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死队]影评

《敢死队》上映了,众多老牌硬汉的参与引来了众多动作片追捧者,以下收集了八篇《敢死队》影评,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但也许《敢死队》真正的看点并不在大牌明星,也不在火爆的动作场面,而在于这是一批在过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里带给我们一个个经典的演员。《敢死队》真正的看点在于怀旧。

001. 彪悍人生的标准解释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当州长腆着有些发福的肚子在一圈白光中闪现时,我这颗老男人的心立马小鹿乱撞起来。比起《终结者2018》里那个PS 出来的水货,这回史爷爷请来的才是本尊。在我短暂的二十余年观影生涯中,这是第三次让我如此按捺不住的鸡冻(第一次是高中时头回看A 片,第二次则是在和平影都看 IMAX3D版的《阿凡达》)。老了,的确是老了,已经不拿“I ’ll Be Back”说事了,州长在短暂的酱油时段中揶揄年过花甲的史泰龙爷爷“只喜欢钻丛林”,然后史爷爷便不动声色的回了句“丫想当总统”。州长转身便走,可怜我的电影青春,便埋葬在州长这彪悍的惊鸿一瞥中了。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这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动作片“国货”,充满了对激情澎湃的1980年代的致敬。自从万维网出现,好莱坞的动作戏路便一日千里的往信息战和互联网上转(《独立日》里居然用人类电脑病毒废了外星人的主机),而史爷爷的怀旧之旅彻底丢掉了二进制的那些娘娘腔玩意儿。硬桥硬马的杀将进去,谁的家伙大谁牛B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炮开兮轰他娘,管他什么物理定律,反正跟着史爷爷的都是好蛋,好蛋杀坏蛋天经地义,最多挨两记闷棍,擦伤下胸肌,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麦克阿瑟有言:“老战士永不死,他们只是渐渐消失。”影坛悍将比老战士更V5,史爷爷烈士暮年,米基·洛克壮心不已,哪那么容易就消失的?《不可饶恕》告诉我们:牛仔还是老的辣;《敢死队》则告诉我们:硬汉同理可证。男人们骨子里都想要一场彪悍的人生,譬如像杰森·斯塔森一样先打歪情敌的鼻梁,然后在丫的胸口用匕首扎破一个篮球。做完这一切,再挥一挥衣袖,只带走自己的女人。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在后现代的忸怩社会里,两个男人走得近难免被人往Gay 上议论,腐女们更是神佛不问,只要俩雄性凑近点,便能YY 出一大堆情深深雨濛濛来。热兵器时代的钢铁搏杀一去不复返了,现在讲究经济为先、货币战争,阿德里安·布洛迪都开始演绎《新铁血战士》了,满身肌肉疙瘩的老男人们似乎没有了市场。但史爷爷给我们演绎了一场热兵器时代的古典男性情义,那是某种共用散兵坑的战友情怀。虽有杜夫·朗格看似无情的出卖,但虚晃一枪后内心还是义字为先。朋友想泡妞,哥几个便一同去慷慨赴死,真正的男人,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女人们来了又走,唯有兄弟生死相随。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往远一点忽悠,人类在一神教宗教体系和泛灵论的自然神崇拜之

前,还经历过漫长的“身体崇拜”时期。挺胸凸肚的孕妇和高耸入云的生殖器是原始人的长期膜拜对象,时光荏苒,沧海桑田,现代奥林匹克也失去了裸身涂橄榄油的彪悍原意,但硬汉形象和身体崇拜还是顽强的贯穿在我们的文化血液里。现在的肌肉男只限牛郎店和健美表演,但史爷爷带着《敢死队》再次向我们表明:肌肉是用来战斗的。男性气质,归根结底是雄性哺乳动物的气质,是独狼和狮王的做派。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时期以来,自由民主的理念要求每一个人都具备宽容、忍耐的德性,即使你认为对方是个傻X ,你也得誓死捍卫傻X 的权力。两千三百年前,亚历山大大帝一剑砍断了哥丹结,这种快意恩仇的行事方法想必也蛰伏在每一个热血男儿的心头。照施特劳斯的思路,这才是僭主贵族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一去不复返的古代人的“美德”。现实生活越来越低俗而稳固,那就在《敢死队》里醉生梦死一回吧。看着满世界横行的傻X ,真想跟泰瑞·克鲁斯似的端着挺AA-12 全给突突了。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史爷爷在神话自己时,也捎带手宣扬了一把冷战气息浓烈的美帝国主义霸权意识。开头就出来一堆戴着阿拉伯头巾的恐怖分子,末了还攻打了一个拉美风情浓郁的独裁小国,美国人进出别家国门如入无人之境,看来1983年的格林纳达给老美喂的心灵鸡汤现在仍然在起作用。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人心不古是全人类古已有之的嗟叹,再往下发展,恐怕人类的大脑会越来越重,但腹肌会越来越少。最后一个镜头,孔武有力的老男人们骑着哈雷摩托呼啸而出,我们分明能看到似乎一去不复返的机车骑士精神,史爷爷就这样用《敢死队》给自己的肱二头肌和男性铁血情怀一起写了篇祭文。

002. 动起来就是好样儿

不管怎么说,《敢死队》就是个B 级片。

关于B 级片这个词的概念,网上可以搜出很多种版本,但不管怎么去定义,影片本身的特点应该在观众脑海里是十分清晰的。若干关键词:类型明确,噱头明显,预算有限,风格独特,不求深度,以讨好观众为前提。诞生于电影工业和电影市场蓬勃发展时期的B 级片,在某种程度来说是类型电影的一个小小试炼场。因为没有足够的钱想拍什么就拍,编导往往会在一些特别的地方下苦工,一旦成功会十分抢眼。而且比起投资压力大的那些大制作,低成本的电影即使赔钱也不至于让参与者多年无法翻身。许多导演和演员也是从这个环境里一步一步走上星光璀璨的阳关道的。

史泰龙同学深谙此道,因为他当年就是这样一枝独秀地冲起来的。说来虽然他过气了很多年,也拿了无数次的金酸梅,但他始终一直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找回昔日的荣光。动作明星权力榜上的名字换了一拨又一拨,可是像史泰龙这样有信心有实力去掌控全局的影人确实也不多。《洛奇6》的尚佳口碑,《兰博4》的血腥惊艳,给了他足够的动力和支持,所以这一次他才能以B 级片的名义号令天下,操作起这支看起来豪华无比的“敢死队”。

仔细想想,片中“敢死队”的阵容卡司里并没有多少是真正闪闪发亮的主力。在故事的大部分时间里,其实只有史泰龙和杰森斯坦森是有戏的人,李连杰和龙格尔都只是有点个性的配角而已,泰瑞克鲁斯和史蒂夫奥斯丁虽然戏演得不少,可是还没到能让人叫出名字的地步。只是史泰龙很聪明地找到了施瓦辛格和布鲁斯威利斯来客串,瞬间带来了一种奇妙的质

么真正的作用,本身台词倒写得极其穿越,话里话外唏嘘不少。但这三个背影本身就见证了三个时代,会让动作片迷们会心一笑。不过也就是这么一笑而已。

所以确实不用去理会故事本身过于简单的脉络,本来故事存在的理由就是给打斗制造借口,也不用抱怨前半个小时让人昏昏欲睡的铺垫,没有足够啰嗦的文戏哪能显得出把钱用在刀刃上的态度呢。电影卖的是动作,于是就给你动作,不管是追车肉搏摔跤功夫飞刀团队作业样样都有。虽然吃惯了变态辣的观众可能已经不满足于这个程度的场面,但是想想近些年穿着紧身衣在慢动作中翻跟头的英雄们,毕竟这些爷儿们是真刀真枪地干上了。唯一遗憾的就是全片缺少一个哪怕疯狂不合逻辑的“点睛”的创意性动作镜头。让这部电影算是缺少真正回味的地方。

只是,大概买票大部分中国观众们还不太习惯在电影院里去看B 级片吧。惯常的期待,总是《空中监狱》这种往上走了。而这种电影,往往是当年在vcd 店里通过瞅着方形小纸盒上的图片来选择的。

可是谁说,这又不能是一种回味的角度呢。

其实就是MTV 说得对:影片不是对80年代动作片的拙劣模仿,而就是一部80年代动作片。

是批评,但是也愿意看做是一种肯定。

003. 老不死们不敢死。

之前我有讲过,放眼全球,如今动作片类型是人才断层严重。打来打去全是一帮老骨头,暴力英雄主义由当年的青壮无敌变到现在的老骥伏枥。

也没关系,就像《欲望都市》里的四位大婶在票房市场上依旧风骚艳丽一样,老大叔硬骨头的动作片照样大把人埋单,观众图的就是个念旧之情,把握的就是看这帮老头子多打一场是一场的机会,哪怕史泰龙比以前慢了,李连杰比以前弱了,哪怕阿诺州长和老布两人加起来的镜头不超过5分钟(这恐怕会让一些有所期待的影迷大呼上当吧)。有什么办法呢,要说能打的,还真是上一辈的老人家肯吃苦,有功底,成绩是用命拼出来的(史泰龙拍这戏又伤了14处地方呢),年轻辈的动作演员做不到这般敬业的话,就别埋怨老不死的总抢你们饭碗。至于那些在电脑上做出来的“动作片”,演员们站在一块绿布前或全身挂满动作捕捉器材摆摆pose 的,请自动移步。

当然事先就知道这只是一部境界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水平的无脑枪战动作片,谁叫导演他是史泰龙呢,世间万物都在变,唯独泰龙爷的雄性热血激素永不变。所以谁要跟这片较真就等于出自己洋相了。但我个人还是有两点小小的失望:“摔跤王”米基· 洛克没打,可惜。摔跤巨星史蒂夫·奥斯汀原来演的是坏人,除了在和史泰龙对打时扭伤对方脖子外没多大作为,可惜。全片的动作亮点基本集中在斯坦森身上,前两次和李连杰同台的时候还是在做绿叶,现在则是李连杰给他做陪衬了。斯坦森就像现在的甄子丹,还在当打之年啊。

