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健康稳步发展

县委常委、副县长 古开芹

(2010年12月23日)

根据会议安排,我结合自己对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健康稳步发展,谈几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对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今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深刻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对“十二五”时期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整个《建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我们总结“十一五”工作、谋划“十二五”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我们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抓住机遇,推动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和谐、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下步工作中,我将把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学习任务,牢牢把握全会总体思路,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理清工作思路,积极深入基层调研,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努力抓好分管各项工作。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县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形势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当前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形势,可以概括为三句

话:一是成效明显,二是差距不小,三是机遇难得。

所谓“成效明显”。是指在中央和省、市、县各种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粮食产量稳步提高。今年的粮食产量预计可达385041吨,比2009年的356594吨增加28447吨,增长7.98%。二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根据统计预测,今年全县生产总产值可完成470600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可实现142000万元,比2009年增长6.5%。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完成249100万元,比2009年增长6.5%。其中:农业总产值可完成102500万元,比2009年增长5.0%;林业总产值可完成4300万元,比2009年增长4.6%;畜牧业总产值可完成136800万元,比2009年增长8.0%;渔业总产值可完成135万元,比2009年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可完成5365万元,比2009年增长5.0%。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今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370元,比2009年的2153元增加217元,增长10.1%。四是农业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产业投入前所未有。县委、县政府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坚持兴产业、调结构,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第一,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培育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投入1500万元发展林产业,助农增收,增强发展后劲,实属历史空前,史无前例。今年计划种植核桃20万亩、竹子8.1772万亩、木漆4.4435万亩。目前已完成核桃5万亩、木漆1万亩、竹子2.853万亩。第二,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截止11月底,全县生猪存栏607578头、出栏肉猪626103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1%和10.56%;禽肉产量4347吨、禽蛋产量6724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5.95%和12.55%;畜牧业产值达到11302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5%。第三,壮大劳务输出产业,截止11月底,全县累计培训转移农民工19760人,外出务工劳动力达28.15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4%和9%;完成劳务经济总收入26.73亿元、劳务经济纯收入14.8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4%和17%。第四,精心扶持蚕桑产业,今年稳定发展桑园4.52万亩,养蚕种28030张,产鲜茧1010吨,年产值达到3035万元,比去年增长10.36%,栽桑养蚕成了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五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通过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农村危房改造、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灾后恢复重建、省级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三点一线”新农村示范建设等,并采取财政贴息给农户贷款等措施,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村群众居住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六是农村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农村公路建设进度加快,电网改造工程有序进行,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社会事业建设深入推进,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所谓“差距不小”。是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三农”工作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来衡量,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条件滞后,抗风险能力弱。我县虽然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基础设施仍然无法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高、稳产农田所占比例小,中低产田地比重大,水利化程度低,有效灌溉面积少,易旱面积大;农业灾害频繁,因灾减产欠收现象突出。耕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且石漠化日益严重,垦殖系数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能力低,单产低。农业推广体系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较弱,服务水平低。二是农业优势产业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试验示范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撑,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农业产业发展缓慢,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链较短,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市场占有率较低,多数企业只能进行简单的产品分拣、包装及初加工,深加工及产业延伸不足,收购农产品都是随行就市,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连接不够紧密,农民增收利益难以完全保障,农业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三是农村贫困人口多,分布面很广。由于自然、历史、经济、社会等多种原因,导致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形势严峻、任务繁重。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截止2010年底,全县仍有51.39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国家新的贫困标准线1196元以下,有15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54%)、128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3%)、2664个自然村(占自然村总数的51%),属于整乡、整村贫困,另外13个乡镇的所有自然村仍插花分布贫困人口。四是全县基础设施条件差。全县公路等级化率、水利化程度、电网覆盖率、城镇化发展水平,均远远低于全市、全省、全国水平,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的需要。五是农民综合素质偏低,谋生手段单一。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没有改变。农户经营规模过小,农民除种粮和外出务工以外,还缺少其他的致富门路,增收渠道过窄,持续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所谓“机遇难得”。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三农”工作正面临着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从2004年起,连续7年下发1号文件突出将“三农”问题

