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

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

以宜宾学院为个案

摘要:本文以宜宾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宜宾学院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和去向问题。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发现宜宾学院在校大学生逃课现象比较严重,。建议学校,老师和学生关注逃课现象,对大学生逃课行为加强教育和引导。

关键字:大学生 逃课 现象 研究

一.导言

大学生“逃课”在各个高校里已成普遍现象,不仅自由选修课缺课严重,限定选修课、学位必修课的缺课情况也十分严重。逃课不管有多少“好处”或多少理由,无论如何总不是学习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也肯定不能代表大学校园中的先进文化部分,它只能说明在大学的教学互动过程中,或是教者有缺陷,或是学习者有问题,或是大环境、小环境的条件不良,因此必须正视大学里存在的逃课现象,各方面共同努力加以解决。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不仅仅是管学生的问题这其中还有有许多深层次的工作要做。

逃课包括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其中对于显性逃课的界定是逃课是指学生在未经请假情况下的一种旷课行为,隐性逃课的界定是学生身在课堂却做着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的“思想”旷课行为或者说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学生做其他作业或想其他事情,思维根本没有在课堂上。

[1]

我们调查的目的是因为地方高校对地方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减少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逃课情况,提高高校大学生上课质量,保证大学生在课堂上吸取足够的专业知识以确保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在今后的地方发展中提供支撑,为自身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是该校240名在读大学生调查样本的选取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即以寝室为整群单位以性别和学位门类为分层标准, 进行严格的随机抽样。具体程序为:首先,确定样本规模为240个,根据已有数据计算出男女性别比例以此作为分层标准,计算出应抽取的男女生的样本量然后以寝室为单位进了随机抽样共抽取宿舍34间。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每周上课情况,逃课的原因,以及对逃课的看法和一般逃课去做什么的问题和减少逃课现象的方法等项目。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05份,有效回收率为85.4%达到了预期目的,抽样方法的科学性和足够大的样本量,确保了问卷得出的数据能够准确推断出该校研究生的总体状况。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实际样本中的男女分别为87人,120人。

表1:被调查对象的性别

(二)被调查者到课总体状况

1.被调查者每周上课情况

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宜宾学院在校大学生每周上课情况都到的102人,占总数的49.7%;一节至两节未到的78人,占总数的38.2%;三到五节未到的15人,占总数的7.3%;超过五节未到的10人,占总数的4.8%。这些数据反映出宜宾学院大学生逃课情况比较严重。

2.什么课大学生不想去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大学生逃什么课,对找出问题以及问题的有效解决都会有较大的启发。

表2:被调查者不想上的课别

从表2可知,大学生主要逃课课别是公共选修课占了一半(50%),偶尔逃课课别是专业必修课(0.1%);很少逃课课别是专业必修课(5.4%)。

(三)被调查者逃课原因具体分析

1.被调查者不想上课的原因

在研究调查问卷时,发现该校大学生不想去上课有14.2%有活动;56.8%是上课无聊;

7.4是从众心理;11.6是老师不点名;10%包括浪费时间、不想去读书、累、有事、对要上的课没兴趣。这些数据表明一半的大学生是因为上课无聊而不去上课,这说明了如果可以改变现在老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大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可避免上课无聊而不去上课的原因。

2.被调查者逃课后一般去做什么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大学生逃课后去向,对发现问题及问题的有效解决会有启发。 表3:被调查者逃课后去向

从表3可知,该校大学生逃课后去向大部分是去睡觉(21.6%)、看书和(22.7%)吃饭(17.8%),占了总数的62.1%;由此说明大学生的自觉性不够高,逃课都是为了与课程无关的事;这一点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学生逃课不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还有其他包括做事、做作业和偶尔特殊情况,这占总体的10%;当然,逃课去上网这也是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之一;关于大学生逃课去兼职这一原因,学校就可解决,在学校安排更多的勤工俭学的岗位或者学校自己建立一个兼职公司,专门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当然是在学生没有课程的情况下。

