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大温差条件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研究

第11卷第4期

2008年8月建筑・材料学报J()URNAI,()FBUlI.DINGMATERIAI。SV01.11,No.4Aug.。2008

文章编号:1007—9629(2008)04—0485—04

干燥大温差条件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研究

余安明1,水中和1,王树和1’2

(1.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

2.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交通局,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采用显微硬度仪和扫描电镜,对比研究了干燥大温差气候条件和标准养护条件下

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结构和形态.研究表明:干燥大温差环境使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宽度

增加,显微硬度降低,过渡区水化产物结构疏松,孔隙率高,与骨料的粘结减弱,有明显的

微裂缝产生.界面过渡区的劣化是造成混凝土宏观,l生能下降的内在原因之一.因此,又分

析了界面过渡区劣化的原因.

关键词:温差;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劣化

中图分类号:TU528.01文献标识码:A

StudyonInterfacialTransitionZoneofConcretein

DryClimateandWideTemperatureChange

SHEAn—ruin91,SHUIZhong—hel,WANGShu—hel'2

(1.KeyLaboratoryofSilicateMaterialScienceandEngineeringofMinistryofEducation,

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70。China;

2.ChifengTransportationBureauofInnerMongolia,Chifeng024000,China)

Abstract:Theinterfacialtransitionzone(ITZ)of

dryandwidetemperatureconcretecuredinstandardconditionandinthechangeenvironmentwasstudiedcomparatively.Themethodofmicro—

tohardnesstestingand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wereusedanalyzetheITZ.The

toanre—suitsshowthatthedryandwidetemperaturechangeenvironmentleads

andthevaluesofthemicro—hardnessareincreasedITZwidthlowerthanthatofthesamplecuredinstandardcondi-tion.Themicrostructureofthehydrationproductsislooseandhighlyporous,andsomemicro--cracksinthevicinityoftheITZareobserved.Thebondbetweentheaggregateandcementpaste

onebecomesweak.TheformationoftheITZdefectsis

ofthemacro—propertiesandthecausesoftheinternalarereasonsforthedegradationofdeteriorationanalyzed.

Keywords:temperaturechange;concrete;interfacialtransitionzone(ITZ);deterioration

混凝土的制备和使用均处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其质量和耐久性与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干燥大温差气候是我国北方地区较普遍的气候特征,以我国内蒙古地区通辽和赤峰市为例,两地年降雨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58.6%,平均相对湿度仅30%左右,年温差最高接近70℃,是典型的干燥大温差气候区.近年来,随着北方地区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兴起,大量的混凝土结构被露置于干燥大

收稿日期:2007--08一13;修订日期:2008--01—07

作者简介:余安明(1982一),男。江苏江都人,武汉理工大学硕士.主要从事水泥基材料研究.E—mail:sheanming@tom.com

486建筑材料学报第11巷危害.为避免干燥大温差气候引起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广大施工技术人员因地制宦采取了一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危害.但目前对该危害的机理以及由此引起的混凝土内在变化却研究不多.因此,作者试图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干燥大温差气候条件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ITZ)的变化及特征,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水泥浆与集料之I'B】的界面是混凝土中最薄弱的环节。从形成机制看.被认为是“墙效应”和“微

区泌水效应”的作用结果|1矗。.从形成特点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典型厚度大约为20~50弘m,与浆体比较其特征为:孑L隙率较高;未水化水泥较少,(:一S—H较少;存在大的且定向生长的Ca(()H):强度的重要原因.因此。作者以干燥大温差气候条件F的混凝±界面过渡区为对象,研究其特点及其与混凝土宏观性能的关系.

1试验方案

1.1原材料与试样制备

水泥(C):吉林天意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实佳牌42.5级普硅水泥,相对密度为3100kg/

ITl3,比表面积为325m2/kg;粗集料(G):吐尔基石场产碎石,其中5~20mm占55%(质量分数,下同),20~44mm占45%;细集料(S):茅山镇砂石场产,细度模数为2.85,属中砂;水(W):饮用水.

本研究采用C30普通混凝土,其配合比为川(w):m(C):聊(S):聊(G)=198:388:635:

1179。水灰比为0.51.现场拌制后,成型150mm×150mm×150mm标准试样共14块。均分为A,B两组.24h后脱模,其中A组试样进行标准养护,B组则露置于室外干燥大温差环境下.试验期间,室外相对湿度28%~37%,平均为32%;昼夜气温9~27℃,平均日温差16℃.