岁月如梭,老人家时不时聚一聚,发挥最后一点余热,挺好的~

004. 何止是壮心不已

好莱坞的生存法则里,有一条是不变的:不管你的电影水准如何,但一定要有范儿,这可能是算经济账的时候能让很多人偷笑的原因之一。所以娱乐片在西方人的审美范畴内,是需要有亮点的:剧本不行没关系,可以带星沾光;表演不行也不一定不致命,只要能有足够的影响力;甚至,你的癖好也是某些电影制作者可以大肆利用的资源之一,所以《敢死队》在北美连续两周票房登顶一点都不奇怪。观众的弱点,就是对这些糙汉子有情结,即便史泰龙有意利用这个弱点做电影,至少,我乐意。虽然这跟某歌星自拍电影获得的粉丝团友情口碑赞助在心理优势上,是一个道理,但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可比性:硬汉电影的时代于电影文化而言是伴随着时间在累累伤痕中提炼出来的,相比流行歌曲的生命力而言这种烙印了年代痕迹的类型片特质对影迷来说更有价值

这群力量与肌肉的典型分子,集结在这个B 级片水准的影片里,就是一剂标准的高纯度类固醇。于是影片大卖,粉丝 high翻都不足为奇,即便我比较理智,但习惯念旧的我也还是湿润了。至少我的神经被史大叔双手抓住飞机那一刻的毫无悬念但踉踉跄跄彻底震撼:打了三十多年的硬汉,一边在奋力向次世代特效和高科技替身宣战,一边却渐渐被时间无情的打垮。所谓感情的动物,我想总有那么点恻隐之心,你可以取笑他们的老迈与皱纹,但请尊重这个古老动作场面的执行者。大约我们被娱乐惯了,所以《敢死队》员死不死的,都变成了谈资里的口水,这是一只怎样的杯具啊?

你挑剔,对,《敢死队》剧情很狗血,比片中肉搏时溅出来的血浆还要不堪。但他们不断用台词调侃的,何止是用血汗打拼出来的形象,窃以为更多的是在揶揄当下这如同蛮荒时期电影世界里的无序与混乱。在当代唯利是图的电影世界里,我们能看的见的坚持已经越来越少,少到可怜的我们只能从老片中找一点慰藉得一点消停。以我有限的观影经历而言,《敢死队》里面的老头们打拼出的传统正在渐渐死去:洛奇有令美国人引以为傲的体育精神和美国式传奇,兰博那拧巴到底的反战意识至今还在现实世界里延续,州长大人的钢筋铁骨则是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一尊丰碑,哪怕杰特李个头矮小,但无影脚是没有人会忘记的,甚至以B 级片发家而炼就的影帝米基洛克也没有被岁月磨去棱角,唯一令人唏嘘的是他们的背影早就沐浴在夕阳中。在被苛刻而世故的观众唾弃的薄弱故事中,我看到牵强的情节线里面,不仅埋藏了硬汉们的沧桑,还有他们面对时间利刃的坦然。而恰恰这些东西,除了米基洛克忏悔式的话痨,大都出现在可能令人莞尔的场景中。所以《敢死队》在维兰纳岛上放的烟花,在我眼里依然是足够耀眼夺目的。只是这灿烂在心底泛起微微的心酸,我禁不住要问:往后谁还能重现这一切?

所以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只有一个:即便不是什么高雅艺术,没有什么学院性质的难度,但谁来扛起他们的旗帜?靠杰森斯坦森一个人是不够的,拉两个WWE 猛男更加不靠谱,这决定了本片不具备承前启后的带头作用,登堂入室更无可能。那么,用《敢死队》来凭吊这些人定格在胶片中的岁月,或者期待《虎胆龙威5》《洛奇7》《第一滴血5》的老骥伏枥,对我来说是最合适的。假如你一定要批判《敢死队》是个无趣的烂片,那么,请便。

005. 扫清一切,不枉等待

曾几何时,把这些不同系列中的超级无敌的硬汉们凑在一起来一场大战,是无数热血少年最大的梦想。十几年过去了,当那批热血的少年已经成长到天天为吃饭和房租而拼命加班的年龄,那个梦早就提不起来了。随着兰博的肌肉越来越松弛,我们的肚子也开始越来越大。看着银幕上谈情的帅哥靓妹,漫天飞舞的电脑CG ,硬汉这个词似乎已经成了陈年的招牌,在没人关注的角落里等待着被画上一个大圆,里面再写一个拆字。可惜,偏偏有人看不过眼这一切。史泰龙大旗一挥,一众平均年龄达50岁的老牌硬汉们齐齐助阵《敢死队》,势要扫清一切晦气,硬生生扯回那曾经的梦想给你看!

对于《敢死队》这样一部集合了史泰龙、杰森-斯坦森、李连杰、杜夫-朗格等硬派明星主演,又集合了兰迪-库卓、史蒂夫-奥斯汀、泰瑞-克鲁斯等前运动明星配戏,更招来了米基-洛克、阿诺-施瓦辛格、布鲁斯-威利斯三大天王来友情客串,几乎所有影迷都只剩下了膜拜的份儿了。没错啊,除了尚格云顿这一个遗憾外,我们以前为之疯狂的几大硬汉明星全都到齐了。那些新生代的文-迪塞尔之流咱都不带他玩儿。这股子气势真是纯爷们儿的典范。光是在同一个镜头内同时看到了史泰龙、阿诺-施瓦辛格和布鲁斯-威利斯三张老脸,还能听到他们之间互相调侃一番,就足够让人兴奋了。而东方功夫最帅气的李连杰和虽然是西方人,却总是从东方功夫里偷师的杰森-斯坦森的碰撞也够让人期待。两人以前合作过《救世主》和《游侠》两部作品。不过那两部作品时,都是李连杰为主导的,斯坦森来帮个手。这会在史泰龙提拔下,斯坦森的戏份比李连杰还多。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戏份少,还有点儿“受气”的李连杰呢。褪去了“无敌”外衣的李连杰,正好为我们展示了一下近年来在演技上的进步。

兴奋之余,我们不得不说,史泰龙的编导能力确实尚属一般。从上一部《第一滴血4》里,我们就看到了史泰龙在叙事节奏上的掌控力极度欠缺。本片的节奏感依然没有什么提高。影片用了很大一部分时间来交待敢死队中的几名主要队员的身份、性格特性、生活背景、以及几个人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为了能够立体化塑造每一个敢死队队员,影片用了很多小戏来让众多明星间划清界限。比如史泰龙在面临选择时的先犹豫后坚决,杰森-斯坦森面对女友被抢后的先忍气吞声后激动难控,李连杰对东方价值观的“娓娓道来”,杜夫-朗格游走于背叛与忠诚之间的亦正亦邪,以及三位来客串的天王那些有趣的冷幽默。

这样做虽然让每个明星都有了自己的“戏”,也让众多角色都立了起来,可是问题是由于片子中明星太多,要想一个个都立起来,消耗的时间也是巨大的。影片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都在为立角色而走文戏。这显然是史泰龙并不擅长的。于是“闷”和“拖沓”成了大家在享受顶级火爆前必须要忍受一下的。等每个角色都露个脸,立个形象,并且为最后一战找到了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后,让大家久等的终极火爆才姗姗登场。在这一刻,隶属敢死队的五个组员,都像上满了发条的战争机器一般,有秩序有策略地对目标展开了猛烈的攻势。近身肉搏、飞刀夺命、弹无虚发和火力压制,各司其责的硬汉们真是奏起了一曲肌肉与枪火的交响。霎时间,观众的一切负面情绪都将一扫而空,只需要伴随着众人的拳脚和枪炮,放开肾上腺素的阀门,一起High 到极致。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作为一个角色众多的片子,最后大战拍得也非常之惨烈,可就是不死人!史泰龙拒绝了一切煽情桥段,敢死队的队员们即便遇到些危险,也从来不会陷入困境,从而来赚取观众的同情和怜悯。本来按照老旧套路,这么惨烈的一仗,敌我实力如此悬殊的

前提下,是应该有一些个人牺牲来烘托大义的戏份的。不过史泰龙显然不喜欢那一套。不仅没有人壮烈牺牲的大煽情,甚至连受个伤众人帮的小煽情都没有。怪不得我们都不得不把本片奉为硬汉片之首了。

也许一个梦想的实现注定需要等待。只有真诚的奉上,才能不枉人们的等待。在动作片纷纷采取文艺男加CGI 的组合模式的当下环境,史泰龙等人用实景拍摄、真实爆破、亲身对打等方式标明了自己的斗志,也证明了硬汉动作片的精髓。就像我们需要等待多年才能迎来《敢死队》一样,只要我们能够忍受史泰龙寡淡的编导能力,耐心等待,才能体验扫清一切晦气的那种畅快感觉,迎来一场最火爆的盛宴。

006. 纯爷们的最后战役

当阳刚之美已成记忆往事,中性审美渐成时代风潮。当肌肉男被小白脸代替,拳脚枪火敌不过风花雪月时。你知道,关于动作片的一切已在这个时代慢慢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即将不复存在。

所以,只有当影片开始,那些曾经令我们激动过的名字依次出现时,你才知道有些特殊的东西正在被唤醒,黑白分明,却又让人热血沸腾。

这短暂的激情,也就此成为了《敢死队》在这个混沌时代所呈现出的最大价值。

队伍:不是爷们不聚首

因为它让人回想起了那些录相厅里的岁月和碟片上的身影:史泰龙,六十几岁的高龄俨然动作片史的翘楚,游走在蓝波和洛奇间的他集编导演一体,已成传奇;而我们熟悉的李连杰仍是其在西片中常见的模式,凌厉的身手沉默寡言;还有处于当打之年的杰森·斯坦森,这次担当大量动作场景并兼备飞刀绝技;米基·洛克自 “角王”迎来银幕第二春后,一连串二手科学家纹身男信手拈来;至于亦正亦邪的龙格尔,反派第一打手奥斯汀则硬桥硬马死战到底。

