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韩国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仅花12年

2010年09月30日01:02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亚光

网友评论(0)  0 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于2010年7月17日人民网)

现在全球低收入国家实际上是少数,高收入国家也是少数,绝大多数国家是在中等收入这个层次,国际上公认成功地实现了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跃升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和新加坡)。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现在,还处于徘徊、停滞不前阶段,没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亿元银行资金卷入萧山第一楼案 4亿债务黑洞难填

南京新楼盘3月内禁涨价

十二五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外汇局:下半年继续高压打击热钱

韩国泡菜危机推高中国白菜价

华裔富商掷50亿人民币收购利物浦

各地汽柴油批发价纷纷上涨

美国挑起全球汇率大战背后有玄机

日本和韩国是“东亚奇迹”的领跑者。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和韩国都花了大约12年时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漫长的工业革命进程对比,日韩两国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借鉴。

产业升级造就经济奇迹

我们无法想象在一个衬衫换飞机的贸易中,双方国家的人均GDP是相等的。从统计意义上说,高收入国家与中等收入国家的区别也正在这个地方。通过产业升级战略,改变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布局结构,使工人的单位劳动创造出更高的单位价值,这是实现人均GDP指标提升的最有效途径。

日本: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的适时转换与升级。上世纪50年代初期,纤维是日本最主要的出口产品,而到70年代、80年代,日本出口行业中机械行业占比大幅上涨,其中汽车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带动了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也因此大幅提高,机械电子类产品逐步成为日本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1980年开始,日本政府觉察到,依靠基础工业延续的经济奇迹不会再出现,产业结构应转向以最终消费产业为主。在政府推动下,以文化创意为发展方向的第三产业比重迅速提升。日本经历了“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的过程,通过成功的产业升级,进入了具备完全创新能力的“全球领导者”行列。

韩国:从保护战略产业到鼓励创新活动。韩国上世纪70年代的“汉江奇迹”主要也是依靠出口导向型经济,但此后韩国就开始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的阶段。韩国政府意识到由于对技术开发重视不够,面临产业竞争力下滑的问题。因此韩国政府将产业发展方向从制订扶持战略产业优惠政策,如免税、减免关税、外汇支持以及其它保护措施等,转向了创新活动,并废除了所有的个别产业法,将全部产业置于自由竞争的环境下,以激发它们内在的创新能力。在这一政策导向下,韩国将产业技术开发作为20世纪80年代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1986年制定“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计划”;同年出台科技发展15年规划,明确提出将技术开发的主体由政府逐步转到企业;制定颁布“提高产业技术五年计划”(1989-1993),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开发促进措施的实施。投资方向也从轻工业和成熟的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

日本和韩国之所以能够顺利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与国内社会的相对稳定和收入差距相对较小也有密切关系。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有效实施。日本在上个世纪60年代之前,贫富差距相当明显,基尼系数一度高达0.47。但随着“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收入差距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韩国:重视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韩国之所以能在向高收入国家转型过程中把总体收入差距维持在较低水平,重视农村地区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韩国政府逐渐开始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1971年政府启动了“新社区运动”(New Community Movement),1973年至1978年,大约一半的政府投资通过“新社区运动”分配到农村地区,集中于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以及成人教育等方面。这些政策显著增加了农户收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日韩两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启示

首先,产业结构能否顺利转型升级是影响人均GDP增长水平最直接的因素,由农业到轻工业,到重工业,再到高科技制造业和创意产业,日韩两国已经探索出了清晰的路径。

其次,社会收入分配可能是决定一国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决定因素。工业化程度越高,贫富差距越容易扩大,社会越不容易稳定。社会一旦陷入动荡,发展就无从谈起。日本和韩国在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转型期间,很好地控制了社会收入分配问题。通过缩小城乡差距和最低工资制度,使初始财富分配比较平均,国民在面对经济发展机遇时拥有大致均等的机会,社会因此相对稳定。

最后,政府在跨越过程中始终处于强势的引导地位。日韩两国的历次产业战略调整和转型,几乎都是由政府率先制订政策并加以推动。一方面依靠市场的自由竞争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又通过某些措施扶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未雨绸缪地引导经济向更高层次跃进。

2010年09月30日01:02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亚光

网友评论(0)  0 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于2010年7月17日人民网)

现在全球低收入国家实际上是少数,高收入国家也是少数,绝大多数国家是在中等收入这个层次,国际上公认成功地实现了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跃升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和新加坡)。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现在,还处于徘徊、停滞不前阶段,没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亿元银行资金卷入萧山第一楼案 4亿债务黑洞难填

南京新楼盘3月内禁涨价

十二五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外汇局:下半年继续高压打击热钱

韩国泡菜危机推高中国白菜价

华裔富商掷50亿人民币收购利物浦

各地汽柴油批发价纷纷上涨

美国挑起全球汇率大战背后有玄机

日本和韩国是“东亚奇迹”的领跑者。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和韩国都花了大约12年时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漫长的工业革命进程对比,日韩两国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借鉴。

产业升级造就经济奇迹

我们无法想象在一个衬衫换飞机的贸易中,双方国家的人均GDP是相等的。从统计意义上说,高收入国家与中等收入国家的区别也正在这个地方。通过产业升级战略,改变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布局结构,使工人的单位劳动创造出更高的单位价值,这是实现人均GDP指标提升的最有效途径。