3.被调查者上课时做什么

从调查问卷上来看,在公共必修课程上认真听课的占总数的40.7%,干其他事的(玩手机、和同学聊天、睡觉等其他事情)占总数的59.3%;这表明在公共必修的课程上一大半的大学生选择了隐性逃课,这点足以引起学校的重视。在公共选修课程上认真听讲的占总数的15.2%,干其他事的(玩手机、和同学聊天、睡觉等其他事情)占总数的84.8%;大学生认为不是自己的专业课就可以选择性的不停,公共选修课程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在专业必修课程上认真听讲的占总数的72%,干其他事的(玩手机、和同学聊天、睡觉等其他事情)占总数的28%,这反映了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课程的重视度,也表现了大学生在自己专业课程上的自觉性。在专业选修课程上认真听讲的占总数的48.2%,干其他事的(玩手机、和同学聊天、睡觉等其他事情)占总数的51.8%,这样大致相同的两个数据表明大学生对于专业选修课也不是很重视,对于这一点,学校应该说明课别的不同,不代表重视程度不同。

(四)被调查者对逃课的看法

1.对两种逃课危害的看法

表4:被调查者认为隐性逃课与显性逃课那个危害大

有相当一部分的被调查者(35.1%)认为隐性逃课和显性逃课的危害一样大;一小部分被调查者(17.5%)认为显性逃课的危害大于隐性逃课;个别几个被调查者(4%)不清楚那个性质的逃课危害大。这说明被调查者清楚的知道逃课的危害,这对后面的结果及对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2.对逃课本身的看法

表5:被调查者对逃课的看法

态度大有问题;仅有24.4%的大学生认为逃课是不对的,者这反映了绝大部分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态度不端正,这会直接导致学校教学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学校发展和学生自身的发展。

(五)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方法

1.被调查者认为提高学风的方法

根据调查,研究被调查者认为哪些方法可以促进学风的提高,能够减少逃课现象问题及提高大学生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

从表6可知,大学生的自觉性很重要,必须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施学生素质教育以加强校风建设;要求现在老师改变教学方法或选择更有水平的老师去上课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教师中普遍存在重教轻学的倾向;管教不管学, 以教代学的现象随处可见。部分教师“ 心不在岗, 师未到位”,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第二产业上, 注重个人收入, 应付正常教学, 缺乏敬业精神, 以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不良学习, 造成了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这点学校要更加的重视;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是学校必须做到的一点,如考试舞弊问题, 加强引导和教育是必要的, 但仅靠教育往往很难奏效,这个问题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影响极大。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 不难看出造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 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着力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

1.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

高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坚持教学在学校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制度、财力等方面切实保障和改善教学基本条件, 完善教学设备。加强对学生就业观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 减轻就业的心理压力, 减少行为的盲目性。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以此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督促教师进行教学策略的改进, 激励教师进行教学水平的提高,保证教学质量。进行考试制度的改革, 学校应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课程的性质,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 不能将所有的课程考试都局限于笔试, 考试内容拘泥于书本, 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察和锻炼。课程安排尽量做到科学化, 坚持课程安排与专业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各个学期教学任务之间的关联性, 避免课程安排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偏离以及学期课程安排太拥挤或太少的情况。

2.加强校园学风建设

加强学风建设要积极发挥教师和教风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的建设, 要进一步提倡每个教职工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 用自己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教学思想的敬业精神和求实作风,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来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学生营造优良学风, 使学生树立“ 以学为荣、以不学为耻, 以学优为荣、以学劣为耻”的风尚。加强学风建设还必须强化管理措[3][2]

施。从目前学风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看, 有很多问题并不是学生思想不明确, 认识不到位, 而是缺乏管理。因而在加强学风建设中, 加强管理,严明纪律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如考试舞弊问题, 加强引导和教育是必要的, 但仅靠教育往往很难奏效。这个问题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影响极大。此外还要不断改进现有奖惩制度, 来促进学风建设。通过不断改革奖学金评定、发放和表彰方式, 加大评优工作的宣传力度, 大力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以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素质的拓展来体现学风建设的成果。[4]