试样养护至28d后,每组试样取其中6块做抗压强度试验,预留1块沿浇注方向切割成100

mm×100mm×20mm片状样,任取其中一个100mm×100mm切割面经打磨、抛光,制成光片留做显微硬度测试用.

1.2宏观性能与显微硬度测试

以混凝土抗压强度平均值表征混凝土的宏观性能,试验按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

学性能试验方法》进行.

在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常用显微硬度来研究混凝土的界面问题¨,.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

度是诸性能的综合反映,其中包括孔隙率的大小、晶体平均尺寸的变化和取向指数的高低.试验采用HXS一1000型数字式智能显微硬度仪.该仪器通过选择一定的载荷。将正四棱锥状的金刚石压头压入试件表面并保载一定时间,然后卸去载荷,在试样表面压出一个底面为正方形的正四棱锥压痕,测量压痕的两条对角线长度并取平均值得d,然后计算出压痕面积。算出载荷与压痕面积的比值,这个比值所表示的硬度就是维氏硬度,用符号HV表示.

1.3微观形貌观察

将混凝土试样敲碎,选取包含骨料和水泥浆体界面的小块,并喷金粉覆盖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界

面过渡区的形貌.

2试验结果

2.1混凝土抗压强度

测得A,B组试样的28d抗压强度分别为39.75,33.13MPa(均为6块试样的平均值).可见,

虽然两组试样的抗压强度都达到了设计要求,但其大小并不相同.B组试样的强度只有A组试样强度的83.3%,强度损失率达16.7%.这表明受干燥大温差环境的影响,混凝土宏观性能受损,表现为其强度明显下降.

第4期余安明,等:干燥大温差条件下混凝土界面过渡【)(的研究4872.2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

在预留的抛光样品表面上。沿浇注方向随机选取5个界面做显微硬度测试.从骨料开始依次每

隔10/zm测1次显微硬度,测试点的走向应与界面保持垂直.以骨料一浆体交接处为0距离点,以

开始进入界面过渡区.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值经过明显的下跌、回升过程后逐步趋于稳定。进入浆体部分后显微硬度值仍继续保持稳定.由此可见,试样在界面处的显微硬度曲线变化特征明显,从图中可以清晰地区别出过渡区的宽度及其硬度值的大小.Distance/umDlstance/p-m

图1Fig.1A组试样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Micro—hardnessinITZofseriesA图2Fig.2B组试样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Micro-hardnessinITZofseriesB

图1,2显示。A。B组试样的过渡区宽度分别为50弘m和70pm,表明干燥大温差环境下混凝土

平均值来评价过渡区的硬度状况,则其值分别为31.44MPa和16.72MPa,表明干燥大温差环境弱区域。其状况将显著影响混凝土的性能.由试验可知,干燥大温差环境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发生劣化,其薄弱区的宽度增大且显微硬度降低.

2.3界面过渡区微观形貌

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界面过渡区的微观形貌,如图3所示.由图3可见,A组试样经过标准养

护后。水泥水化反应充分,不仅界面过渡区的水化反应产物致密。而且浆体与骨料的交界处粘结紧密.发育良好的界面微观结构是导致A组试样界面过渡区宽度小且显微硬度高的原因.相反,B组试样因受干燥大温差环境的影响,其界面过渡区的水泥水化产物结构明显疏松,呈高孔隙状,且浆ttm.

图3

Fig.3A,B组试样界面过渡区SEM图像SEMimagesinITZofseriesA,B(1000×)

3结果讨论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大温差气候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出现了明显的劣化现象.在原材料和

制备工艺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外部的干燥大温差环境是造成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劣化的主要因素.

488建筑材料学报第11卷在混凝土成型后,由于“墙效应”的存在,水泥颗粒在骨料周围形成30gm甚至以上的梯度堆积・其孔隙率也较基体部分大得多。这也是界面过渡区的初始形态【6j.而随后水化反应产生的水化产物却大部分填充了这一部分空隙.但受干燥环境的影响,混凝土内部水分向外部迁移并蒸发到空气中,导致混凝土内部离子迁移受到干扰,过渡区离子的富集和晶体的成核生长受到影响,致使水化产物的数量和致密程度降低,对过渡区孔隙的填充作用降低,致使过渡区孔隙率增大(如图3(b)所示).能承受的临界值时,就会使过渡区界面缝发生扩展,浆体与集料之间甚至发生严重脱离.这就可以解释为何试验中B组试样的浆体和集料粘结力下降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微裂缝现象.

