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准则比较研究

  摘要:   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及其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在金融危机前后的变动,为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体系、提高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实务能力提供建议。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会计计量   衍生工具(Derivative Instruments)也称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或金融衍生工具,是从基础性金融工具衍生出来的一种投资和风险管理的产品。   “衍生产品”( derivative financialinstrument,也叫做衍生工具)是指这样一种金融工具或证劵,这一工具(证劵)的未来回报依赖于一个潜在的(underlying)证劵、商品、利率或指数的价值,而这一潜在的证劵、商品、利率或指数就称为标的(基础)证劵或标的资产。   从金融学的角度来看,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在传统的金融产品如货币、股票、债卷等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为减少基本金融工具的损失,或保证基本金融工具的收益而产生的金融工具。其实质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代表权利义务关系的合约,而其价值则由契约所规定的标的衍生而得。其中,标的项目包括股票、债券、利率、汇率和某种指数等。本文以会计确认、计量及披露为主线,解释当前国有企业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处理中的再确认标准不统一,公允价值下产生的问题未得到反映,财务报告披露不充分,表外披露不完善等问题,并通过分析找到了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统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在确认标准,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价差预披露,改进会计报表的结构和编报方式,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外披露等解决措施,以求会计能更好的反映出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业务。   一、衍生金融工具准则比较研究   (一)国内相关法规比较   现有国内外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在国内外颁布的相关准则中,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金融资产或负债可以在表内列报。但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性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承认,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基于文献分析,现行的传统财务报告在内容、格式等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在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等新会计项目方面很不完善,如何改进传统财务披露方式,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等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研究还很不足。在此根据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归纳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几个亟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1、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之所以能够纳入表内披露,是基于在会计上对它的确认和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都把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确认,这对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披露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国内外大量学者在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历史成本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不足,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学者公认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但同时认为,衍生金融工具虽然作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确认,但并不符合传统资产和负债定义的内涵,如何改进传统资产负债的定义内涵,使衍生金融工具从根本上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 传统财务报表在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等会计信息方面并不完善。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飞速发展,以及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环境资产等新会计项目的出现,现行的传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在披露方面显得很不完善。根据文献分析,传统财务报表存在以下不足:①财务报表要素确认建立在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基础上,信息反映滞后;②财务报告主要提供历史成本为主的信息,与投资者决策相关性低;③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披露不充分,其中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是重要的方面之一;④现有财务报告体系是适应工业经济时代的需要而建立的,在新经济条件下有很多不适应性,如及时性差、不能满足一些特殊的信息需求等;⑤财务报告仅提供量化的货币信息,无法反映许多影响企业经营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⑥对于自创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环境资产等软性资产难以恰当地确认、计量及披露。   (二)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国际发展和差异分析   1、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国际发展   和美国相比,中国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缓慢、周期短、品种单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体制的问题。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把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作为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力,希望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带来中国经济发展。其实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零和博弈”,在短期内很难直接创造财富,容易暴露问题。   第二,运行机制问题。我国的市场运行机制存在缺陷,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使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需求增加,但金融监管体制不能与之相随,导致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缓慢。   第三,专业人士的缺乏。由于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了解不够深入,衍生金融工具推出以后,经纪机构一哄而上,交易品种多而混乱,交易所琳琅满目,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出现了大量跟风现象。   第四,法律法规不健全,交易所的管理办法、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经纪公司的管理办法不够健全,不能对交易过程中的不合法行为进行合理的限制或制止。另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附加条件太多,限制了交易的自由进行,也贻误了交易的时机。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实行“双轨制”的汇率政策,外汇管制严格,外汇期货价格也难以直接对汇率变动作出合理的预期,通过衍生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的需求也不充分,所以,我国的财务政策也会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   2、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国际差异及分析   第一,商品衍生工具的出现,我国比美国晚一个多世纪;金融衍生工具,我国大概要晚于美国20年才出现。