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必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把乌蒙山区列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为我县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平台。我县将在“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更大、更多的支持,包括农业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将实现一个新的更大的跨越。三是省市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关心支持镇雄的发展,为我们争取各方支持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四是区位优势逐渐凸显,对镇雄农业的发展必然产生强大的拉动力量。县委、县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强势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即将建设完成的镇威、镇凤、镇赫二级公路,即将启动建设的镇毕路、过境成贵高速铁路、隆黄铁路等,有利于我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涌进,为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产品交易开拓了广阔空间。五是全新的发展理念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今年,县委提出了“123456”经济社会发展思路,随着这一全新的发展思路的实施,必将为镇雄农业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统一,认识一致,求强奔富的愿望强烈,摆脱落后,加快发展的心情迫切,为我们加快农业农村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推进“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

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是在科学理解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机制上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现阶段特点破解发展难题。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坚定信心,正视差距,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树立大目标,大思路谋划,大手笔布局,大动作落实,强力推动“三农”工作上台阶。要按照县委“123456”发展思路,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精心谋划“十二五”时期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巩固粮烟畜,加快林产业,搞好劳务输出,加快扶贫攻坚,夯实农业基础,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稳定发展。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3—5件中型水库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小(一)型水库2件;完成10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完成22850件“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新建和防渗处理90公里水库干支渠建设;治理水土流失384平方公里;国土整治34.42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地23.51万亩、中低产林地2.18万公顷,建设高稳产农田116.37万亩;新增库容360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解

决全县农村46.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一是充分挖掘耕地保护潜力,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二是挖掘扩大复种指数的潜力,大力推广生物多样性种植,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三是充分挖掘提高粮食单产的潜力,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四是充分挖掘优质增效的潜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改善农作物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加快发展优质玉米、加工型马铃薯、优质稻、优质小麦、优质小杂粮,努力提高粮食品种的优质化水平,引导和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实施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优势产业带建设为依托,突出抓好经济优势凸现、潜在经济总量大的马铃薯、魔芋、果蔬、蚕桑优势农产品产业链建设。一是培育加工型马铃薯产业链。依托华业淀粉厂等龙头企业,积极扩大高产高淀粉马铃薯基地,发展深加工业,形成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到201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比2010年增加5万亩,总产量达80万吨,力争将镇雄建成全市、全省乃至西南地区马铃薯商品生产基地。二是培育魔芋发展产业链。不断加大魔芋产业扶持和开发力度,到2015年,魔芋种植规模达10万亩,比2010年增加7万亩,鲜芋总产达13.2万吨。三是培育优质果蔬产业链。扶持发展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一批果蔬营销流通经济组织,突出发展商品率高、加工前景和市场看好的优质特色果蔬。重点抓好罗坎柑桔基地、乌峰梨园基地、温凉型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反季蔬菜基地等建设,努力减少果蔬进口,提高自给率,力争果蔬产品外销。通过实行粮、经、菜综合发展,合理耕作,开展无公害种植,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四)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稳步发展烤烟产业。把“控制总量、稳定规模”摆在烟叶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合理规划,择优布局,加大投入,重点发展种烟大乡、大村,提高规模种植水平,努力向集约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的方向发展,烤烟种植规模稳定在14.5万亩,产量30万担左右。二是着力发展林业产业。紧紧围绕核桃、木漆、竹子三大基地建设目标,深入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拓展新思路,强化新举措,努力推进全县林业产业实现新发展。力争到2012年,全县新发展核桃、竹子和木漆总规模达150万亩,其中,核桃91万亩、竹子26万亩、木漆33万亩。加上原有29万亩经济林,其中,核

