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我们观察了很多动物的外形特征,以下只是其中的十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1)带鱼:带鱼又名牙带、白带鱼、刀鱼、鳞刀鱼、柳带、裙带、脚带、青棕带、带条鱼等。 体显著侧扁延长成带状,尾细长如鞭,一般体长60~120厘米、体重200~400克。头窄长两侧扁,前端尖突。两颌牙发达而尖锐、眼大、位较高,眼间隔平坦、中间微凹、体表光滑,鳞退化成表皮银膜,全身是富有光泽的银白色.背部及背鳍、胸鳍略显青灰色。背

鳍长,起点于鳃孔后上角沿背部齐长,臀鳍不明显,只有鳍棘刺尖外露,无腹鳍。

(2)银鲳:学名Pampus argenteus ,地方名平鱼、白鲳、长林、车片鱼、鲳鱼、镜鱼、草鲳、白仑、乌伦、枫树、叶、扁鱼。鲳科 。 体呈卵圆形,侧扁,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300克左右。头较小,吻圆钝略突出。口小,稍倾斜,下颌较上颌短,两颌各有细牙一行,排列紧密。体被小圆鳞,易脱落,侧线完全。体背部微呈青灰色,胸、腹部为银白色,全身具银色光泽并密布黑色细斑。无腹鳍,尾鳍深叉形。 体侧扁,略呈菱形。口小。鳞片

小易脱落。体色银白,背部较暗。无腹鳍;背鳍与臀鳍呈镰刀状;尾鳍深叉。

(3)中华鲟:中华鲟 Aclpenser Sinensis Grdy,又称鳇鱼,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基部宽厚,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中华鲟鱼,属世界27种鲟鱼之冠,它个体硕大,形态威武,长可达4米多,体

重逾千斤。

(4)水字螺:Lambis chiragra。腹足纲、凤凰螺超科、凤凰螺科。贝壳大而厚重,体层膨大,螺塔短。壳口边缘角状的突出极发达,甚至遮盖了螺塔。壳顶尖锐,所有的螺层均有棱角。体层上有不规则呈瘤状的螺肋,最厚的螺肋末端形成弯曲的突出。外唇的5根突出(第6根位于螺轴底部为前水管沟)通体开裂。壳表白色,有棕色斑纹;壳口粉红、红色

或褐色。(注:雌性壳较大螺轴上有脊也较强。)

(5)蜘蛛螺:Lambis lambis。腹足纲、凤凰螺超科、凤凰螺科。贝壳坚固结实,螺层9-10层,与体层高度相当。壳口窄长、向外伸张,内面桔红色。有六根管状长棘,一侧开裂,大都向上弯曲。前水管沟与最上端的棘对称而相似;凤凰螺缺刻深。体层上具有钝结节,最靠近唇的结节最大。壳表螺肋不发达。每一螺层均内凹。内唇滑层遮盖住壳口的侧边。壳表呈肉色,有褐色斑纹。(注:雌性贝壳上的突出比雄性的长。)壳面具细密的螺肋。缝合线上方各层壳面扩张成肩角,并具结节突起。外唇扩张,边缘具有7条爪状长棘;内唇弧曲。

前沟半管状,稍长。靥角质,可防止壳体陷入泥沙中。

(6)秃鹫:Aegypius monachus体形大,全长约110厘米,体重7-11公斤,是高原上体格最大的猛禽,它张开两只翅膀后整个身体大约有2米多长,0.6米宽。成年秃鹫头部为褐色绒羽,后头羽色稍淡,颈裸出,呈铅蓝色,皱领白褐色。上体暗褐色,翼上覆羽亦为暗褐色,初级飞羽黑色,尾羽黑褐色。下体暗褐色,胸前具绒羽,两侧具矛状长羽,胸、腹具淡色纵纹,尾下覆衬白色,覆腿黑褐色。秃鹫虹膜褐色,嘴端黑褐色,腊膜铝蓝色,跗跖和趾灰色,爪黑色。由于食尸的需要,它那带钩的嘴变得十分厉害,可以轻而易举地啄破和撕开坚韧的牛皮,拖出沉重的内脏;裸露的头能非常方便地伸进尸体的腹腔;秃俊脖子的基部长

了一圈比较长的羽毛,它像人的餐巾一样,可以防止食尸时弄脏身上的羽毛。

(7)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中型鹿类,体长125—145厘米,尾长12—13厘米,体重70—100千克。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眶下腺呈裂缝状,泪窝明显,耳长且直立。颈部长。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尾较短。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为棕黄色或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有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因而得名。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类似。颈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尾背面呈黑色,腹面为白色。雌兽无角,雄兽的头上

具有一对雄伟的实角,角上共有4个杈,眉杈和主干成一个钝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离较大,位置较高,常被误以为没有次杈,主干在其末端再次分成两个小枝。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非常锐利。

(8)猴:属灵长目,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体被毛,有的柔软细密,有的粗

硬,或在局部很长。

(9)狼:Canis Lupus外形比狗稍大,吻更尖、长,眼角微上挑。因为产地不同,所以毛色也不同。灰狼的体重和体型大小各地区不一,一般有随纬度的增加而成正比增加的趋势这

一说法。

(10)金钱豹:Panthera pardus 体型与虎相似,但较小,为大中型食肉兽类。体重50千克左右,体长在1米以上,尾长超过体长之半。头圆、耳短、四肢强健有力,爪锐利伸缩性强。豹全身颜色鲜亮,毛色棕黄,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故称之为“金

钱豹”。其背部颜色较深,腹部为乳白色。

2、动物标本采集(野生昆虫捕捉、水生动物采集)

A、野生昆虫的采集

时间:7月10日 地点:湛江森林公园

a、常用的工具和药品:

采集网:浅色尼龙纱制成的捕网,轻便而通风,适于采集飞行或水生的昆虫,还可根据昆虫的大小选择不同网目的网。白布制成的扫网,致密而耐用,适于采集草丛或灌木丛中的

昆虫。

毒瓶:用于迅速毒杀昆虫。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大小的密闭玻璃瓶。采集之前放进带适量乙醚的滤纸,用时揭开瓶盖后要迅速放进昆虫然后盖紧瓶盖,尽量避免多接触。

其他:三角纸袋、镊子、剪刀等。

b 、采集方法:为了能够捕捉更多的昆虫,在采集之前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由于大部分昆虫具有保护色和拟态,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并利用昆虫不

同的习性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采集。常用的昆虫采集和处理有以下方法:

鳞翅目昆虫:包括蝶类和蛾类。蝶类采集通常在林间路边和水溪旁,或花草繁茂的地方,可直接用网捕。由于蝶蛾类体表具大量鳞片,应立即处死以免鳞片脱落(注意不要用手触及

其翅)。通常采用掐其胸部处死的方法,之后使其两翅竖立,放入三角纸袋中。 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如甲虫和蝽蟓类。它们通常停留在寄主植物上,行动较慢,受到惊扰时常假死落入地面的枯草中难以寻找。利用这一习性,可将捕网至于虫体的下方,突然震动其附着的枝条,使其假死时恰好落入捕网内。亦可以直接用镊子夹取。由于甲虫和蝽蟓体避较硬,需在毒瓶中放置较长时间才能熏死,而且不能和身体柔软的昆虫放在同一毒瓶

中。有些水生种类可直接用网捕。

双翅目昆虫:如蚁、蝇等一对翅的昆虫。由于该目昆虫体表的刚毛和刺等为重要的分类

依据,有些种类身体小且柔软或足细长,因此必须用较小的毒瓶单独毒杀。

直翅目昆虫:如蝗虫、蚱蜢和蟋蟀等。它们通常栖息在草地上,多数善跳跃,可用扫网。

直翅目的昆虫需要较长毒杀时间。

膜翅目昆虫:包括各种蜂类和蚂蚁。一般用网捕。中、大型具蛰刺的蜂类捕入昆虫网后,应先隔着网将其弹晕再放入毒瓶中,以免蛰伤。小型的蜂类应单独放在较小的毒瓶中。 微小的昆虫,如小蜂类,蚊类、蚜类和跳虫等可直接放入盛有70%酒精的微型指管中保

存。

B、水生动物的采集

时间:7月13日 地点:东海岛海滩

采集工具:水桶、铁钩、镊子

采集方法:海胆、海参等软体动物可以直接在海滩捡到,由于海参的体色与岩石的颜色很相似,所以必须认真观察海边的岩石,可用镊子直接夹取。一些小鱼、小虾和海蟹等可徒手捉,注意不要让蟹钳到手。蟹类和一些小型贝类和螺类在海滩就可以捡到,采集时注意不要让螺类刮伤。采集后必须把贝壳坚硬的贝类、螺类和身体柔软的水生无脊椎动物海参、海

葵等分开放置。

处理方法:必须在短时间内对采集到的水生动物进行处理。海参、海葵等软体海生动物和海胆先用海水泡,让其完全舒展开,然后用酒精将它们麻醉。对于寄居蟹必须先用火焰把蟹赶出来。蟹类先用乙醚一个一个的麻醉,然后再用酒精麻醉以防止腐烂。螺类、贝类大多

数都已经是空壳,只需要洗干净放好就可以了。

3、动物生活习性观察

时间:7月16日下午 地点:湛江鹿场

这天下午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去参观湛江鹿场,早就听说梅花鹿很漂亮,但是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到,由于这次动物学实习的原因终于有机会得以一见。真的和传说中的一样,梅花鹿真的很美,全身都是大大小小的梅花形斑点,毛色金黄,感觉很干净很整洁。而且它们还很善良,我们大家都很高兴的和它们一起合影,还抚摸它们,那天我们都玩得很开心,最高兴的时在开心的同时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不但了解了鹿茸、鹿血等的药用价值,还了解了鹿酒的酿造过程。通过观察和饲养员的介绍我们也完成了那天的主要实习任务,就是了解梅花鹿的生活习性。我们了解到饲养的梅花鹿有以下的生活习性:梅花鹿怕热不怕冷,适宜温度8℃-25℃。温度升高时,即躲在鹿房或树荫下,气温下降到-5℃~-10℃时,仍能自由活动,并不影响其采食。喜雨雪,爱清洁。胆小怕惊,喜过群居生活。仔鹿成活率高,生长发育迅速,一年后,公鹿可达50公斤以上。性成熟早,公母鹿1.5岁可配种,3岁~4岁繁殖力最强。争强好动,感觉灵敏。在配种季节,公母鹿间常互相角斗,争胜好强,如不及时赶开,会造成死亡。公鹿每年2月-7月长鹿茸时,则变得温顺,行动小心。鹿的嗅觉、听觉、视觉发达,感觉灵敏,遇到突然声响及意外情况常出现“炸群”。

4、动物标本制作(昆虫标本、剥制标本)

(1)、昆虫标本的制作

时间:7月12日 地点:动物学实验室

a.常用工具:

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以不锈钢特制而成,长约38mm,由细到粗有0、1、2、3、4和5号,可根据昆虫的大小选择适当型号的昆虫针。00号(微针)与0号粗细相同,但仅

为其长度的1/3,用于微型昆虫的固定。

三级板:为一长方形的小木板(65mm*24mm),高度分为三级,每级0.8mm,各级中央有一

上下贯通的可插入昆虫针的小孔。

其他:展翅板、整姿台、大头针、透明纸条、昆虫盒、镊子、剪刀、脱脂棉、采集标签、铅

笔等。

b.展翅标本的制作

针插:不同目的昆虫,针插的位置略有不同。鞘翅目昆虫针插在右鞘翅内前方,使针从中足和后足之间穿过;半翅目昆虫针插在中胸小盾片中部偏右侧;直翅目昆虫针插在前胸背

板后方偏右侧;蜻蜓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的呢个目的昆虫针插在中胸背板中部。微小昆虫则采用重插法,用00号昆虫针扎入昆虫的腹部正中,将其另一端插入一长方形的小软木的右侧上,再用普通的昆虫针穿过软木的左侧。亦可用一较硬的三角形纸片代替小软木,昆虫针从宽的一面穿过,微小昆虫的腹部沾少量胶水于另一端的顶部。针插时还要注意:昆虫针插入时一定要与虫体的长轴垂直;昆虫在昆虫针上的位置要一致,从虫体的背部到针上端为8.0mm,通常将插有虫体的昆虫针倒置插入三级板第一层的底部,用镊子将虫体向下

移,直到其背部触及三级板。

c.整姿和展翅:针插后,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目的昆虫以及身体细小的昆虫将触角和附肢稍加整理即可。大型的昆虫应取出其腹部的内含物并整姿。以蝗虫为例,沿腹部侧板剪开一约1.5cm的开口,取出内脏,用棉花清洁一下,再用洁净的棉花填充。在整姿台上将其附肢依次摆放好,用大头针固定;再用大头针将其头部、触角和腹部架起。当虫体干燥后可与其生活状态相似,便于观察和分类等工作。鳞翅目和蜻蜓目的昆虫翅较发达,需要展翅。展翅时将虫体固定在展翅板的槽中,使其翅基部与展翅板平行。用昆虫针轻轻分别挑起前、后翅基部粗大的翅脉使翅展开,展开的原则是两前翅后缘成一直线并与虫体的长轴垂直。边展翅边用透明纸条将翅压住,并用大头针固定(注意不要将针插在翅

上)。

d.填写采集标签:写有采集标签的标本才是有科学价值的。标签应用铅笔写明采集地点、海拔高度、采集时间和采集人。在针插标本后,立即上签。签在昆虫针上的位置可由三级板和二级来决定:将写好的标签放在三级板的第二层上,手持插有虫体的昆虫针上端,透过标签纸右侧或左侧中部将昆虫针徐徐插入第二级的底部。如果是需要整姿或展翅的昆虫,可先

将写好的标签放在虫体一旁,待虫体干燥后再上签。

e.干燥和保存:将制作好的标本放进烘箱中烘大约三到四个小时,待昆虫完全干燥后,放入昆虫盒中,并将其放入密闭的柜子中。在盒和柜子中要放入樟脑或其他防止虫蛀的药

品,并不断添加。

(2)、兔子剥制标本的制作

时间:7月14日 地点:动物生理学实验室

制作工具:兔头固定器、解剖盘、解剖刀、眼科剪、棉花等。

制作步骤:

a.测量记录:测量兔子的四肢、躯干、尾巴和头部的长度并记录。

b.剥皮:将兔子放在兔头固定器中,然后静脉注射空气,待兔子完全死亡后拿出放在解剖盘中,用解剖刀自腹部正中,从胸骨后至肛门前端切开皮肤,勿切破腹部肌肉,以免内脏外流污染皮毛。用手指将腹部肌肉和皮肤剥离,继而向两侧、背部及后肢腿部剥离,并在关节处尖端,刮去小腿骨上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连接处剪断。清理尾部周围的结缔组织,用手指轻轻揉搓尾巴,使皮与肌肉松动,然后左手指紧卡住尾基部皮缘,右手指紧

拉尾椎,即可抽出尾椎骨。

向前将躯干部分的皮翻转,到前肢处,在肘关节处剪断,清除前肢上的肌肉。再剥至头部,小心地剪断耳基与头骨的相接处。再向前剥离至眼部,用解剖刀紧贴眼眶边缘切割,切勿将眼睑割破。继续向前剥离上下唇,并在鼻尖软骨处剪断。头部的皮剥下后,清理残留在

皮上的肌肉和脂肪。

c.装填:根据测量的数据记录,用铁丝制作支撑兔子的框架,躯干部应该用大一些的铁丝,以能够支撑起整个标本,四肢可以用小一点的铁丝。然后在放进框架的兔子体内填充棉

花,棉花必须填多点,使人有一种充实感,方便给兔子造型。

d.缝合及整形:填充好以后进行缝合。由前向后,每针都是由皮内向外方扎,最后将皮的切口完全缝合起来。整理耳部、眼睑及体毛,前足前伸,位于躯干下面,后足向后拉直,

位于尾的两侧。将标签系在后肢上。

四、实习总结或心得体会

九天的动物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和大一的植物学实习相比,没有了荒山野岭,也没有了蚊叮虫咬,更多的是欢声笑语,虽然也有风吹雨打和日晒雨淋,但是这次的实习真的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次的实习很好的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理解了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或没有明白的问题,也培养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对生活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实习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组员

之间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很好的完成了实习的任务。

虽然实习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大家依然微笑着面对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大家在笑声中掌握知识、锻炼耐力,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知识令我们难以忘怀,实习给我们留下了很多

美好的回忆。

五、建议

1、希望学校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经费,让我们有更多的实习机会和更多的实习地方。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动物学实习报告内容目录

1.实习目的和意义„„„„„„„„„„„„„„„„„„„„„„„

2.实习地简介及实习准备工作„„„„„„„„„„„„„„„„„„

3.采集、认识到的动物种类简介(学名、采集地点、小生境、数量)„„„

4.详述数种动物的形态特征„„„„„„„„„„„„„„„„„„„

5.举例说明您亲手制作动物标本的过程和采用技术方法„„„„„„„

6.举1-2例说明您实习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或分布„„„„„„„„„„

7.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

8.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1.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其它科学一样,动物学也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实习地简介及实习准备工作

