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六大薄弱点

经济观察: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潜力巨大

2009年02月13日 17:05:29 来源:新华网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潜力巨大

新华社记者刘菊花

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民儒13日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产业用纺织品是近十年来纺织行业新兴起的最具有发展潜力和高附加值的技术性纺织品,目前已成为中国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介绍,产业用纺织品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高温过滤用、医卫防护用、土工布及合成材料、特殊装饰用、农业用、高性能纺织复合骨架材料、交通运输用、建筑用等二十多个工业领域。

在国际上,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又称“技术性纺织品行业”,与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传统纺织行业不同,这个行业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含量高、用工量少、劳动力素质要求高、国内市场需求空间巨大等特点和优势。

记者了解到,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07年全国产业用纺织品进口金额为275.56亿美元,同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创汇506.4亿美元,约占加工总产量的3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发达国家的产业用纺织品在其纤维加工总量中的比重一般占到30%左右,而2007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的产量为544.32万吨,仅占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的15.4%。 去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纺织工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却一枝独秀,效益不降反升,近五年的增长率都保持在18%以上。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为主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不像传统纺织行业过多依赖加工型出口的发展模式,现已逐步稳定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朱民儒说。

去年以来国家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将大大增加对土工合成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同时,国家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举措也将为医疗卫生用纺织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凸显了行业整体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产业链构架不完善等制约行

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

“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整体研发水平不高,投入较少,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产品供不应求,低档同类产品增长过快、供过于求,过度依赖低水平、低价位的价格竞争,产品性能、功能要求的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据朱民儒介绍,目前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普遍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尊重知识产权意识薄弱、行业标准滞后、产品质量缺乏监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二是自主创新产业链前后衔接不够紧密,未能有效以市场需求引导新产品研发方向。三是配套产业用纺织品专用纤维原料的制品开发能力不足,先进的进口设备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四是技术研发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亟需统筹加强建设。

以医用纺织品为例,据山东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亦武介绍,目前国内医用纺织品的发展受限于国内标准不统一等现实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仅人造器官、人工关节等仿生医用纺织材料领域每年就有40亿美元进口量。

朱民儒表示,促进高技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将有利于我国纺织工业整体的产品结构、效益结构优化升级,并将有效推动下游终端应用市场发展。按照调整振兴规划,下一步我国产业用纺织行业将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增加产品功能性和技

术性含量,并积极推进相关标准和质量认定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据规划主要起草者之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介绍,未来三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费量将每年增长80万至100万吨,在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中的比重将增加到19%左右。产业用纺织品将在医用纺织品、过滤用纺织品、土工布、特殊装饰用、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望“十二五”: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中国纺织新增长点

2010-11-01

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新经济增长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表示,未来5到10年将是中国纺织品行业的重要调整提升期,产业用纺织品将是“十二五”规划中要重点突破的产业。

记者今日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获悉,产业用纺织品这个名称是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在《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特别指出:产业用纺织品是中国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并将成为纺织工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当前产业用纺织品产量为700多万吨,到2015年将达到1500万吨左右。

许坤元分析指出,目前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面临诸多利好

因素。首先是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必定要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比如波音787飞机70%~80%都是碳纤维材料等;其次是高性能纤维的产业化推动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第三是低碳经济的需要,在节能减排方面大有用武之地,比如过滤除尘、废水处理等等。最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然。他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纺织产业将进一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中新网)

2015年,全球有机棉的需求将超过198亿美元

2010-04-01 09:56:12 中国纺织网信息员春柳专稿 收藏

生意社4月1日讯 全球工业分析公司(GIA)宣布发布全球有机棉市场报告。有机棉商业有潜在的希望,因为预测有机棉在未来将捕获广泛的兴趣。到2015年,世界有机棉市场预测将超过198亿美元,主要受到消费者了解度的增长和环保产品的兴趣的增长的驱动。

有机棉纺织品从环境意识高的消费者特别定制的产品发展而来,作为一种高度时尚产品在时尚专卖店和有声望的时尚机构销售。有机棉是利用棉花生产的,在种植时没有使

用任何化学肥料和杀虫剂,不是转基因棉。目前的市场处于进化阶段,据预测在近期将出现显著的扩展。

根据有机棉公司的新市场研究报告,印度、希腊和土耳其占全球有机棉产量的85%多。印度是有机棉的一个主要生产国,在未来的几年,在全球的有机纺织品部门将捕获相当大的份额。印度有机棉产量的上升主要归因于转基因棉的生产,更高成本的合成杀虫剂、以及不能得到肥料。美国是有机棉和生态纺织品的主要消费国,在服装产品方面,美国的消费占全球有机棉消费的40%。

自2008年以来,纺织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发展速度减缓。然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用纺织品增速不降反增。2009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总产量达723.2万吨,同比增长19.2%,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今年以来,产业用纺织品增长势头不减,国家、地方扶持力度加大,产品应用领域增加,行业发展前景被一致看好。

行业发展前景光明

去年以来,产业用纺织品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带动下,市场需求增加。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大大增加对土工合成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比如,对建筑增强材料、抗震材料的需求,扩大了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减少碳排放的要求,增加了对产业用高温过滤材料的需求。

同时,国家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举措也为医疗卫生用纺织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业用纺织品已经“随风潜入夜”般悄然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的产业用纺织品以18.6%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逐步成为跨纺织和新材料两个产业的新型现代化工业。

“从国家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关注的情况可以看出,产业用纺织品前景光明。”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民儒告诉记者,尽管产业用纺织品在纺织行业占比已提升到目前的17%,但与发达国家20%至30%的比例相比,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所占比例仍然偏小。2010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航空航天事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端汽车的发展,都给产业用纺织品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

2010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 环保民生成为重点

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使用涉及20多个领域,产业用纺织品的产品多样性、技术复杂性以及发展中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行业发展中要关注和抓住重点。

“我国有7亿多农民,很多都还没有用上无纺布。当年国家大力扶持、推广的塑料大棚,如今已经遍及全国。而无纺布在遮阳、保湿等方面效果更明显,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朱民儒告诉记者,目前,国家非常重视推广采用农业新技术,这样的大环境为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协会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用纺织品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满足水利、交通、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新领域的需求。

有关专家建议,2010年产业用纺织品发展要加强以环保纺织品、车用纺织品和与新能源相关的复合材料为重点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人们健康水平也有待于提高,医用纺织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尿不湿、口罩等也会成为行业不断增长的领域。此外,防护用品仍然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培育行业领军企业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尽管近年发展迅速,但行业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低技术含量产

品占相当大的比重,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求。一些特殊功能的高科技纺织品目前主要还是依赖进口,品种包括高强结构复合材料、高温过滤材料、建筑膜结构材料等。 与此对应的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较为薄弱。部分企业还停留在扩大生产规模、生产附加值较低产品的阶段,缺乏自主创新意识,造成与国外差距水平扩大。

在国家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产业用纺织品成为纺织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国家优先发展和支持范畴。

“行业发展的一个最大问题是重复建设,一个新产品、新技术出来,很快就会互相仿制、竞相上马,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供过于求,靠压价竞争。”朱民儒说,当前,认清一哄而上对行业发展的杀伤力,防止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大起大落,同样需要行业共同面对。对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来说,看清方向,找准位置,既不能让机遇错过,也要提防被“利好”消息冲昏了头脑。

“企业要发展,首先要保证产品质量,按照标准严把原料关,还要与应用企业多沟通,生产符合需求的产品。新投入这个领域的企业,对所需的原料、设备、生产状况、客户和竞争对手,都要有充分的了解,不要盲目进入。”朱民儒建议,国家应设立产业用纺织品专项技改贷款,增加发展产业用纺织

品的专项投资,坚持把投资重点从扩张能力转向投资新型工业技术、先进技术上来。行业需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著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并能向广大中小企业推广与扩散成熟技术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应对国际竞争的主体。

2009年,《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对产业用纺织品的拉动作用明显。大规模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涉及高铁、水利、土木工程等多个项目。这些对拉动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有极大作用,不仅增加了市场需求的数量,而且对国产产品的性能、技术含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振兴规划出台后,各地政府也非常重视,纷纷将规划意见列入地方发展规划,对规划项目予以政策、资金上的支持,给予地方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很大的鼓舞。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六大薄弱点

2010-10-06 来源: 印染在线 点击次数:

165 孔庆龙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欠佳影响生产

国产设备的逐渐成熟和价格便宜,为不少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创造了投资非织造布行业的条件。但是很多国产设备运转不

稳定,产品质量控制不严格等,也为生产企业带来麻烦, 由于问题设备多,有的生产企业很难与客户确定交货期。

2、原料使用的面还太窄

行业使用的天然纤维比例偏大,而且天然纤维中以棉、毛为主,带来非常大的局限,近几年化纤如涤纶、锦纶也有使用。笔者认为,产业用纺织品今后要获得大的发展还是要依赖可循环的天然纤维中的麻,以及商性能纤维。飞机所用的大部分纺织材料都是纺织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尤其是碳纤维。一台777飞机要使用2.5吨碳纤维,787飞机预计要用到12.5吨碳纤维。

3、加工方式单一

我们始终把非织造布作为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中心。而实则,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方式除了非织造,还有机织、针织,以及多层复合纺织材料。

4 应用领域不广泛

产业用纺织品的使用面很广泛,有军工、国防、民用、文体等多方面。但在中国,许多企业还不了解这些应用领域。

5、产品水平和技术含量有待提高

尽管国内产业用纺织品不断推陈出新,但是仍然缺少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仍是行业

今后的重要课题,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含量, 以及装备材料、加工手段和精度、处理技术等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亟需加快升级步伐。

6、行业规模仍需扩大

目前全球产业用纺织品占纤维制品加工总量的30%,非织造材料占产业用纺织品的40%以上,发达国家的比例更高。而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占纤维制品加工总量的比例不到20%,规模仍需扩大。

建议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发展高性能化学纤维;培育自己的强势品牌;适当加强科技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及信息化;注重人才培养,产业用纺织品不是劳动密集型,而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创新,从纤维原料、复合、整理加工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上人手;提高管理水平。

即使在金融危机使纺织业受挫、增长下滑的近两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仍保持了一定增速,2008年总产量就达到

606.5万吨,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600万吨的目标。但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还是处于成长阶段,产业用纺织品占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还不足20%。伴随国家振兴纺织业发展的引导,业内普遍认为适用于许多工业领域的产业用纺织品前景可观。新任的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陵申在今年三四月份走访了一批主要的

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企业和产业集群,他表示,该行业具有了成为纺织强国的理由,在国家支持和行业引导下,可以期待将有长足的提升。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再生资源的利用,并出台了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等向好政策。同时,与国外发达国家产业用纺织品的占有率相比,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及应用的确还有一定的差距和较大的成长空间。“十二五”期间,“打造产需衔接良好的产业链”和“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应用”是该行业发展的核心。

产业用纺织品作为技术纺织品,是在现代工业技术发展背景和需求下而兴起的新材料产业,这也决定了该行业唯有坚持不断创新,来提升产品的适用性和竞争力,满足不同工业领域对产业用纺织品多元化、高性能的市场需求。

通过对产业集群和生产企业的调研发现,优秀骨干企业在产学研用方面基础工作做得比较扎实。但我们发现也有相当多的企业,盲目抄袭产品设计思路,跟风生产,缺少自主研发的能力和发展理念,这将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对“产学研用”的科研发展模式理解不够,过分强调科技成果的短期经济效益化,给基础科研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有效协调好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合理有序地将科

技成果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创新资源,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尤其在集群地区普遍存在规模档次低、技术人才短缺、再投资方向不够明确等问题,因此,很多企业呼吁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充分认识到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特别是非织造布是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的前提下,加大政策支持,确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牵头引领开拓市场,加强与应用部门的衔接,尤其是配套那些由政府主导或者受政府导向采购的工业,如土工布、医用纺织品、过滤用纺织品、农用纺织品等。

目前行业还面临着大面积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缺失或覆盖不足的状况。我国现行的部分产业用纺织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及检测方法、评价指标与行业发展的步伐相脱节,更无从谈与发达国家的标准接轨,使行业的质量监督出现了“真空区”,同时也给企业的出口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企业非常希望能与协会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到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中。

东华大学拥有生物医药用纺织材料技术开发中心、车用纺织材料开发中心等5个与产业用纺织品相关的科研平台。上海纺科院正从纺织扩展到环保、航空航天、冶金、家电、汽车

等相关行业研究领域。江南大学在产业用纺织品方面的科研方向多达20项。

总之,我们将以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的职业精神,以专业的态度做好专业工作,与全行业一道开创产业用纺织品的新未来!