所以,美国衍生金融工具大约已经发展了半个世纪,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国家,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包括商品期货到现在总共才发展了三十年,所以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衍生金融工具还处于起步阶段。   第二,美国首先出现的衍生金融工具是外汇期货,然后在逐步发展期权、互换交易的同时,也在完善、丰富着每一种交易方式下的衍生产品,不仅扩大了衍生金融工具的范围,也提高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结构,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层次在基础衍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再创新。我国最初的衍生金融工具全部集中在金融期货上,到二十世纪才出现种类单一的金融期权、金融互换。所以,中国和美国衍生金融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都是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但是,美国是在发展这四种衍生工具的同时,也在推出同种类型的不同原生资产的衍生工具。而中国是在推出不同原生资产的同种交易类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之后,才推出其他交易类型的衍生工具。   第三,从衍生金融工具产生到推出金融市场的生命周期来看,美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状况良好,而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从推出到退出金融市场的时间很短暂。   二、衍生金融工具准则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存在问题   1、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的会计科目单一   配合2006年新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指南》,在指南中规范了会计确认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主要是“衍生工具”科目,企业取得的衍生金融工具以及日后其公允价值的变动都应该通过这个科目来核算。而本科目是一个共同类科目,既可以核算资产又可以核算负债,因此,企业在确认上就会出现确认资产与负债都使用同一科目的问题。在期中交易时,如果业务量大,用一个科目记录借贷两方记录量大,核算内容比较复杂;期末结算和报表日,余额不是资产就是负债,对冲后只反映结果,没有反应过程,反映信息欠完整。   目前,我国企业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会计核算思路不同,影响了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进而影响了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相关决策。   2、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确认标准不统一   所谓再确认是指对初始确认的项目是否列入财务报表、如何列入财务报表以及列入报表后发生变动的确认。后续确认,即是对已确认的衍生性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动的再确认,由于合约签订到未来的交易之间有一较长的时滞,在这段时间,汇率和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变动,会引发公允价值“量”的变动。因此有必要进行再确认,所有因金额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都应在当期确认为损益。   在我国,有一些企业只是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了初始确认和终值确认,却忽略了再确认,在合约签订到未来的交易之间内由于交易市场条件的变动所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的损益,他们并没有将其计入到财务报表中。不同企业在对同种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再确认时,由于时间标准制定不统一,造成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不一致,这样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的估值难问题   将衍生金融工具在报表内予以列报,对企业公允价值的评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衍生金融工具存在一个活跃市场,则可以直接以市场作为公允价值。但当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的时候,企业就要采取估值技术,在估值时需要企业对相关的市场参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无风险利率、信用风险、外汇风险、商品价格、股价或股价指数、金融工具价格未来波动率、提高偿还风险、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服务成本等,这要求企业有较高的风险控制及信息掌握能力。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不是很强,了解信息的渠道也很有限,因此在对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进行估值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不同企业对于同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的估计可能采用不同的计价模型或不同参数。这一过程中,估价者的主观因素将会对公允价值的确定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及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比如在确定可转换债券部分的价值时,要选择适当的贴现率。然而每一种债券都有着不同的市场背景与预期风险,发行主体从自身所处行业、发行信用风险、可转债本身条款等方面进行评价,将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过程。如果没有一套详细的选择方法,那么必将在实务界引起混乱,可能变成管理当局一种新的操纵报表信息的手段。所以有关部门应该针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发布更详细的规范或指导,使公允价值的估计更加科学、合理,减少管理当局操纵信息的可能性。   2、公允价值下产生的利得未得到反映   在有些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其产生的损失没有真实披露,因为他们怕影响自己的声誉,让企业蒙受损失。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市场的变动所导致的公允价值的变动也应予以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的投资者更好地了解相关的企业信息与企业真实的盈利状况,反之,投资者可能会因为企业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32号中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公允价值下的利得或损失披露中,明确要求如果企业拥有了一项金融负债,要以公允价值反映其利润或损失,并需要披露:1由非基准利率改变而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2持有的金额与企业按合同要求在到期日支付义务所需金额的差额。   (三)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告披露不充分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提供的反应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是企业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最终结果体现,投资者等使用者主要通过财务报告来了解企业财务信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本身的高风险性,因此对衍生工具的披露企业要更加予以重视。   当前有企业的表内列报信息披露不充分,编制方式单一,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文字描述方式,财务报告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理解存在困难,因此企业急需改进和规范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表内列报方式的选择,以增进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为了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信息披露应包括披露哪些内容,其披露程度多大合适等。在我国,不同的企业根据其自身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额的多少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是不同的,设置的会计科目也不同,有的企业编制了衍生金融工具明细表,有的企业虽然衍生工具的交易额在该企业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却没有设置衍生金融工具明细表,致使其财务报告披露的不充分。   2、表外披露不完善   表外披露是充分披露原则的一种具体运用形式。