界面过渡区粘结强度低,是混凝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可视之为混凝土强度的极限相.干燥大

温差环境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呈现明显的劣化现象,存在的孔隙和微裂缝对混凝土的刚性和弹性将带来负面影响,这是造成实验中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4结论

1.显微硬度测试表明,受干燥大温差环境的影响,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宽度明显扩大,比标准养

护试件扩大约20肛m;界面过渡区的最低显微硬度点平均值则显著降低,比标准养护试件下降46.82%.’

2.SEM图像表明,干燥大温差环境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疏松,孔隙率高,与集料

的粘结减弱,存在明显的界面缝.

3.干燥大温差环境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劣化将对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带来负面

影响.因此,在此类条件下搞好混凝土的养护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STROEVENP,STROEVENM.Impact

ceedingsofpackingphenomenaontheextentoftheITZinplainandfibreconcrete[A].Pro—oftheThirdInternationalRII。EMWorkshop[C].Reykjavik.[sn],1999.131—142.

zone[2]Ol,IVIERJP。MAC()JC.Interracialtransitioninconcrete[J].AdvanCemBasMat.1995,28(2):30--38.

[33水中和.万惠文.老混凝土中骨科一水泥界面过渡区(I)——元素与化合物在ITZ的富集现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2,24(4):2l一23.

SHUIZhong—he.WANHui—wen.Aggregate-cementinterfaeial

elementsandcompoundstOthetransitionzone(ITZ)inoldconcrete(I)——ConcentrationsofITZ[J].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2。24(4):21—23.(inChinese)

[4]SIDNEYM。YOUNGJF,DARWIND.混凝土[M].吴科如.张雄,姚武.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68.269.

SIDENYM,YOUNGJF,DARWIN

ChemicalIndustryD.Concrete[M].TranslatedChinese)bywuKe-ru,ZHANGXiong,YAOWu,eta1.Beijing:Press。2005.268・269.(in

[5]陈惠苏,孙伟。STROEVENP.水泥基复合材料集料与浆体界面研究综述(一):实验技术[刀.硅酸盐学报,2004,32(1):63

—69.

CHENHui—SU.SUNWei。STROEVENP.Interracialtransitionzonebetweenaggregateandpasteineementitiouscomposites

(I):Experimentaltechniques[J].JournaloftheChineseCeramicSociety,2004・32(1)163--69.(inChinese)

ITZin[6]SIDNEYD.HUANGJing-dong.The

CementandConcreteconcrete—A

indifferentviewbasedOnimageanalysisandSEMobservation[J].Composites,200I.23(Z):179—188.on[7]SAKATAKenji.Astudymoisturediffusiondryinganddryingshrinkageofconcrete[J].CementandConcreteRe—

search,1983。13(2):216—224.

干燥大温差条件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佘安明, 水中和, 王树和, SHE An-ming, SHUI Zhong-he, WANG Shu-he佘安明,水中和,SHE An-ming,SHUI Zhong-he(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湖北,武汉,430070), 王树和,WANG Shu-he(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

验室,湖北,武汉,430070;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交通局,内蒙古,赤峰,024000)

建筑材料学报

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S

2008,11(4)

7次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7条)

1.STROEVEN P;STROEVEN M Impact of packing phenomena on the extent of the ITZ in plain and fibreconcrete 1999

2.OLIVIER J P;MACOJ C Interracial transition zone in concrete 1995(02)

3.水中和;万惠文 老混凝土中骨料-水泥界面过渡区(Ⅰ)--元素与化合物在ITZ的富集现象[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2(04)

4.SIDNEY M;YOUNG J F;DARWIN D;吴科如.张雄,姚武 混凝土 2005

5.陈惠苏;孙伟;STROEVEN P 水泥基复合材料集料与浆体界面研究综述(一):实验技术[期刊论文]-硅酸盐学报2004(01)

6.SIDNEY D;HUANG Jing-dong The ITZ in concrete-A different view based on image analysis and SEMobservation 2001(zk)

7.SAKATA Kenji A study on moisture diffusion in drying and drying shrinkage of concrete[外文期刊]1983(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连丽.印海春.廖卫东 混凝土界面区的显微硬度研究[期刊论文]-国外建材科技2005,26(2)

