗上节间长,群体透光好,茎杆粗壮,下粗上细。株高240厘米左右,穗位80厘米左右,穗近筒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中齿型。花丝黄绿色,花药黄绿色。穗长20.5厘米,穗粗4.9厘米,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9粒左右,百粒重30克。

栽培要点:前期耐低温,发苗快,幼苗长势强,可适时早播,抗倒伏。每公顷保苗5.0~5.7万株,每公顷施肥(商品量) :种肥磷酸二铵165公斤,氯化钾45公斤,追肥尿素181公斤。

适应区域: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4.5垦单7号(子粒脱水快、角质含量高、丰产性好)

增产效果:1995~1998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262.6公斤,比对照“东农248”增产9.1%,1997~199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858公斤, 比对照品种 “东农248”增产12.4%。在栽培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可获得公顷产量11000--12000公斤。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12天,活动积温2350℃左右。株高250厘米,穗位高90厘米,穗长21.6厘米,穗粗4.9厘米,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0克,行粒数42粒左右,中齿型,籽粒黄色, 穗轴红色。

籽粒含粗蛋白9.95%,淀粉69.98%,赖氨酸0.29%,脂肪4.81%。

栽培要点:适宜密度每公顷保苗5.3万株,每公顷施肥(商品量) :种肥磷酸二铵165公斤,追尿素181公斤,氮磷比为1.5:1。

适应区域: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西部平原丘陵区。

4.6垦单8号(早熟、耐密、抗旱、高产)

增产效果:2002~2003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564.5公斤,较对照卡皮托尔平均增产10.1%,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933.6公斤,较对照卡皮托尔平均增产8.0%。在栽培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可获得公顷产量10000公斤以上。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11天,生育期积温2120℃左右,株高237厘米,穗位高93厘米,叶鞘紫色, 粒色为黄色、中硬粒型,穗长19.5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35粒左右,百粒重40.0克左右,容重764克/升。

籽粒含粗蛋白8.59%,粗脂肪4.74 %,淀粉73.99%,赖氨酸0.29%。接种鉴

定:丝黑穗病18.5~15.3%。自然发病率:丝黑穗病菌0~0.3%。

栽培要点:该品种适用于中上等肥力的地块种植,苗期耐低温, 发苗快,抗倒伏, 耐密植。施肥量(商品量):种肥每公顷磷酸二铵165公斤, 氯化钾45公斤, 追肥尿素181公斤,N :P :K 比为1.5:1:0.5。密度每公顷8.5-9万株。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可适宜在二、三积温带全程机械化栽培。

4.7垦单9号(耐密、丰产、粒色好)

品种来源:原代号:佳试71,玉米杂交种。2006年2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玉2006007。

增产效果: 2003~2004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547.2公斤,比对照绥玉7号平均增产12.9%,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07.8公斤,比对照绥玉7号平均增产12.62%。在栽培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可获得公顷产量11000--12000公斤。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18天,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2300℃左右,株高274厘米,穗位高122厘米,叶片数18 片,雄穗分枝5~10个,叶鞘紫色。穗长21.7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16~22行,行粒数40粒左右,籽粒黄色、中齿型,百粒重32.3克,容重752克/升。

籽粒含粗蛋白质10.4%,粗脂肪4.98%,淀粉70.8%,赖氨酸0.31%。接种鉴定:丝黑穗病6.3~14.5 %。自然发病率,丝黑穗0~1%。

栽培要点:适应性强,苗期耐低温, 发苗快。抗倒伏, 耐密植。适宜的施肥量(商品量):种肥每公顷磷酸二铵165公斤, 氯化钾45公斤, 追肥尿素181公斤,N :P :K 比为1.5:1:0.5。密度每公顷5.5万株左右。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

4.8垦单10号(角质高、粒色好、产量高)

品种来源:原代号:佳试83,玉米杂交种。2007年1月由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玉2007030。

增产效果:2004~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11.5公斤,较对照龙单16号平均增产11.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102.4公斤,较对照龙单16号平均增产12.5%。在栽培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可获得公顷产量12000公斤以上。(2007年干旱条件下在望奎县莲花镇和龙江县种植公顷产量达13.000公斤以上)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为119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株高268厘米、 穗位高105厘米,果穗柱型,穗轴红色,成株叶片数18片,穗长21.5厘米、穗粗5.1厘米,穗行数14~16行,籽粒马齿型、黄色。

栽培要点:该品种适应性强,较适宜的施肥量(商品量):种肥磷酸二铵每公顷165公斤, 氯化钾45公斤, 追肥尿素181公斤,N :P :K 比为1.5:1:0.5。适宜密度每公顷6万株左右。

适应区域: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4.9垦单11号(早熟、耐密、丰产)

增产效果:区试平均公顷产量8845.6公斤,比对照卡皮托尔平均增产10.7%。生试平均公顷产量8221.5公斤,比对照卡皮托尔平均增产14.6%。在栽培水平

较高的条件下,可获得公顷产量11000公斤以上。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14天,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2200℃左右。株高238厘米, 穗位高90厘米。穗长17.9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4~18行,籽粒中齿型,黄色,果穗长锥型,百粒重33.0克左右。

栽培要点:苗期耐低温,发苗快。抗倒伏,耐密植。适宜的施肥量(商品量):种肥磷酸二铵每公顷165公斤, 氯化钾45公斤, 追肥尿素181公斤。公顷保苗株数7万株左右。

适应区域:垦区西部黑土区和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

4.10垦单12号(角质高、色泽好、丰产)

品种来源:原代号:佳试100,玉米杂交种。2008年2月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垦审玉2008001。

增产效果:2005-2006年参加总局区域试验,10个点次平均公顷产量9147.0kg ,比对照绥玉7号平均增产9.3%,2007年生产试验6点次平均公顷产量10022.6kg ,比对照绥玉7号平均增产13.1%。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为118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幼苗期第一叶鞘浅紫色,株高268厘米、 穗位高101厘米,果穗柱型,穗轴红色,穗长22.4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6~18行,籽粒马齿型、黄色。

籽粒含粗蛋白9.25~9.62%,粗脂肪5.05~4.77%,粗淀粉74.0~72.47%,赖氨酸0.28~0.28。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2.1~2.6。

栽培要点:该品种在适应区5月1—10日播种,选择中等肥力地块种植,采用机械栽培方式,施肥方法及公顷施肥量:机械化施肥,分期施肥和一次性肥均可。施肥量(商品量):种肥磷酸二铵每公顷160kg, 氯化钾74kg, 追肥尿素257kg , N:P :K 比为2:1:0.5。该品种适应性强, 要求一次全苗、苗匀。抗倒伏、抗茎腐性好,适应机械化收获及冬季收获。公顷保苗株数4.9—5.5万株。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垦区种植。

4.11垦单13号(角质高、色泽好、耐密植)

品种来源:原代号:佳试107,玉米杂交种。2009年1月由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增产效果: 2006-2007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950.5kg ,比对照海玉4号平均增产13.6%;2008年生产试验5点次,平均公顷产量7710.6kg ,比对照海玉4号平均增产11.0%。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黄色、中齿型玉米杂交种,幼苗期第一叶鞘紫色,叶片浓绿色,株高272厘米, 穗位高95厘米, 果穗长锥型,穗轴红色,成株叶片数17片,穗长21.5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4~16行。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为11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

籽粒含粗蛋白10.09~9.36,粗脂肪4.68~9.36,粗淀粉72.05~71.00,赖氨酸0.26%,容重720克/升。大斑病:3~4 级,丝黑穗病:12.5 %~10.3 %。

栽培要点:施肥方法及公顷施肥量:机械化施肥,分期施肥和一次性肥均可。施肥量(商品量):种肥磷酸二铵每公顷160kg , 追肥尿素257kg ,, 氯化钾74kg ,N :P :K 比为2:1:0.5。苗期耐低温, 发苗快。抗倒伏, 耐密植。

该品种适宜高密度种植,每公顷保苗7.5万株左右。

适应区域: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4.12垦单14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玉米单交种。参试代号:佳试607。审定编号:黑垦审玉2010001。

增产效果: 2007-2008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公顷产量10497.8kg,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773.2kg ,较对照绥玉7号平均增产13.68%。

特产特性:该品种为普通类型,前期耐低温,发苗较快,较耐旱。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03厘米,果穗柱型,穗轴红色,成株叶片数18片,穗长21.0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数14-16行,籽粒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5.0克,容重730克左右/升。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4级、丝黑穗病发病率11.4-15.8%。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为122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80℃左右。

栽培要点:适于中等肥力,公顷保苗株数7.5万株左右。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垦区种植。

4.13垦单15号(耐密抗倒稳产高产)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玉米单交种。参试代号:佳试702。审定编号:黑垦审玉2010002。

增产效果: 2007-2009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19个点次(2点次减产)平均公顷产量8955.0kg, 比对照绥玉7号平均增产8.66%,2009年生产试验6点次全部增产,平均公顷产量10361.9kg ,较对照绥玉7号平均增产8.84%。

特产特性:该品种前期耐低温,发苗较快,比较耐旱耐涝、抗倒伏,耐密植,适合机械化收获。株高255厘米、穗位高95.8厘米,果穗锥型,穗轴红色,成株叶片数18片,穗长20.6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数14-16行,籽粒马齿型、籽粒浅黄色,百粒重35.0克,容重730克左右/升。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4级、丝黑穗病发病率6.8-16.7%。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为123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81℃左右。

栽培要点:适于中上等肥力,公顷保苗株数8.5万株左右。在此密度下产量可达13吨左右。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垦区种植。

4.14垦单16号(耐密抗倒稳产高产)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玉米单交种。参试代号:佳试802。审定编号:黑垦审玉2010003。

增产效果: 2006-2007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13个点次全部增产,平均公顷产量10219.8kg, 比对照克单8号平均增产11.1%,2009年生产试验5点次全部增产,平均公顷产量10680.0kg ,较对照克单10号平均增产15.88%。

特产特性:该品种前期耐低温,发苗较快,比较耐旱耐涝、抗倒伏,耐密植,适合机械化收获。株高241.6厘米、穗位高82.1厘米,果穗柱型,穗轴粉色,成株叶片数17片,穗长20.2厘米、穗粗4.6厘米,穗行数12-16行,中硬粒型,籽粒黄色,百粒重34.8克。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4级、丝黑穗病发病率

6.1-12.4%。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为11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90℃左右。

栽培要点:适于中上等肥力,公顷保苗株数8.5万株左右。在此密度下产量可达12吨以上。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第四积温带上限垦区种植。

4.15垦单17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玉米单交种。参试代号:佳试807。审定编号:黑垦审玉2010004。