表外披露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丰富,作用也越来越大。但在我国企业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外披露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披露的内容不够完整,对企业重大问题和政策的揭示不充分,企业在进行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外披露时,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   有的企业由于金融市场的变化,其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会给企业带来各种风险,该风险企业未在表外进行披露;有的企业没有披露公允价值的来源,其衍生工具的估价是否准确也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   3、未揭示其与套期活动相关的信息   由于在我国现阶段,衍生金融工具主要被用于套期避险,有的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过衍生金融工具来规避自己的风险,但在财务报告中却没有任何反映,严重影响了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相关决策,因此应该加强对企业套期避险活动在财务报表中的揭示,以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三、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准则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对策   (一)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对策   1、重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会计科目   建议在按投资类型和收益对金额工具进行分类的前提下,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借鉴股权和债权投资中的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的分类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二次分类,根据企业不同的持有目的、持有时间的长短或者到期日的长短等因素对会计要素进行细分,在初始确认时将衍生金融工具划分为长期持有或持有至到期日、为保值目的而持有和不打算长期持有至到期日也不是为了保值而持有三种类型。由于目前我国在核算衍生金融工具时,基本上都是通过“衍生工具”这个科目来完成的,科目设置比较单一,有些企业的衍生工具会经常由于市场条件的变动而产生公允价值的变动,该变动都是计入到“衍生工具”之中的,这样也会给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们在表内增设“衍生金融工具”“应付金融负债”科目等。   2、统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确认标准   新的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可根据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的衍生金融交易的状况和企业具体经营衍生金融工具的情况,结合重要性原则予以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由于市场的波动变化频繁,如外汇期货、期权通常受汇率的频繁波动而波动。因而,其潜在风险也是巨大的,需要在期末按照其公允价值进行再确认,即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期末盈亏做相应的会计处理,同时在会计报表及附注中加以披露,从而更加全面的影响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此外不同企业对同种衍生工具再确认的时间标准也要统一,时间间隔应趋于一致。   (二)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方面的对策   1、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技术   价值计量,解决了历史成本计量可能产生的滞后性与相关性不足的问题,但是也带来了如何解决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会计方法的可操作性的问题。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全面了解金融市场的变化,掌握金融市场的一些重要的参数,从而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能够被证明是十分可靠的。   在加强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估值可靠性方面,估值技术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在对公允价值进行估价时,应确保该估价技术反映了所涉及项目公允价值的下列要素:第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或者在更复杂的情况下,一连串不同时间的未来现金流量;第二,对这些现金流量金额或时间可能的差异的预期;第三,以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的时间价值;第四,包括了资产或负债中内在不确定性的价格;第五,包括非流动性和市场非完美性的其他因素,有时这些因素是不可确指的。对于估值过程中存在人为因素影响的问题,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实施公允价值的环境的方法来进行改善。譬如,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改善,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制度,扩大稽查人员的队伍,充分发挥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对滥用公允价值的企业和授意者、执行者进行严格监督。不断完善刑法、会计法等与公允价值相关的法律;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给公允价值的实施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检查与披露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本身具有杠杆性强、波动性大的特点,对企业利润等财务指标的影响极大,并且以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会计计量,本身就存在着企业自身操纵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衍生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制度。   另一方面,是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为了报表使用者能够估计企业的整个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应披露以下信息:第一,会计报表日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第二,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第三,确定公允价值过程中所运用会计假设。   (三)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对策   1、改进会计报表的内容结构和编报方式   在会计报表的内容结构上,可以适当改进资产和负债的内容,如对那些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相对较多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增加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的内容,若该类交易额占企业总营业额的比重较大时,可以改变企业资产与负债的划分标志,如将资产重新划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将负债重新划分为金融负债和非金融负债等。   在编报方式上,企业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及时、客观地记录发生的变动,并将其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储存在可供信息使用者查询的数据库中,以便使用者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另外,对于那些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比较频繁的企业,还可以增设一张“衍生金融工具明细表,并在该表中详细列示企业所持有的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及其相关交易情况,如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特征、现行公允价值、持有日、到期日、风险等,以方便投资者做出正确判断。   2、完善表外披露事项重新划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   外表披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那些不能或不方便在表内披露的相关事项加以补充或说明,因此,为了更好的向投资者披露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交易信息,应该完善表外披露,加强表外披露的作用。如在企业对其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披露时,除了在表内披露必要信息外,还应加强表外披露,如在表外披露“衍生金融工具明细表”中列入特殊的合同条款和内容;披露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这其中主要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计量问题;另外还可以披露与其相关的风险因素,如利率、汇率、流通风险等。   