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成果汇报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交流会方案

三余小学五(3)班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作品在质朴的语言中洋溢着的诚挚美好的感情。

3.品析课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在质朴的语言中洋溢着的诚挚美好的感情。

2.品析课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表现诚挚美好的感情和生命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现场体验失明的感觉:请两位同学蒙上眼睛绕教室一周,并回到自己熟悉的课桌旁拿出一支笔,写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生活在光明世界里的人,是很难体会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从盲人阿炳的《二泉印月》中听出的是„„(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盲聋哑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二、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在生命的88年里,有87年在黑暗和寂静中度过。19个月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7岁时,安妮·莎莉文走进了她的生命,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1902年),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健康人带了了鼓舞。作品还有:《我所生活的世界》(1908)、《从黑暗中出来》(1913)、《我的信仰》(1927)、《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29)和《愿我们充满信心》(1940),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海伦•凯勒后来成为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

—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举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三、自主展示,适时评议

1.概括内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传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象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暗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渴望吗?

海伦·凯勒在这假想的三天光明里都要看些什么?

自读课文,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2.分析感悟。 约朋友来家:海伦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足见她对亲情的极端重视,因为是这些人给了她生命和智慧,表现了她对自己周围的人使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之情的。这里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美。

小狗们:小狗们是海伦很重要的朋友,它们的陪伴为她的生活增添了快乐和温暖,带给她温馨的安慰。

房间里的小东西:表现了作者对光明世界的好奇。

书籍:“崇敬地落在”是这段文字的关键词语。作者的敬意是通过比喻表现出来的,将书比喻成“辉煌的巨大灯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在作者人生中地巨大引导作用,也写出了崇敬盲文的原因。

森林散步:“陶醉”形象地描写了作者看到美丽大自然地愉悦之情。“拼命”一词极为真切地写出了对光明的高度重视。

(学生可以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来阐述,不必要求完整,在阐述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朗读,以加深理解。)

„„

3.这三天光明给海伦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

我的内心充满了甜蜜的回忆,使我很少有时间来懊悔。

4.学习引言与结尾部分

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态生活?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说说你的理解。(1-5自然段,抽读)

“把每天当成是世界末日来相爱,„„”

(2)“我们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理所当然。我们并不感激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

你是否学会了感激?

(3)她常提及“有视觉的人”,有何用意?将第三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

从树林里远足回来,正常人观察到了什么?“没有什么特别的。”

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类似的经历,也许同样是没有什么。

我们看看作者的感受,一个仅仅凭借触觉感知世界的人有什么感受?

朗读第四段。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者说“我这个不能用眼睛看的人,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发现好几百中使我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我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得到那么多的快乐,那么凭借视觉将会有多少美展现出来啊!”“可是那些有视觉的人显然看得很少。”

“也许人类就是这样,极少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 谈谈这句话的理解。

托尔斯泰说:“我珍惜我现在拥有的一切。”

在第一段中,作者这样写道:“我们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当然。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自古以来,莫不如此。”所以,海伦认为: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这样一种态度可以尖锐地强调生命的价值。(尖锐:灵敏而深刻 )

(3)她想要给我们什么忠告?(齐读最后一段)

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5、归纳海伦的性格和精神

从这些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海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顽强的人;一个乐观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有一颗炽热求索的心;一颗坦诚真挚的心;一颗朴素博爱的心;一颗对生活热恋的心;一颗对知识渴望的心;一颗对人类友爱的心;一颗坚忍不拔的执着心; 一颗积极乐观的上进心;一颗追寻人类崇高精神和同情的心„„ 而这恰恰又是一颗平凡的心。

四、多元评价,拓展延伸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坚忍不拔,自我超脱而又追求美和崇高,也正是她引导人类迈向光明的未来。而只要这种精神存在,海伦·凯勒的名字就不会被遗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将为人们所珍视。正如罗斯福夫人为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写的前言所说:“这个故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认识,我们就不会忘记!”

1.世界上有着海伦的残疾的人有许多,那么有着类似经历和精神的人有多少呢?(举例)

结合他们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生命和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畅所欲言,真诚。

★2010中国达人秀冠军钢琴王子李伟:在10岁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自己的双臂,但他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不仅成为了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游泳冠军,甚至在三

年的时间内练成了钢琴十级,用脚趾演奏出动人的旋律。他在表演完节目后说过的一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

★澳大利亚的“无腿超人”约翰·库缇斯,国际著名激励大师。

约翰·库缇斯说,他一出生,腿就是畸形。医学上称为先天性骶骨发育不全。他没有肛门,而且他的膀胱和肠也不正常。由于腿部完全没有发育,刚刚出生的小约翰看起来只有一个可口可乐罐子那么大。

约翰·库缇斯说,医生们曾断言他活不过一天、一周、一个月。但他在医生的断言中活到了现在,成为轮椅橄榄球运动员、室内板球健将、澳大利亚残疾人乒乓球冠军,成了国际著名的演讲大师,并且有了心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

他说:截肢手术让我身体的平衡跟以前不一样了,我必须要重新学习走路、走楼梯,甚至上厕所。不过这些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只是挑战而已———我根本不相信有问题,我只相信有挑战。惟一让问题消失的方法就是把它们变成挑战,并积极地面对。不管面前是什么样的挑战,我都用我的方法积极地冲向它。我实在记不起自己当时站了多少次又摔倒了多少次,我只知道如果摔倒十次,那么第十一次一定要站起来,五十次的摔倒那么五十一次要站起来,如果一百次摔倒,那么该死的一百零一次再站起来!