本次实习主要选地为崂山和青岛海滨。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崂山属于山地丘陵生境类型。这种环境类型不仅包括森林、草地、裸岩、川流等自然景观,而且有面积大小不等的果园、农田、池塘和居民点等人为景观,是比较理想的陆地动物实习地点。捕捉的动物以昆虫为主,也有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动物。我们准备的采集用具有:昆虫网、镊子、镐、盛水的塑料瓶、塑料袋以及捕虫袋等。

还准备了蛇伤药等华考范文网波状中线和外线不明显;顶角弓状下弯像鹰翅,端区有1个月牙形褐绿色大斑。后翅橙黄色。中带及外缘带棕褐色。危害枫杨等。

4.举例说明制作动物标本的过程和采用技术方法

手捏昆虫胸部,从1,2气门孔向头、体部慢慢注入20﹪甲醛液0.2ml,迅速退出注射针,插入大头针,左手捏针尖端,右手用针头将触角、足整理好,前翅成一条直线,对称摆好,置泡沫板上在通风出晾干。

为了使采集到的昆虫更好的保存,方便以后的观察和学习,我们将昆虫作成了简易标本。制作方法是:瓶中倒入适量10%的甲醛溶液,将昆虫放入其中杀死;或直接向虫体内注入甲醛溶液使其死亡。然后把昆虫针插进昆虫的胸部,左手捏住针尖端,右手轻轻将触角、足整理好,翅整平,注意前翅要成一直线,对称摆好。最后将其置于泡沫板上在通风处晾干即可。另外还要在标签纸上写清楚采集到动物的学名、俗名、实习地点、实习日期等。

5.举例说明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或分布

昆虫栖居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相对而言,晚春和早秋是昆虫生长的旺盛季节;山地、湖泊及植物种类复杂的地方有较多的昆虫;温暖晴朗的天气更适宜昆虫活动。采集的时间,白天活动的昆虫在10:00~15:00,夜间活动的昆虫在傍晚。举例来说,在水中能采到蜻蜓的幼虫,在沼泽、湖泊的沿岸可采到无翅目昆虫。倒下的禾苗基部或老树皮下,双翅目昆虫常生活在存水阴湿的地方。

6.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

实习过程中的参考书籍资料有些不足,有些问题不能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此外,实习工具也应再充分些,无法保障每人都亲自动手参与。建议今后对资料和工具做相应补充。

7.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野外实习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加上老师在旁边的讲解,学习起来更轻松,对学过知识的印象也更深刻。经过这次实习,与自然有了比较深入的接触,既激发了对动物学的兴趣,让我对生物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收获颇丰。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更让对我今后学习方向的制定和学习方法的改进都大有帮助。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既难忘又受益匪浅。

[华考范文网www.zK168.com.cn]波状中线和外线不明显;顶角弓状下弯像鹰翅,端区有1个月牙形褐绿色大斑。后翅橙黄色。中带及外缘带棕褐色。危害枫杨等。

4.举例说明制作动物标本的过程和采用技术方法

手捏昆虫胸部,从1,2气门孔向头、体部慢慢注入20﹪甲醛液0.2ml,迅速退出注射针,插入大头针,左手捏针尖端,右手用针头将触角、足整理好,前翅成一条直线,对称摆好,置泡沫板上在通风出晾干。

为了使采集到的昆虫更好的保存,方便以后的观察和学习,我们将昆虫作成了简易标本。制作方法是:瓶中倒入适量10%的甲醛溶液,将昆虫放入其中杀死;或直接向虫体内注入甲醛溶液使其死亡。然后把昆虫针插进昆虫的胸部,左手捏住针尖端,右手轻轻将触角、足整理好,翅整平,注意前翅要成一直线,对称摆好。最后将其置于泡沫板上在通风处晾干即可。另外还要在标签纸上写清楚采集到动物的学名、俗名、实习地点、实习日期等。

5.举例说明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或分布

昆虫栖居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相对而言,晚春和早秋是昆虫生长的旺盛季节;山地、湖泊及植物种类复杂的地方有较多的昆虫;温暖晴朗的天气更适宜昆虫活动。采集的时间,白天活动的昆虫在10:00~15:00,夜间活动的昆虫在傍晚。举例来说,在水中能采到蜻蜓的

幼虫,在沼泽、湖泊的沿岸可采到无翅目昆虫。倒下的禾苗基部或老树皮下,双翅目昆虫常生活在存水阴湿的地方。

6.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

实习过程中的参考书籍资料有些不足,有些问题不能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此外,实习工具也应再充分些,无法保障每人都亲自动手参与。建议今后对资料和工具做相应补充。

7.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野外实习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加上老师在旁边的讲解,学习起来更轻松,对学过知识的印象也更深刻。经过这次实习,与自然有了比较深入的接触,既激发了对动物学的兴趣,让我对生物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收获颇丰。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更让对我今后学习方向的制定和学习方法的改进都大有帮助。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既难忘又受益匪浅。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心得体会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

2007年7月7日至7月15日,我们进行了野外实习,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而研究型动物野外实习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仅在于验证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同时也为我们以后走上教育岗位更好的胜任教学。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生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参观,我们了解了动物进化的历程,尤其是侏罗纪恐龙时代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恐龙生活和前寒武纪生命起源与生命大爆发事件的认识。而通过野外采集标本,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采集到各种昆虫和脊椎动物标本30多种,并学会自己处理和制作采集到的动物标本,完成了野外实习的任务,也是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实习地点及内容:

一、野外实习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了参观和记录各种动物的特征,各种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命形态,包括侏罗纪的恐龙和前寒武纪的化石群。动物标本采集和记录。

1、圆通山 :7月2日下午,我们到圆通山动物园参观并很详细地记录了各种很有代表性的各种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动物园饲养有猴、熊猫、犀鸟、狮子、亚洲象、金钱豹、斑马、孟加拉虎、孔雀、丹顶鹤等珍禽异兽500多种,还有孔雀园,鸟园,水族馆,陈列各种鱼类。我们认真观察记录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对于有些本土不分布的动物,我们观察动物的特征与常见的种类对比,对照课本内容,加深对各种动物的深刻印象。特别是在鸟园里,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种,包括黑天鹅Cygnus atratus、银耳相思鸟Leiothrix argentauris黄胸织布鸟Baya Weaver、金雕Aquila chrysaetos等47个种的鸟类。

2、禄丰恐龙博物馆:禄丰恐龙生活在一亿八千万年前的晚三迭纪,大约又在八千万年前突然消失了。它是中生代地球上早期恐龙起源、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禄丰恐龙分属于蜥龙目和乌龙目两大家族,包括禄丰龙、云南龙、兀龙、芦沟龙、中国龙和大地龙等六个属的至少八个种,体形有大有小,食性有素食者和肉食者之分。禄丰恐龙时代较早,代表性强,是阐明恐龙起源、演化和发展的珍贵化石证据。我们到禄丰县城参观了恐龙博物馆的各种恐龙化石和已经组装起来的恐龙完整化石,那时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在恐龙博物馆里看到了四只组装完整的恐龙化石和各种恐龙骨骼化石,然后,我们又坐车到达化石采集地点,在那里,我们看到了真正完整的恐龙化石:两具还在土里的恐龙完整化石。恐龙留给我们太多的谜,现在我还在思索问什么禄丰恐龙没有恐龙蛋化石的存在。为什么所有出土的恐龙无一例外的头偏向东北方。在禄丰现在发现并被记录的恐龙化石有:

1. 双脊龙 Diclophosaurus

1999年12月在禄丰县金山镇黑龙潭村后山出土出土,身长6米,时代为晚三迭纪,距今1.8亿年前大型的兽脚类肉食恐龙。

2. 新洼金山龙 Jinshanosaunus Xinwaenyis

1999年12月在禄丰县金山镇黑龙潭村后山出土出土,身长8.6米,高4.2米,时代为中生代晚三迭纪,距今1.8亿年前,大型原晰脚类恐龙。

3.巨型禄丰龙 Lufengosauvus magnus

1994年6月在禄丰县金山镇清凉山出土,身长8.2米,高2.5米,时代为晚三迭纪,距今1.8亿年前,属大型原晰脚类恐龙。

4. 禄丰龙 Lufengosawrus huene

1989年在禄丰县大荒田恐龙山出土,身长为2.4米,时代为中生代晚三迭纪,距今1.8亿年前,标本为未成年个体。

5.许氏禄丰龙 Lufengosaurus huenei

1999年4月在禄丰县金山镇新洼村恐龙山发现,身长5.4米,高3米,时代为中生代晚三迭纪,距今1.8亿年前

3、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博物馆:7月13日,我们到了美丽的澄江。参观在生物生命史上很有知名度的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博物馆。澄江生物化石群出现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除了低等植物藻类外,大量代表现生各个动物门类的动物同时出现。也就是说,大多数现生各 11

动物门类代表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都有其发现。而在寒武纪之前,除了分散的海绵骨针外,还没有出现过这些动物。虽经5亿多年的沧桑巨变,这些最原始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动物软体构造保存完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一个多门类动物化石群;生动如实地再现了当时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其中以软躯体化石的罕见保存为特色,现在已经识别的化石就有120多种,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鳃鬼动物、叶足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种类,还有一些没有命名的奇异种类。以下是澄江动物群名录:

4、观音山:2007年7月14号,我们到观音山开始采集动物标本,观音山周围的水田、沟渠、草丛了路边岩石成了我的主要采集地点。虽然很辛苦,但是通过我们小组各位组员的团结、努力,最终我们在第一天就有很大的收获,采集到的昆虫数和动物种类述远远多于其他组的,但由于我们在水田和沟渠边花费的时间太多,最后造成我们在山上逗留的活动捉昆虫的时间减少,在山上的收获相对较少。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动物标本种类为最多的几个组之一。这一天虽然很累,身上被太阳和玉米叶摧残得很是难受,但我们坚持到了最后。回来还没有吃饭就开始做标本,一直到黑夜,只为做出更规范更标准的动物标本。

5、花红洞:7月15号,我们到了花红洞采集动物标本,花红洞生态环境很好,动物资源丰富,我们采集到了计划中要求的动物标本数,完成了实验要求。

二、室内工作阶段

室内工作是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在做标本时,我们都是从早到晚不离开实验室,因为相关资料有限。我们利用各种信息来处理标本,尤其是网络和图书馆的图书,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在实验中如果不认真,采集的标本就可能做废,操作的不认真会使得前面的工作毫无价值。在鉴定标本时,专业知识可以让我们大家少走许多的弯路并且节省很多的时间。当然在室内工作,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显得也很重要。但是在小组成员认真细致的工作下,最后圆满完成实习和实验过程,做好一盒美丽的昆虫标本和完成了11个种的脊椎动物的标本采集制作,还有15个目昆虫的鉴定和制作。

心得体会:

实习已经完毕,但回顾真整个过程,我们组一直团结进取,服从实验中的纪律,认真采集制作植物标本,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一次缺席的现象。并且我们组的组员都对实验和实验室安全认真和负责。由于我们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的组,我们还担负起实验室卫生和安全保障。大家在实习和实验过程中相互帮助和共同学习。因为实验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学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所以在我们这次的实习中,虽然只是实习,但是当我们真的走上工作岗位,有一种经验和认真严谨,有纪律,团队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12

附录:

我们第四小组所采集的脊椎动物名录:

中华蟾蜍华西亚种 Bufo gargarizans andrewsi Schmidt

分类:无尾目ANURA 蟾蜍科BUFONIDAE

特征;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而高。头上有小疣粒,耳后腺大,长卵圆形。雄性体背橄榄绿或泥绿,前肢内侧3指基部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习性:多栖息在海拔750~2700米的草丛间或石下,成体多以昆虫为食,蝌蚪多以矽藻为食。 分布:云南、贵州、湖北、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广西、广东(连县)。

多营陆栖生活,一般在田边、草丛中、石下等处,夜间活动捕食,可在乡间路上发现。产卵季节随不同地区而有差异,在云南,其产卵期自早春1月直到6、7月。卵成双行排列于胶质鞘内,一般在静水池内产卵。是我国分布广、数量大、最常见的蟾蜍类动物之一;云南除滇南和滇东外都有分布。

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分类:无尾目ANURA 蟾蜍科BUFONIDAE

特征:头部两侧有黑色骨质棱,由吻端沿吻棱经上眼睑内侧直到眼后角及骨膜上方。皮肤粗糙,全身除头顶外满布瘰粒或疣粒。

习性:多生活在海拔数十米至1700米的地区,夜晚出来觅食。产卵季节因地而异。

分布:宁夏、四川、云南、贵州、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香港

斑蝘蜒 Lygosoma maculatum (Blyth)

分类:有鳞目SQUAMATA 石龙子科SCINCIDAE

特征:眼上鳞5枚,上唇鳞7枚,颊鳞2枚。背面古铜色杂有不清晰的黑点;体侧后端至尾有1条宽的黑褐色带;色带下方为浅灰色,散有黑褐色班。

分布:西藏(墨脱)、云南(陇川)。

鲫鱼(鲤科)Carassius auratus

[地方名]鲫瓜子、鲋鱼、鲫拐子、朝鱼、刀子鱼、鲫壳子。

[形态特征]一般体长15~20厘米。体侧扁而高,体较厚,腹部圆。头短小,吻钝。无须。鳃耙长,鳃丝细长。下咽齿一行,扁片形。鳞片大。侧线微弯。背鳍长,外缘较平直。背鳍、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胸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尾鳍深叉形。一般体背面灰黑色,腹面银灰色,各鳍条灰白色。因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

杨妹子(573812308) 00:06:52

华西雨蛙(Hyla annectans),分布西南;华南雨蛙(Hyla simplex),分布华南。 数蛙,英文名:flying frog。,又称飞蛙,树蛙科。一般四肢的指、趾末断膨大成吸盘,透过薄薄的吸盘皮肤,可看到指、趾末断两骨节间,有Y形软骨。善于爬树,生活在树上,所以称树蛙,但也常到地面活动,捕食昆虫、蜘蛛、蚯蚓

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13

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英文名:Oriental weatherfish 。

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埋谄は拢嘞吡?50个左右;体表粘液丰富。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体灰黑,并杂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除西部高原地区外,我国自南到北各处都有此鱼生长。

黄鳝:Monopterus albus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 合鰓目 Synbranchiformes

科: 合鰓魚科 Synbranchidae

屬: 黄鳝属 Monopterus

为营底栖穴居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在各种淡水水域中几乎都能生存。 以湖泊、稻田、池塘、沟渠、水库和塘堰等静水水域中数量较多,喜栖于腐殖质较多的、偏酸性和中 14

性的水底泥穴中,常在田埂、堤岸和水边乱石缝中钻洞穴居。黄鳝洞穴较深,洞长为体长的

2.4倍-3.6倍,结构复杂,分洞口、前洞、中洞和后洞等,孔道弯曲多分叉。洞穴一般有2个以上的出口,其中有个出入口在近水面处,黄鳝身体不离开洞穴即可将头部伸出水面吸取空气,两个穴口相距60厘米-100厘米。黄鳝用头部穿穴,穿穴时,动作十分敏捷,瞬间即可钻入泥中,且不排泥于洞外,所以观其穴可知其大小。黄鳝昼伏夜出,白天一般静卧于洞内,很少活动。温暖季节夜间活动频繁,傍晚后出洞觅食,有时守候在洞口捕食,捕食后迅速缩回洞内。炎热季节白天也常见其出洞呼吸、捕食。黄鳝的活动与水温有关,适宜黄鳝生长的水温是15℃-30℃,此时摄食活动增强,生长也较快。当水温低于10℃时,则停止摄食,随着温度的降低而进入土中穴居冬眠。冬季在其栖息处干涸时,能深潜入土越冬达数月之久,直到第二年水温回升到15℃以上时,方才出洞觅食。6月-8月是活动的旺盛季节,10月后逐渐停食,并钻入深层潜居。黄鳝的口腔、鼻腔及肠内壁布满微血管,可以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呼吸,故其可用吻端直接伸出水面吸收空气。在浅水中常可发现黄鳝竖直前半段身体,将吻端伸出水面进行呼吸。所以,黄鳝在氧气十分缺乏的水体中也能正常生活。它可以短时间离开水源而不死,在潮湿阴凉的条件下,长途保鲜运输1天-3天,成活率仍达90%以上,故适宜于长途运输。黄鳝喜食活食,耐饥饿,对光刺激不太敏感,味觉不发达。 红鳍鲌 鲤科 Culter erythropterus Basilewsl

(短尾[鱼白]、黄掌皮) 体扁,自胸鳍基黄鳝:Monopterus albus

部至肛门有明显的腹棱。口上位,下颅上翘。背鳍具粗壮的硬刺。生殖期间雄鱼头部出现珠星。栖息于湖泊水草茂盛处或江河缓流区,幼鱼喜集群在浅水区觅食。肉食性,主要捕食小鱼,亦食无脊椎动物。产卵期5~7月,在静水湖泊中繁殖,卵粘附于水草上。小型鱼类,常见体长100~200毫米,最长达300毫米。分布极广,全国主要水系均产。

蹼趾壁虎subpalmatus

拉丁目名 LACERTILIA

中文目名 蜥蜴目

拉丁科名 Gekkonidae

中文科名 壁虎科

拉丁属名 Gekko

中文属名 壁虎属

拉丁种名 subpalmatus

中文名 蹼趾壁虎

命名人 Guenther, 1864

原始文献 Rept. Brit. India, London:104

模式产地 浙江

国内分布 中国南部,东至浙江,西至四川

资料来源 赵尔宓 鹰岩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 1993 Oxford, Ohio, USA