日本: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的适时转换与升级。上世纪50年代初期,纤维是日本最主要的出口产品,而到70年代、80年代,日本出口行业中机械行业占比大幅上涨,其中汽车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带动了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也因此大幅提高,机械电子类产品逐步成为日本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1980年开始,日本政府觉察到,依靠基础工业延续的经济奇迹不会再出现,产业结构应转向以最终消费产业为主。在政府推动下,以文化创意为发展方向的第三产业比重迅速提升。日本经历了“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的过程,通过成功的产业升级,进入了具备完全创新能力的“全球领导者”行列。

韩国:从保护战略产业到鼓励创新活动。韩国上世纪70年代的“汉江奇迹”主要也是依靠出口导向型经济,但此后韩国就开始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的阶段。韩国政府意识到由于对技术开发重视不够,面临产业竞争力下滑的问题。因此韩国政府将产业发展方向从制订扶持战略产业优惠政策,如免税、减免关税、外汇支持以及其它保护措施等,转向了创新活动,并废除了所有的个别产业法,将全部产业置于自由竞争的环境下,以激发它们内在的创新能力。在这一政策导向下,韩国将产业技术开发作为20世纪80年代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1986年制定“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计划”;同年出台科技发展15年规划,明确提出将技术开发的主体由政府逐步转到企业;制定颁布“提高产业技术五年计划”(1989-1993),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开发促进措施的实施。投资方向也从轻工业和成熟的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

日本和韩国之所以能够顺利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与国内社会的相对稳定和收入差距相对较小也有密切关系。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有效实施。日本在上个世纪60年代之前,贫富差距相当明显,基尼系数一度高达0.47。但随着“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收入差距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韩国:重视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韩国之所以能在向高收入国家转型过程中把总体收入差距维持在较低水平,重视农村地区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韩国政府逐渐开始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1971年政府启动了“新社区运动”(New Community Movement),1973年至1978年,大约一半的政府投资通过“新社区运动”分配到农村地区,集中于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以及成人教育等方面。这些政策显著增加了农户收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日韩两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启示

首先,产业结构能否顺利转型升级是影响人均GDP增长水平最直接的因素,由农业到轻工业,到重工业,再到高科技制造业和创意产业,日韩两国已经探索出了清晰的路径。

其次,社会收入分配可能是决定一国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决定因素。工业化程度越高,贫富差距越容易扩大,社会越不容易稳定。社会一旦陷入动荡,发展就无从谈起。日本和韩国在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转型期间,很好地控制了社会收入分配问题。通过缩小城乡差距和最低工资制度,使初始财富分配比较平均,国民在面对经济发展机遇时拥有大致均等的机会,社会因此相对稳定。

最后,政府在跨越过程中始终处于强势的引导地位。日韩两国的历次产业战略调整和转型,几乎都是由政府率先制订政策并加以推动。一方面依靠市场的自由竞争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又通过某些措施扶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未雨绸缪地引导经济向更高层次跃进。


相关内容

  •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认识
  •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是我国发展与改革和稳定的长期战略方针,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行动纲领,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因此,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具有统领各项工作的地位。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财政政策的重 要组成部分,担当着实现国家进行筹集政府收入、调控经济结构、 ...

  • 20世纪的现实与高中[世界历史]课本(上)
  • 作者:黄安年 历史教学 1995年01期 教材研究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当代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发展之快,竞争之烈,规模之大,超过了有史以来的任何历史时期.在行将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坚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渴望看到一部具有深厚时代气息 ...

  • 高考病句训练题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汇编之病句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从今春开始,四川甘孜州自筹资金,在学前教育免费基础上,启动高中免费教育计划,进而形成15年免费教育构架,上万学生因此受益. B .包括光纤光缆行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自主创新,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一定要 ...

  • 创新发展理念 谋划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汇报的题目是<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近年来,我们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突出经济建设中心,紧扣"争先进位,富民强镇"目标,狠抓"第一要务",一手抓镇域经济总 ...

  • [泽平宏观]汇率的决定因素与2017年人民币展望--大类资产配置之十二
  • 文:方正宏观任泽平    联系人:甘源 熊义明博士为本文作出重要贡献 导读 本文旨在研究汇率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决定因素:经济增速换挡期的汇率表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机制:基于以上理论和国际经验分析基础上的人民币汇率展望. 摘要 选择外汇还是持有本币,取决于保值.支付和投机需求,因 ...

  • 十大班轮公司
  • 全球十大班轮公司 一 马士基 马士基集团创立于1904年,总部设在丹麦哥本哈根,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在航运.石油勘探和开采.物流.相关制造业等方面都具有雄厚实力的世界性大公司,在125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活动.作为集团的集装箱海运分支,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承运人,服务网络遍及六大洲.在2005年 ...

  • 用工业化城市化理念引领跨越发展
  • 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扩大我县经济总量,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根本性措施: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事关××未来发展的全局.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结合县情,不失时机地提出 ...

  • 竞争论读后感(1236093004)
  • 读迈克尔. 波特<竞争论>窥视中国 竞争论这部经典著作描述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篇讲述了竞争与战略的核心概念,着重于讨论与企业有关的竞争与战略,从单一产业层面,延伸到多种业务或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产业的结构与演变,以及企业从中获得并维系竞争优势,关键就在于竞争.竞争不仅源于市场的需求和企 ...

  • 国外热门行业
  • 国外热门行业 热门专业分析 据有关部门预测世纪地热门职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地来临与传统热门职业相比 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如果说第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移那么此后地第二 次现代化则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移.第二次现代化将贯穿世纪与我们息息相关 .当我们跨入世纪时可以发现知识化.网络化和国际化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