全国棉纺织行业现状及产品的结构调整

全国棉纺织行业现状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加工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其中棉纺织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支柱行业,纤维加工量占纤维加工总量的65%左右,生产能力及纱布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九五”期间针对棉纺织行业重复建设、生产能力过剩、包袱过重、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的局面,国家决定从1997年末开始把纺织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突破口,用三年时间完成压缩1000万落后棉纺锭、下岗分流120万职工、实现整体扭亏的三大任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经过棉纺织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并将压锭与减人减债、重组改制、加强管理、技术进步结合起来,目前已基本完成突破口三大任务,时间上提前将近一年。到目前为止,棉纺织行业共压缩了906万纱锭,下

岗分流了122万人,已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在行业结构上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为棉纺织国有企业利润迅速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1~6月,全国棉纺织行业利润总额29.9368亿元,比去年同期利润总额-0.8446亿元同比增长3797.73%,今年国有企业利润占全行业利润比重从年初的7%上升到20%左右。销售收入1~6月大幅度增长。全行业销售收入1175.3163亿元比去年同期销售收入942.7775亿元同比增长24.67%。亏损企业亏损总额有所下降。1~6月,全国棉纺织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0.7465亿元,比去年同期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3.9 982亿元减亏55.21%。截止今年6月末,棉纺织全行业4490户企业中有1138户企业亏损,亏损面占25.35%。今年以来,国际市场转暖,需求增强,来自国际市场的订单猛增,沿海地区大中型纺织企业为此经常加班加点生产,出现了多年不见的产销两旺景象。此外,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使国内消费开始回升,为棉纺织行业的经济复苏、回升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6月份,化学纤维产量325.9万吨,同比增长16.7%;纱产量312万吨,同比增长16.8%;布产量72.8亿米,同比增长12.3%。6月份全国棉纱出口2.04万吨,比上月增加0.17万吨,增幅9.1%;同比增加0.6万吨,增幅41.28%。6月份全国棉纱进口4.18万吨,比上月增加0.02万吨,增幅0.5%;同比增加9.21万吨,增幅28.2%。6月份全国棉布出

口2.69亿米,比上月增加0.97亿米,增幅3.7%;同比增加0.58亿米,增幅27.7%。6月份棉布出口1.3亿米,比上月增加0.09亿米,增幅7%;同比增加0.04亿米,增幅3%。据国家工业局统计中心月报,今年1~6月,全国累计出口棉及混纺、化纤纱线18.5万吨,同比增加4.7万吨,增幅33.9%;累计进口棉及混纺、化纤纱线56.2万吨,同比增加

8.4万吨,增幅17.4%。今年1~6月份,全国累计出口棉及混纺机织物30亿米,同比增长4.3亿米,增幅16.6%;累计进口棉及混纺机织物22.4亿米,同比增加1.6亿米,增幅

7.4%。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测算的棉纱价格综合指数显示,今年棉纱价格已经结束了到99年底两年下降的趋势,开始逐步回升,32S普梳纱从1月份的19300元/吨,上涨到6月份的21500元/吨,涨幅11.4%,棉纱价格综合指数由80.33提高到87.25。棉纺织行业今年尽管摆脱了困境、走出了低迷状态、赢得了时机、争取了主动,成绩令人振奋,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虽然目前产销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中西部地区和个别沿海地区仍有16个省、市虽然大幅度减亏,但尚未扭转行业亏损的局面。与此同时,一些地区出现违背国家产业政策,盲目新增棉纺能力的苗头,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坚决刹住,将会使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付之东流。对此各地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贯彻总量控制和调整结构的方针;将行业发展的重点从数量效益

型转到质量效益型上来,切实提高纺织行业的整体素质,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棉纺织行业产品的结构调整。

(一)目前棉纺织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中的问题

1、棉纺织工业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一方面款式新颖、花色品种对路的名优特新 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中低档产品多,加工程度低,品种单一、低档化、一般化、趋同化。以原料支配产品几年、几十年一贯制等老面貌还没有最终改变,配套化、系列化、水平不高,产品滞销积压。

2、在纺织出口产品中出现四多四少,即半成品、成品少;低档多、高档、花色品种少;狭幅多、宽幅布少;大批量多、小批量少,化纤制品的比重偏低。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技术含量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 有较大的差距。尽管一部分产品已进入国外中高档市场,但低档产品仍然占较大比重。数量型的出口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我国吨纤维制品创汇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一方面大量出口中低档产品, 另一方面国内中高档市场却受到国外产品的冲击。

3、从棉纺织产品的生产来看,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的一个根本问题是生产与市场脱节。企业离国内市场较 远,离国际

市场则更远,缺少必要的合理的媒介促使厂商直接见面。企业不了 解出口产品的用途、技术要求,销往市场等信息,不了解国际惯例和竞争的规则,给生产带来极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信息 不灵、市场开拓不力、不能适应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新态势。行业上缺少强有力的统计手段,信息残缺不全,营销网络不健全,出口市场过份集中,转口与间接贸易比重较大。现在虽然有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但网上的信息很少,又很不及时,产品缺少上、下游的沟通和了解,没有形成一 条龙式的产品开发模式,以上这些因素制约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品种的开发,不利行业的发展。

(二)产品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产品结构的调整,它和整个纺织行业的产业升级、技术装备更新换代有密切的关系。 产品结构的调整离不开技术结构、企业结构、行业结构、消费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结构的调整,不能孤立地单纯地谈产品结构调整,应该从宏观上把握,从系统工程上考虑,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综合分析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产品结构调整的总体指导思想应该是坚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产品竞争能力、保障有效供给、增加出口创汇、提高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市场占有率为目标。要从原料的源头抓起,根据资源情况、设备状况、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行分

层次地调整。调整产品结构必须把当前适应性的调整和长远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要分析市场、加强预测、把握流行趋势指导生产。要坚决压缩长线产品,改造老产品;发展短线产品和开发新产品。努力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深度,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带动科技发展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必须合理配置不同消费层次产品的比例,既要努力发展消耗原料少、附加值高的高档产品,也要积极生产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必需品,特别是农村市场需要的产品,启动内需、扩大内需,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当前纺织品的流行周期日益缩短,要抓住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纺织最终出口产品、扩大出口创汇及替代进口,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更要适应各个时期的不同需要,坚持多品种、高质量、快交货的对策。要认真开拓一大批国内外市场适销对路、经济效益好、覆盖面大,有发展前途的三高三低(三高三低即利润高、创汇高、质量高;用料低、能耗低、成本低)棉纺织新产品。要在细、混、仿、精四个字上下苦功。“细”就是开发细支高支纱系列产品和轻薄产品,用较少的原料创造出更多的高科技产品,增加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外汇收入;“混”就是要突破两种纤维混纺的格局,采用多种纤维成份混纺、交并,交织的办法发展新的纺织产品,使各种纤维的特性能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获得高性能高品质的纺织品;“仿”就是使化学纤维制

成具有各种天然纤维的性能,适应人们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倾向,做到以假乱真,服用性能甚至超过各种天然纤维,如仿毛、仿麻、仿丝、仿棉、仿麂皮、仿兽皮等等;“精”就是发展精加工产品,增加精梳纱、高支纱、针织纱、无结纱、无结布、无梭布、提花布的比重。纺纱条干水平达到国际乌斯特97公报5%~25%的水平。

1、要巩固一批传统出口产品,保持在国际市场中已占有的份额和重要地位;

2、扩大国际市场前景看好的高创汇产品,如细特高密织物、细特细薄、宽幅特宽幅织物;

3、增加化纤仿真系列产品;

4、开发功能保健产品。

国家经贸委发布的《重点开发的新产品导向目录(第一批)》,其中服装面料的内容是:

开发重点:高档涤纶长丝仿真面料、棉抗皱免烫面料、高档针织服装面料,轻薄型毛纺面料。总体目标:通过高档涤纶长丝仿真产品的开发,使化纤仿真原料、织造及印染后整理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开发的仿真面料的总体水平达到90年代中后期台湾、韩国的水平;棉抗皱免烫面料

达到或接近美国、日本同类产品的水平;高档针织服装面料产品质量达到由日本、意大利进口的同类产品的水平;轻薄型毛纺面料产量由目前的10%提高到40%,品种达到10种以上,平均纱支在60S以上,产品质量达到世界水平。

(三)具体产品结构调整的思路

1、 纺织三大领域结构调整要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纺织制品用途的专业化、配套化是从摆脱旧的“青一色、大众化”消费发展起来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家用纺织品从大众衣料中分离出来而独树一帜。90年代我国“衣着用、家用、产业用”纺织三大领域比例为68∶19∶13。目前人们对纺织求新、求美、求实用、求舒适的愿望越来越高。世界经济的增长,纺织品的品种、质量、花色款式、功能的不断更新换代,纺织新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使纺织品已由简单的以实用、遮体保暖功能为主转到以服饰文化为主题的新时代,纺织制品的使用领域已由衣着为主扩大了装饰用、产业用多个领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建设、交通事业、旅游业的发展,纺织三大领域的比例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按“三大领域”产品的结构比例,美国目前为40∶37∶23;西欧为50∶34∶16;日本为36∶30∶34。相比之下,不论从普及水平、品种质量水平等方面,我们都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在产品结构总体方面,即在纺织产品三大领域方面向合理结构发展,

