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孟浩然

10 孟浩然

鸟瞰课文

文章先从孟浩然的画像入手,由孟浩然的外貌特征“颀而长,峭而瘦”,联想到王士源、陶翰对孟浩然的介绍:“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精朗奇素”,写出了孟浩然的精神,自然地引出对这个人的评价,作者联系时代环境,论述孟浩然其人其诗的一致性,分析了孟浩然一生老于布衣的两个原因: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孟浩然热爱自己的家乡——襄阳,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乡,忠于自己的家乡。家乡的历史人物也深深地影响了孟浩然。接着分析孟浩然的诗歌特点,诗人是生活在“开元全盛日”,他没有避乱弃世的必要,只是为一个浪漫的理想而隐居,也就没有“巢由与伊皋”和“江湖与魏阙”的内心矛盾。感情纠葛既少,诗自然写得清淡。这一论述不仅揭示了孟浩然人诗风格一致的原因,也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分析人物的途径。最后写孟浩然诗的独特。他的诗歌是其精神世界的自然反映,诗如其人,人如其诗,高度评价孟浩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字词梳理

1.字音

2.词义

默契:①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②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魏阙:古代宫门两边巍然高出的台观,代指朝廷。

人杰地灵: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区。

俨然:①形容庄严;②形容齐整;③形容很像。

耆旧: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

名师指津

一、疑难妙句

1.总之,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再没有比孟浩然更具体的例证了。

剖析:总结上文,很自然地开启了对孟浩然及其诗歌的评论。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又说“这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的另一解释”,呼应第一部分,使文章浑然一体。

2.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巢由与伊皋,江湖与魏阙,永远矛盾着,冲突着,于是生活便永远不协调,而文艺也便永远不缺少题材。

剖析:这里的“巢由”“江湖”指隐居,“伊皋”“魏阙”指出仕,形象地揭示读书人在隐居和出仕之间徘徊。

3. 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在许多旁人,诗是人的精华,在孟浩然,诗纵非人的糟粕,也是人的剩余。在最后这首诗里,孟浩然几曾做过诗?他只是谈话而已。甚至要紧的还不是那些话,而是谈话人的那副“风神散朗”的姿态。

剖析:“孟浩然的诗”是指孟浩然的诗句,而“诗的孟浩然”是指孟浩然这个人,一个“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观看潭鱼,观看猿猴在树间

戏嬉,悠闲自得地过隐居生活的飘逸的人。他的生活本身就如诗一般美,这一个人就如他的诗一般淡雅、清新。

二、重点语段

“张祜曾有过‘襄阳属浩然’之句”至“了解了这一层,我们才可以认识孟浩然的人、孟浩然的诗”。

剖析:孟浩然隐士性格的形成与襄阳有很大的关系。襄阳的历史风流人物对孟浩然的思想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而寂寥的鹿门山的家园又使隐居成为事实。

三、主旨浅探

文章从孟浩然生活的历史地理环境及诗人本身的思想、经历、诗作入手,论述了孟浩然其人其诗的一致性,明确地指出:“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

把握作者观点时,对这句话的理解至关重要:“他的诗是不多,量不多,质也不多。”

观点一认为:作者赞成“他的诗是不多,量不多,质也不多”这个观点,理由是:作者文中说:“论前者,质和量当然都不如杜甫,论后者,至少在量上不如王维。甚至‘不材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质量都不如刘长卿和十才子。”

观点二则认为:孟浩然的诗“量不多”,这是确凿无疑的,有杜甫的诗为证,“吾怜孟浩然……赋诗虽不多,往往凌鲍谢”。但是,说孟浩然的诗“质”不多,作者是不同意这一观点的。作者最为欣赏的是孟浩然将诗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等。这才是真正的孟浩然的诗的风格。除了孟浩然,古今并没有第二个诗人达到过这境界。作者给予孟浩然的诗以崇高的评价。这不能说孟浩然的诗“质”不多。

10 孟浩然

鸟瞰课文

文章先从孟浩然的画像入手,由孟浩然的外貌特征“颀而长,峭而瘦”,联想到王士源、陶翰对孟浩然的介绍:“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精朗奇素”,写出了孟浩然的精神,自然地引出对这个人的评价,作者联系时代环境,论述孟浩然其人其诗的一致性,分析了孟浩然一生老于布衣的两个原因: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孟浩然热爱自己的家乡——襄阳,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乡,忠于自己的家乡。家乡的历史人物也深深地影响了孟浩然。接着分析孟浩然的诗歌特点,诗人是生活在“开元全盛日”,他没有避乱弃世的必要,只是为一个浪漫的理想而隐居,也就没有“巢由与伊皋”和“江湖与魏阙”的内心矛盾。感情纠葛既少,诗自然写得清淡。这一论述不仅揭示了孟浩然人诗风格一致的原因,也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分析人物的途径。最后写孟浩然诗的独特。他的诗歌是其精神世界的自然反映,诗如其人,人如其诗,高度评价孟浩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字词梳理

1.字音

2.词义

默契:①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②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魏阙:古代宫门两边巍然高出的台观,代指朝廷。

