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复习教学设计

乾县二中 马翠翠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方面:理解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涉及的三道防线的

防御机制,逐步形成生命活动平衡协调的观点;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防治;关注

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高考链接(教师活动:分析考点相关高考信息)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考点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考点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考点四: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的综合考查

命题方向:

1. 命题形式:可能以选择题形式、也可能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2. 命题角度:

(1).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①免疫系统的组成(如2010年全国理综卷Ⅱ、2010年江苏卷)

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如2011年全国卷、2011年浙江理综卷、2011年北

京理综卷)

③免疫系统的疾病(如2010年广东理综卷)

④综合考查题(如2010安徽高考)

(2)在以往高考试题中,艾滋病的流行及防治、综合考查高等动物和人体对

生命活动的调节较少,但在模拟题中出现此类问题,应在复习中应加强练习

巩固。

考点一知识问题化(教师活动)

例1(2010·江苏)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

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 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 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 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例2(2010·全国)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

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

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

要给A组大鼠注射 ,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在抗体、溶菌酶、 和

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在吞噬

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

完成例题,并对所考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学生活动)

由两名学生展示结果(学生活动)

教师分析学生回答并讲解:

【解析例1】体液免疫需要具有T细胞和B细胞的共同参与,无胸腺裸鼠没

有T细胞,故没有下包免疫能力且只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对异体组织的排斥

和对癌细胞的清除需要T细胞的参与。

【解析例2】考查教材基础知识与对照实验。这类试题,看似复杂,实则简

单,不要被题干迷惑。抓住题干设问的要点,有针对性的作答即可。通过对A、

B两组大鼠以及A组大鼠获得淋巴细胞前后的对比,得出能否产生抗体与有无

淋巴细胞直接相关。

教师分析补充完成知识归纳(教师活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重点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

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考点二知识问题化(教师活动)

例1(2011·全国卷)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

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

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例2(2009·四川理综,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

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

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

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

异性杀伤作用

完成例题,并对所考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学生活动)

由三名学生展示结果(学生活动)

教师分析学生回答并讲解:

【解析例1】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浆)细胞。从某

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相当于抗原,可刺激动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

A

【解析例2】 因为侵入机体的少数抗原可以不经过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呈

递直接刺激B细胞,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所以吞噬细胞和T细胞缺

陷小鼠仍保留少部分的特异性免疫,A、C选项错误;抗体是由B细胞接受抗原

刺激后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的,故B细胞缺陷小鼠不能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

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菌产生免疫作用,B选项正确;淋巴因子的作用是增强效应

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对吞噬细胞不起作用,D选项错误。

答案 B

教师分析补充完成知识归纳:

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都分为三个阶段:1.感应阶段是抗原呈递、识别阶段;2.反应阶段是B细

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效应T细胞及相应的记忆细胞阶段;3.效应阶

段是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效应T细胞发生细胞免疫效应的阶段。

强调效应B细胞(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只能使靶细胞

裂解死亡,释放抗原,但不能将抗原消灭。

二、二次免疫(又叫再次免疫)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更快地作

出反应,及很快分裂产生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

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比初次反应快、强。能在抗原侵入但未患病

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考点三知识问题化(教师活动)

例1(2009·山东理综,5)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

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例2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

高。如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

T细胞的数量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HIV最初侵入人体的时期(A

阶段)HIV浓度下降的原因

是 。

(2)T细胞在人体免疫过程中具有 等作用,感染后的B阶段,

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

(3)HIV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衣壳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 ,接下

来人体体液免疫会发生的变化是(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

由图可知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 年。

(4)我国已经进入艾滋病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任重而道远。2006

年8月18日,科技 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北京联合宣布,

我国自主研制

的艾滋病疫苗已经顺利完成I期临床试验,且达到国际同类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病毒本身缺乏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和酶,将病毒置于细胞外,该病毒不能

繁殖

B.在我国,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性传播,注艾滋病疫苗后还有可能感染该

C.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攻击人的T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

D.注射艾滋病疫苗后淋巴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完成例题,并对所考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学生活动)

由一名学生展示结果(学生活动)

教师分析学生回答并讲解:

