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信息时代,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给高校思想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故此在新时期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道德释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是同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它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解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

考察和研究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及时在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中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当代大学生们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 与亲朋好友相互交流沟通;了解国内外的最新新闻、科技动态;点评天下大事,关注祖国命运等等,极大地丰富了业余生活。但同时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比较严重,黑客的攻击、黄色信息的传播和西方文化的渗透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网上

金融诈骗,虚假广告,侵犯商业秘密和信息产权(版权),盗取国家机密,散布电子谣言,宣扬反动、迷信、色情、暴力等网络犯罪时有发生。

互联网对于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大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有的学生因为过分投入而染上“网络毒瘾”,上网精神亢奋,下网精神倦怠。长时间上网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因为吃不好,睡不好,导致身体素质严重下降。

根据一份网络调查发现,有18. 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1. 8%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也有人对大学生为什么会使用不文明语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在使用不文明用语时,都有着类似的心态,认为“只要不爽,就可以用,他也不知道我是谁;是他先攻击我的,为什么要忍受……”等。由这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网络言行是放纵的。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1)缓解压力,寄托感情。大学生从中学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面对与中学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学习又没有太大的压力,于是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互联网这一迅猛发展的新事物。首先,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让他们领略了学习生活之外的精彩,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习的压力。其次,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大学生上网不再受时间、地点、性别、国籍及年龄的约束和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网络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大学

生寄托感情的港湾,平时生活中的寂寞与空虚在这里得到宜泄。再次,在网络上的交流与沟通是以平等的身份自由进行的,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任何国家、个人都难以按其意志对网络实施监控。而现实生活中拥有较高道德水平的少数大学生,由于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在网络聊天中“放任自流”,道德行为的水准不断下降。因此,出现了不少与大学生身份不相符的网上行为和现象,从而反过来影响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形象。

(2)猎奇好胜,寻求刺激。目前,在高校的选修课程中,大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比较感兴趣,其中一部分在掌握了一定的电脑知识后,喜好自我表现,显露才能,因而在网络世界遨游的过程中充当网络“黑客”,他们冲击和破坏网络系统,恶意更改一些网页。另外,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使他们无所适从,只能通过网上发泄心中的苦闷。

(3)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滞后。网络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由一维向多维、由收敛型向发散型转变,变革了人们的价值观、信息观、时空观、实体观、并产生了新的认知模式。学校教育管理对比情况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面对网络的有效手段和办法。

(4)家庭管理的缺失。据了解,大学生宿舍中的电脑,真正用于学习的并不多,绝大多数电脑的主要用途是打网络游戏、聊夭、看网络电影等娱乐活动。家长为大学生购买电脑,以为孩子上网是为了学习或复习计算机课程,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与父母的愿望严重不一

致,这与缺少来自家长的必要约束不无关系。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1. 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

网络道德需要培养的主观因素就在于网络主体的自觉学习与自我修养,也就是说,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有意识的教育条件下,网络主体努力学习,按照网络道德原则与规范的要求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不断地提高道德境界的层次。当代大学生也只有通过实践、学习、思考,把握了自己的真实道德需要,明确了自己的道德权利、责任和义务,才能做一个真正的网络道德人。

2.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强化校园网络监管

3.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高校校园网是学生的“网络家园”,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等活动。可以建立一些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的专题网站,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开展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整合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形成网上合力和正面舆论强势,努力消除负面影响,积极扩大正面影响,始终使大学校园先进文化占据主流地位。

3.密切关注网上舆情,强化校园网络监管

高校校园网络正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网上舆情

和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很大。校长信箱、学生论坛、QQ群和学生网站都是反映学生网上舆情和舆论的重要窗口。必须密切关注这些窗口,及时了解和认真分析校园网上动态。严格监控管理,消除和减少网络中色情、暴力信息的污染和毒害,净化网络环境;对网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加强教育疏导,把握正确导向。同时综合运用网络监管的多种手段,首先,学校应当运用规章制度加强校园网络,根据国家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校内网站和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尤其是校园网上论坛的管理,对上网信息进行严格监控,及时消除一些错误、消极或反动的信息,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其次,学校应当通过技术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技术上对校园网络游戏进行必要而适当的限制,甚至可以考虑在一定时间段关闭校园网,还可以推广实行网络实名制,从源头上防堵道德失范行径。再次,学校要规范网络运作,加强对局域网,对免费个人主页链接的审查,并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真正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最后,学校应当利用行政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监管。校园网络监管实行领导责任制,如果监管失职,学校不仅要严肃处理当事学生,而且要认真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4. 构筑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机制

做好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需要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学校、家庭的整合,把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的力量紧密结合起来。社会要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给予

充分的关心,学校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创建校园内的“学生安全放心的网络环境”。和家长一起加强对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娱乐观念和娱乐方式,培养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的良好兴趣,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信息的“伙伴”。

总之,在网络时代,高校关起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时代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观念,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上网的正面引导,增强大学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信息时代,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给高校思想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故此在新时期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道德释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是同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它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解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

考察和研究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及时在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中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当代大学生们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 与亲朋好友相互交流沟通;了解国内外的最新新闻、科技动态;点评天下大事,关注祖国命运等等,极大地丰富了业余生活。但同时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比较严重,黑客的攻击、黄色信息的传播和西方文化的渗透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网上

金融诈骗,虚假广告,侵犯商业秘密和信息产权(版权),盗取国家机密,散布电子谣言,宣扬反动、迷信、色情、暴力等网络犯罪时有发生。

互联网对于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大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有的学生因为过分投入而染上“网络毒瘾”,上网精神亢奋,下网精神倦怠。长时间上网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因为吃不好,睡不好,导致身体素质严重下降。

