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

2004.5第26卷哲学社会科学版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法西斯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

仇海燕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江苏淮安223300)

  摘 要: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上半期世界范围内极端民族主义恶性膨胀和发展的结果;

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极端民族主义是理解形形色色法西斯主义思潮的关键;法西斯主义不可能真正超越阶级矛盾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但我们决不能简单地把法西斯主义与某个社会阶层或某种社会制度划等号。  关键词: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种族主义

  中图分类号:K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04)05-0641-05

  法西斯主义是一个流行全球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极其模糊不清的概念。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法西斯主义因所处的时代、国家和派别的不同而呈现出种种显著不同的特征。因此,我们分析和揭示法西斯主义的共同本质,决不能以对个别法西斯现象的认识代替对法西斯主义共有特征的研究,必须根据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论原理,综合抽象出其最基本的共性特征。鉴于法西斯主义概念主要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上半期,且意大利的法西斯党、德国的纳粹主义以及日本的军部法西斯专政通常被人们视为法西斯主义的三大源流和典型代表,本文拟主要就这一时期三国法西斯共有的极端民族主义特征做一些尝试性的分析,以求对法西斯主义本质有一个更接近于客观事实的结论。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人类在工业文明的主干道上已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浪潮,少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初步完成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联系显著增强。1857年后资本主义历次经济危机产生的世界性影响突出地表明,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已经初步显现,世界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然而,资本主义条件下国际联系的发展在客观上带来世界相互依存趋势的同时,也带来了规模更大、程度更为残酷而激烈的冲突和震荡。如列宁所述,“资本主义造成的联系表现为矛盾和对抗”[1]。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以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的激化,国际范围内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恶性发展,各民族国家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日趋频繁,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战争规模和激烈程度的空前提升,信奉“强权即真理”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弥漫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些似乎都充分证明了列宁同志的论断,说明了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条件下文明发展转折期的无序和失调。震撼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苏联的诞生,二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风起云涌,都发生在

人类历史自始就同时存在着相互推动、相互渗透的纵向和横向两种基本发展趋势。纵向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人类文明不断由低向高的演进;横向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人类活动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人们相互之间联系的日益增强。从本质上说,法西斯主义就是特定阶段人类历史发展两种基本趋势同时并进而相互作用的结果。到

收稿日期:2004-02-17

作者简介:仇海燕(1969-),女,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德国史研究。

JournalofHuaiyinTeachersCollege

SocialScienceVol.26

5,2004

相比,仍然相去甚远。华盛顿会议的结果使日本感到,它获得的只是“被损害了的胜利”,而战争中实力的迅速增长,使它更加坚信,唯有通过新一轮的武力较量,才能实现其既定的狂妄野心。德国的情形可谓最为严重:它以打破大国“包围”、争雄世界和夺取“阳光下的地盘”为目标,而战后却落得国家破败、声名狼藉的结局。经济凋敝,政局始终动荡不安,战胜国从外部施加的巨大压力使它几乎难以走上健康发展的正常轨道。此时,资产阶级的“和平”和“民主”是不可能有太多感召力的。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和

种族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极端民族沙文主义成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期西方民族主义的基本特征,而法西斯主义者所宣扬的“民族主义”实际上正是以这些基本特征为基础的。

英法美等国经济和金融实力相对强大,国外拥有较多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市场和投资场所都相对广阔,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制度相对成熟,且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获利者,在国际争夺战中相对倾向于维持现状,民族主义极端情绪在国内相对较弱,这就决定了它们在二三十年代实现自我调节、应付经济政治危机的能力相对较强,决定了它们可能避免选择法西斯化道路。德意日三国的情形与英法美等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大国,三国的经济和金融力量都相对弱小,海外缺乏英法美等国所拥有的广阔市场和投资场所,社会各阶层都对现存的国际格局和秩序心怀愤恨。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各国国内的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呈现出相对复杂的局面,除了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主流的资本家与工人两大主干阶级外,保守势力和众多小资产阶级群众的存在使政局始终摇摆漂泊,议会中几乎哪一个党都不能形成稳定多数。这种特殊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使得经济和政治危机一旦发生便呈“树欲静而风不止”之势,产生持续性的危害和影响,使危机成为酝酿国家法西斯化的温床。在社会运行失范、国内矛盾和危机难以克服之时,除了民族主义之外,各派政治力量几乎已经不再能形成其它相对一致的理想和目标。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正是在极端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宣传中执掌了各国政权,使极端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几乎成了象征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相对统一的一面旗帜。如德共领袖台尔曼所说,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浪潮”引起了“希特

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形成了所谓“战争与革命时代”。其中,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的恶性膨胀,战争和冲突发展的无限化趋势,可以说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国际联系转化为国际矛盾和冲突的突出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各国工人政党的背叛以及此后与政府的合作,被各国主流舆论视为当然,这一现象正典型地说明了那一时代的基本特征,说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毒素深深地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阶层。英国史学家戴维·汤姆森指出:在这些年中,欧洲社会的“性质最终仍然是民族主义的。这不仅是因为1919年的和平解决方案,按照比较注意民族主义的原则重新绘制了欧洲地图,而且也因为一些在经济困境、政治思想和社会冲突的破坏力面前,不能依靠民族社会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往往屈服于独裁”[2]。