放在二十年前,这就是不可想象的动作电影之银河战舰。然而,当如今褶子能挤死苍蝇,年龄能当人爷爷的他们聚在一起,就显得多少有些悲壮。因为你知道,这是最后一战。

当然,别忘了虽是打酱油却依旧使人激动的三巨头相会:布鲁斯·威利斯的出现已够令人侧目。大门开启,光明处的大汉更是熟稔。施瓦辛格虽已成州长,但其谈笑间掩不住的是与史泰龙的若即若离惺惺相惜,尤其阿诺那个招牌般的眨眼动作更是让人叫绝。

由这些人物可知,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但你认为这些家伙只是装装样子搞些花拳绣腿,就大错特错了。别小看老兵的潜能和破坏力,一切都在史泰龙的掌握之中。虽然有人垢病剧情。

但显然,这种片子压根就不是应该来看剧情的。

因为当动作片的黄金三要素:枪火、拳脚和爆炸无一不缺。我们就只等着看片中的英雄出生入死,一路杀到关底单挑BOSS 了。

场面:货真价实的火爆

所以说,从这样的角度看,影片中的大量动作场面货真价实且完全值回票价,爽得一塌糊涂。主演的全力冲杀亲自批挂上阵更是让人大呼过瘾。从某种角度讲,第一场史泰龙与斯坦森双龙探岛好似序幕,这种从近身肉博到空中打击的演艺顺应了观众心理上的接受法则,战场的从小到大,由地到天,都来得合情合理。

至于最终码头腾起冲天火光时,你会猛然惊觉,自己那被CGI 惯坏的胃口好象猛然找到了感觉,好似回到了学生时代,面对不限量的自助餐般又恢复了生猛与活力。而一种熟悉之感也默默生腾于心底。第二部分动作场景马路追击,英雄们没有超级跑车只识横冲直撞,这种不强调速度不炫耀车技只紧扣“追杀”法则的博命之旅更为刺激,当最直观的追杀与反追杀成为主线,所有的花哨技巧就可以退居二线,别来滋扰。

当然,最终的重头戏,那场把整个岛屿变成焦土的战斗更象是场战争,虽然最终队伍全身而退和人人以一敌百的结果稍显刻意,但你不得不承认:动作片迷就爱这个调调,只要主角不死,所有的反派都稀巴烂,别的都无所谓。

至于谁揍了谁,谁爱了谁,谁恨了谁,跟我们没有一毛钱关系。

动作简史:英雄与革命

在电影制造的林林种种的奇观之中,动作片这种类型电影是最为令人血脉笈张的。矛盾的美感在这样的影像之中传递着:一些看似赤裸而冰冷的词汇,却附带着热血之感描述着那些令人激动的场景。于是,每当看到子弹、肌肉、英雄这些注定只属于动作电影的词汇组合在一起,成为影像时,我们都会发现,动作电影是最热血的银幕奇观之一,它使得所有英雄情结浓重,信奉最后一丝侠义,乐于欣赏颠覆世俗的观者,寻找到新的圣地。

其实,纵观整个动作电影的发展史,极富个性化魅力的演员是其成功的重要元素。施瓦辛格与史泰龙的影片是动作电影的黄金时期的巅峰之作。他们的作品中的人物往往上天入地,带有着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前者依靠着奥林匹亚健美先生的头衔,如同其第一部作品《大力神在纽约》一样在美利坚的领土掀起了一股肌肉巨浪,并依靠着在80年代初期,詹姆斯·卡梅隆打造的科幻巨制《终结者》系列的强势出击,为施瓦辛格带来了一个全面辉煌的动作时代。从此其拍摄的影片中的便以重武器的使用和宏大的动作场面著称于世,直到《真实的谎言》这样一部将间谍动作融为一体的,当年试机必备的经典出现后,州长已经成为了一个传说。无数的男孩开始梦想着成为他一样强健和有力的人物,当然,他那削骨带来的不再巨大的下巴和奥地利口音,仍然有着独有的妙处。后者的《第一滴血》和《洛奇》系列,以反战的思想内核和不懈的体育精神,超越了普通动作片的范畴。

于是,上世纪的80至90年代这一时期的动作电影信奉重武器的威力,以史泰龙和施瓦辛格为首常常使用着看似沉重过他们的武器在银幕上无所不能,这也是动作电影开始造梦的阶段,在西方打得火热的同时,东方以港片中吴宇森+周润发为代笔的枪战片正在火热开战,一时间东西交辉,枪炮齐鸣好不热闹。

进入90年代,布鲁斯威利斯的《虎胆龙威》系列开始展现其完美的一面,拍摄于1988年的首部曲在迷宫般的大楼,也即固定的空间内的正邪对抗,开启了这一类型电影的先河,时至今日,仍不乏跟风者。而1990年的续集,机场劫案开始将现代化的技术移入到影片当中,当警官麦克莱恩点燃飞机并仰天大笑时,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令人振奋的不屈。相比之下,1995年的第三部《纽约大劫案》终于开始出现了市井也出现了争论,赛谬尔·杰克逊的加入让影片的角色方面更具看点,但是反复出现的斗智让一贯单独行动不惧一切的警官麦克莱恩变得令人诟病,这也是至今该系列中争议较多的一部影片。正如影片的英文直译“死硬”一样,人们之所以喜欢这个系列动作片,是因为喜欢警官麦克莱恩身上草根气息浓厚的倔强。这相比同时代的许多影片,有着更贴近心灵的优势,这个草根警员身上那种不惧一切的气度,近乎死缠烂打的个性,现实得一团糟的个人生活,粗中有细的性格都令人大为赞赏。没有任何人比他更疯狂也更平实。

由此可见,动作电影一直在塑造英雄,也一直在让英雄的传奇生生不息,同时代里,还有很多精彩的动作电影涌现,明星+间谍效应的《碟中谍》从第二部到吴宇森手中之后开始转型,成为彻头彻尾的枪火之作。当然,经典导演作品如《变脸》和《勇闯夺命岛》的分量永远无法估量,《盗火线》将双雄般的对持演绎成跨时代的经典,尚格云顿和史蒂文·席格这些更接近于功夫明星的银幕硬汉,依靠出色的身手制敌,而梅尔·吉普森的《致命武器》系列拍摄到第四部,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跳出了简单的黑白配侦探类型。90年代初直到上个世纪末,动作电影都是电影院里无与伦比的抢钱怪兽。人们为之狂热且乐此不疲。

然而,就在90年代后期,动作英雄一枝独秀的时代神话也悄悄发生了改变。以1999年出现的《黑客帝国》为代表的影片们纷纷表现出贴近时代顺应时代的新鲜效应,将禅意的解读加上数字效果进行升华,肌肉英雄们在天马行空般强悍的对手面前,显得笨拙无助,犹如沉重老者亦步亦趋,直到被冠以丑陋不堪的名义节节败退,全球票房榜单上,不再有单纯的动作电影出没。十余年间,除去《谍影重重》三部曲系列算得上令人眼前一亮,其他皆无佳作。

银幕依旧热闹,可是我们的英雄,却在哪里?

启迪:跟英雄时代告别

说到底,《敢死队》是怀旧,因为我们不爱看层出不穷的“侠”用着自己不经意得来的超能力拯救世界,也不爱那些动辄天翻地覆的毁灭,上演特效堆砌的虚拟爆炸,更不爱英雄人物叽叽歪歪的玩人格分裂搞精神内斗。我们只喜欢看着那些老家伙用凌厉的拳脚,比沙包大的拳头和比脑袋大的二头肌横扫虾兵蟹将狂扁反派最终将BOSS 揍得落花流水!最后在硝烟弥漫中一手扛着女主角一手拎着重武器满身伤痕走向镜头。简单真好,那个年代没有无病呻吟不流行挑战自我超级英雄只在漫画中牛叉,动作片当不了老大但至少是常客口碑收益都不

差,该出手时就出手,壮汉猛男满街走。

后来那个时代结束了,大银幕上开始出现了众多依靠着CG 打造视觉热潮,或者动漫改编作品的胜利。2003年,阿诺奋力一搏,但是被打碎的不单只有拼死抵抗的T-800,更是无数热爱动作电影人的梦想,2004年的《火线对峙》犹如一场噩梦,布鲁斯无法在为我们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大仗了。2005年,以《致命快递》为首的银幕上,仅是上天入地的打斗,元奎过分的飘逸带来了太多的挑战引力的不真实。动作的噩梦在继续,《逃出克隆岛》毁了迈克尔·贝的名声,《撒哈拉》依旧热闹却票房溃败。然后,漫画里蹦出来的超级英雄随着《蜘蛛侠2》成为此类型片至今无法超越的典范,开始接管天下。

但《敢死队》说到底也是宣战。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看看这电影就知道:肌肉、干练,言出必行,对女人好一点,还有--疾恶如仇!但是,媒体和舆论,我们自身,却正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让这些特质消亡殆尽。直来直去被等同于鲁莽,中性和伪娘粉墨登场。但是,在真男人和动作片面前,我只想对那些刻意造作竖起中指说上一句:滚蛋!

最终,《敢死队》的好看被抽丝剥茧后列罗如下:它不光有怀旧和宣战,更包含着片中所提到的精神,这种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的类型片里有信仰和信念!老兵不死源于此,正义和以暴制暴长于斯。如此说来,我们记忆中的那个年代最美也不无道理,银幕上至少因为简单充满美感:

那是纯爷们儿的一拳接一拳,那是黑白分明的正邪之战,那是遍体鳞伤后的笑声,和倾泻一地的子弹。

007. 巨星时代最后的激情

不知道《敢死队》里的那些硬朗面孔曾经让多少影迷血脉贲张,他们都是银幕上最热血的硬汉,先不谈电影质量如何,单只诸位孤胆英雄齐聚一堂,就足够让人激动的。常听人说情怀是无效信,但如果你是一位动作片影迷,当自己坐在影院看到一位位巨星惊艳亮相的时候,内心能真的那么平静吗?