2. 王晓海 碱环境下硬化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组成和结构[学位论文]2009

3. 郑克仁.孙伟.赵庆新.张云升.周伟玲.郭丽萍.ZHENG Keren.SUN Wei.ZHAO Qingxin.ZHANG Yunsheng.ZHOUWeiling.GUO Liping 基于混凝土基体和界面过渡区性质的疲劳方程[期刊论文]-硅酸盐学报2007,35(2)

4. 陈露一.郑志河.邵慧权.范鹏云.CHEN Lu-yi.ZHENG Zhi-he.SHAO Hui-quan.FAN Peng-yun 混凝土界面过渡区不均匀特性研究[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9)

5. 崔正龙.路沙沙.汪振双.CUI Zheng-long.LU Sha-sha.WANG Zhen-shuang 不同强度砂浆界面过渡区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硅酸盐通报2011,30(3)

6. 水中和.WU Shao-peng.Piet Stroeven.CH F Hendriks AR-Glass Fibre-Cement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2001,16(4)

7. 袁民.YUAN Min 新拌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改性工艺方法探讨[期刊论文]-工程与建设2008,22(6)

8. 万惠文.周绍豪.任峰.WAN Hui-wen.ZHOU Shao-hao.REN Feng 羧基丁苯对含橡胶粒的轻骨料混凝土改性研究[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6)

9. 杨磊 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特点与碱硅酸反应的关系[学位论文]2010

10. 马保国.高英力.王信刚.金宇.MA Baoguo.GAO Yingli.WANG Xingang.JIN YU 无细观界面过渡区水泥基材料的设计及其性能[期刊论文]-硅酸盐学报2007,35(7)

引证文献(7条)

1.于本田.王起才.周立霞.张粉芹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混凝土采用橡塑板保温保湿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2(4)

2.尚建丽.邢琳琳 钢渣粗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研究[期刊论文]-建筑材料学报 2013(2)

3.于本田.王起才.周立霞.张粉芹 干燥、昼夜大温差气候下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效果试验研究[期刊论文]-硅酸盐通报 2012(6)

4.王可良.郑灿堂.许尚杰 渗透结晶材料对混凝土裂缝宽度的修复性能[期刊论文]-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2(1)

5.王可良.许尚杰.程素珍 渗透结晶材料在大坝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水力发电 2012(2)

6.刘玲.王可良.郑灿堂 混凝土渗透结晶材料在水工喷射混凝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1(12)

7.刘曼娜.姜兆兴.谢春磊.袁瑞军 干燥大温差环境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建材世界 2012(1)

引用本文格式:佘安明.水中和.王树和.SHE An-ming.SHUI Zhong-he.WANG Shu-he 干燥大温差条件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研究[期刊论文]-建筑材料学报 2008(4)

第11卷第4期

2008年8月建筑・材料学报J()URNAI,()FBUlI.DINGMATERIAI。SV01.11,No.4Aug.。2008

文章编号:1007—9629(2008)04—0485—04

干燥大温差条件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研究

余安明1,水中和1,王树和1’2

(1.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

2.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交通局,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采用显微硬度仪和扫描电镜,对比研究了干燥大温差气候条件和标准养护条件下

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结构和形态.研究表明:干燥大温差环境使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宽度

增加,显微硬度降低,过渡区水化产物结构疏松,孔隙率高,与骨料的粘结减弱,有明显的

微裂缝产生.界面过渡区的劣化是造成混凝土宏观,l生能下降的内在原因之一.因此,又分

析了界面过渡区劣化的原因.

关键词:温差;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劣化

中图分类号:TU528.01文献标识码:A

StudyonInterfacialTransitionZoneofConcretein

DryClimateandWideTemperatureChange

SHEAn—ruin91,SHUIZhong—hel,WANGShu—hel'2

(1.KeyLaboratoryofSilicateMaterialScienceandEngineeringofMinistryofEducation,

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70。China;

2.ChifengTransportationBureauofInnerMongolia,Chifeng024000,China)

Abstract:Theinterfacialtransitionzone(ITZ)of

dryandwidetemperatureconcretecuredinstandardconditionandinthechangeenvironmentwasstudiedcomparatively.Themethodofmicro—

tohardnesstestingand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wereusedanalyzetheITZ.The

toanre—suitsshowthatthedryandwidetemperaturechangeenvironmentleads

andthevaluesofthemicro—hardnessareincreasedITZwidthlowerthanthatofthesamplecuredinstandardcondi-tion.Themicrostructureofthehydrationproductsislooseandhighlyporous,andsomemicro--cracksinthevicinityoftheITZareobserved.Thebondbetweentheaggregateandcementpaste

onebecomesweak.TheformationoftheITZdefectsis

ofthemacro—propertiesandthecausesoftheinternalarereasonsforthedegradationofdeteriorationanalyzed.