【解析例1】本题考查了学生通过题目中的信息获取相关知识,并应用于实际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题目知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过于强大,体内

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从而使信息传递受阻而引发

的。所以直接的治疗方法就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阻止神经—肌肉突触后膜

的受体蛋白继续遭到破环。

答案 A

【解析例2】(1)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2)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被破坏,数量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均下降,各种感染机会增加

(3)抗原 HIV→吞噬细胞→T细胞→ 9

(4)D

教师分析补充完成知识归纳:

1.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功能过高引起,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

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等物质而引起。如花粉、室

内尘土、青霉素、奎宁等引起的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起作用并使其造成损伤出现病症。由于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

正常细胞。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免疫缺陷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两类:由于遗

传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及由疾病和其它因素引

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考点四知识问题化(教师活动)

例1(2010·安徽高考)(1)将3根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轴突)分别放置

于盛有海水(A)等渗KCl、溶液(B)

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若

都给予适宜的刺激,(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

是 。

(2)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填①~⑦编号)。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

出现的顺序依次为

(填①~⑦编号)。

(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

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 ,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

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C2的

名称为 。

完成例题,并对所考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学生活动)

由一名学生展示结果(学生活动)

教师分析学生回答并讲解:

【答案】(1)A 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Na+(2) ④⑤⑥ ③②① (3)

抗原 浆细胞

教师分析补充完成知识归纳:

人和高等动物内环境的稳态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紧密联系、密切配合、相互影响。

例如,体温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的等,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一致作用的结

果。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并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构

成完整的调节网络。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特异性免疫主要

通过淋巴细胞发挥作用。可能将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附:《免疫调节》练习题

1.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

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⑦

解析:第一道防线为皮肤和黏膜,被突破后病菌进入内环境,第二道防线为体液

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而胃液、唾液中的杀菌物质为内环境外物质,应属

第一道防线。

答案:C

2.(2008·四川高考)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解析: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是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程;移植的器官被患

者排斥属于特异性免疫;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骨

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属于动物细胞工程,不属于免疫。

答案:C

3.给SARS患者注射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给婴幼儿重复多次注射某疫苗、

给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注射药物以降低其免疫能力,以上三种措施的原理分别是

( )

A.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二次免疫可以提高免疫能力、提

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B.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大量吞噬细胞可将病原体吞噬、重复注射可以避免

病原体进入机体、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避免移入的器官被病原体侵染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所以可以用于治疗SARS患者。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反应发生得更快、更强(主要是记忆细胞发挥作用),所以要对婴幼儿多次接种某种疫苗,以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在于如何克服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所以需要降低机体的免疫识别和反应能力,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答案:A

4.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作答。

(1)①作用表示 。

②过程表示 。

③与④的免疫种类分是 。

(2)据图所示:

感应阶段是 的阶段;

反应阶段是 的阶段;

效应阶段是 的阶段。

答案:(1) ①杀伤靶细胞 ②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2)抗原处理、识别、呈递 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形成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淋巴因子、抗体发挥作用

5.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

(1)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尊麻疹的起因是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 ;当同一种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有关细胞释放出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 变化,进而出现红肿现象。

(2)器官移植时、异体器官常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的 细胞识别并攻击。为了避免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医院建议保留婴儿的脐带血,以便必要时 。(3)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 。

答案:(1)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 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

(2)效应T 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器官

(3)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 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

点拨 学习免疫这部分知识,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免疫调节》复习教学设计

乾县二中 马翠翠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方面:理解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涉及的三道防线的

防御机制,逐步形成生命活动平衡协调的观点;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防治;关注

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高考链接(教师活动:分析考点相关高考信息)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考点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考点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考点四: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的综合考查

命题方向:

1. 命题形式:可能以选择题形式、也可能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2. 命题角度:

(1).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①免疫系统的组成(如2010年全国理综卷Ⅱ、2010年江苏卷)

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如2011年全国卷、2011年浙江理综卷、2011年北

京理综卷)

③免疫系统的疾病(如2010年广东理综卷)

④综合考查题(如2010安徽高考)

(2)在以往高考试题中,艾滋病的流行及防治、综合考查高等动物和人体对

生命活动的调节较少,但在模拟题中出现此类问题,应在复习中应加强练习

巩固。

考点一知识问题化(教师活动)