约翰的名言:别对自己说不可能。约翰·库缇斯在青岛演讲,开场直白有力:“你们都可以看到我的残疾,那么,你的残疾是什么呢?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残疾,请问你的残疾是什么呢?”

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的不幸,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不幸的人! 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的成功,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强大的人!

2.以“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写一段话

3.对比阅读:盲人看(毕淑敏)

4. 如果让你从书中选出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或赠给班上的某个同学,你会选择那句话?请摘录在书签上,并说明理由。

5. 请你给这本书写一段推荐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交流会方案

三余小学五(3)班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作品在质朴的语言中洋溢着的诚挚美好的感情。

3.品析课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在质朴的语言中洋溢着的诚挚美好的感情。

2.品析课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表现诚挚美好的感情和生命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现场体验失明的感觉:请两位同学蒙上眼睛绕教室一周,并回到自己熟悉的课桌旁拿出一支笔,写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生活在光明世界里的人,是很难体会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从盲人阿炳的《二泉印月》中听出的是„„(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盲聋哑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二、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在生命的88年里,有87年在黑暗和寂静中度过。19个月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7岁时,安妮·莎莉文走进了她的生命,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1902年),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健康人带了了鼓舞。作品还有:《我所生活的世界》(1908)、《从黑暗中出来》(1913)、《我的信仰》(1927)、《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29)和《愿我们充满信心》(1940),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海伦•凯勒后来成为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

—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举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三、自主展示,适时评议

1.概括内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传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象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暗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渴望吗?

海伦·凯勒在这假想的三天光明里都要看些什么?

自读课文,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2.分析感悟。 约朋友来家:海伦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足见她对亲情的极端重视,因为是这些人给了她生命和智慧,表现了她对自己周围的人使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之情的。这里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美。

小狗们:小狗们是海伦很重要的朋友,它们的陪伴为她的生活增添了快乐和温暖,带给她温馨的安慰。

房间里的小东西:表现了作者对光明世界的好奇。

书籍:“崇敬地落在”是这段文字的关键词语。作者的敬意是通过比喻表现出来的,将书比喻成“辉煌的巨大灯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在作者人生中地巨大引导作用,也写出了崇敬盲文的原因。

森林散步:“陶醉”形象地描写了作者看到美丽大自然地愉悦之情。“拼命”一词极为真切地写出了对光明的高度重视。

(学生可以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来阐述,不必要求完整,在阐述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朗读,以加深理解。)

„„

3.这三天光明给海伦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

我的内心充满了甜蜜的回忆,使我很少有时间来懊悔。

4.学习引言与结尾部分

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态生活?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说说你的理解。(1-5自然段,抽读)

“把每天当成是世界末日来相爱,„„”

(2)“我们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理所当然。我们并不感激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

你是否学会了感激?

(3)她常提及“有视觉的人”,有何用意?将第三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

从树林里远足回来,正常人观察到了什么?“没有什么特别的。”

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类似的经历,也许同样是没有什么。

我们看看作者的感受,一个仅仅凭借触觉感知世界的人有什么感受?

朗读第四段。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者说“我这个不能用眼睛看的人,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发现好几百中使我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我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得到那么多的快乐,那么凭借视觉将会有多少美展现出来啊!”“可是那些有视觉的人显然看得很少。”

“也许人类就是这样,极少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 谈谈这句话的理解。

托尔斯泰说:“我珍惜我现在拥有的一切。”

在第一段中,作者这样写道:“我们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当然。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自古以来,莫不如此。”所以,海伦认为: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这样一种态度可以尖锐地强调生命的价值。(尖锐:灵敏而深刻 )

(3)她想要给我们什么忠告?(齐读最后一段)

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5、归纳海伦的性格和精神

从这些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海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顽强的人;一个乐观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有一颗炽热求索的心;一颗坦诚真挚的心;一颗朴素博爱的心;一颗对生活热恋的心;一颗对知识渴望的心;一颗对人类友爱的心;一颗坚忍不拔的执着心; 一颗积极乐观的上进心;一颗追寻人类崇高精神和同情的心„„ 而这恰恰又是一颗平凡的心。

四、多元评价,拓展延伸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坚忍不拔,自我超脱而又追求美和崇高,也正是她引导人类迈向光明的未来。而只要这种精神存在,海伦·凯勒的名字就不会被遗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将为人们所珍视。正如罗斯福夫人为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写的前言所说:“这个故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认识,我们就不会忘记!”

