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

1.拥毳衣炉火( )________

2.雾凇沆砀( )________

二、填空

《湖心亭看雪》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宗子,又字石公,号________,________时人。作品有《 》、《 》。

三、用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

(一)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翻译句子: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

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请有原文处填上舟子所说的话,并说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二)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1.为下列横线字注音。

突兀( ) 如颊( ) 目酣神醉( ) 丁酉( )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突兀层崖中( ) (2)山色如娥( )

(3)已不觉目酣神醉( ) (4)余游西湖始此( )

3.哪些语句写出了西湖全景?

4.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初时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1.cuì,鸟兽的细毛。2.hàng 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

二、陶庵梦忆;张岱;陶庵;明末清初;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三、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四、(一)1.(1)焉:哪里;更:还 (2)强:痛快;白:指酒杯 2.(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3.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 (二)1.wù jiá hān yǒu

2.(1)高耸的样子 (2)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 (3)喝足了酒 (4)从这一次开始 3.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4.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

1.拥毳衣炉火( )________

2.雾凇沆砀( )________

二、填空

《湖心亭看雪》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宗子,又字石公,号________,________时人。作品有《 》、《 》。

三、用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

(一)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翻译句子: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

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请有原文处填上舟子所说的话,并说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二)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1.为下列横线字注音。

突兀( ) 如颊( ) 目酣神醉( ) 丁酉( )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突兀层崖中( ) (2)山色如娥( )

(3)已不觉目酣神醉( ) (4)余游西湖始此( )

3.哪些语句写出了西湖全景?

4.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初时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1.cuì,鸟兽的细毛。2.hàng 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

二、陶庵梦忆;张岱;陶庵;明末清初;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三、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四、(一)1.(1)焉:哪里;更:还 (2)强:痛快;白:指酒杯 2.(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3.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 (二)1.wù jiá hān yǒu

2.(1)高耸的样子 (2)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 (3)喝足了酒 (4)从这一次开始 3.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4.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相关内容

  • 29.湖心亭看雪练习
  • 同步练习(1) 一.基础部分 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 矣________ (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 (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 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 ...

  • 初中语文教学课件大全
  • [名师风采]高考语文评价目标的形成与展望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不错过那股味道(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只是因为那本书(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美丽的插曲(附 ...

  • 湖心亭看雪练习答案37872505
  •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

  • 苏教版_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
  •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看拼音,写词语 piao dang bo lang dao ying liang shuang ( ) ( ) ( ) ( ) Shuang jiang huan rao hong qiang yu kuai ( ) (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

  • 29.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 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归纳重点字词. 2.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的意境. 3.学习了解"对面落笔""白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 : 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2.学习了解"对面落笔""白描& ...

  • [教案2]第29课[湖心亭看雪]
  •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德育目标 ...

  • 初中文言文词语解释练习
  • 七上 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 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 饭疏食饮水(<十二章>) .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虽有嘉肴>) .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 .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 尔辈 ...

  •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内容: 1.熟练掌握1--4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写法及意义. 2.熟练背诵及默写25.30课.课外古诗词.第21.22 ...

  • [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与答案
  • 在语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是将内容或者形式相近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我们有目的地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分析.比较.对照,从而在差异中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今天,语文网小编推荐的是<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与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