提及电影《敢死队》不禁想起了另一部电影《打擂台》,同样是情怀之作,但后者是老骥伏枥那般,有种英雄迟暮的宿命感,前者却是快意人生的豪气。东西方两种人生观的差异显而易见。中国人天生就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感,连圣人面对河流都说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更何况我们呢。人至暮年,大都会有些伤感。不过也正因如此,中国人才更加重视自己对于生命的领悟。

而史泰龙这帮大叔们虽然一脸皱纹了,但一如以往作品中那样热血,为了救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女孩直接深入虎穴。这就是西方人追求自由的天性,正如织田信长最喜欢的那首歌一样,明知“人生五十年,看世事梦幻似水”,仍然有“海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的雄心。所以《敢死队》最感人的地方不是故事,而是一群老牌巨星快到了打不动的时候,仍然表现出

激情。

其实电影《敢死队》的故事很俗套,还是这些巨星之前演惯了的英雄救美套路,虽然对于女主角的定位从情人变换成了反暴力女性,但依然没有摆脱女性角色在银幕上的柔弱特质,仍是一个“被看”“被拯救”的小线索而已。几位敢死队员救一个女孩从而达到自我救赎的设计虽然较之以往的动作片会深刻一点,但情节仍然显得有些儿戏化。不过这本就是专属于玩性不改的老家伙们的一场激情party ,也无所谓了。

出人意料的是《敢死队》的暴力场面居然如此生猛,几个人凭借出色的身手和配合干掉了几百号人这种戏虽然看过《黑客帝国》的影迷都会见怪不怪,但由这帮巨星一招一式地演出来意义就不一样了。最后的决战场面无论是场面还是动作戏都很火爆,今年的动作片真有意思,先是《天龙特攻队》上演坦克打飞机,这里又让史泰龙拿西部快枪打爆炸弹。

最搞笑的是阿诺州长和史泰龙的那段幽默对手戏,一看就不禁想起了当年两位动作巨星针锋相对,佳作不断的豪情时代,而最后一句“他想做总统”更是令观众捧腹。李连杰估计是又想着借电影宣传“壹基金”,一再强调自己没钱,而光头杰森斯坦森几乎成为整部电影最抢眼的人物,陈木胜真该跟他学学那一手惊艳的飞刀绝技。

看完电影就在想一个问题,当《敢死队》里这帮动作巨星有朝一日真的再也打不动纷纷落幕的时候,影迷们还能看到令自己内心激荡的动作猛片吗?再看看史泰龙那松弛的肌肉和龙格尔的皱纹,难道《敢死队》就是巨星时代最后的激情吗?

008. 一场游戏一场梦

终于,万众期待的《敢死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在笔者看完影片两个小时后就草草写下这点儿东西,希望能把对该片期望的、得到的和失望的在第一时间当成牢骚发出来。

其实,我对史泰龙的执导水平还是比较怀疑的,虽然《洛奇6》的的确确让人震撼,但到了老史赖以成名的《第一滴血》系列,他所执导的第四部更是的的确确让人失望。如今,他招募来一帮大牌影星助阵的《敢死队》也已上映,在笔者看来,这部影片是一部不错的消夏娱乐的作品,但相比同类型的《勇闯夺命岛》、《偷天陷阱》等片,火爆有余但回味不足。

先来说说影片的演员们吧。有史泰龙主演当然会吸引一大片《第一滴血》、《洛奇》的粉丝,再加上如日中天的杰森斯坦森、WWE 的传奇人物兰迪库卓、欧洲实力派打星杜夫龙格尔,搞定欧美观众当不成问题。再加上中国的骄傲李连杰,又能吸引中国的巨大票房收益。最为令人震撼的,是拥有布鲁斯威利斯、阿诺施瓦辛格两宝压阵,如此的演员阵容怎能个不令人为之震撼?

排出这些大牌不说,史泰龙的选角水平也非常高。杰森斯坦森扮演的“圣诞老人”,真的有他在《两杆大烟枪》中那个小流氓的影子,或者说干脆是一种本色出演; 有动作影星成

桑的气质也的确得到了发挥和体现。但其他大牌表现的空间就相对较少了。比如说李连杰吧,除了在“讨薪”一节中有演技的考验,其他的实在不值一提(虽然打戏非常精彩)。在诸如兰迪库卓、杜夫龙格尔,他们进组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让打戏更有看头。然而布鲁斯威利斯的客串如果是剧情需要,那么阿诺的出场就显得毫无必要了。除了能博取粉丝们的一声尖叫,在剧情结构上只是累赘,没有什么作用。但毕竟,能用他们的名头拉动票房才是主要的。

再来谈谈史泰龙在影片中拍摄技巧的运用。本该气势十足的出场被简单化,几辆哈雷摩托匆匆跑过就算开了场,没有观众预想中的特写,也没有造成像海报上那样的磅礴气势,这种开场应该算是失败。可能导演是想让队员们在那场营救人质的戏中才亮相,所以提前保持神秘,但的的确确让观众们感到一丝失望。

再看看队员们亮相的激战海盗、营救人质的戏吧,导演做的不错的是把每个队员的特殊能力都加以体现,尤其是巴尼的左轮手枪和圣诞的飞刀绝技,为后来设下铺垫;那个突如其来的短信也形成了足够的幽默效果。然而李连杰和杜夫龙格尔的内斗来得有些突兀,虽然这可以为二者之后的关系变化提供潜因素,但这场打斗的原因实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再看后面的打戏,史泰龙做得足够惊险、足够刺激、足够让人意想不到了,无论是飙车逃跑、飞机扫射还是最后的大决斗,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动作戏让人目不暇接。而这几场戏中间的文戏串联得体,是剧情的高潮和铺垫起伏有度,没有让观众感觉动作场面间隔太久,也没有感到审美疲劳。这些都足以看出,史泰龙30多年的动作片经验不是白给的,单从动作场面来说,可以算上是上乘了。

然而,有些动作场面的加入让人感到多余,比如说圣诞在篮球场以一敌多,这根本对于主线剧情没有任何关联,可能只是为了提起观众兴趣,不让两场大规模打戏相隔时间太长。但这就要进入下一个问题了,关于影片的剧情。

从剧情上来说,这类片子的剧情不需要太多深度,有个理由让主角出生入死、促成激烈的矛盾冲突就行,但在笔者看来,《敢》的剧情完全没有做到。首先以巴尼为首的雇佣兵们只为钱做事,在一番勘探后决定不做小岛暗杀任务,但后来仅凭老图的几句话,巴尼就要一人重返狼穴,去救一个和自己不怎么相关的人,仅为了老图所说的“救赎自我”的理由,这不够充分。想让这个理由足以说服观众,为什么不加上一段巴尼的回忆录呢?这段戏既能创造出巴尼必须营救桑德拉的充分理由,又能用一段不用很长的动作戏吸引观众,还能起到人物性格的多方面刻画,为什么不加上这一段呢?

另外一点,影片结构有点“脚重头轻”,观众等到最后40多分钟才等到最后决战的到来,而几乎从影片开始20分钟后就开始不断的铺垫,有点让人等得急了。

最重要的一点, 《敢》没有用的多余剧情太多,最典型的就是圣诞的私生活,他和女友之间的故事完全多余,完全在让观众认为圣诞的女友到后来身上一定有“戏”,不是被黑帮绑架就是黑帮的卧底,但她的出现确实是个多余。

除了剧情上的缺陷,《敢死队》从其他角度上来讲还算是不错,摇滚配乐、适度的幽默都是影片的亮点。只是我不知道,影院放的到底有没有被剪呢?102分钟,实在太短了,没有血腥暴力镜头,也实在太不像“蓝波”的风格了。

以上为笔者看过《敢死队》后的一点牢骚,这片子应该再看一遍,去发现更多的优点、缺点。

《敢死队》上映了,众多老牌硬汉的参与引来了众多动作片追捧者,以下收集了八篇《敢死队》影评,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但也许《敢死队》真正的看点并不在大牌明星,也不在火爆的动作场面,而在于这是一批在过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里带给我们一个个经典的演员。《敢死队》真正的看点在于怀旧。

001. 彪悍人生的标准解释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当州长腆着有些发福的肚子在一圈白光中闪现时,我这颗老男人的心立马小鹿乱撞起来。比起《终结者2018》里那个PS 出来的水货,这回史爷爷请来的才是本尊。在我短暂的二十余年观影生涯中,这是第三次让我如此按捺不住的鸡冻(第一次是高中时头回看A 片,第二次则是在和平影都看 IMAX3D版的《阿凡达》)。老了,的确是老了,已经不拿“I ’ll Be Back”说事了,州长在短暂的酱油时段中揶揄年过花甲的史泰龙爷爷“只喜欢钻丛林”,然后史爷爷便不动声色的回了句“丫想当总统”。州长转身便走,可怜我的电影青春,便埋葬在州长这彪悍的惊鸿一瞥中了。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这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动作片“国货”,充满了对激情澎湃的1980年代的致敬。自从万维网出现,好莱坞的动作戏路便一日千里的往信息战和互联网上转(《独立日》里居然用人类电脑病毒废了外星人的主机),而史爷爷的怀旧之旅彻底丢掉了二进制的那些娘娘腔玩意儿。硬桥硬马的杀将进去,谁的家伙大谁牛B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炮开兮轰他娘,管他什么物理定律,反正跟着史爷爷的都是好蛋,好蛋杀坏蛋天经地义,最多挨两记闷棍,擦伤下胸肌,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麦克阿瑟有言:“老战士永不死,他们只是渐渐消失。”影坛悍将比老战士更V5,史爷爷烈士暮年,米基·洛克壮心不已,哪那么容易就消失的?《不可饶恕》告诉我们:牛仔还是老的辣;《敢死队》则告诉我们:硬汉同理可证。男人们骨子里都想要一场彪悍的人生,譬如像杰森·斯塔森一样先打歪情敌的鼻梁,然后在丫的胸口用匕首扎破一个篮球。做完这一切,再挥一挥衣袖,只带走自己的女人。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在后现代的忸怩社会里,两个男人走得近难免被人往Gay 上议论,腐女们更是神佛不问,只要俩雄性凑近点,便能YY 出一大堆情深深雨濛濛来。热兵器时代的钢铁搏杀一去不复返了,现在讲究经济为先、货币战争,阿德里安·布洛迪都开始演绎《新铁血战士》了,满身肌肉疙瘩的老男人们似乎没有了市场。但史爷爷给我们演绎了一场热兵器时代的古典男性情义,那是某种共用散兵坑的战友情怀。虽有杜夫·朗格看似无情的出卖,但虚晃一枪后内心还是义字为先。朋友想泡妞,哥几个便一同去慷慨赴死,真正的男人,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女人们来了又走,唯有兄弟生死相随。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往远一点忽悠,人类在一神教宗教体系和泛灵论的自然神崇拜之