人杰地灵: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区。

俨然:①形容庄严;②形容齐整;③形容很像。

耆旧: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

名师指津

一、疑难妙句

1.总之,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再没有比孟浩然更具体的例证了。

剖析:总结上文,很自然地开启了对孟浩然及其诗歌的评论。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又说“这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的另一解释”,呼应第一部分,使文章浑然一体。

2.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巢由与伊皋,江湖与魏阙,永远矛盾着,冲突着,于是生活便永远不协调,而文艺也便永远不缺少题材。

剖析:这里的“巢由”“江湖”指隐居,“伊皋”“魏阙”指出仕,形象地揭示读书人在隐居和出仕之间徘徊。

3. 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在许多旁人,诗是人的精华,在孟浩然,诗纵非人的糟粕,也是人的剩余。在最后这首诗里,孟浩然几曾做过诗?他只是谈话而已。甚至要紧的还不是那些话,而是谈话人的那副“风神散朗”的姿态。

剖析:“孟浩然的诗”是指孟浩然的诗句,而“诗的孟浩然”是指孟浩然这个人,一个“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观看潭鱼,观看猿猴在树间

戏嬉,悠闲自得地过隐居生活的飘逸的人。他的生活本身就如诗一般美,这一个人就如他的诗一般淡雅、清新。

二、重点语段

“张祜曾有过‘襄阳属浩然’之句”至“了解了这一层,我们才可以认识孟浩然的人、孟浩然的诗”。

剖析:孟浩然隐士性格的形成与襄阳有很大的关系。襄阳的历史风流人物对孟浩然的思想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而寂寥的鹿门山的家园又使隐居成为事实。

三、主旨浅探

文章从孟浩然生活的历史地理环境及诗人本身的思想、经历、诗作入手,论述了孟浩然其人其诗的一致性,明确地指出:“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

把握作者观点时,对这句话的理解至关重要:“他的诗是不多,量不多,质也不多。”

观点一认为:作者赞成“他的诗是不多,量不多,质也不多”这个观点,理由是:作者文中说:“论前者,质和量当然都不如杜甫,论后者,至少在量上不如王维。甚至‘不材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质量都不如刘长卿和十才子。”

观点二则认为:孟浩然的诗“量不多”,这是确凿无疑的,有杜甫的诗为证,“吾怜孟浩然……赋诗虽不多,往往凌鲍谢”。但是,说孟浩然的诗“质”不多,作者是不同意这一观点的。作者最为欣赏的是孟浩然将诗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等。这才是真正的孟浩然的诗的风格。除了孟浩然,古今并没有第二个诗人达到过这境界。作者给予孟浩然的诗以崇高的评价。这不能说孟浩然的诗“质”不多。


相关内容

  • 孟浩然和李白之间有什么故事
  • 孟浩然生平,唐朝有名的诗人,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生于689年,死于740年,他这一生在艺术的成就高过他在仕途上的成就,因为他一生都不曾入仕,没有获得过一官半职,但是却和 孟浩然生平 孟浩然,唐朝有名的诗人,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生于689年,死于740年,他这一生在艺术的成就高过他在仕 ...

  • 孟浩然的山水游历及其诗作
  • 第29卷第l期集宁师专学报V01.29,No.12007年03月JournalofJiningTeachersCollegeMar.2007 孟浩然的山水游历及其诗作 高建新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摘要:孟浩然偏爱舟行,一生多次出游,"为多山水乐, ...

  • 自己的教案10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段进行引 ...

  • 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首古诗.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让学生学着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 ...

  • 孟浩然资料
  •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 陈贻惞先生在<孟浩然诗选后记>中说:"继陶之后,大力写作田园.隐逸题材,并将之与谢灵运所开创.谢眺所发展的山水.行旅题材结合起来,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风气之先的,当首推孟浩然."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 ...

  • "面试"毁了孟浩然
  • 孟浩然,40岁出头,长期失业在家,以写诗自娱.人到中年,埋藏心底多年的理想与抱负愈发强烈,终于下定决心赴京赶考,求取功名. 作为诗人,孟浩然早已声名在外,年轻的李白对他推崇备至,并大胆而露骨地宣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朝中重臣王维更与他情同手足.而面对科举,孟浩然却很不幸地落榜了,和杜甫一样,他 ...

  • 25黄鹤楼送别课堂实录[1]
  • 25 黄鹤楼送别(课堂实录) 五年级上册 高岚 媒体出示〉黄鹤楼图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黄鹤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师:你能读好这两个词吗? 生:读词. 师:好的,读出了黄鹤楼的高大,雄伟.谁能看着课题说说课文写 ...

  • 唐玄宗谜考孟浩然
  • 终于登上了神秘的谜之岛,贝卡一行首先来到了气势磅礴的历史长廊,据说只要通过时光机进入这里,便能看到诸多古人的谜语故事,这些谜思是集多人之智慧精华,如果能到其中一览,肯定可以获益匪浅,为以后的探险之路增加更多有用的经验.贝卡率先跨进了时光机,时光机开始运转-- 唐朝开元年间的某年夏天,大诗人王维的办公 ...

  • 施蜇存 唐诗百话16-17 孟浩然:五言律诗三首
  • 施蜇存 唐诗百话 16.孟浩然:五言律诗三首 临洞庭赠张丞相 八月潮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岁暮归南山 北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