拓宽消费领域,满足多层次、专用化、多元化的各消费领域的需求。衣着耗用纤维比重要由目前的68%下降到

50%-55%左右,衣着用纺织的发展重点将明显地由数量型需求转到质量需求上来,要向成衣化、功能化、时尚化和个性化的多层次方向发展,提高加工深度和增加成衣率比例,提高质量,发展花色品种和增加附加值方面发挥其潜力,又要积极生产消费者日常生活必需品,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和少数民族需求的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包括室内装饰)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要向成品化、配套化、系列化、礼品化、功能化、规格化方向发展,要讲究实用性、艺术性、舒适性。既要开发适合不同消费层次和居住条件改善后需要的各种室内装饰纺织品,又要开发适合中高档宾馆、饭店、写字楼、剧院需要的具有阻燃、抗静电等功能的各种装饰纺织品,在纤维耗用量上将继续增长,结构比例将由目前的20%左右上升到25%~30%。产业用纺织品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秀,无论是数量、质量上还是技术开发上都会有新的发展。产业用纺织品要大抓化纤新材料入手,大力开发功能性纤维和纺织复合材料,使这类产品尽快满足其它产业的配套需求和“以产顶进”,估计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耗用纤维量比重将由90年的13%上升到20%的水平。

2、 重点扶持名牌产品的生产

名牌是一个企业的整体实力的综合体现,它凝聚着一个企业的设计能力、生产能力、经营能力、规划能力、文化水平。名牌是企业的象征,企业的名牌归根结底反映在产品的质量上。名牌一般具有高品质性、高特色性、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覆盖率和高附加值这六大特征。名牌的价值就在于它代表了一个可观的市场份额和很大的质量差价。名牌是企业的财富,是企业的灵魂和生命,名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棉纺织行业必须花大力气、下苦功夫,迎接挑战,争创和保护自己的名牌,以此为突破口,抓住市场竞争的牛鼻子,搞好产品结构的调整。要努力创造名牌、培育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将名牌产品积极推向市场,进一步提高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覆盖率,使名牌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产品开发与市场定位相结合,不仅着眼于单个名牌,而且要重视整体性的品牌组合,为企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随着WTO进程的加快,企业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如何应付市场的变化,只有压缩数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以名牌产品为龙头,进行资产的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向名牌产品流动。一定要加强实施名牌战略观念,积极努力开创名牌产品,与国际名牌产品竞争。在增强名牌意识的同时要强化市场观念,把市场定位、市场巩固、市场开拓等市场营销战略和实施名牌结合起来,围绕创名牌产品,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

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名牌产品的技术含量,注意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

3、 提高精梳纱质量档次、赶超国际水平

现在精梳机不仅用于加工细支纱,而且也用于加工粗支纱和混纺纱。精梳技术的发展不断受到重视。在国际市场上,高档次的精梳产品有7特以下的纯棉精梳府绸、牛津纺、7特以下的纯棉精梳针织T恤衫、6特及2特的礼品手帕等,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布面上无棉结及疵点,不但光洁平整、手感滑爽、光泽柔和,而且组织之间在光照下透视非常清晰,堪称精品。国内虽也有少数企业生产7特府绸、7特×2牛津纺,但成纱条干变异系数CV%值、棉结杂质、粗节、细节、断裂强度、单纱强力变异系数CV%值、毛羽等等与国外产品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布面质量达不到真正高档的水平。

精梳历来是我国棉纺生产的薄弱环节。精梳纱的比重低。1999年底,国家纺织工业局统计,全国精梳纱全年累计74.19万吨,只占纱总计570.48万吨的13%,若只计算棉精梳纱39.68万吨只占纱总计的6.69%,万锭配精梳机为3.75台(12678/3382.5552)。国际上发达国家精梳纱的比重达50%左右,我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的精梳设备也较落

后,从国外引进的大约占10%,90%属国产A201型系列,仅有少量的FA系列。

这些设备车速低、仅为先进设备的一半,落棉中含可纺纤维多,精梳后条子棉结杂质较多,条干难以满足精梳纱高档次的要求。国外精梳机由于采用新型材料和新设计,精梳机的速度达到350~400钳次/分,喂入小卷的定量可达50~80千特。精梳机的台时产量已超过70公斤。国产新型棉精梳机的最高速度只有230钳次/分。为了提高出口纺织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必须提高精梳纱的质量档次与精梳纱的比重,到2010年精梳纱的比重应达到35%左右。

4、 开发高性能、高功能的化学纤维,促进产品开发的多元化、功能化。

从80年代至今,随着纺织工业生产能力的逐步增长,普通纺织品的量已满足并超过国内需求,从产品结构上促使纺织与其它学科交叉,纺织工业的传统技术不断融合和嫁接各个时期的新兴技术而创造出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产品。自从化学纤维问世后,其发展速度惊人,除其产量大、增幅快外,原料的种类更是日趋丰富、完善,最初的简单结构纤维已无法满足,因而新型化纤不断应运而生,例如在形状、质地和功能上与常规化纤有很大差别的差别化纤维。这类纤维主要

有超细型、异收缩型、异吸湿型、阳离子可染型、抗静电型、阻燃型等等;另外,还有复合纤维(如涤/锦、涤/粘复合丝等)、变形纤维(如低弹丝、空气变形丝等)以及异形纤维(如“△”形、三叶形、“∠”形等)。这些新型化纤的产生,大大丰富了化纤面料设计的思路,从而也大大地丰富了面料的市场。1999年全国化纤混纺、纯纺布131.54亿米,已占到布总量250亿米的52.62%,纺织新纤维和新产品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化学纤维的开发领域中。产品向多元化、功能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包括在特性上向天然纤维靠拢、长丝取代部分短纤维,开发短缺产品(如醋酸纤维等)以及适应多种用途和特性的化纤品种。

①多元化:用于人们生活消费的各类仿真纤维,如中空、异形中空、中空三维卷曲的“仿羽绒”纤维,细特、异形“仿真丝”纤维;复合型“仿毛”纤维;用于制造“仿麂皮”的超细纤维。就涤纶仿真丝绸产品,日本从85年起已进入了第五代,表现为珍珠般的光泽、鲜明的颜色、滑爽悬垂性良好,富有自然感,吸湿放湿性优良,手感柔软、丰满而且膨松,有优雅的丝呜感兼优良的保健性。第五代仿真丝绸源于新合纤技术,它的特征是:既追求天然纤维的性能又具有天然纤维的没有的特性,日本已开发和应用,相信不久的将来,新合纤技术和产品将在我国开花结果。

②多功能:发展细特(超细特)化、复合化及高仿真系列产品。新一代的高技术纤维,包括温度变色纤维、光变色纤维、香味纤维、保温蓄热纤维、特种擦镜纤维、高吸水、抗静电、低熔点、导电导湿、防水透气等功能纤维。

③特种纤维:是指具有普通纤维所不及的物理机械性能或化学性能的特定外观、手感的纤维,其主要品种有:高强度纤维、高模量纤维、耐高温纤维、阻燃纤维、耐腐蚀纤维等。全球特种纤维的产量虽不到合成纤维总产量的1%,但品种却占合成纤维品种总数的70%-80%。随着航天、航空、海洋开发,新能源利用,生物医学工程、电子通迅事业的发展,许多新兴产业的形成,为特种纤维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特种纤维及其制品具有高产值和高附加值。预测到本世纪末,特种纤维将占化纤总量的5%(目前的10倍)。

5、 纯棉制品旧貌换新颜

①纯棉织物的开发要改变过去低档产品一般化的老面孔,跳出棉织物不做高档产品的老框框。要避开化纤织 物,不生产与它雷同的产品。如一般涤棉细布衬绸多为13-19.5tex之间的细织物,中长织物一般为19.5×2 tex左右的中厚型全线或半线面料,它们是纯棉织物的主要竞争者。在确定纯棉织物的用途、规格时就要避 开它们,但是这类织物在

19.5tex以下的区段内,目前还很少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讲,纯棉织物开发的方向 应向两极发展,即向 10tex以下特细纺高档产品发展,作为新颖的夏衣料或西装配套的高档衬衣料,以满足

外销的需要和国内高消费者的要求;另外是向粗厚形织物发展,作服装面料、装饰布和家具布,以满足对装 饰织物日益增长的需要。灯芯绒织物趋势向两极发展。每英寸3条、4条乃至1.5条、2.5条特粗条用作裤料和 时装在欧洲市场上已很流行;每英寸24条乃至28条、30条作为衬衫和裙料;60S细支细条灯芯绒为高档产品。卡其向粗犷与精细两极发展,关键是开发精细卡其,如40S、50S、60S、及以上的精细卡其。

②化学纤维改变其结构形态,能做成仿真的纺织品,如果纤维基材立足于棉纤维或涤棉混纺棉型纤维,就无法达到真正的“仿真”目的,但还是能够在“仿”字上做文章,赋予产品以新的面貌。例如20×20 60×60等 棉平布,在树脂整理中加入聚乙烯醇和淀粉混合浆料进行整理,达到类似麻织物的粗挺手感,称之为“仿麻”整理产品;以40×40或60×60细支纱府绸,应用有机硅柔软整理剂进行柔软整理,达到类似绸的手感,称之 为“仿绸”整理产品;以中支棉纱生产的斜纹或平纹色织物、或白织物加印花,应用柔软处理后加以起绒

成单面绒或双面绒,使之达到与毛料啥味呢、法兰绒、骆驼绒等类似的外观,称之为“仿毛绒”整理产品;以 中细支棉纱、用缎纹组织织造成贡缎、横贡缎,甚至结合提花的棉织物,在加工印染后进行电光轧纹或晶光整理,使产品产生类似绸缎的光泽,称之为“仿缎”整理产品。这些仿整理或仿产品虽然不能与真正的产品 相比较,但是在产品开发上却是大大进了一步。

③提高纯棉织物的档次、服用性能、增加花色品种。如开发无结纱、无结布、无梭布、宽幅布特宽幅、倒比例 涤棉混纺织物、高支高密织物、经弹纬弹全弹织物、多种纤维混纺织物、涂层织物、层压复合织物、植绒织物、轻质防雨织物、绉类织物、交并、交织织物、强捻织物、花式纱织物、各种风格的提花织物、浮纹织物、 折裥织物等等,向着无结、定长、条干均匀、结杂少、精梳、新型纺纱等方向发展。国际上新型纺纱发展得很迅速,使纱线品种琳琅满目。气流纺目前纺纱已从棉、化纤扩大到丝、麻、毛等行业,生产粗厚织物、绒 类织物独具优势。还有喷气纺,国外发展也很迅速,我国也在试用和推广阶段。另外还有自捻纺、包缠纺、摩擦纺、花式纱线等。

④小比例色纺纱。小比例色纺纱是指小比例色纤维

(1.5%-30%)与本白棉纤维混纺而成的纱。该类色纺纱织成的

织物,布面上呈现均匀的彩色麻点,一改传统的纯白或单一

的纯色,给人一种朦朦胧胧、回归自然、纯朴、 新颖的特

殊视觉。色纺纱可广泛用于针织汗布、弹力珠地网眼布等品

种和其他织物组织。

6、 开发绿色生态纺织品是时代的潮流 绿色纺织品的消

费已经或逐渐地必将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消费导向和一种时

尚。

这种社会导向的出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

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纺织工业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欲