增产效果: 2007-2008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202.4kg, 比对照克单8号平均增产9.10%,2009年生产平均公顷产量10691.4kg ,较对照克单10号平均增产7.93%。

特产特性:该品种前期耐低温,发苗较快,比较耐旱耐涝、抗倒伏,耐密植,适合机械化收获。株高242厘米、穗位高83.0厘米,果穗柱型,穗轴紫色,成株叶片数17片,穗长19.9厘米、穗粗4.6厘米,穗行数12-16行,粒型中硬粒型,籽粒黄色,百粒重33.6克。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4级、丝黑穗病发病率6.0-20.9%。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为113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76.8℃左右。

栽培要点:适于中上等肥力,公顷保苗株数7.5万株左右。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第四积温带上限垦区种植。

4.16垦爆1号(爆花率高、适口性好)

品种来源:原代号:垦爆9601,黄色粒爆裂型玉米单交种。2000年3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玉2000009。 增产效果:1996~1997年农垦总局区域试验公顷产量3249公斤,比对照东农248减产53.9%。1998年在阿城市、友谊农场大面积(1.5~2公顷) 示范,平均公顷产量3346公斤。1999年在阿城市、佳南农场、友谊农场、农垦科学院、宁安农场、291农场种植面积 (0.5~3公顷) ,平均公顷产量 3444.9公斤,其中在友谊农场、宁安农场,农垦科学院3点种植比对照“东农爆裂”平均增产23.6%。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22天左右, 活动积温2437℃左右。叶鞘紫色、穗上着生6片叶、 叶片夹角较大,植株有分蘖,成穗率较高。株高238厘米左右,穗位100厘米左右,穗筒型,穗轴白色, 穗长20.2厘米,穗粗3.3厘米,秃尖0.6厘米,穗行数14~16行, 行粒数38~46粒,百粒重13克。籽粒表层全为角质, 籽粒率76%左右,爆花率97.2~98.4%,膨化值为32.7厘米3/克。

栽培要点:爆裂玉米种子籽粒小,前期苗较弱,所以要求耕地整平耙细,苗期要注意田间管理。每公顷保苗4.7万株左右,每公顷施肥(商品量) :种肥磷酸二铵150公斤,追肥尿素200公斤。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

4.17垦饲1号(优质、生物产量高)

品种来源:原代号:佳试91,玉米单交种。审定编号:黑审玉2007031。

增产效果:2003年区域试验,公顷生物鲜重产量75039.0公斤,比对照英国红增产6.5%。2004年区域试验,公顷生物鲜重产量80522.2公斤,比对照阳光1号增产20.1%。2003-2004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生物鲜重产量7780.6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3.3%,2005年生产试验,公顷生物鲜重产量81925.3公斤,比对照阳光1号增产19.4%。

特征特性:品种类型为青贮玉米。生育日数为112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50℃左右。株高294厘米,穗位高111厘米,茎粗2.8厘米,绿叶数13~

17个。穗长24.8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4~16行,果穗筒型,穗轴白色,籽粒马齿型、黄色。

栽培要点:该品种在适应区5月5~10日播种,公顷保苗株数7~7.5万株。施肥方法及公顷施肥量:机械化施肥,施肥量(商品量):种肥磷酸二铵每公顷165公斤, 氯化钾45公斤, 追肥尿素181公斤。该品种适应性强,不倒伏,抗茎腐,适应机械化收获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五、其他省内玉米主栽品种及表现

5.1先玉335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17号(夏播)、国审玉2006026号(春播) 选育单位: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为PH6WC ,来源为先锋公司自育;父本为PH4CV ,来源为先锋公司自育

特征特性:

该品种田间表现幼苗长势较强,成株株型紧凑、清秀,气生根发达,叶片上举。其子粒均匀,杂质少,商品性好,高抗茎腐病,中抗黑粉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田间表现丰产性好,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好,早熟抗倒。

在黄淮海地区生育期98天,比对照农大108早熟5-7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成株株型紧凑,株高286厘米,穗位高103厘米,全株叶片数19片左右。花粉粉红色,颖壳绿色,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形,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5.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半硬质,百粒重34.3克。

经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黑粉病、弯孢菌叶斑病,感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9.55%,粗脂肪含量4.08%,粗淀粉含量74.16%,赖氨酸含量0.30%。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9.58%,粗脂肪含量3.41%,粗淀粉含量74.36%,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38点次增产,7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79.5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1.3%;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15点增产,6点减产,平均亩产509.2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4.7%。 栽培技术:

要点:适宜密度为4000-4500株/亩,注意防治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夏播区麦收后及时播种,适宜种植密度:3500-4000株/亩,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发挥最大增产潜力。春播区,造好底墒,施足底肥,精细整地,精量播种,增产增收。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适宜在北京、天津、辽宁、吉林、河北北部、山西、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413号,该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17)还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安徽、

山西运城夏播种植,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玉米螟高发区慎用。

5.2郑单958:

郑单958是堵纯信教授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玉米新品种。先后通过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和国家审定,并被农业部定为重点推广品种。该品种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高产、稳产:1998、1999两年全国夏下米区试均居第一位,比对照品种增产28.9%、15.5%。1998年区试山东试点平均亩产达674公斤,比对品照种增产36.7%;高者达927公斤。经多点调查,958比一般品种每亩可多收玉米75公斤——150公斤。郑单958穗子均匀,轴细,粒深,不秃尖,无空秆,年间差异非常小,稳产性好。

抗倒、抗病:郑单958根系发达,株高穗位适中,抗倒性强;活秆成熟,经1999年抗病鉴定表明,该品种高抗矮花叶病毒、黑粉病,抗大小斑病。

品质优良:该品种籽粒含粗蛋白8.47%、粗淀粉73.42%、粗脂肪3.92%,赖氨酸0.37%;为优质饲料原料。

综合农艺性状好:黄淮海地区夏播生育期96天左右,株高240厘米,穗位100厘米左右,叶色浅绿,叶片窄而上冲,果穗长20厘米,穗行数14行——16行,行粒数37粒,千粒重330克,出籽率高达88%——90%。

适应性广:该品种抗性好,结实件好,耐干旱,耐高温,非常适合我国夏玉米区种植。 2000年在东北各地种植观察,958山有较好的表现。

栽培要点:抢茬播种,一般密度在4000株——5000株/亩,大喇叭口期,应重施粒肥,注意防治玉米螟。

山东审定公告

郑单958审定编号:鲁种审字第0319号。2000年审定。

育种单位: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选育过程:郑58/昌7-2(选)杂交选育的一代杂交种。。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色淡绿,叶片上冲,穗上叶叶尖下披,株型紧凑,耐密性好。夏播生育期103天左右,比掖单4号长7天,株高250厘米左右,穗位111厘米左右,穗长17.3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粒数565.8粒,千粒重329.1克/升,果穗筒形,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偏马齿型,经生产试验点1999年调查,大斑病为0.1级,小斑病为0.6级,粗缩病为0.6%,青枯病为0.2%,抗病性较好。

产量表现:1998-1999年参加了国家玉米杂交种黄淮海片区域试验,两年产量均居第一位,其中山东省四处试点两年平均亩产681.0千克,比对照鲁玉16号增产11.57%;1999年参加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生产试验,7处试点平均亩产691.2千克,比对照掖单4号增产14.8%。

栽培要点:5月下旬麦垄点种或6月上旬麦收后足墒直播;密度3500株/亩,中上等水肥地4000株/亩,高水肥地4500株/亩为宜;苗期发育较慢,注意增施磷钾肥提苗,重施拔节肥;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

适宜范围:在全省适宜范围推广利用。

5.3兴垦3: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11

选育单位:内蒙古丰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兴垦自167-1,来源于C90-2×掖52106;父本改良Mo17,引自甘肃省张掖市种子公司。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地区出苗至成熟124天,比对照四单19晚熟2天,比对照本玉9号早熟1天,需有效积温2600℃左右。幼苗叶鞘绿色,叶片浓绿色,叶缘紫红色,花药绿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3厘米,穗位高95厘米,成株叶片数17片。花丝粉红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红色,籽粒橙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1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瘤黑粉病和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68克/升,粗蛋白含量

8.40%,粗脂肪含量3.79%,粗淀粉含量75.42%,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7点次增产,9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9.8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6.0%。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1.9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6.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地块每亩适宜密度3000~3300株,高水肥地块每亩适宜密度3800~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地区四单19品种种植区域种植,注意防治玉米螟虫。

5.4四单19

四单19号是四平市农科所1984年以自选系444(黄早4改良系)作母本,Mo17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1992年黑龙江省、1993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准予推广。

审定情况:GS03002—1995,1992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3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6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产量

1990-1992年参加吉林省玉米杂交种联合区域试验,三年37点次平均公顷产量10350公斤,比对照四单8增产14.9%,居本熟期组第一位。1991~1992年参加吉林省玉米杂交种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674.0公斤,比对照四单8增产14.0%,居本熟期组第一位。

二、特征特性

生育日数:四单19号出苗至成熟124天,与四单8号相同,需10oC 以上积温2550℃。

四单19种子拱土力强,早发性好,易抓苗。株高265厘米,穗位高100厘米,穗长22厘米,每穗14~16行,白粒重40克以上,单穗粒重230克。后期籽粒灌浆快,籽粒商品品质好。

抗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抗倒伏。淀粉含量高达74.58%,比一般品种高3.0-5.0,属高淀粉品种。

三、适应区域

四单19号对肥水条件要求不严,生育期与四单8相同,在吉林省中西部、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等四单8、黄莫种植区均可种植。

四、栽培及种植要点

四单19号株型收敛,清种密度每公顷5~5.5万株。间种密度可适当加大。

制种产量每公顷3500公斤以上。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行比1:4或2:6。母本公顷保苗6.0万株为宜。

5.4吉单27,

品种认定编号:蒙认玉2007002号

申请单位: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审定情况:2002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吉审玉2002009;2005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黑审玉2005019。

品种来源:以四-287为母本、四-14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母本四-287是四平市农科院玉米所以[444×255(金03)]为基础材料,自交选育而成,父本四-144是四平市农科院玉米所以泰国杂交种(VMA724W)为基础材料,自交选育而成。

性状描述:

幼苗: 叶鞘紫色,叶色深绿。

植株:株高270cm 左右,穗位高95cm ,叶片数21,穗上叶6~7片。

雄穗:一级分枝8~10个,花药黄色。

雌穗:花丝绿色。

果穗:长锥型,穗长20cm 左右,穗粗5cm ,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8,秃尖0.6cm ,穗轴白色。

