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问题"教学对比与反思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广角”中的“排列问题”。   【第一次教学】   上课伊始,大屏幕上映出了三位同学演讲课本剧的照片。教师激励学生:谁能经受住三个考验,谁就有希望参与课本剧的演出。接下来就切入正题。   考验一:用7、3、9这3个数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教师把学生每三人分成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每组都有数字卡和记录单。三人的分工是:一人摆卡片,一人记录,一人汇报。   考验二:将“不怕辣”三个字排一排,读一读。   考验三:给三层花瓣分别涂上红、蓝、黄三种颜色。   【反思】本堂课通过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生活,课件做得朴素、实用,学生积极性高,学会了有序地思考问题。在“考验一”这个环节中,排三位数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困难在于叙述。当教师要求学生把排成的“739”叙述成“把7排在百位中,把3排在十位上,把9排在个位上”时,学生往往说不明白。因此教师不必对学生作完整叙述的要求,只要他们能有序地排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就行。笔者认为,排三位数与其让学生通过三人合作完成,还不如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理由很简单:教学应当务实,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事就不必去走形式。合作学习的理念固然正确,但不一定每堂课都非合作不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   在“考验二”这个环节中,把课本上的“不怕辣”颠过来倒过去地读,没啥意义,不如改成“读好书”更有教育意义。   至于“考验三”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涂色的策略,使所有不同的涂法既无遗漏也无重复。由于有些学生涂色比较细、比较慢,所以教师不必等到所有学生都完成涂色才宣布结束,没涂完的可在课外完成,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次教学】   上课伊始,教师仍以语文课《找骆驼》课本剧的照片引入,希望大家经受住三个考验后争取上台来扮演剧中的角色。   考验一:用7、3、9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每个学生的学具袋中都备有数字卡和记录单。对于整个操作过程,教师作了仔细的交代:“先思考,再动手,摆一个,记一个。把它记在记录单上,字要写大些,让人一眼就能看清楚。”听完教师的指令,学生们纷纷动手。   教师把几张学生的记录单贴在黑板上,生的是“739,793,379,397,937,973”,而生的是“379,397,739,793,937,973”。   师:你们更喜欢谁排的?   生:更喜欢生的。   师:为什么?   生:从小到大,有规律。   师:谁的能保证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生:生的最好。   生3:也可从十位数考虑起。   教师表态:只要按一定的规律有序地思考就好。(大屏幕上随之映出了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两组排序)   接着开始了第二个考验,教师请学生把“读好书”三个字调换顺序读一下。先后有两名学生站起来读:“读好书,读书好,好(hào)读书,好书读,书读好,书好读。”   第三个考验是:“用红、蓝、黄给花的每层花瓣涂上不同的颜色,有多少种不同的涂法?”教师要求学生先别忙着涂,先说说涂法。   生:先确定中心的颜色,中心涂红色的有两种。   生:也可以先确定外层的颜色。   生:还可以把一层涂两种颜色。   于是大家开始涂色,然后教师将3名学生的作品用投影仪显示在屏幕上,有先定内层颜色的,也有先定外层颜色的。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这个小小的工程也难为大家了。小小手,非常巧。”   教师拿起数码相机为这三位同学拍照留念。同时问道:“他们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拍照位置?”   生:“6种。”   教师又问:“如果老师也加进来,那么不同的拍照位置又有几种?”   有学生应声答道:“8种!”   教师说:“这个问题,同学们回去思考一下。”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有规律、有序地思考。   生:全面地思考。   【反思】尽管课本上是按7、3、9的顺序给出这三个数字,但笔者认为,在排三位数时还是按3、7、9的顺序排比较好,从小到大是正整数数列的顺序,也是最常见的顺序。课本上给出的三个数字只是一个组合,并未暗示顺序,我们应当不泥拘于这三个数字呈现的先后。课本上在例题中排出的6个三位数依次是“379,397,739,793,973,937”,其中最后两个数的排法一反前面的“从小到大”,形成了一个“逆序”,严格地说是欠妥的。教师对此若能大胆指出,定能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发展,可惜教师未能注意。数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抽象,作为小学中年级学生,虽说只是通过“数学广角”的教学让他们扩大眼界,提高兴趣,但笔者仍然希望在具体的排数与涂色之后,能够为学生揭示排列的数学本质,达到一定的抽象程度。只要学生能够接受,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下“乘法原理”也未尝不可。如果学生明白了这一原理,那么对于老师与三名学生排成一排照相的问题,也不至于回答成有“8种”位置了。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笔者真诚地希望教师都能拒绝花哨,拒绝作秀,扎扎实实地备好课,简简单单地教数学。(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email protected]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广角”中的“排列问题”。   【第一次教学】   上课伊始,大屏幕上映出了三位同学演讲课本剧的照片。教师激励学生:谁能经受住三个考验,谁就有希望参与课本剧的演出。接下来就切入正题。   考验一:用7、3、9这3个数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教师把学生每三人分成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每组都有数字卡和记录单。三人的分工是:一人摆卡片,一人记录,一人汇报。   考验二:将“不怕辣”三个字排一排,读一读。   考验三:给三层花瓣分别涂上红、蓝、黄三种颜色。   【反思】本堂课通过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生活,课件做得朴素、实用,学生积极性高,学会了有序地思考问题。在“考验一”这个环节中,排三位数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困难在于叙述。当教师要求学生把排成的“739”叙述成“把7排在百位中,把3排在十位上,把9排在个位上”时,学生往往说不明白。因此教师不必对学生作完整叙述的要求,只要他们能有序地排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就行。笔者认为,排三位数与其让学生通过三人合作完成,还不如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理由很简单:教学应当务实,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事就不必去走形式。合作学习的理念固然正确,但不一定每堂课都非合作不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   在“考验二”这个环节中,把课本上的“不怕辣”颠过来倒过去地读,没啥意义,不如改成“读好书”更有教育意义。   至于“考验三”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涂色的策略,使所有不同的涂法既无遗漏也无重复。由于有些学生涂色比较细、比较慢,所以教师不必等到所有学生都完成涂色才宣布结束,没涂完的可在课外完成,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次教学】   上课伊始,教师仍以语文课《找骆驼》课本剧的照片引入,希望大家经受住三个考验后争取上台来扮演剧中的角色。   考验一:用7、3、9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每个学生的学具袋中都备有数字卡和记录单。对于整个操作过程,教师作了仔细的交代:“先思考,再动手,摆一个,记一个。把它记在记录单上,字要写大些,让人一眼就能看清楚。”听完教师的指令,学生们纷纷动手。   教师把几张学生的记录单贴在黑板上,生的是“739,793,379,397,937,973”,而生的是“379,397,739,793,937,973”。   师:你们更喜欢谁排的?   生:更喜欢生的。   师:为什么?   生:从小到大,有规律。   师:谁的能保证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生:生的最好。   生3:也可从十位数考虑起。   教师表态:只要按一定的规律有序地思考就好。(大屏幕上随之映出了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两组排序)   接着开始了第二个考验,教师请学生把“读好书”三个字调换顺序读一下。先后有两名学生站起来读:“读好书,读书好,好(hào)读书,好书读,书读好,书好读。”   第三个考验是:“用红、蓝、黄给花的每层花瓣涂上不同的颜色,有多少种不同的涂法?”教师要求学生先别忙着涂,先说说涂法。   生:先确定中心的颜色,中心涂红色的有两种。   生:也可以先确定外层的颜色。   生:还可以把一层涂两种颜色。   于是大家开始涂色,然后教师将3名学生的作品用投影仪显示在屏幕上,有先定内层颜色的,也有先定外层颜色的。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这个小小的工程也难为大家了。小小手,非常巧。”   教师拿起数码相机为这三位同学拍照留念。同时问道:“他们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拍照位置?”   生:“6种。”   教师又问:“如果老师也加进来,那么不同的拍照位置又有几种?”   有学生应声答道:“8种!”   教师说:“这个问题,同学们回去思考一下。”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有规律、有序地思考。   生:全面地思考。   【反思】尽管课本上是按7、3、9的顺序给出这三个数字,但笔者认为,在排三位数时还是按3、7、9的顺序排比较好,从小到大是正整数数列的顺序,也是最常见的顺序。课本上给出的三个数字只是一个组合,并未暗示顺序,我们应当不泥拘于这三个数字呈现的先后。课本上在例题中排出的6个三位数依次是“379,397,739,793,973,937”,其中最后两个数的排法一反前面的“从小到大”,形成了一个“逆序”,严格地说是欠妥的。教师对此若能大胆指出,定能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发展,可惜教师未能注意。数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抽象,作为小学中年级学生,虽说只是通过“数学广角”的教学让他们扩大眼界,提高兴趣,但笔者仍然希望在具体的排数与涂色之后,能够为学生揭示排列的数学本质,达到一定的抽象程度。只要学生能够接受,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下“乘法原理”也未尝不可。如果学生明白了这一原理,那么对于老师与三名学生排成一排照相的问题,也不至于回答成有“8种”位置了。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笔者真诚地希望教师都能拒绝花哨,拒绝作秀,扎扎实实地备好课,简简单单地教数学。(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email protected]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相关内容