在新世纪进一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就必然涉及纺织品的

生态、绿色、环保。绿色生态纺织品的特定含义是此类纺织

品经过毒理学测试并且有相应的标志的纺织品。目前在世界

范围内出现多达十余种“绿色纺织品”的标志。这些标志对纺

织品上所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范围限制很严,从pH值、染

色牢度、甲醛含量、致癌染料、有害重金属、卤化染色载体、特殊气味等化学刺激因素和致病因素到阻燃要求、安全性、物理刺激等众多方面都作了严格的限定。绿色生态纺织品要

求纺织品生产过程是清洁的,一是生产全过程要求采用无毒

低毒的原材料和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和设备进行工业生

产;二是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对于产品则要求从产品

的原材料选用、到使用后的处理和处置,不构成和减少对人

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纺织品的整个加工过程应“无过程污

染”,整个过程既不污染环境,也不被环境所污染。国家环

境保护总局2000年1月27日批颁发了HJBZ30-2000《生态

纺织品》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对生态纺织品提出了严格

标准。生态绿色纺织品使人联想到高品质、现代化的、令人

安心的生活方式。选择了绿色生态纺织品也就是选择了一种

爱护生态环境、珍惜人类家园的生活态度,是对人类赖以生

存的地球环境的一种珍视爱护和奉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

青睐。一些新闻媒体大力开展宣传,提出“今天的购买是为

了明天的环境。”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已经出现众多的绿色生

态纺织品,如Tencel纤维、牛奶纤维、甲壳素纤维、罗布

麻纤维、木浆纤维、竹纤维、有机天然纤维、天然彩色棉纤

维及其织品。另外无毒功能性保健纺织品的开发方兴未艾,成为开发热点,有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高级纺织品体

现了两大要求:其一、方便舒适和功能一体化。除了以洗可

穿性能为主外,还有超拒水、防污、易去污、抗静电、吸汗

快干、透湿阻燃等功能。如洁净服、吸汗快干毛巾等。其二、保健和舒适性一体化。如直接接触皮肤的内衣既柔软又吸湿

抗菌,防菌抗臭床上用品、活性炭织物、磁疗被褥、防紫外

线屏蔽高支高密府绸、药枕、花香枕、促进血液循环被、仿

生被、远红外被套、生命光素衬衫、防蚊织物、防尘螨纤维,从天然矿石中提取的天年素纤维、微量元素纤维、皮肤止痒

织物、消炎止痛织物、抗过敏织物、高效止血纺织品等等。目前,中国即将加入WTO,纺织行业正抓紧以提高纺织面

料国际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行业发展重点从数量

效益型转到质量效益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到资本、技术密集

型,切实提高纺织行业的整体素质,这无疑给产品结构的调

整带来从未有过的良好机遇,机不可失。我们要抓住大好时

机,搞好产品结构的调整,使产品更加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高档次、多功能、快交货、服务好,档次齐全、应

变能力快,符合国内外消费者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的要求,产品创汇能力高、竞争力大的要求,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纺织

强国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

有机”生活,从纺织品开始

字号:小 中 大 2008-03-03

有机棉,一种在农业生产中,以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自然耕作管理为主,不许使用化学制品,从种子到农产品全天然无污染生产的棉花。“有机”生活,则意味着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据有机棉交易所报告称,在过去的三年中,全球有机

棉产量增长535%;而预测显示,2007~2008年有机棉产量有可能增长25%~55%。另一方面,虽然有机棉产量增长迅猛,

并且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开始对有机棉面料产生兴趣,但目前此类产品在全球棉布产品总生产量中仍仅占1%的份额。

这就意味着,前景看好、潜力巨大的有机棉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加入其

中。中国一些有前瞻性眼光的纺织企业已经在有机棉面料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有机棉面料正逐渐成为国内纺织企业关注的焦点。

有机棉产品开发——各显神通 互利共赢

在去年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上,色纺行业的龙头企业华孚集团就与NIKE、WAL-MART等知名品牌一起推广、使用有机棉产品,华孚的100%有机棉色纺纱同时获得了SKAL、IMO两个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香港福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溢达集团也各自展示了最新开发的有机棉系列面料,为环球消费者带来环保舒适新生活的同时也受到了国际采购商的极大关注。

2007年全国印染、棉纺织、色织开发年会上,鲁泰选送

的有机棉环保色织面料获优秀设计奖;2007年宏华数码全国印染、棉纺织、色织产品开发年会上的参评产品出现了各种新型纤维原料,其中有机棉得到了多方面的应用。

由山东德棉集团栖霞公司技术中心研制开发的有机棉

纱顺利通过OCIA国际认证,取得了进军欧美有机纱线市场

的通行证;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的有机棉纱线生产获得欧洲有机认证联盟SKAL认证。

山西绿洲公司攻克了大麻纺织的多项技术难关,开发出了大麻与有机棉的混纺产品;山东蒙阴棉纺织有限公司与知名设计师合作开发了“蒙莱茵有机棉”床上用品和家居服

装系列产品,将有机棉与家居产品结合,契合了现在人们追求环保的大趋势。

今年,浙江永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开始把研发重点放在环保材料的开发上,有机棉的使用正式进入议程„„

不难看出,有机棉产品已经成为国内纺织企业紧跟潮流的一个象征,在这场还在继续的博弈中,参与其中者各显神通,上中下游企业联袂出击,势必在掀起又一轮研发潮流的同时,达到多方的互利共赢。

有机棉产品市场——均衡发展 势不可当

虽然有机棉产量现仅占棉花总产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因为环保生态的健康理念使有机棉面料发展势不可当。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宣称他们将采用品质最好的有机棉面料来设

计和生产时装,这既迎合了人们头脑中越来越深入的环保理念,又表现出物以稀为贵的特色。

欧洲零售巨头H&M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涉足有机面料服饰产业,但由于当时消费者缺乏对有机产品的了解,同时有机服饰本身价格要高于非有机面料产品,因此这一尝试最终不了了之。到2006年,H&M公司共采用30吨有机棉设计、制作时装,而今年用量估计将成倍增长。

派瑞·艾力斯(PerryEllis)国际公司是美国服装公司,其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杜冰在谈到受美国市场影响的

PerryEllis所关注的面料时表示,目前美国环保纺织品的市场已经打开,像竹纤维、大豆纤维、牛奶纤维、有机棉等等开始在美国广受关注,尤其是有机棉产品,已经在美国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与此同时,按照有机面料贸易协会统计,2001年到2005年间,全球有机棉服装产品销售额从2.45亿美元增长到5.83亿美元,增幅达119%;预计到2008年末,有机棉服装销售

额将达20亿美元。而在英国,现在每四家高级零售商中就

有三家在销售有机棉产品。

有机棉产品在欧洲和美国市场的均衡发展肯定了它的

市场前景。我们几乎能看到,在不久的将来,环保、健康、时尚的有机棉服装会成为每位消费者的衣橱必备。(

抢抓振兴规划机遇 纺织服装业有“新动作”

日期:2011-1-7 文/佚名 来源: 中国纺织报

2009年10月,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首批创业板28家企业中唯一一只纺织服装类股票。探路者上市,可谓是纺织中小企业试水资本市场之滥觞。据统计,目前在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纺织服装类股票共有79只,在创

业板上市的纺织服装类股票已有2只。

长期以来,纺织服装行业数万家中小企业一直靠传统的纺纱、织布维系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囿于传统的生产模式,资本创造财富的神话对于纺织中小企业来说也许还很陌生。但在经历了限产压锭的洗礼、金融危机的冲击、原材料涨价的无奈后,如今纺织经营者的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转型升级的观念已由被动转变为自觉和主动了。 “十五”期间,纺织工业充分利用国家压锭解困的政策机遇,淘汰落后装备和技术,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被确定为纺织工业的技术装备年、产业用纺织品年、家用纺织品年,这几个产业得到高度重视,以先进装备顶替进口,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特别是国家急需的高性能纤维,助推功能性家纺上台阶,成为当年的几大任务,并取得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十五”末相比,全国衣着消费量增长了74.2%,人均纤维消费量从7.5公斤增加到13公斤;在吸纳就业、出口创汇等方面,纺织工业继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然而,纺织工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如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装备落后、代表棉纺水平的“三无一精”产品比重低、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能力弱等,这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时集中显现了出来。因此,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2009年4月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新明确了纺织工业的定位,规划所提出的八项主要任务,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许多任务已经得到落实。化纤生产能力持续扩大,大大缓解了纺织原料的压力;新纤维、新材料的运用,使功能性纺织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纺织品快速崛起,成为纺织业新的增长点;产业用纺织品在抗击“非典”、“甲流”和抗震、防洪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十五”期间,我国服装、家用、产业用纤维消费量的比重由68︰19︰13转变为54︰33︰13。随着转型的加快,服装、家用、产业用纤维消费量的比重在“十一五”期间又发生了根本改变,到2009年产业用纺织品所占比重已经占纤维加工总量的19%;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所占纤维比重有望在“十二五”期间超过服装用纤维加工量。

2011年是调整振兴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在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纺织工业将有新的动作,结构调整将主攻3个重点: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消费品工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最近指出,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改造、提升纺织工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国际新定位,满足国内人民对美好生活更高期望,适应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

作为传统产业,纺织工业朝那个方面转移,产业升级的内容是什么?经过10年的探索,我们逐步理清了脉络,即瞄准国际前沿,用高新技术改造落后的纺织装备、技术和消费结构,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工业化道路。《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纲要》则进一步明确了纺织

工业科技发展的目标: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转变带来机遇,转变预示希望。经过10年的创新发展,纺织工业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确立,重要民生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随着纺织科技的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提速,纺织工业必将展现出越来越光明的前景

“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玻璃纤维需

求将不断提高。原有玻璃钢、电绝缘等传统应用领域用量不断增加,工程塑料、建筑领域、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方面对玻璃纤维及制品应用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全行业要努力满足国内需求,减少出口比例,促进国内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发展。

玻璃纤维

目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玻璃纤维主要有高强度玻璃纤

维、石英玻璃纤维和高硅氧玻璃纤维等。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不仅应用在军用方面,近年来民用产品也有广泛应

用,如防弹头盔、防弹服、直升飞机机翼、预警机雷达罩、各种高压压力容器、民用飞机直板、体育用品、各类耐高温制品以及近期报道的性能优异的轮胎帘子线等。

经济观察: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潜力巨大

2009年02月13日 17:05:29 来源:新华网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潜力巨大

新华社记者刘菊花

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民儒13日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产业用纺织品是近十年来纺织行业新兴起的最具有发展潜力和高附加值的技术性纺织品,目前已成为中国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介绍,产业用纺织品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高温过滤用、医卫防护用、土工布及合成材料、特殊装饰用、农业用、高性能纺织复合骨架材料、交通运输用、建筑用等二十多个工业领域。

在国际上,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又称“技术性纺织品行业”,与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传统纺织行业不同,这个行业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含量高、用工量少、劳动力素质要求高、国内市场需求空间巨大等特点和优势。

记者了解到,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07年全国产业用纺织品进口金额为275.56亿美元,同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创汇506.4亿美元,约占加工总产量的3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发达国家的产业用纺织品在其纤维加工总量中的比重一般占到30%左右,而2007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的产量为544.32万吨,仅占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的15.4%。 去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纺织工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却一枝独秀,效益不降反升,近五年的增长率都保持在18%以上。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为主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不像传统纺织行业过多依赖加工型出口的发展模式,现已逐步稳定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朱民儒说。