3、加强和完善对企业套期避险活动的揭示   在我国,有很多企业进行套期交易是为了规避风险,但他们却没有将套期交易产生的结果列入到财务报表中。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套期避险活动的揭示,这就要求企业既要披露自己的风险管理目标与策略,还要披露进行套期的具体内容。在进行风险管理目标与策略披露时,必须要将预期交易在内的套期决策予以披露。   参考文献:   [1]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于兰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成果及发展动态[J] 会计师,2010。   [3]张明霞,陈金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   [4]吕晓荣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研究[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8。   [5]孙永尧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6][美]钱斯(Chance,DM)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摘要:   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及其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在金融危机前后的变动,为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体系、提高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实务能力提供建议。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会计计量   衍生工具(Derivative Instruments)也称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或金融衍生工具,是从基础性金融工具衍生出来的一种投资和风险管理的产品。   “衍生产品”( derivative financialinstrument,也叫做衍生工具)是指这样一种金融工具或证劵,这一工具(证劵)的未来回报依赖于一个潜在的(underlying)证劵、商品、利率或指数的价值,而这一潜在的证劵、商品、利率或指数就称为标的(基础)证劵或标的资产。   从金融学的角度来看,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在传统的金融产品如货币、股票、债卷等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为减少基本金融工具的损失,或保证基本金融工具的收益而产生的金融工具。其实质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代表权利义务关系的合约,而其价值则由契约所规定的标的衍生而得。其中,标的项目包括股票、债券、利率、汇率和某种指数等。本文以会计确认、计量及披露为主线,解释当前国有企业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处理中的再确认标准不统一,公允价值下产生的问题未得到反映,财务报告披露不充分,表外披露不完善等问题,并通过分析找到了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统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在确认标准,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价差预披露,改进会计报表的结构和编报方式,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外披露等解决措施,以求会计能更好的反映出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业务。   一、衍生金融工具准则比较研究   (一)国内相关法规比较   现有国内外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在国内外颁布的相关准则中,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金融资产或负债可以在表内列报。但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性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承认,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基于文献分析,现行的传统财务报告在内容、格式等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在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等新会计项目方面很不完善,如何改进传统财务披露方式,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等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研究还很不足。在此根据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归纳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几个亟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1、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之所以能够纳入表内披露,是基于在会计上对它的确认和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都把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确认,这对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披露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国内外大量学者在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历史成本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不足,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学者公认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但同时认为,衍生金融工具虽然作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确认,但并不符合传统资产和负债定义的内涵,如何改进传统资产负债的定义内涵,使衍生金融工具从根本上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 传统财务报表在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等会计信息方面并不完善。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飞速发展,以及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环境资产等新会计项目的出现,现行的传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在披露方面显得很不完善。根据文献分析,传统财务报表存在以下不足:①财务报表要素确认建立在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基础上,信息反映滞后;②财务报告主要提供历史成本为主的信息,与投资者决策相关性低;③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披露不充分,其中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是重要的方面之一;④现有财务报告体系是适应工业经济时代的需要而建立的,在新经济条件下有很多不适应性,如及时性差、不能满足一些特殊的信息需求等;⑤财务报告仅提供量化的货币信息,无法反映许多影响企业经营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⑥对于自创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环境资产等软性资产难以恰当地确认、计量及披露。   (二)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国际发展和差异分析   1、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国际发展   和美国相比,中国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缓慢、周期短、品种单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体制的问题。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把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作为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力,希望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带来中国经济发展。其实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零和博弈”,在短期内很难直接创造财富,容易暴露问题。   第二,运行机制问题。我国的市场运行机制存在缺陷,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使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需求增加,但金融监管体制不能与之相随,导致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缓慢。   