前,还经历过漫长的“身体崇拜”时期。挺胸凸肚的孕妇和高耸入云的生殖器是原始人的长期膜拜对象,时光荏苒,沧海桑田,现代奥林匹克也失去了裸身涂橄榄油的彪悍原意,但硬汉形象和身体崇拜还是顽强的贯穿在我们的文化血液里。现在的肌肉男只限牛郎店和健美表演,但史爷爷带着《敢死队》再次向我们表明:肌肉是用来战斗的。男性气质,归根结底是雄性哺乳动物的气质,是独狼和狮王的做派。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时期以来,自由民主的理念要求每一个人都具备宽容、忍耐的德性,即使你认为对方是个傻X ,你也得誓死捍卫傻X 的权力。两千三百年前,亚历山大大帝一剑砍断了哥丹结,这种快意恩仇的行事方法想必也蛰伏在每一个热血男儿的心头。照施特劳斯的思路,这才是僭主贵族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一去不复返的古代人的“美德”。现实生活越来越低俗而稳固,那就在《敢死队》里醉生梦死一回吧。看着满世界横行的傻X ,真想跟泰瑞·克鲁斯似的端着挺AA-12 全给突突了。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史爷爷在神话自己时,也捎带手宣扬了一把冷战气息浓烈的美帝国主义霸权意识。开头就出来一堆戴着阿拉伯头巾的恐怖分子,末了还攻打了一个拉美风情浓郁的独裁小国,美国人进出别家国门如入无人之境,看来1983年的格林纳达给老美喂的心灵鸡汤现在仍然在起作用。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人心不古是全人类古已有之的嗟叹,再往下发展,恐怕人类的大脑会越来越重,但腹肌会越来越少。最后一个镜头,孔武有力的老男人们骑着哈雷摩托呼啸而出,我们分明能看到似乎一去不复返的机车骑士精神,史爷爷就这样用《敢死队》给自己的肱二头肌和男性铁血情怀一起写了篇祭文。

002. 动起来就是好样儿

不管怎么说,《敢死队》就是个B 级片。

关于B 级片这个词的概念,网上可以搜出很多种版本,但不管怎么去定义,影片本身的特点应该在观众脑海里是十分清晰的。若干关键词:类型明确,噱头明显,预算有限,风格独特,不求深度,以讨好观众为前提。诞生于电影工业和电影市场蓬勃发展时期的B 级片,在某种程度来说是类型电影的一个小小试炼场。因为没有足够的钱想拍什么就拍,编导往往会在一些特别的地方下苦工,一旦成功会十分抢眼。而且比起投资压力大的那些大制作,低成本的电影即使赔钱也不至于让参与者多年无法翻身。许多导演和演员也是从这个环境里一步一步走上星光璀璨的阳关道的。

史泰龙同学深谙此道,因为他当年就是这样一枝独秀地冲起来的。说来虽然他过气了很多年,也拿了无数次的金酸梅,但他始终一直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找回昔日的荣光。动作明星权力榜上的名字换了一拨又一拨,可是像史泰龙这样有信心有实力去掌控全局的影人确实也不多。《洛奇6》的尚佳口碑,《兰博4》的血腥惊艳,给了他足够的动力和支持,所以这一次他才能以B 级片的名义号令天下,操作起这支看起来豪华无比的“敢死队”。

仔细想想,片中“敢死队”的阵容卡司里并没有多少是真正闪闪发亮的主力。在故事的大部分时间里,其实只有史泰龙和杰森斯坦森是有戏的人,李连杰和龙格尔都只是有点个性的配角而已,泰瑞克鲁斯和史蒂夫奥斯丁虽然戏演得不少,可是还没到能让人叫出名字的地步。只是史泰龙很聪明地找到了施瓦辛格和布鲁斯威利斯来客串,瞬间带来了一种奇妙的质

么真正的作用,本身台词倒写得极其穿越,话里话外唏嘘不少。但这三个背影本身就见证了三个时代,会让动作片迷们会心一笑。不过也就是这么一笑而已。

所以确实不用去理会故事本身过于简单的脉络,本来故事存在的理由就是给打斗制造借口,也不用抱怨前半个小时让人昏昏欲睡的铺垫,没有足够啰嗦的文戏哪能显得出把钱用在刀刃上的态度呢。电影卖的是动作,于是就给你动作,不管是追车肉搏摔跤功夫飞刀团队作业样样都有。虽然吃惯了变态辣的观众可能已经不满足于这个程度的场面,但是想想近些年穿着紧身衣在慢动作中翻跟头的英雄们,毕竟这些爷儿们是真刀真枪地干上了。唯一遗憾的就是全片缺少一个哪怕疯狂不合逻辑的“点睛”的创意性动作镜头。让这部电影算是缺少真正回味的地方。

只是,大概买票大部分中国观众们还不太习惯在电影院里去看B 级片吧。惯常的期待,总是《空中监狱》这种往上走了。而这种电影,往往是当年在vcd 店里通过瞅着方形小纸盒上的图片来选择的。

可是谁说,这又不能是一种回味的角度呢。

其实就是MTV 说得对:影片不是对80年代动作片的拙劣模仿,而就是一部80年代动作片。

是批评,但是也愿意看做是一种肯定。

003. 老不死们不敢死。

之前我有讲过,放眼全球,如今动作片类型是人才断层严重。打来打去全是一帮老骨头,暴力英雄主义由当年的青壮无敌变到现在的老骥伏枥。

也没关系,就像《欲望都市》里的四位大婶在票房市场上依旧风骚艳丽一样,老大叔硬骨头的动作片照样大把人埋单,观众图的就是个念旧之情,把握的就是看这帮老头子多打一场是一场的机会,哪怕史泰龙比以前慢了,李连杰比以前弱了,哪怕阿诺州长和老布两人加起来的镜头不超过5分钟(这恐怕会让一些有所期待的影迷大呼上当吧)。有什么办法呢,要说能打的,还真是上一辈的老人家肯吃苦,有功底,成绩是用命拼出来的(史泰龙拍这戏又伤了14处地方呢),年轻辈的动作演员做不到这般敬业的话,就别埋怨老不死的总抢你们饭碗。至于那些在电脑上做出来的“动作片”,演员们站在一块绿布前或全身挂满动作捕捉器材摆摆pose 的,请自动移步。

当然事先就知道这只是一部境界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水平的无脑枪战动作片,谁叫导演他是史泰龙呢,世间万物都在变,唯独泰龙爷的雄性热血激素永不变。所以谁要跟这片较真就等于出自己洋相了。但我个人还是有两点小小的失望:“摔跤王”米基· 洛克没打,可惜。摔跤巨星史蒂夫·奥斯汀原来演的是坏人,除了在和史泰龙对打时扭伤对方脖子外没多大作为,可惜。全片的动作亮点基本集中在斯坦森身上,前两次和李连杰同台的时候还是在做绿叶,现在则是李连杰给他做陪衬了。斯坦森就像现在的甄子丹,还在当打之年啊。

岁月如梭,老人家时不时聚一聚,发挥最后一点余热,挺好的~

004. 何止是壮心不已

好莱坞的生存法则里,有一条是不变的:不管你的电影水准如何,但一定要有范儿,这可能是算经济账的时候能让很多人偷笑的原因之一。所以娱乐片在西方人的审美范畴内,是需要有亮点的:剧本不行没关系,可以带星沾光;表演不行也不一定不致命,只要能有足够的影响力;甚至,你的癖好也是某些电影制作者可以大肆利用的资源之一,所以《敢死队》在北美连续两周票房登顶一点都不奇怪。观众的弱点,就是对这些糙汉子有情结,即便史泰龙有意利用这个弱点做电影,至少,我乐意。虽然这跟某歌星自拍电影获得的粉丝团友情口碑赞助在心理优势上,是一个道理,但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可比性:硬汉电影的时代于电影文化而言是伴随着时间在累累伤痕中提炼出来的,相比流行歌曲的生命力而言这种烙印了年代痕迹的类型片特质对影迷来说更有价值

这群力量与肌肉的典型分子,集结在这个B 级片水准的影片里,就是一剂标准的高纯度类固醇。于是影片大卖,粉丝 high翻都不足为奇,即便我比较理智,但习惯念旧的我也还是湿润了。至少我的神经被史大叔双手抓住飞机那一刻的毫无悬念但踉踉跄跄彻底震撼:打了三十多年的硬汉,一边在奋力向次世代特效和高科技替身宣战,一边却渐渐被时间无情的打垮。所谓感情的动物,我想总有那么点恻隐之心,你可以取笑他们的老迈与皱纹,但请尊重这个古老动作场面的执行者。大约我们被娱乐惯了,所以《敢死队》员死不死的,都变成了谈资里的口水,这是一只怎样的杯具啊?