桃8万亩,木漆10万亩,竹子11万亩,实现人均经济林1亩以上。三是精心扶持蚕桑产业。“十二五”期间,选择自然气候条件好、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高,规模开展优质桑园建设,力争实现全县优质高产桑园面积达到8.52万亩,实现年养种25.5万张,年产鲜茧9201吨。四是发展畜牧业。紧紧抓住国家加大畜牧业扶持力度等历史机遇,牢牢把握我县被国家列为生猪调出大县、云南省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和省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机遇,加快良种繁育、强化畜禽疫病防控、推进畜产品安全,优化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技术服务,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力求畜产品总量、养殖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等有新突破,把畜牧渔业建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柱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县生猪存栏80万头、出栏105万头,肉牛存栏13万头、出栏8万头,肉羊存栏6万只、出栏5.8万只,家禽存栏300万只、出栏320万只,肉蛋奶总产14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2000吨。五是狠抓劳务输出产业。“十二五”期间,坚持把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帮助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继续在培训、转移、维权和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把劳务输出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同时,搞好回引创业,深入了解农民工回乡创业意向,主动牵线搭桥,吸引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资金的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办厂、创办企业,带动当地农民就业。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它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度加工、提供服务的综合功能,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要按照全县工业发展大会的要求,依托招商引资,在大力扶持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宣传好我县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营造亲商、稳商良好氛围,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引进以生猪为主的屠宰加工、淀粉加工、粮食加工、竹笋加工、魔芋加工等企业,积极推行“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关系,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六)扎实抓好新农村示范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环境。一是加大扶贫攻坚开发力度。以解决温饱、巩固温饱和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为目的,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统筹发展和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整合社会资源,扩展社会帮扶,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增强发展后劲,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争取财政

扶贫资金1.2亿元,实施整村推进800个;争取财政资金7000万元,实施扶贫安居工程7000户;争取易地搬迁扶贫资金1000万元,实施易地搬迁2000人;争取产业扶贫资金1500万元,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争取小额信贷资金财政贴息1000万元,发放小额贷款2亿元,解决贫困群众发展项目所需资金;争取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实施整乡推进工程1个;争取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实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1个;争取革命老区建设资金575万元,实施老区建设项目10个;争取劳动力技能培训资金500万元,培训转移6250人。二是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认真总结过去几年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清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把我县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农村。“十二五”期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认真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布局,重点规划省级重点村、省列村容村貌整治和县乡两级示范点建设,选择交通较方便、干部群众积极、生态环境好的自然村中重点实施150个点,其中,选择140个点作为乡镇示范点,每年每个乡镇重点实施好1个点,每个点覆盖农户50户以上。选择10个点作为县级示范点,每年实施2个点,每个点覆盖农户100户以上。同时,以交通主干线为主战场,重点打造好镇凤、镇威、镇牛、镇以二级公路和成贵铁路镇雄段沿线新农村示范长廊和以木卓乡为重点的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健康稳步发展

县委常委、副县长 古开芹

(2010年12月23日)

根据会议安排,我结合自己对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健康稳步发展,谈几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对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今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深刻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对“十二五”时期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整个《建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我们总结“十一五”工作、谋划“十二五”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我们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抓住机遇,推动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和谐、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下步工作中,我将把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学习任务,牢牢把握全会总体思路,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理清工作思路,积极深入基层调研,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努力抓好分管各项工作。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县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形势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当前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形势,可以概括为三句