第三,专业人士的缺乏。由于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了解不够深入,衍生金融工具推出以后,经纪机构一哄而上,交易品种多而混乱,交易所琳琅满目,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出现了大量跟风现象。   第四,法律法规不健全,交易所的管理办法、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经纪公司的管理办法不够健全,不能对交易过程中的不合法行为进行合理的限制或制止。另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附加条件太多,限制了交易的自由进行,也贻误了交易的时机。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实行“双轨制”的汇率政策,外汇管制严格,外汇期货价格也难以直接对汇率变动作出合理的预期,通过衍生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的需求也不充分,所以,我国的财务政策也会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   2、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国际差异及分析   第一,商品衍生工具的出现,我国比美国晚一个多世纪;金融衍生工具,我国大概要晚于美国20年才出现。所以,美国衍生金融工具大约已经发展了半个世纪,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国家,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包括商品期货到现在总共才发展了三十年,所以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衍生金融工具还处于起步阶段。   第二,美国首先出现的衍生金融工具是外汇期货,然后在逐步发展期权、互换交易的同时,也在完善、丰富着每一种交易方式下的衍生产品,不仅扩大了衍生金融工具的范围,也提高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结构,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层次在基础衍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再创新。我国最初的衍生金融工具全部集中在金融期货上,到二十世纪才出现种类单一的金融期权、金融互换。所以,中国和美国衍生金融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都是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但是,美国是在发展这四种衍生工具的同时,也在推出同种类型的不同原生资产的衍生工具。而中国是在推出不同原生资产的同种交易类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之后,才推出其他交易类型的衍生工具。   第三,从衍生金融工具产生到推出金融市场的生命周期来看,美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状况良好,而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从推出到退出金融市场的时间很短暂。   二、衍生金融工具准则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存在问题   1、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的会计科目单一   配合2006年新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指南》,在指南中规范了会计确认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主要是“衍生工具”科目,企业取得的衍生金融工具以及日后其公允价值的变动都应该通过这个科目来核算。而本科目是一个共同类科目,既可以核算资产又可以核算负债,因此,企业在确认上就会出现确认资产与负债都使用同一科目的问题。在期中交易时,如果业务量大,用一个科目记录借贷两方记录量大,核算内容比较复杂;期末结算和报表日,余额不是资产就是负债,对冲后只反映结果,没有反应过程,反映信息欠完整。   目前,我国企业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会计核算思路不同,影响了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进而影响了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相关决策。   2、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确认标准不统一   所谓再确认是指对初始确认的项目是否列入财务报表、如何列入财务报表以及列入报表后发生变动的确认。后续确认,即是对已确认的衍生性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动的再确认,由于合约签订到未来的交易之间有一较长的时滞,在这段时间,汇率和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变动,会引发公允价值“量”的变动。因此有必要进行再确认,所有因金额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都应在当期确认为损益。   在我国,有一些企业只是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了初始确认和终值确认,却忽略了再确认,在合约签订到未来的交易之间内由于交易市场条件的变动所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的损益,他们并没有将其计入到财务报表中。不同企业在对同种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再确认时,由于时间标准制定不统一,造成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不一致,这样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的估值难问题   将衍生金融工具在报表内予以列报,对企业公允价值的评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衍生金融工具存在一个活跃市场,则可以直接以市场作为公允价值。但当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的时候,企业就要采取估值技术,在估值时需要企业对相关的市场参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无风险利率、信用风险、外汇风险、商品价格、股价或股价指数、金融工具价格未来波动率、提高偿还风险、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服务成本等,这要求企业有较高的风险控制及信息掌握能力。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不是很强,了解信息的渠道也很有限,因此在对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进行估值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不同企业对于同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的估计可能采用不同的计价模型或不同参数。这一过程中,估价者的主观因素将会对公允价值的确定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及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比如在确定可转换债券部分的价值时,要选择适当的贴现率。然而每一种债券都有着不同的市场背景与预期风险,发行主体从自身所处行业、发行信用风险、可转债本身条款等方面进行评价,将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过程。如果没有一套详细的选择方法,那么必将在实务界引起混乱,可能变成管理当局一种新的操纵报表信息的手段。所以有关部门应该针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发布更详细的规范或指导,使公允价值的估计更加科学、合理,减少管理当局操纵信息的可能性。   2、公允价值下产生的利得未得到反映   在有些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其产生的损失没有真实披露,因为他们怕影响自己的声誉,让企业蒙受损失。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市场的变动所导致的公允价值的变动也应予以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的投资者更好地了解相关的企业信息与企业真实的盈利状况,反之,投资者可能会因为企业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32号中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公允价值下的利得或损失披露中,明确要求如果企业拥有了一项金融负债,要以公允价值反映其利润或损失,并需要披露:1由非基准利率改变而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2持有的金额与企业按合同要求在到期日支付义务所需金额的差额。   (三)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告披露不充分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提供的反应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是企业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最终结果体现,投资者等使用者主要通过财务报告来了解企业财务信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本身的高风险性,因此对衍生工具的披露企业要更加予以重视。   