你挑剔,对,《敢死队》剧情很狗血,比片中肉搏时溅出来的血浆还要不堪。但他们不断用台词调侃的,何止是用血汗打拼出来的形象,窃以为更多的是在揶揄当下这如同蛮荒时期电影世界里的无序与混乱。在当代唯利是图的电影世界里,我们能看的见的坚持已经越来越少,少到可怜的我们只能从老片中找一点慰藉得一点消停。以我有限的观影经历而言,《敢死队》里面的老头们打拼出的传统正在渐渐死去:洛奇有令美国人引以为傲的体育精神和美国式传奇,兰博那拧巴到底的反战意识至今还在现实世界里延续,州长大人的钢筋铁骨则是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一尊丰碑,哪怕杰特李个头矮小,但无影脚是没有人会忘记的,甚至以B 级片发家而炼就的影帝米基洛克也没有被岁月磨去棱角,唯一令人唏嘘的是他们的背影早就沐浴在夕阳中。在被苛刻而世故的观众唾弃的薄弱故事中,我看到牵强的情节线里面,不仅埋藏了硬汉们的沧桑,还有他们面对时间利刃的坦然。而恰恰这些东西,除了米基洛克忏悔式的话痨,大都出现在可能令人莞尔的场景中。所以《敢死队》在维兰纳岛上放的烟花,在我眼里依然是足够耀眼夺目的。只是这灿烂在心底泛起微微的心酸,我禁不住要问:往后谁还能重现这一切?

所以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只有一个:即便不是什么高雅艺术,没有什么学院性质的难度,但谁来扛起他们的旗帜?靠杰森斯坦森一个人是不够的,拉两个WWE 猛男更加不靠谱,这决定了本片不具备承前启后的带头作用,登堂入室更无可能。那么,用《敢死队》来凭吊这些人定格在胶片中的岁月,或者期待《虎胆龙威5》《洛奇7》《第一滴血5》的老骥伏枥,对我来说是最合适的。假如你一定要批判《敢死队》是个无趣的烂片,那么,请便。

005. 扫清一切,不枉等待

曾几何时,把这些不同系列中的超级无敌的硬汉们凑在一起来一场大战,是无数热血少年最大的梦想。十几年过去了,当那批热血的少年已经成长到天天为吃饭和房租而拼命加班的年龄,那个梦早就提不起来了。随着兰博的肌肉越来越松弛,我们的肚子也开始越来越大。看着银幕上谈情的帅哥靓妹,漫天飞舞的电脑CG ,硬汉这个词似乎已经成了陈年的招牌,在没人关注的角落里等待着被画上一个大圆,里面再写一个拆字。可惜,偏偏有人看不过眼这一切。史泰龙大旗一挥,一众平均年龄达50岁的老牌硬汉们齐齐助阵《敢死队》,势要扫清一切晦气,硬生生扯回那曾经的梦想给你看!

对于《敢死队》这样一部集合了史泰龙、杰森-斯坦森、李连杰、杜夫-朗格等硬派明星主演,又集合了兰迪-库卓、史蒂夫-奥斯汀、泰瑞-克鲁斯等前运动明星配戏,更招来了米基-洛克、阿诺-施瓦辛格、布鲁斯-威利斯三大天王来友情客串,几乎所有影迷都只剩下了膜拜的份儿了。没错啊,除了尚格云顿这一个遗憾外,我们以前为之疯狂的几大硬汉明星全都到齐了。那些新生代的文-迪塞尔之流咱都不带他玩儿。这股子气势真是纯爷们儿的典范。光是在同一个镜头内同时看到了史泰龙、阿诺-施瓦辛格和布鲁斯-威利斯三张老脸,还能听到他们之间互相调侃一番,就足够让人兴奋了。而东方功夫最帅气的李连杰和虽然是西方人,却总是从东方功夫里偷师的杰森-斯坦森的碰撞也够让人期待。两人以前合作过《救世主》和《游侠》两部作品。不过那两部作品时,都是李连杰为主导的,斯坦森来帮个手。这会在史泰龙提拔下,斯坦森的戏份比李连杰还多。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戏份少,还有点儿“受气”的李连杰呢。褪去了“无敌”外衣的李连杰,正好为我们展示了一下近年来在演技上的进步。

兴奋之余,我们不得不说,史泰龙的编导能力确实尚属一般。从上一部《第一滴血4》里,我们就看到了史泰龙在叙事节奏上的掌控力极度欠缺。本片的节奏感依然没有什么提高。影片用了很大一部分时间来交待敢死队中的几名主要队员的身份、性格特性、生活背景、以及几个人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为了能够立体化塑造每一个敢死队队员,影片用了很多小戏来让众多明星间划清界限。比如史泰龙在面临选择时的先犹豫后坚决,杰森-斯坦森面对女友被抢后的先忍气吞声后激动难控,李连杰对东方价值观的“娓娓道来”,杜夫-朗格游走于背叛与忠诚之间的亦正亦邪,以及三位来客串的天王那些有趣的冷幽默。

这样做虽然让每个明星都有了自己的“戏”,也让众多角色都立了起来,可是问题是由于片子中明星太多,要想一个个都立起来,消耗的时间也是巨大的。影片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都在为立角色而走文戏。这显然是史泰龙并不擅长的。于是“闷”和“拖沓”成了大家在享受顶级火爆前必须要忍受一下的。等每个角色都露个脸,立个形象,并且为最后一战找到了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后,让大家久等的终极火爆才姗姗登场。在这一刻,隶属敢死队的五个组员,都像上满了发条的战争机器一般,有秩序有策略地对目标展开了猛烈的攻势。近身肉搏、飞刀夺命、弹无虚发和火力压制,各司其责的硬汉们真是奏起了一曲肌肉与枪火的交响。霎时间,观众的一切负面情绪都将一扫而空,只需要伴随着众人的拳脚和枪炮,放开肾上腺素的阀门,一起High 到极致。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作为一个角色众多的片子,最后大战拍得也非常之惨烈,可就是不死人!史泰龙拒绝了一切煽情桥段,敢死队的队员们即便遇到些危险,也从来不会陷入困境,从而来赚取观众的同情和怜悯。本来按照老旧套路,这么惨烈的一仗,敌我实力如此悬殊的

前提下,是应该有一些个人牺牲来烘托大义的戏份的。不过史泰龙显然不喜欢那一套。不仅没有人壮烈牺牲的大煽情,甚至连受个伤众人帮的小煽情都没有。怪不得我们都不得不把本片奉为硬汉片之首了。

也许一个梦想的实现注定需要等待。只有真诚的奉上,才能不枉人们的等待。在动作片纷纷采取文艺男加CGI 的组合模式的当下环境,史泰龙等人用实景拍摄、真实爆破、亲身对打等方式标明了自己的斗志,也证明了硬汉动作片的精髓。就像我们需要等待多年才能迎来《敢死队》一样,只要我们能够忍受史泰龙寡淡的编导能力,耐心等待,才能体验扫清一切晦气的那种畅快感觉,迎来一场最火爆的盛宴。

006. 纯爷们的最后战役

当阳刚之美已成记忆往事,中性审美渐成时代风潮。当肌肉男被小白脸代替,拳脚枪火敌不过风花雪月时。你知道,关于动作片的一切已在这个时代慢慢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即将不复存在。

所以,只有当影片开始,那些曾经令我们激动过的名字依次出现时,你才知道有些特殊的东西正在被唤醒,黑白分明,却又让人热血沸腾。

这短暂的激情,也就此成为了《敢死队》在这个混沌时代所呈现出的最大价值。

队伍:不是爷们不聚首

因为它让人回想起了那些录相厅里的岁月和碟片上的身影:史泰龙,六十几岁的高龄俨然动作片史的翘楚,游走在蓝波和洛奇间的他集编导演一体,已成传奇;而我们熟悉的李连杰仍是其在西片中常见的模式,凌厉的身手沉默寡言;还有处于当打之年的杰森·斯坦森,这次担当大量动作场景并兼备飞刀绝技;米基·洛克自 “角王”迎来银幕第二春后,一连串二手科学家纹身男信手拈来;至于亦正亦邪的龙格尔,反派第一打手奥斯汀则硬桥硬马死战到底。

放在二十年前,这就是不可想象的动作电影之银河战舰。然而,当如今褶子能挤死苍蝇,年龄能当人爷爷的他们聚在一起,就显得多少有些悲壮。因为你知道,这是最后一战。

当然,别忘了虽是打酱油却依旧使人激动的三巨头相会:布鲁斯·威利斯的出现已够令人侧目。大门开启,光明处的大汉更是熟稔。施瓦辛格虽已成州长,但其谈笑间掩不住的是与史泰龙的若即若离惺惺相惜,尤其阿诺那个招牌般的眨眼动作更是让人叫绝。

由这些人物可知,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但你认为这些家伙只是装装样子搞些花拳绣腿,就大错特错了。别小看老兵的潜能和破坏力,一切都在史泰龙的掌握之中。虽然有人垢病剧情。

但显然,这种片子压根就不是应该来看剧情的。

因为当动作片的黄金三要素:枪火、拳脚和爆炸无一不缺。我们就只等着看片中的英雄出生入死,一路杀到关底单挑BOSS 了。

场面:货真价实的火爆

所以说,从这样的角度看,影片中的大量动作场面货真价实且完全值回票价,爽得一塌糊涂。主演的全力冲杀亲自批挂上阵更是让人大呼过瘾。从某种角度讲,第一场史泰龙与斯坦森双龙探岛好似序幕,这种从近身肉博到空中打击的演艺顺应了观众心理上的接受法则,战场的从小到大,由地到天,都来得合情合理。