资本主义世界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泛滥成灾,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国际性现象,造成了世界性的扩张狂澜和持续震荡,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特殊国际格局,以及一些国家的特殊国情和传统,又使普遍泛滥的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思潮急速地发生畸变。在那个崇尚以掠夺和奴役异族来发展、壮大自身的强权政治时代,法西斯主义泛滥和肆虐一时的德、意、日三国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大国,当它们崛起于争霸世界的舞台时,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在争夺霸权屈居下风的情形下,各国垄断资产阶级贪婪的扩张欲望与国内相对浓郁的保守主义势力的结合,推动了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急剧地向着极端和畸形的方向演进。三国都怀揣着极其狂妄的扩张主义野心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武力竞技场,却同样都以怨恨乃至极度的屈辱而告终。不仅武力争斗的胜负决定着由谁来控制和主宰整个世界,决定着谁将成为应受“惩罚”的战争“祸端”,而且战胜国之间也因实力大小不同在战后的分赃中获得迥然不同的结局。战后世界的安排几乎完全由英法美所支配。意大利为掠夺领土、称霸地中海和南欧加入战局,在战争中损失惨重,而战争期间协约国承诺的领土和利益却未能如数兑现,战后的意大利首相奥兰多以退出巴黎和会表示抗议,但无济于事。日本虽因远离欧洲战场未受损失,因夺取德国在亚太区域的殖民地和奴役中国而收获甚丰,但最后的结局与其既定的狂妄目标

2004.5第26卷哲学社会科学版

勒法西斯主义的迅速高涨”[3]。

因此,就其产生背景来看,法西斯主义实质上是特定历史阶段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特定历史阶段世界范围内极端民族主义恶性膨胀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国际联系的日益增强却造成了空前剧烈的矛盾和对抗,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所谓“战争和革命时代”,这是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登台的国际背景,同时也是法西斯主义能够成为国际性现象的基本动因。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面临着特殊的国际竞争压力,而社

会发展和社会结构相对滞后,自我调节的基本社会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这是法西斯主义泛滥并能够推动这些国家法西斯化的内在动因。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民族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是民族的,而体”[3];

“任何人民族的思想也就是民族社会主义”[3];只要准备以民族事业为己任,再没有高出民族福利之上的理想;任何人只要了解我国伟大的国歌《德意志高于一切》的意思是在自己的心目中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东西高于德国、德国人民和德国土地,这样的人就是社会主义者”[5]。在日本,军部法西斯竭力宣扬“总体战”和“国防国家”思想,其实质就是要在平时即建立起军部统制社会各个领域的总体战体制,要求国家和国民全部以军事备战为中心运转,为推行民族沙

文主义和侵略扩张主义政策服务。诚然,各种法西斯主义都对现状心怀不满,都提出过改造社会的革新方案,并且都程度不等地打出过“社会主义”的招牌。但是,法西斯主义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它们的革新方案连同其“社会主义”口号并不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最终都必然失败或成为愚弄民众的宣传工具。极端的民族利己主义和沙文主义既是形形色色法西斯主义始终奉行的基本宗旨,更是它们最终的唯一归宿。正如戈培尔所说,“在我们纲领中的社会主义只是一个捉鸟的笼子”[3]。

法西斯主义都推崇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把自然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视为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它们宣传这种世界观的目的,显然都是为推行其民族沙文主义和扩张主义政策及暴行提供理论依据。正是基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世界观,各派法西斯主义几乎都大肆宣扬“种族优越论”,强调本民族的优越性,强调本民族的统一和种族纯洁,颂扬对异族进行无情的歧视、排斥、掠夺和奴役,暴力和侵略战争被视为民族国家生命力的象征。法西斯主义都无一例外地把暴力和战争推崇为民族国家生存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唯一法则。希特勒声称:“人类在永恒的斗争中壮大,而在永恒的和平中它只会灭亡……强者必须统治弱者,……只有天生的弱种才会认为这是残酷的……凡是想生存的,必须奋斗,不想奋斗的,就不配生存在这个永恒斗争的世界里。即使残酷,却是客观事实!”[6]墨索里尼宣称,“法西斯主义不相信持久和平的可能性与有益性,拒绝掩饰着在牺牲面前放弃斗争和懦怯心理的和平主义”,他号召民众保持“罗马子孙的好战精神”,恢复意大利“古代的光辉业绩”

[7]

法西斯主义因国家而异,因派别而异,因人而异,实际上并没有太多贯穿始终并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主张。法西斯主义者多半都崇拜反理性思潮,强调激情,主张以激情代替理性。但是,如果因此而忽视对法西斯主义思潮的研究,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真正把握法西斯主义的特殊本质。正如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克尔所述,“除非人们承认法西斯主义领导人有一种不管多么违背常情都坚信不移信仰的事业,否则便无法理解纳粹和法西斯主义的政策。他们的神话,既是一种宣传的计谋,而且在他们看来,也是一种必定实现的更高的现实秩序的一部

分”[4]。实际上,法西斯主义就是这样一种非理性化思潮,它既非系统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却又存在着某些贯穿始终的共同理念或信念。如果对20世纪上半期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基本思想主张做出综合分析,我们似乎不难发现:在法西斯主义理论中,“民族”或“国家”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极端民族主义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形形色色法西斯主义的关键。

在意大利,墨索里尼在“向罗马进军”前不久说:“我们创造了我们的神话。神话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激情,民族就是我们的神话,我们其他一切都服从这个神话,这种崇高。”[4]在意大利法西斯看来,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就是国家,国家应该支配所有政治、经济和道德力量。在德意志,希特勒认为:民族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高目标”就是要“使群众组织成一个民族共同