去年以来国家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将大大增加对土工合成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同时,国家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举措也将为医疗卫生用纺织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凸显了行业整体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产业链构架不完善等制约行

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

“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整体研发水平不高,投入较少,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产品供不应求,低档同类产品增长过快、供过于求,过度依赖低水平、低价位的价格竞争,产品性能、功能要求的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据朱民儒介绍,目前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普遍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尊重知识产权意识薄弱、行业标准滞后、产品质量缺乏监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二是自主创新产业链前后衔接不够紧密,未能有效以市场需求引导新产品研发方向。三是配套产业用纺织品专用纤维原料的制品开发能力不足,先进的进口设备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四是技术研发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亟需统筹加强建设。

以医用纺织品为例,据山东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亦武介绍,目前国内医用纺织品的发展受限于国内标准不统一等现实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仅人造器官、人工关节等仿生医用纺织材料领域每年就有40亿美元进口量。

朱民儒表示,促进高技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将有利于我国纺织工业整体的产品结构、效益结构优化升级,并将有效推动下游终端应用市场发展。按照调整振兴规划,下一步我国产业用纺织行业将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增加产品功能性和技

术性含量,并积极推进相关标准和质量认定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据规划主要起草者之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介绍,未来三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费量将每年增长80万至100万吨,在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中的比重将增加到19%左右。产业用纺织品将在医用纺织品、过滤用纺织品、土工布、特殊装饰用、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望“十二五”: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中国纺织新增长点

2010-11-01

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新经济增长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表示,未来5到10年将是中国纺织品行业的重要调整提升期,产业用纺织品将是“十二五”规划中要重点突破的产业。

记者今日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获悉,产业用纺织品这个名称是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在《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特别指出:产业用纺织品是中国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并将成为纺织工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当前产业用纺织品产量为700多万吨,到2015年将达到1500万吨左右。

许坤元分析指出,目前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面临诸多利好

因素。首先是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必定要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比如波音787飞机70%~80%都是碳纤维材料等;其次是高性能纤维的产业化推动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第三是低碳经济的需要,在节能减排方面大有用武之地,比如过滤除尘、废水处理等等。最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然。他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纺织产业将进一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中新网)

2015年,全球有机棉的需求将超过198亿美元

2010-04-01 09:56:12 中国纺织网信息员春柳专稿 收藏

生意社4月1日讯 全球工业分析公司(GIA)宣布发布全球有机棉市场报告。有机棉商业有潜在的希望,因为预测有机棉在未来将捕获广泛的兴趣。到2015年,世界有机棉市场预测将超过198亿美元,主要受到消费者了解度的增长和环保产品的兴趣的增长的驱动。

有机棉纺织品从环境意识高的消费者特别定制的产品发展而来,作为一种高度时尚产品在时尚专卖店和有声望的时尚机构销售。有机棉是利用棉花生产的,在种植时没有使

用任何化学肥料和杀虫剂,不是转基因棉。目前的市场处于进化阶段,据预测在近期将出现显著的扩展。

根据有机棉公司的新市场研究报告,印度、希腊和土耳其占全球有机棉产量的85%多。印度是有机棉的一个主要生产国,在未来的几年,在全球的有机纺织品部门将捕获相当大的份额。印度有机棉产量的上升主要归因于转基因棉的生产,更高成本的合成杀虫剂、以及不能得到肥料。美国是有机棉和生态纺织品的主要消费国,在服装产品方面,美国的消费占全球有机棉消费的40%。

自2008年以来,纺织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发展速度减缓。然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用纺织品增速不降反增。2009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总产量达723.2万吨,同比增长19.2%,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今年以来,产业用纺织品增长势头不减,国家、地方扶持力度加大,产品应用领域增加,行业发展前景被一致看好。

行业发展前景光明

去年以来,产业用纺织品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带动下,市场需求增加。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大大增加对土工合成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比如,对建筑增强材料、抗震材料的需求,扩大了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减少碳排放的要求,增加了对产业用高温过滤材料的需求。

同时,国家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举措也为医疗卫生用纺织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业用纺织品已经“随风潜入夜”般悄然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的产业用纺织品以18.6%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逐步成为跨纺织和新材料两个产业的新型现代化工业。

“从国家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关注的情况可以看出,产业用纺织品前景光明。”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民儒告诉记者,尽管产业用纺织品在纺织行业占比已提升到目前的17%,但与发达国家20%至30%的比例相比,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所占比例仍然偏小。2010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航空航天事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端汽车的发展,都给产业用纺织品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

2010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 环保民生成为重点

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使用涉及20多个领域,产业用纺织品的产品多样性、技术复杂性以及发展中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行业发展中要关注和抓住重点。

“我国有7亿多农民,很多都还没有用上无纺布。当年国家大力扶持、推广的塑料大棚,如今已经遍及全国。而无纺布在遮阳、保湿等方面效果更明显,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朱民儒告诉记者,目前,国家非常重视推广采用农业新技术,这样的大环境为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协会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用纺织品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满足水利、交通、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新领域的需求。

有关专家建议,2010年产业用纺织品发展要加强以环保纺织品、车用纺织品和与新能源相关的复合材料为重点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人们健康水平也有待于提高,医用纺织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尿不湿、口罩等也会成为行业不断增长的领域。此外,防护用品仍然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培育行业领军企业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尽管近年发展迅速,但行业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低技术含量产

品占相当大的比重,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求。一些特殊功能的高科技纺织品目前主要还是依赖进口,品种包括高强结构复合材料、高温过滤材料、建筑膜结构材料等。 与此对应的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较为薄弱。部分企业还停留在扩大生产规模、生产附加值较低产品的阶段,缺乏自主创新意识,造成与国外差距水平扩大。

在国家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产业用纺织品成为纺织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国家优先发展和支持范畴。

“行业发展的一个最大问题是重复建设,一个新产品、新技术出来,很快就会互相仿制、竞相上马,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供过于求,靠压价竞争。”朱民儒说,当前,认清一哄而上对行业发展的杀伤力,防止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大起大落,同样需要行业共同面对。对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来说,看清方向,找准位置,既不能让机遇错过,也要提防被“利好”消息冲昏了头脑。

“企业要发展,首先要保证产品质量,按照标准严把原料关,还要与应用企业多沟通,生产符合需求的产品。新投入这个领域的企业,对所需的原料、设备、生产状况、客户和竞争对手,都要有充分的了解,不要盲目进入。”朱民儒建议,国家应设立产业用纺织品专项技改贷款,增加发展产业用纺织

品的专项投资,坚持把投资重点从扩张能力转向投资新型工业技术、先进技术上来。行业需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著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并能向广大中小企业推广与扩散成熟技术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应对国际竞争的主体。

2009年,《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对产业用纺织品的拉动作用明显。大规模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涉及高铁、水利、土木工程等多个项目。这些对拉动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有极大作用,不仅增加了市场需求的数量,而且对国产产品的性能、技术含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振兴规划出台后,各地政府也非常重视,纷纷将规划意见列入地方发展规划,对规划项目予以政策、资金上的支持,给予地方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很大的鼓舞。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六大薄弱点

2010-10-06 来源: 印染在线 点击次数:

165 孔庆龙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欠佳影响生产

国产设备的逐渐成熟和价格便宜,为不少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创造了投资非织造布行业的条件。但是很多国产设备运转不

稳定,产品质量控制不严格等,也为生产企业带来麻烦, 由于问题设备多,有的生产企业很难与客户确定交货期。

2、原料使用的面还太窄

行业使用的天然纤维比例偏大,而且天然纤维中以棉、毛为主,带来非常大的局限,近几年化纤如涤纶、锦纶也有使用。笔者认为,产业用纺织品今后要获得大的发展还是要依赖可循环的天然纤维中的麻,以及商性能纤维。飞机所用的大部分纺织材料都是纺织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尤其是碳纤维。一台777飞机要使用2.5吨碳纤维,787飞机预计要用到12.5吨碳纤维。

3、加工方式单一

我们始终把非织造布作为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中心。而实则,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方式除了非织造,还有机织、针织,以及多层复合纺织材料。

4 应用领域不广泛

产业用纺织品的使用面很广泛,有军工、国防、民用、文体等多方面。但在中国,许多企业还不了解这些应用领域。

5、产品水平和技术含量有待提高

尽管国内产业用纺织品不断推陈出新,但是仍然缺少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仍是行业

今后的重要课题,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含量, 以及装备材料、加工手段和精度、处理技术等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亟需加快升级步伐。

6、行业规模仍需扩大

目前全球产业用纺织品占纤维制品加工总量的30%,非织造材料占产业用纺织品的40%以上,发达国家的比例更高。而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占纤维制品加工总量的比例不到20%,规模仍需扩大。

建议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发展高性能化学纤维;培育自己的强势品牌;适当加强科技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及信息化;注重人才培养,产业用纺织品不是劳动密集型,而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创新,从纤维原料、复合、整理加工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上人手;提高管理水平。

即使在金融危机使纺织业受挫、增长下滑的近两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仍保持了一定增速,2008年总产量就达到

606.5万吨,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600万吨的目标。但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还是处于成长阶段,产业用纺织品占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还不足20%。伴随国家振兴纺织业发展的引导,业内普遍认为适用于许多工业领域的产业用纺织品前景可观。新任的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陵申在今年三四月份走访了一批主要的

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企业和产业集群,他表示,该行业具有了成为纺织强国的理由,在国家支持和行业引导下,可以期待将有长足的提升。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再生资源的利用,并出台了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等向好政策。同时,与国外发达国家产业用纺织品的占有率相比,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及应用的确还有一定的差距和较大的成长空间。“十二五”期间,“打造产需衔接良好的产业链”和“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应用”是该行业发展的核心。

产业用纺织品作为技术纺织品,是在现代工业技术发展背景和需求下而兴起的新材料产业,这也决定了该行业唯有坚持不断创新,来提升产品的适用性和竞争力,满足不同工业领域对产业用纺织品多元化、高性能的市场需求。

通过对产业集群和生产企业的调研发现,优秀骨干企业在产学研用方面基础工作做得比较扎实。但我们发现也有相当多的企业,盲目抄袭产品设计思路,跟风生产,缺少自主研发的能力和发展理念,这将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对“产学研用”的科研发展模式理解不够,过分强调科技成果的短期经济效益化,给基础科研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有效协调好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合理有序地将科

技成果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创新资源,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尤其在集群地区普遍存在规模档次低、技术人才短缺、再投资方向不够明确等问题,因此,很多企业呼吁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充分认识到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特别是非织造布是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的前提下,加大政策支持,确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牵头引领开拓市场,加强与应用部门的衔接,尤其是配套那些由政府主导或者受政府导向采购的工业,如土工布、医用纺织品、过滤用纺织品、农用纺织品等。

目前行业还面临着大面积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缺失或覆盖不足的状况。我国现行的部分产业用纺织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及检测方法、评价指标与行业发展的步伐相脱节,更无从谈与发达国家的标准接轨,使行业的质量监督出现了“真空区”,同时也给企业的出口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企业非常希望能与协会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到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中。

东华大学拥有生物医药用纺织材料技术开发中心、车用纺织材料开发中心等5个与产业用纺织品相关的科研平台。上海纺科院正从纺织扩展到环保、航空航天、冶金、家电、汽车

等相关行业研究领域。江南大学在产业用纺织品方面的科研方向多达20项。

总之,我们将以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的职业精神,以专业的态度做好专业工作,与全行业一道开创产业用纺织品的新未来!