3.加强教育管理,正确进行引导

大学时期正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形成的时期,是逐步走入社会的开始,加强教育,正确进行引导尤为必要。为此:一是要进行恋爱观教育,正确看等恋爱、婚姻家庭,引导其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而不是放在恋爱上,不能恋爱而无心学习,甚至荒废了学业;二是要正确看待接受社会锻炼,利用机会接受锻炼无可厚非,但一门心思去参加各种各样的促销、兼职赚钱却无心学习,便是本末倒置;三是要强化自我约束意识,不能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丧志,要使大学生明确专业志向;四是要进行必要的人文礼观教育,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五是要理性看待择业,要相信自己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比拥有各种各样的证书更有择业的优势;六是要严格学生的考勤管理而不能流于形式,要坚决杜绝学生整夜不归的现象发生,防止出现管理的空档而形成一些游离于制度管理之外的边缘人。

4.选用高质量的教材,科学合理安排教室

在教材的选用上要尽可能选用能够反映最新信息的新版教材,避免鱼龙混杂的教材被强制分配给学生,同时要及时向教师提供最新的教材信息,使教师能够掌握教材的发展动向,根据教学要求选用教材,防止出现一本教材教到底和强制学生要求选用过时教材的现象,杜绝出现学生上课无书现象发生。对教室安排上要尽可能科学合理安排,充分利用

[5]好教室资源,满足教学要求,使教学达到声音和图文并茂的生动效果,提高教学吸引力。

5.完善考试制度, 改变考试方法

考试(包括考查)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基本方法。从目前情况看, 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方式, 考试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取消的。问题在于, 目前大学的考试方法不够完善, 存有漏洞, 以致使逃课者有机可乘, 甚至得高分。为克服这种现象, 笔者以为, 今后在考试的内容上, 应该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为主, 考试内容灵活, 不以死记硬背的题目为主, 考试方法多样,笔试、口试相结合或学生通过查资料、调查研究、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 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还应该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 将死记硬背的机械劳动与理解整合后的创造性成果区别开来。另外, 可以结合学生平时出勤、学习态度、课堂问答等表现, 对他们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上课定期与不定期点名。这种方法虽老套、不讲情面, 但在当今情况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也是比较有效果的一种方法。通过亲身实践证明, 这样的确能使逃课现象有所减少。总之, 要克服逃课者照样得高分现象, 教师应当在教育艺术上多下工夫, 尽可能地减少现行考试制度的弊端。

6.优化课程设置, 合理安排课程 [6]

高校应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 调整优化课程设置, 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 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数量, 给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提高自身素质, 以适应未来全球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要合理安排课程, 具体为: 尽量不要在上午安排四节课连上。一般情况下, 在连续上完三节课后, 学生都比较疲倦了。这样, 势必会降低学习效率, 造成逃课现象的出现。

总之, 大学生逃课这一现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逃课的产生有诸多的因素, 外部的、内部的、个人的、学校的等等。表面上看是一个学生对学业的态度, 但实际上它关系到教学体制、教学管理、教师素养、教学条件、学生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需

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建立相应的教育机制; 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大学的教育体系, 只有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学校与老师间有效配合和相互理解之下, 逃课这一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五)讨论

从表4课知,43.4%的被调查者认为隐性逃课危害很大。隐性逃课的主要危害有:一是课堂变得乌烟瘴气。虽然人数较多,甚至位置坐满了,但却是繁荣的假象。学生不是在听课,而是忙于各种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影响课堂纪律,使课堂变得如同商场,随意大方,把学习氛围搞得乌烟瘴气;二是打断教师和学生思维,分散注意力,影响他人学习。大学生学习主要靠自学,独立思考尤为重要。一声手机铃响,思维基本打断,教师生气,上课再也无心;三是不尊重他人。旁若无人地拨打电话、发消息、说话聊天、听音乐、谈情说爱就是无视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存在,是一种无形的对抗和无礼。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他人。四是败坏学风、校风。情绪和氛围是可以感染的,课堂上睡觉、看小说,听音乐、谈恋爱、根本就不把学习、老师、同学当回事,哪来学习氛围,容易感染和影响他人,长此以往则恶性循环,造成学习风气不正,败坏学风和校风。

导致隐性逃课的原因有:一、为锻炼自己、为经济利益而无心学习;二、老师责任心不强,讲课毫无吸引力;三、教材质量不高;四、教室安排不合理;五、沉迷于网络游戏;六、学校、家庭教育引导不力;七、社会就业压力大;八、考试管理不严。这些原因增加了隐性逃课的概率。

要减少隐性逃课的措施有,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启发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优化课堂环境;加强校园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郑淑红,大学生逃课现象与高校课程建设问题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

(7),13~14.