当前有企业的表内列报信息披露不充分,编制方式单一,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文字描述方式,财务报告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理解存在困难,因此企业急需改进和规范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表内列报方式的选择,以增进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为了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信息披露应包括披露哪些内容,其披露程度多大合适等。在我国,不同的企业根据其自身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额的多少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是不同的,设置的会计科目也不同,有的企业编制了衍生金融工具明细表,有的企业虽然衍生工具的交易额在该企业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却没有设置衍生金融工具明细表,致使其财务报告披露的不充分。   2、表外披露不完善   表外披露是充分披露原则的一种具体运用形式。表外披露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丰富,作用也越来越大。但在我国企业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外披露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披露的内容不够完整,对企业重大问题和政策的揭示不充分,企业在进行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外披露时,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   有的企业由于金融市场的变化,其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会给企业带来各种风险,该风险企业未在表外进行披露;有的企业没有披露公允价值的来源,其衍生工具的估价是否准确也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   3、未揭示其与套期活动相关的信息   由于在我国现阶段,衍生金融工具主要被用于套期避险,有的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过衍生金融工具来规避自己的风险,但在财务报告中却没有任何反映,严重影响了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相关决策,因此应该加强对企业套期避险活动在财务报表中的揭示,以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三、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准则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对策   (一)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对策   1、重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会计科目   建议在按投资类型和收益对金额工具进行分类的前提下,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借鉴股权和债权投资中的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的分类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二次分类,根据企业不同的持有目的、持有时间的长短或者到期日的长短等因素对会计要素进行细分,在初始确认时将衍生金融工具划分为长期持有或持有至到期日、为保值目的而持有和不打算长期持有至到期日也不是为了保值而持有三种类型。由于目前我国在核算衍生金融工具时,基本上都是通过“衍生工具”这个科目来完成的,科目设置比较单一,有些企业的衍生工具会经常由于市场条件的变动而产生公允价值的变动,该变动都是计入到“衍生工具”之中的,这样也会给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们在表内增设“衍生金融工具”“应付金融负债”科目等。   2、统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确认标准   新的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可根据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的衍生金融交易的状况和企业具体经营衍生金融工具的情况,结合重要性原则予以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由于市场的波动变化频繁,如外汇期货、期权通常受汇率的频繁波动而波动。因而,其潜在风险也是巨大的,需要在期末按照其公允价值进行再确认,即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期末盈亏做相应的会计处理,同时在会计报表及附注中加以披露,从而更加全面的影响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此外不同企业对同种衍生工具再确认的时间标准也要统一,时间间隔应趋于一致。   (二)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方面的对策   1、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技术   价值计量,解决了历史成本计量可能产生的滞后性与相关性不足的问题,但是也带来了如何解决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会计方法的可操作性的问题。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全面了解金融市场的变化,掌握金融市场的一些重要的参数,从而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能够被证明是十分可靠的。   在加强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估值可靠性方面,估值技术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在对公允价值进行估价时,应确保该估价技术反映了所涉及项目公允价值的下列要素:第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或者在更复杂的情况下,一连串不同时间的未来现金流量;第二,对这些现金流量金额或时间可能的差异的预期;第三,以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的时间价值;第四,包括了资产或负债中内在不确定性的价格;第五,包括非流动性和市场非完美性的其他因素,有时这些因素是不可确指的。对于估值过程中存在人为因素影响的问题,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实施公允价值的环境的方法来进行改善。譬如,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改善,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制度,扩大稽查人员的队伍,充分发挥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对滥用公允价值的企业和授意者、执行者进行严格监督。不断完善刑法、会计法等与公允价值相关的法律;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给公允价值的实施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检查与披露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本身具有杠杆性强、波动性大的特点,对企业利润等财务指标的影响极大,并且以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会计计量,本身就存在着企业自身操纵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衍生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制度。   另一方面,是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为了报表使用者能够估计企业的整个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应披露以下信息:第一,会计报表日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第二,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第三,确定公允价值过程中所运用会计假设。   (三)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对策   1、改进会计报表的内容结构和编报方式   在会计报表的内容结构上,可以适当改进资产和负债的内容,如对那些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相对较多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增加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的内容,若该类交易额占企业总营业额的比重较大时,可以改变企业资产与负债的划分标志,如将资产重新划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将负债重新划分为金融负债和非金融负债等。   