籽粒:半马齿型,黄色,百粒重40g ,出籽率88.0%。

品质:2004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 测定,粗蛋白8.46%,粗脂肪4.06%,粗淀粉75.23%,赖氨酸0.27%。

抗性:2001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种抗性鉴定,高抗丝黑穗病(0.93HR),高抗弯孢菌叶斑病(1HR),高抗玉米螟(2HR)。

试验情况:

2005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06.8kg/亩,比对照四单19增产4.2%。

平均生育期123天,比对照早1天。

栽培技术要点:

密度:亩保苗3500株左右。

适宜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兴安盟、赤峰市≥10℃活动积温2700℃以上的种植区种植。

5.5龙单13

品种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中心以“K10”为母本、“龙抗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单交种,原代号“黑单301”。1994年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产量表现 1991-199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174.8公斤,较对照品种“东农248”增产11.55%;199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777.1公斤,较对照品种“东农248”增产22.1%。

特征特性 生育期113天,需活动积温2300℃左右。幼苗拱土能力强,生长

健壮,株高250厘米,穗位高70厘米。果穗圆柱形,穗长24厘米,穗粗4.8厘米,粒行数14行,子粒半马齿型,百粒重40克左右。子粒含蛋白质10.81%,脂肪5.0%,淀粉72.23%,赖氨酸0.28。大斑病2级,丝黑穗病7.4%。

栽培要点 适宜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公顷保苗5.0万株左右,制种父母本可同期播种,父母本比例为1:4。

适应区域 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5.6绥玉7

品种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科所于1992年以“合344”为母本,以“8941”为父本杂交育成,原代号“绥307”。199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产量情况:1993-1994年所内及省内各适应区多点异地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92.4公斤,比对照东农248平均增产12.1%,1995-1996两年全省区域试验,11点次全部增产,平均公顷产量8590.0公斤,比对照龙单16号增产13.7%,1997年全省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932.3公斤,比对照合玉14增产17.4%,1998年审定推广。现已成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主栽品种。2004年推广面积达277.3万亩,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并已推广到省外。

品种特性:适应区生育日数108天,需活动积温2240-2300℃左右,幼苗生长健壮,发苗较快;秆强不倒伏,叶色绿色,株高210厘米,穗位高80厘米,花丝为紫色。果穗圆柱型,穗长24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数12-14行,籽粒黄色中齿型,百粒重38克左右。籽粒平均含蛋白质10.63%,粗脂肪3.90%,淀粉70.84%,赖氨酸0.24%。活秆成熟,后期脱水快,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较低。抗大斑病,接种鉴定为2级,抗丝黑穗病,接种发病率为7%,耐瘤黑粉及青枯病,耐旱性强,并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和高产、稳产特性。

栽培要点:该杂交种在一般肥力水平下,公顷保苗5.0-5.5万株为宜,基肥及种肥每公顷施用磷酸二铵200公斤,有条件可加施有机肥及锌、钾等肥;在拔节期追施尿素每公顷200公斤。幼苗生长健壮,发苗快,应及时加强田间管理,适时追肥,高产田应适当增加化肥投入。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及吉林省长白山沿脉地区种植。

5.7嫩单13

由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玉米育种室选育而成(审定编号:黑审玉2008033) 。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为11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80℃左右,株高260厘米、穗位90厘米,果穗长筒型、穗轴粉色、穗长26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4-16行、籽粒中硬型、橙红色,容重达790竞/升,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均佳。抗大斑病及丝黑穗病,适应性强、稳产性好。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980.0公斤,较对照品种海玉六号增产12.5%; 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46.1公斤. 较对照品种海玉六号增产9.8%。

栽培要点:该品种适宜在中等以上地块种植,5月上旬播种,密度5.5万株/公顷。

适应区域: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5.8克单10

品种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1997年杂交育成,2003年春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原代号克7310。

特征特性 属早熟玉米单交种,生育日数(出苗-成熟)108天,需活动积温2130℃左右。株高240cm 左右,穗位高75cm 左右,叶鞘紫色,花丝粉色,果穗长锥形,穗长21.5cm 左右,穗粗4.8cm 左右,穗行数12-18行,行粒数42粒,穗轴红色,粒型中齿,百粒重30g 左右;籽粒含粗蛋白10.9%,粗脂肪4.52%,粗淀粉70.07%,赖氨酸0.33%。抗病性好,活杆成熟,抗倒伏,果穗结实性好,一般单产8500kg/公顷。

栽培要点 适应区种植,一般5月上旬播种,5-6片叶时定苗,垄距一般65-70cm ,株距一般20-25cm ,一般保苗6.5万株/公顷,施二胺180kg/公顷,追施尿素220kg/公顷。

适应地区 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种植。

5.9德美亚1号

是黑龙江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从德国KWS 公司引进,2004年由黑龙江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产量情况:2002~200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640.86kg ,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7.83%,2003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129.044kg ,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6.8%。

特征特性:该组合为早熟玉米三交种,在适应区生长日数为105-110d ,需活动积温2100℃,与卡皮托尔同熟期。该组合叶色深绿,抗倒伏,株高270cm ,穗位100cm ,穗长18-20 cm ,穗行数14,行粒数38。两年平均籽粒含粗蛋白9.085%,粗脂肪4.67%,粗淀粉73.20%,赖氨酸0.2654%。品质好,籽粒橙黄色,百粒重30g ,容重780g/L,活杆成熟。

栽培要点:适宜种植密度7.5-8万株/公顷,喜肥水,适机械化作业。

适应区域:该组合适合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上限种植。

现代农业基层技术人员培训教学大纲(玉米育种部分)

玉米品种选育部分

一、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单位及现状

现阶段参与玉米育种的单位之多,人数之广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育种单位

达150多家。种子竞争从生产、经营上扩大到了育种领域,企业研发新品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致使玉米育种队伍不断膨胀,育种规模小型化。大的育种单位10-20人,小的单位1-2人。由于受人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绝大多大数单位做着相同的低水平重复工作,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育种效率低,根本无法与国际大公司抗衡。急功近利严重,模仿剽窃流行。为了生存或获取更高利益,不遵守职业道德,甚至违法情况时有发生。窃取亲本材料、套牌种子等现象已严重扰乱了育种秩序。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科研单位如:

● 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作物所

●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 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所

● 八一农垦大学植科院

二、选用玉米品种的原则

1、熟期

当地的热量资源直接影响玉米生育期的长短,一般生育期长的品种丰产性能

好、增产潜力较高,但是当地的热量资源应符合该品种完全成熟的需要。一般中、低纬度,中、低海拔地区热量充足,宜选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以使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反之,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热量不足,则应选用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如果过于追求高产而选用生长期过长的品种,将会导致玉米不能充分成熟,籽粒不够饱满,产量、商品性状及内在品质都会降低。

一般而言,要求在霜前5天以上正常生理成熟或达到目标性状要求速冻玉米

能加工、青贮玉米则达到乳熟末期或腊熟初期。

2、抗逆性

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因而比较稳产。这类品种往往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

抗倒伏能力,同时在较高的肥水条件下又具有较好的结实性。年际间产量波动不大。它既反映品种丰产性能,又体现该品种对当地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对当地自然灾害和主要病虫害的抗性。

3、产量

这是我们种植玉米主旨,无论是籽粒产量,还是生物产量(主要指青贮玉米

含玉米穗、茎、叶全株),都要求有很好的丰产性。即使对不同品质要求的专用玉米生产,其前提条件也是以丰产为基础。采用良种良法配套措施,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最大的增产作用。

4、品质

要考虑最终产品的优质性。可根据不同的生产用途选定不同用途的玉米品

种。这些品种主要包括: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爆裂玉米、

笋玉米等等。如以籽实为目的,则注重商品品质要求:如容重、色泽等;工业加工淀粉及演生产品是以加工品质淀粉含量高为主;加工玉米面、食青玉米穗或速冻、上市则考虑其食用品质。

此外,农民在购玉米种时还要注意:

1充分了解有关法律知识。特别是对《种子法》相应条款的了解,购种者应

从不同角度考察经营者合法性,是否具有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种子标识,含标签是否合法,防止受骗上当。

2到有合法经营权、场所固定、信誉较好的经销商处购种,防“种托”的欺

诈行为,不要过分追求种子价位低。

3货比三家,多方咨询。充分了解所购品种种性。选择成熟度好,色泽好,整齐一致畸形粒少、种子大小均匀且价位适中的购买。

4索要发票。既是购种的证据,也是将来种子出现问题时自我保护的凭证和

对经营者的监督。

5注意保存,回家后立即试芽。

5、形态特征

玉米属早熟禾科(Poaceae)玉蜀黍族(Maydeae)一年生谷类植物,学名Zea

mays ,起源于北、中、南美洲。植株高大,茎强壮,挺直。叶窄而大,边缘波状,于茎的两侧互生。雄花花序穗状顶生。雌花花穗腋生,成熟后成谷穗,具粗大中轴,小穗成对纵列后发育成两排籽粒。谷穗外被多层变态叶,称作包皮。籽粒可食。

玉米的根属须根系,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茎节长出的称

地下节根, 一般4~7层;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气生根,一般2~3层。地下节根是根系的主体,入土深度一般30~50厘米, 也有深达2米以上的。地上节根入土角度陡,伸入土中后能支持植株,也具有吸收水分、养分和合成氨基酸等作用。株高1~4.5米,秆呈圆筒形,髓部充实而疏松,富含水分和营养物质。玉米除上部4~6节外,其余叶腋中都能形成腋芽。地上部的腋芽通常只有最上部的1~2个能发育成果穗。地下部的腋芽发育成分蘖,一般不结穗,栽培上要求及早除去。一般全株有叶15~22片。叶身宽而长,叶缘常呈波浪形。叶鞘厚而坚硬,紧包茎秆,与叶身连接处有叶舌。也有不具叶舌的变种。

花为单性,雌雄同株。雄穗着生于植株的顶端,为圆锥花序;雌穗着生于植

株中部的叶腋内,为肉穗花序。雄穗开花一般比雌穗吐丝早3~5天。雄穗的主轴和分枝上成对排列的每个雄小穗有颖片包住两朵雄小花。每朵雄小花有内稃、外稃和3个雄蕊, 花药多为黄色,也有的为紫、粉红或绿色,每个花药内约有2000个花粉粒。雌穗外为多数叶状总苞片所包裹,穗轴粗大, 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雌小穗。每个雌小蕊有2朵小花,1朵结实。结实雌花有内稃、外稃、2片鳞被和1个雌蕊。花柱和柱头细长,合称“花丝”,黄色、浅红或紫红色,其上密生茸毛, 能接受花粉。雌穗上的雌小穗成对排列,每1雌小穗只结1个子粒, 所以果穗(俗称“棒子”)上的子粒行数都成双。子粒为颖果,色黄、白、紫、红或呈花斑等。生产上栽培的以黄、白色者居多。胚约占子粒重的10~15%, 胚乳占80~85%,果皮占6~8%)。