2.尧义,刘真等,大学生学风状况与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6(3),46~47

3.赵永厚,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91

4.赵永厚,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91

5.张赛斌,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探析,[J]高教论坛,2008(3),155~156

6.闫福全,当前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剖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2),81

7.闫福全,当前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剖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2),81 [7]

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

以宜宾学院为个案

摘要:本文以宜宾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宜宾学院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和去向问题。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发现宜宾学院在校大学生逃课现象比较严重,。建议学校,老师和学生关注逃课现象,对大学生逃课行为加强教育和引导。

关键字:大学生 逃课 现象 研究

一.导言

大学生“逃课”在各个高校里已成普遍现象,不仅自由选修课缺课严重,限定选修课、学位必修课的缺课情况也十分严重。逃课不管有多少“好处”或多少理由,无论如何总不是学习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也肯定不能代表大学校园中的先进文化部分,它只能说明在大学的教学互动过程中,或是教者有缺陷,或是学习者有问题,或是大环境、小环境的条件不良,因此必须正视大学里存在的逃课现象,各方面共同努力加以解决。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不仅仅是管学生的问题这其中还有有许多深层次的工作要做。

逃课包括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其中对于显性逃课的界定是逃课是指学生在未经请假情况下的一种旷课行为,隐性逃课的界定是学生身在课堂却做着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的“思想”旷课行为或者说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学生做其他作业或想其他事情,思维根本没有在课堂上。

[1]

我们调查的目的是因为地方高校对地方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减少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逃课情况,提高高校大学生上课质量,保证大学生在课堂上吸取足够的专业知识以确保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在今后的地方发展中提供支撑,为自身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是该校240名在读大学生调查样本的选取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即以寝室为整群单位以性别和学位门类为分层标准, 进行严格的随机抽样。具体程序为:首先,确定样本规模为240个,根据已有数据计算出男女性别比例以此作为分层标准,计算出应抽取的男女生的样本量然后以寝室为单位进了随机抽样共抽取宿舍34间。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每周上课情况,逃课的原因,以及对逃课的看法和一般逃课去做什么的问题和减少逃课现象的方法等项目。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05份,有效回收率为85.4%达到了预期目的,抽样方法的科学性和足够大的样本量,确保了问卷得出的数据能够准确推断出该校研究生的总体状况。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实际样本中的男女分别为87人,120人。

表1:被调查对象的性别

(二)被调查者到课总体状况

1.被调查者每周上课情况

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宜宾学院在校大学生每周上课情况都到的102人,占总数的49.7%;一节至两节未到的78人,占总数的38.2%;三到五节未到的15人,占总数的7.3%;超过五节未到的10人,占总数的4.8%。这些数据反映出宜宾学院大学生逃课情况比较严重。

2.什么课大学生不想去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大学生逃什么课,对找出问题以及问题的有效解决都会有较大的启发。

表2:被调查者不想上的课别

从表2可知,大学生主要逃课课别是公共选修课占了一半(50%),偶尔逃课课别是专业必修课(0.1%);很少逃课课别是专业必修课(5.4%)。

(三)被调查者逃课原因具体分析

1.被调查者不想上课的原因

在研究调查问卷时,发现该校大学生不想去上课有14.2%有活动;56.8%是上课无聊;

7.4是从众心理;11.6是老师不点名;10%包括浪费时间、不想去读书、累、有事、对要上的课没兴趣。这些数据表明一半的大学生是因为上课无聊而不去上课,这说明了如果可以改变现在老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大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可避免上课无聊而不去上课的原因。

2.被调查者逃课后一般去做什么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大学生逃课后去向,对发现问题及问题的有效解决会有启发。 表3:被调查者逃课后去向