日本法西斯把“生存主义”和“民族主义”归结

JournalofHuaiyinTeachersCollege

SocialScienceVol.26

5,2004

阶级性的。因此,作为民族主义极端化和畸形化发展的结果,法西斯主义也不可能如其所标榜的那样,真正超越阶级矛盾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总的来说,20世纪上半期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主义起初都是小资产阶级思想情绪的反映,后来都一度成为一些国家部分垄断资本家和极右势力手中的工具,但极端主义的“民族”和“国家”观念则是他们始终共同维护并不断强化的基本信念。

德意日法西斯组织起初都对社会现状极度不满,他们在纲领中都列入了许多“反资本”、反

社会现状和改变国际秩序的要求,在行动上都是现政权的反对者,都要以暴力手段夺取政权以改变现状,都被各国统治阶级视为异端,被列入打击和镇压行列。不论是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还是德国纳粹党,都经历了一个由小资产阶级政党转化为资产阶级政党的演变过程,在意大利,这种转折发生在1920年5月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德国,决定性的转折是在1925年2月希特勒重建纳粹党。日本也同样发生了德意法西斯所经历的这种变化,所不同的是日本法西斯势力起初内部相对分散,没有形成为全国性的、具有一定群众性基础的法西斯政党,而转变过程则表现为民间法西斯被军部法西斯所代替。在德意日法西斯完成这一转变后,它们都成了反和平、反民主的极端民族主义力量,各国垄断资本家和极端右翼势力都纷纷转而从经济和政治上给予支持。法西斯势力一旦掌握政权,对内都实行高压政策,疯狂扩军备战,对外则积极推行极端民族沙文主义的扩张政策。法西斯主义之所以能够完成上述转变,这是由小资产阶级的阶级特性所决定的。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代,小资产阶级本身就是一股保守和日趋没落的势力,他们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他们的革新方案连同其“社会主义”口号并不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身经济社会地位的极不稳定以及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它们在思想和情绪上的不稳定状态,在政治上往往迷信政治强权,表现为无原则地在不同的政治极端之间徘徊,这就使他们可能沦为部分垄断资本家和极右势力手中的工具。德意日法西斯与垄断资产阶级或极右势力的结合也表明,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都只能是统治阶级思想观念的反映,小资产阶级极端民族主义

为战争爆发的基本原因,鼓吹日本有“对外开战之积极权力”。

从法西斯主义运动的基本轨迹来看,法西斯分子一旦掌握政权,其政策最终都必然走向发动侵略战争,走向以极端手段维护和扩张极端利己主义的民族国家利益,奴役它国和异族,整个国内因此都成为支持对外征战和扩张的大后方。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执政的实践表明,暴力和战争是他们推行民族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实现对外扩张计划的基本手段,成了贯穿他们内外政策的一条主线。法西斯国家的内外国策都具有赤裸裸的暴力和恐怖特征,对内主要是实施高压独裁政策,对外则通过战争进行疯狂扩张,竭力奴役其它民族和国家。法西斯的内外政策是相互联结且有所侧重的,其基本着眼点始终都是推行极端的民族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政策,推动对外扩张,达到奴役异族的目的。法西斯主义都强调本民族的高度集中和统一,主张建立超越阶级对立和意识形态差异的高度集权国家。为此,他们都宣扬专制和独裁。在它们看来,把国家的权力都集中于“领袖”手中才能“最有效地表现和发挥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希特勒语)”[6]。从法西斯主义政权强调的集权政策的实际后果看,其国内政策在经济、政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都无不表现为高度的军事化,文化领域则始终充满了极端的民族沙文主义和专制独裁主义的叫嚣。这一切表明,法西斯主义的对内政策主要服务于极端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扩张主义政策需要。从法西斯主义的内外政策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有用即真理”的实用主义施政图:只要有益于极端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目标的实现,其它都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可以任意选择,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正如沃尔特·拉克尔在谈到希特勒时所说,“对于不属于他的信仰的核心问题,希特勒会进行搪塞,甚至每天都在改变立场,但他并没有改变他的根本信仰”[4]。

对法西斯主义思潮的分析表明,尽管不同流派的法西斯主义各有不同特征,但其核心是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极端民族主义,反理性、反和平、反民主是其基本的共性特征。

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民族主义本身是有

2004.5第26卷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不可能真正脱离特定时代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窠臼。

结合法西斯主义的民族主义特性和阶级性进行综合考察,我们才能客观认识法西斯主义的特殊本质。法西斯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阶级的观点对它做出分析。同时,我们也决不能以简单庸俗的阶级分析法代替对其特殊本性的分析,指出法西斯主义的阶级属性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简单地把法西斯主义与某些阶层或某种社会制度划等号。令人觉得有趣的是:过去,我们在一种“非此即彼”

的思维模式中,因为法西斯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定时代,与传统的资本主义有许多相通之处,且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把它定性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公开的恐怖独裁专政”,令人觉得似乎有垄断资本主义就必然产生法西斯主义;与此同时,又因为法西斯主义反对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且一些国家的法西斯主义组织还带有“社会主义”的标签,西方一些人往往把法西斯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并列,甚至把法西斯主义归入了社会主义的范畴。然而,客观事实却是:作为极端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必然遭到整个国际社会的反对,最终也必然祸及该民族自身,损害乃至危及包括该国统治阶级在内社会各阶层的基本利益,其最终失败的结局是必不可免的。无论代表资本主义发展主流的西方民主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对法西斯主义深恶痛绝。显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法西斯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极端民族主义的,它既不可能向社会主义靠拢,也不可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正常状态。马克思主义者强调民族主义必须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社会主义国家从其立国的基本思想来说,对法西斯主义必然是深恶痛绝的。同时,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也无法忽视一个基本的国际竞争规则:世界是“相互依存”的,“安全是不可分割的”。