同物异名 Gecko subpalmatus Gunther, 1864;Gecko melli Vogt, 1922

15

壁虎是蜥蜴目的1种,又称守宫。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其中壁虎属约20种,中国产8种,常见的有多疣壁虎、无蹼壁虎、蹼趾壁虎与壁虎。蜥虎属中国已知4种,半叶趾虎属、截趾虎属和蝎虎属中国各有 1种,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本科动物没有活动的眼睑。壁虎受到强烈干扰时,它的尾巴可自行截断,以后还再生出来新尾巴。壁虎生活于建筑物内,以蚊、蝇、飞蛾等昆虫为食。夜间活动,夏秋的晚上常出没于有灯光照射的墙壁、天花板、檐下或电杆上,白天潜伏于壁缝、瓦角下、橱柜背后等隐蔽处,并在这些隐蔽地方产卵,每产2枚;卵白色,卵圆形,壳易破碎。孵化期1个多月。壁虎去内脏的干制品入中药,名“天龙”,有补肺肾、益精血、止咳定喘、镇痉祛风和发散消肿的功效,可治淋巴结核、神经痛、慢性关节炎、乳房肿块。

八线腹链蛇 拉丁文名: Amphiesma octolineata

中 文 名:八线腹链蛇

物种分类:爬行类→蛇目→游蛇科→腹链蛇属

学 名:Amphiesma octolineata

英 文 名:Eight-lines belly-chain snake

国内分布:四川、云南、贵州

是否药用动物:否

是否经济动物:否

Iucn2003:LC. IUCN 2003:Not listed

迁 徙:

生 境:常见于稻田、山坡、草地、静水沟、池塘或水域附近。

体 型:全长613-845mm。上唇鳞8(2-3-3,3-2-3,3-3-2)偶有9或7;颊鳞1;背鳞19-19-17行;腹鳞152-183,肛鳞2片;尾下鳞56-92对。

?食 性:食鱼、蛙、疣螈等。

?习 性:常见于稻田、山坡、草地、静水沟、池塘或水域附近。

?形态描述:头长圆,与颈区分不明显,瞳孔圆形。色斑较多变异,背暗褐、褐或灰色,体背有深浅相间的纵线8条,因此得名;腹面浅黄或橘红或黄绿色。

华西雨蛙

Hyla annectans Jerdon

别名上树怀、竹王、桑王、雨蛙,属雨蛙科

国内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国外分布于印度北部、缅甸东部、泰国、越南北部等地。

体形小,雄蛙体长34-38毫米,雌蛙39-43毫米。吻宽圆而高,吻棱明显。颊部垂直;鼓膜圆。舌较圆厚,后端微有缺刻。犁骨齿两小团。指端有吸盘和马蹄形横沟;趾端形态同指。背面皮肤光滑,腹面遍布扁平疣。生活时背面绿色,头侧有紫灰及金黄条纹。股前后方及跗庶内侧具黑色斑点,1-5枚不等。腹面乳白色。

16

栖息于海拔750-2400米稻田地区。常在树叶上铺匐匐着,或白天隐避在树洞或草丛中。下雨夜晚大批外出活动有时百蛙齐鸣。繁殖季节在4-6月,卵小,成团,产于小坑塘内。蝌蚪体高而肥笨。

数量较多,在农作区可消灭大量害虫。

滇蛙. Rana pleuraden Boulenger

分布:四川、贵州、云南

与黑斑蛙相似,指趾纤细,指端尖。滇蛙的指、趾尖通常皮肤磨损,露出指骨。是稻田或池塘中最常见的蛙类之一,每年4~7月繁殖,在有些地区直至10月在池塘附近仍可见到。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在云南分布于滇中、滇西、滇西北、滇东等地区。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报告

2009-11-06 09:34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对课本上的许多名词的定义解释我们都不是很了解,特别是一些形态特征的描述,书上是这么写着,但世界上的生物是千变万化的,生物不会照书本上的特征生长,所谓世上不会有两张相同的树叶,为了能更好把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能更好把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加深课,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课一个理性的认识。

1、通过到野外田野、林间、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以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2、通过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习性,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3、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动物分类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4、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等的标本制作,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二.实习的时间:7月13日至7月23日

实习日程安排

时间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

7月13日 工具箱的整理 学院一楼

7月14日 实习工作安排 施秉大酒店

7月15日 早上昆虫标本的采集,下午标本制作 杉木河、

7月16日 早上昆虫标本的采集,下午标本制作、标本的鉴定 石坂屯

7月17日 标本的分类、标本的鉴定 施秉大酒店

7月18日 蛙的采集、蛙标本的制作、下午观鸟、标本的鉴定 施秉城关、施秉大酒店 7月19日 钻洞、安鼠夹、标本的鉴定 施秉杨柳塘镇

7月20日 鱼、鼠标本制作、标本的鉴定 施秉大酒店

7月21日 实习总结会 施秉大酒店

7月22日 观察生态环境 施秉舞阳河

17

7月23日 返回

三.实习地点:贵州省施秉县

施秉城关、施秉杉木河、施秉石坂屯、施秉杨柳塘镇

施秉县地处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位于东经107°52′37″至

108°28′47″、北纬26°46′46″至27°20′16″之间。东与镇远,东南与剑河,南与台江,西与黄平,西北与余庆,北与石阡等县接壤。县城西南距省会贵阳230公里,南距州府凯里111公里。全县南北长62公里,东南宽60公里,总面积1543.8平方公里。

县境位于云贵高原第二大阶梯向东部丘陵平原第一大阶梯过渡地带,属于黔东中低山、丘陵区。整个地势西北较高,最高海拔1869.3米;东南较低,最低海拔486米;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至16摄氏度,年降雨量伪1060至12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气候温和湿润。县内自然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地方工业、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具备了较好条件。县城位于中部盆地,地势开阔,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是一座融山、水、林、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的

四.实习人员及指导老师

实习人员:2007级生物科学全班同学

我们组的组员:杨荷青、刘俊丽、吴敏敏、李正华、张婷、孙启飞、胡启波、黄强盛、马勋东、雷成燕

指导老师:黎道洪、杨卫成、张燕、罗庆怀、罗泰昌、张志敏、许成香、梅杰

五.实习内容

我们实习的内容总的大至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无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环境的观察、标本的制作、标本的鉴定、标本的保存等。 二是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环境的观察、标本的制作、标本的鉴定、标本的保存等。

无脊椎动物的实习我们主要是制作昆虫标本,在实验室我们看到的标本非常漂亮,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把这个标本制作好也是非常难的,下面说一下昆虫标本制作过程。 ㈠无脊椎动物

1.昆虫标本采集的前期准备工作

1.1昆虫采集工具

①捕虫网:主要用于捕捉空中飞动的昆虫,如蝶、蛾类、蜻蜓类等等。网的结构由网袋和网柄组成。 网袋宜用薄柔的细纱,颜色以白色或淡色为好,如罗纱或蚊帐纱,也可用尼龙纱巾改制,目的是减少挥网时的阻力,利于昆虫入网并便于透视网内。

②扫网 :用以捕捉灌木丛或杂草中栖息的昆虫。规格结构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应选择结实、耐磨的白布或亚麻布制作

③水网: 专门用以捕捉水生昆虫。制作水网的材料要求坚固耐用,透水性良好,通常用细纱或亚麻布制作。网圈规格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较短呈盆底状,网柄应长些,以便使用者站在塘边或小溪岸边,采集水面或水中的昆虫。

④吸虫管: 用以捕捉小型、微型和虫体脆弱的昆虫。它是由厚玻璃管、橡皮塞、橡皮管、橡皮吸气球和细玻璃管等组成。制作时按厚玻璃管的内径选用合适的橡皮塞,按细玻璃管的粗细在橡皮塞上穿两个孔,其中一个孔插入略弯的细玻璃管(进虫管);另一孔插入吸气管,并与橡皮管和吸气球连接。吸气管下管口扎以纱布,以免昆虫被吸入吸气球内;组装完毕后,将橡皮塞塞在厚玻璃管口,便可使用。采集时将进虫管口对准所要采集的小昆虫,利用吸气形成的气流,将小虫吸到厚玻璃管内,然后将所采到的小虫放入毒瓶杀死。采集蚊类、蠓类、蚜虫、蓟马和一些小型寄生蜂,均可使用吸虫管

⑤毒瓶:用于迅速毒杀昆虫。

18

⑥其他工具:三角纸袋、棉层、镊子、剪刀、毛笔、放大镜、笔记本、笔、酒精

1.2昆虫采集法

①网捕

▲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网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使其丧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

②扫捕

▲适用于不一定要看到要捕捉的对象

▲扫捕的方法:

很简单就是在大片草地和灌丛中边走边扫,扫的时候要左右摆动,这样就可以采到很多不同种类的昆虫,这种方法采集到的昆虫种类是最多的。但这种采集方法就是比较难得挑选出昆虫,因为由于反复在植物上网扫,所以扫到的不仅有昆虫,而且还会有植物的叶、花、果实,这就需得进行挑选,挑选时最好用趋光分虫器进行。当扫捕一段时间后,打开网底,将扫集物倒入随身携带的容器内,如果网底装有塑料瓶,则在瓶内装满扫集物时取下更换。返回住地后,将上述容器或塑料瓶中的扫集物倒入趋光分虫器中将虫分开,达到挑选目的。如果没有趋光分虫器,可将扫网中的扫集物直接倒入毒瓶,等虫被熏杀后,再倒在白纸上或白磁盘中进行挑选。

③振落

▲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

▲方法:先在树下铺上白布,然后摇动或敲打树枝树叶,利用昆虫的假死的习性,将其振落到白布上进行收集。用这种方法可以采集到鞘翅目、脉翅目和半翅目的许多种类。 ④搜索

▲ 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

▲ 隐蔽的地方:Ⅰ树皮下面、朽木中

采集法:用刀剥开树皮或挖开朽木,能采到很多种类的甲虫。 Ⅱ砖头、石块下面,

采集法:可以到处翻动砖石土块

采集种类:无翅亚纲的双尾目、弹尾目以及原尾目等

Ⅲ蜂巢、鸟兽巢穴,

▲ 最佳用此方法的时间:在秋末、早春以及冬季里;因树皮、砖石、土块下面、枯枝落叶中甚至树洞里面都是昆虫的越冬场所。

★注意:遇到小型昆虫,可用吸虫管吸取,或用毛笔轻轻扫入瓶中,对于枯枝落叶中的昆虫,可以连同枯枝落叶一起带回,用烤虫器或采虫筛等工具分离。

⑤诱集

诱集法:

A.灯光诱集

▲适用于一些有趋光性的昆虫如鳞翅目的蛾类

▲方法:在没有月光又无风的夜晚,选择一个植物茂盛、最好还有水流的地方,将诱虫灯的 19

构件安装好,就会诱来各种昆虫,其中最多的是大小不一的蛾类,四面飞来停在幕布上。只要准备几个毒瓶,就可大量收集了。

▲最佳采集时间:在闷热的夏夜、阴天或雨后、甚至正在下着小雨

B.糖蜜诱集

▲适用于喜欢吸食花蜜蝶蛾类

▲方法: 用50%红糖、40%食用醋、10%白酒,在微火上熬成浓的糖浆,用时涂抹在树林边缘的树干上,白天常有少量蛱蝶等蝶类飞来取食,夜间则可诱到许多蛾类和甲虫

C.腐肉诱集

▲适用于对腐肉一类物质具有趋性的昆虫,尤其适于采集各种甲虫。

方法:将一个玻璃瓶埋在土中,瓶口与地面相平,瓶内放置腐肉或鱼头一类腥臭物,如果瓶口较大还应在瓶口上方用树枝或石块进行遮盖,以防鼠、鸟衔食。

D.异性诱集

▲适用于能释放一种性信息素的昆虫如如舞毒蛾、天蚕蛾、和盲蝽等

▲方法:将采到的或饲养出的雌昆虫囚于小纱笼内,挂在室外,则能诱来许多同种的雄昆虫。

1.3采集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①时间 昆虫的发生期与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合的,但我国地域广大,南方和北方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因此,昆虫活动早晚也不一致。

②地点 应根据采集目的而定,按照昆虫的生态环境去采集。作为昆虫分类实习、认识一些常见昆虫,可到附近山区、植物种类复杂多样的环境采集或灯诱;采集水生昆虫就应当到池塘、河沟和水田去采集

1.4昆虫标本制作工具

⑴展翅板 是用来展开昆虫翅的工具,

①木制展翅板

②泡沫板式展翅板

③三级台 这是针插虫体时所使用的工具。。

④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3、4、5号

2.昆虫标本采集、制作

以蝴蝶为例说明昆虫的采集过程和制作:

2.1蝴蝶的采集过程

①蝶类通常在林间路边和水溪边,或花草繁茂的地方,蝴蝶喜欢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所以一般它在昆虫都喜欢呆在森林的边缘,特别在水溪边。天气晴朗时一般在早上10点到下午3点是最佳的采集时间,可直接用网捕。

②根据蝴蝶的生活习性我们会选择在空旷的森林边缘或水溪边,飞翔中的蝴蝶,可以挥网捕捉,迎面飞来可以从容兜住;向前飞去的则须快速追扑;在它访花活动时可以从旁掠取,应当注意植物上有无刺棘,防止把网挂破。

③当蝴蝶进入网中,应当即将网袋的底部向上甩,或将网柄翻转,都能将网口封住,切忌从网口向里张看而让蝴蝶再从网口逃逸,只要运用自然,一定能够捉到。

④捉住以后,可以隔网用拇食二指捏住蝴蝶胸部,依蝴蝶大小加不同的压力,使蝴蝶窒息,然后用镊子取出,包入三角纸中,每一三角纸只包一只。

如果蝴蝶停在地面,应一手拿网柄,一手提网底,对准罩下,等蝴蝶飞起进入网中,再将网底折转。不能扫捕,以避免泥土扫入网中,损坏蝶翅。多数蝴蝶喜欢吮吸植物花蜜,有些种类喜欢吮吸树木伤口所流出的汁液,有的喜欢腐烂发酵的瓜果、人或动物的尿液,有的群集在路傍积水或溪边浅水处饮水,在这些地方应特别留意。也可根据蝴蝶的习性,在岩石或树 20

干上涂上蜂蜜、在地上布置腐烂瓜果、撤尿、或制造一些树木的伤痕以引诱蝴蝶来自投罗网。

2.2蝴蝶标本的制作

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长度。

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的胸部垂直穿过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

蝴蝶的腹部要与胸部成一直线

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为了使标木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

触角的处理

⑤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则可以把它放好以晾干。

制作好的蝴蝶标本

★注意:不同昆虫生活习性不同,它的采集地的选择有所不同,采集方法也有所不同,生活习性的不同在上面我以说了,下面我主要说不同的昆虫制作标本时的针插部位的不同: ● 直翅目昆虫针插在前胸背板后方偏右的后内角

● 蜻蜓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的针插部位于中胸背部中部

● 半翅目昆虫插在中胸小盾片中间稍偏右一侧

● 鞘翅目昆虫针插右鞘翅内前方,使针从中足和后足之间穿过

● 微小昆虫则用00号昆虫针孔入昆虫的腹部正中,再用一般的昆虫针穿过软木的左测 在针插时还特别注意:昆虫针插入一定要与虫体的长轴垂直。

3.标签的填写:采集标签要包括采集日期、采集人、采集地以及鉴定人

★特别提醒:标签的大小规格要适当

4.标本的保存:昆虫完全干燥之后,放入昆虫盒中,在盒之中要放樟脑或其他防止虫蛀的药品,并时常不断加药。

㈡脊椎动物学的实习

脊椎动物学的实习我们学会制作鱼、蛙的侵制标本和鼠的剥制标本,我还有了人生第一次的钻洞体验,钻洞我们了解到洞穴里的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差异,动植物的分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洞穴动物的分布特点随着光照、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随着光照而发生变化,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动物的分布也有所减少,只有在有光带洞口处动物种类分布较广,洞穴动物的繁殖没有季节的变化。

下面我着重介绍鸟类的观察:

1.观鸟的注意事项

1.1野外活动,为防止蛇、蚊、蛭的叮咬,应穿长裤长褂,着素色裤装,着装不要穿颜色鲜艳的服装,尽量穿灰、草绿等接近自然环境色的服装,并穿著不易打滑的鞋类,同时最好携带长木棍、手杖之类的东西,以便在草丛中行进时打草惊蛇。

1.2.并请注意当地气象,决定是否携带雨具。亦请自行准备食物与饮料,因为赏鸟的地方附近大多是没有餐厅(不过可能有摊贩),要记得带走垃圾。

1..3最好随身携带简便医疗用品,以备不时之须。衣裤上应有合用的口袋,可以装一些小 21

零碎。脚上最好穿高腰皮鞋或旅游鞋,去水边湿地可以穿雨靴

2.鸟类的识别简介

2.1鸟类的生活环境

2.2巢的形状

2.3鸟的飞翔姿势

2.4鸟的鸣声

3.观鸟地点选择

3.1选择一个较为开旷的地方,最好不要进入茂密的森林

3.2最好选择在居民区

4. 鸟类观察的外形鉴别特征及它的生活习性

◆家麻雀 雀形目 文鸟科

鉴别特征:雄性的家麻雀頭部、面頰呈灰色。喉部、上半胸、眼睛和喙部之間呈黑色。喙在夏季是藍黑色的,腿是褐色,鸟的头部或喉部都沒有黑色块,头部也沒有灰色,上半部有藍色的條紋。

