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棚土壤现状及改良措施方案

蔬菜大棚由于种植经济效益高,可以反季节栽培,近年来在蔬菜种植区面积大量发展,对我国的蔬菜供应及出口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几年过后,温室和大棚种植总会出现僵苗、死苗、叶片焦枯、落花落果、果实畸形等症状,土面则表现泛白似盐霜,土面泛红,土面泛绿,土壤板结坚硬,通透性差,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棚室的环境相对封闭,土地利用率高,肥料用量大,长期没有雨水淋洗土壤,使得肥料不能随雨水淋溶到土壤深层,而残留在耕作层;同时棚室内温度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又会使土壤深层的盐分上升到表层。这个缓慢变化的过程,科学上称它为土壤酸化和盐渍化趋势。土壤酸化和盐渍化,使棚室作物的出苗不齐,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据有关资料称:山东省每年因盐渍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20亿元。 我们知道,大多数蔬菜,适宜在PH 值5.5到7.5的土壤中生长,土壤含盐量在0.1%以下较为适宜。如果PH 值小于5.5,棚室中的土壤就开始酸化了。

例如江苏南部的蔬菜大棚,棚内土壤PH 值常常在5.5以下,部分大棚菜田土壤PH 值低至4.32,已极度酸化。

上海地区大棚蔬菜土壤的盐分高达0.49-0.93%,更甚者大棚芦笋的土壤含盐量则达2.21%,芦笋不长,整株死亡。

土壤酸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温室大棚作物产量高,导致土壤中某些中微量元素消耗过度,例如钙和镁

第二,大量没有腐熟的畜禽粪等酸性肥料的施用,产生有机酸,残留在土壤耕作层。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导致土壤酸化

第三,棚室复种指数高,化肥用量大,导致土壤酸化问题加重

我们再来看看目前蔬菜大棚种植农民常用的施肥措施:每亩大棚中用鸡粪10一15立方米,优质复合肥100一200公斤。再加上结果期每月2次的追肥,全年化学肥料的用量惊人。以一年两茬的西红柿为例,一年亩产

8000-10000公斤西红柿,需纯氮30.8-38.6公斤、五氧化二磷9.2-11.6公斤、氧化钾35.6-44.4公斤。这些养分,仅靠基肥就可满足其需要,十数次高达数百公斤的化学冲施肥其肥料利用率低,一大部分都留在了土壤中,造成土壤盐渍化。

盐渍化的原因是:棚室内土壤较少受到自然降雨的影响,土壤中的盐分不能随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层中去,而是残留在土壤耕作层。第二个原因是,棚室栽培,浇水次数频繁,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形成板结层。大孔隙减少,通透性变差,盐分不能渗透到土壤深层,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土表及耕作层积累下来。第三是化学施肥量过大。无机盐残留于耕层土壤内,造成棚室土壤板结,加速了盐渍化

解决方法:使用复合微生物生物肥料

⑴活化土壤,培肥改土壤。 复合微生物肥料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有益菌群与土壤中放线菌等共生共殖,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土壤肥质,彻底改良土壤性质,能分解有机残体,形成土壤腐殖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可将植物不能吸收的物质转化为有效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

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逐年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最终实现免耕作业。我国有关科研单位试验表明:与化肥相比,EM 有益微生物肥料+猪粪使土壤中速效钾提高5%,速效磷提高31.2%,全氮提高15.5%,而且土壤越种越肥沃,有益小动物(蚯蚓等)倍增,渗水、保水、透气能力增强,促进团粒化。连用三、五年,土壤生态、物理、化学性能彻底改良后,可以实

现免耕种植。

⑵促进生长,增产增收。 复合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后,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迅速繁殖,会产生多种对作物有益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刺激或调控作物生长,使作物健壮,达到增产目的。增强植物的代谢功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化叶片保护膜,抵抗病原菌,促进种子发芽、根系发达、早开花、

多结实,成熟期提前10 天以上。

⑶抑制病害,增强抗病能力。 复合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后,放线菌能释放抗生素类物质,有利于消灭病原微生物。有益微生物在植物根系周围形成优势菌群,使病原微生物难以繁殖。复合生物菌可诱导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葡聚糖酶等参与植物对有害微生物的防御反应。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产生有益物质防治农作物各类病害。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作物生长健壮,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减轻并逐步消除土传病虫害和

连作障碍。

⑷提高品质,改善口感。 复合微生物肥料改善作物的营养供应,特别是增加了有机质、黄腐酸钾、氨基酸等有机营养,有利于作物糖分的积累,提高产品的含糖量,解决了偏施化肥所造成的“菜不香、果不甜”的难题。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可降低农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还原糖和维生素C 的含量。