要讨论法西斯主义的本质,我们不可能完全忽视对德意日法西斯影响下同时代或后来的法西斯现象的研究。但总的来说,不管战前掌握政权或未掌握政权的法西斯组织,还是战后残存或重新滋生的新法西斯主义,他们都在不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同程度上仿效了战前的德意日三国法西斯。这就是说,20世纪上半期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乃是法西斯主义现象的典型代表,至于那些同时代的其它法西斯或战后的新法西斯对其宗师的仿效是像抑或不像,这似乎并不能影响我们依据20世纪上半期德意日法西斯现象得出的基本结论。虽然法西斯主义恶性泛滥是20世纪上半期世界历史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是20世纪上半期极端民族主义浪潮恶性发展的结果,但新法西斯主义现象的存在却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迪:只要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世

界观为基础的极端民族主义仍然存在,导致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土壤便不会消失。20世纪法西斯主义发展的基本轨迹说明,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泛滥之时,往往就是法西斯主义势力抬头之际。虽然极端民族主义未必就是法西斯主义,但根除极端民族主义却是人类彻底结束法西斯主义灾难的必然要求。20世纪上半期出现的那种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以暴力和恐怖为特征的极端民族主义时代已经过去,法西斯主义广泛地恶性泛滥以至威胁、破坏整个世界和平的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极端民族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仍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公正、不合理的世界秩序以及一些国家内部矛盾的发展和变化,仍然可能继续滋生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远没有消除。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88.[2]C.L.莫瓦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卷[M].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5-26.

[3]朱庭光.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M].北京:华

夏出版社,1988.148;145-146;145;158.

[4]沃尔特·拉克尔.法西斯主义:过去、现在、未来[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34;32;39.

[5]朱庭光.法西斯新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107.

[6]朱庭光.法西斯体制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5.97;89.

[7]武克全.现代化扩展中的世界与中国[Z].北京:学林

出版社,1999.246-247.

(下转第680页)

JournalofHuaiyinTeachersCollege

SocialScienceVol.26

5,2004

YuanShansongandtheOriginationofChineseLandscapeEssay

BAOYuan-hang

(CollegeofLiterature,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89,China)

Abstract:YuanShansong'slandscapeessaysuchasYiduji,whosedescriptionislifelikeness,nolongercomparinglandscapewithmo-rality.Itisaself-consciousandfirenewtasteconsciousness.AmongtopographyauthorsinEasternJinDynasty,YuanShansongisthebestbecausehecontributestotheoriginationoflandscapeessayinChinaenormously.

Keywords:YuanShansong;Yiduji;landscapeessay;origination;tasteconsciousness

责任编辑:刘海宁

(上接第645页)

FascismandUltraNationalism

QIUHai-yan

(DepartmentofHistoryandSociology,HuaiyinTeachersCollege,Huaian,Jiangsu223300,China)

Abstract:Astheresultofultranationalism'sviciousexpansionanddevelopmentworldwidlyinthefirsthalfof20thcentury,fascismcan'tgobeyondtheclassstruggleintheideologicalfieldatall.Itcanneverbesimplyregardedasaphenomenonofcertainsocialclassorcertainsocialsystem.Ultranationalism,basedonsocialDarwinismandracialism,isthekeytounderstandingallformsoffascism.Keywords:Keywords:fascism;ultranationalism;socialDarwinism;racialism

责任编辑:刘海宁

2004.5第26卷哲学社会科学版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法西斯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

仇海燕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江苏淮安223300)

  摘 要: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上半期世界范围内极端民族主义恶性膨胀和发展的结果;

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极端民族主义是理解形形色色法西斯主义思潮的关键;法西斯主义不可能真正超越阶级矛盾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但我们决不能简单地把法西斯主义与某个社会阶层或某种社会制度划等号。  关键词: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种族主义

  中图分类号:K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04)05-0641-05

  法西斯主义是一个流行全球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极其模糊不清的概念。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法西斯主义因所处的时代、国家和派别的不同而呈现出种种显著不同的特征。因此,我们分析和揭示法西斯主义的共同本质,决不能以对个别法西斯现象的认识代替对法西斯主义共有特征的研究,必须根据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论原理,综合抽象出其最基本的共性特征。鉴于法西斯主义概念主要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上半期,且意大利的法西斯党、德国的纳粹主义以及日本的军部法西斯专政通常被人们视为法西斯主义的三大源流和典型代表,本文拟主要就这一时期三国法西斯共有的极端民族主义特征做一些尝试性的分析,以求对法西斯主义本质有一个更接近于客观事实的结论。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人类在工业文明的主干道上已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浪潮,少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初步完成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联系显著增强。1857年后资本主义历次经济危机产生的世界性影响突出地表明,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已经初步显现,世界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然而,资本主义条件下国际联系的发展在客观上带来世界相互依存趋势的同时,也带来了规模更大、程度更为残酷而激烈的冲突和震荡。如列宁所述,“资本主义造成的联系表现为矛盾和对抗”[1]。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以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的激化,国际范围内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恶性发展,各民族国家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日趋频繁,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战争规模和激烈程度的空前提升,信奉“强权即真理”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弥漫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些似乎都充分证明了列宁同志的论断,说明了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条件下文明发展转折期的无序和失调。震撼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苏联的诞生,二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风起云涌,都发生在