生活习性:喜群栖生活与居民点,掠食谷物也食昆虫及一些树叶,通常与人类有共同的栖息生境。

◆树麻雀 雀形目 文鸟科

鉴别特征:雄鸟从额至后颈纯肝褐色;上体砂棕褐色,具黑色条纹;翅上有两道显著的近白色横斑纹;颏和喉黑;雌鸟似雄体,但色彩较淡或暗,额和颊羽具暗色先端,嘴基带黄色。 生活习性 :一般总是多栖息在居民点或其附近的田野。大多在固定的地方觅食和在固定的地方休息;白天活动的范围大都在2~3km之内,晚上匿藏于屋檐洞穴中或附近的土洞、岩穴内以及村旁的树林中。鸣声极噪杂,略似

◆白腰文鸟 雀形目 文鸟科

鉴别特征:上体以深栗色为主,下背转为灰白色,背部中央有一黑褐色斑纹,形如

生活习性:栖息于农作区及山脚地带的树丛和耕地中,也见于灌木丛和竹林。喜成集群生活,常与其他小鸟混群。主要以稻谷为食,也吃一些草籽和昆虫。

◆池鹭 鹤形目 鹭科

鉴别特征:中型涉禽,全长约45cm。体羽大都白色。头部、枕部羽冠和颈均栗红色,下颈和上胸羽毛呈长矛状蓑羽。背羽紫黑,蓑羽状。嘴黄,远望似白,尖端黑;跗蹠与趾均黄。雌雄相似。

生活习性:一般生活与稻田边,结群营巢于大树上,食物以软体动物、昆虫、小鱼等为主。 ◆金腰燕 雀形目 燕科

鉴别特征:上体自额至背部为蓝黑色,腰部有一显著的栗黄色横斑带,下体羽棕白色,布有黑色纵纹,在胸部较粗且显著,向后变疏而细,尾下覆羽棕色,羽端蓝黑色,嘴黑色,脚黑褐色。

生活习性:筑巢多在山地村落间,巢多呈长颈瓶状,筑巢精巧,栖息于低山及平原的居民点附近,以昆虫为食。

◆家燕 雀性目 燕科

鉴别特征:家燕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 生活习性:飞行时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它们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时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 ◆鹊鸲 雀形目 翁科 东亚科

22

鉴别特征:尾部向上翘,尾部有两个斑,左右翅各有一个斑,当其飞行时可以看到四个斑 生活习性:喜生活于厕所附近

◆绿鹦嘴鹎 雀形目 鹎科

鉴别特征:嘴短厚且呈灰黄色,上喙向下弯曲似鹦鹉嘴,额基部为石灰色,喉部及头侧呈黑褐色,上胸有一半圆形白环,绕到颈的两侧,上胸和体侧呈橄榄绿,腹部为黄绿色,有一黑褐色宽端,尾下覆羽鲜黄色,脚褐色

生活习性:绿鹦嘴鹎常栖息于平原、山地的树林、灌木丛中,一般停留在乔木的中上层,在山间河谷的树丛中也很常见。喜欢集群,有时也成对或单独活动。善鸣叫,鸣声婉转。属杂食性的鸟类,以种子、草籽、野果、花芽、叶芽等为食,动物性食物有昆虫及其它小型动物等。

◆黄臀鹎 雀形目 鹎科

鉴别特征:尾下部为黄色,头为黑色,颏、喉白色,其余下体近白色,胸具灰褐色横带,飞起来尾长

生活习性:喜林缘及次生林枝叶稠密的较高树木

◆山道眉草鹀 雀形目 鹊科

鉴别特征:腹部灰白色

生活习性:夏季多见于丘陵及高山上;冬季抵达山脚或山谷及平原等地。常栖息在草丛中,矮灌木间、岩石上,或空旷而无掩蔽的地面、玉米秆上、电线或电杆上等。

◆喜鹊 雀形目 鹊科

鉴别特征:飞羽和尾羽为近黑色的墨绿色,带辉绿色的金属光泽;初级飞羽的内翈均为洁白色,飞行时可见双翅端部洁白,另外在飞行中可见本物种背部的白色羽区形成一个V形。 生活习性:生活于灌木的顶梢或房屋顶部

◆画眉 雀形目 翁科

鉴别特征:上体橄榄褐色,头和上背具褐色轴纹;眼圈白、眼上方有清晰的白色眉纹, 向后延伸呈蛾眉状的眉纹中红色的羽毛

生活习性:喜在灌丛中穿飞和栖息,常在林下的草丛中觅食,不善作远距离飞翔生活于灌木的顶梢

◆白脸大山鹊 雀形目 山鹊科

鉴别特征:头及喉辉黑,与脸侧白斑及颈背块斑成强对比;翼上具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

生活习性:常光顾红树林、林园及开阔林。性活跃,多技能,时在树顶时在地面。成对或成小群。主要生活于乔木、灌木的中下层

◆红嘴蓝鹊 雀形目 鸦科

鉴别特征:嘴红色,尾十分长

生活习性:绝大多数时间小群出现,很多时候在地上活动,见于浓密矮树丛内

◆珠颈斑鸠 鸽形目 鸠鸽科

鉴别特征:颈侧满是白点的黑色块斑

生活习性:生活于灌木的中上层鸣声响亮,鸣叫时作点头状,鸣声似'ku-ku-u-ou',反复鸣叫,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斑鸠混群

◆乌鸦 雀形目 鹊科

鉴别特征:毛大多黑色或黑白两色,翅远长于尾;嘴、腿及脚纯黑色。

生活习性:栖于林缘或山崖,到旷野挖啄食物,集群性强,一群可达几万只

◆棕头鸦鹊 雀形目 翁科

鉴别特征:顶至上背棕红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翅红棕色,尾暗褐色。喉、胸粉红色,下 23

体余部淡黄褐色。

生活习性:棕头鸦雀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常常在灌木或小树枝叶间活动,一般都短距离低空飞翔,不做长距离飞行。

◆八哥 雀形目 棕鸟科

鉴别特征: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的基部均为白色,因此在飞行过程中两翅中央有明显的白斑, 生活习性:在村寨、田野、山林边缘的灌丛中都有它们的踪迹。喜群居,常数十成群栖息于大树上

◆山椒鸟 雀形目 山椒鸟

鉴别特征:头部有黑色身体上有红斑

生活习性:一般停息在乔木的中上层

鸟类分类的总结:

我们在进行鸟类的分类时我们不能用大小、颜色来作为鸟类的鉴别特征,只能用一些稳定的不变的特征作为鸟类的鉴别特征,如羽毛,习性等。

5.观鸟的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观察到3个目、11科、18属的施秉城关居民点的鸟类

施秉城关地区观鸟名录

⑴鹤形目 (Gruiformes)

鹤科 (Gruidae)

池鹭 (Ardeola bacchus)

⑵雀形目(Passeriformes)

①燕科 (Hirundinidae)

家燕(Hirundo rustica)

金腰燕(H.daurica)

②文鸟科(Ploceidea)

树麻雀(Passer montanus)

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

③鹟科( Muscicapidae)

鹊鸲 (Copsychus)

画眉(Garrulaxcanorus)

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

④鹎科(Pycnonotidae;bulbuls)

绿鹦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

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

⑤雀科(Frinfillidea)

山道眉草鹀(Emberiza cioides)

⑥鸦科(Corvidae)

喜鹊(Pica pica)

乌鸦(Corvus)

⑦山鹊科(Paridae)

白脸山雀(Parus major)

⑧鸦科(Corvidae)

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

⑨山椒鸟科 (Campephagidae)

24

山椒鸟 ( Pericrocotus)

⑶鸽形目(Columbiformes)

鸠鸽科(Columbidae)

珠颈斑鸠 (Streptopelia chinensis)

六.实习成果

㈠ 全班实习结果

贵州施秉县动物实习昆虫名录

种类

数量 所占比例(%)I蜻蜓目 Odonata

1.色蟌科Calopterygidae

2.春蜓科Gomphidae

3.蜻科Libellulidae

4.蟌科Coenagrionidae

5.大蜓科Cordulegastridae

II直翅目 Orthoptera

1.螽蟖科Tettigoniidae

2.蚱科Tetrigidae

3.尖头蝗科

4.蝼蛄科Gryllotalpidae

5.树蟋科Oecanthidae

6.蝗科Acrididae

7.蟋蟀科Gryllidae

III半翅目Hemiptera

1.硕蝽科Eurostus Dallas

2.缘蝽科Coreoidea

3.圆蝽科Plataspidae

4.盾蝽科Scutelleridae

5.水黾科Gerridae

6.负子蝽科Belostomatidae

7.荔蝽科Tessaratomidae

8.蝽科Pentatomidae

9.同蝽科Acanthosomatidae

10.猎蝽科Reduriidae

11.蝎蝽科Nepidae

IV鳞翅目Lepidoptera

1.凤蝶科Papilionidae

2.斑蝶科Danaidae

3.灰蝶科Lycaenidae

4.枯叶蝶科Kallima

5.眼蝶科Satyridae

6.夜蛾科Noctuidae

25

8.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

9.尺蛾科Geometridae

10.环蝶科Amathusiidae

11.蚬蝶科Riodinidae

12.弄蝶科Hesperiidae

13.鹿蛾科Ctenuchidae

14.蛱蝶科Nymphalidae

15.虎蛾科Agaristidae

16.灯蛾科Arctidae

17.粉蝶科Pieridae

V膜翅目Hymenoptera

1.叶蜂科Tenthredinidae

2.姬蜂科Ichneumqnidae

3.蛛蜂科Pompilidae

4.蜜蜂科Apidae

5.泥蜂科Sphecidae

6.茧蜂科Braconidae

7.蜾赢科Eumenidae

8.胡蜂科Vespidae

9.熊蜂科Bombidae

10.蚁科Formicidae

VI鞘翅目Coleoptera

1.天年科Cerambycidae

2.叶甲科Chrysomelidae

3伪天年科Oedemeridae Latreille

4.瓢甲科Coccinellidae

5.伪叶甲科Lagriidae

6.龟甲科Cassididae

7.郭公虫科Cleridae

8.吉丁甲科Buprestidae

9.叩头甲科Elateridae

10.步甲科Carabidae

11.萤科Lampyridae

12.花萤科Cantharidae

13.象甲科Curculionidae

14.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

15.芜菁科Meloidae

16.锹甲科Lucanidae

17.虎甲科Cicindelidae

18.伪叩头虫科Languriidae

VII同翅目Homoptera

1.蝉科Cicadidae

2.蛾蜡蝉科Flatidae

26

4.沫蝉科Cercopidae

VIII双翅目Diptera

1.麻蝇科Sarcophagidae

2.丽蝇科Calliphoridae

3.食蚜蝇科Syrphidae

4.虻科Tabanidae

5.盗虻科Aslidae

6.大蚊科Tipulidae

IX脉翅目Neuroptera

1.蝶角蛉科Ascalaphidae

X螳螂目Mantedea

1.螳科Mantidea

XI虫脩目Phasmida

1.杆虫脩科Phasmida

XII蜉蝣目Ephemeroptera

1.蜉蝣科Ephemeridae

XIII蜚蠊目Blattaria

1.姬蠊科Blattellidae

XVI毛翅目Trichoptera

1.未知

XIV广翅目Megaloptera

1.鱼蛉科Corydalidae

XV革翅目Dermaptera

1.未知

施秉动物学实习脊椎动物名录

Ⅰ鱼纲Pisces

⒈鲤科Cyprinidae

鳑鲏鱼(Rhodeinae;bitterlings)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

鲤鱼(Cyprinus carpio)

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

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

鲫鱼(Carassius auratus)

鳜鱼(Siniperca spp)

Ⅱ两栖纲(Amphibia)

无尾目(Salientia)

1.蟾蜍科(Bufonidae)

大蟾蜍(Bufo marinus)

2.蛙科(Ranidae)

泽蛙(Rana limnocharis)

黑斑蛙(R.nig romaculata)

日本林蛙(Rana japonica Guenther)

务川臭蛙(Rana wuchanensis)

27

3.姬蛙科(Microhylidds)

四纹姬蛙(Microhyla ornate)

Ⅲ爬形纲(Reptilia)

蛇目(Serpentiformes)

1.游蛇科(Fringillidae)

赤练蛇(Dinodon rufozonatum rufozonatum)

Ⅳ哺乳纲 (Mammalia)

1.啮齿目(Rodentia)

社鼠(Rattus niviventer)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高山姬鼠 (Apodemus chevieri0

锡金小家鼠(Mus phari)

2.翼手目(Chiroptera )

蹄蝠科(Hipposideridae)

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

㈡自己的实习成果(主要是自己制作的标本)

1. 采集昆虫标本名录

施秉自己组制作的昆虫名录

目 科 蜚蠊目 蜚蠊蜻蜓目 蜻蜓科、豆娘科 直翅目 蝗科、螽斯科、蟋蟀科脩目 竹节虫科 同翅目沫蜡科、蛾科、蝉科 半翅目 蝽科、盾蝽科、猎蝽科、硕蝽科、未鉴定种若干 广翅目 鱼蛉 鞘翅目 虎甲科、金龟科、叩甲科、萤科、芫菁科天牛科、叶甲科、郭公虫科、瓢甲科、未鉴定种若干 鳞翅目弄蝶科、灰蝶科、蛱蝶科、凤蝶科、粉蝶科、 天蛾科、尺蛾科 、未鉴定种若干 膜翅目叶锋科、胡蜂总科、蜜蜂总科、蚁科、马蜂科、未鉴定种若干蜉蝣目蜉蝣 双翅目蚊科、虻科、未鉴定种若干 2.蛙的浸制标本

测量数据

编号体长 头宽眼间距前臂长后肢长足长头长体重种类65.0CM2.0CM0.8CM1.7CM11.7CM 2.0CM1.7CM12.7g泽蛙

2. 鼠的剥制标本:

记录的数据如下

编号耳长 尾长体长后足长 体重种类22CM 18.5CM 16.9CM2.9CM 97.4g社鼠 七.实习心得 这次实习,在施秉的杨柳镇发现那的空气污染很严重,在那个地方有个氧化铝厂,在工厂的周围排放出许多废水、废气,把周围的空气都弄污染了。氧化铝厂外排含碱废水对环境污染很严重, 加上生活污水、设备冷却水及设备的跑、冒、滴、漏等,混合在一起排放,排水量大、不稳定,不仅对周围的农田以及下游河流的严重的污染。我们怎样使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呢?对于处理环境污染问题作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2.补充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中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规定。

3.在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的同时,切实解决村村冒烟、处处办厂的问题,坚决淘汰高污染企业,逐步实现工业集聚。

4.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污染物排

5.强化现有企业的环境治理,严格要求企业执行

28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键是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和慎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长远看,保护了整个自然界、保护了生态系统,归根到底还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的功夫十天的实习就要结束了,和大一的植物学实习相比,没有了进入原始森林的机会,也没有在海边看海的时光,更不用担心被蚂蝗叮而把衣服穿的严严实实,在动物学实习我们更多的是欢声笑语,虽然也有风吹雨打和日晒雨淋,但是这次的实习真的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次的实习很好的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理解了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或没有明白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我认识许多我以前经常看到而有不认识的动物,也培养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对生活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实习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组员之间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很好的完成了实习的任务,虽然实习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大家依然微笑着面对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大家在笑声中掌握知识、锻炼耐力,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知识令我们难以忘怀,实习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如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交际能力较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等等。这些不足,我将会努力的克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自己进一步更好的发展,今年大三了,我要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好好学习,不仅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要把学习知识局限于课本上,争取做更好的自己。

29

本次实习我们观察了很多动物的外形特征,以下只是其中的十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1)带鱼:带鱼又名牙带、白带鱼、刀鱼、鳞刀鱼、柳带、裙带、脚带、青棕带、带条鱼等。 体显著侧扁延长成带状,尾细长如鞭,一般体长60~120厘米、体重200~400克。头窄长两侧扁,前端尖突。两颌牙发达而尖锐、眼大、位较高,眼间隔平坦、中间微凹、体表光滑,鳞退化成表皮银膜,全身是富有光泽的银白色.背部及背鳍、胸鳍略显青灰色。背

鳍长,起点于鳃孔后上角沿背部齐长,臀鳍不明显,只有鳍棘刺尖外露,无腹鳍。

(2)银鲳:学名Pampus argenteus ,地方名平鱼、白鲳、长林、车片鱼、鲳鱼、镜鱼、草鲳、白仑、乌伦、枫树、叶、扁鱼。鲳科 。 体呈卵圆形,侧扁,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300克左右。头较小,吻圆钝略突出。口小,稍倾斜,下颌较上颌短,两颌各有细牙一行,排列紧密。体被小圆鳞,易脱落,侧线完全。体背部微呈青灰色,胸、腹部为银白色,全身具银色光泽并密布黑色细斑。无腹鳍,尾鳍深叉形。 体侧扁,略呈菱形。口小。鳞片