从表3可知,该校大学生逃课后去向大部分是去睡觉(21.6%)、看书和(22.7%)吃饭(17.8%),占了总数的62.1%;由此说明大学生的自觉性不够高,逃课都是为了与课程无关的事;这一点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学生逃课不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还有其他包括做事、做作业和偶尔特殊情况,这占总体的10%;当然,逃课去上网这也是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之一;关于大学生逃课去兼职这一原因,学校就可解决,在学校安排更多的勤工俭学的岗位或者学校自己建立一个兼职公司,专门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当然是在学生没有课程的情况下。

3.被调查者上课时做什么

从调查问卷上来看,在公共必修课程上认真听课的占总数的40.7%,干其他事的(玩手机、和同学聊天、睡觉等其他事情)占总数的59.3%;这表明在公共必修的课程上一大半的大学生选择了隐性逃课,这点足以引起学校的重视。在公共选修课程上认真听讲的占总数的15.2%,干其他事的(玩手机、和同学聊天、睡觉等其他事情)占总数的84.8%;大学生认为不是自己的专业课就可以选择性的不停,公共选修课程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在专业必修课程上认真听讲的占总数的72%,干其他事的(玩手机、和同学聊天、睡觉等其他事情)占总数的28%,这反映了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课程的重视度,也表现了大学生在自己专业课程上的自觉性。在专业选修课程上认真听讲的占总数的48.2%,干其他事的(玩手机、和同学聊天、睡觉等其他事情)占总数的51.8%,这样大致相同的两个数据表明大学生对于专业选修课也不是很重视,对于这一点,学校应该说明课别的不同,不代表重视程度不同。

(四)被调查者对逃课的看法

1.对两种逃课危害的看法

表4:被调查者认为隐性逃课与显性逃课那个危害大

有相当一部分的被调查者(35.1%)认为隐性逃课和显性逃课的危害一样大;一小部分被调查者(17.5%)认为显性逃课的危害大于隐性逃课;个别几个被调查者(4%)不清楚那个性质的逃课危害大。这说明被调查者清楚的知道逃课的危害,这对后面的结果及对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2.对逃课本身的看法

表5:被调查者对逃课的看法

态度大有问题;仅有24.4%的大学生认为逃课是不对的,者这反映了绝大部分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态度不端正,这会直接导致学校教学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学校发展和学生自身的发展。

(五)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方法

1.被调查者认为提高学风的方法

根据调查,研究被调查者认为哪些方法可以促进学风的提高,能够减少逃课现象问题及提高大学生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

从表6可知,大学生的自觉性很重要,必须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施学生素质教育以加强校风建设;要求现在老师改变教学方法或选择更有水平的老师去上课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教师中普遍存在重教轻学的倾向;管教不管学, 以教代学的现象随处可见。部分教师“ 心不在岗, 师未到位”,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第二产业上, 注重个人收入, 应付正常教学, 缺乏敬业精神, 以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不良学习, 造成了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这点学校要更加的重视;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是学校必须做到的一点,如考试舞弊问题, 加强引导和教育是必要的, 但仅靠教育往往很难奏效,这个问题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影响极大。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 不难看出造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 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着力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

1.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

高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坚持教学在学校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制度、财力等方面切实保障和改善教学基本条件, 完善教学设备。加强对学生就业观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 减轻就业的心理压力, 减少行为的盲目性。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以此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督促教师进行教学策略的改进, 激励教师进行教学水平的提高,保证教学质量。进行考试制度的改革, 学校应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课程的性质,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 不能将所有的课程考试都局限于笔试, 考试内容拘泥于书本, 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察和锻炼。课程安排尽量做到科学化, 坚持课程安排与专业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各个学期教学任务之间的关联性, 避免课程安排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偏离以及学期课程安排太拥挤或太少的情况。

2.加强校园学风建设

加强学风建设要积极发挥教师和教风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的建设, 要进一步提倡每个教职工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 用自己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教学思想的敬业精神和求实作风,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来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学生营造优良学风, 使学生树立“ 以学为荣、以不学为耻, 以学优为荣、以学劣为耻”的风尚。加强学风建设还必须强化管理措[3][2]