经各地几年使用,一茬作物每亩只需用 EM 有益微生物肥料智根知地1.5-2 公斤,而增产幅度一般为:粮油作物增产10-20%以上(其中大豆可增产40%以上);叶菜类增产8-26% 以上(块根块茎类增产幅度更大);瓜果类保花保果率提高40%以上,且单果重、糖度和保鲜能力明显提高;花卉可提前半

月开花,花朵更多更艳,花期延长。

⑸降低污染,保护环境。 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产生一定的毒性。生长在受污染土壤的作物,除了造成生长障碍外,其产品还会对人类带来危害。消除土壤污染是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复合微生物肥料具有降解和转化土壤中有毒物质的能力。这种生物修复是土壤修复的

各种措施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6)改良土壤、固氮、解钾、解磷、促进根系生长、高效供给养份等多种功

能。

蔬菜大棚由于种植经济效益高,可以反季节栽培,近年来在蔬菜种植区面积大量发展,对我国的蔬菜供应及出口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几年过后,温室和大棚种植总会出现僵苗、死苗、叶片焦枯、落花落果、果实畸形等症状,土面则表现泛白似盐霜,土面泛红,土面泛绿,土壤板结坚硬,通透性差,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棚室的环境相对封闭,土地利用率高,肥料用量大,长期没有雨水淋洗土壤,使得肥料不能随雨水淋溶到土壤深层,而残留在耕作层;同时棚室内温度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又会使土壤深层的盐分上升到表层。这个缓慢变化的过程,科学上称它为土壤酸化和盐渍化趋势。土壤酸化和盐渍化,使棚室作物的出苗不齐,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据有关资料称:山东省每年因盐渍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20亿元。 我们知道,大多数蔬菜,适宜在PH 值5.5到7.5的土壤中生长,土壤含盐量在0.1%以下较为适宜。如果PH 值小于5.5,棚室中的土壤就开始酸化了。

例如江苏南部的蔬菜大棚,棚内土壤PH 值常常在5.5以下,部分大棚菜田土壤PH 值低至4.32,已极度酸化。

上海地区大棚蔬菜土壤的盐分高达0.49-0.93%,更甚者大棚芦笋的土壤含盐量则达2.21%,芦笋不长,整株死亡。

土壤酸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温室大棚作物产量高,导致土壤中某些中微量元素消耗过度,例如钙和镁

第二,大量没有腐熟的畜禽粪等酸性肥料的施用,产生有机酸,残留在土壤耕作层。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导致土壤酸化

第三,棚室复种指数高,化肥用量大,导致土壤酸化问题加重

我们再来看看目前蔬菜大棚种植农民常用的施肥措施:每亩大棚中用鸡粪10一15立方米,优质复合肥100一200公斤。再加上结果期每月2次的追肥,全年化学肥料的用量惊人。以一年两茬的西红柿为例,一年亩产

8000-10000公斤西红柿,需纯氮30.8-38.6公斤、五氧化二磷9.2-11.6公斤、氧化钾35.6-44.4公斤。这些养分,仅靠基肥就可满足其需要,十数次高达数百公斤的化学冲施肥其肥料利用率低,一大部分都留在了土壤中,造成土壤盐渍化。

盐渍化的原因是:棚室内土壤较少受到自然降雨的影响,土壤中的盐分不能随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层中去,而是残留在土壤耕作层。第二个原因是,棚室栽培,浇水次数频繁,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形成板结层。大孔隙减少,通透性变差,盐分不能渗透到土壤深层,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土表及耕作层积累下来。第三是化学施肥量过大。无机盐残留于耕层土壤内,造成棚室土壤板结,加速了盐渍化

解决方法:使用复合微生物生物肥料

⑴活化土壤,培肥改土壤。 复合微生物肥料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有益菌群与土壤中放线菌等共生共殖,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土壤肥质,彻底改良土壤性质,能分解有机残体,形成土壤腐殖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可将植物不能吸收的物质转化为有效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

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逐年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最终实现免耕作业。我国有关科研单位试验表明:与化肥相比,EM 有益微生物肥料+猪粪使土壤中速效钾提高5%,速效磷提高31.2%,全氮提高15.5%,而且土壤越种越肥沃,有益小动物(蚯蚓等)倍增,渗水、保水、透气能力增强,促进团粒化。连用三、五年,土壤生态、物理、化学性能彻底改良后,可以实

现免耕种植。

⑵促进生长,增产增收。 复合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后,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迅速繁殖,会产生多种对作物有益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刺激或调控作物生长,使作物健壮,达到增产目的。增强植物的代谢功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化叶片保护膜,抵抗病原菌,促进种子发芽、根系发达、早开花、