商业等级主要根据籽粒的类型划分,分为马齿种、硬质种、粉质种、爆裂种

及糯玉米、甜玉米等。

玉米用作饲料、食物和工业原料,在许多地区作为主要食物,但营养价值低

于其他谷物,蛋白质含量也低,并缺乏菸草酸,若以玉米为主要食物则易患糙皮

病。玉米的谷蛋白质低,不适于制做面包。在拉丁美洲,玉米广泛用作不发酵的玉米饼。美国各地均食用玉米,做成煮(或烤)玉米棒子、奶油玉米片、玉米糁(在南方制成玉米粗粉) 、玉米布丁、玉米糊、玉米粥、烤饼、玉米肉饼、爆玉米花、糕饼等各式食品。

除食用外,玉米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籽粒加工方式有多种︰湿

磨法是将籽粒在稀的亚硫酸溶液中浸泡40~60小时;乾磨法是用喷雾或蒸汽使籽粒短期濡湿;发酵法是将淀粉转化为糖,又加酵母使糖转变为酒精。植株的其它部分用途也相当广泛:玉米秆用于造纸和制墙板;包皮可作填充材料和草艺编织;玉米穗轴可作燃料,也用来制工业溶剂,茎叶除用作牲畜饲料外,还是沼气池很好的原料。

6、生理特性

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要求日平均温度18℃

以上。从抽雄到开花期要求日平均温度为26—27℃。籽粒灌浆和成熟阶段要求保持在20—24℃,以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温度低于16℃和高于25℃时,淀粉酶的活动受到影响,导致籽粒灌浆不良。玉米品种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3类,其积温要求分别为2000—2300℃、2300—2500℃和2500—2800℃。

玉米为短日照作物,在12小时以内的日照条件下,植株生长矮小,抽雄和

成熟期提早。如给以长日照条件,则植株生长高大,茎叶繁茂,但发育缓慢,开花延迟,甚至不能形成果穗。一般早熟品种对光照长短的反应较迟钝,晚熟品种则较灵敏。光合作用为四炭途径,属四炭作物。能有效利用强光,在弱光和低CO2浓度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适宜的土壤pH 为5—8,以6.5—7.0

最适。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的为害较大。

玉米苗期是典型的营养生长阶段,其生育特点是:生根、长叶、分化茎节,

是决定叶数和节数的时期。生长中心从全株来说是根系,从地上部来说是叶片。鉴于这一时期玉米生长量小,吸收能力差,合成的营养物质少,根系发育与地上部生长争夺养分的矛盾突出,因而适当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发育非常重要。

玉米苗期耐旱、怕涝,适当干旱有利于促根壮苗。土壤中水分过多,土壤养

分缺乏,玉米苗易发黄、发紫,形成芽涝而影响产量,因此苗期要注意防涝,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为宜。

穗期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其生育特点是:植株的根、茎、叶旺盛生长,雌雄穗进行分化发育。这一时期是决定穗数、每穗小花数和成熟期早晚的关键时期,因此主攻目标是促叶、壮秆,争取穗大、粒多。

穗期由于两种生长并进,需要吸收大量养分,所以水、肥齐攻是这一时期管

理的重点。在措施上要巧施、重施攻秆肥与攻穗肥,灌好攻穗水,防止抽雄前后的“卡脖子旱”。

花粒期为生殖生长阶段,其生育特点是:茎叶等营养器官的体积已达最大

值,并停止生长,植株进入以开花结实为中心的生殖生长阶段。此间,茎、叶及其他营养器官内的营养物质不断向果穗输送,种子的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玉米籽粒干重的增长,绝大部分是灌浆过程中叶片的光合产物。抓好后期管理,最大限度地保持绿叶面积,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尽量延长灌浆时间,是实现高产的关键。而脱肥、倒折、伤叶、旱涝灾害、过早收获以及叶斑病、蚜虫危害等削弱光合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籽粒灌浆,降低粒重,造成减产。因此,在管理

措施上,要紧紧围绕防止茎叶早衰、促进灌浆、增加粒重这个中心,补施粒肥,增灌粒水,防止旱、涝、病、虫等危害。

三、玉米育种、试验、品种审定

1育种方法与途径

1.1玉米育种的特点

玉米最主要的特征是天然异花传粉,天然授粉群体的田间组成处于高度的异

质状态,个体的基因型处于高度的杂合状态,这决定了在玉米天然授粉的群体中,株间表现型比较意义不大,必须通过一定的基因型选择过程才能正确地决定取舍;同时,由于个体基因型高度杂合,造成表型选择不可靠,必须对大量个体做测交或后代鉴定,才能确认表型是否真实遗传。由于这些原因,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多代的选择比较才能育成新的自交系或品种。

现代玉米育种的主流是杂种优势育种,基本途径是先选育纯合的亲本自交

系,再将亲本自交系杂交,选育出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种。生产上利用的是F1代的杂种优势。自交系的选育不但要求本身性状优良,还要求配合力高。对自交系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的选择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不可偏废。这就大大提高了育种的难度,延长了育种的周期。不仅如此,自交系的性状同杂交种的性状虽然有关系,但仍然有距离,在杂交种水平上还要对农艺性状进行选择鉴定,同时对主要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势水平进行比较,最终育成优良杂交品种。

1.2玉米自交系的选育

1.2.1农艺性状好。植株性状:主要包括株型和抗倒性。植株性状一般根据

穗上部叶片伸展的姿态分为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平展型;根据株高分为高秆、中秆、矮秆、半矮秆等。

穗部性状:穗部性状一般由穗型、粒型、穗行数等构成。穗型的划分有很多

种,最明显的是长穗型、粗穗型、筒型、锥型、纺锤型等;粒型分为马齿型和硬粒型及其各种过渡类型。自交系选育中最好兼顾长穗型和粗穗型的选择。长穗型的行粒数较多,但粒行数较少;粗穗型的粒行数较多,但行粒数不可能很多。自交系的粒行数一般10~20行。12~14行的比较适中。粒型的选择要根据育种目标确定,一般偏硬粒型的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商品性好,偏马齿容易组配出的杂交种产量和淀粉含量比较高。此外,籽粒的大小、粒重和粒色的一致性也需要考虑。

抗逆性:对主要的玉米病害和自然灾害性条件要有一定的抗性或耐受性,以

确保种子生产的稳定性和杂种优势的稳定发挥。整齐一致性:要求农艺性状在外观上要整齐一致,体现在基因型上要基本纯合。

1.2.2配合力高。配合力是指杂交亲本在其杂种后代的杂种优势中发挥作用

的潜在能力。自交系配合力的高低决定着未来育成杂交种的增产能力和利用价值,因而是自交系最重要的性状。配合力分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前者的遗传基础是来源于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后者决定于亲本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二者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在自交系的选育上二者不可偏废。

1.2.3种子生产性能强。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杂交种能否推广或者成为主

栽品种,很重要的条件是要具备优良的种子生产性能。包括亲本种子发芽力和发芽势强,幼苗长势好,易于保苗,雌雄协调;父本散粉好,花粉量大,花期较长;母本雄穗柄长,抽雄容易,吐丝快而整齐,结实性好,籽粒均匀,产量高;父母本光温反应小,花期协调容易,制种易于成功。

1.2.4选育自交系的基础材料。从根本上说,玉米杂交种强大的杂种优势来

源于亲本间充分大的遗传差异。因此,选育自交系的基础材料必须来源多样,遗传基础广泛。选系材料的来源大体有4个方面:第一种是地方种质,包括老的地方品种群体,或者来源于地方品种的自交系等。在一些特殊的生态条件下可能存在优良抗源、或优良品质材料,应该特别注意收集。第二种是杂交种,主要指生产上应用的或者引进的杂交种,也包括用自交系有目的组配的用于选系的杂交种,其中应用最大的是单交种。一般认为,采用当地或异地生产上广为利用的杂交种选系是育成优良自交系的捷径,这些选系一般农艺性状好,配合力比较高。第三种是综合种或轮回改良的群体,这些群体一般优良基因的频率和优良基因型的重组率都比较高,但有利基因的聚合程度可能不如单交种,在选系过程中通常要加大选择量。第四种是远缘杂种后代。玉米的野生近缘种很多,其中含有丰富的优良性状,但由于种间杂交困难,后代不育或分离严重,稳定慢,直接用于选育自交系难度大,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1.2.5选育自交系的方法。

1.2.5.1常规选育法。这种选育方法就是在一个分离的原始群体中选择个体

自交系,经若干世代按目测自交选择之后,进行配合力的测定,最终选出优良的自交系。常规选系法的问题是早期入选的规模很难界定。目前,有的育种者在早期世代不分穗行种植,而是将入选的果穗的等量混合种植,到晚代才严格选择单株种成穗行,进行配合力测定。这种方法有效地增加了入选基因型的数目,同时增加了对单株的选择压力,可能对提高抗性和获得目标基因型有帮助。在育种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常规选育法,更多地依靠育种者的经验。

1.2.5.2单倍体选系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自然或人工的诱发、培育的单倍

体植株经过人工的染色体加倍或自然加倍获得纯合的二倍体,然后再从中选育优良的单株,成为自交系。单倍体育种一般只需两年就能获得纯合的自交系,比常规方法缩短了育种的周期,对育种家有很大的吸引力。不过,单倍体选育省略了大田选择的步骤,对诸如抗性等性状通常还要进行加倍的选择。

1.2.5.3辐射与化学诱变选系法。辐射诱变选系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产生

的辐射能量甚至宇宙射线诱发染色体产生结构变异或等位基因突变,根据表型变异选择有用的个体育成自交系。此种方法的诱变机理主要以损伤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发现有利的变异,因而在选择原始材料上要兼顾遗传基础丰富和抗损伤能力强,在选系过程中要注意淘汰各种畸形株和不利变异,选择突变性状明显的健康的植株。这种方法近年来被有些人移植为航天育种或太空育种。

1.2.5.4分子选系法。所谓分子选系法是在DNA 水平上开展的自交系选育,

包括转基因选系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系法。转基因选系就是借助遗传转化技术,将一些其他动植物有利的外源基因导入自交系或杂交种内,育成有外源基因控制性状的优良自交系,这种方法对于改造玉米基因库中不具备的某些目标性状是致关重要的。分子标记辅助选系是首先对某些优良基因确定的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然后以这些分子标记为间接选择性状对目标性状进行选择,最后育成优良自交系。