人类历史自始就同时存在着相互推动、相互渗透的纵向和横向两种基本发展趋势。纵向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人类文明不断由低向高的演进;横向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人类活动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人们相互之间联系的日益增强。从本质上说,法西斯主义就是特定阶段人类历史发展两种基本趋势同时并进而相互作用的结果。到

收稿日期:2004-02-17

作者简介:仇海燕(1969-),女,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德国史研究。

JournalofHuaiyinTeachersCollege

SocialScienceVol.26

5,2004

相比,仍然相去甚远。华盛顿会议的结果使日本感到,它获得的只是“被损害了的胜利”,而战争中实力的迅速增长,使它更加坚信,唯有通过新一轮的武力较量,才能实现其既定的狂妄野心。德国的情形可谓最为严重:它以打破大国“包围”、争雄世界和夺取“阳光下的地盘”为目标,而战后却落得国家破败、声名狼藉的结局。经济凋敝,政局始终动荡不安,战胜国从外部施加的巨大压力使它几乎难以走上健康发展的正常轨道。此时,资产阶级的“和平”和“民主”是不可能有太多感召力的。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和

种族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极端民族沙文主义成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期西方民族主义的基本特征,而法西斯主义者所宣扬的“民族主义”实际上正是以这些基本特征为基础的。

英法美等国经济和金融实力相对强大,国外拥有较多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市场和投资场所都相对广阔,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制度相对成熟,且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获利者,在国际争夺战中相对倾向于维持现状,民族主义极端情绪在国内相对较弱,这就决定了它们在二三十年代实现自我调节、应付经济政治危机的能力相对较强,决定了它们可能避免选择法西斯化道路。德意日三国的情形与英法美等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大国,三国的经济和金融力量都相对弱小,海外缺乏英法美等国所拥有的广阔市场和投资场所,社会各阶层都对现存的国际格局和秩序心怀愤恨。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各国国内的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呈现出相对复杂的局面,除了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主流的资本家与工人两大主干阶级外,保守势力和众多小资产阶级群众的存在使政局始终摇摆漂泊,议会中几乎哪一个党都不能形成稳定多数。这种特殊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使得经济和政治危机一旦发生便呈“树欲静而风不止”之势,产生持续性的危害和影响,使危机成为酝酿国家法西斯化的温床。在社会运行失范、国内矛盾和危机难以克服之时,除了民族主义之外,各派政治力量几乎已经不再能形成其它相对一致的理想和目标。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正是在极端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宣传中执掌了各国政权,使极端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几乎成了象征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相对统一的一面旗帜。如德共领袖台尔曼所说,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浪潮”引起了“希特

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形成了所谓“战争与革命时代”。其中,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的恶性膨胀,战争和冲突发展的无限化趋势,可以说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国际联系转化为国际矛盾和冲突的突出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各国工人政党的背叛以及此后与政府的合作,被各国主流舆论视为当然,这一现象正典型地说明了那一时代的基本特征,说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毒素深深地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阶层。英国史学家戴维·汤姆森指出:在这些年中,欧洲社会的“性质最终仍然是民族主义的。这不仅是因为1919年的和平解决方案,按照比较注意民族主义的原则重新绘制了欧洲地图,而且也因为一些在经济困境、政治思想和社会冲突的破坏力面前,不能依靠民族社会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往往屈服于独裁”[2]。

资本主义世界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泛滥成灾,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国际性现象,造成了世界性的扩张狂澜和持续震荡,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特殊国际格局,以及一些国家的特殊国情和传统,又使普遍泛滥的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思潮急速地发生畸变。在那个崇尚以掠夺和奴役异族来发展、壮大自身的强权政治时代,法西斯主义泛滥和肆虐一时的德、意、日三国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大国,当它们崛起于争霸世界的舞台时,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在争夺霸权屈居下风的情形下,各国垄断资产阶级贪婪的扩张欲望与国内相对浓郁的保守主义势力的结合,推动了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急剧地向着极端和畸形的方向演进。三国都怀揣着极其狂妄的扩张主义野心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武力竞技场,却同样都以怨恨乃至极度的屈辱而告终。不仅武力争斗的胜负决定着由谁来控制和主宰整个世界,决定着谁将成为应受“惩罚”的战争“祸端”,而且战胜国之间也因实力大小不同在战后的分赃中获得迥然不同的结局。战后世界的安排几乎完全由英法美所支配。意大利为掠夺领土、称霸地中海和南欧加入战局,在战争中损失惨重,而战争期间协约国承诺的领土和利益却未能如数兑现,战后的意大利首相奥兰多以退出巴黎和会表示抗议,但无济于事。日本虽因远离欧洲战场未受损失,因夺取德国在亚太区域的殖民地和奴役中国而收获甚丰,但最后的结局与其既定的狂妄目标

2004.5第26卷哲学社会科学版

勒法西斯主义的迅速高涨”[3]。

因此,就其产生背景来看,法西斯主义实质上是特定历史阶段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特定历史阶段世界范围内极端民族主义恶性膨胀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国际联系的日益增强却造成了空前剧烈的矛盾和对抗,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所谓“战争和革命时代”,这是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登台的国际背景,同时也是法西斯主义能够成为国际性现象的基本动因。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面临着特殊的国际竞争压力,而社

会发展和社会结构相对滞后,自我调节的基本社会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这是法西斯主义泛滥并能够推动这些国家法西斯化的内在动因。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民族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是民族的,而体”[3];