小易脱落。体色银白,背部较暗。无腹鳍;背鳍与臀鳍呈镰刀状;尾鳍深叉。

(3)中华鲟:中华鲟 Aclpenser Sinensis Grdy,又称鳇鱼,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基部宽厚,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中华鲟鱼,属世界27种鲟鱼之冠,它个体硕大,形态威武,长可达4米多,体

重逾千斤。

(4)水字螺:Lambis chiragra。腹足纲、凤凰螺超科、凤凰螺科。贝壳大而厚重,体层膨大,螺塔短。壳口边缘角状的突出极发达,甚至遮盖了螺塔。壳顶尖锐,所有的螺层均有棱角。体层上有不规则呈瘤状的螺肋,最厚的螺肋末端形成弯曲的突出。外唇的5根突出(第6根位于螺轴底部为前水管沟)通体开裂。壳表白色,有棕色斑纹;壳口粉红、红色

或褐色。(注:雌性壳较大螺轴上有脊也较强。)

(5)蜘蛛螺:Lambis lambis。腹足纲、凤凰螺超科、凤凰螺科。贝壳坚固结实,螺层9-10层,与体层高度相当。壳口窄长、向外伸张,内面桔红色。有六根管状长棘,一侧开裂,大都向上弯曲。前水管沟与最上端的棘对称而相似;凤凰螺缺刻深。体层上具有钝结节,最靠近唇的结节最大。壳表螺肋不发达。每一螺层均内凹。内唇滑层遮盖住壳口的侧边。壳表呈肉色,有褐色斑纹。(注:雌性贝壳上的突出比雄性的长。)壳面具细密的螺肋。缝合线上方各层壳面扩张成肩角,并具结节突起。外唇扩张,边缘具有7条爪状长棘;内唇弧曲。

前沟半管状,稍长。靥角质,可防止壳体陷入泥沙中。

(6)秃鹫:Aegypius monachus体形大,全长约110厘米,体重7-11公斤,是高原上体格最大的猛禽,它张开两只翅膀后整个身体大约有2米多长,0.6米宽。成年秃鹫头部为褐色绒羽,后头羽色稍淡,颈裸出,呈铅蓝色,皱领白褐色。上体暗褐色,翼上覆羽亦为暗褐色,初级飞羽黑色,尾羽黑褐色。下体暗褐色,胸前具绒羽,两侧具矛状长羽,胸、腹具淡色纵纹,尾下覆衬白色,覆腿黑褐色。秃鹫虹膜褐色,嘴端黑褐色,腊膜铝蓝色,跗跖和趾灰色,爪黑色。由于食尸的需要,它那带钩的嘴变得十分厉害,可以轻而易举地啄破和撕开坚韧的牛皮,拖出沉重的内脏;裸露的头能非常方便地伸进尸体的腹腔;秃俊脖子的基部长

了一圈比较长的羽毛,它像人的餐巾一样,可以防止食尸时弄脏身上的羽毛。

(7)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中型鹿类,体长125—145厘米,尾长12—13厘米,体重70—100千克。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眶下腺呈裂缝状,泪窝明显,耳长且直立。颈部长。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尾较短。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为棕黄色或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有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因而得名。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类似。颈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尾背面呈黑色,腹面为白色。雌兽无角,雄兽的头上

具有一对雄伟的实角,角上共有4个杈,眉杈和主干成一个钝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离较大,位置较高,常被误以为没有次杈,主干在其末端再次分成两个小枝。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非常锐利。

(8)猴:属灵长目,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体被毛,有的柔软细密,有的粗

硬,或在局部很长。

(9)狼:Canis Lupus外形比狗稍大,吻更尖、长,眼角微上挑。因为产地不同,所以毛色也不同。灰狼的体重和体型大小各地区不一,一般有随纬度的增加而成正比增加的趋势这

一说法。

(10)金钱豹:Panthera pardus 体型与虎相似,但较小,为大中型食肉兽类。体重50千克左右,体长在1米以上,尾长超过体长之半。头圆、耳短、四肢强健有力,爪锐利伸缩性强。豹全身颜色鲜亮,毛色棕黄,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故称之为“金

钱豹”。其背部颜色较深,腹部为乳白色。

2、动物标本采集(野生昆虫捕捉、水生动物采集)

A、野生昆虫的采集

时间:7月10日 地点:湛江森林公园

a、常用的工具和药品:

采集网:浅色尼龙纱制成的捕网,轻便而通风,适于采集飞行或水生的昆虫,还可根据昆虫的大小选择不同网目的网。白布制成的扫网,致密而耐用,适于采集草丛或灌木丛中的

昆虫。

毒瓶:用于迅速毒杀昆虫。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大小的密闭玻璃瓶。采集之前放进带适量乙醚的滤纸,用时揭开瓶盖后要迅速放进昆虫然后盖紧瓶盖,尽量避免多接触。

其他:三角纸袋、镊子、剪刀等。

b 、采集方法:为了能够捕捉更多的昆虫,在采集之前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由于大部分昆虫具有保护色和拟态,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并利用昆虫不

同的习性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采集。常用的昆虫采集和处理有以下方法:

鳞翅目昆虫:包括蝶类和蛾类。蝶类采集通常在林间路边和水溪旁,或花草繁茂的地方,可直接用网捕。由于蝶蛾类体表具大量鳞片,应立即处死以免鳞片脱落(注意不要用手触及

其翅)。通常采用掐其胸部处死的方法,之后使其两翅竖立,放入三角纸袋中。 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如甲虫和蝽蟓类。它们通常停留在寄主植物上,行动较慢,受到惊扰时常假死落入地面的枯草中难以寻找。利用这一习性,可将捕网至于虫体的下方,突然震动其附着的枝条,使其假死时恰好落入捕网内。亦可以直接用镊子夹取。由于甲虫和蝽蟓体避较硬,需在毒瓶中放置较长时间才能熏死,而且不能和身体柔软的昆虫放在同一毒瓶

中。有些水生种类可直接用网捕。

双翅目昆虫:如蚁、蝇等一对翅的昆虫。由于该目昆虫体表的刚毛和刺等为重要的分类

依据,有些种类身体小且柔软或足细长,因此必须用较小的毒瓶单独毒杀。

直翅目昆虫:如蝗虫、蚱蜢和蟋蟀等。它们通常栖息在草地上,多数善跳跃,可用扫网。

直翅目的昆虫需要较长毒杀时间。

膜翅目昆虫:包括各种蜂类和蚂蚁。一般用网捕。中、大型具蛰刺的蜂类捕入昆虫网后,应先隔着网将其弹晕再放入毒瓶中,以免蛰伤。小型的蜂类应单独放在较小的毒瓶中。 微小的昆虫,如小蜂类,蚊类、蚜类和跳虫等可直接放入盛有70%酒精的微型指管中保

存。

B、水生动物的采集

时间:7月13日 地点:东海岛海滩

采集工具:水桶、铁钩、镊子

采集方法:海胆、海参等软体动物可以直接在海滩捡到,由于海参的体色与岩石的颜色很相似,所以必须认真观察海边的岩石,可用镊子直接夹取。一些小鱼、小虾和海蟹等可徒手捉,注意不要让蟹钳到手。蟹类和一些小型贝类和螺类在海滩就可以捡到,采集时注意不要让螺类刮伤。采集后必须把贝壳坚硬的贝类、螺类和身体柔软的水生无脊椎动物海参、海

葵等分开放置。

处理方法:必须在短时间内对采集到的水生动物进行处理。海参、海葵等软体海生动物和海胆先用海水泡,让其完全舒展开,然后用酒精将它们麻醉。对于寄居蟹必须先用火焰把蟹赶出来。蟹类先用乙醚一个一个的麻醉,然后再用酒精麻醉以防止腐烂。螺类、贝类大多

数都已经是空壳,只需要洗干净放好就可以了。

3、动物生活习性观察

时间:7月16日下午 地点:湛江鹿场

这天下午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去参观湛江鹿场,早就听说梅花鹿很漂亮,但是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到,由于这次动物学实习的原因终于有机会得以一见。真的和传说中的一样,梅花鹿真的很美,全身都是大大小小的梅花形斑点,毛色金黄,感觉很干净很整洁。而且它们还很善良,我们大家都很高兴的和它们一起合影,还抚摸它们,那天我们都玩得很开心,最高兴的时在开心的同时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不但了解了鹿茸、鹿血等的药用价值,还了解了鹿酒的酿造过程。通过观察和饲养员的介绍我们也完成了那天的主要实习任务,就是了解梅花鹿的生活习性。我们了解到饲养的梅花鹿有以下的生活习性:梅花鹿怕热不怕冷,适宜温度8℃-25℃。温度升高时,即躲在鹿房或树荫下,气温下降到-5℃~-10℃时,仍能自由活动,并不影响其采食。喜雨雪,爱清洁。胆小怕惊,喜过群居生活。仔鹿成活率高,生长发育迅速,一年后,公鹿可达50公斤以上。性成熟早,公母鹿1.5岁可配种,3岁~4岁繁殖力最强。争强好动,感觉灵敏。在配种季节,公母鹿间常互相角斗,争胜好强,如不及时赶开,会造成死亡。公鹿每年2月-7月长鹿茸时,则变得温顺,行动小心。鹿的嗅觉、听觉、视觉发达,感觉灵敏,遇到突然声响及意外情况常出现“炸群”。

4、动物标本制作(昆虫标本、剥制标本)

(1)、昆虫标本的制作

时间:7月12日 地点:动物学实验室

a.常用工具:

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以不锈钢特制而成,长约38mm,由细到粗有0、1、2、3、4和5号,可根据昆虫的大小选择适当型号的昆虫针。00号(微针)与0号粗细相同,但仅

为其长度的1/3,用于微型昆虫的固定。

三级板:为一长方形的小木板(65mm*24mm),高度分为三级,每级0.8mm,各级中央有一

上下贯通的可插入昆虫针的小孔。

其他:展翅板、整姿台、大头针、透明纸条、昆虫盒、镊子、剪刀、脱脂棉、采集标签、铅

笔等。

b.展翅标本的制作

针插:不同目的昆虫,针插的位置略有不同。鞘翅目昆虫针插在右鞘翅内前方,使针从中足和后足之间穿过;半翅目昆虫针插在中胸小盾片中部偏右侧;直翅目昆虫针插在前胸背

板后方偏右侧;蜻蜓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的呢个目的昆虫针插在中胸背板中部。微小昆虫则采用重插法,用00号昆虫针扎入昆虫的腹部正中,将其另一端插入一长方形的小软木的右侧上,再用普通的昆虫针穿过软木的左侧。亦可用一较硬的三角形纸片代替小软木,昆虫针从宽的一面穿过,微小昆虫的腹部沾少量胶水于另一端的顶部。针插时还要注意:昆虫针插入时一定要与虫体的长轴垂直;昆虫在昆虫针上的位置要一致,从虫体的背部到针上端为8.0mm,通常将插有虫体的昆虫针倒置插入三级板第一层的底部,用镊子将虫体向下

移,直到其背部触及三级板。

c.整姿和展翅:针插后,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目的昆虫以及身体细小的昆虫将触角和附肢稍加整理即可。大型的昆虫应取出其腹部的内含物并整姿。以蝗虫为例,沿腹部侧板剪开一约1.5cm的开口,取出内脏,用棉花清洁一下,再用洁净的棉花填充。在整姿台上将其附肢依次摆放好,用大头针固定;再用大头针将其头部、触角和腹部架起。当虫体干燥后可与其生活状态相似,便于观察和分类等工作。鳞翅目和蜻蜓目的昆虫翅较发达,需要展翅。展翅时将虫体固定在展翅板的槽中,使其翅基部与展翅板平行。用昆虫针轻轻分别挑起前、后翅基部粗大的翅脉使翅展开,展开的原则是两前翅后缘成一直线并与虫体的长轴垂直。边展翅边用透明纸条将翅压住,并用大头针固定(注意不要将针插在翅

上)。

d.填写采集标签:写有采集标签的标本才是有科学价值的。标签应用铅笔写明采集地点、海拔高度、采集时间和采集人。在针插标本后,立即上签。签在昆虫针上的位置可由三级板和二级来决定:将写好的标签放在三级板的第二层上,手持插有虫体的昆虫针上端,透过标签纸右侧或左侧中部将昆虫针徐徐插入第二级的底部。如果是需要整姿或展翅的昆虫,可先

将写好的标签放在虫体一旁,待虫体干燥后再上签。

e.干燥和保存:将制作好的标本放进烘箱中烘大约三到四个小时,待昆虫完全干燥后,放入昆虫盒中,并将其放入密闭的柜子中。在盒和柜子中要放入樟脑或其他防止虫蛀的药

品,并不断添加。

(2)、兔子剥制标本的制作

时间:7月14日 地点:动物生理学实验室

制作工具:兔头固定器、解剖盘、解剖刀、眼科剪、棉花等。

制作步骤:

a.测量记录:测量兔子的四肢、躯干、尾巴和头部的长度并记录。

b.剥皮:将兔子放在兔头固定器中,然后静脉注射空气,待兔子完全死亡后拿出放在解剖盘中,用解剖刀自腹部正中,从胸骨后至肛门前端切开皮肤,勿切破腹部肌肉,以免内脏外流污染皮毛。用手指将腹部肌肉和皮肤剥离,继而向两侧、背部及后肢腿部剥离,并在关节处尖端,刮去小腿骨上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连接处剪断。清理尾部周围的结缔组织,用手指轻轻揉搓尾巴,使皮与肌肉松动,然后左手指紧卡住尾基部皮缘,右手指紧

拉尾椎,即可抽出尾椎骨。

向前将躯干部分的皮翻转,到前肢处,在肘关节处剪断,清除前肢上的肌肉。再剥至头部,小心地剪断耳基与头骨的相接处。再向前剥离至眼部,用解剖刀紧贴眼眶边缘切割,切勿将眼睑割破。继续向前剥离上下唇,并在鼻尖软骨处剪断。头部的皮剥下后,清理残留在

皮上的肌肉和脂肪。

c.装填:根据测量的数据记录,用铁丝制作支撑兔子的框架,躯干部应该用大一些的铁丝,以能够支撑起整个标本,四肢可以用小一点的铁丝。然后在放进框架的兔子体内填充棉

花,棉花必须填多点,使人有一种充实感,方便给兔子造型。

d.缝合及整形:填充好以后进行缝合。由前向后,每针都是由皮内向外方扎,最后将皮的切口完全缝合起来。整理耳部、眼睑及体毛,前足前伸,位于躯干下面,后足向后拉直,

位于尾的两侧。将标签系在后肢上。

四、实习总结或心得体会

九天的动物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和大一的植物学实习相比,没有了荒山野岭,也没有了蚊叮虫咬,更多的是欢声笑语,虽然也有风吹雨打和日晒雨淋,但是这次的实习真的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次的实习很好的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理解了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或没有明白的问题,也培养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对生活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实习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组员

之间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很好的完成了实习的任务。

虽然实习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大家依然微笑着面对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大家在笑声中掌握知识、锻炼耐力,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知识令我们难以忘怀,实习给我们留下了很多

美好的回忆。

五、建议

1、希望学校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经费,让我们有更多的实习机会和更多的实习地方。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动物学实习报告内容目录

1.实习目的和意义„„„„„„„„„„„„„„„„„„„„„„„

2.实习地简介及实习准备工作„„„„„„„„„„„„„„„„„„

3.采集、认识到的动物种类简介(学名、采集地点、小生境、数量)„„„

4.详述数种动物的形态特征„„„„„„„„„„„„„„„„„„„

5.举例说明您亲手制作动物标本的过程和采用技术方法„„„„„„„

6.举1-2例说明您实习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或分布„„„„„„„„„„

7.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

8.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1.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其它科学一样,动物学也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实习地简介及实习准备工作

本次实习主要选地为崂山和青岛海滨。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崂山属于山地丘陵生境类型。这种环境类型不仅包括森林、草地、裸岩、川流等自然景观,而且有面积大小不等的果园、农田、池塘和居民点等人为景观,是比较理想的陆地动物实习地点。捕捉的动物以昆虫为主,也有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动物。我们准备的采集用具有:昆虫网、镊子、镐、盛水的塑料瓶、塑料袋以及捕虫袋等。

还准备了蛇伤药等华考范文网波状中线和外线不明显;顶角弓状下弯像鹰翅,端区有1个月牙形褐绿色大斑。后翅橙黄色。中带及外缘带棕褐色。危害枫杨等。

4.举例说明制作动物标本的过程和采用技术方法

手捏昆虫胸部,从1,2气门孔向头、体部慢慢注入20﹪甲醛液0.2ml,迅速退出注射针,插入大头针,左手捏针尖端,右手用针头将触角、足整理好,前翅成一条直线,对称摆好,置泡沫板上在通风出晾干。

为了使采集到的昆虫更好的保存,方便以后的观察和学习,我们将昆虫作成了简易标本。制作方法是:瓶中倒入适量10%的甲醛溶液,将昆虫放入其中杀死;或直接向虫体内注入甲醛溶液使其死亡。然后把昆虫针插进昆虫的胸部,左手捏住针尖端,右手轻轻将触角、足整理好,翅整平,注意前翅要成一直线,对称摆好。最后将其置于泡沫板上在通风处晾干即可。另外还要在标签纸上写清楚采集到动物的学名、俗名、实习地点、实习日期等。