全国棉纺织行业现状及产品的结构调整

全国棉纺织行业现状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加工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其中棉纺织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支柱行业,纤维加工量占纤维加工总量的65%左右,生产能力及纱布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九五”期间针对棉纺织行业重复建设、生产能力过剩、包袱过重、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的局面,国家决定从1997年末开始把纺织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突破口,用三年时间完成压缩1000万落后棉纺锭、下岗分流120万职工、实现整体扭亏的三大任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经过棉纺织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并将压锭与减人减债、重组改制、加强管理、技术进步结合起来,目前已基本完成突破口三大任务,时间上提前将近一年。到目前为止,棉纺织行业共压缩了906万纱锭,下

岗分流了122万人,已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在行业结构上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为棉纺织国有企业利润迅速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1~6月,全国棉纺织行业利润总额29.9368亿元,比去年同期利润总额-0.8446亿元同比增长3797.73%,今年国有企业利润占全行业利润比重从年初的7%上升到20%左右。销售收入1~6月大幅度增长。全行业销售收入1175.3163亿元比去年同期销售收入942.7775亿元同比增长24.67%。亏损企业亏损总额有所下降。1~6月,全国棉纺织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0.7465亿元,比去年同期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3.9 982亿元减亏55.21%。截止今年6月末,棉纺织全行业4490户企业中有1138户企业亏损,亏损面占25.35%。今年以来,国际市场转暖,需求增强,来自国际市场的订单猛增,沿海地区大中型纺织企业为此经常加班加点生产,出现了多年不见的产销两旺景象。此外,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使国内消费开始回升,为棉纺织行业的经济复苏、回升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6月份,化学纤维产量325.9万吨,同比增长16.7%;纱产量312万吨,同比增长16.8%;布产量72.8亿米,同比增长12.3%。6月份全国棉纱出口2.04万吨,比上月增加0.17万吨,增幅9.1%;同比增加0.6万吨,增幅41.28%。6月份全国棉纱进口4.18万吨,比上月增加0.02万吨,增幅0.5%;同比增加9.21万吨,增幅28.2%。6月份全国棉布出

口2.69亿米,比上月增加0.97亿米,增幅3.7%;同比增加0.58亿米,增幅27.7%。6月份棉布出口1.3亿米,比上月增加0.09亿米,增幅7%;同比增加0.04亿米,增幅3%。据国家工业局统计中心月报,今年1~6月,全国累计出口棉及混纺、化纤纱线18.5万吨,同比增加4.7万吨,增幅33.9%;累计进口棉及混纺、化纤纱线56.2万吨,同比增加

8.4万吨,增幅17.4%。今年1~6月份,全国累计出口棉及混纺机织物30亿米,同比增长4.3亿米,增幅16.6%;累计进口棉及混纺机织物22.4亿米,同比增加1.6亿米,增幅

7.4%。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测算的棉纱价格综合指数显示,今年棉纱价格已经结束了到99年底两年下降的趋势,开始逐步回升,32S普梳纱从1月份的19300元/吨,上涨到6月份的21500元/吨,涨幅11.4%,棉纱价格综合指数由80.33提高到87.25。棉纺织行业今年尽管摆脱了困境、走出了低迷状态、赢得了时机、争取了主动,成绩令人振奋,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虽然目前产销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中西部地区和个别沿海地区仍有16个省、市虽然大幅度减亏,但尚未扭转行业亏损的局面。与此同时,一些地区出现违背国家产业政策,盲目新增棉纺能力的苗头,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坚决刹住,将会使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付之东流。对此各地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贯彻总量控制和调整结构的方针;将行业发展的重点从数量效益

型转到质量效益型上来,切实提高纺织行业的整体素质,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棉纺织行业产品的结构调整。

(一)目前棉纺织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中的问题

1、棉纺织工业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一方面款式新颖、花色品种对路的名优特新 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中低档产品多,加工程度低,品种单一、低档化、一般化、趋同化。以原料支配产品几年、几十年一贯制等老面貌还没有最终改变,配套化、系列化、水平不高,产品滞销积压。

2、在纺织出口产品中出现四多四少,即半成品、成品少;低档多、高档、花色品种少;狭幅多、宽幅布少;大批量多、小批量少,化纤制品的比重偏低。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技术含量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 有较大的差距。尽管一部分产品已进入国外中高档市场,但低档产品仍然占较大比重。数量型的出口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我国吨纤维制品创汇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一方面大量出口中低档产品, 另一方面国内中高档市场却受到国外产品的冲击。

3、从棉纺织产品的生产来看,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的一个根本问题是生产与市场脱节。企业离国内市场较 远,离国际

市场则更远,缺少必要的合理的媒介促使厂商直接见面。企业不了 解出口产品的用途、技术要求,销往市场等信息,不了解国际惯例和竞争的规则,给生产带来极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信息 不灵、市场开拓不力、不能适应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新态势。行业上缺少强有力的统计手段,信息残缺不全,营销网络不健全,出口市场过份集中,转口与间接贸易比重较大。现在虽然有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但网上的信息很少,又很不及时,产品缺少上、下游的沟通和了解,没有形成一 条龙式的产品开发模式,以上这些因素制约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品种的开发,不利行业的发展。

(二)产品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产品结构的调整,它和整个纺织行业的产业升级、技术装备更新换代有密切的关系。 产品结构的调整离不开技术结构、企业结构、行业结构、消费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结构的调整,不能孤立地单纯地谈产品结构调整,应该从宏观上把握,从系统工程上考虑,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综合分析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产品结构调整的总体指导思想应该是坚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产品竞争能力、保障有效供给、增加出口创汇、提高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市场占有率为目标。要从原料的源头抓起,根据资源情况、设备状况、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行分

层次地调整。调整产品结构必须把当前适应性的调整和长远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要分析市场、加强预测、把握流行趋势指导生产。要坚决压缩长线产品,改造老产品;发展短线产品和开发新产品。努力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深度,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带动科技发展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必须合理配置不同消费层次产品的比例,既要努力发展消耗原料少、附加值高的高档产品,也要积极生产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必需品,特别是农村市场需要的产品,启动内需、扩大内需,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当前纺织品的流行周期日益缩短,要抓住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纺织最终出口产品、扩大出口创汇及替代进口,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更要适应各个时期的不同需要,坚持多品种、高质量、快交货的对策。要认真开拓一大批国内外市场适销对路、经济效益好、覆盖面大,有发展前途的三高三低(三高三低即利润高、创汇高、质量高;用料低、能耗低、成本低)棉纺织新产品。要在细、混、仿、精四个字上下苦功。“细”就是开发细支高支纱系列产品和轻薄产品,用较少的原料创造出更多的高科技产品,增加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外汇收入;“混”就是要突破两种纤维混纺的格局,采用多种纤维成份混纺、交并,交织的办法发展新的纺织产品,使各种纤维的特性能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获得高性能高品质的纺织品;“仿”就是使化学纤维制

成具有各种天然纤维的性能,适应人们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倾向,做到以假乱真,服用性能甚至超过各种天然纤维,如仿毛、仿麻、仿丝、仿棉、仿麂皮、仿兽皮等等;“精”就是发展精加工产品,增加精梳纱、高支纱、针织纱、无结纱、无结布、无梭布、提花布的比重。纺纱条干水平达到国际乌斯特97公报5%~25%的水平。

1、要巩固一批传统出口产品,保持在国际市场中已占有的份额和重要地位;

2、扩大国际市场前景看好的高创汇产品,如细特高密织物、细特细薄、宽幅特宽幅织物;

3、增加化纤仿真系列产品;

4、开发功能保健产品。

国家经贸委发布的《重点开发的新产品导向目录(第一批)》,其中服装面料的内容是:

开发重点:高档涤纶长丝仿真面料、棉抗皱免烫面料、高档针织服装面料,轻薄型毛纺面料。总体目标:通过高档涤纶长丝仿真产品的开发,使化纤仿真原料、织造及印染后整理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开发的仿真面料的总体水平达到90年代中后期台湾、韩国的水平;棉抗皱免烫面料

达到或接近美国、日本同类产品的水平;高档针织服装面料产品质量达到由日本、意大利进口的同类产品的水平;轻薄型毛纺面料产量由目前的10%提高到40%,品种达到10种以上,平均纱支在60S以上,产品质量达到世界水平。

(三)具体产品结构调整的思路

1、 纺织三大领域结构调整要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纺织制品用途的专业化、配套化是从摆脱旧的“青一色、大众化”消费发展起来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家用纺织品从大众衣料中分离出来而独树一帜。90年代我国“衣着用、家用、产业用”纺织三大领域比例为68∶19∶13。目前人们对纺织求新、求美、求实用、求舒适的愿望越来越高。世界经济的增长,纺织品的品种、质量、花色款式、功能的不断更新换代,纺织新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使纺织品已由简单的以实用、遮体保暖功能为主转到以服饰文化为主题的新时代,纺织制品的使用领域已由衣着为主扩大了装饰用、产业用多个领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建设、交通事业、旅游业的发展,纺织三大领域的比例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按“三大领域”产品的结构比例,美国目前为40∶37∶23;西欧为50∶34∶16;日本为36∶30∶34。相比之下,不论从普及水平、品种质量水平等方面,我们都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在产品结构总体方面,即在纺织产品三大领域方面向合理结构发展,

拓宽消费领域,满足多层次、专用化、多元化的各消费领域的需求。衣着耗用纤维比重要由目前的68%下降到

50%-55%左右,衣着用纺织的发展重点将明显地由数量型需求转到质量需求上来,要向成衣化、功能化、时尚化和个性化的多层次方向发展,提高加工深度和增加成衣率比例,提高质量,发展花色品种和增加附加值方面发挥其潜力,又要积极生产消费者日常生活必需品,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和少数民族需求的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包括室内装饰)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要向成品化、配套化、系列化、礼品化、功能化、规格化方向发展,要讲究实用性、艺术性、舒适性。既要开发适合不同消费层次和居住条件改善后需要的各种室内装饰纺织品,又要开发适合中高档宾馆、饭店、写字楼、剧院需要的具有阻燃、抗静电等功能的各种装饰纺织品,在纤维耗用量上将继续增长,结构比例将由目前的20%左右上升到25%~30%。产业用纺织品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秀,无论是数量、质量上还是技术开发上都会有新的发展。产业用纺织品要大抓化纤新材料入手,大力开发功能性纤维和纺织复合材料,使这类产品尽快满足其它产业的配套需求和“以产顶进”,估计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耗用纤维量比重将由90年的13%上升到20%的水平。