“任何人民族的思想也就是民族社会主义”[3];只要准备以民族事业为己任,再没有高出民族福利之上的理想;任何人只要了解我国伟大的国歌《德意志高于一切》的意思是在自己的心目中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东西高于德国、德国人民和德国土地,这样的人就是社会主义者”[5]。在日本,军部法西斯竭力宣扬“总体战”和“国防国家”思想,其实质就是要在平时即建立起军部统制社会各个领域的总体战体制,要求国家和国民全部以军事备战为中心运转,为推行民族沙

文主义和侵略扩张主义政策服务。诚然,各种法西斯主义都对现状心怀不满,都提出过改造社会的革新方案,并且都程度不等地打出过“社会主义”的招牌。但是,法西斯主义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它们的革新方案连同其“社会主义”口号并不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最终都必然失败或成为愚弄民众的宣传工具。极端的民族利己主义和沙文主义既是形形色色法西斯主义始终奉行的基本宗旨,更是它们最终的唯一归宿。正如戈培尔所说,“在我们纲领中的社会主义只是一个捉鸟的笼子”[3]。

法西斯主义都推崇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把自然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视为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它们宣传这种世界观的目的,显然都是为推行其民族沙文主义和扩张主义政策及暴行提供理论依据。正是基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世界观,各派法西斯主义几乎都大肆宣扬“种族优越论”,强调本民族的优越性,强调本民族的统一和种族纯洁,颂扬对异族进行无情的歧视、排斥、掠夺和奴役,暴力和侵略战争被视为民族国家生命力的象征。法西斯主义都无一例外地把暴力和战争推崇为民族国家生存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唯一法则。希特勒声称:“人类在永恒的斗争中壮大,而在永恒的和平中它只会灭亡……强者必须统治弱者,……只有天生的弱种才会认为这是残酷的……凡是想生存的,必须奋斗,不想奋斗的,就不配生存在这个永恒斗争的世界里。即使残酷,却是客观事实!”[6]墨索里尼宣称,“法西斯主义不相信持久和平的可能性与有益性,拒绝掩饰着在牺牲面前放弃斗争和懦怯心理的和平主义”,他号召民众保持“罗马子孙的好战精神”,恢复意大利“古代的光辉业绩”

[7]

法西斯主义因国家而异,因派别而异,因人而异,实际上并没有太多贯穿始终并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主张。法西斯主义者多半都崇拜反理性思潮,强调激情,主张以激情代替理性。但是,如果因此而忽视对法西斯主义思潮的研究,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真正把握法西斯主义的特殊本质。正如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克尔所述,“除非人们承认法西斯主义领导人有一种不管多么违背常情都坚信不移信仰的事业,否则便无法理解纳粹和法西斯主义的政策。他们的神话,既是一种宣传的计谋,而且在他们看来,也是一种必定实现的更高的现实秩序的一部

分”[4]。实际上,法西斯主义就是这样一种非理性化思潮,它既非系统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却又存在着某些贯穿始终的共同理念或信念。如果对20世纪上半期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基本思想主张做出综合分析,我们似乎不难发现:在法西斯主义理论中,“民族”或“国家”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极端民族主义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形形色色法西斯主义的关键。

在意大利,墨索里尼在“向罗马进军”前不久说:“我们创造了我们的神话。神话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激情,民族就是我们的神话,我们其他一切都服从这个神话,这种崇高。”[4]在意大利法西斯看来,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就是国家,国家应该支配所有政治、经济和道德力量。在德意志,希特勒认为:民族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高目标”就是要“使群众组织成一个民族共同

日本法西斯把“生存主义”和“民族主义”归结

JournalofHuaiyinTeachersCollege

SocialScienceVol.26

5,2004

阶级性的。因此,作为民族主义极端化和畸形化发展的结果,法西斯主义也不可能如其所标榜的那样,真正超越阶级矛盾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总的来说,20世纪上半期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主义起初都是小资产阶级思想情绪的反映,后来都一度成为一些国家部分垄断资本家和极右势力手中的工具,但极端主义的“民族”和“国家”观念则是他们始终共同维护并不断强化的基本信念。

德意日法西斯组织起初都对社会现状极度不满,他们在纲领中都列入了许多“反资本”、反

社会现状和改变国际秩序的要求,在行动上都是现政权的反对者,都要以暴力手段夺取政权以改变现状,都被各国统治阶级视为异端,被列入打击和镇压行列。不论是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还是德国纳粹党,都经历了一个由小资产阶级政党转化为资产阶级政党的演变过程,在意大利,这种转折发生在1920年5月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德国,决定性的转折是在1925年2月希特勒重建纳粹党。日本也同样发生了德意法西斯所经历的这种变化,所不同的是日本法西斯势力起初内部相对分散,没有形成为全国性的、具有一定群众性基础的法西斯政党,而转变过程则表现为民间法西斯被军部法西斯所代替。在德意日法西斯完成这一转变后,它们都成了反和平、反民主的极端民族主义力量,各国垄断资本家和极端右翼势力都纷纷转而从经济和政治上给予支持。法西斯势力一旦掌握政权,对内都实行高压政策,疯狂扩军备战,对外则积极推行极端民族沙文主义的扩张政策。法西斯主义之所以能够完成上述转变,这是由小资产阶级的阶级特性所决定的。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代,小资产阶级本身就是一股保守和日趋没落的势力,他们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他们的革新方案连同其“社会主义”口号并不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身经济社会地位的极不稳定以及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它们在思想和情绪上的不稳定状态,在政治上往往迷信政治强权,表现为无原则地在不同的政治极端之间徘徊,这就使他们可能沦为部分垄断资本家和极右势力手中的工具。德意日法西斯与垄断资产阶级或极右势力的结合也表明,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都只能是统治阶级思想观念的反映,小资产阶级极端民族主义