至于最终码头腾起冲天火光时,你会猛然惊觉,自己那被CGI 惯坏的胃口好象猛然找到了感觉,好似回到了学生时代,面对不限量的自助餐般又恢复了生猛与活力。而一种熟悉之感也默默生腾于心底。第二部分动作场景马路追击,英雄们没有超级跑车只识横冲直撞,这种不强调速度不炫耀车技只紧扣“追杀”法则的博命之旅更为刺激,当最直观的追杀与反追杀成为主线,所有的花哨技巧就可以退居二线,别来滋扰。

当然,最终的重头戏,那场把整个岛屿变成焦土的战斗更象是场战争,虽然最终队伍全身而退和人人以一敌百的结果稍显刻意,但你不得不承认:动作片迷就爱这个调调,只要主角不死,所有的反派都稀巴烂,别的都无所谓。

至于谁揍了谁,谁爱了谁,谁恨了谁,跟我们没有一毛钱关系。

动作简史:英雄与革命

在电影制造的林林种种的奇观之中,动作片这种类型电影是最为令人血脉笈张的。矛盾的美感在这样的影像之中传递着:一些看似赤裸而冰冷的词汇,却附带着热血之感描述着那些令人激动的场景。于是,每当看到子弹、肌肉、英雄这些注定只属于动作电影的词汇组合在一起,成为影像时,我们都会发现,动作电影是最热血的银幕奇观之一,它使得所有英雄情结浓重,信奉最后一丝侠义,乐于欣赏颠覆世俗的观者,寻找到新的圣地。

其实,纵观整个动作电影的发展史,极富个性化魅力的演员是其成功的重要元素。施瓦辛格与史泰龙的影片是动作电影的黄金时期的巅峰之作。他们的作品中的人物往往上天入地,带有着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前者依靠着奥林匹亚健美先生的头衔,如同其第一部作品《大力神在纽约》一样在美利坚的领土掀起了一股肌肉巨浪,并依靠着在80年代初期,詹姆斯·卡梅隆打造的科幻巨制《终结者》系列的强势出击,为施瓦辛格带来了一个全面辉煌的动作时代。从此其拍摄的影片中的便以重武器的使用和宏大的动作场面著称于世,直到《真实的谎言》这样一部将间谍动作融为一体的,当年试机必备的经典出现后,州长已经成为了一个传说。无数的男孩开始梦想着成为他一样强健和有力的人物,当然,他那削骨带来的不再巨大的下巴和奥地利口音,仍然有着独有的妙处。后者的《第一滴血》和《洛奇》系列,以反战的思想内核和不懈的体育精神,超越了普通动作片的范畴。

于是,上世纪的80至90年代这一时期的动作电影信奉重武器的威力,以史泰龙和施瓦辛格为首常常使用着看似沉重过他们的武器在银幕上无所不能,这也是动作电影开始造梦的阶段,在西方打得火热的同时,东方以港片中吴宇森+周润发为代笔的枪战片正在火热开战,一时间东西交辉,枪炮齐鸣好不热闹。

进入90年代,布鲁斯威利斯的《虎胆龙威》系列开始展现其完美的一面,拍摄于1988年的首部曲在迷宫般的大楼,也即固定的空间内的正邪对抗,开启了这一类型电影的先河,时至今日,仍不乏跟风者。而1990年的续集,机场劫案开始将现代化的技术移入到影片当中,当警官麦克莱恩点燃飞机并仰天大笑时,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令人振奋的不屈。相比之下,1995年的第三部《纽约大劫案》终于开始出现了市井也出现了争论,赛谬尔·杰克逊的加入让影片的角色方面更具看点,但是反复出现的斗智让一贯单独行动不惧一切的警官麦克莱恩变得令人诟病,这也是至今该系列中争议较多的一部影片。正如影片的英文直译“死硬”一样,人们之所以喜欢这个系列动作片,是因为喜欢警官麦克莱恩身上草根气息浓厚的倔强。这相比同时代的许多影片,有着更贴近心灵的优势,这个草根警员身上那种不惧一切的气度,近乎死缠烂打的个性,现实得一团糟的个人生活,粗中有细的性格都令人大为赞赏。没有任何人比他更疯狂也更平实。

由此可见,动作电影一直在塑造英雄,也一直在让英雄的传奇生生不息,同时代里,还有很多精彩的动作电影涌现,明星+间谍效应的《碟中谍》从第二部到吴宇森手中之后开始转型,成为彻头彻尾的枪火之作。当然,经典导演作品如《变脸》和《勇闯夺命岛》的分量永远无法估量,《盗火线》将双雄般的对持演绎成跨时代的经典,尚格云顿和史蒂文·席格这些更接近于功夫明星的银幕硬汉,依靠出色的身手制敌,而梅尔·吉普森的《致命武器》系列拍摄到第四部,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跳出了简单的黑白配侦探类型。90年代初直到上个世纪末,动作电影都是电影院里无与伦比的抢钱怪兽。人们为之狂热且乐此不疲。

然而,就在90年代后期,动作英雄一枝独秀的时代神话也悄悄发生了改变。以1999年出现的《黑客帝国》为代表的影片们纷纷表现出贴近时代顺应时代的新鲜效应,将禅意的解读加上数字效果进行升华,肌肉英雄们在天马行空般强悍的对手面前,显得笨拙无助,犹如沉重老者亦步亦趋,直到被冠以丑陋不堪的名义节节败退,全球票房榜单上,不再有单纯的动作电影出没。十余年间,除去《谍影重重》三部曲系列算得上令人眼前一亮,其他皆无佳作。

银幕依旧热闹,可是我们的英雄,却在哪里?

启迪:跟英雄时代告别

说到底,《敢死队》是怀旧,因为我们不爱看层出不穷的“侠”用着自己不经意得来的超能力拯救世界,也不爱那些动辄天翻地覆的毁灭,上演特效堆砌的虚拟爆炸,更不爱英雄人物叽叽歪歪的玩人格分裂搞精神内斗。我们只喜欢看着那些老家伙用凌厉的拳脚,比沙包大的拳头和比脑袋大的二头肌横扫虾兵蟹将狂扁反派最终将BOSS 揍得落花流水!最后在硝烟弥漫中一手扛着女主角一手拎着重武器满身伤痕走向镜头。简单真好,那个年代没有无病呻吟不流行挑战自我超级英雄只在漫画中牛叉,动作片当不了老大但至少是常客口碑收益都不

差,该出手时就出手,壮汉猛男满街走。

后来那个时代结束了,大银幕上开始出现了众多依靠着CG 打造视觉热潮,或者动漫改编作品的胜利。2003年,阿诺奋力一搏,但是被打碎的不单只有拼死抵抗的T-800,更是无数热爱动作电影人的梦想,2004年的《火线对峙》犹如一场噩梦,布鲁斯无法在为我们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大仗了。2005年,以《致命快递》为首的银幕上,仅是上天入地的打斗,元奎过分的飘逸带来了太多的挑战引力的不真实。动作的噩梦在继续,《逃出克隆岛》毁了迈克尔·贝的名声,《撒哈拉》依旧热闹却票房溃败。然后,漫画里蹦出来的超级英雄随着《蜘蛛侠2》成为此类型片至今无法超越的典范,开始接管天下。

但《敢死队》说到底也是宣战。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看看这电影就知道:肌肉、干练,言出必行,对女人好一点,还有--疾恶如仇!但是,媒体和舆论,我们自身,却正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让这些特质消亡殆尽。直来直去被等同于鲁莽,中性和伪娘粉墨登场。但是,在真男人和动作片面前,我只想对那些刻意造作竖起中指说上一句:滚蛋!

最终,《敢死队》的好看被抽丝剥茧后列罗如下:它不光有怀旧和宣战,更包含着片中所提到的精神,这种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的类型片里有信仰和信念!老兵不死源于此,正义和以暴制暴长于斯。如此说来,我们记忆中的那个年代最美也不无道理,银幕上至少因为简单充满美感:

那是纯爷们儿的一拳接一拳,那是黑白分明的正邪之战,那是遍体鳞伤后的笑声,和倾泻一地的子弹。

007. 巨星时代最后的激情

不知道《敢死队》里的那些硬朗面孔曾经让多少影迷血脉贲张,他们都是银幕上最热血的硬汉,先不谈电影质量如何,单只诸位孤胆英雄齐聚一堂,就足够让人激动的。常听人说情怀是无效信,但如果你是一位动作片影迷,当自己坐在影院看到一位位巨星惊艳亮相的时候,内心能真的那么平静吗?

提及电影《敢死队》不禁想起了另一部电影《打擂台》,同样是情怀之作,但后者是老骥伏枥那般,有种英雄迟暮的宿命感,前者却是快意人生的豪气。东西方两种人生观的差异显而易见。中国人天生就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感,连圣人面对河流都说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更何况我们呢。人至暮年,大都会有些伤感。不过也正因如此,中国人才更加重视自己对于生命的领悟。

而史泰龙这帮大叔们虽然一脸皱纹了,但一如以往作品中那样热血,为了救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女孩直接深入虎穴。这就是西方人追求自由的天性,正如织田信长最喜欢的那首歌一样,明知“人生五十年,看世事梦幻似水”,仍然有“海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的雄心。所以《敢死队》最感人的地方不是故事,而是一群老牌巨星快到了打不动的时候,仍然表现出

激情。

其实电影《敢死队》的故事很俗套,还是这些巨星之前演惯了的英雄救美套路,虽然对于女主角的定位从情人变换成了反暴力女性,但依然没有摆脱女性角色在银幕上的柔弱特质,仍是一个“被看”“被拯救”的小线索而已。几位敢死队员救一个女孩从而达到自我救赎的设计虽然较之以往的动作片会深刻一点,但情节仍然显得有些儿戏化。不过这本就是专属于玩性不改的老家伙们的一场激情party ,也无所谓了。

出人意料的是《敢死队》的暴力场面居然如此生猛,几个人凭借出色的身手和配合干掉了几百号人这种戏虽然看过《黑客帝国》的影迷都会见怪不怪,但由这帮巨星一招一式地演出来意义就不一样了。最后的决战场面无论是场面还是动作戏都很火爆,今年的动作片真有意思,先是《天龙特攻队》上演坦克打飞机,这里又让史泰龙拿西部快枪打爆炸弹。

最搞笑的是阿诺州长和史泰龙的那段幽默对手戏,一看就不禁想起了当年两位动作巨星针锋相对,佳作不断的豪情时代,而最后一句“他想做总统”更是令观众捧腹。李连杰估计是又想着借电影宣传“壹基金”,一再强调自己没钱,而光头杰森斯坦森几乎成为整部电影最抢眼的人物,陈木胜真该跟他学学那一手惊艳的飞刀绝技。

看完电影就在想一个问题,当《敢死队》里这帮动作巨星有朝一日真的再也打不动纷纷落幕的时候,影迷们还能看到令自己内心激荡的动作猛片吗?再看看史泰龙那松弛的肌肉和龙格尔的皱纹,难道《敢死队》就是巨星时代最后的激情吗?