2、 重点扶持名牌产品的生产

名牌是一个企业的整体实力的综合体现,它凝聚着一个企业的设计能力、生产能力、经营能力、规划能力、文化水平。名牌是企业的象征,企业的名牌归根结底反映在产品的质量上。名牌一般具有高品质性、高特色性、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覆盖率和高附加值这六大特征。名牌的价值就在于它代表了一个可观的市场份额和很大的质量差价。名牌是企业的财富,是企业的灵魂和生命,名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棉纺织行业必须花大力气、下苦功夫,迎接挑战,争创和保护自己的名牌,以此为突破口,抓住市场竞争的牛鼻子,搞好产品结构的调整。要努力创造名牌、培育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将名牌产品积极推向市场,进一步提高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覆盖率,使名牌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产品开发与市场定位相结合,不仅着眼于单个名牌,而且要重视整体性的品牌组合,为企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随着WTO进程的加快,企业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如何应付市场的变化,只有压缩数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以名牌产品为龙头,进行资产的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向名牌产品流动。一定要加强实施名牌战略观念,积极努力开创名牌产品,与国际名牌产品竞争。在增强名牌意识的同时要强化市场观念,把市场定位、市场巩固、市场开拓等市场营销战略和实施名牌结合起来,围绕创名牌产品,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

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名牌产品的技术含量,注意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

3、 提高精梳纱质量档次、赶超国际水平

现在精梳机不仅用于加工细支纱,而且也用于加工粗支纱和混纺纱。精梳技术的发展不断受到重视。在国际市场上,高档次的精梳产品有7特以下的纯棉精梳府绸、牛津纺、7特以下的纯棉精梳针织T恤衫、6特及2特的礼品手帕等,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布面上无棉结及疵点,不但光洁平整、手感滑爽、光泽柔和,而且组织之间在光照下透视非常清晰,堪称精品。国内虽也有少数企业生产7特府绸、7特×2牛津纺,但成纱条干变异系数CV%值、棉结杂质、粗节、细节、断裂强度、单纱强力变异系数CV%值、毛羽等等与国外产品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布面质量达不到真正高档的水平。

精梳历来是我国棉纺生产的薄弱环节。精梳纱的比重低。1999年底,国家纺织工业局统计,全国精梳纱全年累计74.19万吨,只占纱总计570.48万吨的13%,若只计算棉精梳纱39.68万吨只占纱总计的6.69%,万锭配精梳机为3.75台(12678/3382.5552)。国际上发达国家精梳纱的比重达50%左右,我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的精梳设备也较落

后,从国外引进的大约占10%,90%属国产A201型系列,仅有少量的FA系列。

这些设备车速低、仅为先进设备的一半,落棉中含可纺纤维多,精梳后条子棉结杂质较多,条干难以满足精梳纱高档次的要求。国外精梳机由于采用新型材料和新设计,精梳机的速度达到350~400钳次/分,喂入小卷的定量可达50~80千特。精梳机的台时产量已超过70公斤。国产新型棉精梳机的最高速度只有230钳次/分。为了提高出口纺织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必须提高精梳纱的质量档次与精梳纱的比重,到2010年精梳纱的比重应达到35%左右。

4、 开发高性能、高功能的化学纤维,促进产品开发的多元化、功能化。

从80年代至今,随着纺织工业生产能力的逐步增长,普通纺织品的量已满足并超过国内需求,从产品结构上促使纺织与其它学科交叉,纺织工业的传统技术不断融合和嫁接各个时期的新兴技术而创造出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产品。自从化学纤维问世后,其发展速度惊人,除其产量大、增幅快外,原料的种类更是日趋丰富、完善,最初的简单结构纤维已无法满足,因而新型化纤不断应运而生,例如在形状、质地和功能上与常规化纤有很大差别的差别化纤维。这类纤维主要

有超细型、异收缩型、异吸湿型、阳离子可染型、抗静电型、阻燃型等等;另外,还有复合纤维(如涤/锦、涤/粘复合丝等)、变形纤维(如低弹丝、空气变形丝等)以及异形纤维(如“△”形、三叶形、“∠”形等)。这些新型化纤的产生,大大丰富了化纤面料设计的思路,从而也大大地丰富了面料的市场。1999年全国化纤混纺、纯纺布131.54亿米,已占到布总量250亿米的52.62%,纺织新纤维和新产品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化学纤维的开发领域中。产品向多元化、功能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包括在特性上向天然纤维靠拢、长丝取代部分短纤维,开发短缺产品(如醋酸纤维等)以及适应多种用途和特性的化纤品种。

①多元化:用于人们生活消费的各类仿真纤维,如中空、异形中空、中空三维卷曲的“仿羽绒”纤维,细特、异形“仿真丝”纤维;复合型“仿毛”纤维;用于制造“仿麂皮”的超细纤维。就涤纶仿真丝绸产品,日本从85年起已进入了第五代,表现为珍珠般的光泽、鲜明的颜色、滑爽悬垂性良好,富有自然感,吸湿放湿性优良,手感柔软、丰满而且膨松,有优雅的丝呜感兼优良的保健性。第五代仿真丝绸源于新合纤技术,它的特征是:既追求天然纤维的性能又具有天然纤维的没有的特性,日本已开发和应用,相信不久的将来,新合纤技术和产品将在我国开花结果。

②多功能:发展细特(超细特)化、复合化及高仿真系列产品。新一代的高技术纤维,包括温度变色纤维、光变色纤维、香味纤维、保温蓄热纤维、特种擦镜纤维、高吸水、抗静电、低熔点、导电导湿、防水透气等功能纤维。

③特种纤维:是指具有普通纤维所不及的物理机械性能或化学性能的特定外观、手感的纤维,其主要品种有:高强度纤维、高模量纤维、耐高温纤维、阻燃纤维、耐腐蚀纤维等。全球特种纤维的产量虽不到合成纤维总产量的1%,但品种却占合成纤维品种总数的70%-80%。随着航天、航空、海洋开发,新能源利用,生物医学工程、电子通迅事业的发展,许多新兴产业的形成,为特种纤维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特种纤维及其制品具有高产值和高附加值。预测到本世纪末,特种纤维将占化纤总量的5%(目前的10倍)。

5、 纯棉制品旧貌换新颜

①纯棉织物的开发要改变过去低档产品一般化的老面孔,跳出棉织物不做高档产品的老框框。要避开化纤织 物,不生产与它雷同的产品。如一般涤棉细布衬绸多为13-19.5tex之间的细织物,中长织物一般为19.5×2 tex左右的中厚型全线或半线面料,它们是纯棉织物的主要竞争者。在确定纯棉织物的用途、规格时就要避 开它们,但是这类织物在

19.5tex以下的区段内,目前还很少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讲,纯棉织物开发的方向 应向两极发展,即向 10tex以下特细纺高档产品发展,作为新颖的夏衣料或西装配套的高档衬衣料,以满足

外销的需要和国内高消费者的要求;另外是向粗厚形织物发展,作服装面料、装饰布和家具布,以满足对装 饰织物日益增长的需要。灯芯绒织物趋势向两极发展。每英寸3条、4条乃至1.5条、2.5条特粗条用作裤料和 时装在欧洲市场上已很流行;每英寸24条乃至28条、30条作为衬衫和裙料;60S细支细条灯芯绒为高档产品。卡其向粗犷与精细两极发展,关键是开发精细卡其,如40S、50S、60S、及以上的精细卡其。

②化学纤维改变其结构形态,能做成仿真的纺织品,如果纤维基材立足于棉纤维或涤棉混纺棉型纤维,就无法达到真正的“仿真”目的,但还是能够在“仿”字上做文章,赋予产品以新的面貌。例如20×20 60×60等 棉平布,在树脂整理中加入聚乙烯醇和淀粉混合浆料进行整理,达到类似麻织物的粗挺手感,称之为“仿麻”整理产品;以40×40或60×60细支纱府绸,应用有机硅柔软整理剂进行柔软整理,达到类似绸的手感,称之 为“仿绸”整理产品;以中支棉纱生产的斜纹或平纹色织物、或白织物加印花,应用柔软处理后加以起绒

成单面绒或双面绒,使之达到与毛料啥味呢、法兰绒、骆驼绒等类似的外观,称之为“仿毛绒”整理产品;以 中细支棉纱、用缎纹组织织造成贡缎、横贡缎,甚至结合提花的棉织物,在加工印染后进行电光轧纹或晶光整理,使产品产生类似绸缎的光泽,称之为“仿缎”整理产品。这些仿整理或仿产品虽然不能与真正的产品 相比较,但是在产品开发上却是大大进了一步。

③提高纯棉织物的档次、服用性能、增加花色品种。如开发无结纱、无结布、无梭布、宽幅布特宽幅、倒比例 涤棉混纺织物、高支高密织物、经弹纬弹全弹织物、多种纤维混纺织物、涂层织物、层压复合织物、植绒织物、轻质防雨织物、绉类织物、交并、交织织物、强捻织物、花式纱织物、各种风格的提花织物、浮纹织物、 折裥织物等等,向着无结、定长、条干均匀、结杂少、精梳、新型纺纱等方向发展。国际上新型纺纱发展得很迅速,使纱线品种琳琅满目。气流纺目前纺纱已从棉、化纤扩大到丝、麻、毛等行业,生产粗厚织物、绒 类织物独具优势。还有喷气纺,国外发展也很迅速,我国也在试用和推广阶段。另外还有自捻纺、包缠纺、摩擦纺、花式纱线等。

④小比例色纺纱。小比例色纺纱是指小比例色纤维

(1.5%-30%)与本白棉纤维混纺而成的纱。该类色纺纱织成的

织物,布面上呈现均匀的彩色麻点,一改传统的纯白或单一

的纯色,给人一种朦朦胧胧、回归自然、纯朴、 新颖的特

殊视觉。色纺纱可广泛用于针织汗布、弹力珠地网眼布等品

种和其他织物组织。

6、 开发绿色生态纺织品是时代的潮流 绿色纺织品的消

费已经或逐渐地必将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消费导向和一种时

尚。

这种社会导向的出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

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纺织工业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欲

在新世纪进一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就必然涉及纺织品的

生态、绿色、环保。绿色生态纺织品的特定含义是此类纺织

品经过毒理学测试并且有相应的标志的纺织品。目前在世界

范围内出现多达十余种“绿色纺织品”的标志。这些标志对纺

织品上所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范围限制很严,从pH值、染

色牢度、甲醛含量、致癌染料、有害重金属、卤化染色载体、特殊气味等化学刺激因素和致病因素到阻燃要求、安全性、物理刺激等众多方面都作了严格的限定。绿色生态纺织品要

求纺织品生产过程是清洁的,一是生产全过程要求采用无毒

低毒的原材料和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和设备进行工业生

产;二是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对于产品则要求从产品

的原材料选用、到使用后的处理和处置,不构成和减少对人

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纺织品的整个加工过程应“无过程污

染”,整个过程既不污染环境,也不被环境所污染。国家环

境保护总局2000年1月27日批颁发了HJBZ30-2000《生态

纺织品》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对生态纺织品提出了严格

标准。生态绿色纺织品使人联想到高品质、现代化的、令人

安心的生活方式。选择了绿色生态纺织品也就是选择了一种

爱护生态环境、珍惜人类家园的生活态度,是对人类赖以生

存的地球环境的一种珍视爱护和奉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

青睐。一些新闻媒体大力开展宣传,提出“今天的购买是为

了明天的环境。”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已经出现众多的绿色生

态纺织品,如Tencel纤维、牛奶纤维、甲壳素纤维、罗布

麻纤维、木浆纤维、竹纤维、有机天然纤维、天然彩色棉纤

维及其织品。另外无毒功能性保健纺织品的开发方兴未艾,成为开发热点,有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高级纺织品体