1.2.5.5自交系的改良。某些自交系在育成后发现有些必须克服的缺点,有

些自交系在应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某些重要的性状发生退化,或发生了新的病害生理小种的侵染,或者不适应新的推广区域的环境,这时解决问题的捷径是对原有自交系的个别性状进行改造,育成新的改良系。

改良自交系最常用的方法是回交转育法。回交转育法就是以被改良的自交系

为轮回亲本,以目的基因供体亲本为非轮回亲本,经过5代以上的回交改良和1~2代的自交稳定后,就可以育成新的改良自交系。回交效果的好坏同目标性状的遗传方式有关,一般回交法对简单性状或单基因控制的性状以及细胞质遗传性状最有效,对复杂性状效果差。回交法在选择供体亲本时要注意主要的目标性状不要有连锁累赘,还要注意选择具有相同杂种优势取向的优良自交系,防止改良了原有的不良性状又带来了新的不良性状,以及造成配合力下降等问题发生。回交后代也应该进行配合力测定,在不同的秭妹系中选择配合力高的应用。

2试验审定

2.1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种子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农作物。

第二章 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四条 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

第五条 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委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每届任期5年。品种审定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3名。

第六条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七条 品种审定委员会按作物种类设立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由9-13人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八条 在具有生态多样性的地区,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可以在设区

的市、自治州设立审定小组,承担适宜于在特定生态区域内推广应用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初审工作。各审定小组由7-11人组成,设组长1名,副组长1-2名。

第九条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主任委员会,由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各审定小组组长,办公室主任组成。

第三章 申请和受理

第十条 申请品种审定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可以直接向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品种审定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国种子科研、生产、经营机构代理。

第十一条 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农业部确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

实行国家或省级审定,申请者可以申请国家审定或省级审定,也可以同时申请国家审定和省级审定,也可以同时向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申请审定。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省级审定。

从境外引进的农作物品种和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审定权限按国务院有关规

定执行。

第十二条 申请审定的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

(二)与现有品种(本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种)有明显区别;

(三)遗传性状相对稳定;

(四)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

(五)具有适当的名称。

第十三条 申请品种审定的,应当向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者名称、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电话号码、传真、国籍;

(二)品种选育的单位或个人;

(三)作物种类和品种暂定名称。品种暂定名称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规定;

(四)建议的试验区域和栽培要点;

(五)品种选育报告,包括亲本组合以及杂交种的亲本血缘、选育方法、世代和特性描述;

(六)品种(含杂交种亲本)特征描述以及标准图片。

转基因品种还应当提供农业转移基金生物安全证书。

第十四条 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在收到申请书2个月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者。

对于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者在1个月内交纳试验费和试验种子。对于交纳试验费和试验种子的,由办公室安排品种试验。逾期不交纳试验费或者试验种子的,视同撤回申请。

对于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不予受理。申请者可以在接到通知2个月内陈述意见或者予以修正,逾期未答复的视同撤回申请;修正后仍然不合格的,驳回申请。

第四章 品种试验

第十五条 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转基金品种的试验应当在农业转移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确定的安全种植区域内安排。具体试验办法由品种审定委员会制定并发布。

第十六条 每一个品种的区域试验在同一生态类型区不少于5个试验点,试验重复不少于3次,试验时间不少于两个生产周期。

区域试验应当对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 第十七条 每一个品种的生产试验在同一生态类型区不少于5个试验点,一个试验点的种植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不大于3000平方米,试验时间为一个生产周期。

生产试验是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证,同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

第十八条 抗逆性鉴定、品质检测结果以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测试机构的结果为准。

第十九条 每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3个月内,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将品种试验结果汇总并及时通知申请者。

第五章 审定与公告

第二十条 对于完成品种试验程序的品种,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在3个月内汇总结果,并提交品种审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或者审定小组初审。专业委员会(审定小组)应当在2个月内完成初审工作。

第二十一条 专业委员会(审定小组)初审品种时应当召开会议,到会委员达到该专业委员会(审定小组)委员总数2/3以上会议有效。对品种的初审,根据审定标准,采用无计名投票表决,赞成票数超过该专业委员会(审定小组)委员总数1/2以上的品种,通过初审。

第二十二条 初审实行回避制度。专业委员会主任(审定小组组长)认为可能影响初审结果公正性的,可以要求有关人员回避。

专业委员会主任(审定小组组长)的回避,由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决定。 专业委员会(审定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邀请申请者到会介绍品种。

第二十三条 初审通过的品种,由专业委员会(审定小组)在1个月内将初审意见及推荐种植区域意见提交主任委员会审核,审核同意的,通过审定。主任委员会应当在1个月内完成审定工作。

第二十四条 审定通过的品种,由品种审定委员会编号、颁发证书,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编号为审定委员会简称、作物种类简称、年号、序号,其中序号为三位数。

省级品种审定公告,应当报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

审定公告在相应的媒体上发布。审定公告公布的品种名称,为该品种的通用名称。

第二十五条 审定未通过的品种,由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在15日内通知申请者。申请者对审定结果有异议的,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原品种审定委员会或者上一级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复审。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复审理由、原审定文件和原审定程序进行复审,在6个月内作出复审决定,并通知申请者。

第二十六条 审定通过的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可克服的缺点,由原专业委员会或者审定小组提出停止推广建议,经主任委员会审核同意后,由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

第二十七条 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农业部确定的主要农作物的品种审定标准,由农业部制定。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审定标准,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农业部备案。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承担品种试验、审定的单位及有关人员未经申请者同意,不得以非品种试验目的扩散申请者申报品种的种子。

第二十九条 承担品种试验的单位弄虚作假的,取消承担品种试验资格,并依法追究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从事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人员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在品种试验和品种审定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审定通过的品种,原申请者对其个别性状进行改良的,品种名称不得使用原名称,但应明确表明与原品种有关。经营、推广前应当报经原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委员会可不另行安排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仅就改良性状作1至2个生产周期的试验进行验证。

第三十三条 特殊用途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审定可以缩短试验周期、减少试验点数和重复次数,具体要求由品种审定委员会规定。

第三十四条 农作物品种审定所需工作经费和区域试验经费,列入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财务专项经费预算。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农业部1997年10月10日发布的《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章程》同时废止。

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的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2.2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

2.2.1 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在生产中未发现重大缺点,并有继续推广使用价值。

2.2.2 经过连续两年或两个以上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一年或一年以上生产试验的品种,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

2.2.2.1 产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或经统计分析达到显著水平,且综合性状不低于对照;

2.2.2.2 产量与对照相当,综合性状不低于对照,在熟期、抗病(虫)性、品质、抗逆性等具有一至多项性状表现突出。

2.2.3 特用玉米,如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特用淀粉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青饲玉米、爆裂玉米等,符合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第三条3款的申报条件,证明在产量或品质等某一个方面明显优于现有同类品种。

2.2.4 已审定品种经过改良,诸如普通玉米转育为不育化制种,或用姊妹系生产改良单交种,或向亲本转入特定基因后继续以原品种名称在生产上使用的,须重新试验,证明其产量和抗性等主要性状不低于原品种,并在改良性状上确有显著提高,须作为原品种的改良种申报。

2.3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制度

2.3.1责任单位:

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室)

2.3.2责任人

局长 康忠宝 技术室副主任 周彦春

承办人(主办人A 角郭丽芳、协办人B 角王羡国、李峰)

咨询电话:0451-86030773

2.3.3行使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 《黑龙江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

●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2001年2月26日农业部令第44号发布)。

2.3.4申报条件

2.3.4.1试验申报条件:

● 凡是申请参加试验的品种必须是遗传性稳定、典型性一致、与现有推广

品种相比具有特异性的品种;

● 经系统选育方法育成的品种,必须附有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室

(以下简称技术室)组织有关专家出具的田间技术鉴定意见;

● 相邻省(内蒙、吉林)审定的品种需在我省有1年三点以上引种试验结

果,经技术室审查合格后报专业委员会批准可直接参加生产试验(试验

期限两年)。

2.3.4.2审定申报条件:

● 试验数据达标;

● 抗性、品质达标;

● 田间鉴评达标;

● 田间纯度检验达标。

2.3.5申报材料

● 黑龙江省预备试验申请表;

● 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申报书。

2.3.6审批程序(附:流程图)

2.3.6.1每年11月30日前填写《黑龙江省预备试验申请表》,可在黑龙江种业信息网www.hljseed.com 下载。由省种子管理局行政许可受理窗口技术室承办人受理,分管副主任审核。

2.3.6.2完成试验过程且试验数据、抗性、品质、田间鉴评、田间纯度检验达标后,填写《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申报书》,可在黑龙江种业信息网www.hljseed.com 下载。报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进行审查。

2.3.6.3审查通过后,上报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进行审定。

2.3.7监督检查

种子管理局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自检自查;农委产业政策与法规处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半年不少于一次;通过公开公示的形式接受社会监督;接受人大、政协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省纪委监察厅驻省农委纪检组监察室对本制度的执行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2.3.8责任追究

科以下(含科级)有关责任人违反本制度规定,情节较轻的,由农委产业政策与法规处责令改正,进行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依法给予相应处分,并调离现有工作岗位,一年内不得从事与该岗位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处级有关责任人违反本制度规定,情节较轻的,由省纪委监察厅驻省农委纪检组监察室责令改正,进行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并调离现有工作岗位,一年内不得从事与该岗位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副厅级以上有关责任人违反本制度的,依据有关规定处理。上述责任人违反本制度规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农垦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玉米品种简介

4.1垦粘1号

品种来源:1993年2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98

年荣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16天,活动积温2370℃。株高239厘米,穗位高99厘米,穗长19.4厘米,穗粗5.3厘米,穗行数18行,百粒重32克,籽粒率:77~80%。籽粒浅黄色,粒顶黄白色,轴白色。

籽粒含蛋白10.39%,粗淀粉71.2%,支链淀粉100%,赖氨酸0.41%。青食果穗粘度高,微甜,粒大皮薄,适口性好。是加工食品(速冻玉米、玉米片、粘豆包、汤圆等) 、加工粘淀粉和变性淀粉等的优质、高效品种。

栽培要点:该品种前期耐低温,可适时早播,公顷保苗5万株左右。种植鲜穗玉米公顷保苗4.2万株左右。较喜肥水,适于在中上等肥力水平下栽培,拔节期追一次肥,公顷施肥(纯量)150公斤,氮磷比为1.5~2. 0:1,适当增施锌肥,可获每公顷9000公斤产量。为使青食果穗提早上市,采用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栽培,可分期播种延长青食采收期。