5.举例说明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或分布

昆虫栖居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相对而言,晚春和早秋是昆虫生长的旺盛季节;山地、湖泊及植物种类复杂的地方有较多的昆虫;温暖晴朗的天气更适宜昆虫活动。采集的时间,白天活动的昆虫在10:00~15:00,夜间活动的昆虫在傍晚。举例来说,在水中能采到蜻蜓的幼虫,在沼泽、湖泊的沿岸可采到无翅目昆虫。倒下的禾苗基部或老树皮下,双翅目昆虫常生活在存水阴湿的地方。

6.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

实习过程中的参考书籍资料有些不足,有些问题不能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此外,实习工具也应再充分些,无法保障每人都亲自动手参与。建议今后对资料和工具做相应补充。

7.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野外实习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加上老师在旁边的讲解,学习起来更轻松,对学过知识的印象也更深刻。经过这次实习,与自然有了比较深入的接触,既激发了对动物学的兴趣,让我对生物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收获颇丰。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更让对我今后学习方向的制定和学习方法的改进都大有帮助。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既难忘又受益匪浅。

[华考范文网www.zK168.com.cn]波状中线和外线不明显;顶角弓状下弯像鹰翅,端区有1个月牙形褐绿色大斑。后翅橙黄色。中带及外缘带棕褐色。危害枫杨等。

4.举例说明制作动物标本的过程和采用技术方法

手捏昆虫胸部,从1,2气门孔向头、体部慢慢注入20﹪甲醛液0.2ml,迅速退出注射针,插入大头针,左手捏针尖端,右手用针头将触角、足整理好,前翅成一条直线,对称摆好,置泡沫板上在通风出晾干。

为了使采集到的昆虫更好的保存,方便以后的观察和学习,我们将昆虫作成了简易标本。制作方法是:瓶中倒入适量10%的甲醛溶液,将昆虫放入其中杀死;或直接向虫体内注入甲醛溶液使其死亡。然后把昆虫针插进昆虫的胸部,左手捏住针尖端,右手轻轻将触角、足整理好,翅整平,注意前翅要成一直线,对称摆好。最后将其置于泡沫板上在通风处晾干即可。另外还要在标签纸上写清楚采集到动物的学名、俗名、实习地点、实习日期等。

5.举例说明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或分布

昆虫栖居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相对而言,晚春和早秋是昆虫生长的旺盛季节;山地、湖泊及植物种类复杂的地方有较多的昆虫;温暖晴朗的天气更适宜昆虫活动。采集的时间,白天活动的昆虫在10:00~15:00,夜间活动的昆虫在傍晚。举例来说,在水中能采到蜻蜓的

幼虫,在沼泽、湖泊的沿岸可采到无翅目昆虫。倒下的禾苗基部或老树皮下,双翅目昆虫常生活在存水阴湿的地方。

6.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

实习过程中的参考书籍资料有些不足,有些问题不能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此外,实习工具也应再充分些,无法保障每人都亲自动手参与。建议今后对资料和工具做相应补充。

7.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野外实习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加上老师在旁边的讲解,学习起来更轻松,对学过知识的印象也更深刻。经过这次实习,与自然有了比较深入的接触,既激发了对动物学的兴趣,让我对生物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收获颇丰。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更让对我今后学习方向的制定和学习方法的改进都大有帮助。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既难忘又受益匪浅。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心得体会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

2007年7月7日至7月15日,我们进行了野外实习,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而研究型动物野外实习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仅在于验证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同时也为我们以后走上教育岗位更好的胜任教学。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生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参观,我们了解了动物进化的历程,尤其是侏罗纪恐龙时代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恐龙生活和前寒武纪生命起源与生命大爆发事件的认识。而通过野外采集标本,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采集到各种昆虫和脊椎动物标本30多种,并学会自己处理和制作采集到的动物标本,完成了野外实习的任务,也是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实习地点及内容:

一、野外实习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了参观和记录各种动物的特征,各种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命形态,包括侏罗纪的恐龙和前寒武纪的化石群。动物标本采集和记录。

1、圆通山 :7月2日下午,我们到圆通山动物园参观并很详细地记录了各种很有代表性的各种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动物园饲养有猴、熊猫、犀鸟、狮子、亚洲象、金钱豹、斑马、孟加拉虎、孔雀、丹顶鹤等珍禽异兽500多种,还有孔雀园,鸟园,水族馆,陈列各种鱼类。我们认真观察记录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对于有些本土不分布的动物,我们观察动物的特征与常见的种类对比,对照课本内容,加深对各种动物的深刻印象。特别是在鸟园里,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种,包括黑天鹅Cygnus atratus、银耳相思鸟Leiothrix argentauris黄胸织布鸟Baya Weaver、金雕Aquila chrysaetos等47个种的鸟类。

2、禄丰恐龙博物馆:禄丰恐龙生活在一亿八千万年前的晚三迭纪,大约又在八千万年前突然消失了。它是中生代地球上早期恐龙起源、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禄丰恐龙分属于蜥龙目和乌龙目两大家族,包括禄丰龙、云南龙、兀龙、芦沟龙、中国龙和大地龙等六个属的至少八个种,体形有大有小,食性有素食者和肉食者之分。禄丰恐龙时代较早,代表性强,是阐明恐龙起源、演化和发展的珍贵化石证据。我们到禄丰县城参观了恐龙博物馆的各种恐龙化石和已经组装起来的恐龙完整化石,那时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在恐龙博物馆里看到了四只组装完整的恐龙化石和各种恐龙骨骼化石,然后,我们又坐车到达化石采集地点,在那里,我们看到了真正完整的恐龙化石:两具还在土里的恐龙完整化石。恐龙留给我们太多的谜,现在我还在思索问什么禄丰恐龙没有恐龙蛋化石的存在。为什么所有出土的恐龙无一例外的头偏向东北方。在禄丰现在发现并被记录的恐龙化石有:

1. 双脊龙 Diclophosaurus

1999年12月在禄丰县金山镇黑龙潭村后山出土出土,身长6米,时代为晚三迭纪,距今1.8亿年前大型的兽脚类肉食恐龙。

2. 新洼金山龙 Jinshanosaunus Xinwaenyis

1999年12月在禄丰县金山镇黑龙潭村后山出土出土,身长8.6米,高4.2米,时代为中生代晚三迭纪,距今1.8亿年前,大型原晰脚类恐龙。

3.巨型禄丰龙 Lufengosauvus magnus

1994年6月在禄丰县金山镇清凉山出土,身长8.2米,高2.5米,时代为晚三迭纪,距今1.8亿年前,属大型原晰脚类恐龙。

4. 禄丰龙 Lufengosawrus huene

1989年在禄丰县大荒田恐龙山出土,身长为2.4米,时代为中生代晚三迭纪,距今1.8亿年前,标本为未成年个体。

5.许氏禄丰龙 Lufengosaurus huenei

1999年4月在禄丰县金山镇新洼村恐龙山发现,身长5.4米,高3米,时代为中生代晚三迭纪,距今1.8亿年前

3、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博物馆:7月13日,我们到了美丽的澄江。参观在生物生命史上很有知名度的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博物馆。澄江生物化石群出现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除了低等植物藻类外,大量代表现生各个动物门类的动物同时出现。也就是说,大多数现生各 11

动物门类代表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都有其发现。而在寒武纪之前,除了分散的海绵骨针外,还没有出现过这些动物。虽经5亿多年的沧桑巨变,这些最原始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动物软体构造保存完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一个多门类动物化石群;生动如实地再现了当时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其中以软躯体化石的罕见保存为特色,现在已经识别的化石就有120多种,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鳃鬼动物、叶足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种类,还有一些没有命名的奇异种类。以下是澄江动物群名录:

4、观音山:2007年7月14号,我们到观音山开始采集动物标本,观音山周围的水田、沟渠、草丛了路边岩石成了我的主要采集地点。虽然很辛苦,但是通过我们小组各位组员的团结、努力,最终我们在第一天就有很大的收获,采集到的昆虫数和动物种类述远远多于其他组的,但由于我们在水田和沟渠边花费的时间太多,最后造成我们在山上逗留的活动捉昆虫的时间减少,在山上的收获相对较少。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动物标本种类为最多的几个组之一。这一天虽然很累,身上被太阳和玉米叶摧残得很是难受,但我们坚持到了最后。回来还没有吃饭就开始做标本,一直到黑夜,只为做出更规范更标准的动物标本。

5、花红洞:7月15号,我们到了花红洞采集动物标本,花红洞生态环境很好,动物资源丰富,我们采集到了计划中要求的动物标本数,完成了实验要求。

二、室内工作阶段

室内工作是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在做标本时,我们都是从早到晚不离开实验室,因为相关资料有限。我们利用各种信息来处理标本,尤其是网络和图书馆的图书,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在实验中如果不认真,采集的标本就可能做废,操作的不认真会使得前面的工作毫无价值。在鉴定标本时,专业知识可以让我们大家少走许多的弯路并且节省很多的时间。当然在室内工作,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显得也很重要。但是在小组成员认真细致的工作下,最后圆满完成实习和实验过程,做好一盒美丽的昆虫标本和完成了11个种的脊椎动物的标本采集制作,还有15个目昆虫的鉴定和制作。

心得体会:

实习已经完毕,但回顾真整个过程,我们组一直团结进取,服从实验中的纪律,认真采集制作植物标本,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一次缺席的现象。并且我们组的组员都对实验和实验室安全认真和负责。由于我们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的组,我们还担负起实验室卫生和安全保障。大家在实习和实验过程中相互帮助和共同学习。因为实验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学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所以在我们这次的实习中,虽然只是实习,但是当我们真的走上工作岗位,有一种经验和认真严谨,有纪律,团队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12

附录:

我们第四小组所采集的脊椎动物名录:

中华蟾蜍华西亚种 Bufo gargarizans andrewsi Schmidt

分类:无尾目ANURA 蟾蜍科BUFONIDAE

特征;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而高。头上有小疣粒,耳后腺大,长卵圆形。雄性体背橄榄绿或泥绿,前肢内侧3指基部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习性:多栖息在海拔750~2700米的草丛间或石下,成体多以昆虫为食,蝌蚪多以矽藻为食。 分布:云南、贵州、湖北、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广西、广东(连县)。

多营陆栖生活,一般在田边、草丛中、石下等处,夜间活动捕食,可在乡间路上发现。产卵季节随不同地区而有差异,在云南,其产卵期自早春1月直到6、7月。卵成双行排列于胶质鞘内,一般在静水池内产卵。是我国分布广、数量大、最常见的蟾蜍类动物之一;云南除滇南和滇东外都有分布。

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分类:无尾目ANURA 蟾蜍科BUFONIDAE

特征:头部两侧有黑色骨质棱,由吻端沿吻棱经上眼睑内侧直到眼后角及骨膜上方。皮肤粗糙,全身除头顶外满布瘰粒或疣粒。

习性:多生活在海拔数十米至1700米的地区,夜晚出来觅食。产卵季节因地而异。

分布:宁夏、四川、云南、贵州、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香港

斑蝘蜒 Lygosoma maculatum (Blyth)

分类:有鳞目SQUAMATA 石龙子科SCINCIDAE

特征:眼上鳞5枚,上唇鳞7枚,颊鳞2枚。背面古铜色杂有不清晰的黑点;体侧后端至尾有1条宽的黑褐色带;色带下方为浅灰色,散有黑褐色班。

分布:西藏(墨脱)、云南(陇川)。

鲫鱼(鲤科)Carassius auratus

[地方名]鲫瓜子、鲋鱼、鲫拐子、朝鱼、刀子鱼、鲫壳子。

[形态特征]一般体长15~20厘米。体侧扁而高,体较厚,腹部圆。头短小,吻钝。无须。鳃耙长,鳃丝细长。下咽齿一行,扁片形。鳞片大。侧线微弯。背鳍长,外缘较平直。背鳍、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胸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尾鳍深叉形。一般体背面灰黑色,腹面银灰色,各鳍条灰白色。因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

杨妹子(573812308) 00:06:52

华西雨蛙(Hyla annectans),分布西南;华南雨蛙(Hyla simplex),分布华南。 数蛙,英文名:flying frog。,又称飞蛙,树蛙科。一般四肢的指、趾末断膨大成吸盘,透过薄薄的吸盘皮肤,可看到指、趾末断两骨节间,有Y形软骨。善于爬树,生活在树上,所以称树蛙,但也常到地面活动,捕食昆虫、蜘蛛、蚯蚓

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13

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英文名:Oriental weatherfish 。

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埋谄は拢嘞吡?50个左右;体表粘液丰富。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体灰黑,并杂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除西部高原地区外,我国自南到北各处都有此鱼生长。

黄鳝:Monopterus albus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 合鰓目 Synbranchiformes

科: 合鰓魚科 Synbranchidae

屬: 黄鳝属 Monopterus

为营底栖穴居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在各种淡水水域中几乎都能生存。 以湖泊、稻田、池塘、沟渠、水库和塘堰等静水水域中数量较多,喜栖于腐殖质较多的、偏酸性和中 14

性的水底泥穴中,常在田埂、堤岸和水边乱石缝中钻洞穴居。黄鳝洞穴较深,洞长为体长的

2.4倍-3.6倍,结构复杂,分洞口、前洞、中洞和后洞等,孔道弯曲多分叉。洞穴一般有2个以上的出口,其中有个出入口在近水面处,黄鳝身体不离开洞穴即可将头部伸出水面吸取空气,两个穴口相距60厘米-100厘米。黄鳝用头部穿穴,穿穴时,动作十分敏捷,瞬间即可钻入泥中,且不排泥于洞外,所以观其穴可知其大小。黄鳝昼伏夜出,白天一般静卧于洞内,很少活动。温暖季节夜间活动频繁,傍晚后出洞觅食,有时守候在洞口捕食,捕食后迅速缩回洞内。炎热季节白天也常见其出洞呼吸、捕食。黄鳝的活动与水温有关,适宜黄鳝生长的水温是15℃-30℃,此时摄食活动增强,生长也较快。当水温低于10℃时,则停止摄食,随着温度的降低而进入土中穴居冬眠。冬季在其栖息处干涸时,能深潜入土越冬达数月之久,直到第二年水温回升到15℃以上时,方才出洞觅食。6月-8月是活动的旺盛季节,10月后逐渐停食,并钻入深层潜居。黄鳝的口腔、鼻腔及肠内壁布满微血管,可以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呼吸,故其可用吻端直接伸出水面吸收空气。在浅水中常可发现黄鳝竖直前半段身体,将吻端伸出水面进行呼吸。所以,黄鳝在氧气十分缺乏的水体中也能正常生活。它可以短时间离开水源而不死,在潮湿阴凉的条件下,长途保鲜运输1天-3天,成活率仍达90%以上,故适宜于长途运输。黄鳝喜食活食,耐饥饿,对光刺激不太敏感,味觉不发达。 红鳍鲌 鲤科 Culter erythropterus Basilewsl

(短尾[鱼白]、黄掌皮) 体扁,自胸鳍基黄鳝:Monopterus albus

部至肛门有明显的腹棱。口上位,下颅上翘。背鳍具粗壮的硬刺。生殖期间雄鱼头部出现珠星。栖息于湖泊水草茂盛处或江河缓流区,幼鱼喜集群在浅水区觅食。肉食性,主要捕食小鱼,亦食无脊椎动物。产卵期5~7月,在静水湖泊中繁殖,卵粘附于水草上。小型鱼类,常见体长100~200毫米,最长达300毫米。分布极广,全国主要水系均产。

蹼趾壁虎subpalmatus

拉丁目名 LACERTILIA

中文目名 蜥蜴目

拉丁科名 Gekkonidae

中文科名 壁虎科

拉丁属名 Gekko

中文属名 壁虎属

拉丁种名 subpalmatus

中文名 蹼趾壁虎

命名人 Guenther, 1864

原始文献 Rept. Brit. India, London:104

模式产地 浙江

国内分布 中国南部,东至浙江,西至四川

资料来源 赵尔宓 鹰岩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 1993 Oxford, Ohio, USA

同物异名 Gecko subpalmatus Gunther, 1864;Gecko melli Vogt, 1922

15

壁虎是蜥蜴目的1种,又称守宫。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其中壁虎属约20种,中国产8种,常见的有多疣壁虎、无蹼壁虎、蹼趾壁虎与壁虎。蜥虎属中国已知4种,半叶趾虎属、截趾虎属和蝎虎属中国各有 1种,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本科动物没有活动的眼睑。壁虎受到强烈干扰时,它的尾巴可自行截断,以后还再生出来新尾巴。壁虎生活于建筑物内,以蚊、蝇、飞蛾等昆虫为食。夜间活动,夏秋的晚上常出没于有灯光照射的墙壁、天花板、檐下或电杆上,白天潜伏于壁缝、瓦角下、橱柜背后等隐蔽处,并在这些隐蔽地方产卵,每产2枚;卵白色,卵圆形,壳易破碎。孵化期1个多月。壁虎去内脏的干制品入中药,名“天龙”,有补肺肾、益精血、止咳定喘、镇痉祛风和发散消肿的功效,可治淋巴结核、神经痛、慢性关节炎、乳房肿块。