话:一是成效明显,二是差距不小,三是机遇难得。

所谓“成效明显”。是指在中央和省、市、县各种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粮食产量稳步提高。今年的粮食产量预计可达385041吨,比2009年的356594吨增加28447吨,增长7.98%。二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根据统计预测,今年全县生产总产值可完成470600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可实现142000万元,比2009年增长6.5%。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完成249100万元,比2009年增长6.5%。其中:农业总产值可完成102500万元,比2009年增长5.0%;林业总产值可完成4300万元,比2009年增长4.6%;畜牧业总产值可完成136800万元,比2009年增长8.0%;渔业总产值可完成135万元,比2009年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可完成5365万元,比2009年增长5.0%。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今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370元,比2009年的2153元增加217元,增长10.1%。四是农业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产业投入前所未有。县委、县政府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坚持兴产业、调结构,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第一,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培育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投入1500万元发展林产业,助农增收,增强发展后劲,实属历史空前,史无前例。今年计划种植核桃20万亩、竹子8.1772万亩、木漆4.4435万亩。目前已完成核桃5万亩、木漆1万亩、竹子2.853万亩。第二,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截止11月底,全县生猪存栏607578头、出栏肉猪626103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1%和10.56%;禽肉产量4347吨、禽蛋产量6724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5.95%和12.55%;畜牧业产值达到11302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5%。第三,壮大劳务输出产业,截止11月底,全县累计培训转移农民工19760人,外出务工劳动力达28.15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4%和9%;完成劳务经济总收入26.73亿元、劳务经济纯收入14.8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4%和17%。第四,精心扶持蚕桑产业,今年稳定发展桑园4.52万亩,养蚕种28030张,产鲜茧1010吨,年产值达到3035万元,比去年增长10.36%,栽桑养蚕成了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五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通过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农村危房改造、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灾后恢复重建、省级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三点一线”新农村示范建设等,并采取财政贴息给农户贷款等措施,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村群众居住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六是农村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农村公路建设进度加快,电网改造工程有序进行,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社会事业建设深入推进,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所谓“差距不小”。是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三农”工作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来衡量,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条件滞后,抗风险能力弱。我县虽然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基础设施仍然无法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高、稳产农田所占比例小,中低产田地比重大,水利化程度低,有效灌溉面积少,易旱面积大;农业灾害频繁,因灾减产欠收现象突出。耕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且石漠化日益严重,垦殖系数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能力低,单产低。农业推广体系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较弱,服务水平低。二是农业优势产业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试验示范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撑,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农业产业发展缓慢,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链较短,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市场占有率较低,多数企业只能进行简单的产品分拣、包装及初加工,深加工及产业延伸不足,收购农产品都是随行就市,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连接不够紧密,农民增收利益难以完全保障,农业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三是农村贫困人口多,分布面很广。由于自然、历史、经济、社会等多种原因,导致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形势严峻、任务繁重。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截止2010年底,全县仍有51.39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国家新的贫困标准线1196元以下,有15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54%)、128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3%)、2664个自然村(占自然村总数的51%),属于整乡、整村贫困,另外13个乡镇的所有自然村仍插花分布贫困人口。四是全县基础设施条件差。全县公路等级化率、水利化程度、电网覆盖率、城镇化发展水平,均远远低于全市、全省、全国水平,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的需要。五是农民综合素质偏低,谋生手段单一。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没有改变。农户经营规模过小,农民除种粮和外出务工以外,还缺少其他的致富门路,增收渠道过窄,持续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所谓“机遇难得”。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三农”工作正面临着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从2004年起,连续7年下发1号文件突出将“三农”问题

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必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把乌蒙山区列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为我县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平台。我县将在“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更大、更多的支持,包括农业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将实现一个新的更大的跨越。三是省市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关心支持镇雄的发展,为我们争取各方支持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四是区位优势逐渐凸显,对镇雄农业的发展必然产生强大的拉动力量。县委、县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强势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即将建设完成的镇威、镇凤、镇赫二级公路,即将启动建设的镇毕路、过境成贵高速铁路、隆黄铁路等,有利于我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涌进,为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产品交易开拓了广阔空间。五是全新的发展理念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今年,县委提出了“123456”经济社会发展思路,随着这一全新的发展思路的实施,必将为镇雄农业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统一,认识一致,求强奔富的愿望强烈,摆脱落后,加快发展的心情迫切,为我们加快农业农村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推进“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