Keywords:temperaturechange;concrete;interfacialtransitionzone(ITZ);deterioration

混凝土的制备和使用均处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其质量和耐久性与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干燥大温差气候是我国北方地区较普遍的气候特征,以我国内蒙古地区通辽和赤峰市为例,两地年降雨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58.6%,平均相对湿度仅30%左右,年温差最高接近70℃,是典型的干燥大温差气候区.近年来,随着北方地区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兴起,大量的混凝土结构被露置于干燥大

收稿日期:2007--08一13;修订日期:2008--01—07

作者简介:余安明(1982一),男。江苏江都人,武汉理工大学硕士.主要从事水泥基材料研究.E—mail:sheanming@tom.com

486建筑材料学报第11巷危害.为避免干燥大温差气候引起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广大施工技术人员因地制宦采取了一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危害.但目前对该危害的机理以及由此引起的混凝土内在变化却研究不多.因此,作者试图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干燥大温差气候条件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ITZ)的变化及特征,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水泥浆与集料之I'B】的界面是混凝土中最薄弱的环节。从形成机制看.被认为是“墙效应”和“微

区泌水效应”的作用结果|1矗。.从形成特点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典型厚度大约为20~50弘m,与浆体比较其特征为:孑L隙率较高;未水化水泥较少,(:一S—H较少;存在大的且定向生长的Ca(()H):强度的重要原因.因此。作者以干燥大温差气候条件F的混凝±界面过渡区为对象,研究其特点及其与混凝土宏观性能的关系.

1试验方案

1.1原材料与试样制备

水泥(C):吉林天意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实佳牌42.5级普硅水泥,相对密度为3100kg/

ITl3,比表面积为325m2/kg;粗集料(G):吐尔基石场产碎石,其中5~20mm占55%(质量分数,下同),20~44mm占45%;细集料(S):茅山镇砂石场产,细度模数为2.85,属中砂;水(W):饮用水.

本研究采用C30普通混凝土,其配合比为川(w):m(C):聊(S):聊(G)=198:388:635:

1179。水灰比为0.51.现场拌制后,成型150mm×150mm×150mm标准试样共14块。均分为A,B两组.24h后脱模,其中A组试样进行标准养护,B组则露置于室外干燥大温差环境下.试验期间,室外相对湿度28%~37%,平均为32%;昼夜气温9~27℃,平均日温差16℃.

试样养护至28d后,每组试样取其中6块做抗压强度试验,预留1块沿浇注方向切割成100

mm×100mm×20mm片状样,任取其中一个100mm×100mm切割面经打磨、抛光,制成光片留做显微硬度测试用.

1.2宏观性能与显微硬度测试

以混凝土抗压强度平均值表征混凝土的宏观性能,试验按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

学性能试验方法》进行.

在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常用显微硬度来研究混凝土的界面问题¨,.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

度是诸性能的综合反映,其中包括孔隙率的大小、晶体平均尺寸的变化和取向指数的高低.试验采用HXS一1000型数字式智能显微硬度仪.该仪器通过选择一定的载荷。将正四棱锥状的金刚石压头压入试件表面并保载一定时间,然后卸去载荷,在试样表面压出一个底面为正方形的正四棱锥压痕,测量压痕的两条对角线长度并取平均值得d,然后计算出压痕面积。算出载荷与压痕面积的比值,这个比值所表示的硬度就是维氏硬度,用符号HV表示.

1.3微观形貌观察

将混凝土试样敲碎,选取包含骨料和水泥浆体界面的小块,并喷金粉覆盖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界

面过渡区的形貌.

2试验结果

2.1混凝土抗压强度

测得A,B组试样的28d抗压强度分别为39.75,33.13MPa(均为6块试样的平均值).可见,

虽然两组试样的抗压强度都达到了设计要求,但其大小并不相同.B组试样的强度只有A组试样强度的83.3%,强度损失率达16.7%.这表明受干燥大温差环境的影响,混凝土宏观性能受损,表现为其强度明显下降.