八线腹链蛇 拉丁文名: Amphiesma octolineata

中 文 名:八线腹链蛇

物种分类:爬行类→蛇目→游蛇科→腹链蛇属

学 名:Amphiesma octolineata

英 文 名:Eight-lines belly-chain snake

国内分布:四川、云南、贵州

是否药用动物:否

是否经济动物:否

Iucn2003:LC. IUCN 2003:Not listed

迁 徙:

生 境:常见于稻田、山坡、草地、静水沟、池塘或水域附近。

体 型:全长613-845mm。上唇鳞8(2-3-3,3-2-3,3-3-2)偶有9或7;颊鳞1;背鳞19-19-17行;腹鳞152-183,肛鳞2片;尾下鳞56-92对。

?食 性:食鱼、蛙、疣螈等。

?习 性:常见于稻田、山坡、草地、静水沟、池塘或水域附近。

?形态描述:头长圆,与颈区分不明显,瞳孔圆形。色斑较多变异,背暗褐、褐或灰色,体背有深浅相间的纵线8条,因此得名;腹面浅黄或橘红或黄绿色。

华西雨蛙

Hyla annectans Jerdon

别名上树怀、竹王、桑王、雨蛙,属雨蛙科

国内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国外分布于印度北部、缅甸东部、泰国、越南北部等地。

体形小,雄蛙体长34-38毫米,雌蛙39-43毫米。吻宽圆而高,吻棱明显。颊部垂直;鼓膜圆。舌较圆厚,后端微有缺刻。犁骨齿两小团。指端有吸盘和马蹄形横沟;趾端形态同指。背面皮肤光滑,腹面遍布扁平疣。生活时背面绿色,头侧有紫灰及金黄条纹。股前后方及跗庶内侧具黑色斑点,1-5枚不等。腹面乳白色。

16

栖息于海拔750-2400米稻田地区。常在树叶上铺匐匐着,或白天隐避在树洞或草丛中。下雨夜晚大批外出活动有时百蛙齐鸣。繁殖季节在4-6月,卵小,成团,产于小坑塘内。蝌蚪体高而肥笨。

数量较多,在农作区可消灭大量害虫。

滇蛙. Rana pleuraden Boulenger

分布:四川、贵州、云南

与黑斑蛙相似,指趾纤细,指端尖。滇蛙的指、趾尖通常皮肤磨损,露出指骨。是稻田或池塘中最常见的蛙类之一,每年4~7月繁殖,在有些地区直至10月在池塘附近仍可见到。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在云南分布于滇中、滇西、滇西北、滇东等地区。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报告

2009-11-06 09:34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对课本上的许多名词的定义解释我们都不是很了解,特别是一些形态特征的描述,书上是这么写着,但世界上的生物是千变万化的,生物不会照书本上的特征生长,所谓世上不会有两张相同的树叶,为了能更好把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能更好把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加深课,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课一个理性的认识。

1、通过到野外田野、林间、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以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2、通过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习性,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3、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动物分类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4、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等的标本制作,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二.实习的时间:7月13日至7月23日

实习日程安排

时间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

7月13日 工具箱的整理 学院一楼

7月14日 实习工作安排 施秉大酒店

7月15日 早上昆虫标本的采集,下午标本制作 杉木河、

7月16日 早上昆虫标本的采集,下午标本制作、标本的鉴定 石坂屯

7月17日 标本的分类、标本的鉴定 施秉大酒店

7月18日 蛙的采集、蛙标本的制作、下午观鸟、标本的鉴定 施秉城关、施秉大酒店 7月19日 钻洞、安鼠夹、标本的鉴定 施秉杨柳塘镇

7月20日 鱼、鼠标本制作、标本的鉴定 施秉大酒店

7月21日 实习总结会 施秉大酒店

7月22日 观察生态环境 施秉舞阳河

17

7月23日 返回

三.实习地点:贵州省施秉县

施秉城关、施秉杉木河、施秉石坂屯、施秉杨柳塘镇

施秉县地处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位于东经107°52′37″至

108°28′47″、北纬26°46′46″至27°20′16″之间。东与镇远,东南与剑河,南与台江,西与黄平,西北与余庆,北与石阡等县接壤。县城西南距省会贵阳230公里,南距州府凯里111公里。全县南北长62公里,东南宽60公里,总面积1543.8平方公里。

县境位于云贵高原第二大阶梯向东部丘陵平原第一大阶梯过渡地带,属于黔东中低山、丘陵区。整个地势西北较高,最高海拔1869.3米;东南较低,最低海拔486米;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至16摄氏度,年降雨量伪1060至12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气候温和湿润。县内自然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地方工业、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具备了较好条件。县城位于中部盆地,地势开阔,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是一座融山、水、林、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的

四.实习人员及指导老师

实习人员:2007级生物科学全班同学

我们组的组员:杨荷青、刘俊丽、吴敏敏、李正华、张婷、孙启飞、胡启波、黄强盛、马勋东、雷成燕

指导老师:黎道洪、杨卫成、张燕、罗庆怀、罗泰昌、张志敏、许成香、梅杰

五.实习内容

我们实习的内容总的大至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无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环境的观察、标本的制作、标本的鉴定、标本的保存等。 二是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环境的观察、标本的制作、标本的鉴定、标本的保存等。

无脊椎动物的实习我们主要是制作昆虫标本,在实验室我们看到的标本非常漂亮,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把这个标本制作好也是非常难的,下面说一下昆虫标本制作过程。 ㈠无脊椎动物

1.昆虫标本采集的前期准备工作

1.1昆虫采集工具

①捕虫网:主要用于捕捉空中飞动的昆虫,如蝶、蛾类、蜻蜓类等等。网的结构由网袋和网柄组成。 网袋宜用薄柔的细纱,颜色以白色或淡色为好,如罗纱或蚊帐纱,也可用尼龙纱巾改制,目的是减少挥网时的阻力,利于昆虫入网并便于透视网内。

②扫网 :用以捕捉灌木丛或杂草中栖息的昆虫。规格结构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应选择结实、耐磨的白布或亚麻布制作

③水网: 专门用以捕捉水生昆虫。制作水网的材料要求坚固耐用,透水性良好,通常用细纱或亚麻布制作。网圈规格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较短呈盆底状,网柄应长些,以便使用者站在塘边或小溪岸边,采集水面或水中的昆虫。

④吸虫管: 用以捕捉小型、微型和虫体脆弱的昆虫。它是由厚玻璃管、橡皮塞、橡皮管、橡皮吸气球和细玻璃管等组成。制作时按厚玻璃管的内径选用合适的橡皮塞,按细玻璃管的粗细在橡皮塞上穿两个孔,其中一个孔插入略弯的细玻璃管(进虫管);另一孔插入吸气管,并与橡皮管和吸气球连接。吸气管下管口扎以纱布,以免昆虫被吸入吸气球内;组装完毕后,将橡皮塞塞在厚玻璃管口,便可使用。采集时将进虫管口对准所要采集的小昆虫,利用吸气形成的气流,将小虫吸到厚玻璃管内,然后将所采到的小虫放入毒瓶杀死。采集蚊类、蠓类、蚜虫、蓟马和一些小型寄生蜂,均可使用吸虫管

⑤毒瓶:用于迅速毒杀昆虫。

18

⑥其他工具:三角纸袋、棉层、镊子、剪刀、毛笔、放大镜、笔记本、笔、酒精

1.2昆虫采集法

①网捕

▲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网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使其丧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

②扫捕

▲适用于不一定要看到要捕捉的对象

▲扫捕的方法:

很简单就是在大片草地和灌丛中边走边扫,扫的时候要左右摆动,这样就可以采到很多不同种类的昆虫,这种方法采集到的昆虫种类是最多的。但这种采集方法就是比较难得挑选出昆虫,因为由于反复在植物上网扫,所以扫到的不仅有昆虫,而且还会有植物的叶、花、果实,这就需得进行挑选,挑选时最好用趋光分虫器进行。当扫捕一段时间后,打开网底,将扫集物倒入随身携带的容器内,如果网底装有塑料瓶,则在瓶内装满扫集物时取下更换。返回住地后,将上述容器或塑料瓶中的扫集物倒入趋光分虫器中将虫分开,达到挑选目的。如果没有趋光分虫器,可将扫网中的扫集物直接倒入毒瓶,等虫被熏杀后,再倒在白纸上或白磁盘中进行挑选。

③振落

▲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

▲方法:先在树下铺上白布,然后摇动或敲打树枝树叶,利用昆虫的假死的习性,将其振落到白布上进行收集。用这种方法可以采集到鞘翅目、脉翅目和半翅目的许多种类。 ④搜索

▲ 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

▲ 隐蔽的地方:Ⅰ树皮下面、朽木中

采集法:用刀剥开树皮或挖开朽木,能采到很多种类的甲虫。 Ⅱ砖头、石块下面,

采集法:可以到处翻动砖石土块

采集种类:无翅亚纲的双尾目、弹尾目以及原尾目等

Ⅲ蜂巢、鸟兽巢穴,

▲ 最佳用此方法的时间:在秋末、早春以及冬季里;因树皮、砖石、土块下面、枯枝落叶中甚至树洞里面都是昆虫的越冬场所。

★注意:遇到小型昆虫,可用吸虫管吸取,或用毛笔轻轻扫入瓶中,对于枯枝落叶中的昆虫,可以连同枯枝落叶一起带回,用烤虫器或采虫筛等工具分离。

⑤诱集

诱集法:

A.灯光诱集

▲适用于一些有趋光性的昆虫如鳞翅目的蛾类

▲方法:在没有月光又无风的夜晚,选择一个植物茂盛、最好还有水流的地方,将诱虫灯的 19

构件安装好,就会诱来各种昆虫,其中最多的是大小不一的蛾类,四面飞来停在幕布上。只要准备几个毒瓶,就可大量收集了。

▲最佳采集时间:在闷热的夏夜、阴天或雨后、甚至正在下着小雨

B.糖蜜诱集

▲适用于喜欢吸食花蜜蝶蛾类

▲方法: 用50%红糖、40%食用醋、10%白酒,在微火上熬成浓的糖浆,用时涂抹在树林边缘的树干上,白天常有少量蛱蝶等蝶类飞来取食,夜间则可诱到许多蛾类和甲虫

C.腐肉诱集

▲适用于对腐肉一类物质具有趋性的昆虫,尤其适于采集各种甲虫。

方法:将一个玻璃瓶埋在土中,瓶口与地面相平,瓶内放置腐肉或鱼头一类腥臭物,如果瓶口较大还应在瓶口上方用树枝或石块进行遮盖,以防鼠、鸟衔食。

D.异性诱集

▲适用于能释放一种性信息素的昆虫如如舞毒蛾、天蚕蛾、和盲蝽等

▲方法:将采到的或饲养出的雌昆虫囚于小纱笼内,挂在室外,则能诱来许多同种的雄昆虫。

1.3采集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①时间 昆虫的发生期与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合的,但我国地域广大,南方和北方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因此,昆虫活动早晚也不一致。

②地点 应根据采集目的而定,按照昆虫的生态环境去采集。作为昆虫分类实习、认识一些常见昆虫,可到附近山区、植物种类复杂多样的环境采集或灯诱;采集水生昆虫就应当到池塘、河沟和水田去采集

1.4昆虫标本制作工具

⑴展翅板 是用来展开昆虫翅的工具,

①木制展翅板

②泡沫板式展翅板

③三级台 这是针插虫体时所使用的工具。。

④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3、4、5号

2.昆虫标本采集、制作

以蝴蝶为例说明昆虫的采集过程和制作:

2.1蝴蝶的采集过程

①蝶类通常在林间路边和水溪边,或花草繁茂的地方,蝴蝶喜欢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所以一般它在昆虫都喜欢呆在森林的边缘,特别在水溪边。天气晴朗时一般在早上10点到下午3点是最佳的采集时间,可直接用网捕。

②根据蝴蝶的生活习性我们会选择在空旷的森林边缘或水溪边,飞翔中的蝴蝶,可以挥网捕捉,迎面飞来可以从容兜住;向前飞去的则须快速追扑;在它访花活动时可以从旁掠取,应当注意植物上有无刺棘,防止把网挂破。

③当蝴蝶进入网中,应当即将网袋的底部向上甩,或将网柄翻转,都能将网口封住,切忌从网口向里张看而让蝴蝶再从网口逃逸,只要运用自然,一定能够捉到。

④捉住以后,可以隔网用拇食二指捏住蝴蝶胸部,依蝴蝶大小加不同的压力,使蝴蝶窒息,然后用镊子取出,包入三角纸中,每一三角纸只包一只。

如果蝴蝶停在地面,应一手拿网柄,一手提网底,对准罩下,等蝴蝶飞起进入网中,再将网底折转。不能扫捕,以避免泥土扫入网中,损坏蝶翅。多数蝴蝶喜欢吮吸植物花蜜,有些种类喜欢吮吸树木伤口所流出的汁液,有的喜欢腐烂发酵的瓜果、人或动物的尿液,有的群集在路傍积水或溪边浅水处饮水,在这些地方应特别留意。也可根据蝴蝶的习性,在岩石或树 20

干上涂上蜂蜜、在地上布置腐烂瓜果、撤尿、或制造一些树木的伤痕以引诱蝴蝶来自投罗网。

2.2蝴蝶标本的制作

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长度。

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的胸部垂直穿过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

蝴蝶的腹部要与胸部成一直线

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为了使标木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

触角的处理

⑤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则可以把它放好以晾干。

制作好的蝴蝶标本

★注意:不同昆虫生活习性不同,它的采集地的选择有所不同,采集方法也有所不同,生活习性的不同在上面我以说了,下面我主要说不同的昆虫制作标本时的针插部位的不同: ● 直翅目昆虫针插在前胸背板后方偏右的后内角

● 蜻蜓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的针插部位于中胸背部中部

● 半翅目昆虫插在中胸小盾片中间稍偏右一侧

● 鞘翅目昆虫针插右鞘翅内前方,使针从中足和后足之间穿过

● 微小昆虫则用00号昆虫针孔入昆虫的腹部正中,再用一般的昆虫针穿过软木的左测 在针插时还特别注意:昆虫针插入一定要与虫体的长轴垂直。

3.标签的填写:采集标签要包括采集日期、采集人、采集地以及鉴定人

★特别提醒:标签的大小规格要适当

4.标本的保存:昆虫完全干燥之后,放入昆虫盒中,在盒之中要放樟脑或其他防止虫蛀的药品,并时常不断加药。

㈡脊椎动物学的实习

脊椎动物学的实习我们学会制作鱼、蛙的侵制标本和鼠的剥制标本,我还有了人生第一次的钻洞体验,钻洞我们了解到洞穴里的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差异,动植物的分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洞穴动物的分布特点随着光照、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随着光照而发生变化,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动物的分布也有所减少,只有在有光带洞口处动物种类分布较广,洞穴动物的繁殖没有季节的变化。

下面我着重介绍鸟类的观察:

1.观鸟的注意事项

1.1野外活动,为防止蛇、蚊、蛭的叮咬,应穿长裤长褂,着素色裤装,着装不要穿颜色鲜艳的服装,尽量穿灰、草绿等接近自然环境色的服装,并穿著不易打滑的鞋类,同时最好携带长木棍、手杖之类的东西,以便在草丛中行进时打草惊蛇。

1.2.并请注意当地气象,决定是否携带雨具。亦请自行准备食物与饮料,因为赏鸟的地方附近大多是没有餐厅(不过可能有摊贩),要记得带走垃圾。

1..3最好随身携带简便医疗用品,以备不时之须。衣裤上应有合用的口袋,可以装一些小 21

零碎。脚上最好穿高腰皮鞋或旅游鞋,去水边湿地可以穿雨靴

2.鸟类的识别简介

2.1鸟类的生活环境

2.2巢的形状

2.3鸟的飞翔姿势

2.4鸟的鸣声

3.观鸟地点选择

3.1选择一个较为开旷的地方,最好不要进入茂密的森林

3.2最好选择在居民区

4. 鸟类观察的外形鉴别特征及它的生活习性

◆家麻雀 雀形目 文鸟科

鉴别特征:雄性的家麻雀頭部、面頰呈灰色。喉部、上半胸、眼睛和喙部之間呈黑色。喙在夏季是藍黑色的,腿是褐色,鸟的头部或喉部都沒有黑色块,头部也沒有灰色,上半部有藍色的條紋。

生活习性:喜群栖生活与居民点,掠食谷物也食昆虫及一些树叶,通常与人类有共同的栖息生境。

◆树麻雀 雀形目 文鸟科

鉴别特征:雄鸟从额至后颈纯肝褐色;上体砂棕褐色,具黑色条纹;翅上有两道显著的近白色横斑纹;颏和喉黑;雌鸟似雄体,但色彩较淡或暗,额和颊羽具暗色先端,嘴基带黄色。 生活习性 :一般总是多栖息在居民点或其附近的田野。大多在固定的地方觅食和在固定的地方休息;白天活动的范围大都在2~3km之内,晚上匿藏于屋檐洞穴中或附近的土洞、岩穴内以及村旁的树林中。鸣声极噪杂,略似