为战争爆发的基本原因,鼓吹日本有“对外开战之积极权力”。

从法西斯主义运动的基本轨迹来看,法西斯分子一旦掌握政权,其政策最终都必然走向发动侵略战争,走向以极端手段维护和扩张极端利己主义的民族国家利益,奴役它国和异族,整个国内因此都成为支持对外征战和扩张的大后方。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执政的实践表明,暴力和战争是他们推行民族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实现对外扩张计划的基本手段,成了贯穿他们内外政策的一条主线。法西斯国家的内外国策都具有赤裸裸的暴力和恐怖特征,对内主要是实施高压独裁政策,对外则通过战争进行疯狂扩张,竭力奴役其它民族和国家。法西斯的内外政策是相互联结且有所侧重的,其基本着眼点始终都是推行极端的民族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政策,推动对外扩张,达到奴役异族的目的。法西斯主义都强调本民族的高度集中和统一,主张建立超越阶级对立和意识形态差异的高度集权国家。为此,他们都宣扬专制和独裁。在它们看来,把国家的权力都集中于“领袖”手中才能“最有效地表现和发挥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希特勒语)”[6]。从法西斯主义政权强调的集权政策的实际后果看,其国内政策在经济、政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都无不表现为高度的军事化,文化领域则始终充满了极端的民族沙文主义和专制独裁主义的叫嚣。这一切表明,法西斯主义的对内政策主要服务于极端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扩张主义政策需要。从法西斯主义的内外政策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有用即真理”的实用主义施政图:只要有益于极端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目标的实现,其它都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可以任意选择,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正如沃尔特·拉克尔在谈到希特勒时所说,“对于不属于他的信仰的核心问题,希特勒会进行搪塞,甚至每天都在改变立场,但他并没有改变他的根本信仰”[4]。

对法西斯主义思潮的分析表明,尽管不同流派的法西斯主义各有不同特征,但其核心是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极端民族主义,反理性、反和平、反民主是其基本的共性特征。

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民族主义本身是有

2004.5第26卷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不可能真正脱离特定时代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窠臼。

结合法西斯主义的民族主义特性和阶级性进行综合考察,我们才能客观认识法西斯主义的特殊本质。法西斯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阶级的观点对它做出分析。同时,我们也决不能以简单庸俗的阶级分析法代替对其特殊本性的分析,指出法西斯主义的阶级属性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简单地把法西斯主义与某些阶层或某种社会制度划等号。令人觉得有趣的是:过去,我们在一种“非此即彼”

的思维模式中,因为法西斯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定时代,与传统的资本主义有许多相通之处,且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把它定性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公开的恐怖独裁专政”,令人觉得似乎有垄断资本主义就必然产生法西斯主义;与此同时,又因为法西斯主义反对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且一些国家的法西斯主义组织还带有“社会主义”的标签,西方一些人往往把法西斯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并列,甚至把法西斯主义归入了社会主义的范畴。然而,客观事实却是:作为极端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必然遭到整个国际社会的反对,最终也必然祸及该民族自身,损害乃至危及包括该国统治阶级在内社会各阶层的基本利益,其最终失败的结局是必不可免的。无论代表资本主义发展主流的西方民主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对法西斯主义深恶痛绝。显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法西斯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极端民族主义的,它既不可能向社会主义靠拢,也不可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正常状态。马克思主义者强调民族主义必须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社会主义国家从其立国的基本思想来说,对法西斯主义必然是深恶痛绝的。同时,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也无法忽视一个基本的国际竞争规则:世界是“相互依存”的,“安全是不可分割的”。

要讨论法西斯主义的本质,我们不可能完全忽视对德意日法西斯影响下同时代或后来的法西斯现象的研究。但总的来说,不管战前掌握政权或未掌握政权的法西斯组织,还是战后残存或重新滋生的新法西斯主义,他们都在不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同程度上仿效了战前的德意日三国法西斯。这就是说,20世纪上半期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乃是法西斯主义现象的典型代表,至于那些同时代的其它法西斯或战后的新法西斯对其宗师的仿效是像抑或不像,这似乎并不能影响我们依据20世纪上半期德意日法西斯现象得出的基本结论。虽然法西斯主义恶性泛滥是20世纪上半期世界历史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是20世纪上半期极端民族主义浪潮恶性发展的结果,但新法西斯主义现象的存在却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迪:只要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世

界观为基础的极端民族主义仍然存在,导致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土壤便不会消失。20世纪法西斯主义发展的基本轨迹说明,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泛滥之时,往往就是法西斯主义势力抬头之际。虽然极端民族主义未必就是法西斯主义,但根除极端民族主义却是人类彻底结束法西斯主义灾难的必然要求。20世纪上半期出现的那种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以暴力和恐怖为特征的极端民族主义时代已经过去,法西斯主义广泛地恶性泛滥以至威胁、破坏整个世界和平的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极端民族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仍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公正、不合理的世界秩序以及一些国家内部矛盾的发展和变化,仍然可能继续滋生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远没有消除。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88.[2]C.L.莫瓦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卷[M].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5-26.

[3]朱庭光.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M].北京:华

夏出版社,1988.148;145-146;145;158.

[4]沃尔特·拉克尔.法西斯主义:过去、现在、未来[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34;32;39.