注意事项:糯质玉米种植要与普通玉米隔离200-400m 以上。

适应区域:黑龙江第二积温带做好籽实类型种植,做青食玉米品种可在全国各地种植。现已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4.2垦粘5号(适口性好、粗馇率达75%、馇子柔软)

增产效果: 2002、2004两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981.3公斤,较对照垦粘1号平均增产6.22%。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14天,生育期活动积温2300℃左右,株高240厘米,穗位高84厘米,穗长21.9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7粒左右,百粒重32.6克,穗轴白色,中硬粒型。

籽粒含粗蛋白10.61%,粗脂肪5.5%,淀粉69.65%,赖氨酸0.34%。支链淀粉(占总淀粉)100%。该品种青食穗粘度高,微甜,粒宽大种皮薄,穗长不秃尖,加工馇子出馇率达75%,馇子柔软,适口性好。

栽培要点:适用于中上等肥力的地块种植。苗期耐低温,杆强,抗倒伏。较适宜的施肥量(商品量):种肥每公顷磷酸二铵165公斤, 氯化钾45公斤, 追肥尿素181公斤。适宜密度每公顷4.7万株左右。

注意事项:糯质玉米种植要与普通玉米隔离200-400m 以上。

适应区域:黑龙江第二、三积温带干粒和鲜食栽培种植。

4.3垦粘6号(早熟、皮薄、口感好、商品率高)

品种来源:原代号:佳试90,白糯玉米单交种。2008年1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增产效果: 2005-2006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443.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3.82%,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298.1公斤,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4.56%。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为113天左右,活动积温2300℃左右。幼苗期第一叶鞘深紫色,株高228厘米、 穗位高82厘米,果穗柱型,穗轴白色,穗长20.1厘米、穗粗5.1厘米,穗行数14~18行。

籽粒粗蛋白11.5-8.29%,粗脂肪5.52-5.69%,淀粉70.04-73.66%,赖氨酸0.33-0.28%。支链淀粉(占总淀粉)99.0-98.93%。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13.3-16.9%。。

栽培要点:机械化施肥,分期施肥和一次性肥均可。施肥量(商品量):种

肥磷酸二铵每公顷160kg, 氯化钾74kg, 追肥尿素257kg , N:P :K 比为2:1:0.5。适宜密度每公顷5万株左右。粒用5月8日左右播种,做青食可在4月下旬地膜覆盖播种。5月8日以后可分期直播延长采收期,可在腊熟初期收获。

注意事项:糯质玉米种植要与普通玉米隔离200-400m 以上。

适应区域:粒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青食可在1-4积温带种植。

4.4垦单5号(抗旱、丰产性高)

增产效果:1997~1998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384.5公斤,比对照东农248平均增产13.5%,199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920.2公斤,比对照东农248平均增产17.3%。在栽培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可获得公顷产量12000公斤以上。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12天左右,生育期活动积温2350℃左右。叶鞘微紫色、叶色深绿,株型收敛,叶片挺直,穗上节间长,群体透光好,茎杆粗壮,下粗上细。株高240厘米左右,穗位80厘米左右,穗近筒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中齿型。花丝黄绿色,花药黄绿色。穗长20.5厘米,穗粗4.9厘米,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9粒左右,百粒重30克。

栽培要点:前期耐低温,发苗快,幼苗长势强,可适时早播,抗倒伏。每公顷保苗5.0~5.7万株,每公顷施肥(商品量) :种肥磷酸二铵165公斤,氯化钾45公斤,追肥尿素181公斤。

适应区域: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4.5垦单7号(子粒脱水快、角质含量高、丰产性好)

增产效果:1995~1998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262.6公斤,比对照“东农248”增产9.1%,1997~199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858公斤, 比对照品种 “东农248”增产12.4%。在栽培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可获得公顷产量11000--12000公斤。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12天,活动积温2350℃左右。株高250厘米,穗位高90厘米,穗长21.6厘米,穗粗4.9厘米,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0克,行粒数42粒左右,中齿型,籽粒黄色, 穗轴红色。

籽粒含粗蛋白9.95%,淀粉69.98%,赖氨酸0.29%,脂肪4.81%。

栽培要点:适宜密度每公顷保苗5.3万株,每公顷施肥(商品量) :种肥磷酸二铵165公斤,追尿素181公斤,氮磷比为1.5:1。

适应区域: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西部平原丘陵区。

4.6垦单8号(早熟、耐密、抗旱、高产)

增产效果:2002~2003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564.5公斤,较对照卡皮托尔平均增产10.1%,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933.6公斤,较对照卡皮托尔平均增产8.0%。在栽培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可获得公顷产量10000公斤以上。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11天,生育期积温2120℃左右,株高237厘米,穗位高93厘米,叶鞘紫色, 粒色为黄色、中硬粒型,穗长19.5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35粒左右,百粒重40.0克左右,容重764克/升。

籽粒含粗蛋白8.59%,粗脂肪4.74 %,淀粉73.99%,赖氨酸0.29%。接种鉴

定:丝黑穗病18.5~15.3%。自然发病率:丝黑穗病菌0~0.3%。

栽培要点:该品种适用于中上等肥力的地块种植,苗期耐低温, 发苗快,抗倒伏, 耐密植。施肥量(商品量):种肥每公顷磷酸二铵165公斤, 氯化钾45公斤, 追肥尿素181公斤,N :P :K 比为1.5:1:0.5。密度每公顷8.5-9万株。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可适宜在二、三积温带全程机械化栽培。

4.7垦单9号(耐密、丰产、粒色好)

品种来源:原代号:佳试71,玉米杂交种。2006年2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玉2006007。

增产效果: 2003~2004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547.2公斤,比对照绥玉7号平均增产12.9%,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07.8公斤,比对照绥玉7号平均增产12.62%。在栽培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可获得公顷产量11000--12000公斤。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18天,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2300℃左右,株高274厘米,穗位高122厘米,叶片数18 片,雄穗分枝5~10个,叶鞘紫色。穗长21.7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16~22行,行粒数40粒左右,籽粒黄色、中齿型,百粒重32.3克,容重752克/升。

籽粒含粗蛋白质10.4%,粗脂肪4.98%,淀粉70.8%,赖氨酸0.31%。接种鉴定:丝黑穗病6.3~14.5 %。自然发病率,丝黑穗0~1%。

栽培要点:适应性强,苗期耐低温, 发苗快。抗倒伏, 耐密植。适宜的施肥量(商品量):种肥每公顷磷酸二铵165公斤, 氯化钾45公斤, 追肥尿素181公斤,N :P :K 比为1.5:1:0.5。密度每公顷5.5万株左右。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

4.8垦单10号(角质高、粒色好、产量高)

品种来源:原代号:佳试83,玉米杂交种。2007年1月由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玉2007030。

增产效果:2004~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11.5公斤,较对照龙单16号平均增产11.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102.4公斤,较对照龙单16号平均增产12.5%。在栽培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可获得公顷产量12000公斤以上。(2007年干旱条件下在望奎县莲花镇和龙江县种植公顷产量达13.000公斤以上)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为119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株高268厘米、 穗位高105厘米,果穗柱型,穗轴红色,成株叶片数18片,穗长21.5厘米、穗粗5.1厘米,穗行数14~16行,籽粒马齿型、黄色。

栽培要点:该品种适应性强,较适宜的施肥量(商品量):种肥磷酸二铵每公顷165公斤, 氯化钾45公斤, 追肥尿素181公斤,N :P :K 比为1.5:1:0.5。适宜密度每公顷6万株左右。

适应区域: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4.9垦单11号(早熟、耐密、丰产)

增产效果:区试平均公顷产量8845.6公斤,比对照卡皮托尔平均增产10.7%。生试平均公顷产量8221.5公斤,比对照卡皮托尔平均增产14.6%。在栽培水平

较高的条件下,可获得公顷产量11000公斤以上。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14天,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2200℃左右。株高238厘米, 穗位高90厘米。穗长17.9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4~18行,籽粒中齿型,黄色,果穗长锥型,百粒重33.0克左右。

栽培要点:苗期耐低温,发苗快。抗倒伏,耐密植。适宜的施肥量(商品量):种肥磷酸二铵每公顷165公斤, 氯化钾45公斤, 追肥尿素181公斤。公顷保苗株数7万株左右。

适应区域:垦区西部黑土区和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

4.10垦单12号(角质高、色泽好、丰产)

品种来源:原代号:佳试100,玉米杂交种。2008年2月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垦审玉2008001。

增产效果:2005-2006年参加总局区域试验,10个点次平均公顷产量9147.0kg ,比对照绥玉7号平均增产9.3%,2007年生产试验6点次平均公顷产量10022.6kg ,比对照绥玉7号平均增产13.1%。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为118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幼苗期第一叶鞘浅紫色,株高268厘米、 穗位高101厘米,果穗柱型,穗轴红色,穗长22.4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6~18行,籽粒马齿型、黄色。

籽粒含粗蛋白9.25~9.62%,粗脂肪5.05~4.77%,粗淀粉74.0~72.47%,赖氨酸0.28~0.28。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2.1~2.6。

栽培要点:该品种在适应区5月1—10日播种,选择中等肥力地块种植,采用机械栽培方式,施肥方法及公顷施肥量:机械化施肥,分期施肥和一次性肥均可。施肥量(商品量):种肥磷酸二铵每公顷160kg, 氯化钾74kg, 追肥尿素257kg , N:P :K 比为2:1:0.5。该品种适应性强, 要求一次全苗、苗匀。抗倒伏、抗茎腐性好,适应机械化收获及冬季收获。公顷保苗株数4.9—5.5万株。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垦区种植。

4.11垦单13号(角质高、色泽好、耐密植)

品种来源:原代号:佳试107,玉米杂交种。2009年1月由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增产效果: 2006-2007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950.5kg ,比对照海玉4号平均增产13.6%;2008年生产试验5点次,平均公顷产量7710.6kg ,比对照海玉4号平均增产11.0%。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黄色、中齿型玉米杂交种,幼苗期第一叶鞘紫色,叶片浓绿色,株高272厘米, 穗位高95厘米, 果穗长锥型,穗轴红色,成株叶片数17片,穗长21.5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4~16行。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为11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

籽粒含粗蛋白10.09~9.36,粗脂肪4.68~9.36,粗淀粉72.05~71.00,赖氨酸0.26%,容重720克/升。大斑病:3~4 级,丝黑穗病:12.5 %~10.3 %。