◆白腰文鸟 雀形目 文鸟科

鉴别特征:上体以深栗色为主,下背转为灰白色,背部中央有一黑褐色斑纹,形如

生活习性:栖息于农作区及山脚地带的树丛和耕地中,也见于灌木丛和竹林。喜成集群生活,常与其他小鸟混群。主要以稻谷为食,也吃一些草籽和昆虫。

◆池鹭 鹤形目 鹭科

鉴别特征:中型涉禽,全长约45cm。体羽大都白色。头部、枕部羽冠和颈均栗红色,下颈和上胸羽毛呈长矛状蓑羽。背羽紫黑,蓑羽状。嘴黄,远望似白,尖端黑;跗蹠与趾均黄。雌雄相似。

生活习性:一般生活与稻田边,结群营巢于大树上,食物以软体动物、昆虫、小鱼等为主。 ◆金腰燕 雀形目 燕科

鉴别特征:上体自额至背部为蓝黑色,腰部有一显著的栗黄色横斑带,下体羽棕白色,布有黑色纵纹,在胸部较粗且显著,向后变疏而细,尾下覆羽棕色,羽端蓝黑色,嘴黑色,脚黑褐色。

生活习性:筑巢多在山地村落间,巢多呈长颈瓶状,筑巢精巧,栖息于低山及平原的居民点附近,以昆虫为食。

◆家燕 雀性目 燕科

鉴别特征:家燕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 生活习性:飞行时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它们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时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 ◆鹊鸲 雀形目 翁科 东亚科

22

鉴别特征:尾部向上翘,尾部有两个斑,左右翅各有一个斑,当其飞行时可以看到四个斑 生活习性:喜生活于厕所附近

◆绿鹦嘴鹎 雀形目 鹎科

鉴别特征:嘴短厚且呈灰黄色,上喙向下弯曲似鹦鹉嘴,额基部为石灰色,喉部及头侧呈黑褐色,上胸有一半圆形白环,绕到颈的两侧,上胸和体侧呈橄榄绿,腹部为黄绿色,有一黑褐色宽端,尾下覆羽鲜黄色,脚褐色

生活习性:绿鹦嘴鹎常栖息于平原、山地的树林、灌木丛中,一般停留在乔木的中上层,在山间河谷的树丛中也很常见。喜欢集群,有时也成对或单独活动。善鸣叫,鸣声婉转。属杂食性的鸟类,以种子、草籽、野果、花芽、叶芽等为食,动物性食物有昆虫及其它小型动物等。

◆黄臀鹎 雀形目 鹎科

鉴别特征:尾下部为黄色,头为黑色,颏、喉白色,其余下体近白色,胸具灰褐色横带,飞起来尾长

生活习性:喜林缘及次生林枝叶稠密的较高树木

◆山道眉草鹀 雀形目 鹊科

鉴别特征:腹部灰白色

生活习性:夏季多见于丘陵及高山上;冬季抵达山脚或山谷及平原等地。常栖息在草丛中,矮灌木间、岩石上,或空旷而无掩蔽的地面、玉米秆上、电线或电杆上等。

◆喜鹊 雀形目 鹊科

鉴别特征:飞羽和尾羽为近黑色的墨绿色,带辉绿色的金属光泽;初级飞羽的内翈均为洁白色,飞行时可见双翅端部洁白,另外在飞行中可见本物种背部的白色羽区形成一个V形。 生活习性:生活于灌木的顶梢或房屋顶部

◆画眉 雀形目 翁科

鉴别特征:上体橄榄褐色,头和上背具褐色轴纹;眼圈白、眼上方有清晰的白色眉纹, 向后延伸呈蛾眉状的眉纹中红色的羽毛

生活习性:喜在灌丛中穿飞和栖息,常在林下的草丛中觅食,不善作远距离飞翔生活于灌木的顶梢

◆白脸大山鹊 雀形目 山鹊科

鉴别特征:头及喉辉黑,与脸侧白斑及颈背块斑成强对比;翼上具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

生活习性:常光顾红树林、林园及开阔林。性活跃,多技能,时在树顶时在地面。成对或成小群。主要生活于乔木、灌木的中下层

◆红嘴蓝鹊 雀形目 鸦科

鉴别特征:嘴红色,尾十分长

生活习性:绝大多数时间小群出现,很多时候在地上活动,见于浓密矮树丛内

◆珠颈斑鸠 鸽形目 鸠鸽科

鉴别特征:颈侧满是白点的黑色块斑

生活习性:生活于灌木的中上层鸣声响亮,鸣叫时作点头状,鸣声似'ku-ku-u-ou',反复鸣叫,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斑鸠混群

◆乌鸦 雀形目 鹊科

鉴别特征:毛大多黑色或黑白两色,翅远长于尾;嘴、腿及脚纯黑色。

生活习性:栖于林缘或山崖,到旷野挖啄食物,集群性强,一群可达几万只

◆棕头鸦鹊 雀形目 翁科

鉴别特征:顶至上背棕红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翅红棕色,尾暗褐色。喉、胸粉红色,下 23

体余部淡黄褐色。

生活习性:棕头鸦雀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常常在灌木或小树枝叶间活动,一般都短距离低空飞翔,不做长距离飞行。

◆八哥 雀形目 棕鸟科

鉴别特征: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的基部均为白色,因此在飞行过程中两翅中央有明显的白斑, 生活习性:在村寨、田野、山林边缘的灌丛中都有它们的踪迹。喜群居,常数十成群栖息于大树上

◆山椒鸟 雀形目 山椒鸟

鉴别特征:头部有黑色身体上有红斑

生活习性:一般停息在乔木的中上层

鸟类分类的总结:

我们在进行鸟类的分类时我们不能用大小、颜色来作为鸟类的鉴别特征,只能用一些稳定的不变的特征作为鸟类的鉴别特征,如羽毛,习性等。

5.观鸟的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观察到3个目、11科、18属的施秉城关居民点的鸟类

施秉城关地区观鸟名录

⑴鹤形目 (Gruiformes)

鹤科 (Gruidae)

池鹭 (Ardeola bacchus)

⑵雀形目(Passeriformes)

①燕科 (Hirundinidae)

家燕(Hirundo rustica)

金腰燕(H.daurica)

②文鸟科(Ploceidea)

树麻雀(Passer montanus)

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

③鹟科( Muscicapidae)

鹊鸲 (Copsychus)

画眉(Garrulaxcanorus)

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

④鹎科(Pycnonotidae;bulbuls)

绿鹦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

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

⑤雀科(Frinfillidea)

山道眉草鹀(Emberiza cioides)

⑥鸦科(Corvidae)

喜鹊(Pica pica)

乌鸦(Corvus)

⑦山鹊科(Paridae)

白脸山雀(Parus major)

⑧鸦科(Corvidae)

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

⑨山椒鸟科 (Campephagidae)

24

山椒鸟 ( Pericrocotus)

⑶鸽形目(Columbiformes)

鸠鸽科(Columbidae)

珠颈斑鸠 (Streptopelia chinensis)

六.实习成果

㈠ 全班实习结果

贵州施秉县动物实习昆虫名录

种类

数量 所占比例(%)I蜻蜓目 Odonata

1.色蟌科Calopterygidae

2.春蜓科Gomphidae

3.蜻科Libellulidae

4.蟌科Coenagrionidae

5.大蜓科Cordulegastridae

II直翅目 Orthoptera

1.螽蟖科Tettigoniidae

2.蚱科Tetrigidae

3.尖头蝗科

4.蝼蛄科Gryllotalpidae

5.树蟋科Oecanthidae

6.蝗科Acrididae

7.蟋蟀科Gryllidae

III半翅目Hemiptera

1.硕蝽科Eurostus Dallas

2.缘蝽科Coreoidea

3.圆蝽科Plataspidae

4.盾蝽科Scutelleridae

5.水黾科Gerridae

6.负子蝽科Belostomatidae

7.荔蝽科Tessaratomidae

8.蝽科Pentatomidae

9.同蝽科Acanthosomatidae

10.猎蝽科Reduriidae

11.蝎蝽科Nepidae

IV鳞翅目Lepidoptera

1.凤蝶科Papilionidae

2.斑蝶科Danaidae

3.灰蝶科Lycaenidae

4.枯叶蝶科Kallima

5.眼蝶科Satyridae

6.夜蛾科Noctuidae

25

8.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

9.尺蛾科Geometridae

10.环蝶科Amathusiidae

11.蚬蝶科Riodinidae

12.弄蝶科Hesperiidae

13.鹿蛾科Ctenuchidae

14.蛱蝶科Nymphalidae

15.虎蛾科Agaristidae

16.灯蛾科Arctidae

17.粉蝶科Pieridae

V膜翅目Hymenoptera

1.叶蜂科Tenthredinidae

2.姬蜂科Ichneumqnidae

3.蛛蜂科Pompilidae

4.蜜蜂科Apidae

5.泥蜂科Sphecidae

6.茧蜂科Braconidae

7.蜾赢科Eumenidae

8.胡蜂科Vespidae

9.熊蜂科Bombidae

10.蚁科Formicidae

VI鞘翅目Coleoptera

1.天年科Cerambycidae

2.叶甲科Chrysomelidae

3伪天年科Oedemeridae Latreille

4.瓢甲科Coccinellidae

5.伪叶甲科Lagriidae

6.龟甲科Cassididae

7.郭公虫科Cleridae

8.吉丁甲科Buprestidae

9.叩头甲科Elateridae

10.步甲科Carabidae

11.萤科Lampyridae

12.花萤科Cantharidae

13.象甲科Curculionidae

14.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

15.芜菁科Meloidae

16.锹甲科Lucanidae

17.虎甲科Cicindelidae

18.伪叩头虫科Languriidae

VII同翅目Homoptera

1.蝉科Cicadidae

2.蛾蜡蝉科Flatidae

26

4.沫蝉科Cercopidae

VIII双翅目Diptera

1.麻蝇科Sarcophagidae

2.丽蝇科Calliphoridae

3.食蚜蝇科Syrphidae

4.虻科Tabanidae

5.盗虻科Aslidae

6.大蚊科Tipulidae

IX脉翅目Neuroptera

1.蝶角蛉科Ascalaphidae

X螳螂目Mantedea

1.螳科Mantidea

XI虫脩目Phasmida

1.杆虫脩科Phasmida

XII蜉蝣目Ephemeroptera

1.蜉蝣科Ephemeridae

XIII蜚蠊目Blattaria

1.姬蠊科Blattellidae

XVI毛翅目Trichoptera

1.未知

XIV广翅目Megaloptera

1.鱼蛉科Corydalidae

XV革翅目Dermaptera

1.未知

施秉动物学实习脊椎动物名录

Ⅰ鱼纲Pisces

⒈鲤科Cyprinidae

鳑鲏鱼(Rhodeinae;bitterlings)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

鲤鱼(Cyprinus carpio)

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

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

鲫鱼(Carassius auratus)

鳜鱼(Siniperca spp)

Ⅱ两栖纲(Amphibia)

无尾目(Salientia)

1.蟾蜍科(Bufonidae)

大蟾蜍(Bufo marinus)

2.蛙科(Ranidae)

泽蛙(Rana limnocharis)

黑斑蛙(R.nig romaculata)

日本林蛙(Rana japonica Guenther)

务川臭蛙(Rana wuchanensis)

27

3.姬蛙科(Microhylidds)

四纹姬蛙(Microhyla ornate)

Ⅲ爬形纲(Reptilia)

蛇目(Serpentiformes)

1.游蛇科(Fringillidae)

赤练蛇(Dinodon rufozonatum rufozonatum)

Ⅳ哺乳纲 (Mammalia)

1.啮齿目(Rodentia)

社鼠(Rattus niviventer)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高山姬鼠 (Apodemus chevieri0

锡金小家鼠(Mus phari)

2.翼手目(Chiroptera )

蹄蝠科(Hipposideridae)

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

㈡自己的实习成果(主要是自己制作的标本)

1. 采集昆虫标本名录

施秉自己组制作的昆虫名录

目 科 蜚蠊目 蜚蠊蜻蜓目 蜻蜓科、豆娘科 直翅目 蝗科、螽斯科、蟋蟀科脩目 竹节虫科 同翅目沫蜡科、蛾科、蝉科 半翅目 蝽科、盾蝽科、猎蝽科、硕蝽科、未鉴定种若干 广翅目 鱼蛉 鞘翅目 虎甲科、金龟科、叩甲科、萤科、芫菁科天牛科、叶甲科、郭公虫科、瓢甲科、未鉴定种若干 鳞翅目弄蝶科、灰蝶科、蛱蝶科、凤蝶科、粉蝶科、 天蛾科、尺蛾科 、未鉴定种若干 膜翅目叶锋科、胡蜂总科、蜜蜂总科、蚁科、马蜂科、未鉴定种若干蜉蝣目蜉蝣 双翅目蚊科、虻科、未鉴定种若干 2.蛙的浸制标本

测量数据

编号体长 头宽眼间距前臂长后肢长足长头长体重种类65.0CM2.0CM0.8CM1.7CM11.7CM 2.0CM1.7CM12.7g泽蛙

2. 鼠的剥制标本:

记录的数据如下

编号耳长 尾长体长后足长 体重种类22CM 18.5CM 16.9CM2.9CM 97.4g社鼠 七.实习心得 这次实习,在施秉的杨柳镇发现那的空气污染很严重,在那个地方有个氧化铝厂,在工厂的周围排放出许多废水、废气,把周围的空气都弄污染了。氧化铝厂外排含碱废水对环境污染很严重, 加上生活污水、设备冷却水及设备的跑、冒、滴、漏等,混合在一起排放,排水量大、不稳定,不仅对周围的农田以及下游河流的严重的污染。我们怎样使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呢?对于处理环境污染问题作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2.补充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中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规定。

3.在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的同时,切实解决村村冒烟、处处办厂的问题,坚决淘汰高污染企业,逐步实现工业集聚。

4.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污染物排

5.强化现有企业的环境治理,严格要求企业执行

28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键是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和慎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长远看,保护了整个自然界、保护了生态系统,归根到底还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的功夫十天的实习就要结束了,和大一的植物学实习相比,没有了进入原始森林的机会,也没有在海边看海的时光,更不用担心被蚂蝗叮而把衣服穿的严严实实,在动物学实习我们更多的是欢声笑语,虽然也有风吹雨打和日晒雨淋,但是这次的实习真的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次的实习很好的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理解了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或没有明白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我认识许多我以前经常看到而有不认识的动物,也培养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对生活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实习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组员之间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很好的完成了实习的任务,虽然实习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大家依然微笑着面对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大家在笑声中掌握知识、锻炼耐力,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知识令我们难以忘怀,实习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如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交际能力较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等等。这些不足,我将会努力的克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自己进一步更好的发展,今年大三了,我要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好好学习,不仅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要把学习知识局限于课本上,争取做更好的自己。

29


相关内容

  •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 ...

  •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野外实习报告
  •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经过了将近一年对动物学和植物学的理论学习后,野外实习也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还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实习目的;(1)复习、巩固和 ...

  • 重庆缙云山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 重庆缙云山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物科学专业 2013级2班 第5组第几小组 指导老师: 实习小组成员: 一.缙云山自然概况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北 区境内,距重庆市中心60km,东经 106°20´18˝~106°24´42˝,北纬29°48´25˝~29°51´53˝,总面积18km²,海拔 ...

  •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过为期十一天的野外实习生活,我学到了平时在书本上没有办法学到的东西,见证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领略了大山的雄伟,感受了河流的生生不息,更加铭记了同学之间那真挚的感情,深深地重新认识了两个字--团结. 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之后,心中充满了向往和激动,踏上了 ...

  • 植物学实习心得
  • 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 得知植物学实习是在野外那刻,心中充满了莫名的激动,因为我们终于有机会与自然新近感受绿色的气息.当我们真正地站在巍峨的山脚下,翠绿的世界,清新的空气中时,更使我心旷神怡--我们组事先做好了分工,由我负责记录植物名录与特征. 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去的是鹫峰和大觉寺,都是爬山.虽然晕车但 ...

  • 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
  • 渭南师范学院资源环境系 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专业:地理科学 组别:第2组 年级班级:2011级地理1班 指导老师:吕海波.胡明 1 一. 实习人员构成 实习指导老师:胡明.吕海波 实习成员:杨桓.张智娇.杨岚.刘永英.党婵婵.程西宁 二.实习目的: 地理学特别是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 ...

  •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   为了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室内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地貌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系统学习实习时野外地貌考察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现场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资管专业2011级全体138名学生分批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一周(6.1--6.5)的野外实习。   这次实习我们分别去了张家界国 ...

  • 生物科学专业实习报告
  • 作为一名生物科学本科大学生,我还是有一定得自信的,毕竟像考入好的本科大学还是有一定得难度的。可是虽然我现在已经是本科生了,但是我却一点也没有自豪和骄傲的资本。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社会问题了,我毕业后怎么样还不好说呢。 正因为如此,为了毕业后找个好工作,多出去实习一下,增加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把 ...

  • 崂山写生实践报告
  • 崂山美术实习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 风景园林 今年10.10号,我们踏上了崂山写生实习的旅途.这是我们2010级风景园林专业第一次 外出实习. 来到崂山,美丽的景色让我们目不暇接,第一天老师布置完任务,并初步适应了一下写 生环境.虽然任务很重但也阻挡不住我们玩的心情,第二天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张进入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