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赏析之[题李凝幽居][赤壁]

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题李凝幽居》

班级和学号 姓名 .

【整体感知】《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而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体现了贾岛“清真僻苦”的诗风。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代广为传诵。 【作者介绍】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意词句锤炼,刻苦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参考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

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随堂练习】

①“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以动衬静。

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生活情趣。

③对这首诗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的“题”是“写”的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意思。 B、“闲居”一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一句中的“敲”,传说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④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一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便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⑤《题李凝幽居》的作者是 代 ,这首诗歌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 。从中提炼出的一个词语是 。

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赤壁》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使,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官。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参考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 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

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诗词赏析】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

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从艺术上看,诗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的常用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人或事来写;还有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此诗突出强调了客观机遇,即东风对赤壁之战的决定性作用,有意忽略了周瑜的军事才能在战争中的作用。但不是有意贬低周瑜的军事才能,而是暗示诗人虽有周瑜的才干,却无周瑜巧借东风的机遇。抒发诗人虽有才华,却无机遇,万事具备,却无东风可借。所以全诗隐含着强烈的怀才不遇的愤懑 【随堂练习】

①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 ②试说说

答: ③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④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

1、答案: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答出

2、答:

3、(2分)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说明: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4、2分)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题李凝幽居》

班级和学号 姓名 .

【整体感知】《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而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体现了贾岛“清真僻苦”的诗风。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代广为传诵。 【作者介绍】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意词句锤炼,刻苦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参考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

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随堂练习】

①“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以动衬静。

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生活情趣。

③对这首诗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的“题”是“写”的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意思。 B、“闲居”一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一句中的“敲”,传说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④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一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便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⑤《题李凝幽居》的作者是 代 ,这首诗歌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 。从中提炼出的一个词语是 。

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赤壁》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使,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官。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参考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 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

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诗词赏析】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

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从艺术上看,诗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的常用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人或事来写;还有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此诗突出强调了客观机遇,即东风对赤壁之战的决定性作用,有意忽略了周瑜的军事才能在战争中的作用。但不是有意贬低周瑜的军事才能,而是暗示诗人虽有周瑜的才干,却无周瑜巧借东风的机遇。抒发诗人虽有才华,却无机遇,万事具备,却无东风可借。所以全诗隐含着强烈的怀才不遇的愤懑 【随堂练习】

①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 ②试说说

答: ③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④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

1、答案: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答出

2、答:

3、(2分)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说明: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4、2分)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相关内容

  • 中考古诗词赏析--1.2赤壁
  • 1.2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赏析: 1.主题:此诗从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这是一首咏史诗,所咏的历史是赤壁之战(战役名称). 3.诗的前两句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年.锈 ...

  • 山中杂诗诗词赏析及阅读答案
  •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 ...

  • 2016年河南中考语文古诗词预测
  • 2016河南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预测 1.<己亥杂诗>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 ,也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2.这首诗前两句中的"浩荡离愁(离愁)."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3.请你谈谈名句&q ...

  • 中考语文-中考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
  • 中考语文-中考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 古诗词欣赏试题 一.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 ...

  •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 古诗词鉴赏 一.透视诗词鉴赏的考点(六点)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 / 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 二.鉴赏知识的"盘点"与"内存" (一)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 ...

  • 如何应对中考诗歌鉴赏
  • 湖北省孝感市祝站二中 罗有志 一."课标"."说明"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孝感市"考试说明"要求:"诗词品析 ...

  •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
  •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 1.<渔家傲 秋思> 长烟落日孤城闭中"异"字用的好,它统领全词,写出大雁南飞,边声四起, 孤城落日等一系列景物,与内地景物截然不同,"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 城& ...

  • [诗词鉴赏]唐代诗词赏析:[韦应物篇]54首 1-20
  • 唐代诗词赏析: <韦应物篇>54首 目 录 01<秋夜寄丘员外> 02<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03<赋得暮雨送李曹> 04<长安遇冯著> 05<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06<滁州西涧> 07<东郊> 08&l ...

  • 初中语文科目人教版导学案
  • 敦化市第三中学学校 初中语文科目人教版 导学案№25 编写:许艳华 激励话语(名言.警句). <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姓名: 一.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