施。从目前学风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看, 有很多问题并不是学生思想不明确, 认识不到位, 而是缺乏管理。因而在加强学风建设中, 加强管理,严明纪律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如考试舞弊问题, 加强引导和教育是必要的, 但仅靠教育往往很难奏效。这个问题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影响极大。此外还要不断改进现有奖惩制度, 来促进学风建设。通过不断改革奖学金评定、发放和表彰方式, 加大评优工作的宣传力度, 大力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以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素质的拓展来体现学风建设的成果。[4]

3.加强教育管理,正确进行引导

大学时期正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形成的时期,是逐步走入社会的开始,加强教育,正确进行引导尤为必要。为此:一是要进行恋爱观教育,正确看等恋爱、婚姻家庭,引导其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而不是放在恋爱上,不能恋爱而无心学习,甚至荒废了学业;二是要正确看待接受社会锻炼,利用机会接受锻炼无可厚非,但一门心思去参加各种各样的促销、兼职赚钱却无心学习,便是本末倒置;三是要强化自我约束意识,不能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丧志,要使大学生明确专业志向;四是要进行必要的人文礼观教育,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五是要理性看待择业,要相信自己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比拥有各种各样的证书更有择业的优势;六是要严格学生的考勤管理而不能流于形式,要坚决杜绝学生整夜不归的现象发生,防止出现管理的空档而形成一些游离于制度管理之外的边缘人。

4.选用高质量的教材,科学合理安排教室

在教材的选用上要尽可能选用能够反映最新信息的新版教材,避免鱼龙混杂的教材被强制分配给学生,同时要及时向教师提供最新的教材信息,使教师能够掌握教材的发展动向,根据教学要求选用教材,防止出现一本教材教到底和强制学生要求选用过时教材的现象,杜绝出现学生上课无书现象发生。对教室安排上要尽可能科学合理安排,充分利用

[5]好教室资源,满足教学要求,使教学达到声音和图文并茂的生动效果,提高教学吸引力。

5.完善考试制度, 改变考试方法

考试(包括考查)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基本方法。从目前情况看, 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方式, 考试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取消的。问题在于, 目前大学的考试方法不够完善, 存有漏洞, 以致使逃课者有机可乘, 甚至得高分。为克服这种现象, 笔者以为, 今后在考试的内容上, 应该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为主, 考试内容灵活, 不以死记硬背的题目为主, 考试方法多样,笔试、口试相结合或学生通过查资料、调查研究、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 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还应该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 将死记硬背的机械劳动与理解整合后的创造性成果区别开来。另外, 可以结合学生平时出勤、学习态度、课堂问答等表现, 对他们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上课定期与不定期点名。这种方法虽老套、不讲情面, 但在当今情况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也是比较有效果的一种方法。通过亲身实践证明, 这样的确能使逃课现象有所减少。总之, 要克服逃课者照样得高分现象, 教师应当在教育艺术上多下工夫, 尽可能地减少现行考试制度的弊端。

6.优化课程设置, 合理安排课程 [6]

高校应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 调整优化课程设置, 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 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数量, 给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提高自身素质, 以适应未来全球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要合理安排课程, 具体为: 尽量不要在上午安排四节课连上。一般情况下, 在连续上完三节课后, 学生都比较疲倦了。这样, 势必会降低学习效率, 造成逃课现象的出现。

总之, 大学生逃课这一现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逃课的产生有诸多的因素, 外部的、内部的、个人的、学校的等等。表面上看是一个学生对学业的态度, 但实际上它关系到教学体制、教学管理、教师素养、教学条件、学生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需

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建立相应的教育机制; 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大学的教育体系, 只有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学校与老师间有效配合和相互理解之下, 逃课这一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五)讨论