第4期余安明,等:干燥大温差条件下混凝土界面过渡【)(的研究4872.2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

在预留的抛光样品表面上。沿浇注方向随机选取5个界面做显微硬度测试.从骨料开始依次每

隔10/zm测1次显微硬度,测试点的走向应与界面保持垂直.以骨料一浆体交接处为0距离点,以

开始进入界面过渡区.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值经过明显的下跌、回升过程后逐步趋于稳定。进入浆体部分后显微硬度值仍继续保持稳定.由此可见,试样在界面处的显微硬度曲线变化特征明显,从图中可以清晰地区别出过渡区的宽度及其硬度值的大小.Distance/umDlstance/p-m

图1Fig.1A组试样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Micro—hardnessinITZofseriesA图2Fig.2B组试样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Micro-hardnessinITZofseriesB

图1,2显示。A。B组试样的过渡区宽度分别为50弘m和70pm,表明干燥大温差环境下混凝土

平均值来评价过渡区的硬度状况,则其值分别为31.44MPa和16.72MPa,表明干燥大温差环境弱区域。其状况将显著影响混凝土的性能.由试验可知,干燥大温差环境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发生劣化,其薄弱区的宽度增大且显微硬度降低.

2.3界面过渡区微观形貌

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界面过渡区的微观形貌,如图3所示.由图3可见,A组试样经过标准养

护后。水泥水化反应充分,不仅界面过渡区的水化反应产物致密。而且浆体与骨料的交界处粘结紧密.发育良好的界面微观结构是导致A组试样界面过渡区宽度小且显微硬度高的原因.相反,B组试样因受干燥大温差环境的影响,其界面过渡区的水泥水化产物结构明显疏松,呈高孔隙状,且浆ttm.

图3

Fig.3A,B组试样界面过渡区SEM图像SEMimagesinITZofseriesA,B(1000×)

3结果讨论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大温差气候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出现了明显的劣化现象.在原材料和

制备工艺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外部的干燥大温差环境是造成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劣化的主要因素.

488建筑材料学报第11卷在混凝土成型后,由于“墙效应”的存在,水泥颗粒在骨料周围形成30gm甚至以上的梯度堆积・其孔隙率也较基体部分大得多。这也是界面过渡区的初始形态【6j.而随后水化反应产生的水化产物却大部分填充了这一部分空隙.但受干燥环境的影响,混凝土内部水分向外部迁移并蒸发到空气中,导致混凝土内部离子迁移受到干扰,过渡区离子的富集和晶体的成核生长受到影响,致使水化产物的数量和致密程度降低,对过渡区孔隙的填充作用降低,致使过渡区孔隙率增大(如图3(b)所示).能承受的临界值时,就会使过渡区界面缝发生扩展,浆体与集料之间甚至发生严重脱离.这就可以解释为何试验中B组试样的浆体和集料粘结力下降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微裂缝现象.

界面过渡区粘结强度低,是混凝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可视之为混凝土强度的极限相.干燥大

温差环境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呈现明显的劣化现象,存在的孔隙和微裂缝对混凝土的刚性和弹性将带来负面影响,这是造成实验中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4结论

1.显微硬度测试表明,受干燥大温差环境的影响,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宽度明显扩大,比标准养

护试件扩大约20肛m;界面过渡区的最低显微硬度点平均值则显著降低,比标准养护试件下降46.82%.’

2.SEM图像表明,干燥大温差环境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疏松,孔隙率高,与集料

的粘结减弱,存在明显的界面缝.

3.干燥大温差环境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劣化将对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带来负面

影响.因此,在此类条件下搞好混凝土的养护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STROEVENP,STROEVENM.Impact

ceedingsofpackingphenomenaontheextentoftheITZinplainandfibreconcrete[A].Pro—oftheThirdInternationalRII。EMWorkshop[C].Reykjavik.[sn],1999.131—142.

zone[2]Ol,IVIERJP。MAC()JC.Interracialtransitioninconcrete[J].AdvanCemBasMat.1995,28(2):30--38.

[33水中和.万惠文.老混凝土中骨科一水泥界面过渡区(I)——元素与化合物在ITZ的富集现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2,24(4):2l一23.