多结实,成熟期提前10 天以上。

⑶抑制病害,增强抗病能力。 复合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后,放线菌能释放抗生素类物质,有利于消灭病原微生物。有益微生物在植物根系周围形成优势菌群,使病原微生物难以繁殖。复合生物菌可诱导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葡聚糖酶等参与植物对有害微生物的防御反应。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产生有益物质防治农作物各类病害。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作物生长健壮,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减轻并逐步消除土传病虫害和

连作障碍。

⑷提高品质,改善口感。 复合微生物肥料改善作物的营养供应,特别是增加了有机质、黄腐酸钾、氨基酸等有机营养,有利于作物糖分的积累,提高产品的含糖量,解决了偏施化肥所造成的“菜不香、果不甜”的难题。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可降低农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还原糖和维生素C 的含量。

经各地几年使用,一茬作物每亩只需用 EM 有益微生物肥料智根知地1.5-2 公斤,而增产幅度一般为:粮油作物增产10-20%以上(其中大豆可增产40%以上);叶菜类增产8-26% 以上(块根块茎类增产幅度更大);瓜果类保花保果率提高40%以上,且单果重、糖度和保鲜能力明显提高;花卉可提前半

月开花,花朵更多更艳,花期延长。

⑸降低污染,保护环境。 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产生一定的毒性。生长在受污染土壤的作物,除了造成生长障碍外,其产品还会对人类带来危害。消除土壤污染是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复合微生物肥料具有降解和转化土壤中有毒物质的能力。这种生物修复是土壤修复的

各种措施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6)改良土壤、固氮、解钾、解磷、促进根系生长、高效供给养份等多种功

能。


相关内容

  •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_常婷婷
  • 江苏农业科学 2011年第39卷第4期 常婷婷, 张 洁, 吴鹏飞, 等.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J ].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39(4) :449-452. -449-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常婷婷 1, 2 , 张 洁 1, 2 , 吴鹏飞, 邬 刚 34 ...

  • 某镇综合开发项目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建设方案
  • 石台县丁香镇片区综合开发项目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建设方案 一.项目区基本概况 1.项目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石台县丁香镇属皖南丘陵区,位于石台县城西20公里处,全镇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3013户,总人口10358人,其中农村人口2681户9866人,非农业人口332户519人.至201 ...

  • 生物炭老化 原版
  • 生物炭老化对土壤Zn 钝化的影响研究 Research the Effect of biochar aging on soil Zn passivation Aging effect of biochar on soil zinc passivation 生物炭对土壤锌的钝化效果老化 Study o ...

  • 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调控
  • CHINESEHORTICULTUREABSTRACTS 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调控 吴国新姚方 蒯兴望 张 媛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河南洛阳471002) 摘要:研究介绍如何借助一些人为措施对不同的土壤环境进行调控,为园林植物生长提高适宜土壤环境的措施,包括高产肥沃土壤的培育.低产土壤的改 ...

  • 盐城大棚土壤快速盐碱化的原因及改良
  • 盐城大棚土壤快速盐碱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近年来盐城大棚种植面积发展很快,大棚蔬菜种植在农村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大棚的使用,大棚土壤盐碱化的问题迅速体现.大棚土壤盐碱化是大棚土壤盐化和碱化的总称.盐化主要指土壤含氯化物或硫酸盐增高,但pH值不一定很高.碱化是土壤指含碳酸盐或重磷酸盐增高,p ...

  • 设施栽培中环境的特点及其调控技术
  • 设施内土壤生态环境特点及调控 陈玉洲 西南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 摘要:设施栽培是在露地不适于作物生长的情况下,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人为地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来进行作物栽培的一种方式.了解设施内的环境特点,并掌握其人工调控方法,对促进设施园艺作物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具有重 ...

  • 环境监测实验方案设计
  • 杨凌地区农业设施土壤环境质量及作物现状监测 一.监测目的 1.监测杨凌东部地区大棚土壤肥力和污染情况. 2.监测杨凌东部地区大棚蔬菜中部分重金属和硝酸盐含量. 3.通过对大棚土壤和蔬菜的监测,对杨凌东部地区大棚土壤和蔬菜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并对生产中施肥现状提出建议,为生产实际服务. 二.环境现场调查 ...

  • 通恒公司有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书
  • 鹤壁市通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有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鹤壁市通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3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

  • 年产5万吨有机肥项目投资申请报告 定稿
  • ∙ ∙ ∙ ∙ ∙ 保密 精品项目咨询 年产5万吨有机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年产5万吨有机肥 承担单位:山东富硒帮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承担单位负责人及联系电话:唐永学 建设地点: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 编写时间:二零一零年十一月 编者:山东富硒帮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专家组 第一章 总 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