008. 一场游戏一场梦

终于,万众期待的《敢死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在笔者看完影片两个小时后就草草写下这点儿东西,希望能把对该片期望的、得到的和失望的在第一时间当成牢骚发出来。

其实,我对史泰龙的执导水平还是比较怀疑的,虽然《洛奇6》的的确确让人震撼,但到了老史赖以成名的《第一滴血》系列,他所执导的第四部更是的的确确让人失望。如今,他招募来一帮大牌影星助阵的《敢死队》也已上映,在笔者看来,这部影片是一部不错的消夏娱乐的作品,但相比同类型的《勇闯夺命岛》、《偷天陷阱》等片,火爆有余但回味不足。

先来说说影片的演员们吧。有史泰龙主演当然会吸引一大片《第一滴血》、《洛奇》的粉丝,再加上如日中天的杰森斯坦森、WWE 的传奇人物兰迪库卓、欧洲实力派打星杜夫龙格尔,搞定欧美观众当不成问题。再加上中国的骄傲李连杰,又能吸引中国的巨大票房收益。最为令人震撼的,是拥有布鲁斯威利斯、阿诺施瓦辛格两宝压阵,如此的演员阵容怎能个不令人为之震撼?

排出这些大牌不说,史泰龙的选角水平也非常高。杰森斯坦森扮演的“圣诞老人”,真的有他在《两杆大烟枪》中那个小流氓的影子,或者说干脆是一种本色出演; 有动作影星成

桑的气质也的确得到了发挥和体现。但其他大牌表现的空间就相对较少了。比如说李连杰吧,除了在“讨薪”一节中有演技的考验,其他的实在不值一提(虽然打戏非常精彩)。在诸如兰迪库卓、杜夫龙格尔,他们进组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让打戏更有看头。然而布鲁斯威利斯的客串如果是剧情需要,那么阿诺的出场就显得毫无必要了。除了能博取粉丝们的一声尖叫,在剧情结构上只是累赘,没有什么作用。但毕竟,能用他们的名头拉动票房才是主要的。

再来谈谈史泰龙在影片中拍摄技巧的运用。本该气势十足的出场被简单化,几辆哈雷摩托匆匆跑过就算开了场,没有观众预想中的特写,也没有造成像海报上那样的磅礴气势,这种开场应该算是失败。可能导演是想让队员们在那场营救人质的戏中才亮相,所以提前保持神秘,但的的确确让观众们感到一丝失望。

再看看队员们亮相的激战海盗、营救人质的戏吧,导演做的不错的是把每个队员的特殊能力都加以体现,尤其是巴尼的左轮手枪和圣诞的飞刀绝技,为后来设下铺垫;那个突如其来的短信也形成了足够的幽默效果。然而李连杰和杜夫龙格尔的内斗来得有些突兀,虽然这可以为二者之后的关系变化提供潜因素,但这场打斗的原因实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再看后面的打戏,史泰龙做得足够惊险、足够刺激、足够让人意想不到了,无论是飙车逃跑、飞机扫射还是最后的大决斗,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动作戏让人目不暇接。而这几场戏中间的文戏串联得体,是剧情的高潮和铺垫起伏有度,没有让观众感觉动作场面间隔太久,也没有感到审美疲劳。这些都足以看出,史泰龙30多年的动作片经验不是白给的,单从动作场面来说,可以算上是上乘了。

然而,有些动作场面的加入让人感到多余,比如说圣诞在篮球场以一敌多,这根本对于主线剧情没有任何关联,可能只是为了提起观众兴趣,不让两场大规模打戏相隔时间太长。但这就要进入下一个问题了,关于影片的剧情。

从剧情上来说,这类片子的剧情不需要太多深度,有个理由让主角出生入死、促成激烈的矛盾冲突就行,但在笔者看来,《敢》的剧情完全没有做到。首先以巴尼为首的雇佣兵们只为钱做事,在一番勘探后决定不做小岛暗杀任务,但后来仅凭老图的几句话,巴尼就要一人重返狼穴,去救一个和自己不怎么相关的人,仅为了老图所说的“救赎自我”的理由,这不够充分。想让这个理由足以说服观众,为什么不加上一段巴尼的回忆录呢?这段戏既能创造出巴尼必须营救桑德拉的充分理由,又能用一段不用很长的动作戏吸引观众,还能起到人物性格的多方面刻画,为什么不加上这一段呢?

另外一点,影片结构有点“脚重头轻”,观众等到最后40多分钟才等到最后决战的到来,而几乎从影片开始20分钟后就开始不断的铺垫,有点让人等得急了。

最重要的一点, 《敢》没有用的多余剧情太多,最典型的就是圣诞的私生活,他和女友之间的故事完全多余,完全在让观众认为圣诞的女友到后来身上一定有“戏”,不是被黑帮绑架就是黑帮的卧底,但她的出现确实是个多余。

除了剧情上的缺陷,《敢死队》从其他角度上来讲还算是不错,摇滚配乐、适度的幽默都是影片的亮点。只是我不知道,影院放的到底有没有被剪呢?102分钟,实在太短了,没有血腥暴力镜头,也实在太不像“蓝波”的风格了。

以上为笔者看过《敢死队》后的一点牢骚,这片子应该再看一遍,去发现更多的优点、缺点。


相关内容

  • 金蝉脱壳影评
  • [金蝉脱壳影评]金蝉脱壳影评 金蝉脱壳影评1 <金蝉脱壳>:魂斗罗智斗李四强 <魂斗罗大战李四强>标题是我在得知这电影存在的那一刻就想好的,虽然眼下被许多媒体用滥了,我还是不改初衷,金蝉脱壳影评.80年代的经典游戏<魂斗罗>中两个肌肉男主角,原型分别是<第一 ...

  • 敢死队吊足观众胃口,高清电影在线播放
  • 最近<敢死队>以其强大的明星实力阵容吸引了大批的影虫,预告片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独占鳌头,真可谓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最火网搜遍了网络上的大大小小的地方,你别说敢死队影片的保密工作做的相对的好,真实很难找到,既然都已经播放了,肯定会有人上传,所以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让我找到了! 先来看下敢死队的 ...

  • [战狼]影评:对部队生活的不断解锁
  • <战狼>影评:对部队生活的不断解锁 看<战狼>,我有很多感慨.因为很爱军旅题材,从大学开始<北京之战>.<狼牙>一直到<冰是睡着的水>,我也算是疯狂追过一段时间的军旅小说,甚至追着刘猛一直看了他的同名电视.国内军旅题材也在不断变化.狼牙的雇 ...

  • 电影影评格式
  • 电影影评格式 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 评论目的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体现出的道理,既能通过 ...

  • 当代好莱坞男影星(5) - 白色猎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 当代好莱坞男影星(5) 我最喜爱的当代好莱坞男影星 2008-12-11 02:02:20 阅读68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皮尔斯·布鲁斯南 [当代好莱坞男影星(5) - 白色猎人 - 好莱坞影星大全] 他要么像个浪荡至破落的花花公子,要么像个野心勃勃待机发迹的轻薄痞子,而十年前的他, ...

  • 阿诺德·施瓦辛格电影
  • 电影列表 01.1970 HERCULES IN NEWYORK(大力神在纽约) 施瓦辛格的第一部电影,由恩师乔·韦德为其争取的.影片的反映非常一般.影片中,由于施瓦辛格浓重的外国口音,所以电影中他的声音是后来配进去的.这部片子主要用来展示他的肌肉(看名字就知道了).由于是首次出演电影,施瓦辛格在本 ...

  • 最新电影评价
  • 2013年,一大批中等成本影片史无前例的票房大卖,是哪类人群在主导票房?中国观众对好莱坞大片的审美疲劳,为何在2013年集中爆发?好莱坞曾经对中国观众百试不爽的华丽视效.宏大场面.火爆打斗为何一瞬间都失去了效用?2013年,还有那些奇葩影片依然在上演?敬请收看<恭贺2014- -10放2013 ...

  • 杰森-斯坦森畅谈[敢死队2] 甄子丹确定不加盟
  • 杰森-斯坦森 施瓦辛格.史泰龙.布鲁斯-威利斯 时光网讯 汇集了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杰森-斯坦森.李连杰等动作巨星的老式硬派动作电影<敢死队>曾在2010年劲收近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如今,<敢死队2>即将重装上阵,杰森-斯坦森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接受了媒体采访,谈了下这部即将汇聚 ...

  • 团长的私心
  • 1938年,日军逼近长沙.为了阻滞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军委会制订了"焦土计划",规定:当长沙确实面临失守时,将有计划地全城纵火,不给日军留下一草一木.但是由于组织疏漏,11月12日,几个负责纵火的士兵在极度慌乱中,听信日军已攻入长沙的传言,没接到命令就擅自行动,结果引发全城的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