例1(2010·江苏)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

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 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 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 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例2(2010·全国)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

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

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

要给A组大鼠注射 ,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在抗体、溶菌酶、 和

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在吞噬

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

完成例题,并对所考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学生活动)

由两名学生展示结果(学生活动)

教师分析学生回答并讲解:

【解析例1】体液免疫需要具有T细胞和B细胞的共同参与,无胸腺裸鼠没

有T细胞,故没有下包免疫能力且只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对异体组织的排斥

和对癌细胞的清除需要T细胞的参与。

【解析例2】考查教材基础知识与对照实验。这类试题,看似复杂,实则简

单,不要被题干迷惑。抓住题干设问的要点,有针对性的作答即可。通过对A、

B两组大鼠以及A组大鼠获得淋巴细胞前后的对比,得出能否产生抗体与有无

淋巴细胞直接相关。

教师分析补充完成知识归纳(教师活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重点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

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考点二知识问题化(教师活动)

例1(2011·全国卷)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

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

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例2(2009·四川理综,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

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

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

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

异性杀伤作用

完成例题,并对所考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学生活动)

由三名学生展示结果(学生活动)

教师分析学生回答并讲解:

【解析例1】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浆)细胞。从某

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相当于抗原,可刺激动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

A

【解析例2】 因为侵入机体的少数抗原可以不经过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呈

递直接刺激B细胞,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所以吞噬细胞和T细胞缺

陷小鼠仍保留少部分的特异性免疫,A、C选项错误;抗体是由B细胞接受抗原

刺激后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的,故B细胞缺陷小鼠不能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

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菌产生免疫作用,B选项正确;淋巴因子的作用是增强效应

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对吞噬细胞不起作用,D选项错误。

答案 B

教师分析补充完成知识归纳:

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都分为三个阶段:1.感应阶段是抗原呈递、识别阶段;2.反应阶段是B细

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效应T细胞及相应的记忆细胞阶段;3.效应阶

段是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效应T细胞发生细胞免疫效应的阶段。

强调效应B细胞(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只能使靶细胞

裂解死亡,释放抗原,但不能将抗原消灭。

二、二次免疫(又叫再次免疫)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更快地作

出反应,及很快分裂产生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

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比初次反应快、强。能在抗原侵入但未患病

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考点三知识问题化(教师活动)

例1(2009·山东理综,5)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

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例2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

高。如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

T细胞的数量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HIV最初侵入人体的时期(A

阶段)HIV浓度下降的原因

是 。

(2)T细胞在人体免疫过程中具有 等作用,感染后的B阶段,

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

(3)HIV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衣壳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 ,接下

来人体体液免疫会发生的变化是(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

由图可知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 年。

(4)我国已经进入艾滋病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任重而道远。2006

年8月18日,科技 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北京联合宣布,

我国自主研制

的艾滋病疫苗已经顺利完成I期临床试验,且达到国际同类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病毒本身缺乏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和酶,将病毒置于细胞外,该病毒不能

繁殖

B.在我国,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性传播,注艾滋病疫苗后还有可能感染该

C.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攻击人的T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

D.注射艾滋病疫苗后淋巴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完成例题,并对所考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学生活动)

由一名学生展示结果(学生活动)

教师分析学生回答并讲解:

【解析例1】本题考查了学生通过题目中的信息获取相关知识,并应用于实际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题目知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过于强大,体内

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从而使信息传递受阻而引发

的。所以直接的治疗方法就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阻止神经—肌肉突触后膜

的受体蛋白继续遭到破环。

答案 A

【解析例2】(1)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2)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被破坏,数量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均下降,各种感染机会增加

(3)抗原 HIV→吞噬细胞→T细胞→ 9

(4)D

教师分析补充完成知识归纳:

1.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功能过高引起,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

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等物质而引起。如花粉、室

内尘土、青霉素、奎宁等引起的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起作用并使其造成损伤出现病症。由于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

正常细胞。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免疫缺陷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两类:由于遗

传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及由疾病和其它因素引

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考点四知识问题化(教师活动)