SHUIZhong—he.WANHui—wen.Aggregate-cementinterfaeial

elementsandcompoundstOthetransitionzone(ITZ)inoldconcrete(I)——ConcentrationsofITZ[J].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2。24(4):21—23.(inChinese)

[4]SIDNEYM。YOUNGJF,DARWIND.混凝土[M].吴科如.张雄,姚武.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68.269.

SIDENYM,YOUNGJF,DARWIN

ChemicalIndustryD.Concrete[M].TranslatedChinese)bywuKe-ru,ZHANGXiong,YAOWu,eta1.Beijing:Press。2005.268・269.(in

[5]陈惠苏,孙伟。STROEVENP.水泥基复合材料集料与浆体界面研究综述(一):实验技术[刀.硅酸盐学报,2004,32(1):63

—69.

CHENHui—SU.SUNWei。STROEVENP.Interracialtransitionzonebetweenaggregateandpasteineementitiouscomposites

(I):Experimentaltechniques[J].JournaloftheChineseCeramicSociety,2004・32(1)163--69.(inChinese)

ITZin[6]SIDNEYD.HUANGJing-dong.The

CementandConcreteconcrete—A

indifferentviewbasedOnimageanalysisandSEMobservation[J].Composites,200I.23(Z):179—188.on[7]SAKATAKenji.Astudymoisturediffusiondryinganddryingshrinkageofconcrete[J].CementandConcreteRe—

search,1983。13(2):216—224.

干燥大温差条件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佘安明, 水中和, 王树和, SHE An-ming, SHUI Zhong-he, WANG Shu-he佘安明,水中和,SHE An-ming,SHUI Zhong-he(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湖北,武汉,430070), 王树和,WANG Shu-he(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

验室,湖北,武汉,430070;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交通局,内蒙古,赤峰,024000)

建筑材料学报

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S

2008,11(4)

7次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7条)

1.STROEVEN P;STROEVEN M Impact of packing phenomena on the extent of the ITZ in plain and fibreconcrete 1999

2.OLIVIER J P;MACOJ C Interracial transition zone in concrete 1995(02)

3.水中和;万惠文 老混凝土中骨料-水泥界面过渡区(Ⅰ)--元素与化合物在ITZ的富集现象[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2(04)

4.SIDNEY M;YOUNG J F;DARWIN D;吴科如.张雄,姚武 混凝土 2005

5.陈惠苏;孙伟;STROEVEN P 水泥基复合材料集料与浆体界面研究综述(一):实验技术[期刊论文]-硅酸盐学报2004(01)

6.SIDNEY D;HUANG Jing-dong The ITZ in concrete-A different view based on image analysis and SEMobservation 2001(zk)

7.SAKATA Kenji A study on moisture diffusion in drying and drying shrinkage of concrete[外文期刊]1983(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连丽.印海春.廖卫东 混凝土界面区的显微硬度研究[期刊论文]-国外建材科技2005,26(2)

2. 王晓海 碱环境下硬化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组成和结构[学位论文]2009

3. 郑克仁.孙伟.赵庆新.张云升.周伟玲.郭丽萍.ZHENG Keren.SUN Wei.ZHAO Qingxin.ZHANG Yunsheng.ZHOUWeiling.GUO Liping 基于混凝土基体和界面过渡区性质的疲劳方程[期刊论文]-硅酸盐学报2007,35(2)

4. 陈露一.郑志河.邵慧权.范鹏云.CHEN Lu-yi.ZHENG Zhi-he.SHAO Hui-quan.FAN Peng-yun 混凝土界面过渡区不均匀特性研究[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9)

5. 崔正龙.路沙沙.汪振双.CUI Zheng-long.LU Sha-sha.WANG Zhen-shuang 不同强度砂浆界面过渡区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硅酸盐通报2011,30(3)

6. 水中和.WU Shao-peng.Piet Stroeven.CH F Hendriks AR-Glass Fibre-Cement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2001,16(4)

7. 袁民.YUAN Min 新拌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改性工艺方法探讨[期刊论文]-工程与建设2008,22(6)

8. 万惠文.周绍豪.任峰.WAN Hui-wen.ZHOU Shao-hao.REN Feng 羧基丁苯对含橡胶粒的轻骨料混凝土改性研究[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6)

9. 杨磊 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特点与碱硅酸反应的关系[学位论文]2010

10. 马保国.高英力.王信刚.金宇.MA Baoguo.GAO Yingli.WANG Xingang.JIN YU 无细观界面过渡区水泥基材料的设计及其性能[期刊论文]-硅酸盐学报2007,35(7)

