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赏析--1.2赤壁

1.2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赏析:

1、主题:此诗从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这是一首咏史诗,所咏的历史是赤壁之战(战役名称)。

3、诗的前两句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从“铁未销”中更可看出)

4、对于这首诗的后两句有人非常反感,批评说:孙权的霸业系于此大战,若这一仗打败了,国家就要灭亡,百姓就要遭殃,而杜牧不担心这些大事,只担心“二乔”会被捉去,实在是“措大”(对读书人的蔑称)不识好恶。你认为这一批评成立吗?为什么?(赏析)

这一批评不成立。诗人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他对这次大战的历史思考,用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构思巧妙,形象生动而又意味深长。

二、默写:

1、《赤壁》一诗中抒写了历史兴亡感,想象奇绝的句子是 , 。(借题兴叹,评论赤壁之战胜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以小见大,借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的句子)

《1.2赤壁》答案:一、1、折戟 对历史的慨叹 国家的命运 2、赤壁之战 3、折戟 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铁未销 4、这一批评不成立。诗人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他对这次大战的历史思考,用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构思巧妙,形象生动而又意味深长。

二、1、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2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赏析:

1、主题:此诗从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这是一首咏史诗,所咏的历史是赤壁之战(战役名称)。

3、诗的前两句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从“铁未销”中更可看出)

4、对于这首诗的后两句有人非常反感,批评说:孙权的霸业系于此大战,若这一仗打败了,国家就要灭亡,百姓就要遭殃,而杜牧不担心这些大事,只担心“二乔”会被捉去,实在是“措大”(对读书人的蔑称)不识好恶。你认为这一批评成立吗?为什么?(赏析)

这一批评不成立。诗人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他对这次大战的历史思考,用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构思巧妙,形象生动而又意味深长。

二、默写:

1、《赤壁》一诗中抒写了历史兴亡感,想象奇绝的句子是 , 。(借题兴叹,评论赤壁之战胜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以小见大,借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的句子)

《1.2赤壁》答案:一、1、折戟 对历史的慨叹 国家的命运 2、赤壁之战 3、折戟 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铁未销 4、这一批评不成立。诗人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他对这次大战的历史思考,用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构思巧妙,形象生动而又意味深长。

二、1、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相关内容

  • 中考诗词赏析之[题李凝幽居][赤壁]
  • 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题李凝幽居> 班级和学号 姓名 . [整体感知]<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而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 ...

  • 2016年河南中考语文古诗词预测
  • 2016河南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预测 1.<己亥杂诗>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 ,也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2.这首诗前两句中的"浩荡离愁(离愁)."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3.请你谈谈名句&q ...

  • 中考语文-中考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
  • 中考语文-中考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 古诗词欣赏试题 一.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 ...

  •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 古诗词鉴赏 一.透视诗词鉴赏的考点(六点)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 / 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 二.鉴赏知识的"盘点"与"内存" (一)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 ...

  • 如何应对中考诗歌鉴赏
  • 湖北省孝感市祝站二中 罗有志 一."课标"."说明"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孝感市"考试说明"要求:"诗词品析 ...

  • 2014成都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22首分析
  • 2014成都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22首分析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解读: " 巴山 ...

  • 语文中考知识点
  • 1.诗歌鉴赏 (古代) 七上: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思 七下:木兰诗 八上: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归园田居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 八下: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饮酒 行路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山坡羊·潼关怀古 己亥杂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 中考必备首古诗赏析
  • 中考必备首古诗赏析 中考必背34首古诗词赏析 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比兴手法,表现了古代 ...

  • 初中语文科目人教版导学案
  • 敦化市第三中学学校 初中语文科目人教版 导学案№25 编写:许艳华 激励话语(名言.警句). <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姓名: 一.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