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是在科学理解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机制上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现阶段特点破解发展难题。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坚定信心,正视差距,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树立大目标,大思路谋划,大手笔布局,大动作落实,强力推动“三农”工作上台阶。要按照县委“123456”发展思路,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精心谋划“十二五”时期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巩固粮烟畜,加快林产业,搞好劳务输出,加快扶贫攻坚,夯实农业基础,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稳定发展。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3—5件中型水库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小(一)型水库2件;完成10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完成22850件“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新建和防渗处理90公里水库干支渠建设;治理水土流失384平方公里;国土整治34.42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地23.51万亩、中低产林地2.18万公顷,建设高稳产农田116.37万亩;新增库容360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解

决全县农村46.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一是充分挖掘耕地保护潜力,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二是挖掘扩大复种指数的潜力,大力推广生物多样性种植,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三是充分挖掘提高粮食单产的潜力,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四是充分挖掘优质增效的潜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改善农作物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加快发展优质玉米、加工型马铃薯、优质稻、优质小麦、优质小杂粮,努力提高粮食品种的优质化水平,引导和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实施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优势产业带建设为依托,突出抓好经济优势凸现、潜在经济总量大的马铃薯、魔芋、果蔬、蚕桑优势农产品产业链建设。一是培育加工型马铃薯产业链。依托华业淀粉厂等龙头企业,积极扩大高产高淀粉马铃薯基地,发展深加工业,形成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到201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比2010年增加5万亩,总产量达80万吨,力争将镇雄建成全市、全省乃至西南地区马铃薯商品生产基地。二是培育魔芋发展产业链。不断加大魔芋产业扶持和开发力度,到2015年,魔芋种植规模达10万亩,比2010年增加7万亩,鲜芋总产达13.2万吨。三是培育优质果蔬产业链。扶持发展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一批果蔬营销流通经济组织,突出发展商品率高、加工前景和市场看好的优质特色果蔬。重点抓好罗坎柑桔基地、乌峰梨园基地、温凉型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反季蔬菜基地等建设,努力减少果蔬进口,提高自给率,力争果蔬产品外销。通过实行粮、经、菜综合发展,合理耕作,开展无公害种植,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四)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稳步发展烤烟产业。把“控制总量、稳定规模”摆在烟叶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合理规划,择优布局,加大投入,重点发展种烟大乡、大村,提高规模种植水平,努力向集约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的方向发展,烤烟种植规模稳定在14.5万亩,产量30万担左右。二是着力发展林业产业。紧紧围绕核桃、木漆、竹子三大基地建设目标,深入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拓展新思路,强化新举措,努力推进全县林业产业实现新发展。力争到2012年,全县新发展核桃、竹子和木漆总规模达150万亩,其中,核桃91万亩、竹子26万亩、木漆33万亩。加上原有29万亩经济林,其中,核

桃8万亩,木漆10万亩,竹子11万亩,实现人均经济林1亩以上。三是精心扶持蚕桑产业。“十二五”期间,选择自然气候条件好、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高,规模开展优质桑园建设,力争实现全县优质高产桑园面积达到8.52万亩,实现年养种25.5万张,年产鲜茧9201吨。四是发展畜牧业。紧紧抓住国家加大畜牧业扶持力度等历史机遇,牢牢把握我县被国家列为生猪调出大县、云南省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和省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机遇,加快良种繁育、强化畜禽疫病防控、推进畜产品安全,优化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技术服务,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力求畜产品总量、养殖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等有新突破,把畜牧渔业建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柱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县生猪存栏80万头、出栏105万头,肉牛存栏13万头、出栏8万头,肉羊存栏6万只、出栏5.8万只,家禽存栏300万只、出栏320万只,肉蛋奶总产14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2000吨。五是狠抓劳务输出产业。“十二五”期间,坚持把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帮助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继续在培训、转移、维权和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把劳务输出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同时,搞好回引创业,深入了解农民工回乡创业意向,主动牵线搭桥,吸引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资金的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办厂、创办企业,带动当地农民就业。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它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度加工、提供服务的综合功能,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要按照全县工业发展大会的要求,依托招商引资,在大力扶持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宣传好我县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营造亲商、稳商良好氛围,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引进以生猪为主的屠宰加工、淀粉加工、粮食加工、竹笋加工、魔芋加工等企业,积极推行“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关系,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六)扎实抓好新农村示范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环境。一是加大扶贫攻坚开发力度。以解决温饱、巩固温饱和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为目的,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统筹发展和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整合社会资源,扩展社会帮扶,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增强发展后劲,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争取财政

