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历史虚无主义之表现

说说历史虚无主义之表现   一晃到新浪杂谈已将近两年了。两年来在与诸网民交流讨论中,俺总发现一些人受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肆意抹黑中国革命的历史。这里边什么“告别革命”论、“假如”“假设”的虚幻;什么“还原历史”、“戏说”“恶搞”;什么“价值中立”、“纯客观”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东东,究竟是什么货色,且听阿灰将其表现一一道来。

首先,一些人对“革命”一词谈虎色变,极力抹煞,因而话里话外否定和歪曲中国革命的历史,进而人云亦云的鼓吹“告别革命”论。一是否定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把“五四”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视为离开所谓的“认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主流”而误入歧途;二是歪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把他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否定或掩盖它的本质和主流;三是更有甚者,有人随意丑化革命领袖和先贤烈士。

其次,一些人刻意导演和假设历史,为否定中国的历史成就“选择性失明”。编造和夸大所谓的“人祸”,杜撰出毫无根据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这实质上是在刻意导演历史。还有人提出“重写历史”,用“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人为地把二者对立起来。经过他们这样的历史“解构”,于是,近代史上的改革和革命便成了制造社会动荡、破坏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力量,这种违背历史事实的主观臆想,反映了这些人对历史的轻率态度。

第三,一些人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大作翻案文章,为已被历史淘汰的旧势力评功摆好。一是以纠正改革开放前的一些历史结论的偏向为由,为已经被中国历史发展所证明了的一些历史结论“翻案”,蓄意扭曲和颠倒历史是非;二是甚至以人性化为由编排历史情节,对历史进行随心所欲的涂抹;三是竟然宣称动荡不已,民不聊生的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发展期”。这一切无疑是对历史的颠倒和虚构。

第四,“戏说”、“恶搞”历史。一是通过各种方式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肆意戏说,对中国百年历史中的仁人志士、革命先贤进行调侃、讥笑和贬损,用主观臆想去改写中国历史;二是以恶搞为噱头,以颠覆正史为能事,对历史或取其一点、或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等等。历史事实和真相就在这种“戏说”和“恶搞”中变得模糊和轻佻起来,还真应了胡适的那句话,历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第五,追求所谓的“价值中立”和“纯客观”。这主要反映在一些作品中,但在网民的会话中也有所流露。一些作品在描写人民革命战争时,只是一般性表现战争场面的残酷,把战争和牺牲都描写成所谓“中性”的“纯客观”的表象事实,而不去挖掘事实的性质,不去关注战争的人心向背和正义与否,不讲为正义而牺牲的价值意义,把中国人民为进步而战,为自我解放而战的正义和崇高性虚无化。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中国人的信仰危机。

上述现象虽然不是什么主流,但为害极大。它不仅颠倒了历史是非,搅乱了人们的历史观,而且长此下去会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要知道,历史观是人们关于历史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如何看待历史是一个关于国家兴亡的大是大非的问题。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极端倾向,其要害就在于颠覆历史观,否定已有的历史结论,歪曲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掩盖历史真相,历史结论是根据历史事实作出的,不能随意否定。而戏说历史,解构历史,恶搞历史,则是一种实用主义倾向,体现的是对历史的一种不严肃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说到这,使俺想起了一句话“我们曾活在一个不宽容的时代,不允许任何价值存在。而今,我们活在一个很开放的时代,虽然有很多价值,却不知如何选择。”诚然,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思想解放,进而有了思想多元化。但在众多价值取向面前,我们不能迷失方向。因为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更不是要放弃核心价值体系,而是要从“左”的、僵化的和右的、自由化的两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束缚下解放出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看清楚。因此,就要有正确的历史观,不能动摇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说说历史虚无主义之表现   一晃到新浪杂谈已将近两年了。两年来在与诸网民交流讨论中,俺总发现一些人受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肆意抹黑中国革命的历史。这里边什么“告别革命”论、“假如”“假设”的虚幻;什么“还原历史”、“戏说”“恶搞”;什么“价值中立”、“纯客观”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东东,究竟是什么货色,且听阿灰将其表现一一道来。

首先,一些人对“革命”一词谈虎色变,极力抹煞,因而话里话外否定和歪曲中国革命的历史,进而人云亦云的鼓吹“告别革命”论。一是否定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把“五四”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视为离开所谓的“认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主流”而误入歧途;二是歪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把他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否定或掩盖它的本质和主流;三是更有甚者,有人随意丑化革命领袖和先贤烈士。

其次,一些人刻意导演和假设历史,为否定中国的历史成就“选择性失明”。编造和夸大所谓的“人祸”,杜撰出毫无根据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这实质上是在刻意导演历史。还有人提出“重写历史”,用“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人为地把二者对立起来。经过他们这样的历史“解构”,于是,近代史上的改革和革命便成了制造社会动荡、破坏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力量,这种违背历史事实的主观臆想,反映了这些人对历史的轻率态度。