栽培要点:施肥方法及公顷施肥量:机械化施肥,分期施肥和一次性肥均可。施肥量(商品量):种肥磷酸二铵每公顷160kg , 追肥尿素257kg ,, 氯化钾74kg ,N :P :K 比为2:1:0.5。苗期耐低温, 发苗快。抗倒伏, 耐密植。

该品种适宜高密度种植,每公顷保苗7.5万株左右。

适应区域: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4.12垦单14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玉米单交种。参试代号:佳试607。审定编号:黑垦审玉2010001。

增产效果: 2007-2008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公顷产量10497.8kg,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773.2kg ,较对照绥玉7号平均增产13.68%。

特产特性:该品种为普通类型,前期耐低温,发苗较快,较耐旱。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03厘米,果穗柱型,穗轴红色,成株叶片数18片,穗长21.0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数14-16行,籽粒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5.0克,容重730克左右/升。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4级、丝黑穗病发病率11.4-15.8%。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为122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80℃左右。

栽培要点:适于中等肥力,公顷保苗株数7.5万株左右。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垦区种植。

4.13垦单15号(耐密抗倒稳产高产)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玉米单交种。参试代号:佳试702。审定编号:黑垦审玉2010002。

增产效果: 2007-2009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19个点次(2点次减产)平均公顷产量8955.0kg, 比对照绥玉7号平均增产8.66%,2009年生产试验6点次全部增产,平均公顷产量10361.9kg ,较对照绥玉7号平均增产8.84%。

特产特性:该品种前期耐低温,发苗较快,比较耐旱耐涝、抗倒伏,耐密植,适合机械化收获。株高255厘米、穗位高95.8厘米,果穗锥型,穗轴红色,成株叶片数18片,穗长20.6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数14-16行,籽粒马齿型、籽粒浅黄色,百粒重35.0克,容重730克左右/升。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4级、丝黑穗病发病率6.8-16.7%。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为123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81℃左右。

栽培要点:适于中上等肥力,公顷保苗株数8.5万株左右。在此密度下产量可达13吨左右。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垦区种植。

4.14垦单16号(耐密抗倒稳产高产)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玉米单交种。参试代号:佳试802。审定编号:黑垦审玉2010003。

增产效果: 2006-2007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13个点次全部增产,平均公顷产量10219.8kg, 比对照克单8号平均增产11.1%,2009年生产试验5点次全部增产,平均公顷产量10680.0kg ,较对照克单10号平均增产15.88%。

特产特性:该品种前期耐低温,发苗较快,比较耐旱耐涝、抗倒伏,耐密植,适合机械化收获。株高241.6厘米、穗位高82.1厘米,果穗柱型,穗轴粉色,成株叶片数17片,穗长20.2厘米、穗粗4.6厘米,穗行数12-16行,中硬粒型,籽粒黄色,百粒重34.8克。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4级、丝黑穗病发病率

6.1-12.4%。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为11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90℃左右。

栽培要点:适于中上等肥力,公顷保苗株数8.5万株左右。在此密度下产量可达12吨以上。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第四积温带上限垦区种植。

4.15垦单17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玉米单交种。参试代号:佳试807。审定编号:黑垦审玉2010004。

增产效果: 2007-2008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202.4kg, 比对照克单8号平均增产9.10%,2009年生产平均公顷产量10691.4kg ,较对照克单10号平均增产7.93%。

特产特性:该品种前期耐低温,发苗较快,比较耐旱耐涝、抗倒伏,耐密植,适合机械化收获。株高242厘米、穗位高83.0厘米,果穗柱型,穗轴紫色,成株叶片数17片,穗长19.9厘米、穗粗4.6厘米,穗行数12-16行,粒型中硬粒型,籽粒黄色,百粒重33.6克。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4级、丝黑穗病发病率6.0-20.9%。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为113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76.8℃左右。

栽培要点:适于中上等肥力,公顷保苗株数7.5万株左右。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第四积温带上限垦区种植。

4.16垦爆1号(爆花率高、适口性好)

品种来源:原代号:垦爆9601,黄色粒爆裂型玉米单交种。2000年3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玉2000009。 增产效果:1996~1997年农垦总局区域试验公顷产量3249公斤,比对照东农248减产53.9%。1998年在阿城市、友谊农场大面积(1.5~2公顷) 示范,平均公顷产量3346公斤。1999年在阿城市、佳南农场、友谊农场、农垦科学院、宁安农场、291农场种植面积 (0.5~3公顷) ,平均公顷产量 3444.9公斤,其中在友谊农场、宁安农场,农垦科学院3点种植比对照“东农爆裂”平均增产23.6%。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22天左右, 活动积温2437℃左右。叶鞘紫色、穗上着生6片叶、 叶片夹角较大,植株有分蘖,成穗率较高。株高238厘米左右,穗位100厘米左右,穗筒型,穗轴白色, 穗长20.2厘米,穗粗3.3厘米,秃尖0.6厘米,穗行数14~16行, 行粒数38~46粒,百粒重13克。籽粒表层全为角质, 籽粒率76%左右,爆花率97.2~98.4%,膨化值为32.7厘米3/克。

栽培要点:爆裂玉米种子籽粒小,前期苗较弱,所以要求耕地整平耙细,苗期要注意田间管理。每公顷保苗4.7万株左右,每公顷施肥(商品量) :种肥磷酸二铵150公斤,追肥尿素200公斤。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

4.17垦饲1号(优质、生物产量高)

品种来源:原代号:佳试91,玉米单交种。审定编号:黑审玉2007031。

增产效果:2003年区域试验,公顷生物鲜重产量75039.0公斤,比对照英国红增产6.5%。2004年区域试验,公顷生物鲜重产量80522.2公斤,比对照阳光1号增产20.1%。2003-2004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生物鲜重产量7780.6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3.3%,2005年生产试验,公顷生物鲜重产量81925.3公斤,比对照阳光1号增产19.4%。

特征特性:品种类型为青贮玉米。生育日数为112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50℃左右。株高294厘米,穗位高111厘米,茎粗2.8厘米,绿叶数13~

17个。穗长24.8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4~16行,果穗筒型,穗轴白色,籽粒马齿型、黄色。

栽培要点:该品种在适应区5月5~10日播种,公顷保苗株数7~7.5万株。施肥方法及公顷施肥量:机械化施肥,施肥量(商品量):种肥磷酸二铵每公顷165公斤, 氯化钾45公斤, 追肥尿素181公斤。该品种适应性强,不倒伏,抗茎腐,适应机械化收获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五、其他省内玉米主栽品种及表现

5.1先玉335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17号(夏播)、国审玉2006026号(春播) 选育单位: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为PH6WC ,来源为先锋公司自育;父本为PH4CV ,来源为先锋公司自育

特征特性:

该品种田间表现幼苗长势较强,成株株型紧凑、清秀,气生根发达,叶片上举。其子粒均匀,杂质少,商品性好,高抗茎腐病,中抗黑粉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田间表现丰产性好,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好,早熟抗倒。

在黄淮海地区生育期98天,比对照农大108早熟5-7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成株株型紧凑,株高286厘米,穗位高103厘米,全株叶片数19片左右。花粉粉红色,颖壳绿色,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形,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5.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半硬质,百粒重34.3克。

经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黑粉病、弯孢菌叶斑病,感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9.55%,粗脂肪含量4.08%,粗淀粉含量74.16%,赖氨酸含量0.30%。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9.58%,粗脂肪含量3.41%,粗淀粉含量74.36%,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38点次增产,7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79.5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1.3%;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15点增产,6点减产,平均亩产509.2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4.7%。 栽培技术:

要点:适宜密度为4000-4500株/亩,注意防治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夏播区麦收后及时播种,适宜种植密度:3500-4000株/亩,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发挥最大增产潜力。春播区,造好底墒,施足底肥,精细整地,精量播种,增产增收。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适宜在北京、天津、辽宁、吉林、河北北部、山西、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413号,该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17)还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安徽、

山西运城夏播种植,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玉米螟高发区慎用。

5.2郑单958:

郑单958是堵纯信教授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玉米新品种。先后通过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和国家审定,并被农业部定为重点推广品种。该品种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高产、稳产:1998、1999两年全国夏下米区试均居第一位,比对照品种增产28.9%、15.5%。1998年区试山东试点平均亩产达674公斤,比对品照种增产36.7%;高者达927公斤。经多点调查,958比一般品种每亩可多收玉米75公斤——150公斤。郑单958穗子均匀,轴细,粒深,不秃尖,无空秆,年间差异非常小,稳产性好。

抗倒、抗病:郑单958根系发达,株高穗位适中,抗倒性强;活秆成熟,经1999年抗病鉴定表明,该品种高抗矮花叶病毒、黑粉病,抗大小斑病。

品质优良:该品种籽粒含粗蛋白8.47%、粗淀粉73.42%、粗脂肪3.92%,赖氨酸0.37%;为优质饲料原料。

综合农艺性状好:黄淮海地区夏播生育期96天左右,株高240厘米,穗位100厘米左右,叶色浅绿,叶片窄而上冲,果穗长20厘米,穗行数14行——16行,行粒数37粒,千粒重330克,出籽率高达88%——90%。

适应性广:该品种抗性好,结实件好,耐干旱,耐高温,非常适合我国夏玉米区种植。 2000年在东北各地种植观察,958山有较好的表现。

栽培要点:抢茬播种,一般密度在4000株——5000株/亩,大喇叭口期,应重施粒肥,注意防治玉米螟。

山东审定公告

郑单958审定编号:鲁种审字第0319号。2000年审定。

育种单位: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选育过程:郑58/昌7-2(选)杂交选育的一代杂交种。。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色淡绿,叶片上冲,穗上叶叶尖下披,株型紧凑,耐密性好。夏播生育期103天左右,比掖单4号长7天,株高250厘米左右,穗位111厘米左右,穗长17.3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粒数565.8粒,千粒重329.1克/升,果穗筒形,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偏马齿型,经生产试验点1999年调查,大斑病为0.1级,小斑病为0.6级,粗缩病为0.6%,青枯病为0.2%,抗病性较好。

产量表现:1998-1999年参加了国家玉米杂交种黄淮海片区域试验,两年产量均居第一位,其中山东省四处试点两年平均亩产681.0千克,比对照鲁玉16号增产11.57%;1999年参加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生产试验,7处试点平均亩产691.2千克,比对照掖单4号增产14.8%。

栽培要点:5月下旬麦垄点种或6月上旬麦收后足墒直播;密度3500株/亩,中上等水肥地4000株/亩,高水肥地4500株/亩为宜;苗期发育较慢,注意增施磷钾肥提苗,重施拔节肥;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

