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荣八耻"对"第三次改革论争"重要意义

胡锦涛同志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改革的重要拐点上,为茫然的人们,点亮的一盏明灯;对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和道上的缺失的一次深刻弥补,是对“第三次改革论争”结果的最坚定,最明确的指示。

  2004年起,社会上关于改革问题和方向的激烈论争,被媒体认为是继1982年到1984年的第一次大争论、1989年到1992年第二次大争论之后的“第三次改革论争”。从起初的经济学界内部在关于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争论,到后来扩大到教育、房产、医疗、法律等各个层面的全民参与的大论争,论争的关键性认知差异,出现在,一方认为,问题是由于市场化改革所致,必须全面后转;另一方认为,这是改革不彻底、在继续深化改革的方向上有所偏差所致,必须全面加速推进改革,调整方向。

  我个人认为,贫富差距的悬殊、房价不停飙升、医疗体制改革偏失、教育产业等改革不彻底和改革方向偏差导致的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正是引起公众广泛参与“第三次大论争”的动因。

  随着经济学界郎咸平和顾雏军关于国企改革的激烈争论,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家、商企业界人士参与到论争中来。社会上不断涌现由百姓“仇富”情绪和行为所致的暴力事件;房地产界出现了任志强关于“富人区”和“穷人区”、“我们只给富人盖房子”的大炮式的言论;教育领域,对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化的关注空前的高涨;“看不起病,去不起医院”等百姓生活中切实的问题,摆在了这次论争的显著位置。

  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最为突出的已经不再是落后的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了。“贫富差距”即凸显了改革开放的辉煌的成果,也遗留下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中国的gdp连续七年飞速增长,也使得中国在改革的重要拐点上,前所未有的迷茫。人们也在对利益和金钱的追逐中,逐渐丧失了自我而不自知,文化和道德上的缺失使得人们在论争中,摸索、迷茫。

  而此时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这一混乱的论争中对公民道德和文化缺失的一次深刻弥补。“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析明了“第三次改革论争”中种种言论和人格的是是非非,切实的从道德上和文化上,对公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在中国改革的关键时期,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社会主义荣辱观,必然会时刻伴随着中国改革之路,鉴证中国腾飞。

胡锦涛同志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改革的重要拐点上,为茫然的人们,点亮的一盏明灯;对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和道上的缺失的一次深刻弥补,是对“第三次改革论争”结果的最坚定,最明确的指示。

  2004年起,社会上关于改革问题和方向的激烈论争,被媒体认为是继1982年到1984年的第一次大争论、1989年到1992年第二次大争论之后的“第三次改革论争”。从起初的经济学界内部在关于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争论,到后来扩大到教育、房产、医疗、法律等各个层面的全民参与的大论争,论争的关键性认知差异,出现在,一方认为,问题是由于市场化改革所致,必须全面后转;另一方认为,这是改革不彻底、在继续深化改革的方向上有所偏差所致,必须全面加速推进改革,调整方向。

  我个人认为,贫富差距的悬殊、房价不停飙升、医疗体制改革偏失、教育产业等改革不彻底和改革方向偏差导致的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正是引起公众广泛参与“第三次大论争”的动因。

  随着经济学界郎咸平和顾雏军关于国企改革的激烈争论,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家、商企业界人士参与到论争中来。社会上不断涌现由百姓“仇富”情绪和行为所致的暴力事件;房地产界出现了任志强关于“富人区”和“穷人区”、“我们只给富人盖房子”的大炮式的言论;教育领域,对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化的关注空前的高涨;“看不起病,去不起医院”等百姓生活中切实的问题,摆在了这次论争的显著位置。

  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最为突出的已经不再是落后的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了。“贫富差距”即凸显了改革开放的辉煌的成果,也遗留下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中国的gdp连续七年飞速增长,也使得中国在改革的重要拐点上,前所未有的迷茫。人们也在对利益和金钱的追逐中,逐渐丧失了自我而不自知,文化和道德上的缺失使得人们在论争中,摸索、迷茫。

  而此时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这一混乱的论争中对公民道德和文化缺失的一次深刻弥补。“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析明了“第三次改革论争”中种种言论和人格的是是非非,切实的从道德上和文化上,对公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在中国改革的关键时期,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社会主义荣辱观,必然会时刻伴随着中国改革之路,鉴证中国腾飞。


相关内容

  •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大纲
  •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大纲 1.填空题:15空,每空1分,共15分. 2.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3.简答题: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论述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5.赏析题:1小题,15分. 二.大 纲 内 容 (一)课程考核内容及说明 导言 中国文 ...

  • 中外文学史
  • 华中师范大学中外文学史考研辅导班讲义 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 1.文学革命的过激主义(猛烈批判与抨击.矫枉过正的文化策略.理论的全面批判与 实际的不可能)★★ 2.文学革命的成绩(白话文.思潮流派.理论建设与创作成就) 3.文学论争 ...

  • 党大还是法大问题论争及实践
  • 党大还是法大问题论争及实践 各位网友,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同大家一起,共同认识和把握党大还是法大问题.分两讲:一讲是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看党大还是法大问题论争及实践.一讲是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看如何正确处理党大还是法大问题.下面,进行第一讲. 一.建国以来党大还是法大论争 自建国以来,党 ...

  • 法制史成文法意义
  •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活动包括:①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鉴于当时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旧礼制的破坏,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向全社会公布,被称为第一次铸刑鼎,又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②公元前530年 ...

  • 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几点思考
  • 作者:马建辉 云梦学刊 2011年09期 中图分类号:I1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11)03-0016-04 学术论争是学术活跃.学术民主的表象,是学术进步的阶梯.论争始于质疑和诘难,始于对既有学术成果的重审及对其存在问题的发现与探究,显然,这是学术研究得以推进的必要 ...

  •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流派名词解释汇总
  •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 ...

  • 台湾战后,经济主事者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救亡图存而发展!
  • 台湾战后经济为何成功发展? 瞿宛文:台湾战后初期,经济主事者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救亡图存而发展,这是那一代人的共识与时代精神. 台湾学者 瞿宛文 台湾在战后持续了数十年的快速经济成长,发展成绩与南韩并居后进国之首.本书(指<台湾战后经济发展的源起:后进发展的为何与如何>)探讨造就这成 ...

  • 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题
  • 现当代文学 一. 填空 1. 天安门诗歌运动时间 2. 第四次文代会时间,邓小平祝词 3. "文艺与政治关系的争鸣"关键文章名 4. "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 关键文章名 5. 1985,1986被称为"方法年""观念年" ...

  • 洋务运动内容
  •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