第三,一些人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大作翻案文章,为已被历史淘汰的旧势力评功摆好。一是以纠正改革开放前的一些历史结论的偏向为由,为已经被中国历史发展所证明了的一些历史结论“翻案”,蓄意扭曲和颠倒历史是非;二是甚至以人性化为由编排历史情节,对历史进行随心所欲的涂抹;三是竟然宣称动荡不已,民不聊生的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发展期”。这一切无疑是对历史的颠倒和虚构。

第四,“戏说”、“恶搞”历史。一是通过各种方式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肆意戏说,对中国百年历史中的仁人志士、革命先贤进行调侃、讥笑和贬损,用主观臆想去改写中国历史;二是以恶搞为噱头,以颠覆正史为能事,对历史或取其一点、或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等等。历史事实和真相就在这种“戏说”和“恶搞”中变得模糊和轻佻起来,还真应了胡适的那句话,历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第五,追求所谓的“价值中立”和“纯客观”。这主要反映在一些作品中,但在网民的会话中也有所流露。一些作品在描写人民革命战争时,只是一般性表现战争场面的残酷,把战争和牺牲都描写成所谓“中性”的“纯客观”的表象事实,而不去挖掘事实的性质,不去关注战争的人心向背和正义与否,不讲为正义而牺牲的价值意义,把中国人民为进步而战,为自我解放而战的正义和崇高性虚无化。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中国人的信仰危机。

上述现象虽然不是什么主流,但为害极大。它不仅颠倒了历史是非,搅乱了人们的历史观,而且长此下去会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要知道,历史观是人们关于历史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如何看待历史是一个关于国家兴亡的大是大非的问题。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极端倾向,其要害就在于颠覆历史观,否定已有的历史结论,歪曲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掩盖历史真相,历史结论是根据历史事实作出的,不能随意否定。而戏说历史,解构历史,恶搞历史,则是一种实用主义倾向,体现的是对历史的一种不严肃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说到这,使俺想起了一句话“我们曾活在一个不宽容的时代,不允许任何价值存在。而今,我们活在一个很开放的时代,虽然有很多价值,却不知如何选择。”诚然,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思想解放,进而有了思想多元化。但在众多价值取向面前,我们不能迷失方向。因为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更不是要放弃核心价值体系,而是要从“左”的、僵化的和右的、自由化的两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束缚下解放出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看清楚。因此,就要有正确的历史观,不能动摇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相关内容

  • 2014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试题[1]
  •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1.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国学大师钱穆在评论 ...

  • 川版九上历史教案 第13课 英国的新生
  • 第13课 英国的新生 课程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光荣革命"的时间: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权利法案>的内容:概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认识克伦威尔在英国历史上的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 ...

  • 廉洁修身教案
  • 第一课 爱国之歌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研究学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能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为写读后感准备素材 1.1赤子情怀 心系 ...

  • [梁思成的故事]省级公开课一等奖优秀教案
  • 该课获河南省2009年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河南省南阳市第三中学 魏玲 一.导入: 师:同学们,有没有同学知道梁思成,谁来谈谈你的了解. 生1:他是清末维新变法运动领袖梁启超的儿子. 生2:他是现代建筑学家,也是清华大学教授. 师:可见,梁思成是一个学识丰厚的人. 的确,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史学家,他孜 ...

  • [在绘画中永生]教案
  • 在绘画中永生 --外国肖像画赏析 一.教学目标: 欣赏部分外国肖像画代表作,了解肖像画诞生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研究古典绘画和现代绘画的一些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外国古今肖像画作品,以作品产生的年代为轴,引导学生了解肖像绘画的作用和演变风格.体会不同时期的绘画审美. 难点:用辩 ...

  •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 <长征组歌>两首 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理解.背诵歌词. 2.理解歌词中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3.学习体会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以及准确生动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教学重点 理解歌词中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 课时安排 ...

  • 拿来主义2
  • <拿来主义>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和本文的写作 ...

  • 说说"蛮拼的"
  • 说说"蛮拼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志在新年贺词中回顾去年工作时饱含深情地指出:"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 "蛮拼的"本是一句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经总书记在这样的语境中一说,意义和内涵得到升华,值得深入体味 ...

  • 辽海版六年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全书教案)
  • 整体备课 本套教科书致力于培养会思考的.负责任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新一代.本教材的设计思路:(一)从教材内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原则,着重提升本书在养成学生良好品德方面的价值.(二)直面学生生活中的难题,提高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增强德育的有效性.(三)着力展现协作.创新各敬业的 ...