例1(2010·安徽高考)(1)将3根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轴突)分别放置

于盛有海水(A)等渗KCl、溶液(B)

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若

都给予适宜的刺激,(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

是 。

(2)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填①~⑦编号)。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

出现的顺序依次为

(填①~⑦编号)。

(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

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 ,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

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C2的

名称为 。

完成例题,并对所考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学生活动)

由一名学生展示结果(学生活动)

教师分析学生回答并讲解:

【答案】(1)A 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Na+(2) ④⑤⑥ ③②① (3)

抗原 浆细胞

教师分析补充完成知识归纳:

人和高等动物内环境的稳态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紧密联系、密切配合、相互影响。

例如,体温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的等,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一致作用的结

果。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并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构

成完整的调节网络。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特异性免疫主要

通过淋巴细胞发挥作用。可能将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附:《免疫调节》练习题

1.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

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⑦

解析:第一道防线为皮肤和黏膜,被突破后病菌进入内环境,第二道防线为体液

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而胃液、唾液中的杀菌物质为内环境外物质,应属

第一道防线。

答案:C

2.(2008·四川高考)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解析: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是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程;移植的器官被患

者排斥属于特异性免疫;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骨

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属于动物细胞工程,不属于免疫。

答案:C

3.给SARS患者注射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给婴幼儿重复多次注射某疫苗、

给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注射药物以降低其免疫能力,以上三种措施的原理分别是

( )

A.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二次免疫可以提高免疫能力、提

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B.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大量吞噬细胞可将病原体吞噬、重复注射可以避免

病原体进入机体、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避免移入的器官被病原体侵染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所以可以用于治疗SARS患者。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反应发生得更快、更强(主要是记忆细胞发挥作用),所以要对婴幼儿多次接种某种疫苗,以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在于如何克服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所以需要降低机体的免疫识别和反应能力,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答案:A

4.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作答。

(1)①作用表示 。

②过程表示 。

③与④的免疫种类分是 。

(2)据图所示:

感应阶段是 的阶段;

反应阶段是 的阶段;

效应阶段是 的阶段。

答案:(1) ①杀伤靶细胞 ②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2)抗原处理、识别、呈递 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形成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淋巴因子、抗体发挥作用

5.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

(1)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尊麻疹的起因是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 ;当同一种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有关细胞释放出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 变化,进而出现红肿现象。

(2)器官移植时、异体器官常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的 细胞识别并攻击。为了避免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医院建议保留婴儿的脐带血,以便必要时 。(3)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 。

答案:(1)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 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

(2)效应T 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器官

(3)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 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

点拨 学习免疫这部分知识,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相关内容

  •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是以"人体免疫系统的器官,免疫细胞.活性物质等的组成.三道防线为主线,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构建出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的知识框架 [关键词]免疫器官: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1教材分析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g ...

  •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 <免疫调节> 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能力目标: (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2)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 ...

  • 10版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临床本科)
  •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00016 学 时:32(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12学时) 学 分:1.5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面向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英文名称:Medical immunology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任务: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 ...

  • 免疫调节说课稿
  • 免疫调节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设计反思. 一.说教材:这一部分又包括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总学时数:72 理论环节学时数:56 实践环节学时数:16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 学分: 开课单位: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性质:该课程是研究抗原性异物的性状.补体的活化机制.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

  • 免疫调节_一节的教学设计
  • ・40・ "免疫调节"一节的教学设计 王建平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武邑中学053400) 摘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并结合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用实例和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抽象过程,并加以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重 ...

  • 免疫调节的教学构思
  • [摘 要]免疫调节这部分内容比较多且复杂,特别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抽象,学生理解通常会感到比较困难,因而这两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首先可以通过动画的播放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体液免疫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描述,然后教师归纳总结,细胞免疫亦可如此.本节教材中 ...

  • 八年级生物教材分析与案例分析
  • 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教材分析与案例分析 青铜峡市第六中学胡晓晨 一.教材内容: 1.八年级上生物内容提要: 2.八年级下内容提要: 二.整体教学分析: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与其有关的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

  • 水利水能规划课设
  • 水利水能规划课程设计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1. 绪论-----------------------------------------3 1.1基本资料分析---------------------------------3 1.1.1 基本资料及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