现了两大要求:其一、方便舒适和功能一体化。除了以洗可

穿性能为主外,还有超拒水、防污、易去污、抗静电、吸汗

快干、透湿阻燃等功能。如洁净服、吸汗快干毛巾等。其二、保健和舒适性一体化。如直接接触皮肤的内衣既柔软又吸湿

抗菌,防菌抗臭床上用品、活性炭织物、磁疗被褥、防紫外

线屏蔽高支高密府绸、药枕、花香枕、促进血液循环被、仿

生被、远红外被套、生命光素衬衫、防蚊织物、防尘螨纤维,从天然矿石中提取的天年素纤维、微量元素纤维、皮肤止痒

织物、消炎止痛织物、抗过敏织物、高效止血纺织品等等。目前,中国即将加入WTO,纺织行业正抓紧以提高纺织面

料国际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行业发展重点从数量

效益型转到质量效益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到资本、技术密集

型,切实提高纺织行业的整体素质,这无疑给产品结构的调

整带来从未有过的良好机遇,机不可失。我们要抓住大好时

机,搞好产品结构的调整,使产品更加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高档次、多功能、快交货、服务好,档次齐全、应

变能力快,符合国内外消费者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的要求,产品创汇能力高、竞争力大的要求,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纺织

强国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

有机”生活,从纺织品开始

字号:小 中 大 2008-03-03

有机棉,一种在农业生产中,以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自然耕作管理为主,不许使用化学制品,从种子到农产品全天然无污染生产的棉花。“有机”生活,则意味着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据有机棉交易所报告称,在过去的三年中,全球有机

棉产量增长535%;而预测显示,2007~2008年有机棉产量有可能增长25%~55%。另一方面,虽然有机棉产量增长迅猛,

并且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开始对有机棉面料产生兴趣,但目前此类产品在全球棉布产品总生产量中仍仅占1%的份额。

这就意味着,前景看好、潜力巨大的有机棉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加入其

中。中国一些有前瞻性眼光的纺织企业已经在有机棉面料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有机棉面料正逐渐成为国内纺织企业关注的焦点。

有机棉产品开发——各显神通 互利共赢

在去年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上,色纺行业的龙头企业华孚集团就与NIKE、WAL-MART等知名品牌一起推广、使用有机棉产品,华孚的100%有机棉色纺纱同时获得了SKAL、IMO两个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香港福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溢达集团也各自展示了最新开发的有机棉系列面料,为环球消费者带来环保舒适新生活的同时也受到了国际采购商的极大关注。

2007年全国印染、棉纺织、色织开发年会上,鲁泰选送

的有机棉环保色织面料获优秀设计奖;2007年宏华数码全国印染、棉纺织、色织产品开发年会上的参评产品出现了各种新型纤维原料,其中有机棉得到了多方面的应用。

由山东德棉集团栖霞公司技术中心研制开发的有机棉

纱顺利通过OCIA国际认证,取得了进军欧美有机纱线市场

的通行证;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的有机棉纱线生产获得欧洲有机认证联盟SKAL认证。

山西绿洲公司攻克了大麻纺织的多项技术难关,开发出了大麻与有机棉的混纺产品;山东蒙阴棉纺织有限公司与知名设计师合作开发了“蒙莱茵有机棉”床上用品和家居服

装系列产品,将有机棉与家居产品结合,契合了现在人们追求环保的大趋势。

今年,浙江永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开始把研发重点放在环保材料的开发上,有机棉的使用正式进入议程„„

不难看出,有机棉产品已经成为国内纺织企业紧跟潮流的一个象征,在这场还在继续的博弈中,参与其中者各显神通,上中下游企业联袂出击,势必在掀起又一轮研发潮流的同时,达到多方的互利共赢。

有机棉产品市场——均衡发展 势不可当

虽然有机棉产量现仅占棉花总产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因为环保生态的健康理念使有机棉面料发展势不可当。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宣称他们将采用品质最好的有机棉面料来设

计和生产时装,这既迎合了人们头脑中越来越深入的环保理念,又表现出物以稀为贵的特色。

欧洲零售巨头H&M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涉足有机面料服饰产业,但由于当时消费者缺乏对有机产品的了解,同时有机服饰本身价格要高于非有机面料产品,因此这一尝试最终不了了之。到2006年,H&M公司共采用30吨有机棉设计、制作时装,而今年用量估计将成倍增长。

派瑞·艾力斯(PerryEllis)国际公司是美国服装公司,其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杜冰在谈到受美国市场影响的

PerryEllis所关注的面料时表示,目前美国环保纺织品的市场已经打开,像竹纤维、大豆纤维、牛奶纤维、有机棉等等开始在美国广受关注,尤其是有机棉产品,已经在美国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与此同时,按照有机面料贸易协会统计,2001年到2005年间,全球有机棉服装产品销售额从2.45亿美元增长到5.83亿美元,增幅达119%;预计到2008年末,有机棉服装销售

额将达20亿美元。而在英国,现在每四家高级零售商中就

有三家在销售有机棉产品。

有机棉产品在欧洲和美国市场的均衡发展肯定了它的

市场前景。我们几乎能看到,在不久的将来,环保、健康、时尚的有机棉服装会成为每位消费者的衣橱必备。(

抢抓振兴规划机遇 纺织服装业有“新动作”

日期:2011-1-7 文/佚名 来源: 中国纺织报

2009年10月,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首批创业板28家企业中唯一一只纺织服装类股票。探路者上市,可谓是纺织中小企业试水资本市场之滥觞。据统计,目前在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纺织服装类股票共有79只,在创

业板上市的纺织服装类股票已有2只。

长期以来,纺织服装行业数万家中小企业一直靠传统的纺纱、织布维系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囿于传统的生产模式,资本创造财富的神话对于纺织中小企业来说也许还很陌生。但在经历了限产压锭的洗礼、金融危机的冲击、原材料涨价的无奈后,如今纺织经营者的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转型升级的观念已由被动转变为自觉和主动了。 “十五”期间,纺织工业充分利用国家压锭解困的政策机遇,淘汰落后装备和技术,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被确定为纺织工业的技术装备年、产业用纺织品年、家用纺织品年,这几个产业得到高度重视,以先进装备顶替进口,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特别是国家急需的高性能纤维,助推功能性家纺上台阶,成为当年的几大任务,并取得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十五”末相比,全国衣着消费量增长了74.2%,人均纤维消费量从7.5公斤增加到13公斤;在吸纳就业、出口创汇等方面,纺织工业继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然而,纺织工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如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装备落后、代表棉纺水平的“三无一精”产品比重低、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能力弱等,这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时集中显现了出来。因此,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2009年4月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新明确了纺织工业的定位,规划所提出的八项主要任务,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许多任务已经得到落实。化纤生产能力持续扩大,大大缓解了纺织原料的压力;新纤维、新材料的运用,使功能性纺织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纺织品快速崛起,成为纺织业新的增长点;产业用纺织品在抗击“非典”、“甲流”和抗震、防洪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十五”期间,我国服装、家用、产业用纤维消费量的比重由68︰19︰13转变为54︰33︰13。随着转型的加快,服装、家用、产业用纤维消费量的比重在“十一五”期间又发生了根本改变,到2009年产业用纺织品所占比重已经占纤维加工总量的19%;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所占纤维比重有望在“十二五”期间超过服装用纤维加工量。

2011年是调整振兴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在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纺织工业将有新的动作,结构调整将主攻3个重点: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消费品工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最近指出,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改造、提升纺织工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国际新定位,满足国内人民对美好生活更高期望,适应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

作为传统产业,纺织工业朝那个方面转移,产业升级的内容是什么?经过10年的探索,我们逐步理清了脉络,即瞄准国际前沿,用高新技术改造落后的纺织装备、技术和消费结构,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工业化道路。《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纲要》则进一步明确了纺织

工业科技发展的目标: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转变带来机遇,转变预示希望。经过10年的创新发展,纺织工业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确立,重要民生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随着纺织科技的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提速,纺织工业必将展现出越来越光明的前景

“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玻璃纤维需

求将不断提高。原有玻璃钢、电绝缘等传统应用领域用量不断增加,工程塑料、建筑领域、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方面对玻璃纤维及制品应用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全行业要努力满足国内需求,减少出口比例,促进国内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发展。

玻璃纤维

目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玻璃纤维主要有高强度玻璃纤

维、石英玻璃纤维和高硅氧玻璃纤维等。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不仅应用在军用方面,近年来民用产品也有广泛应

用,如防弹头盔、防弹服、直升飞机机翼、预警机雷达罩、各种高压压力容器、民用飞机直板、体育用品、各类耐高温制品以及近期报道的性能优异的轮胎帘子线等。


相关内容

  • **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汇报
  • **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汇报 我镇位于**市西北部,面积40.3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6万.我镇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东靠上海,南依苏州.无锡.常州,西临南京,江苏省滨江大道贯穿境内,与高等级沿江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苏虞张一级公路相连,交通发达便 ...

  • 在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 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各位专家的精心评审表示感谢,对各位专家对课题成果提出的建议性意见和看法表示认同,对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敬意. 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路径与思路主报告及三个子报告已经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认为,这份报告的分析基础是扎实的,从国内外宏观背景和实际情况出发 ...

  • 2016年纺织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 2016-2022年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 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80312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 ...

  • 安徽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 安徽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http://www.ah.gov.cn 2011年12月12日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十二五"有关规划精神,结合安徽工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环境 (一 ...

  • 昌吉州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现状
  • 昌吉州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现状 2009年,昌吉州工业总产值337.9亿元,其中:轻工业114.2亿元,重工业223.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1.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7.4亿元,其中:轻工业21.0亿元,重工业66.4亿元.其中规上增加值69.4亿元.规模以上六大支柱产业中,煤电煤化工业 ...

  • 广东:走进东盟觅商机
  • 为推动广东企业扩大对东盟的投资贸易合作,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广东省政府5月26日在广州召开"走进东盟"座谈会.广东省外经贸厅通报了近年来广东与东盟投资贸易合作情况和今后扩大投资贸易的对策措施,有关市和企业介绍了投资东盟的体会和做法,万庆良副省长到会并发表讲 ...

  • 国家.江苏省.苏州市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 发布时间:2009-08-26 15:32:19 字体:[大 中 小]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从1月14日到2月25日,国务院先后召开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钢铁.汽车.纺织工业.装备制造业.船舶工业.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物流业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5月份,江苏省在与国家十大产业 ...

  • 小微企业座谈会发言提纲及运行分析
  • 小微企业座谈会发言提纲 鲁权屯镇位于武城县西北部,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7.1万人,是全省10个行政体制管理改革试点镇之一,玻璃钢.中央空调是我镇的主导产业,现有玻璃钢.中央空调生产企业11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6家,小微企业970家,工商业户8500余户,构建起了以玻璃钢.中央空调产业 ...

  •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 3月上旬,**市委、市政府带着新世纪如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问题,组织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到苏州、无锡、南京和上海浦东新区考察。这次学习考察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我们跟随**市党政代表团日夜兼程,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 一、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这次苏沪之行,四市(区)的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