从表4课知,43.4%的被调查者认为隐性逃课危害很大。隐性逃课的主要危害有:一是课堂变得乌烟瘴气。虽然人数较多,甚至位置坐满了,但却是繁荣的假象。学生不是在听课,而是忙于各种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影响课堂纪律,使课堂变得如同商场,随意大方,把学习氛围搞得乌烟瘴气;二是打断教师和学生思维,分散注意力,影响他人学习。大学生学习主要靠自学,独立思考尤为重要。一声手机铃响,思维基本打断,教师生气,上课再也无心;三是不尊重他人。旁若无人地拨打电话、发消息、说话聊天、听音乐、谈情说爱就是无视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存在,是一种无形的对抗和无礼。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他人。四是败坏学风、校风。情绪和氛围是可以感染的,课堂上睡觉、看小说,听音乐、谈恋爱、根本就不把学习、老师、同学当回事,哪来学习氛围,容易感染和影响他人,长此以往则恶性循环,造成学习风气不正,败坏学风和校风。

导致隐性逃课的原因有:一、为锻炼自己、为经济利益而无心学习;二、老师责任心不强,讲课毫无吸引力;三、教材质量不高;四、教室安排不合理;五、沉迷于网络游戏;六、学校、家庭教育引导不力;七、社会就业压力大;八、考试管理不严。这些原因增加了隐性逃课的概率。

要减少隐性逃课的措施有,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启发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优化课堂环境;加强校园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郑淑红,大学生逃课现象与高校课程建设问题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

(7),13~14.

2.尧义,刘真等,大学生学风状况与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6(3),46~47

3.赵永厚,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91

4.赵永厚,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91

5.张赛斌,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探析,[J]高教论坛,2008(3),155~156

6.闫福全,当前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剖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2),81

7.闫福全,当前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剖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2),81 [7]


相关内容

  • 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
  •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08环境工程 第1组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我校学生逃课现象却非常普遍,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逃课族",严重影响了我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 ...

  • 解读大学生逃课现象
  • 解读大学生逃课现象 中国教育在线校园通讯社 作者:何光 2007-06-27 任意翻开一本大学生文集或者其他有关大学生生活的作品,逃课一词随处皆是,似乎这些作品中词频最高的词语就是它了.不管是出于何种理由,逃课,都已经成了大学生里很时髦的一种行为!而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是非评说,大学师生也是各执一词, ...

  • 大学生逃课与大学生成长及职业发展关系分析
  • 大学生逃课与大学生成长及职业发展关系分析 作者:彭晓芸 沈浩 王力伟 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5年第04期 摘 要 从高校现状来看,大学生的逃课现象已成为客观现实,然而相关学者研究逃课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关乎大学生逃课的本质在于所上课程与未来职业发展的相关性,大 ...

  •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的一些资料
  •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的一些资料 [摘要] 由于踏入高等学府后的自我懈怠,老师授课的呆板乏味等诸多原因,导致了大学生逃课频频.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在此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应对措施. 课堂教学是高等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当满怀欣喜,带着荣誉与自豪进入美如画的大学校 ...

  • 大学生逃课原因总结
  • 大学生逃课原因总结: 现在大学生逃课的理由各种各样,无论什么样的借口都可成为不上课的理由,更多的学生更是说得冠冕堂皇:生病.身体不舒服,远方的同学.父母来访,重要的私事,为避免繁冗的请假程序,很多同学会选择逃课.不少大学生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平时要去打工,有时候工作安排在上课的时候,碰巧那些课不是很重 ...

  •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统计的调查报告
  • 关于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学生逃课现象统计的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大家都知道,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我们从小读书的梦想,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过度阶段.在没来到大学之前我们的梦想是考上大学,但来到大学后呢?更多的是逃课,逃课的同学要逆天呀!他们大喊着"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无 ...

  • 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与对策
  • 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如今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习氛围, 它的出现一方面源于学生自身, 另一方面还有教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这不仅使整个校园的学习风气下降, 还影响到学生自身的素质教育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因此, 找出实际存在的问题, 采取适宜的措施降低高校的逃 ...

  •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及相关对策
  • Advances in Education 教育进展, 2011, 1, 6-11 doi: 10.4236/ae.2011.11002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1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e/) The Analysis of ...

  • 大学生寝室同伴效应对学习的影响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寝室同伴效应对学习的影响 作者:温宁 王佳园 来源:<学园>2014年第17期 [摘要]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为密切的常常是同寝室的室友,大学生个体的行为及决策也常常受到室友的影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同伴效应.本文随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