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练习答案37872505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解释加点字。

(1)是日更定( 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2)余挐一小船(撑(船) )           

(3)拥毳衣炉火(穿着)( 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

(4)雾凇( 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5)上下一白( 全白 ) (6)惟长堤一痕( 只有 )

(7)客此( 在此地客居 )  (8)及下船( 等到 )    

(9)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哪能 )( 还 )

(10)余强饮三大白(尽力)(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

(11)舟子(船夫) (12)更有痴似相公者(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

二、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面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

三、阅读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通过听觉来写,突出天气的严寒,也为下文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笔,突出游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表现了作者异俗傲世的高洁情怀和孤独寂寞之情;(2)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3、在文中画出直接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并说说这些写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写景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4、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简要分析。 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5、“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6、结尾的“痴”有何含义?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点明文章主旨,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7、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8、《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和所表达的感情不同,请简要分析。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手法,景人相映;

而《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

而《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四、填空:

1、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___和游湖人的__2、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1句。

3、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2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

《湖心亭看雪》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

沆砀(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

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字山阴人,明亡后不仕。②大雪三日,。③是日更正,,④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明思宗朱由检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怀念故国的深情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北京策划公司 http://www.carlbrother.com ffdvxxxdde20938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解释加点字。

(1)是日更定( 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2)余挐一小船(撑(船) )           

(3)拥毳衣炉火(穿着)( 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

(4)雾凇( 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5)上下一白( 全白 ) (6)惟长堤一痕( 只有 )

(7)客此( 在此地客居 )  (8)及下船( 等到 )    

(9)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哪能 )( 还 )

(10)余强饮三大白(尽力)(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

(11)舟子(船夫) (12)更有痴似相公者(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

二、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面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

三、阅读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通过听觉来写,突出天气的严寒,也为下文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笔,突出游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表现了作者异俗傲世的高洁情怀和孤独寂寞之情;(2)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3、在文中画出直接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并说说这些写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写景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4、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简要分析。 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5、“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6、结尾的“痴”有何含义?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点明文章主旨,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7、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8、《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和所表达的感情不同,请简要分析。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手法,景人相映;

而《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

而《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四、填空:

1、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___和游湖人的__2、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1句。

3、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2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

《湖心亭看雪》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

沆砀(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

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字山阴人,明亡后不仕。②大雪三日,。③是日更正,,④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明思宗朱由检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怀念故国的深情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北京策划公司 http://www.carlbrother.com ffdvxxxdde20938


相关内容

  • 29.湖心亭看雪练习
  • 同步练习(1) 一.基础部分 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 矣________ (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 (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 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 ...

  • [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与答案
  • 在语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是将内容或者形式相近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我们有目的地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分析.比较.对照,从而在差异中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今天,语文网小编推荐的是<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与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l ...

  •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 1.拥毳衣炉火( )________ 2.雾凇沆砀( )________ 二.填空 <湖心亭看雪>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宗子,又字石公,号________,________时人.作品有< & ...

  • 初中语文教学课件大全
  • [名师风采]高考语文评价目标的形成与展望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不错过那股味道(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只是因为那本书(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美丽的插曲(附 ...

  • 第五.六单元练习答案
  • 第五.六单元复习 1.<望岳>填空:. 荡胸生曾云, . ,一览众山小. 2.作者,,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3. 该诗通过描绘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 . 4.理解性默写: ①表达了作者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伟大抱负和昂扬向 ...

  • 西湖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西湖 ①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xiāng)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②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望去 极目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dié)叠.连绵起伏的山峦(luán),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 ...

  • 聊城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 聊城市二〇一五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考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 ...

  • [阅读空间]练习题
  • <阅读空间>阅读题检测 第一单元 1.. 叶圣陶<谈阅读>中介绍了 . . .三种读书方法. 说理的文章大概只需论理地读,叙事叙情的文章还要" ".就是在阅读时 要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文中还强调,阅读之后该是 . 2. 的<我们当年的语文课> ...

  •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要求. 1.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 让学生了解消息.通讯.抒情诗等文学体裁,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了解短语及短语的类型.继续积累生词,能够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对于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下定义等说明方法继续学习. 2.基本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