在编报方式上,企业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及时、客观地记录发生的变动,并将其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储存在可供信息使用者查询的数据库中,以便使用者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另外,对于那些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比较频繁的企业,还可以增设一张“衍生金融工具明细表,并在该表中详细列示企业所持有的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及其相关交易情况,如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特征、现行公允价值、持有日、到期日、风险等,以方便投资者做出正确判断。   2、完善表外披露事项重新划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   外表披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那些不能或不方便在表内披露的相关事项加以补充或说明,因此,为了更好的向投资者披露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交易信息,应该完善表外披露,加强表外披露的作用。如在企业对其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披露时,除了在表内披露必要信息外,还应加强表外披露,如在表外披露“衍生金融工具明细表”中列入特殊的合同条款和内容;披露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这其中主要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计量问题;另外还可以披露与其相关的风险因素,如利率、汇率、流通风险等。   3、加强和完善对企业套期避险活动的揭示   在我国,有很多企业进行套期交易是为了规避风险,但他们却没有将套期交易产生的结果列入到财务报表中。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套期避险活动的揭示,这就要求企业既要披露自己的风险管理目标与策略,还要披露进行套期的具体内容。在进行风险管理目标与策略披露时,必须要将预期交易在内的套期决策予以披露。   参考文献:   [1]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于兰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成果及发展动态[J] 会计师,2010。   [3]张明霞,陈金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   [4]吕晓荣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研究[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8。   [5]孙永尧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6][美]钱斯(Chance,DM)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内容

  •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 [摘 要]运用路径依赖理论总结了FASB以及IASB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四个阶段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其发展特点及趋势,认为虽然采用国际准则具有很多优点,但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在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时,要循序渐进.分批制定,而不能盲目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 美国会计准则: 国际会 ...

  • 金融企业新准则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
  • 金融企业新准则与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 张风新 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日益凸显.金融企业的产权改革提到议事日程,金融企业融入国际竞争的速度后来居上.一直实行着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称原制度)暴露出以下诸多弊端: (一)原制度适用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 ...

  • 金融工具列报准则国际发展及启示
  • 金融工具列报准则国际发展及启示 作者:汪祥耀 金一禾 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16期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和报告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10多年来,国际各大准则制定机构发布的会计准则,许多与金融工具有关.同时,近年来发生的安然等财务丑闻事件以及 ...

  • 河北师范大学[高级会计学]课程论文格式模板-2011级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后期,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CDS)开始逐渐应用于管理基础金融产品的信用风险.CDS在发展成为最为活跃的金融创新产品的同时,也成为08年经济危机的诱因.CDS之所以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饱受争议,与其会计信息和交易信息不透明.披露不充分有很大的关系 ...

  •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
  • 提要本文从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入手,通过对FASB和IASC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准则的对比和分析,得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新形势下我国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几点建议. 一、衍生金融工具拓宽了会计研究领域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传统金融工具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兴金融工具,是金融工具与衍生工 ...

  • 2015届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 会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方向 (一)财务会计 1. 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具体谈某一准则)的思考 2.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3. 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4. 我国会计规范体系构建的探讨 5. 具体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影响 6.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7. 会计工作规范化问题的探讨 8 ...

  • 会计论文题目推荐
  • 所得税会计问题探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问题探讨 浅议公允价值在企业中的应用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问题的探讨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的探讨 关于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 浅议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探讨 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的探讨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

  • 最新金融企业财会法律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字体:大 中 小][打印] 一.概述 (一)背景资料 当前,我国主要的金融工具还只是应收应付款项.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只有少量可转换债券.中国银行的6个月远期结售汇.各银行在国际市场上从事的一些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一些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国际市 ...

  • 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问题研究
  • 摘 要:文章通过对IASB.FASB以及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问题的回顾,论述了金融资产及负债分类.重分类,以及当前有关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的国际动态,最后对我国的金融工具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有利于实务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和理解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 关键词:金融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