扶贫资金1.2亿元,实施整村推进800个;争取财政资金7000万元,实施扶贫安居工程7000户;争取易地搬迁扶贫资金1000万元,实施易地搬迁2000人;争取产业扶贫资金1500万元,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争取小额信贷资金财政贴息1000万元,发放小额贷款2亿元,解决贫困群众发展项目所需资金;争取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实施整乡推进工程1个;争取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实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1个;争取革命老区建设资金575万元,实施老区建设项目10个;争取劳动力技能培训资金500万元,培训转移6250人。二是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认真总结过去几年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清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把我县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农村。“十二五”期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认真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布局,重点规划省级重点村、省列村容村貌整治和县乡两级示范点建设,选择交通较方便、干部群众积极、生态环境好的自然村中重点实施150个点,其中,选择140个点作为乡镇示范点,每年每个乡镇重点实施好1个点,每个点覆盖农户50户以上。选择10个点作为县级示范点,每年实施2个点,每个点覆盖农户100户以上。同时,以交通主干线为主战场,重点打造好镇凤、镇威、镇牛、镇以二级公路和成贵铁路镇雄段沿线新农村示范长廊和以木卓乡为重点的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关内容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 议.此次会议总结了过去.规划了未来.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即将开 始的"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 ...

  • 市委全体会议主持词
  • 同志们: 现在举行中共×市市委×届×次全体会议. 出席今天全会的市委委员应到人,实到人:候补委员应到人,实到人,符合规定人数,可以开会. 今天上午的全体会议有三项议程:一是通报<中共×市市委关于贯彻的意见>的修改意见:二是原则通过<意见>:三是请×书记作重要讲话. 下面,请市 ...

  • 市委&#215;届&#215;次全体会议主持词
  • 市委×届×次全体会议主持词 同志们: 现在举行中共×市市委×届×次全体会议. 出席今天全会的市委委员应到 人,实到 人:候补委员应到 人,实到 人,符合规定人数,可以开会. 今天上午的全体会议有三项议程:一是通报<中共×市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 ...

  • 中纪委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
  • 中纪委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纪委委员123人,列席322人. 中央纪委常委会主持了会议.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

  • 市委X届X次全体会议主持词
  • 市委×届×次全体会议主持词同志们:现在举行中共×市市委×届×次全体会议.出席今天全会的市委委员应到人,实到人:候补委员应到人,实到人,符合规定人数,可以开会.今天上午的全体会议有三项议程:一是通报<中共×市市委关于贯彻的意见>的修改意见:二是原则通过<意见>:三是请×书记作重 ...

  •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中 央 企 业 创 先 争 优 活 动 简 报 第43期 中央企业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12月7日 各中央企业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 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各单位迅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强调学习的紧迫性和自觉性, ...

  • 党组织理论学习计划
  • 2011年上新屋村党组织理论学习计划 2011年是全面实施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年.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科学决策水平和领导创新的能力,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我村内涵发展,结合实际, ...

  • 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要"实"字当先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部署了推进农 ...

  • 在市直属机关党务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 这一期市直属机关党务干部培训班今天就要结业了.虽然这期培训班只安排了三天时间进行学习培训,但参加学习培训的同志在思想政治上和党务知识水平上都有新的提高.我认为主要收获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加深了对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提高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第二,丰富了党务工作知识,增强 ...

  • 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报告会上的主持辞
  • 在市委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 赴南报告会上的主持辞 (2004年10月18日) 同志们: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贯彻落实好这次全会精神,对于推进我县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推动建设宜宾经济强县.四川文化名县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