适宜范围:在全省适宜范围推广利用。

5.3兴垦3: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11

选育单位:内蒙古丰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兴垦自167-1,来源于C90-2×掖52106;父本改良Mo17,引自甘肃省张掖市种子公司。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地区出苗至成熟124天,比对照四单19晚熟2天,比对照本玉9号早熟1天,需有效积温2600℃左右。幼苗叶鞘绿色,叶片浓绿色,叶缘紫红色,花药绿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3厘米,穗位高95厘米,成株叶片数17片。花丝粉红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红色,籽粒橙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1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瘤黑粉病和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68克/升,粗蛋白含量

8.40%,粗脂肪含量3.79%,粗淀粉含量75.42%,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7点次增产,9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9.8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6.0%。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1.9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6.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地块每亩适宜密度3000~3300株,高水肥地块每亩适宜密度3800~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地区四单19品种种植区域种植,注意防治玉米螟虫。

5.4四单19

四单19号是四平市农科所1984年以自选系444(黄早4改良系)作母本,Mo17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1992年黑龙江省、1993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准予推广。

审定情况:GS03002—1995,1992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3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6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产量

1990-1992年参加吉林省玉米杂交种联合区域试验,三年37点次平均公顷产量10350公斤,比对照四单8增产14.9%,居本熟期组第一位。1991~1992年参加吉林省玉米杂交种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674.0公斤,比对照四单8增产14.0%,居本熟期组第一位。

二、特征特性

生育日数:四单19号出苗至成熟124天,与四单8号相同,需10oC 以上积温2550℃。

四单19种子拱土力强,早发性好,易抓苗。株高265厘米,穗位高100厘米,穗长22厘米,每穗14~16行,白粒重40克以上,单穗粒重230克。后期籽粒灌浆快,籽粒商品品质好。

抗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抗倒伏。淀粉含量高达74.58%,比一般品种高3.0-5.0,属高淀粉品种。

三、适应区域

四单19号对肥水条件要求不严,生育期与四单8相同,在吉林省中西部、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等四单8、黄莫种植区均可种植。

四、栽培及种植要点

四单19号株型收敛,清种密度每公顷5~5.5万株。间种密度可适当加大。

制种产量每公顷3500公斤以上。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行比1:4或2:6。母本公顷保苗6.0万株为宜。

5.4吉单27,

品种认定编号:蒙认玉2007002号

申请单位: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审定情况:2002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吉审玉2002009;2005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黑审玉2005019。

品种来源:以四-287为母本、四-14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母本四-287是四平市农科院玉米所以[444×255(金03)]为基础材料,自交选育而成,父本四-144是四平市农科院玉米所以泰国杂交种(VMA724W)为基础材料,自交选育而成。

性状描述:

幼苗: 叶鞘紫色,叶色深绿。

植株:株高270cm 左右,穗位高95cm ,叶片数21,穗上叶6~7片。

雄穗:一级分枝8~10个,花药黄色。

雌穗:花丝绿色。

果穗:长锥型,穗长20cm 左右,穗粗5cm ,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8,秃尖0.6cm ,穗轴白色。

籽粒:半马齿型,黄色,百粒重40g ,出籽率88.0%。

品质:2004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 测定,粗蛋白8.46%,粗脂肪4.06%,粗淀粉75.23%,赖氨酸0.27%。

抗性:2001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种抗性鉴定,高抗丝黑穗病(0.93HR),高抗弯孢菌叶斑病(1HR),高抗玉米螟(2HR)。

试验情况:

2005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06.8kg/亩,比对照四单19增产4.2%。

平均生育期123天,比对照早1天。

栽培技术要点:

密度:亩保苗3500株左右。

适宜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兴安盟、赤峰市≥10℃活动积温2700℃以上的种植区种植。

5.5龙单13

品种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中心以“K10”为母本、“龙抗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单交种,原代号“黑单301”。1994年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产量表现 1991-199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174.8公斤,较对照品种“东农248”增产11.55%;199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777.1公斤,较对照品种“东农248”增产22.1%。

特征特性 生育期113天,需活动积温2300℃左右。幼苗拱土能力强,生长

健壮,株高250厘米,穗位高70厘米。果穗圆柱形,穗长24厘米,穗粗4.8厘米,粒行数14行,子粒半马齿型,百粒重40克左右。子粒含蛋白质10.81%,脂肪5.0%,淀粉72.23%,赖氨酸0.28。大斑病2级,丝黑穗病7.4%。

栽培要点 适宜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公顷保苗5.0万株左右,制种父母本可同期播种,父母本比例为1:4。

适应区域 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5.6绥玉7

品种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科所于1992年以“合344”为母本,以“8941”为父本杂交育成,原代号“绥307”。199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产量情况:1993-1994年所内及省内各适应区多点异地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92.4公斤,比对照东农248平均增产12.1%,1995-1996两年全省区域试验,11点次全部增产,平均公顷产量8590.0公斤,比对照龙单16号增产13.7%,1997年全省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932.3公斤,比对照合玉14增产17.4%,1998年审定推广。现已成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主栽品种。2004年推广面积达277.3万亩,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并已推广到省外。

品种特性:适应区生育日数108天,需活动积温2240-2300℃左右,幼苗生长健壮,发苗较快;秆强不倒伏,叶色绿色,株高210厘米,穗位高80厘米,花丝为紫色。果穗圆柱型,穗长24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数12-14行,籽粒黄色中齿型,百粒重38克左右。籽粒平均含蛋白质10.63%,粗脂肪3.90%,淀粉70.84%,赖氨酸0.24%。活秆成熟,后期脱水快,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较低。抗大斑病,接种鉴定为2级,抗丝黑穗病,接种发病率为7%,耐瘤黑粉及青枯病,耐旱性强,并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和高产、稳产特性。

栽培要点:该杂交种在一般肥力水平下,公顷保苗5.0-5.5万株为宜,基肥及种肥每公顷施用磷酸二铵200公斤,有条件可加施有机肥及锌、钾等肥;在拔节期追施尿素每公顷200公斤。幼苗生长健壮,发苗快,应及时加强田间管理,适时追肥,高产田应适当增加化肥投入。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及吉林省长白山沿脉地区种植。

5.7嫩单13

由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玉米育种室选育而成(审定编号:黑审玉2008033) 。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为11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80℃左右,株高260厘米、穗位90厘米,果穗长筒型、穗轴粉色、穗长26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4-16行、籽粒中硬型、橙红色,容重达790竞/升,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均佳。抗大斑病及丝黑穗病,适应性强、稳产性好。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980.0公斤,较对照品种海玉六号增产12.5%; 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46.1公斤. 较对照品种海玉六号增产9.8%。

栽培要点:该品种适宜在中等以上地块种植,5月上旬播种,密度5.5万株/公顷。

适应区域: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5.8克单10

品种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1997年杂交育成,2003年春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原代号克7310。

特征特性 属早熟玉米单交种,生育日数(出苗-成熟)108天,需活动积温2130℃左右。株高240cm 左右,穗位高75cm 左右,叶鞘紫色,花丝粉色,果穗长锥形,穗长21.5cm 左右,穗粗4.8cm 左右,穗行数12-18行,行粒数42粒,穗轴红色,粒型中齿,百粒重30g 左右;籽粒含粗蛋白10.9%,粗脂肪4.52%,粗淀粉70.07%,赖氨酸0.33%。抗病性好,活杆成熟,抗倒伏,果穗结实性好,一般单产8500kg/公顷。

栽培要点 适应区种植,一般5月上旬播种,5-6片叶时定苗,垄距一般65-70cm ,株距一般20-25cm ,一般保苗6.5万株/公顷,施二胺180kg/公顷,追施尿素220kg/公顷。

适应地区 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种植。

5.9德美亚1号

是黑龙江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从德国KWS 公司引进,2004年由黑龙江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产量情况:2002~200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640.86kg ,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7.83%,2003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129.044kg ,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6.8%。

特征特性:该组合为早熟玉米三交种,在适应区生长日数为105-110d ,需活动积温2100℃,与卡皮托尔同熟期。该组合叶色深绿,抗倒伏,株高270cm ,穗位100cm ,穗长18-20 cm ,穗行数14,行粒数38。两年平均籽粒含粗蛋白9.085%,粗脂肪4.67%,粗淀粉73.20%,赖氨酸0.2654%。品质好,籽粒橙黄色,百粒重30g ,容重780g/L,活杆成熟。

栽培要点:适宜种植密度7.5-8万株/公顷,喜肥水,适机械化作业。

适应区域:该组合适合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上限种植。


相关内容

  • [小猫种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 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 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

  •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 2.通过学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解决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 ...

  • 五上劳技教案
  •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情况分析: 1.班级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通过3.4年级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操作能力,了解了一些劳动知识,对这门课程教感兴趣.同时,他们能够认识到在劳动课上要注意安全第一.但动手能力较差,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几个别学生劳动态度不端正.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自觉 ...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找 秋 天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珍爱生命. 行为与习惯:(1)爱护花草树木与动物. (2)热爱大自然,培养审美情趣.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认识秋季的明显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观察.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探究. 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 ...

  •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
  • 乘加乘减 [教学目标] 1. 2. 3. 4. 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行有关的计算. 现算法多样化. 的乐趣. ...

  • 观察种子的结构
  • <观察种子的结构> 主讲人:王立芳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察种子的结构>. 首先,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好多生物知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实验中得来的.如果在生物教学不重视生物实验的教学,学生就不能获得一定的生物科学知识和相关的生物学技能,因此,要上好生物这 ...

  • 化学与资源.能源的利用
  • 案例: 本节课是<农村中学化学课与综合实践课的整合研究>课题开题会上的一节观摩课.渤海中学的张春生老师在设计<化学与资源.能源的利用>这节课时,在人教版下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课程资源把学生的直接体验和社会实践有机地整合起来落实到化 ...

  • 种子的结构
  • 前置性任务 一 我能记住下列名词术语 种子 果实 果皮 种皮 胚 胚芽 胚轴 / 胚根 子叶 孢子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二.通读课本,完成下列内容 (一).阅读课本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填写出实验步骤 (1) 观察菜豆的种子 ①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 . ②剥去种子最外 ...

  • 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 教学设计 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方差的概念和意义,学会方差的计算公式和具体应用 进一步了解方差的求法.用方差对实际问题做出判断 2.过程与方法 : 根据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方差的大小对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利 ...

  • 最后的玉米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一到六自然段,学习生字"季.胖.冷.如" 教学过程: 开课一: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出个谜语大家猜猜: "一个老头子,头上长胡子,拖下绿袍子,全身金珠子". 对,这个老头子就是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