[5]朱庭光.法西斯新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107.

[6]朱庭光.法西斯体制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5.97;89.

[7]武克全.现代化扩展中的世界与中国[Z].北京:学林

出版社,1999.246-247.

(下转第680页)

JournalofHuaiyinTeachersCollege

SocialScienceVol.26

5,2004

YuanShansongandtheOriginationofChineseLandscapeEssay

BAOYuan-hang

(CollegeofLiterature,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89,China)

Abstract:YuanShansong'slandscapeessaysuchasYiduji,whosedescriptionislifelikeness,nolongercomparinglandscapewithmo-rality.Itisaself-consciousandfirenewtasteconsciousness.AmongtopographyauthorsinEasternJinDynasty,YuanShansongisthebestbecausehecontributestotheoriginationoflandscapeessayinChinaenormously.

Keywords:YuanShansong;Yiduji;landscapeessay;origination;tasteconsciousness

责任编辑:刘海宁

(上接第645页)

FascismandUltraNationalism

QIUHai-yan

(DepartmentofHistoryandSociology,HuaiyinTeachersCollege,Huaian,Jiangsu223300,China)

Abstract:Astheresultofultranationalism'sviciousexpansionanddevelopmentworldwidlyinthefirsthalfof20thcentury,fascismcan'tgobeyondtheclassstruggleintheideologicalfieldatall.Itcanneverbesimplyregardedasaphenomenonofcertainsocialclassorcertainsocialsystem.Ultranationalism,basedonsocialDarwinismandracialism,isthekeytounderstandingallformsoffascism.Keywords:Keywords:fascism;ultranationalism;socialDarwinism;racialism

责任编辑:刘海宁


相关内容

  • 宗教极端主义
  • 宗教极端主义是政治学概念,是一种打着宗教旗号出现的一种极端主义思潮,其目的是要恢复神权统治,建立政教合一国家.冷战结束以来,宗教极端主义思潮空前活跃. 进入 21 世纪后又与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结合,给国际秩序和地区稳定带来巨大安全威胁. 宗教极端主义具有极端性.欺骗性.政治性和暴力性等基本特征, ...

  • 反宗教极端主义演讲稿
  • 反宗教极端主义演讲稿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是中国历史规律的体现.中国在亚洲东部,北部是广垠无际的沙漠戈壁,西部西南大山连绵,东部东南是大海,四周的这种自然屏障加上内部完整的地理体系,使中国自成一个地理单元.这一空间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家园,而且这片热土之中黄河.长江流域很早开发,形成发达 ...

  • 浅谈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极端主义 --以湖南某地区农技推广为例 摘要: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由于地少人多等历史原因,和新时期下面对国内复杂的环境.我农业大国的身份将受到,来自国内农产品市场缺口的严峻考验.所以加大农业推广的力度和提高推广效率势在必行.而在当前的农技推广中 ...

  • 去极端化心得体会
  • 去极端化心得体会 范文一 惊闻7月28日凌晨,新疆莎车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计划周密,性质恶劣的严重恐怖袭击事件,暴力恐怖分子残忍杀害无辜群众,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安定,他们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罪行令人发指,他们是各族人民群众共同的敌人,我们为受伤死难的同胞痛心,为暴恐分子犯下 ...

  • 道德底线和极端个人主义
  • 道德底线和极端个人主义 中华民族的道德标准是不是有一个底线,这我不清楚,但是,几千年来的道德观一直都在受到挑战,是不是道德标准已经到达了它的底线,它已经快要坚持不住了,会有崩溃的可能. 在我们评论别人的道德观时候,都会把自己对传统道德的遵守程度说的天衣无缝,好像只有他才是传统道德的卫道士,稍微对这种 ...

  • 恐怖主义与宗教问题
  • [内容提要] 自9·l1事件以后,"宗教恐怖主义 ."伊斯兰恐怖主义"等似是而非的 说法颇为流行.但从历史上看,恐怖主义与宗教并无任何必然联系.当代国际恐怖主义 中,带有宗教色彩或打着宗教旗号的,可分为三类:与民族分离主义相结合的.以宗教极端 主义为主的和膜拜团体的恐怖 ...

  • 赵丰:谨防极端思潮撕裂中国
  • 左.右两种极端思潮,事实上已经演变成了对中国有序发展的搅局,这两种极端思潮对于实现中国的强国梦来说,并非是福,而是祸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到底有多少种,众说纷纭,甚至有学者列举十几种.但有一种思潮值得我们关注,即极端社会思潮.这类以非理性为特征的社会思潮虽然不占主流,但是确实具有一定的煽动能力和社会危害 ...

  • 奥巴马就伊斯兰教和恐怖主义联系发表"坦率"言论
  • 美媒称,美国总统奥巴马18日表示,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有责任消除一种误解,即"伊斯兰国"组织之类的恐怖组织是他们的代言人.这是到目前为止奥巴马就伊斯兰教和恐怖主义之间的联系发表的最坦率的言论. 据美联社2月18日报道,数周来,白宫一直对巴黎等西方国家城市发生的致命恐怖袭击事件 ...

  • 2015年关于去极端化演讲稿
  • 篇一: 记得有一句维吾尔族谚语是这样说的,如果潜水的人惧怕鳄鱼,他就取不到价值昂贵的珍珠.当前,新疆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天山南北正在发生着令人振奋的新的历史性变化,新疆呈现出经济大跨越.民生大改善.城乡大变样.民族大团结的全新气象.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仍然面临着复杂.艰巨的反分裂斗争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