1.世界上有着海伦的残疾的人有许多,那么有着类似经历和精神的人有多少呢?(举例)

结合他们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生命和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畅所欲言,真诚。

★2010中国达人秀冠军钢琴王子李伟:在10岁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自己的双臂,但他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不仅成为了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游泳冠军,甚至在三

年的时间内练成了钢琴十级,用脚趾演奏出动人的旋律。他在表演完节目后说过的一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

★澳大利亚的“无腿超人”约翰·库缇斯,国际著名激励大师。

约翰·库缇斯说,他一出生,腿就是畸形。医学上称为先天性骶骨发育不全。他没有肛门,而且他的膀胱和肠也不正常。由于腿部完全没有发育,刚刚出生的小约翰看起来只有一个可口可乐罐子那么大。

约翰·库缇斯说,医生们曾断言他活不过一天、一周、一个月。但他在医生的断言中活到了现在,成为轮椅橄榄球运动员、室内板球健将、澳大利亚残疾人乒乓球冠军,成了国际著名的演讲大师,并且有了心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

他说:截肢手术让我身体的平衡跟以前不一样了,我必须要重新学习走路、走楼梯,甚至上厕所。不过这些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只是挑战而已———我根本不相信有问题,我只相信有挑战。惟一让问题消失的方法就是把它们变成挑战,并积极地面对。不管面前是什么样的挑战,我都用我的方法积极地冲向它。我实在记不起自己当时站了多少次又摔倒了多少次,我只知道如果摔倒十次,那么第十一次一定要站起来,五十次的摔倒那么五十一次要站起来,如果一百次摔倒,那么该死的一百零一次再站起来!

约翰的名言:别对自己说不可能。约翰·库缇斯在青岛演讲,开场直白有力:“你们都可以看到我的残疾,那么,你的残疾是什么呢?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残疾,请问你的残疾是什么呢?”

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的不幸,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不幸的人! 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的成功,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强大的人!

2.以“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写一段话

3.对比阅读:盲人看(毕淑敏)

4. 如果让你从书中选出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或赠给班上的某个同学,你会选择那句话?请摘录在书签上,并说明理由。

5. 请你给这本书写一段推荐词。


相关内容

  • 五年级新教育计划
  • 新教育实验计划 东胜四小 五年级组 一 指导思想 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为指导,将这个理念指导融入教育工作中.加大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强度.力度和深度,使整个班级成为书香气息芬芳馥郁.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二.实验目标 1.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为学生的 ...

  • 名著经典品读会
  • 万家学校"首届读书节之名著经典品读会" 活 动 方 案 一.活动目的 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在交流中提升自我 二.参与对象 全校七八年级学生.语文老师 三.阅读内容 名著经典 四.活动安排 1.发起图书漂流倡议(3月11日) 2.建立班级图书角(3月13日--15日) 3.个人自由阅 ...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
  • 五年级阅读课教案 1.伊索寓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伊索寓言>有整体而清晰的认识,接触更多的<伊 索寓言>小故事. 2.了解<伊索寓言>的作者. 3.听读<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了解其寓意. 教学准备: 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

  • 五年级(上)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我爱读书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去借阅课外书,并在阅读过程中爱护图书. 课前准备: 课前每 ...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 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的故事真的是使我备受感触,并且受益匪浅.一个盲聋人,言语间竟会流露出如此的幸福,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坚韧.那颗异常的火热的.不屈的.充满光明的.善良的心,着实让人佩服和感动. 书中介绍了凯勒在经历了19个月的光明 ...

  • 主题班会的发言稿
  •   主持人(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四年级1班《与好书交朋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与书交朋友,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人们的阅历,丰富人的各种知识……   乙:很多同学都喜欢阅读课外书籍。此刻,若有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我 ...

  • "读书小明星"推荐材料汇报
  • 我叫蔡最,是阳光小学二年级一班一名普通学生,和别的同学一样喜欢玩好玩的,喜欢美味的食物,但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自己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和书结缘的,也许从一出生没多久就认识了吧。我的爸爸妈妈有个共同爱好---收藏。家里有好多古代的东西,当然最多的还是书。中国四大名著有各种版本的,最珍藏的要算那一整 ...

  •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积累习惯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一.课题的提出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积累习惯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1.提出课题最直接的原因是教学中遇到困惑时思考的产物 这个微型课题的提出,最直接的原因是源于我先后教过的两个班级,是我对接手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班级经常进行对比.思考后而得的产物. 我执教这个班,对他们潜心进行作文训练以提 ...

  • 语文教材中的写作素材
  • 语文教材中的写作素材 (一) 1. 莫怀戚<散步> 课文经典句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评价: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