  • 少年宫美术
  • 色彩的冷与暖 孙明霞 2013年5月5日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会让人产生冷暖的联想.本课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课 型: 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冷色 ...

  • 四年级美术上册整体备课
  • 四年级美术上册整体备课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 ...

  •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导学案
  • <分数除法>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计算.掌握分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进行加法和除法,减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 . 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 倒数的认识,分数除以 ...

  • 绘画的构图
  • <绘画的构图> 教学实录 课题:<绘画的构图> 教学背景简介: 我任教的学校生源全都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学生对美术的知识掌握的较少,小学一般没上过正规美术课,中学由于中考考核内容,学生和家长认为学习美术没有用,既不能成为艺术家,也不能成为美术大师.我校八年级学生每班45人,他们 ...

  • [彩点点]教学反思
  • 教育叙事(教学反思) <彩点点>教学反思 王佳 源于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印象派(也称点彩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修拉和西涅克.色彩是构成点彩画的重要因素,点彩派把印象派的设色方法进一步推向科学分析的道路,他们用三原色(及其中间色)加上白色作画,把各种单纯的色彩一点点地以小圆点形式排列在 ...

  • 新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 <万以上数的读法>教后反思 万以上数的读法中级开头.中间, 末尾有零的数的读写法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时我注意利用教学活动突破难点,我一方面强调写数时先" 想想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是几位数? 再写几位数,写完必须先分级后读一遍.因为读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 ...

  • [简单的排列问题]教学设计
  • <排列问题>教学设计 邹平县梁邹小学 邢金花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3人排队照相",掌握解决"排列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发展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训练思维的有序性,渗透数形结 ...

  • 找规律教学反思
  • 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这节课教材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在课堂我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开始给出了一幅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图,装饰的彩花和彩旗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学生男女间隔成圆圈跳舞,让学生观 ...

  • 重重复复反思
  • 白板课<重重复复>反思 烟台市芝罘区工人子女小学 牟婵 <重重复复>是三年级美术造型.表现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案纹样排列.重复的规律,并能够观察说出1--5处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有规律的重复的图案,能够选用立体摆拼.剪贴.绘画等方法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