引证文献(7条)

1.于本田.王起才.周立霞.张粉芹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混凝土采用橡塑板保温保湿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2(4)

2.尚建丽.邢琳琳 钢渣粗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研究[期刊论文]-建筑材料学报 2013(2)

3.于本田.王起才.周立霞.张粉芹 干燥、昼夜大温差气候下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效果试验研究[期刊论文]-硅酸盐通报 2012(6)

4.王可良.郑灿堂.许尚杰 渗透结晶材料对混凝土裂缝宽度的修复性能[期刊论文]-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2(1)

5.王可良.许尚杰.程素珍 渗透结晶材料在大坝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水力发电 2012(2)

6.刘玲.王可良.郑灿堂 混凝土渗透结晶材料在水工喷射混凝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1(12)

7.刘曼娜.姜兆兴.谢春磊.袁瑞军 干燥大温差环境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建材世界 2012(1)

引用本文格式:佘安明.水中和.王树和.SHE An-ming.SHUI Zhong-he.WANG Shu-he 干燥大温差条件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研究[期刊论文]-建筑材料学报 2008(4)


相关内容

  • 再生混凝土
  • 再生混凝土技术 摘要:根据研究文献,总结了再生混凝土的技术和发展,主要包括再生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配合比设计.结构性能.结果表明,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是可行的,可以用于土木工程的非承重构件和某些承重构件中.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材料性能及结构性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 ...

  • 轻集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对比
  • 水泥与混凝土� ��� � � � 轻集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组成 �结构和性能的对比 � ���� ��李叶兴�中铁十六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1500� ������ � 摘要�综合比较了轻集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在组成�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为在工程应用中正确使用轻集料混凝 土提供参考� ...

  • 外墙内保温监理实施细则
  • 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片区员工公寓三期A1标段 监理实施细则 (外墙内保温) 编制: 审批: 四川三信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西南员工公寓三期A1标段项目监理部 2011年10月01日 外墙内保温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 工程概况和特点 1. 2. 3. 4. 5. 6. 工程项目名称: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片区员 ...

  • 第一课 材料的基本性质
  •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材 料 基 本 性 质 实 验 班 实验日期:实 验 者: 同 组 人: 成绩评定: 教师签字: 评阅日期: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 实验目的: 1. 巩固基本概念,学习基本参数的测定方法: 2. 通过实验, 学习所用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 3. 了解砖和混凝土等材料的 ...

  • 建筑工程系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 江苏大学成人教育 本科毕业论文 名称: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专业班级: 08土木工程(函授)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0年 10 月 13 日 江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理.工学学科毕业设计总评分成绩表 注:本表由指导教师.答辩小组.评阅小组分别填写,不签字无效.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

  • 水泥品质对混凝土的影响
  • 水泥质量品质和外加剂对混凝土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正平 黄 濛单位:四川省水泥制品厂:四川省建材工业科学研究院 [2006-2-8] 关键字:质量品质-外加剂-开裂 摘要:按照传统理论方式混凝土是按强度进行设计,衡量混凝土质量的最终标准主要是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混凝土生产商对水泥质量品质的要求也就是 ...

  • C20混凝土挡土墙
  • C20混凝土挡土墙 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 测量放线 → 流水导流 → 挖除换填 → 机械碾压夯实→ 基槽开挖 → 验基 → 地基承载力检测 → 立模加固 → 砼浇注 → 安装泄水孔 → 浇筑混凝土并人工摆片石→ 拆除模板 →交验→ 养护 2施工方案 2.1施工场地准备 2.1.1测量放线,定 ...

  • 几种外墙保温体系的比较
  • 几种外墙保温体系的比较 摘要:介绍了建筑中常见的几种外墙保温方法,对外墙内保温.内外混合保温以及外墙外保温的施工工艺及使用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两种外墙外保温体系的施X .X-艺,指出无空腔体系避免了空腔体系带来的种种危害,其抗风压.抗脱落和放火性能远远优于有空腔体系,应优先选用. 关键词:外 ...

  •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降温技术措施
  • [摘要]对于大型混凝土结构,降温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一旦降温措施实施的不好,大型混凝土结构便会产生温度裂缝.在大型混凝土的降温措施,除施工前需认真的进行温度计算外,还应该做到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着重从控制混凝土水化温,延缓混凝土的降温速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来解决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