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与人脑的高级功能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44.45.46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一、

神经系统的组成

各级中枢示意图

二、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结构

2.功能:接受 ,产生 ,并传导 。 3.分类: 、 、 三、神经调节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①反射——在 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

②种类: 、

③以 形式传导,定义:动物或人体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 状态变为显著 状态的过程。

④结构基础:

I.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

①,③, ④,⑤。

II.图中有 括 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III.直接刺激④,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属于反射吗?。

⑤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 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内突触结构判断

⑥反射弧结构、功能分析

对应训练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①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 ②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③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④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⑤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对应训练2、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对应训练3、

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对应训练4在“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健康牛蛙的脚趾皮肤进行环割剥除的操作是为了研究

A.脊髓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B.感受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C.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D.传入神经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兴奋是以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原理

(1) 静息时电位外正内负 → 受刺激部位为外负内正 → 电位差→电荷移动→

局部电流→兴奋向前传导。

(2) 过程

3. 传导的方向:具有 性。

对位训练5根据下图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 a点——

b点——0电位,电位形成过程中, 通道开放;

bc段—— cd段——

de段—— 电位。

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下图为突触的常见类型,据图连线。

2.

突触小体、突触、突触结构

3.过程

(1)过程:轴突→ → →突触后膜。 (2)不同部位的信号转化形式 ①突触小体: 。 ②突触后膜: 。 4.传递特点: 5.形式:神经递质

供体: 移动方向: 受体: 释放: 作用: 化学本质: 去向:

6.突触传递异常分析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a.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b.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

对应训练6 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对应训练7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六.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的分析 (1

①图甲测静息电位,电流表一极连接外侧,一极连接内侧,电流表偏转

②图乙测兴奋电位,电流表两极都连接外侧或者内侧,电流表发生 次方向 的偏转。 (2

)在神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 方向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 偏转。 (3

)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①刺激b点,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

②刺激c点,a点不兴奋, d点兴奋,电流表发生 次偏转。

对位训练8 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感受器相连的部位是A和C,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 B.若在f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的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并在b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C.

D.若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而下一

神经元的兴奋将会加强

八、知识网络

九、课后训练

2.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考点44.45.46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一、

神经系统的组成

各级中枢示意图

二、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结构

2.功能:接受 ,产生 ,并传导 。 3.分类: 、 、 三、神经调节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①反射——在 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

②种类: 、

③以 形式传导,定义:动物或人体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 状态变为显著 状态的过程。

④结构基础:

I.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

①,③, ④,⑤。

II.图中有 括 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III.直接刺激④,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属于反射吗?。

⑤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 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内突触结构判断

⑥反射弧结构、功能分析

对应训练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①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 ②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③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④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⑤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对应训练2、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对应训练3、

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对应训练4在“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健康牛蛙的脚趾皮肤进行环割剥除的操作是为了研究

A.脊髓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B.感受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C.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D.传入神经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兴奋是以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原理

(1) 静息时电位外正内负 → 受刺激部位为外负内正 → 电位差→电荷移动→

局部电流→兴奋向前传导。

(2) 过程

3. 传导的方向:具有 性。

对位训练5根据下图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 a点——

b点——0电位,电位形成过程中, 通道开放;

bc段—— cd段——

de段—— 电位。

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下图为突触的常见类型,据图连线。

2.

突触小体、突触、突触结构

3.过程

(1)过程:轴突→ → →突触后膜。 (2)不同部位的信号转化形式 ①突触小体: 。 ②突触后膜: 。 4.传递特点: 5.形式:神经递质

供体: 移动方向: 受体: 释放: 作用: 化学本质: 去向:

6.突触传递异常分析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a.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b.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

对应训练6 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对应训练7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六.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的分析 (1

①图甲测静息电位,电流表一极连接外侧,一极连接内侧,电流表偏转

②图乙测兴奋电位,电流表两极都连接外侧或者内侧,电流表发生 次方向 的偏转。 (2

)在神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 方向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 偏转。 (3

)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①刺激b点,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

②刺激c点,a点不兴奋, d点兴奋,电流表发生 次偏转。

对位训练8 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感受器相连的部位是A和C,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 B.若在f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的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并在b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C.

D.若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而下一

神经元的兴奋将会加强

八、知识网络

九、课后训练

2.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相关内容

  • 心理学导论复习(第二版)
  • 一. 单项选择题 3.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年代是1879年 5. 神经系统的基本机构与功能单元是神经元 6. 大脑皮层上的枕叶是(视觉 )中枢. 7. 下列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谈梅生津). 8. 下列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是(含梅流延 ). 9.刚 ...

  • 在职研究生试题
  • 2011年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考试真题 2011年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最简单的行为模式是一个刺激引起一个自动反应,这类发射一般发生在( )水平. A.效应器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脊髓 2.大约97%的右利手者,其语言中枢在( ). A.枕叶 ...

  •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1
  •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科学的心理观认为: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元 1.神经元的结构 2.神经元的功能 兴奋功能:神经元接受刺激而进入活动状态的功能. 整合功能:细胞体把各方面传来的兴奋加以整合,使兴奋加强或减弱. 传导功能:细 ...

  • 基础心理学练习(有答案)
  • "心理学导论"习题 第一单元 习题 单选题 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D ). (A) 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B) 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C ) 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认识过程的是( C ) (A) 情绪 (B) 需要 (C) 想象 ...

  • 心理学总结
  • 第一章 一.概念: 1.心理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 2.认识过程:人在认识客观实物的过程中为弄清客观实物的性质和 规律而产生的心里现象,是人的最基本的心里过程. 3.情感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影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 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4.意志过程:由认识过 ...

  • 广东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答案[1]
  • 心理学作业 1 作者:陈武义 (第1-4章) 工作单位:城东中心小学 一.填空题 1.早在2400年前,在<灵魂论>中对心理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门独立的科学.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4.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组成. 5.心理过程包括.和等 ...

  • 脑科学论文
  • 学院:杏林 学部:工程 班级:高101 姓名:王爽 学号:1008093013 脑的高级功能 众所周知,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有别于其他物种是因为人类有极其复杂的大脑,它是千百年进化的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大脑的作用,关于大脑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科学中最深奥的课题,也是最难攻克的科学 ...

  • 课时跟踪检测(四)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 课时跟踪检测(四)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满分50分 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某人的大脑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他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 ) A .运动言语区(S区) C .视觉言 ...

  • 心理学知识
  •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人和动物心理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