根据一份网络调查发现,有18. 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1. 8%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也有人对大学生为什么会使用不文明语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在使用不文明用语时,都有着类似的心态,认为“只要不爽,就可以用,他也不知道我是谁;是他先攻击我的,为什么要忍受……”等。由这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网络言行是放纵的。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1)缓解压力,寄托感情。大学生从中学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面对与中学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学习又没有太大的压力,于是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互联网这一迅猛发展的新事物。首先,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让他们领略了学习生活之外的精彩,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习的压力。其次,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大学生上网不再受时间、地点、性别、国籍及年龄的约束和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网络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大学

生寄托感情的港湾,平时生活中的寂寞与空虚在这里得到宜泄。再次,在网络上的交流与沟通是以平等的身份自由进行的,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任何国家、个人都难以按其意志对网络实施监控。而现实生活中拥有较高道德水平的少数大学生,由于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在网络聊天中“放任自流”,道德行为的水准不断下降。因此,出现了不少与大学生身份不相符的网上行为和现象,从而反过来影响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形象。

(2)猎奇好胜,寻求刺激。目前,在高校的选修课程中,大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比较感兴趣,其中一部分在掌握了一定的电脑知识后,喜好自我表现,显露才能,因而在网络世界遨游的过程中充当网络“黑客”,他们冲击和破坏网络系统,恶意更改一些网页。另外,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使他们无所适从,只能通过网上发泄心中的苦闷。

(3)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滞后。网络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由一维向多维、由收敛型向发散型转变,变革了人们的价值观、信息观、时空观、实体观、并产生了新的认知模式。学校教育管理对比情况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面对网络的有效手段和办法。

(4)家庭管理的缺失。据了解,大学生宿舍中的电脑,真正用于学习的并不多,绝大多数电脑的主要用途是打网络游戏、聊夭、看网络电影等娱乐活动。家长为大学生购买电脑,以为孩子上网是为了学习或复习计算机课程,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与父母的愿望严重不一

致,这与缺少来自家长的必要约束不无关系。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1. 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

网络道德需要培养的主观因素就在于网络主体的自觉学习与自我修养,也就是说,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有意识的教育条件下,网络主体努力学习,按照网络道德原则与规范的要求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不断地提高道德境界的层次。当代大学生也只有通过实践、学习、思考,把握了自己的真实道德需要,明确了自己的道德权利、责任和义务,才能做一个真正的网络道德人。

2.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强化校园网络监管

3.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高校校园网是学生的“网络家园”,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等活动。可以建立一些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的专题网站,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开展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整合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形成网上合力和正面舆论强势,努力消除负面影响,积极扩大正面影响,始终使大学校园先进文化占据主流地位。

3.密切关注网上舆情,强化校园网络监管

高校校园网络正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网上舆情

和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很大。校长信箱、学生论坛、QQ群和学生网站都是反映学生网上舆情和舆论的重要窗口。必须密切关注这些窗口,及时了解和认真分析校园网上动态。严格监控管理,消除和减少网络中色情、暴力信息的污染和毒害,净化网络环境;对网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加强教育疏导,把握正确导向。同时综合运用网络监管的多种手段,首先,学校应当运用规章制度加强校园网络,根据国家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校内网站和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尤其是校园网上论坛的管理,对上网信息进行严格监控,及时消除一些错误、消极或反动的信息,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其次,学校应当通过技术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技术上对校园网络游戏进行必要而适当的限制,甚至可以考虑在一定时间段关闭校园网,还可以推广实行网络实名制,从源头上防堵道德失范行径。再次,学校要规范网络运作,加强对局域网,对免费个人主页链接的审查,并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真正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最后,学校应当利用行政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监管。校园网络监管实行领导责任制,如果监管失职,学校不仅要严肃处理当事学生,而且要认真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4. 构筑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机制

做好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需要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学校、家庭的整合,把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的力量紧密结合起来。社会要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给予

充分的关心,学校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创建校园内的“学生安全放心的网络环境”。和家长一起加强对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娱乐观念和娱乐方式,培养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的良好兴趣,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信息的“伙伴”。

总之,在网络时代,高校关起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时代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观念,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上网的正面引导,增强大学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相关内容

  • 思想道德修养题目和答案
  • 绪论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 ...

  •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以及应对措施调查报告ding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材料化学13(1) 学号: 13233524 姓名:丁佳卫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以及应对措施调查报告 网络道德及危机的定义 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开卷考试用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

  • 新时期 学校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 新时期 学校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倡导"24字"核心价值理念,更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和公民道德价值取向,对青少年加强这些价值观的教育,对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均有奠基性功能.因此,加强 ...

  • 大学生上网对学习与生活的影响
  • 大学生上网对学习与生活的影响 一.导言 (一)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我就想这个问题刚好可用来在学校做个调查研究.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是否健康,这直接关系着网 ...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2015版教学大纲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 分:3 适用专业:文.理.工.管各专业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我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教育公共 ...

  • *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 山前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汇 报 材 料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深入落实< ...

  • 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电话 完成时间 : : : : : 摘 要 在教育促进社会进步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的今天,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现代化未来的重任,是社会的栋梁,因此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备受社会关注.然而近几年来,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突 ...

  • 网络语境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 [摘要]受网络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都受到强烈冲击,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从转变观念.提高素养.加强监控等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成效. [关键词]网络语境: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冲击 (一)信息接受源由单一转向多元,网络教育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